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陶瓷材料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前景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7
纳米材料与国防建设内容摘要:目前世界上对纳米材料的研究正处在发展阶段,纳米材料的选择和合成有待于深入细致的研究,但是到目前为止,纳米材料已经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各国的科技实力进一步发展,竞争已经从宏观开始向微观转变,纳米材料在国防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本文对纳米材料在军事上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并讨论其如何促进国防建设。
键词:纳米军事国防建设引言:在纳米残料广泛应用于人们生产生活的今天,明确和关注纳米材料科学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意义与作用有利于提高人们对纳米科学的重视以及研究的发展,有利于纳米材料科学更好的服务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利于其更有效的作用于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从而使得我们的国家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更加进步。
本文暂且不谈经济和生活,仅仅从国防建设的方面去探讨纳米材料,那么纳米材料在国防建设中到底起到什么重要的作用呢?一.纳米材料的概念纳米材料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由德国科学家Gleite:提出来的,是指颗粒粒度小于100nm的粉体材料。
纳米粒子也叫做超微颗粒一般是指尺寸在1一100nm间的粒子,是处在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界的过渡区域。
从通常的微观和宏观的观点来看,这样的系统既非典型的微观系统亦非典型的宏观系统,是一种典型的介观系统,它具有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当人们将宏观物体细分成超微颗粒(纳米级)后,它将显示出许多奇异的特性,即它的光学、热学、电学、磁学、力学以及化学方面的性质和大块固体时相比将会有显著的不同。
二.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1.力学性质纳米材料的位错密度很低 所以纳迷材料中位错滑移和增殖不会发生 这就是纳米晶强化效应。
使用纳米技术制成的陶瓷、纤维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石油钻探等恶劣环境下使用。
2.磁学性质纳米多层膜系统的巨磁电阻效应高达50% 可以用于信息存储的磁电阻读出磁头 具有相当高的灵敏度和低噪音。
巨磁电阻效应的读出磁头可将磁盘的记录密度提高到1.71Gb/cm2。
陶瓷材料在国防建设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国防建设的不断推进,陶瓷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多。
陶瓷材料的强度高,耐腐蚀性好,耐热性强,电热导率高,便于加工制作成各种形状,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在国防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陶瓷材料在舰船建造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舰船通常要承受一定的拉力,因此需要使用一种能够承受强大的拉力的材料。
陶瓷材料的耐热性能与耐压性能非常好,可以更好地抵御外界低温、强大的拉力,这样可以提高舰船的抗拉力能力,使舰船的使用寿命更长,确保安全性。
其次,陶瓷材料也可用于航空航天工程中。
航空航天器件在发射时要承受一定的高温,如果使用传统的金属材料,很容易被高温烧坏,而陶瓷材料具有极高的耐热性,可以有效地降低高温的对航天器件的危害,使其能够正常发射。
此外,陶瓷材料还可以用于核武器的制造。
核武器中各个部件都需要加热,而陶瓷材料具有高热传导率,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将热量传递给核武器各个部件,减少加热时间,节约空间和资源,满足核武器制造的要求。
最后,陶瓷材料在军工装备中也有着很多应用。
军工装备存在着很多极端环境,如果使用传统的金属材料,很容易受到磨损,受到破坏。
而陶瓷材料的强度高,耐腐蚀性好,热性能最佳,可以有效保护军工装备,延长其使用寿命。
总之,陶瓷材料在国防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具有良好的电热导率和耐热性能,以及高的抗压强度,可以满足国防建设的特殊要求,提高装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为国家的国防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陶瓷材料在军事及各方面的用途与前景新材料,又称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是指新近研究成功的和正在研制中的具有优异特性和功能,能满足高技术需求的新型材料。
人类历史的发展表明,材料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先导,而新材料则是社会进步的里程碑。
材料技术一直是世界各国科技发展规划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它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一起,被公认为是当今社会及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总揽人类全局的高技术。
材料高技术还是支撑当今人类文明的现代工业关键技术,也是一个国家国防力量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国防工业往往是新材料技术成果的优先使用者,新材料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对国防工业和武器装备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军用新材料是新一代武器装备的物质基础,也是当今世界军事领域的关键技术。
而军用新材料技术则是用于军事领域的新材料技术,是现代精良武器装备的关键,是军用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各国对军用新材料技术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加速发展军用新材料技术是保持军事领先的重要前提。
军用新材料按其用途可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大类,主要应用于航空工业、航天工业、兵器工业和船舰工业中。
工程陶瓷又称为结构陶瓷,因其具有硬度高、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以及质量轻、导热性能好等优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工程陶瓷也存在着某些缺陷,主要表现为它的脆性(裂纹)、均匀性差以及可靠性低等。
而在纳米陶瓷材料的显微结构中,晶粒、晶界以及它们之间的结合都处在纳米水平,使得材料的强度、韧性和超塑性大幅度提高,克服了工程陶瓷的许多不足,并对材料的力学、电学、热学、磁学、光学等性能产生重要影响,从而为工程陶瓷的应用开拓了新领域。
一纳米技术与纳米陶瓷1 纳米技术与纳米复合材料纳米技术是20 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门新兴技术,它是在0.10- 100nm的尺度空间内,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的运动规律和特性。
纳米材料研究是目前材料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其相应发展起来的纳米技术,被公认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科研领域。
纳米陶瓷材料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前景一.纳米陶瓷及其发展历程陶瓷材料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及国防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由于传统陶瓷材料质地较脆,韧性、强度较差,因而使其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
随着纳米技术的广泛应用,纳米陶瓷随之产生,希望以此来克服传统陶瓷的脆性,使其具有像金属一样的柔韧性和可加工性。
与传统陶瓷相比。
纳米陶瓷的原子在外力变形条件下自己容易迁移,因此表现出较好的韧性与一定的延展性,因而从根本上解决了陶瓷材料的脆性问题。
英国著名材料科学家卡恩在Nature杂志上撰文道:“纳米陶瓷是解决陶瓷脆性的战略途径。
”中国的陶器可追溯到9000年前,瓷器也早在4000年前出现。
最初利用火煅烧粘土制成陶器。
后来提高燃烧温度的技术出现, 发现高温烧制的陶器, 由于局部熔化而变得更加致密坚硬, 完全改变了陶器多孔、透水的缺点, 以粘土、石英、长石等矿物原料烧制而成的瓷器登上了历史舞台。
新型陶瓷诞生于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对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传统陶瓷基础上, 一些强度高、性能好的新型陶瓷不断涌现, 它们的玻璃相含量都低于传统陶瓷。
纳米陶瓷的研究始于80 年代中期。
所谓纳米陶瓷,是指陶瓷材料的显微结构中,晶粒尺寸、晶界宽度、第二相分布、气孔尺寸、缺陷尺寸都限于100nm以下,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型陶瓷材料。
由于纳米陶瓷晶粒的细化,品界数量大幅度增加,可使材料的韧性和塑性大为提高并对材料的电学、热学、磁学、光学等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而呈现出与传统陶瓷不同的独特性能,成为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
二.纳米陶瓷的制备方法2.1物理制备方法物理制备方法主要是蒸发凝聚法和高能机械球磨法两种。
蒸发凝聚法:在真空蒸发室内充入低压惰性气体,加热金属或化合物蒸发源,由此产生的原子雾与惰性气体原子碰撞而失去能量,凝聚而成纳米尺寸的团簇,并在液氮冷却棒上聚集起来,最后得到纳米粉体。
1987年美国Argonne实验室的Siegles采用此法成功地制备了Ti0纳米陶瓷粉体,粉体粒径为5—20nm。
新科技应用纳米技术在战争中的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创新,纳米技术逐渐成为战争领域中的热门话题。
纳米技术,即利用纳米尺度的材料和现象进行设计与制造的技术,具有独特的特性和潜力,其应用前景也逐渐显现。
本文将探讨纳米技术在战争中的应用前景以及其带来的影响。
一、纳米技术在军事装备领域的应用前景1. 军事材料的改良与升级纳米技术的应用可以改良和升级军事材料,提高其性能和功能。
例如,利用纳米材料制造的抗弹衣可以提供更好的防护性能,减少士兵在战场上受伤的风险。
此外,纳米涂层技术可以使军事装备防水、防腐蚀等,更耐用和可靠。
2. 纳米传感器的应用纳米传感器可以用于实时监测和掌握战场信息,为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例如,纳米传感器可以被应用于侦测敌方军队的位置、数量、作战状态等信息,以便更好地调整作战策略。
3. 纳米导弹的研发与利用利用纳米技术来研发和制造导弹,可以使导弹具备更高的精确度和灵敏度。
纳米材料的应用可以提高导弹的稳定性和爆炸力,使其能够准确打击目标,从而提高作战胜率。
二、纳米技术在战争中的影响与挑战1. 对战争方式的改变纳米技术的应用将改变战争的方式和规模。
纳米机器人的使用,使得敌对双方可以实现无人化作战,减少人员损失,并能够获取更为准确和丰富的情报。
这将使战争更加智能化、精确化和高效化。
2. 对国防安全的挑战纳米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风险。
纳米技术的应用在敌对国家或恐怖组织手中,可能被滥用用于制造生化武器、窃取机密信息等,对国防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国防部门需要加强监管和安全措施,以确保纳米技术的应用不会被滥用。
3. 对士兵素质的要求纳米技术的应用意味着军队需要具备更高的技术素质和专业能力。
士兵需要接受更为系统和复杂的训练,以应对这些新型装备和技术的使用。
因此,军队需要加强技术培训和人才引进,以提高军队的整体战斗力。
三、纳米技术在战争中的前景展望纳米技术的应用前景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战争方式将变得更加智能和精确,同时能够减少人员伤亡和资源消耗。
纳米陶瓷特性及其应用领域浅析
陶瓷材料在日常生活、工业、军事等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传统陶瓷材料质地较脆,韧性、强度较差,因而使其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
纳米陶瓷的出现,极大的改善了传统陶瓷的性能短板,使得陶瓷材料的应用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纳米陶瓷是纳米材料的一个分支,是指平均晶粒尺寸小于100nm的陶瓷材料。
纳米陶瓷其晶粒尺寸、晶界宽度、第二相分布、缺陷尺寸等都是在纳米量级的。
从纳米陶瓷的微观结构分析,纳米陶瓷将在以下几方面突破传统陶瓷的性能短板:
1、纳米陶瓷的室温超塑性
普通陶瓷材料由于太硬太脆,加工极困难.很难像金属一样进行切割、钻孔等操作,这也是普通陶瓷材料的应用受局限的原因之一。
纳米陶瓷的室温超塑性将使得陶瓷在保留其耐化学腐蚀、耐高温高压等优良性能的前提上,有可能像其他材料一样进行锻造、挤压、拉拔、弯曲等特种加工,不需磨削,直接制备精密尺寸的零件。
2、高韧性是纳米陶瓷的另一项优良性能。
陶瓷材料尽管有耐磨损、耐腐蚀等优异性能,但由于其固有的脆性,其应用范围远远小于钢铁、塑料等主流的应用材料,纳米陶瓷的出现将有可能彻底改变这个局面。
3、纳米陶瓷可低温烧结
不少纳米陶瓷材料都已实现在1000℃以下致密化,而且还有可能继续大幅降低。
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大量宝贵的能源,同时也有利于环境的净化。
4、除了以上所列举的基于结构性能方面的应用,纳米陶瓷另一重要性能。
纳米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论文纳米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的诸多方面,有效地提高了军队作战效能,同时也带有一定的风险,对未来战争将产生深远影响。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纳米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论文,希望大家喜欢!纳米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论文篇一《纳米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产生的效应及其对未来战争的影响》摘要:蓬勃发展的纳米技术使人类对物质世界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纳米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军事领域也不例外。
纳米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的诸多方面,有效地提高了军队作战效能,同时也带有一定的风险,对未来战争将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纳米技术;军事领域;效应;影响当物质的尺寸小到0.1~100纳米时,物质属性会发生很大变化。
如铜块被加工成纳米尺度的粉末,而后再压成块状,其导热速度是自然铜块的数倍;很多物质被加工到纳米尺度后,其导电性和光吸收能力提高数倍等等。
研究这些现象的技术被称为纳米技术[1]。
先进的技术总是最先应用于军事领域,纳米技术也是如此。
当这种技术刚刚兴起时,世界各主要军事大国便相继制定了繁多的军用纳米技术项目。
他们认为,在未来的战争中,纳米技术将极大地改善战场侦察和战场指挥手段,并加速武器装备小型化、信息化和一体化进程,甚至改变未来战争的模式[2]。
1 纳米技术在军事领域应用所产生的积极作用纳米技术在军事领域应用,将有效地提升指挥系统的性能、改进侦察技术手段、增强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和降低士兵伤亡率[3-4]。
1.1 提升指挥系统的性能高性能的计算机是军队指挥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硬件设施。
采用纳米技术制造的电子器件,具有更高效的信息接收、处理和发送能力,且其并行能力强。
以此作为核心的计算机,在处理大量信息的同时能够保证指令安全、准确、迅捷地发送到作战人员计算机中。
1.2 改进侦察技术手段纳米技术可用于制造微型卫星和纳米卫星。
微型卫星、纳米卫星易发射,体积小、重量轻,生存能力强且研发费用低。
多星组成卫星网,即可实现对地球表面的覆盖。
超现代战争HAOXIANDAIZHANZHENG铁军·国防TIEJUN GUOFANG34纳米技术——打造未来战场“变形金刚”文 / 武兴华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材料,越来越受到广大科学家的重视。
经过不断的探索研究,纳米材料现在已经应用于纺织品、新能源、医疗、电子信息等热门行业当中。
那么,纳米材料在军事方面又会有什么样的贡献呢?“复合铠甲”:纳米陶瓷未来战争中,装甲车、坦克仍然是陆战场上的主力军。
但不同的是,这种战车外壳中装备了纳米陶瓷。
相较于普通陶瓷而言,纳米陶瓷攻克了普通陶瓷的脆性缺点,并且拥有了普通陶瓷不具备的诸多优点。
特别是复合纳米陶瓷技术,把陶瓷纳米颗粒和其他材料的纳米颗粒掺和烧结,这样可以得到很多具有特殊用途的新的陶瓷材料,拥有高可塑性、耐高温、导电性强等一系列优点。
战车中应用的纳米陶瓷装甲,比普通复合装甲拥有更高的强度与韧性,不仅防弹性能进一步提升,而且相较于目前的坦克复合装甲,它拥有更轻的质量,这就意味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超现代战争HAOXIANDAIZHANZHENG铁军·国防TIEJUN GUOFANG 35着这种战车将拥有更高的灵活性。
“隐形外衣”:纳米涂料未来战争中,作战飞机依然是空战的主要军事力量,除了飞得更高、更快,造成的破坏力更强外,还将采用吸波材料来应对敏锐的雷达探测,从而实现“隐身”,对目标造成出其不意的打击。
这些战机使用的就是纳米材料制成的吸波材料,并且喷涂了纳米涂料。
纳米吸波材料与纳米涂料拥有内部多孔的特点,这让雷达波难以反射回地面。
通过这两种材料的使用,搭配飞机独特光滑圆顺的外形,雷达波更是“有去无回”。
这两种材料的加持,使“隐身飞机”的威胁性大大提高。
目前采用第二代隐身技术的B-2轰炸机,就是采用了这两种方式进行“隐身”的。
“太空之眼”:纳米卫星未来的太空中,纳米卫星将成为浩瀚星河中的超级“观测者”。
纳米陶瓷材料的应用与发展新材料技术是介于基础科技与应用科技之间的应用性基础技术。
而军用新材料技术则是用于军事领域的新材料技术,这部分技术是发展高技术武器的物质基础。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军用新材料技术已有上万种,并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正向高功能化、超高能化、复合轻量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常见的军用新材料技术:高级复合材料,先进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非晶态材料,功能材料。
先进陶瓷材料是当前世界上发展最快的高技术材料,它已经由单相陶瓷发展到多相复合陶瓷,由微米级陶瓷复合材料发展到纳米级陶瓷复合材料。
先进陶瓷材料主要有功能陶瓷材料和结构陶瓷材料两大类。
其中,在结构材料中,人们已经研制出氮化硅高温结构陶瓷,这种材料不仅克服了陶瓷的致命的脆弱性,而且具有很强的韧性、可塑性、耐磨性和抗冲击能力,与普通热燃气轮机相比,陶瓷热机的重量可减轻 30%,而功率则提高 30%,节约燃料 50%。
陶瓷是人类最早使用的材料之一, 在人类发展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 由于传统的陶瓷材料脆性大, 韧性和强度较差、可靠性低, 使陶瓷材料的应用领域受到较大限制。
随着纳米技术的广泛应用, 纳米陶瓷随之产生。
所谓纳米陶瓷, 是指陶瓷材料的显微结构中, 晶粒尺寸、晶界宽度、第二相分布、气孔尺寸、缺陷尺寸都是在纳米级的水平上。
纳米陶瓷复合材料通过有效的分散、复合而使异质纳米颗粒均匀弥散地保留于陶瓷基质结构中, 这大大改善了陶瓷材料的韧性、耐磨性和高温力学性能。
纳米陶瓷材料不仅能在低温条件象金属材料那样可任意弯曲而不产生裂纹, 而且能够象金属材料那样进行机械切削加工甚至可以做成陶瓷弹簧。
纳米陶瓷材料的这些优良力学性能, 使其在切削刀具、轴承、汽车发动机部件等多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并在许多超高温、强腐蚀等苛刻的环境下起着其他材料不可替代的作用。
纳米陶瓷在人工关节、人工骨、人工齿以及牙种植体、耳听骨修饰体等人工器官制造及临床应用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弹药工程中的纳米技术应用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纳米技术作为一项具有革命性的前沿科技,正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其中弹药工程也不例外。
纳米技术的应用为弹药工程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极大地提升了弹药的性能和作战效能。
纳米技术是指在纳米尺度(1 纳米到 100 纳米)范围内对物质进行研究和操作的技术。
在这个尺度下,物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会发生显著的变化,从而为新材料和新器件的研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弹药工程中,纳米材料的应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性能,如高强度、高硬度、高韧性、良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等。
例如,纳米金属粉末可以用于制造高性能的炸药。
传统的炸药在爆炸时能量释放不够充分,而使用纳米金属粉末作为添加剂,可以显著提高炸药的能量输出和爆炸威力。
此外,纳米陶瓷材料具有优异的耐高温和抗冲击性能,可以用于制造弹药的外壳和战斗部,提高弹药在高速飞行和撞击目标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纳米技术还可以用于改善弹药的推进剂性能。
传统的推进剂在燃烧过程中存在燃烧速度不稳定、燃烧效率不高等问题。
通过使用纳米级的推进剂添加剂,可以优化推进剂的燃烧过程,提高燃烧速度和燃烧效率,从而增加弹药的射程和初速度。
同时,纳米技术还可以用于降低推进剂的燃烧温度和减少燃烧产物的污染,提高弹药的环境友好性。
在弹药的引信设计中,纳米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纳米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快速响应和小尺寸等优点,可以用于检测弹药的发射条件、飞行状态和目标特征等信息,从而实现更加精确和可靠的引信控制。
例如,纳米压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弹药内部的压力变化,为引信的起爆提供准确的信号;纳米光学传感器可以检测目标的光学特征,提高弹药对目标的识别和打击能力。
另外,纳米技术在弹药的防护和隐身方面也有出色的表现。
纳米涂层材料可以赋予弹药表面良好的耐腐蚀、耐磨损和抗电磁辐射性能,延长弹药的储存寿命和提高其在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
同时,纳米隐身材料可以有效地降低弹药的雷达反射截面和红外辐射特征,提高弹药的隐身性能,减少被敌方探测和拦截的概率。
军事用途广泛中国研成高性能纳米陶瓷材料 2004年04月26日18:08 新华网新华网上海4月19日电(史颖)我国陶瓷材料研究最近获得新的突破:高性能纳米复相陶瓷在上海研制成功。
据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近日介绍,这种纳米复相陶瓷材料的强度、韧性,以及降低电阻率等方面的性能均达到国际水准。
由于这种陶瓷是用几种陶瓷复合而成,并添加了具有磁性、电性、光性能的其他材料,因而它既拥有结构陶瓷的力学性能,又具备功能陶瓷的特殊功能。
如由于磁性材料的添加,其电阻率大大降低,使其从高绝缘体变成了可导电的材料,扩大了应用面,从而也使原先不可切割的陶瓷,如今可用电火花进行切割,大大降低了陶瓷材料的加工成本。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这种陶瓷采用了一些最新技术。
其中包括采用原位包裹法合成高均匀性、高烧结活性的复合纳米陶瓷粉体;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完成陶瓷材料的烧制,仅在几分钟到十分钟的时间内就能实现陶瓷的致密化,将晶粒尺寸控制在小于100纳米的范围内,从而大大提高了陶瓷材料的强度和均匀度。
陶瓷材料具有金属和其他材料不可比拟的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性能,可广泛应用在一些军工、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高科技领域,如航天飞行器的外壳,就是用耐高温的陶瓷材料制成的。
但是高强度、高韧性的陶瓷在制备方面有很高的要求,传统的制备方法常会出现陶瓷粉体组分不均匀、烧结过程长而导致晶粒过大,破坏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可靠性,以致难以推广应用。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的纳米复相陶瓷,有望突破我国陶瓷材料在应用上的“瓶颈”,加快高性能纳米陶瓷产业化的进程。
德国芯片生产商英飞凌日前宣布,该公司已制造出首个利用纳米碳技术取代硅的电源开关,为体积更小、价格更便宜的电闸开关问世铺平了道路。
以碳原子制成的纳米碳管体积微小,其直径仅为人类头发直径的10万分之一。
纳米碳管一直被用来制作电脑芯片的低电压晶体管,以存储及处理信息。
英飞凌表示,在此之前,纳米碳管一直被认为并不适用于制造电动机、灯具或电源供应设备的开关,因其电流和电压比一般产品高出1,000倍。
纳米材料导论纳米陶瓷材料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前景纳米陶瓷材料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前景摘要:近期以来外军专家纷纷指出:纳米军事离我们并不遥远,纳米技术革命并非海市蜃楼,纳米战争从实验室走向未来战场将使新知世界大门洞开,届时联合作战态势更加复杂多变,战争更加扑朔迷离……进入21世纪,科技发展如火如荼,军事变革风起云涌。
站在历史新起点上审视,到底什么科技能够像核能和微电子技术一样,对未来军事发展产生革命性的深远影响,并将主导新一轮军事变革?国外专家不约而同地指出:“纳米技术将在21世纪引发重大变革,并成为新的技术革命的核心!”Abstract: since the recent foreign experts have pointed out that: nano military is not far away from us, not the Nanotechnology Revolution mirage, nano war from the laboratory to the battlefield of the future will make the new world the gate opens, then joint combat situation more complex, more whirling war...... Ente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ike a raging fire, military reform be raging like a storm. Standing on the new historical starting point to examine, what technology can be like nuclear and microelectronic technology, bringing revolutionary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the future military development, and will lead the new 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Foreign scholars pointed out: "nanotechnology will cause great change in twenty-first Century, and become the core of the new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一.纳米陶瓷及其发展历程陶瓷材料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及国防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由于传统陶瓷材料质地较脆,韧性、强度较差,因而使其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
随着纳米技术的广泛应用,纳米陶瓷随之产生,希望以此来克服传统陶瓷的脆性,使其具有像金属一样的柔韧性和可加工性。
与传统陶瓷相比。
纳米陶瓷的原子在外力变形条件下自己容易迁移,因此表现出较好的韧性与一定的延展性,因而从根本上解决了陶瓷材料的脆性问题。
英国著名材料科学家卡恩在Nature杂志上撰文道:“纳米陶瓷是解决陶瓷脆性的战略途径。
”中国的陶器可追溯到9000年前,瓷器也早在4000年前出现。
最初利用火煅烧粘土制成陶器。
后来提高燃烧温度的技术出现, 发现高温烧制的陶器, 由于局部熔化而变得更加致密坚硬, 完全改变了陶器多孔、透水的缺点, 以粘土、石英、长石等矿物原料烧制而成的瓷器登上了历史舞台。
新型陶瓷诞生于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对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传统陶瓷基础上, 一些强度高、性能好的新型陶瓷不断涌现, 它们的玻璃相含量都低于传统陶瓷。
纳米陶瓷的研究始于80 年代中期。
所谓纳米陶瓷,是指陶瓷材料的显微结构中,晶粒尺寸、晶界宽度、第二相分布、气孔尺寸、缺陷尺寸都限于100nm以下,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型陶瓷材料。
由于纳米陶瓷晶粒的细化,品界数量大幅度增加,可使材料的韧性和塑性大为提高并对材料的电学、热学、磁学、光学等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而呈现出与传统陶瓷不同的独特性能,成为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
二.纳米陶瓷的制备方法2.1物理制备方法物理制备方法主要是蒸发凝聚法和高能机械球磨法两种。
蒸发凝聚法:在真空蒸发室内充入低压惰性气体,加热金属或化合物蒸发源,由此产生的原子雾与惰性气体原子碰撞而失去能量,凝聚而成纳米尺寸的团簇,并在液氮冷却棒上聚集起来,最后得到纳米粉体。
1987年美国Argonne实验室的Siegles采用此法成功地制备了Ti02纳米陶瓷粉体,粉体粒径为5—20nm。
高能机械球磨法:利用机械摩擦的方法得到纳米晶粒。
是将粉体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随着容器的旋转、振动或剧烈摇动而得到超细微粒。
采用此法已制备了19nm左右的压电陶瓷粉体。
此外还有机械粉碎、电火花爆炸法等其他物理制备技术。
一般说来,纳米陶瓷粉体物理制备方法的工艺条件较为苛刻,应用范围较窄,粉体粒径控制较为困难,而化学制备方法是在液相和气相条件下,首先形成离子或原子,然后逐步长大,形成所需要的粉体,容易得到粒径小、纯度高的超细粉体。
2.2化学制备方法化学制备方法分为气相化学法和液相化学法。
气相化学法:是在远高于热力学计算临界反应温度条件下,反应产物蒸气形成很高的过饱和蒸汽压,使其自动凝聚形成大量的晶核。
这些晶核在加热区不断长大,聚集成颗粒。
随着气流进入低温区,颗粒生长、聚集、晶化过程停止,最终在收集室内收集得到纳米陶瓷粉体。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1100~1400℃温度下,分别用Si(CH3)2C12、NH3、H2作为硅、碳、氮源和载气,制得了平均粒径为30~50nm的SiC纳米粉和平均粒径小于35nm无定形SiC/Si3N4纳米复合粉体。
气相化学合成按加热热源可分为电阻法、等离子体法、激光法和电子束法等。
对于原料容易挥发、蒸汽压高、反应温度不是太高的、反应性高的有机硅、金属氯化物或其它化合物,采用电阻加热法即可。
目前有产业化趋势的制备方法是等离子体法和激光法。
等离子体法是纳米陶瓷粉体制备的常用方法之一,用该方法制得了A1203、Si3N4、Si3N4/SiC、AlN、ZrN、TiN等氮化物纳米陶瓷粉体。
激光诱导气相沉积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反应气体分子(或光敏剂分子)对特定波长激光束的吸收,引起反应气体分子激光光解、激光热解、激光光敏化和激光诱导化学合成反应,经成核生长成超细粉末。
液相化学方法是通过液相来合成粉体,包括沉淀、溶胶凝胶、喷雾热解、水热合成。
沉淀法:在金属盐溶液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得到陶瓷前驱体沉淀物,再将其煅烧形成纳米陶瓷粉体。
为了避免严重的硬团聚,往往引入冷冻干燥、超临界干燥、共沸蒸馏等技术手段。
已制备Y-TZP和Y203一Zr02粉体。
溶胶凝胶法: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方法,早期主要用于制备陶瓷材料,其原理是将醇盐溶解于有机溶剂中,通过加入蒸馏水使醇盐水解、聚合、形成溶胶,然后随着水的加入转变成凝胶。
凝胶在真空状态下低温干燥,得到疏松的干凝胶,再将其高温煅烧,可得到氧化物纳米陶瓷粉体。
采用溶胶凝胶法很容易合成A1203、Fe23、Zr02以及氧化物复合粉等纳米粉体。
天津大学的侯峰等人也因此法制备了钙钛矿纳米陶瓷薄膜。
喷雾热解法:将金属盐溶液以雾状喷人高温气氛中,此时立即引起溶剂的蒸发和金属盐的热分解,随后因过饱和而析出固相,从而直接得到氧化物纳米粉体。
或者将溶液喷人高温气氛中干燥,然后再经热处理形成粉体。
赵新等用喷雾热解法合成了纳米复合粒子.水热合成法:是在密闭反应器中以水溶液作为反应体系,通过将水溶液加热至临界温度(或接近临界温度)来进行材料制备。
利用超临界的水热合成装置,可连续获得Fe203、Ti02、Zr02、BaO·6Fe23、Fe34、NiO、Ce02等一系列纳米氧化物粉体。
国外采用气相氢氧焰水解法大批量生产纳米二氧化钛粉体,对于CdS、In2S3、ZnS、SnS2、CoS2等纳米粉体都可用热合成。
三.纳米技术在导弹快艇上的应用导弹快艇是指运用于舰载机动发射的舰艇,主要适用于海基短程和中程导弹的部署、调整和发射等作业的机动性载具。
是现代海战的“格斗性”武器,该装备的突出性能在于“狠”和“快”二点,可担当海上大型舰船(包括航母)的“终结者”。
该装备在实战状态下,以下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装备的实际战斗力:一、反应速度快;二、高速续航能力强;三、作战半径大;四、配套补给易;五、维修保养强度低。
在导弹快艇的发动机、齿轮箱、燃油系统和高速传动系统中,合理利用相应的纳米技术,可以全面提升上述五点性能,提高装备的实际战斗力。
导弹快艇的发动机一般采用船用柴油发动机,相应的润滑产品使用的是柴油机油。
导弹快艇的快速反应能力和高速续航能力,都取决于发动机的实际运行性能。
通常情况下,发动机冷启动的干磨损要占整个发动机自然磨损的2/3。
原因是舰船停泊以后,机油全部回流到底部的油箱中,在发动机各运动部位的金属表面上只剩余一层薄薄的残存油膜。
这层油膜在发动机启动后几秒钟内即已破坏,所以没有预热直接发动起航会导致发动机严重的干磨损。
船用柴油发动机属于内燃机,发动机的运行温度主要来源于内燃机的燃烧热量,特别是高速运行时,最高温度将达到600℃。
而柴油机油在60℃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进而快速失去柴机油应有的润滑效果。
为了保证导弹快艇的高速续航能力,只能缩短更换机油的保养周期,也就是增加了保养的频率和强度,进而增加导弹快艇部队的后勤补给任务。
应用于柴油机油的纳米润滑添加剂是液态的,与主体的柴机油是同质的,在原来使用的柴机油中按比例添加健龙节油养护剂LONG-0101或直接使用含有这种纳米润滑剂的健龙节油养护柴机油LONG-03021/2,不会对柴油发动机造成任何不良影响。
这种液态纳米添加剂的基本形态是哑铃状,即两个纳米级球体之间有化学键链接。
在常温非工作状态下,这个链接纳米球体的化学键没有打开,纳米添加剂的实际形态是由两个以上纳米球体通过化学键链接在一起,有些链接较多球体的微粒直径并不是纳米级的。
在发动机启动运行状态下,高温和高剪切力都能使这个链接纳米球体的化学键打开,这些被打开的纳米球体具有很强的“活性”,能快速在润滑面上形成纳米吸附膜和纳米反应膜。
这种纳米吸附和反应膜的形成和运行是动态的,与润滑油中纳米球体形成了一个动态平衡,所以使用这种纳米机油可以让发动机在实际运行中进行养护。
根据许多民用车辆的使用验证,可以预测健龙节油养护柴机油LONG-03021/2在导弹快艇发动机应用效果如下:1、延长机油的换油周期四倍以上,机油节省3/4以上,大幅降低导弹快艇的保养频率和强度;2、由于润滑工况改善,平均节省燃油率超过10%,也就是扩大10%的作战半径;3、能平衡提高缸压,增加快艇的动力5%以上;4、快艇可以冷启动,发动了即可起航,即使不预热也不会出现干磨损,提高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5、降低冷却水温度5~12℃,避免水箱开锅;6、延长发动机的大修周期数倍以上;7、能降低尾气烟度排放,提高快艇的最高时速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