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人民版)练习: 二十六 14.26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17.50 KB
- 文档页数:7
备战2018高考历史6年高考母题精解精析专题18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2018高考】(2018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2018高考文综全国大纲卷12)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A.工作器具 B.工作内容 C.工作职责 D.工作性质(2018高考文综全国大纲卷14)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这反映了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2018高考文综安徽卷12)2018年发行的首套宣纸材质的邮票《中国古代书法——行书》,被称为国家名片与国宝艺术的完美结合,彰显了宣纸千年,墨润万变的独特魅力。
图3中属于该套邮票的是C D(2018高考文综福建卷13)《说文解字》释读为:“大册也。
”今人认为似手捧册置于架上。
该释读与下列记录文字信息材料相关的是A.甲骨 B.丝帛 C.竹木简 D.石碑①展现了汉代高超的雕塑艺术②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文化生活③证明了汉代娱乐方式的多样性④增加了我们对说唱人的直观感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这只是一种娱乐方式的(说唱),排除③;东汉说唱俑是陶塑作品,反映了当时的文化生活,也增加了对当时成都人的直观感受,故选①②④。
【考点定位】:(旧人教)高三选修·中国古代史·秦汉时期的文化。
(新课标)必修三·中国古代的科学和文化·中国古代的雕塑、舞蹈、音乐。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2分, 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015年浙江温州学考)观察右图,图中反映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是( )A.指南针B.火药C.印刷术D.造纸术解析:D 观察图片可知,这是《天工开物》中的造纸工序示意图,故D 项正确。
2.围绕“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社会的影响”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四位中学生各自拟定如下小论文标题,其中比较恰当的是( )A.造纸术——欧洲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础B.指南针——西方文明的引擎C.火药——摧毁欧洲封建城堡的有力武器D.印刷术——文艺复兴的根本动力解析:C 古代中国的科技传到西方,在西方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过程中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但是还达不到基础、引擎和根本动力的程度,A、B、D三项错误,C项的表述比较恰当。
3.指南针最早应用于航海是在( )A.战国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解析:C 本题考查指南针的应用。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指南针从宋朝开始用于指明方向,特别是航海。
故选择C项。
4.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周必大在给朋友的信中记录了这样的事:“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
”信中所说的“沈存中法”是指( )A.造纸术B.雕版印刷术C.活字印刷术D.指南针测向技术解析:C 本题考查活字印刷术。
从材料中“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可知其记述的是活字印刷术。
5.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贡献。
其中,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条件的是( )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解析:D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材料中描述的是印刷术的重要影响,故选择D项。
6.李约瑟对古代中国科技作出这样的评价:“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
”以下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火药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②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③指南针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④造纸术方便了智者学派的研究A.③④B.①④C.①③D.②③解析:D ②③体现了印刷术和指南针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主要作用。
本试卷分第Ⅰ卷( 选择题 ) 和第Ⅱ卷 ( 非选择题 ) 两部分。
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第Ⅰ卷 ( 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50 分 )1.古代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最为显著的是() A.指南针B.印刷术C.火药D.造纸术【答案】 D【解析】古代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最为显著的是造纸术。
2.郑和下西洋时采用的一项技术,与今天美国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和中欧合作研制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具有相似功能。
这项技术促使欧洲()A.告别了骑士时代 B .加速了文化进程C.推动了地理大发现D.引发了社会转型【答案】 C【解析】与“ GPS全球定位系统”和“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具有相似功能的技术是指南针,它推动了地理大发现。
3.宋代文化教育相对普及,史载:“为父兄者,以其子与弟不文为咎;为母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
”为这种现象提供技术条件是()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B.科举取士人数的增加C.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D .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活字印刷术的作用。
解题关键是抓住“技术条件”这一关键词。
作为为学习提供的技术条件从选项中看只有活字印刷术。
B、 C 为政策条件,D为经济方面的内容,与题干材料的关系不大。
所以 A 项为准确答案。
4.据史料记载:清朝初年使用的《名宪历》等西方历法,遭到杨光先( 清朝官吏 ) 的攻击。
康熙帝让杨光先与南怀仁( 西方传教士 ) 当众测试天象,南怀仁准确无误,杨光先却误差不断。
于是复用《名宪历》,杨光先被革职。
对此段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A.中国的科学技术已落后于世界水平B.南怀仁是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者C.康熙能够吸收和运用西方先进科技D.杨光先反对西方传教士的文化侵略【答案】 D【解析】由“南怀仁准确无误,杨光先却误差不断”可知 A 项正确;根据南怀仁的身份可知 B 项正确;“复用《名宪历》,杨光先被革职”说明 C 项正确;杨光先反对西方历法与反对西方文化侵略无关。
专题检测卷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1.下图是对我国古代哪项科技发明的记载()A.印刷术B.造纸术C.丝绸织造D.瓷器制作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该项技术经历了漂塘、足火、压制、焙干等几个过程,这是关于造纸术的过程。
故选B项。
答案:B2.电影《地雷战》几乎家喻户晓,你知道地雷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A.唐B.宋C.元D.明解析:本题考查火药的发明和使用情况。
要求熟记基本史实。
明代的火器制作工匠创造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这些火药武器在当时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答案:D3.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出现准备了条件的中国发明是()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解析:本题考查印刷术发明的意义。
印刷术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答案:B4.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
你应帮他选择()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答案:C5.《明史》载:“万历时,其国(意大利亚)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
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
第二曰欧罗巴洲,中凡七十余国,而意大利亚居其一……”材料说明()A.明朝实行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B.中国人自居世界中心的观念得到改变C.利玛窦给中国带来新的世界观念D.《万国全图》指引了郑和远航解析:本题考查对明朝中外交流的特点的理解能力。
根据所学史实,明朝实行文化专制政策,故排除A项;直到鸦片战争前中国人都以中国为中心,故B项错误;由所学可知,利玛窦是在郑和下西洋之后来到中国的,故排除D项。
故选C项。
答案:C6.“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之花没有在中国结果,相反,却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果实。
Q单元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Q1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辉煌灿烂的文学14.S1、O2、P1、Q1[2018·北京卷] 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 ) A.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B.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C.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D.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14.A [解析]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顾炎武和洛克都是17世纪的思想家,A项正确;郭守敬是元朝(1271-1368年)天文学家,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于1687年,B 项不正确;曹雪芹是清朝(1644-1912年)文学家,薄伽丘是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的文学家,C项错误;关汉卿是元朝(1271-1368年)文学家,莎士比亚生卒年是1564-1616年,D项错误。
12.Q1[2018·全国卷] 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 )A.工作器具 B.工作内容C.工作职责 D.工作性质12.A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
题目的角度比较新颖,需要考生有一定的发散性思维,从“刀笔吏”中联想到“以刀代笔”。
秦朝时还没有发明造纸术,政府需要发布的命令、文件等都需要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以刀代笔”刻在竹简或木简上,故“刀笔吏”起因于他们的工作器具。
其他选项均不能体现“刀笔吏”的形象。
14.Q1[2018·全国卷]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这反映了( )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14.C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6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时训练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6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时训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6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时训练的全部内容。
专题16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时训练一、选择题1.(2016·浙江名校学考押题)与下列文本材料反映的朝代相符合的选项是( )B.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C.海上丝绸之路发达D.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答案B解析从文本信息“出现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的文体”可知是汉赋,“书写材料得到重大改进"可知是造纸术的改进,反映的朝代是汉代.九品中正制是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故A项错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是汉代太学的设立,故B项正确;海上丝绸之路发达出现于宋元时期,故C项错误;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出现于唐末,故D项错误。
2.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
由中国传入欧洲,并由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科技成就是( ) A.指南针B.造纸术C.印刷术D.火药答案A解析指南针传入欧洲,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3.(2016·浙江名校学考满分加餐练)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该朝代是()答案D解析秦朝实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并且此时书法主要是自发阶段,故A项错误;汉武帝实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唐朝时期火药开始用于战争,故C项错误;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宋朝时期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宋朝时期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故D项正确. 4.(2016·普陀学考命题交流)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 )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C.理性化的思想诉求D.世俗化的发展趋势答案D解析宋代中国并未完成大一统,故A项错误;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说明其创作风格并不是多元化,故B项错误;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其思想内容并未体现出理性化的特点,故C项错误;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体现出其内容出现通俗化的趋势,故D项正确.5.(2016·义乌查缺补漏)“说话”(讲故事)是宋代的文学形式。
1.书圣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草圣张旭官至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诗圣杜甫官至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古人喜用官职指代名人说明()A.官本位文化影响深远 B.中国人称谓的复杂性C.读书人倍受人们的尊重 D.科举文化渗透到生活领域2.唐代的象棋中使用的是“砲”字,宋代的象棋中“砲”“炮”二字开始并用。
这一变化可以说明()A. 中国象棋起源于唐代B. 宋代开始简化文字C. 火药是在宋朝发明的D. 宋代火药应用逐渐普遍3.英国著名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总论》中写道:“每当人民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
”横线处应填入的正确朝代是()A. 汉代B. 唐代C. 宋代D. 元代4.4.有学者对明清四大长篇小说进行排序,排在第一的是《红楼梦》,排在第二的本质上是一个寓言,那些妖魔鬼怪,全是象征性的存在。
“排在第二”的著作是()A. 《三国演义》B. 《聊斋志异》C. 《西游记》D. 《水浒传》5.汉字成为书法艺术的条件有()①单体汉字字型丰富,数量庞大②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③书写工具的改进④小篆、汉隶具有的书法美感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6.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明人绘制的《南都繁会景物图卷》描写城乡风情、社会生活状况,具有世俗化的特点。
形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A. 画家个人爱好B. 宋明理学传播C. 社会上层倡导D. 商品经济发展7.中国古代某文学家被誉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
该文学家是()A.屈原 B.柳永 C.辛弃疾D.关汉卿8.我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的标志是A. 《周髀算经》的出现B. 《九章算术》出现C. 九九乘法口诀的出现D. 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9.宋代以后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兴起并发展起来。
风俗画的特点是“通俗化,面向生活,朴实,热烈,色彩鲜艳、细腻”。
1、中医诊断疾病的四种方法是()A.望、闻、问、思B.望、闻、问、摸C.望、闻、问、切D.望、闻、问、听2、历史学家连横说“夫无火药则不足以整军开矿,无罗经则不足以航海略地,而无印版则思想闭塞,学术停滞,不能人人读书。
故欧洲今日之文明,其受福于此者不少。
”从文明史的角度,下列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A.火药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在革命中战胜封建贵族B.指南针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C.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D.三大发明推动了西方世界对东方世界的殖民征服3、北宋时,有一种有利于安排农事的先进的、合理的历法是()A.“夏历”B. “十二气历”C.《授时历》D.公历4、台湾学者王尔敏在《明清时期庶民文化生活》中提到:民间文化是庶民生活最直接创造的产物,自不同于官绅生活的文化内涵。
中国民间世俗文化以明清以来资料最丰富,问题最繁多,最值得投入心智,探索研究。
下列关于明清庶民文化的相关阐述正确的是()A.明清民间文化的发展与工商业的繁荣密切相关B.“资料最丰富,问题最繁多”反映了明清时期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C.庶民文化作为下层民众文化,不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D.明清时期的小说、京剧和文人画等都是这种文化的典型代表5、中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它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
这种方法的总结者是()A.扁鹊B.黄帝C.华佗D.张仲景6、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词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A.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B.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端C.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D.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之风7、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这表明()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限制农业的进步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8、唐代节度使冯宿曾奏请朝廷:“剑南两川及举证=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
2018’新课标·名师导学·高考第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历史(十六)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2016雅礼)张应文在《清秘藏》中记述:法书、名画,必资纸而久传,纸之不可无考审矣。
江南有竹纸,浙中有麦秸、稻秆纸。
这表明(C) A.中国的造纸业历史源远流长B.南方造纸技术领先于北方C.造纸所需原料大多较为廉价D.书画名作必资纸方能流传【解析】材料表明纸的原料为竹、麦秸、稻秆,这都是比较廉价的,故本题选C。
A项材料没有提及;B项无北方材料,对比不出;D项说法绝对,碑石、绢帛也是书画载体。
2.(2016长郡)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
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
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
由此推断(C)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解析】隋唐已发明雕版印刷术,A项错误;“书版”“精雕”说明是雕版印刷,B项错误;材料中官方大量刻书说明C项正确;D项说法绝对。
故本题选C项。
3.当代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作出如下结论:“倘若没有中国古代科技的优越贡献,我们西方文明的整个过程,将不可能实现。
试问若无火药、纸、印刷术和罗盘,我们将无法想象,如何能消灭欧洲的封建主义,而产生资本主义。
”材料认为四大发明(A)A.是西欧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力量B.改变了西欧社会发展的趋势C.在西欧才开始发挥其应有价值D.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最大贡献【解析】本题考查四大发明对近代西方文明的作用。
根据材料信息,作者认为四大发明对近代西方文明的实现和资本主义的产生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故A 项正确。
4.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齐拉特说:“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从中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这表明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也能给科学家们带来新的启发。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作业提升练二十六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45分钟85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
1.(2017·嘉兴模拟)下图反映了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
有学生从图中孔子使用“纸张”“线装书”等细节,对该图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学生的下列推论中,合理的是( )
A.该图绘制于西汉时期
B.该图为后人伪造,没有史料价值
C.该图的真伪需有考古学支持才能判断
D.绘画者以其生活经验附会了孔子时代的生活
【解析】选D。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物,造纸术产生于西汉,但不能推断出该图绘制于西汉时期,故A错误;该图有不符合史实的部分,但不能说完全没有史料价值,故B错误;该图的真伪依据现有史实结论即可判断,故C错误。
2.(2017·晋冀豫三省联考)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指出,救治病人时要心境平和,对病人要心怀慈悲,无论病人贫穷贵贱,都要一视同仁。
这一言论( )
A.以法律形式明确医师职责
B.有助于培养医师的责任心
C.表明唐代的医学发展迅速
D.体现了孙思邈高超的医术
【解析】选B。
《备急千金要方》是医学书籍,不是法律法规,故A错误;以良好的态度对待病人能够培养医生的责任感,故B正确;对待病人的态度不能体现当时的医学发展程度,故C错误;对病人的态度不能体现医生高超的医术,故D错误。
3.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
”这说明( )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解析】选C。
题中未提到有关藏书的内容,故A错误;儒者地位迅速提高在题中并未体现,故B错误;“今(雕)板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说明了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故C正确;儒学得到广泛传播在题中并未体现,故D 错误。
4.(2017·南阳调研)下图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学科贡献分布示意图。
据此可知,我国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