论《红楼梦》里的王熙凤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红楼梦》里的王熙凤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杰出的古典小说,里面描述的人物众多,形象生动,但王熙凤是《红楼梦》里的重要人物,曹雪芹笔下的她是集美丽聪明和奸诈狡猾于一身,没有女性的温柔,没有爱情,没有真正的朋友的家贾家荣府的实际统治者。威重令行,机敏善变,凭着自己的才智与苦心,在贾家这个大家庭里应付自如。她虽然口才出众,八面玲珑,博得男女老少卑尊的喜悦,但她并不懂一般闺阁中琴棋诗画的消遣,除了在衣食享受权利争取之外,并无精神生活可言。“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她制造了别人的悲剧,最后也制造了自己的悲剧。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杰出的古典小说。它人物众多,形象生动,思想深邃,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本论文主要探讨王熙凤这个人物。

王熙凤浑名凤辣子,金陵人氏,人称凤姐。她是集美丽聪明和奸诈狡猾于一身,可谓才貌双全,是脂粉队里的枭雄。它无论在书里或者书外都是受到议论或评论最多的一个。在书里上至老祖宗贾母,下至小厮兴儿,对她都有评语。贾母说“这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辣货,你叫她…凤辣子‟就是了”,“凤辣子”是贾母对王熙凤的昵称。那兴儿关于凤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一大段评论可以代表贾府里那些下人们的一种民意。像同辈的李纨、尤氏等,对她都有很多评语,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凤姐的一大特征。

除了说出口的,还有一些在心里头对凤姐的评议。如黛玉刚进贾府,凤姐的出场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她那活跃出众的言行,彩绣辉煌的衣装,都能使人觉得这个人物声势非凡。这个出场的写作工力并不弱于托尔

斯泰写安娜·卡列尼娜的出场。当时林黛玉心里就想:“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她虽然没有说出口,但也是一种评论,这些不论是说出来的,还是没说出来的,都说明凤姐在《红楼梦》里是受到议论、评论最多的。

在以往的评论中,红学前辈王昆仑先生在他的《红楼梦人物论——王熙凤论》中有句名言:“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这恐怕是我们每一个《红楼梦》读者都会有的一种感受。这句话其实是从《三国演义》“恨曹操,骂曹操,曹操死了想曹操”那里来的。作者刻画出一个聪明、漂亮、能干、狠毒的凤姐,不但使她充分具有那个时代人物典型的真实性,也赋予她以吸引读者的极大魔力,足以证明凤姐的社会意义不可忽视。

《红楼梦》不同于许多传奇故事的重要特点,就在于作者不使宝玉黛玉二人的恋爱故事孤立存在,而是产生在一个高贵庞大而又复杂的大家庭中。如果把贾府中长幼、尊卑、亲疏、主权等关系的错综交织比作一张网的话,王熙凤就处在一个相对中心的位置上,她要同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所谓上有三层公婆,中有无数叔嫂妯娌兄弟姐妹以至姨娘侍妾,底下有大群管家陪房奴仆丫环小厮等等。凤姐同其中任何一个人物或者联结、或者矛盾、或者又联结又矛盾的关系,都是某一种社会关系的反映,所以说在家庭内部结构中少不得凤姐这一根从屋顶直贯到地面的支柱,她的辈份是很低的,为什么像凤姐这样个人物能当家呢?除了她娘家有背景,还有她对人情世故的巧妙周旋,她的聪明才智。如果把王熙凤这一人物从书中抽了出去,《红楼梦》整个故事结构就要坍塌下来。可以说作者把宝玉、黛玉、宝钗和凤姐四个人都当作第一类重要人物而配合着塑造出来的。

凤姐这个形象的社会触角是最长的,她可以越出贾府的门墙,可以伸向官府,可以伸向佛门,可以伸向宫廷等等。也就是说从反映生活的深度

和广度来说,王熙凤这个艺术形象是不可代替的、不可缺少的。如果少了王熙凤,《红楼梦》在它反映生活的深度、广度方面,都要受到极大的削弱,甚至就不成其为《红楼梦》。

尽管“机心”深藏于内,但同样有迹可循。人们常说“凤姐少说有一万个心眼子”,是形容她的心计之多,机变之速。这点我们可以从凤姐日常的表现来看。凤姐在日常的处人当中常常也有利害的权衡、得失的算计。有一次,为了大观园诗社的费用,凤姐就笑李纨:“亏你还是大嫂子呢!”她就算“你一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又有个小子,足足又添了十两,年中分年例,你又是上上分儿,……通共算起来,一年也有四五百银子。”“这会子你怕花钱,调唆她们来闹我……”说了一大堆的话,李纨就回她“你们听听,我说了一句,她就说了这么一车的话,”“天下人都被你算计去了!”李纨的这句话虽然也是带些玩笑的性质,其实对凤姐真是一个确评。她说“天下人都被你算计去了,”是说凤姐不单克扣下人的钱,连老太太和太太的钱都敢挪用,即便是“十两八两零碎”她也要把它攒到一起放出去。所以这样说一点也没有冤枉她。

贾府内部的用人行政大多逃不出凤姐的手掌心。王夫人屋里的金钏投井以后,丫环名额出缺,王熙凤作为管家却迟迟不补。因为很多人看上了这个缺,大家都要来谋这个差,王熙凤就拖着,等大家送礼送足了才补。诸如此类的事很多,“大闹宁国府”的时候她向尤氏要了五百两银子,其实她打点只用了三百两,要了五百两,她又赚了二百两。凤姐的算计之精、聚敛之酷是出了名的,连她自己都知道,她跟平儿说:“我的名声不好,再放一年(放:指放高利贷),都要生吃了我呢。”

凤姐的机心固然是用于聚钱敛财,但更体现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在处

理人际关系时,她的心机深细,谋略周密,有更加精彩的表演。

在处世应对中,凤姐就像一个高明的心理学家。她非常善于察言观色,辨风测向,常常是对方还没有说出口,她已经猜到了,对方刚说出口,她已经办了,这种例子是很多的,你看,林黛玉刚进贾府,王夫人说是不是拿料子做衣裳呀?凤姐说:“我早就预备下了。”还比如大观园那个诗社,探春说想请凤姐做个“监社御史”她这里刚出口,凤姐马上就猜到她们是缺个“进钱的铜商”,于是凤姐说:“我明儿立刻上任,放下五十两银子给你们慢慢作会社东道。”探春这边刚刚说,她那里就猜到了,大家都笑起来,所以李纨说凤姐:“你真是水晶肝心肝玻璃人。”

凤姐揣测对方的心理,善于察言观色,在邢夫人讨鸳鸯一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邢夫人先来找凤姐商量,说老爷想讨鸳鸯作妾,凤姐一听,她就连忙回说“别去碰这个钉子”“老太太离了鸳鸯饭也吃不成了,何况说老爷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做,”反劝告邢夫人“明放着不中用,反招出没意思来,太太别恼,我是不敢去的。”她觉得这个事情根本是不行的,但邢夫人一点也听不进去,反而埋怨凤姐,凤姐听了知道邢夫人听不进去,就立即调头转向,改换话锋,连忙陪笑:“太太这话说得极是,我能活了多大,知道什么轻重,想来父母跟前,别说一个丫头,就是那么大的活宝贝,不给老爷给谁。”而且她举出琏二爷有了不是,老爷太太恨得那样,见了面依旧拿心爱的东西赏他。如今老太太待老爷自然也是那样了。你看她这个出言何等现成,何等有说服力。当时邢夫人又喜欢起来,同样是讨鸳鸯这件事,一正一反的两番说辞,同出于凤姐之口,居然都通情达理,动听入耳。像这样能够顺应对方心里,急转直下又不落痕迹,这种本领在《红楼梦》里只有在凤姐身上可以看到。所以说凤姐的机心,机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