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奥数班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4.57 MB
- 文档页数:94
数学学科教师辅导教案知识精讲知识点一(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知识梳理】同学们都知道,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只能用来计算标准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巧求表面上看起来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图形的周长,还需同学们灵活应用已学知识,掌握转化的思考方法,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标准的图形,以便计算它们的周长。
【典型例题】例1 有5张同样大小的纸如下图(a)重叠着,每张纸都是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重叠的部分为边长的一半,求重叠后图形的周长。
答案:72课堂练习一:1.下图由8个边长都是2厘米的正方形组成,求这个图形的周长。
答案:18*2=36厘米2.下图由1个正方形和2个长方形组成,求这个图形的周长。
答案:178厘米45cm3.有6块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如例题中所说的这样重叠着,求重叠后图形的周长。
答案:14厘米例2 一块长方形木板,沿着它的长度不同的两条边各截去4厘米,截掉的面积为192平方厘米。
现在这块木板的周长是多少厘米?答案:192-4*4=176平方厘米176/4=44厘米44*2=88厘米课堂练习二:1.有一个长方形,如果长减少4米,宽减少2米,面积就比原来减少44平方米,且剩下部分正好是一个正方形。
求这个正方形的周长。
答案:6*4=24米2.有两个相同的长方形,长是8厘米,宽是3厘米,如果按下图叠放在一起,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答案:4*8=32厘米3.有一块长方形广场,沿着它不同的两条边各划出2米做绿化带,剩下的部分仍是长方形,且周长为280米。
求划去的绿化带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答案:280/2*2+2*2=284平方米例3 已知下图中,甲是正方形,乙是长方形,整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答案:2a+4b课堂练习三:1.有一张长40厘米,宽30厘米的硬纸板,在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后准备做一个长方体纸盒,求被剪后硬纸板的周长。
一、 知识点概述:分数应用题是研究数量之间份数关系的典型应用题,一方面它是在整数应用题上的延续和深化,另一方面,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解题规律.在解这类问题时,分析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准确找出“量”与“率”之间的对应是解题的关键.关键:分数应用题经常要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量,我们往往把其中的一个量看作是标准量.也称为:单位“1”,进行对比分析。
在几个量中,关键也是要找准单位“1”和对应的百分率,以及对应量三者的关系例如:(1)a 是b 的几分之几,就把数b 看作单位“1”.(2)甲比乙多18,乙比甲少几分之几? 方法一:可设乙为单位“1”,则甲为19188+=,因此乙比甲少191889÷=. 方法二:可设乙为8份,则甲为9份,因此乙比甲少1199÷=. 二、 怎样找准分数应用题中单位“1”(一)、部分数和总数在同一整体中,部分数和总数作比较关系时,部分数通常作为比较量,而总数则作为标准量,那么总数就是单位“1”。
例如: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几分之几?——世界人口是总数,我国人口是部分数,世界人口就是单位“1”。
解答题关键:只要找准总数和部分数,确定单位“1”就很容易了。
(二)、两种数量比较分数应用题中,两种数量相比的关键句非常多。
有的是“比”字句,有的则没有“比”字,而是带有指向性特征的“占”、“是”、“相当于”。
在含有“比”字的关键句中,比后面的那个数量通常就作为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
例如:六(2)班男生比女生多——就是以女生人数为标准(单位“1”),解题关键:在另外一种没有比字的两种量相比的时候,我们通常找到分率,看“占”谁的,“相知识框架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二)当于”谁的,“是”谁的几分之几。
这个“占”,“相当于”,“是”后面的数量——谁就是单位“!”。
(三)、原数量与现数量有的关键句中不是很明显地带有一些指向性特征的词语,也不是部分数和总数的关系。
这类分数应用题的单位“1”比较难找。
工程问题工程问题是将一般的工作问题分数化,换句话说从分率的角度研究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完成丁作总量所需的时间)、工作效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於)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它的特点是将工作总量看成单位“1”,用分率表示工作效率,对做工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T•程问题的三个基本数址关系式是:工作效率X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就十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一工作效率=丁作时间.V —件工程,甲、乙合做需6天完成,乙.丙合做需9天完成•甲、丙合做需15天完成•现在甲.乙、丙三人合做需要多少天完成?分析先求出三人合做一天完成这件工程的几分之几•再求三人合做需要多少天完成.解1+ [(¥ + + +需)十2]= 5 天).答甲、乙.丙三人合做需要5器天完成.冷<2卩一项工作,甲、乙合做要12天完成•若甲先做3天后,再由乙工作8天,共完成这件工作的卷如果这件工作由甲、乙单独做•甲需要多少天?乙需要多少天?分析把甲先做3天后再由乙工作8天共完成这件工作的立•看作甲、乙合作3天再由乙单砂做5天“完成这件T作的寻•又这件工作甲、乙台做要12夭完成"则甲、乙合做1天完成这件工作的越3天完成这件工作的备x 3 =与前述进行比较知•乙5 天完成这件工作的5 1 1———■12 4 6-解乙单独完成这件工作的天数「壬(辛*5)=30(天儿甲单独完成这件匸作的天数士 1 -=-(吉一点)=20(天).答这件工作由甲、乙单独做•甲需要20夭,乙需宴30天.亠(】)做一件工程•甲独做需要12小时完成,乙独做需要]8小时兀成■甲、乙合做1小时肩,然后由甲工作1小时,再由乙工作]小时两人如此交替工作'完成任务还需多少时间?<2)加工一批零件'甲、乙两人合做]小时势完成了这批零件的器乙、丙两人接着生产1小时•又完成了為甲、丙又合做2小时,完成了剩下的任务.甲•乙、丙三人合做■还妄多少小时完成?'?晅»有—水池,装有甲、乙两个注水管.下面装有丙管放水■池空时•单开卬管5分钟可注满.单开乙管10分钟可注满;水池装潢水肩.单开丙管15分钟可将水放完.如果在池空时•将甲、乙、丙三管齐开分钟启关闭乙管*还要多少分钟可注满水池?分析三管齐开2分钟肩的T作量是1 —(辛+吉一吉)x2.*[1_(言+壽_養餐2]斗(吉一吉)="分九答2分钟后关闭乙管.还妄4分钟可注满水池.密一份穡件.甲单独打字需6小时完成•乙单独打字需K)小时完成.现在甲单独打若干小时后•因有事由乙接着打完,共用了7小时.那么甲打字用了多少小时?分析乙7小时共打字盖幻=岳送样就差—磊=磊的稿件.因此甲每小时比乙多打全部稿件的吉一霁=磊*磊*点=4号(小时人*答甲打字用了4寺小时2再单独做4夭•还剩下这项工程的着没有完成,求甲、乙两队工作效卒之比.(2)甲、乙两项工程分别由一*二队来完成.在晴天•一队完成甲工程需要12天,二队完成乙工程需姜15天卡在雨天”一队的工作效率要下降40%•二队的工作效率耍下降10%.结果两队同时完成这两项工程•那么•在施工的日子卑•雨天有多少天?g;有卬、乙两项工程•张师傅单独完成甲丁程需寰9天,单独完成乙1 [程需要12天;王师傅单独完成甲工程需要3天. E独完成乙H 程需要15天.如果两人合作完成这两项丁程.最少需要多少天?分折由题目条件知,王师傅擅长做甲工程,所以让王师傅先做甲丁程,张师傅先做乙工程.等王师傅做完甲工程再和张师傅做乙工程.解3+(】_誇)+(吉+養)=3十5 = 8(天》.答两人合作完成这两项工程,堆少需要8天.0 <34某地要修筑-条公路,甲丁•程队单独干需要io天完成,乙工程队单独干需要15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作*他们的工作效率就要降低■甲队只能完成原来的壬,乙队只能完成原来的壽.现在if划8天完成这项工程,且要求两队合作天数尽可能少*那么两队要合作多少天?分析根据题意•甲、乙及甲.乙合做的工作效率分别为霁、1 tJL 1 4 1 9 7运及10X J +l5X l0 =50*此3种情况中乙的效率最低,甲、乙合做的效率最高,要使甲、乙合作天数尽可能的少.则必须甲尽可能地多做.如果全是甲做怡天可完成磊X8 =磊=£的工作虽尚有*的匚作没有完成■这部分工作要由甲、乙合做比甲多做的部分来完成.* (1~]^x8h(io x f+n x w~^)1 2=1■十韵=5(天〉.答两队要合作5天.(1) 一项工程•甲、乙合做全工程的晋^剩下的由甲单独完成. 甲一共做了10.5天”这项工程由甲单独做需要15天,如果由乙单独做•需要多少天?(2) 师徒三人合作承包一项工程显天能够全部完成.已知师傅单•独做所需的夭数与两个徒弟合作做所需的天数相等宇而师傅与乙徒第合作做所需的天数的2倍与甲徒弟单独做完所需的天数相等•那么甲徒弟单独做,完成这项丁程需要多少天?乙徒弟单独做,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天?练习题1 完成一项工作"噩耍甲队干5天,乙队干6天•或者甲队干7 天•乙臥干2天.如果甲.乙两队独立完成该工程各需多少天?O 一个水池•甲.乙两个水管同时打开击小时可以灌满水池:若甲管打开8小时后关闭+然后打幵乙管,再工作3小时也可以灌满水池.问:甲管先工作2小时后关闭,乙管再工作儿小时可以港满全水池?3 一件工作甲5小时完成了吉”乙£小时完成了剩下的一半,余T的部分由甲、乙合作,还需要多少小时?O 甲、乙合作完战一项工作,由于配合得好舟甲的工作效率比单独做时提高壽■乙的工作效率比单独做时提高+•甲.乙合作6小时完成了这项任务.如果甲单独做需羹H小时,那么乙单独做需要多少小时?5某工程如果由第一、二、三小队合干,需12天才能完成;由第一.三、五小队合干,需7天才能完成*由第二、四.五小队合干•需圧天才能完成*曲第一、三、四小队合干•需42天才能完成■那么这五个小队一起合干,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这项工程?0 一批工人到甲、乙两个工地进行清理工作•甲T:地的「作绘是乙工地工作址的L5倍.上午去甲工地的人数是去乙匚地人数的3倍■下午这批工人中有召的人去甲工地•其他工人到乙工地.到傍晚时•甲工地的工作已做完农乙工地的工作还需4名工人再做1天・那么,这批工人有多少人?。
第1讲对应法解题2知识装备1、对应法:在解决问题时,通过观察、比较题中的已知条件,研究对应数量的变化,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称为对应法。
2、运用对应法解决问题,应把题中的条件按对应关系一一排列,然后把有对应关系的同类量作比较,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这种方法经常与消元法、代入法同时使用。
初级挑战1奶奶去买水果,如果她买4千克梨和5千克荔枝,需花58元;如果她买同样的6千克梨和5千克荔枝,那么需花62元。
问1千克梨和1千克荔枝各多少元?思路引领:我们可以把两次买的情况列式进行比较:4千克梨+5千克荔枝=58元①6千克梨+5千克荔枝=62元②比较①和②式,发现两式中()的重量相等,②式比①式多了()千克(),多花了()元,由此可先算出()的单价,再根据①式或②式算出()的单价。
答案:1千克梨:(62-58)÷(6-4)=2(元)1千克荔枝:(58-2×4)÷5=10(元)能力探索1向1个空瓶里倒水,如果倒进3杯水,连瓶共重440克;如果倒进7杯水,连瓶共重600克。
问空瓶重多少克?答案:1杯水:(600-440)÷(7-3)=40(克)空瓶:440-3×40=320(克)初级挑战2学校买鼠标和键盘,如果买3个鼠标和4个键盘共需要190元,如果买同样的6个鼠标和2个键盘需要230元。
一个鼠标和一个键盘各多少元?思路引领:我们可以把两次买的情况列式进行比较:3个鼠标+4个键盘=190元①6个鼠标+2个键盘=230元②我们把①、②两式进行比较,发现两组条件中鼠标和键盘的数量都不一样,无法直接对比。
再进行观察可以发现:如果把①式左右两边同时扩大2倍,再与②式进行比较得出:6个鼠标+8个键盘=380元③6个鼠标+2个键盘=230元②鼠标个数相同,所以③式-②式可先求出键盘的单价,从而再算出鼠标的单价。
答案:键盘单价:(190×2-230)÷(4×2-2)=25(元)鼠标单价:(230-25×2)÷6=30(元)能力探索24本练习本和5支圆珠笔共14元,同样的2本练习本和4支圆珠笔共10元。
第一讲循环小数与分数第二讲和差倍分问题第三讲行程问题第五讲质数与合数第六讲工程问题第七讲牛吃草问题第八讲包含与排除第九讲整数的拆分第十讲逻辑推理第十一讲通分与裂项第十二讲几何综合第十三讲植树问题第十五讲余数问题第十六讲直线面积第十七讲圆与扇形第十八讲数列与数表综合第十九讲数字迷综合第二十讲计数综合第二十一讲行程与工程第二十二讲复杂工程问题第二十三讲运用比例求解行程问题第二十四讲应用题综合第二十五讲数论综合2第二十六讲进位制问题第二十七讲取整问题第二十八讲数论综合3第二十九讲数论综合4第三十讲几何综合2第三十一讲图形变换第三十二讲勾股定理第三十三讲计数综合第三十四讲最值问题第三十五讲构造与论证1第三十六讲构造与论证2第一讲循环小数与分数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互化,循环小数之间简单的加、减运算,涉及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主要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问题.1.真分数7a化为小数后,如果从小数点后第一位的数字开始连续若干个数字之和是1992,那么a 是多少?【分析与解】17=0.142857 ,27=0.285714 ,37=0.428571 ,47=0.571428 ,57=0.714285 , 67=0.857142. 因此,真分数7a化为小数后,从小数点第一位开始每连续六个数字之和都是1+4+2+8+5+7=27,又因为1992÷27=73……21,27-21=6,而6=2+4,所以7a =0..857142 ,即a =6.评注:7a的特殊性,循环节中数字不变,且顺序不变,只是开始循环的这个数有所变化.2.某学生将1.23乘以一个数a 时,把1.23 误看成1.23,使乘积比正确结果减少0.3.则正确结果该是多少?【分析与解】 由题意得:1.23 a -1.23a =0.3,即:0.003 a =0.3,所以有:3390010a =.解得a = 90,所以1.23a =1.23 × 90=123290-×90=11190× 90=111.3.计算:0.1+0.125+0.3+0.16,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分析与解】 方法一:0.1+0.125+0.3+0.16≈-0.1111+0.1250+0.3333+0.1666=0.7359≈0.736方法二:0.1+0.125+0.3+0.16113159899011118853720.7361=+++=+== ≈0.7364.计算:0.010.120.230.340.780.89+++++ 【分析与解】 方法一:0.010.120.230.340.780.89+++++ =1121232343787898909090909090-----+++++ =11121317181909090909090+++++ =21690=2.4方法二:0.010.120.230.340.780.89+++++ =0+0.1+0.2+0.3+0.7+0.8+(0.010.020.030.040.080.09+++++ ) =2.1+0.01×(1+2+3+4+8+9) =2.1+190×27 =2.1+0.3 =2.4方法三:如下式, 0.011111… 0.122222... 0.233333... 0.344444...(1+2+3+4+8+9=27) 0.788888...+0.899999... 2.399997...注意到,百万分位的7是因为没有进位造成,而实际情况应该是2.399999…=2.39 =2.4.评注:0.9=99=1 ,0.09 =919010=.5.将循环小数0.027与0.179672 相乘,取近似值,要求保留一百位小数,那么该近似值的最后一位小数是多少?【分析与解】0.×0.179672=27179672117967248560.00485699999999937999999999999⨯=⨯== 循环节有6位,100÷6=16……4,因此第100位小数是循环节中的第4位8,第10l 位是5.这样四舍五入后第100位为9.6.将下列分数约成最简分数:166********66666666664【分析与解】 找规律:161644=,16616644=,1666166644= ,166661666644=,…所以1666666666666666666664=14评注:类似问题还有38538853888538888538888888885234 (29729972999729999729999999997)+⨯+⨯+⨯++.7.将下列算式的计算结果写成带分数:0.523659119⨯⨯【分析与解】0.523659119⨯⨯=11859119⨯=1(1)119-×59=59-59119=58601198.计算:744808333÷2193425909÷11855635255【分析与解】 744808333÷2193425909÷11855635255=62811259093525583332193453811⨯⨯ =373997131993564111136412119973331993⨯⨯⨯⨯⨯⨯⨯⨯⨯⨯⨯⨯⨯⨯=7523⨯⨯=5569.计算:1111111 81282545081016203240648128 ++++++【分析与解】原式1111111 81288128406420321016508254 =++++++2111118128406420321016508254 =+++++ 1111114064406420321016508254 =+++++ 11111203220321016508254=++++111110161016508254=+++111508508254=++11254254=+1127=10.计算:153219(4.85 3.6 6.153) 5.5 1.75(1) 4185321⎡⎤⨯÷-+⨯+-⨯+⎢⎥⎣⎦【分析与解】原式=1757193.6(4.851 6.15)5.5443421⨯⨯-++-⨯-⨯=135193.610 5.5412+⨯⨯+-=9+5.5-4.5 =1011.计算: 41.2×8.1+11×194+537×0.19【分析与解】原式=412×0.81+11×9.25+0.19×(412+125) =412×(0.81+0.19)+11×9.25+0.19×125 =412+11×8+11×1.25+19×1.25=412+88+1.25×30=500+37.5=537.512.计算:2255 (97)() 7979+÷+【分析与解】原式=656555 ()() 7979+÷+=[]555513()()137979⨯+÷+=13.计算:12324648127142113526104122072135⨯⨯+⨯⨯+⨯⨯+⨯⨯⨯⨯+⨯⨯+⨯⨯+⨯⨯【分析与解】 原式=33333333123(1247)1232135(1247)1355⨯⨯⨯+++⨯⨯==⨯⨯⨯+++⨯⨯14.(1)已知等式0.126×79+1235×□-6310÷25=10.08,那么口所代表的数是多少? (2)设上题答案为a .在算式(1993.81+a )×○的○内,填入一个适当的一位自然数,使乘积的个位数字达到最小值.问○内所填的数字是多少? 【分析与解】 (1)设口所代表的数是x ,0.126×79+1235x -6310÷25=10.08,解得:x =0.03,即口所代表的数是0.03.(2)设○内所填的数字是y ,(1993.81+O.03)×y =1993.84×y ,有当y 为8时1993.84×y =1993.84×8=15050.94,所以○内所填的数字是8.15.求下述算式计算结果的整数部分:111111()38523571113+++++⨯ 【分析与解】原式=111111(38538538538538538523571113⨯+⨯+⨯+⨯+⨯+⨯≈192.5+128.3+77+55+35+29.6=517.4 所以原式的整数部分是517.第二讲 和差倍分问题各种具有和差倍分关系的综合应用题,重点是包含分数的问题.基本的解题方法是将已知条件用恰当形式写出或变形,并结合起来进行比较而求出相关的量,其中要注意单位“1”的恰当选取.1.有甲、乙两个数,如果把甲数的小数点向左移两位,就是乙数的18,那么甲数是乙数的多少倍?【分析与解】甲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则甲数缩小到原来的1100,设这时的甲数为“1”,则乙数为1×8=8,那么原来的甲数=l×100=100,则甲数是乙数的100÷8=12.5倍.2.有三堆棋子,每堆棋子数一样多,并且都只有黑、白两色棋子.已知第一堆里的黑子和第二堆里的白子一样多,第三堆里的黑子占全部黑子的25.如果把这三堆棋子集中在一起,那么白子占全部棋子的几分之几?【分析与解】如下表所示:设全部黑子为“5”份,则第三堆里的黑子为“2”份,那么剩下的黑子占5-2=“3”份,而第一堆里的黑子和第二堆里的白子一样多,将第一堆黑子和第二堆白子调换,则第二堆全部为黑子.所以第二堆棋子总数为“3”份,三堆棋子总数为3×3=“9”份,其中黑子占“5”份,则白子占剩下的9-5=“4”份,那么白子占全部棋子的4÷9=49.3.甲、乙两厂共同完成一批机床的生产任务,已知甲厂比乙厂少生产8台机床,并且甲厂的生产量是乙厂的1213,那么甲、乙两厂一共生产了机床多少台?【分析与解】因为甲厂生产的是乙厂的1213,也就是甲厂为12份,乙厂为13份,那么甲厂比乙厂少1份=8台.总共=8×(12+13)=200台.4.足球赛门票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了一半,收入增加了五分之一,那么一张门票降价多少元?【分析与解】设原来人数为“1”,则现在有1+0.5=1.5.原来收入为l×15=15,降价后收人为15×(1+15)=18元,那么降价后门票为18÷1.5=12元,则一张门票降价15-12=3元.5.李刚给军属王奶奶运蜂窝煤,第一次运了全部的38,第二次运了50块.这时,已运来的恰好是没运来的57.问还有多少块蜂窝煤没有运来?【分析与解】已经运来的是没有运来的57,则运来的是5份,没有运来的是7份,也就是运来的占总数的512.则共有50÷(512-38)=1200块,还剩下1200×712=700块.6.有两条纸带,一条长21厘米,一条长13厘米,把两条纸带都剪下同样长的一段以后,发现短纸带剩下的长度是长纸带剩下的长度的813.问剪下的一段长多少厘米?【分析与解】方法一:开始时,两条纸带的长度差为21-13=8厘米.因为两条纸带都剪去同样长度,所以两条纸带前后的长度差不变.设剪后短纸带长度为“8”份,长纸带即为“13”份,那么它们的差为13-8=5份,则每份为8÷5=1.6(厘米).所以,剪后短纸带长为1.6×8=12.8(厘米),于是剪去13-12.8=O.2(厘米).方法二:设剪下x厘米,则1382113xx-=-,交叉相乘得:13×(13-x)=8×(21-x),解得x=0.2,即剪下的一段长0.2厘米.7.为挖通300米长的隧道,甲、乙两个施工队分别从隧道两端同时相对施工.第一天甲、乙两队各掘进了10米,从第二天起,甲队每天的工作效率总是前一天的2倍,乙队每天的工作效率总是前一天的l 12倍.那么,两队挖通这条隧道需要多少天?【分析与解】如下表所示:天数工作量1 2 3 4 5甲10 20 40 80 160乙10 15 22.5 33.75 50.625 当天工作量20 35 62.5 113.75 210.625已完成工作量20 55 117.5 231.25 441.375 说明在第五天没有全天干活,则第四天干完以后剩下:300-231.25=68.75米,那么共用时间为4+68.75÷210.625=4110 337天.8.有一块菜地和一块麦地.菜地的一半和麦地的三分之一放在一起是13公顷.麦地的一半和菜地的三分之一放在一起是12公顷.那么菜地是多少公顷?【分析与解】如下表所示:菜地12麦地13⇒13公顷菜地3 麦地2 ⇒78公顷菜地2 麦地3 ⇒72公顷菜地13麦地12⇒12公顷即5倍菜地公顷数+5倍麦地公顷数=78+72=150,所以菜地与麦地共有150÷5=30(公顷).而菜地减去麦地,为78-72=6(公顷),所以菜地有(30+6)÷2=18(公顷).9.春风小学原计划栽种杨树、柳树和槐树共1500棵.植树开始后,当栽种了杨树总数的3 5和30棵柳树以后,又临时运来15棵槐树,这时剩下的3种树的棵数恰好相等.问原计划要栽植这三种树各多少棵?【分析与解】将杨树分为5份,以这样的一份为一个单位,则:杨树=5份;柳树=2份+30棵;槐树=2份-15棵,则一份为(1500-30+15)÷(2+2+5)=165棵,有:杨树=5×165=825棵;柳树=165×2+30=360棵;槐树=165×2-15=315棵.10.师徒二人共同加工170个零件,师傅加工零件个数的13比徒弟加工零件个数的14还多10个.那么,徒弟一共加工了多少个零件?【分析与解】我们用“师”表示师傅加工的零件个数,“徒”表示徒弟加工的零件个数,有:1 3“师”-14“徒”=10,4“师”- 3“徒”=120,而4“师”+4“徒”=170×4=680.那么有7“徒”=680-120=560,“徒”=80,徒弟一共加工了80个零件.11. 一批工人到甲、乙两个工地进行清理工作,甲工地的工作量是乙工地的工作量的11 2倍.上午去甲工地的人数是去乙工地人数的3倍,下午这批工人中有712的人去甲工地,其他人到乙工地.到傍晚时,甲工地的工作已做完,乙工地的工作还需4名工人再做1天.那么这批工人共有多少名?【分析与解】设甲工地的工作量为“1.5”,则乙工地的工作量为“1”.甲乙上午33134=+11134=+下午7121-712=512于是甲工地一整天平均用了这批工人的372()24123+÷=,乙工地一整天平均用了这批工人的1-21 33 =.这批工人的23完成了“1.5”的工作量,那么13的这批工人完成1.5÷2=“0.75”的工作量,于是乙工地还剩下1-0.75=“0.25”的工作量,这“0.25”的工作量需要4人工作1天.而甲、乙工地的工作量为1.5+1=2.5,那么需2.5÷0.25× 4=40人工作1天.所以原来这批工人共有40-4=36人.12.有一个分数,如果分子加1,这个分数就等于12;如果分母加1,这个分数就等于13.问原来的分数是多少?【分析与解】如果分子加1,则分数为12,设这时的分数为:2xx,则原来的分数为12xx-,分母加1后为:11213xx-=+,交叉相乘得:3(x-1)=2x+1,解得x=4,则原分数为38.13.图2-1是某市的园林规划图,其中草地占正方形的34,竹林占圆形的67,正方形和圆形的公共部分是水池.已知竹林的面积比草地的面积大450平方米.问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分析与解】因为水池是正方形的14,是圆的17,则正方形是水池的4倍,圆是水池的7倍,相差7-4=3倍,差450平方米,则水池=450÷3=150平方米.14.唐僧师徒四人吃了许多馒头,唐僧和猪八戒共吃了总数的12,唐僧和沙僧共吃了总数的13,唐僧和孙悟空共吃了总数的14.那么唐僧吃了总数的几分之几?【分析与解】唐+猪=12、唐+沙=13、唐+孙=14.(两边同时加减)唐+猪+唐+沙+唐+孙=2唐+(唐+猪+沙+孙)=2唐+1=12+13+14=1112.则:2唐=112,唐=124.唐僧吃了总数的124.15.小李和小张同时开始制作同一种零件,每人每分钟能制作1个零件,但小李每制作3个零件要休息1分钟,小张每制作4个零件要休息1.5分钟.现在他们要共同完成制作300个零件的任务,需要多少分钟?【分析与解】方法一:先估算出大致所需时间,然后再进行调整.因为小李、小张的工作效率大致相等,那么完成时小李完成300÷2=150个零件左右;小李完成150个零件需要150÷3×4=200分钟;在200分钟左右,198分钟是5.5的整数倍,此时乙生产198÷5.5×4=144个零件,并且刚休息完,所以在2分钟后,即200分钟时完成144+2=146个零件;那么在200分钟时,小李、小张共生产150+146=296个零件,还剩下4个零件未完成,所以再需2分钟,小李生产2个零件,小张生产2个零件,正好完成.所以共需202分钟才能完成.方法二:把休息时间包括进去,小李每4分钟做3个,小张每5.5分钟做4个.则在44分钟内小李做了:44÷4×3=33个,小张做了:44÷5.5×4=32个,他们一共做了:33+32=65个.300÷65=4……40,也就是他们共同做了4个44分钟即:44×4=176分钟后,还剩下40个零件没有做完.而22=4+4+4+4+4+2=5.5×4,所以22分钟内小李做了:3+3+3+3+3+2=17个,小张做了:4×2=16个,那么还剩下:40-17-16=7个,4分钟内小李做3个,小张做4个,共做4+3=7个,即这40个零件还需要26分钟.所以共用时间:44×4+26=202分钟.第三讲行程问题(1)涉及分数的行程问题.顺水速度、逆水速度与流速的关系,以及与此相关的问题.环形道路上的行程问题.解题时要注意发挥图示的辅助作用,有时宜恰当选择运动过程中的关键点分段加以考虑.1.王师傅驾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交货.如果他往返都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正好可以按时返回甲地.可是,当到达乙地时,他发现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只有每小时55千米.如果他想按时返回甲地,他应以多大的速度往回开?【分析与解】设甲地到乙地的路程为单位“1”,那么按时的往返一次需时间260,现在从甲到乙花费了时间1÷55=155千米,所以从乙地返回到甲地时所需的时间只能是211 605566-=.即如果他想按时返回甲地,他应以每小时66千米的速度往回开.2.甲、乙两地相距100千米,小张先骑摩托车从甲地出发,1小时后小李驾驶汽车从甲地出发,两人同时到达乙地.摩托车开始速度是每小时50千米,中途减速后为每小时40千米.汽车速度是每小时80千米,汽车曾在途中停驶1O 分钟.那么小张驾驶的摩托车减速是在他出发后的多少小时?【分析与解】 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行驶时问为100÷80=1.25小时=1小时15分钟,加上中途停驶的10分钟,共用时1小时25分钟.而小张先小李1小时出发,但却同时到达,所以小张从甲到乙共用了2小时25分钟,即2最小时.以下给出两种解法:方法一:设小张驾驶的摩托车减速是在他出发后x 小时,有50×x +40×5210012x ⎛⎫-= ⎪⎝⎭,解得13x =. 所以小张驾驶的摩托车减速是在他出发后13小时. 方法二:如果全程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行驶,需100÷50=2小时的时间,全程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行驶,需100÷40=2.5小时.依据鸡兔同笼的思想知,小张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52.521122.526-=-的路程,即行驶了10015010063⨯=千米的路程,距出发5015033÷=小时.3. 一位少年短跑选手,顺风跑90米用了10秒钟.在同样的风速下,逆风跑70米,也用了10秒钟.问:在无风的时候,他跑100米要用多少秒?【分析与解】 我们知道顺风速度=无风速度+风速,逆风速度=无风速度-风速. 有顺风时速度为90÷10=9米/秒,逆风速度为70÷10=7米/秒. 则无风速度=2顺风速度+逆风速度=982+7=米/秒 所以无风的时候跑100米,需100÷8=12.5秒.124.一条小河流过A ,B, C 三镇.A,B 两镇之间有汽船来往,汽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11千米.B,C 两镇之间有木船摆渡,木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3.5千米.已知A,C 两镇水路相距50千米,水流速度为每小时1.5千米.某人从A 镇上船顺流而下到B 镇,吃午饭用去1小时,接着乘木船又顺流而下到C 镇,共用8小时.那么A,B 两镇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分析与解】 如下画出示意图,有A →B 段顺水的速度为11+1.5=12.5千米/小时, 有B →C 段顺水的速度为3.5+1.5=5千米/小时. 而从A →C 全程的行驶时间为8-1=7小时. 设AB 长x 千米,有50712.55x x -+=,解得x =25. 所以A,B 两镇间的距离是25千米.5.一条大河有A,B 两个港口,水由A 流向B,水流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甲、乙两船同时由A 向B 行驶,各自不停地在A,B 之间往返航行,甲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28千米,乙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20千米.已知两船第二次迎面相遇的地点与甲船第二次追上乙船(不算甲、乙在A 处同时开始出发的那一次)的地点相距40千米,求A,B 两个港口之间的距离.【分析与解】 设AB 两地的路程为单位“1”,则:甲、乙两人在A 、B 往返航行,均从A 点同时同向出发,则第n 次同向相遇时,甲、乙两人的路程差为2n ;甲、乙两人在A 、B 往返航行,均从A 点同时同向出发,则第n 次相向相遇时,甲、乙两人的路程和为2n ;甲、乙两人在A 、B 往返航行,分别从A 、B 两点相向出发,则第n 次同向相遇时,甲、乙两人的路程差为(2n -1);甲、乙两人在A 、B 往返航行,分别从A 、B 两点相向出发,则第n 次相向相遇时,甲、乙两人的路程和为(2n -1).有甲船的顺水速度为32千米/小时,逆水速度为24千米/小时, 乙船的顺水速度为24千米/小时,逆水速度为16千米/小时. 两船第二次迎面相遇时,它们的路程和为“4”;甲船第二次追上乙船时,它们的路程差为“4”.(一)第二次迎面相遇时,一定是甲走了2~3个AB 长度,乙走了2~1个AB 长度,设甲走了2+x 个AB 的长度,则乙走了2-x 个AB 的长度,有11322432x ++=112416x -+,解得13x =,即第二次迎面相遇的地点距A 点13AB 的距离.(二)①第二次甲追上乙时,有甲行走2y z +(y 为整数,z ≤1)个AB 的长度,则乙行走了24y z -+个AB 的长度,有322432y y z ++=22241624y y z --++,化简得320y z +=,显然无法满足y 为整数,z ≤1;②第二次甲追上乙时,有甲行走21y z ++(y 为整数,z ≤1)个AB 的长度,则乙行走了23y z -+个AB 的长度,有1322424y y z +++=12241616y y z--++,化简有3213y z +=,有0.5z =,4y =. 即第二次甲追上乙时的地点距B 点12AB 的距离,那么距A 也是12AB 的距离.所以,题中两次相遇点的距离为(111236⎛⎫-= ⎪⎝⎭AB ,为40千米,所以AB 全长为240千米.6.甲、乙两船分别在一条河的A ,B 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顺流而下,乙逆流而上.相遇时,甲乙两船行了相等的航程,相遇后继续前进,甲到达B 地、乙到达A 地后,都立即按原来路线返航,两船第二次相遇时,甲船比乙船少行1000米.如果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的时间相隔为1小时20分,那么河水的流速为每小时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 因为甲、乙第一次相遇时行驶的路程相等,所以有甲、乙同时刻各自到达B 、A 两地.接着两船再分别从B 、A 两地往AB 中间行驶.所以在第二次相遇前始终是一船逆流、一船顺流,那么它们的速度和始终等于它们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有:甲静水速度+水速=乙静水速度-水速.还有从开始到甲第一次到达B 地,乙第一次到达A 地之前,两船在河流中的速度相等.所以甲船比乙船少行驶的1000米是在甲、乙各自返航时产生的.甲乙返航时,有甲在河流中行驶的速度为:甲静水速度-水速,乙在河流中的速度为:乙静水速度+水速.它们的速度差为4倍水速.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两船共行驶了2AB 的路程,而从返航到第二次相遇两船共行驶了AB 的路程,需时间80÷2=40分钟. 有4倍水速=401000150060⎛⎫÷=⎪⎝⎭,有水速=375米/小时=0.375千米/小时. 即河水的流速为每小时0.375千米.7.甲、乙二人骑自行车从环形公路上同一地点同时出发,背向而行.现在已知甲走一圈的时间是70分钟,如果在出发后45分钟甲、乙二人相遇,那么乙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分钟? 【分析与解】 甲行走45分钟,再行走70-45=25分钟即可走完一圈.而甲行走45分钟,乙行走45分钟也能走完一圈.所以甲行走25分钟的路程相当于乙行走45分钟的路程. 甲行走一圈需70分钟,所以乙需70÷25×45=126分钟.即乙走一圈的时间是126分钟.8.如图3-1,甲和乙两人分别从一圆形场地的直径两端点同时开始以匀速按相反的方向绕此圆形路线运动,当乙走了100米以后,他们第一次相遇,在甲走完一周前60米处又第二次相遇.求此圆形场地的周长.【分析与解】 注意观察图形,当甲、乙第一次相遇时,甲乙共走完12圈的路程,当甲、乙第二次相遇时,甲乙共走完1+12=32圈的路程. 所以从开始到第一、二次相遇所需的时间比为1:3,因而第二次相遇时乙行走的总路程为第一次相遇时行走的总路程的3倍,即100×3=300米. 有甲、乙第二次相遇时,共行走(1圈-60)+300,为32圈,所以此圆形场地的周长为480米.9.甲、乙二人在同一条椭圆形跑道上作特殊训练:他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相反方向跑,每人跑完第一圈到达出发点后立即回头加速跑第二圈,跑第一圈时,乙的速度是甲速度的23.甲跑第二圈时速度比第一圈提高了13;乙跑第二圈时速度提高了15.已知沿跑道看从甲、乙两人第二次相遇点到第一次相遇点的最短路程是190米,那么这条椭圆形跑道长多少米? 【分析与解】设甲跑第一圈的速度为3,那么乙跑第一圈的速度为2,甲跑第二圈的速度为4,乙跑第二圈的速度为125. 如下图,第一次相遇地点逆时针方向距出发点35的跑道长度. 有甲回到出发点时,乙才跑了23的跑道长度.在乙接下来跑了13跑道的距离时,甲以“4”的速度跑了122433÷⨯=圈.所以还剩下13的跑道长度,甲以4的速度,乙以125的速度相对而跑,所以乙跑了112124355⎡⎤⎛⎫⨯÷+ ⎪⎢⎥⎝⎭⎣⎦18=圈.也就是第二次相遇点逆时针方向距出发点18圈.即第一次相遇点与第二次相遇点相差31195840-=圈, 所以,这条椭圆形跑道的长度为1919040040÷=米.10.如图3-2,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A,B 两点相距100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 ,B 两点同时出发,按逆时针方向跑步.甲每秒跑5米,乙每秒跑4米,每人每跑100米,都要停10秒钟.那么甲追上乙需要时间是多少秒?【分析与解】 如果甲、乙均不休息,那么甲追上乙的时间为100÷(5-4)=100秒. 此时甲跑了100×5=500米,乙跑了100×4=400米.而实际上甲跑500米,所需的时间为100+4×10=140秒,所以140~150秒时甲都在逆时针距A 点500处.而乙跑400米所需的时间为100+3×10=130秒,所以130~140秒时乙走在逆时针距B点400处.显然从开始计算140秒时,甲、乙在同一地点,即甲追上乙需要时间是140秒.11.周长为400米的圆形跑道上,有相距100米的A ,B 两点.甲、乙两人分别从A ,B 两点同时相背而跑,两人相遇后,乙即转身与甲同向而跑,当甲跑到A 时,乙恰好跑到B .如果以后甲、乙跑的速度和方向都不变,那么甲追上乙时,甲从出发开始,共跑了多少米? 【分析与解】 如下图,记甲乙相遇点为C.当甲跑了AC 的路程时,乙跑了BC 的路程;而当甲跑了400米时,乙跑了2BC 的路程. 由乙的速度保持不变,所以甲、乙第一次相向相遇所需的时间是甲再次到达A 点所需时间的12. 即AC=12×400=200(米),也就是甲跑了200米时,乙跑了100米,所以甲的速度是乙速度的2倍.那么甲到达A ,乙到达B 时,甲追上乙时需比乙多跑400-100=300米的路程,所以此后甲还需跑300÷(2-1)×2=600米,加上开始跑的l 圈400米.所以甲从出发到甲追上乙时,共跑了600+400=1000米.12.如图3-3,一个长方形的房屋长13米,宽8米.甲、乙两人分别从房屋的两个墙角出发,甲每秒钟行3米,乙每秒钟行2米.问:经过多长时间甲第一次看见乙?【分析与解】 开始时,甲在顺时针方向距乙8+13+8=29米.因为一边最长为 13、所以最少要追至只相差13,即至少要追上29-13=16米. 甲追上乙16米所需时间为16÷(3-2)=16秒,此时甲行了3×16=48米,乙行了2×16=32米.甲、乙的位置如右图所示:显然甲还是看不见乙,但是因为甲的速度比乙快,所以甲能在乙离开上面 的那条边之前到达上面的边,从而看见乙.而甲要到达上面的边,需再跑2米,所需时间为2÷3=23秒. 所以经过16+23=1623秒后甲第一次看见乙.13.如图3-4,学校操场的400米跑道中套着300米小跑道,大跑道与小跑道有200米路程相重.甲以每秒6米的速度沿大跑道逆时针方向跑,乙以每秒4米的速度沿小跑道顺时针方向跑,两人同时从两跑道的交点A 处出发,当他们第二次在跑道上相遇时,甲共跑了多少米?【分析与解】 如下图,甲、乙只可能在大跑道上相遇.并且只能在AB 顺时针的半跑道上.易知小跑道AB 逆时针路程为100,顺时针路程为200,大跑道上AB 的顺、逆时针路程均是200米.我们将甲、乙的行程状况分析清楚.当甲第一次到达B 时,乙还没有到达B 点,所以第一次相遇一定在逆时针的BA 某处.而当乙第一次到达B 点时,所需时间为200÷4=50秒,此时甲跑了50×6=300米,在B 点300-200=100米处.乙跑出小跑道到达A 需100÷4=25秒,则甲又跑了25×6=150米,在A 点左边(100+150)-200=50米处.所以当甲到达B 处时,乙还未到B 处,那么甲必定能在B 点右边某处与乙第二次相遇. 从乙再次到达A 处开始计算,还需(400-50)÷(6+4)=35秒,甲、乙第二次相遇,此时甲共跑了50+25+35=110秒.所以,从开始到甲、乙第二次相遇甲共跑了110×6=660米.14.如图3-5,正方形ABCD 是一条环形公路.已知汽车在AB 上时速是90千米,在BC 上的时速是120千米,在CD 上的时速是60千米,在DA 上的时速是80千米.从CD 上一点P,同时反向各发出一辆汽车,它们将在AB 中点相遇.如果从PC 的中点M,同时反向各发出一辆汽车,它们将在AB 上一点N 相遇.问A 至N 的距离除以N 至B 的距离所得到的商是多少?【分析与解】 如下图,设甲始终顺时针运动,乙始终逆时针运动,并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单位“1”.有甲从P 到达AB 中点O 所需时间为608090PD DA AO ++10.5608090PD =++. 乙从P 到达AB 中点O 所需时间为6012090PC BC BO ++10.56012090PD =++. 有甲、乙同时从P 点出发,则在AB 的中点O 相遇,所以有:16080PD +=160120PC +且有PD=DC-PC=1-PC,代入有116080PC -+160120PC =+,解得PC=58. 所以PM=MC=516,DP=38.现在甲、乙同时从PC 的中点出发,相遇在N 点,设AN 的距离为x .有甲从M 到达N 点所需时间为608090MD DA AN ++351816608090x+=++; 乙从M 到达N 点所需时间为6012090MC CB BN ++511166012090x-=++. 有351816608090x +++511166012090x -=++,解得132x =.即AN=132. 所以AN ÷BN 1313232=÷131=15.如图3-6,8时10分,有甲、乙两人以相同的速度分别从相距60米的A ,B 两地顺时针方向沿长方形ABCD 的边走向D 点.甲8时20分到D 点后,丙、丁两人立即以相同速度从D 点出发.丙由D 向A 走去,8时24分与乙在E 点相遇;丁由D 向C 走去,8时30分在F 点被乙追上.问三角形BEF 的面积为多少平方米?【分析与解】 如下图,标出部分时刻甲、乙、丙、丁的位置.先分析甲的情况,甲10分钟,行走了AD 的路程;再看乙的情况,乙的速度等于甲的速度,乙14分钟行走了60+AE 的路程,乙20分钟走了60+AD+DF 的路程.所以乙10分钟走了(60+AD+DF)-(AD)=60+DF 的路程.有601014AD AE +=6010DF +=,有()()607560AD DFAE ED AE =+⎧⎪⎨-=+⎪⎩然后分析丙的情况,丙4分钟,行了走ED 的路程,再看丁的情况,丁的速度等于丙的速度,丁10分钟行走了DF 的距离.。
一、专题简析在百分数应用题中有一类叫溶液配比问题,即浓度问题。
我们知道,将糖溶于水就得到了糖水,其中糖叫溶质,水叫溶剂,糖水叫溶液。
如果水的量不变,那么糖加得越多,糖水就越甜,也就是说糖水甜的程度是由糖(溶质)与糖水(溶液=糖+水)二者质量的比值决定的。
这个比值就叫糖水的含糖量或糖含量。
类似地,酒精溶于水中,纯酒精与酒精溶液二者质量的比值叫酒精含量。
因而浓度就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数表示,即,浓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 解答浓度问题,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浓度。
在解答浓度问题时,根据题意列方程解答比较容易,在列方程时,要注意寻找题目中数量问题的相等关系。
浓度问题变化多,有些题目难度较大,计算也较复杂。
要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逐一分析,也可以分步解答。
二、例题简析与练习【例题1】有含糖量为7%的糖水600克,要使其含糖量加大到10%,需要再加入多少克糖?【思路导航】根据题意,在7%的糖水中加糖就改变了原来糖水的浓度,糖的质量增加了,糖水的质量也增加了,但水的质量并没有改变。
因此,可以先根据原来糖水中的浓度求出水的质量,再根据后来糖水中的浓度求出现在糖水的质量,用现在糖水的质量减去原来糖水的质量就是增加的糖的质量。
原来糖水中水的质量:600×(1-7%)=558(克)现在糖水的质量:558÷(1-10%)=620(克)加入糖的质量:620-600=20(克)练习一1.现在有浓度为20%的糖水300克,要把它变成浓度为40%的糖水,需要加糖多少克?2.有含盐15%的盐水20千克,要使盐水的浓度为20%,需加盐多少千克?【例题2】一种35%的新农药,如稀释到1.75%时,治虫最有效。
用多少千克浓度为35%的农药加多少千克水,才能配成1.75%的农药800千克?【思路导航】把浓度高的溶液经添加溶剂变为浓度低的溶液的过程称为稀释。
第9讲 比的应用2知识装备1、可用设数法解与比相关的题目。
2、有时需要根据数量关系将比进行转化再求解。
3、组成比的数量发生变化,就引起比的变化。
比变化了,分配的结果也随着变化。
反过来,从数量的变化或分配结果的变化也可以研究比是怎样变化的。
初级挑战1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去时每小时行45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50千米,这辆汽车去时和返回时所用的时间比是( )。
思路引领 :设甲、乙两地的路程是1,那么去时的时间是( ),返回的时间是( )。
答案:假设甲乙两地相距的路程为1,根据时间=路程÷速度可知,去和返回的时间比为451:501=10:9。
能力探索11、甲、乙两名运动员在体育场练习竞走,甲每分钟走150米,乙每分钟走180米,这两名运动员在相同时间内所行的路程比是( )。
2、已知三个正方形面积的比是16:9:25,这三个正方形边长的比是( )。
答案: 1、150:180=5:6。
2、4:3:5。
初级挑战2甲、乙两个学生放学回家,甲要比乙多走 15 的路,而乙走的时间比甲少 111。
那么甲、乙两人速度的比是( )。
4143727572思路引领 :用设数法,得出路程和时间,再根据公式求速度。
答案:假设乙走的路程为1,则甲走的路程为1+15 =56,假设甲走的时间为1,则乙走的时间为1-111 =1110,因此,甲乙两人的速度比为:(56÷1): (1÷1110)=12:11。
能力探索21、两个服装厂一个月内生产服装的数量比是5:3,两厂服装单价比是8:9。
这两个服装厂这个月的产值比是( )。
2、甲走的路程比乙多 13 ,乙用的时间比甲多 14,甲、乙的速度比是( )。
答案:1、40:27; 2、5:3中级挑战1两块一样重的合金,一块合金中铜与锌的比是2:5,另一块合金中铜与锌的比是1:3。
现将两块合金合成一块,新合金中铜与锌的比是( )。
思路引领 :采用设数法。
分别计算出两块合金中铜、锌的重量,再求新合金中铜与锌的比。
第1讲分段计费【学习目标】1、进一步学习经济问题;2、熟悉分段计费常见题型及解法。
【知识梳理】分段计费就是按阶梯收费,每一段的收费单价不一样,这一类题首先找出拐点,找出每一段的费用标准,从而分段计算。
【典例精析】【例1】某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5千米之内起步费10.8元,往后每增加1千米增收1.2元(不足1千米按1千米算).现从A地到B地共支出车费24元,如果从A先往前走800米再乘车到B地,结果还是24元,那么如果先走AB的一半路程,再打车需要多少元?【趁热打铁-1】自从9月1日某市首批50辆纯电动出租车正式运营以来,电动出租车以绿色环保受到市民的广泛欢迎,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下表是行驶15公里以内普通燃油出租车和纯电动出租车的运营价格:车型起步公里数起步价格超出起步公里数后的单价普通燃油型 3 13元 2.3元/公里纯电动型 3 8元2元/公里老张每天从家去单位打出租车上班(路程在15公里以内),结果发现正常情况下乘坐纯电动出租车比燃油出租车平均每公里节省0.8元,求老张家到单位多少公里?【例2】成都市公布的居民用电电价听证方案如下:(1)培培家5月份的电费为139.5元,请你求出培培家5月份的用电量;(2)若新新家某月的电费为248元,则新新家该月用电量是多少?属于第几档?【趁热打铁-2】安民小区对用电的收费标准如下:每月用户用电不超过10度的部分,按每度0.45元收费;超过10度部分按每度0.80元收费。
某月培培家比新新家多交5.80元,那么培【例3】某城市按以下规定收取每月的水费,如果用水不超过50吨,按每吨1.8元收费;如果超过50吨不足100吨,超过部分按每吨2元收费;如果超过100吨,超过部分按照每吨3元收费。
某公司下属甲乙两单位4月共用水113吨,如果甲、乙分别付费共需要207元。
(已知甲用水超过50吨,乙用水超过40吨,但不足50吨。
)(1)设甲用了x吨水,乙用了y吨水,则甲单位需付元;乙单位需付元。
学科培优数学“数论综合”学生姓名授课日期教师姓名授课时长数论是研究整数性质的一个数学分支,它历史悠久,而且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数论问题叙述简明,“很多数论问题可以从经验中归纳出来,并且仅用三言两语就能向一个行外人解释清楚,但要证明它却远非易事”。
因而有人说:“用以发现天才,在初等数学中再也没有比数论更好的课程了。
任何学生,如能把当今任何一本数论教材中的习题做出,就应当受到鼓励,并劝他将来从事数学方面的工作。
”所以在国内外各级各类的数学竞赛中,数论问题总是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涉及知识点多、解题过程比较复杂的整数综合题,以及基本依靠数论手段求解的其他类型问题.【题目】己知五个数依次是13,12, 15, 25,20它们每相邻的两个数相乘得四个数,这四个数每相邻的两个数相乘得三个数,这三个数每相邻的两个数相乘得两个数,这两个数相乘得一个数。
请问最后这个数从个位起向左数、可以连续地数到几个0?【题目】有4个不同的自然数,它们当中任意2个数的和是2的倍数,任意3个数的和是3的倍数.为了使得这4个数的和尽可能地小,这4个数分别是多少?【题目】将数字4,5,6,7,8,9各使用一次,组成一个被667整除的6位数,那么,这个6位数除以667的结果是.【题目】在小于5000的自然数中,能被11整除,并且数字和为13的数,共有多少个?【题目】从1,2,3,……n中,任取57个数,使这57个数必有两个数的差为13,则n的最大值为_______。
【题目】一个自然数与自身相乘的结果称为完全平方数。
已知一个完全平方数是四位数,且各位数字均小于7。
如果把组成它的数字都加上3,便得到另外一个完全平方数,求原来的四位数。
【题目】4个不同的真分数的分子都是1,它们的分母有2个是奇数、2个是偶数,而且2个分母是奇数的分数之和与2个分母是偶数的分数之和相等.这样的奇数和偶数很多,小明希望这样的2个偶数之和尽量地小,那么这个和的最小可能值是多少?【题目】有一电话号码是 ABC-DEF-GHIJ ,其中每个字母代表一个不同的数字。
第8讲 比的应用1知识装备1、在实际生活中,把一个数量按一定的比分成几部分,求每个部分各是多少,这就是按比分配。
在按比分配问题中,有时要先求出分配的数量,有时要先求出几个部分的比,有时把一个问题转换成按比分配的问题,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简便方法。
2、按比分配应用题的关键: (1)先找出或求出总数量。
(2)再找出或求出总份数。
(3)最后求出各部分的量。
初级挑战1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8厘米,它的长、宽、高的比是3:2:1,那么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思路引领∶已知长方体的棱长总和及长、宽、高的比,可先找出长、宽、高之和,再根据比分别求出长、宽、高,即可求出体积。
答案: 48÷4=12(厘米),1份数:12÷(3+2+1)=2(厘米), 长:2×3=6(厘米);宽:2×2=4(厘米),高2×1=2(厘米)长方体的体积:6×4×2=48(立方厘米)。
能力探索1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60。
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3:2:1。
甲、乙、丙三个数各是多少?答案: 60×3=180 180÷(3+2+1)=30甲:30×3=90 乙:30×2=60 丙:30×1=30初级挑战2中心小学六(一)班共有学生51人,男生人数的43等于女生人数的32。
这个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思路引领:根据男、女生人数的关系,找出他们的人数比,再按比分配求男、女生人数各是多少。
答案:由男生人数的43等于女生人数的32,得知男生和女生人数之比为8:9,再按比例分配得:男生:51÷(8+9)×8=24(人) 女生:51÷(8+9)×9=27(人)能力探索21、粮店里有大米、面粉和玉米共900吨,大米重量的41等于面粉重量的31,玉米重200吨。
大米和面粉的重量各是多少吨?答案:大米和面粉共重:900-200=700(吨),大米重量和面粉重量之比为4:3。
华英学校六年级数学竞赛班精编讲义姓名: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第一讲 分数的速算与巧算教学目标本讲知识点属于计算大板块内容,分为三个方面系统复习和学习小升初常考计算题型.1、 裂项:是计算中需要发现规律、利用公式的过程,裂项与通项归纳是密不可分的,本讲要求学生掌握裂项技巧及寻找通项进行解题的能力2、 换元:让学生能够掌握等量代换的概念,通过等量代换讲复杂算式变成简单算式。
3、 循环小数与分数拆分:掌握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互化,循环小数之间简单的加、减运算,涉及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主要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问题. 4、通项归纳法通项归纳法也要借助于代数,将算式化简,但换元法只是将“形同”的算式用字母代替并参与计算,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而通项归纳法能将“形似”的复杂算式,用字母表示后化简为常见的一般形式. 知识点拨一、裂项综合 (一)、“裂差”型运算 (1)对于分母可以写作两个因数乘积的分数,即1a b⨯形式的,这里我们把较小的数写在前面,即a b <,那么有1111()a b b a a b=-⨯- (2)对于分母上为3个或4个连续自然数乘积形式的分数,即:1(1)(2)n n n ⨯+⨯+,1(1)(2)(3)n n n n ⨯+⨯+⨯+形式的,我们有:1111[](1)(2)2(1)(1)(2)n n n n n n n =-⨯+⨯+⨯+++1111[](1)(2)(3)3(1)(2)(1)(2)(3)n n n n n n n n n n =-⨯+⨯+⨯+⨯+⨯++⨯+⨯+裂差型裂项的三大关键特征:(1)分子全部相同,最简单形式为都是1的,复杂形式可为都是x(x 为任意自然数)的,但是只要将x 提取出来即可转化为分子都是1的运算。
(2)分母上均为几个自然数的乘积形式,并且满足相邻2个分母上的因数“首尾相接” (3)分母上几个因数间的差是一个定值。
(二)、“裂和”型运算:常见的裂和型运算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1)11a b a b a b a b a b b a+=+=+⨯⨯⨯ (2)2222a b a b a b a b a b a b b a +=+=+⨯⨯⨯ 裂和型运算与裂差型运算的对比:裂差型运算的核心环节是“两两抵消达到简化的目的”,裂和型运算的题目不仅有“两两抵消”型的,同时还有转化为“分数凑整”型的,以达到简化目的。
三、整数裂项(1) 122334...(1)n n ⨯+⨯+⨯++-⨯1(1)(1)3n n n =-⨯⨯+ (2) 1123234345...(2)(1)(2)(1)(1)4n n n n n n n ⨯⨯+⨯⨯+⨯⨯++-⨯-⨯=--+二、换元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另一个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叫换元法.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将复杂的式子化繁为简.三、循环小数化分数0.9a =; 0.99ab =; 0.09910990ab =⨯=; 0.990abc =,…… 2、单位分数的拆分:例:110=112020+=()()11+=()()11+=()()11+=()()11+ 分析:分数单位的拆分,主要方法是:从分母N 的约数中任意找出两个m 和n,有:11()()()()m n m n N N m n N m n N m n +==++++=11A B+ 本题10的约数有:1,10,2,5.。
例如:选1和2,有:11(12)12111010(12)10(12)10(12)3015+==+=++++ 本题具体的解有:1111111111011110126014351530=+=+=+=+例题精讲模块一、分数裂项【例 1】11111123423453456678978910+++⋅⋅⋅++⨯⨯⨯⨯⨯⨯⨯⨯⨯⨯⨯⨯⨯⨯⨯【巩固】 333 (1234234517181920)+++⨯⨯⨯⨯⨯⨯⨯⨯⨯【例 2】 计算:57191232348910+++=⨯⨯⨯⨯⨯⨯ .【巩固】 计算:5717191155234345891091011⨯++++⨯⨯⨯⨯⨯⨯⨯⨯()【巩固】 计算:3451212452356346710111314++++⨯⨯⨯⨯⨯⨯⨯⨯⨯⨯⨯⨯【例 3】12349223234234523410+++++⨯⨯⨯⨯⨯⨯⨯⨯⨯【例 4】111111212312100++++++++++234501(12)(12)(123)(123)(1234)(12349)(12350)++++⨯++⨯++++⨯+++++++⨯++++2341001(12)(12)(123)(123)(1234)(1299)(12100)++++⨯++⨯++++⨯++++++⨯+++【巩固】 23101112(12)(123)(1239)(12310)----⨯++⨯++++++⨯++++()【例 5】22222211111131517191111131+++++=------ .【巩固】 计算:222222223571512233478++++⨯⨯⨯⨯ 【巩固】 计算:222222222231517119931199513151711993119951++++++++++=----- .【巩固】 计算:22221235013355799101++++=⨯⨯⨯⨯ .【巩固】 224466881010133********⨯⨯⨯⨯⨯++++⨯⨯⨯⨯⨯【例 6】 1113199921111111(1)(1)(1)(1)(1)223231999+++++⨯++⨯+⨯⨯+ 【巩固】 计算:111112123122007+++⋯+++++⋯ 【巩固】 111133535735721+++++++++++ 【例 7】 121231234123502232342350++++++++++⨯⨯⨯⨯++++++ 【例 8】 222222222222233333333333331121231234122611212312341226++++++++⋯+-+-+⋯-++++++++⋯+ 【巩固】 2221111112131991⎛⎫⎛⎫⎛⎫+⨯+⨯⨯+ ⎪ ⎪ ⎪---⎝⎭⎝⎭⎝⎭【例 9】 计算:22222223992131991⨯⨯⨯=---【巩固】 计算:222222129911005000220050009999005000+++=-+-+-+【例 10】 ⎪⎭⎫⎝⎛+++++++-⎪⎭⎫ ⎝⎛⨯++⨯+⨯⨯22222210211211112120154132124模块二、换元与公式应用【例 11】 计算:3333333313579111315+++++++【巩固】 132435911⨯+⨯+⨯+⨯【巩固】 计算:1232343458910⨯⨯+⨯⨯+⨯⨯++⨯⨯【例 12】 计算:234561111111333333++++++【例 13】 计算:22222222(246100)(13599)12391098321+++⋅⋅⋅+-+++⋅⋅⋅++++⋅⋅⋅+++++⋅⋅⋅+++【巩固】 ⑴()2314159263141592531415927-⨯=________;⑵221234876624688766++⨯=________.【巩固】 计算:22222221234200520062007-+-++-+【例 14】 计算:222222222212233445200020011223344520002001+++++++++⋅⋅⋅+⨯⨯⨯⨯⨯【例 15】 ()20078.58.5 1.5 1.5101600.3-⨯-⨯÷÷-=⎡⎤⎣⎦ . 【巩固】 计算:53574743⨯-⨯= .【巩固】 计算:1119121813171416⨯+⨯+⨯+⨯= .【巩固】 计算:1992983974951⨯+⨯+⨯++⨯= .【巩固】 看规律 3211=,332123+=,33321236++=……,试求3 3.36714+++【例 16】 计算:1111111111(1)()(1)()2424624624++⨯++-+++⨯+ 【巩固】 11111111111111(1)()(1)()23423452345234+++⨯+++-++++⨯++【巩固】 111111111111111111213141213141511121314151213141⎛⎫⎛⎫⎛⎫⎛⎫+++⨯+++-++++⨯++ ⎪ ⎪ ⎪ ⎪⎝⎭⎝⎭⎝⎭⎝⎭【巩固】 1111111111111111())()5791179111357911137911+++⨯+++-++++⨯++()(【巩固】 计算11111111111111111111234523456234562345⎛⎫⎛⎫⎛⎫⎛⎫++++⨯++++-+++++⨯+++ ⎪ ⎪ ⎪ ⎪⎝⎭⎝⎭⎝⎭⎝⎭212391239112923912341023410223103410⎛⎫⎛⎫⎛⎫⎛⎫+++++++++⨯-++++⨯+++⎪ ⎪ ⎪ ⎪⎝⎭⎝⎭⎝⎭⎝⎭21239123911239239()()(1)()23410234102234103410+++++++++⨯-+++++⨯+++【巩固】 计算11112111311143114120092009++++++++++【巩固】(7.88 6.77 5.66++)⨯(9.3110.9810++)-(7.88 6.77 5.6610+++)⨯(9.3110.98+)【巩固】 计算(10.450.56++)⨯(0.450.560.67++)-(10.450.560.67+++)⨯(0.450.56+)三、循环小数与分数互化【例 17】 计算:0.1+0.125+0.3+0.16,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巩固】 ⑴ 0.540.36+= ;⑵191.21.2427•••⨯+=【巩固】 计算:0.010.120.230.340.780.89+++++【巩固】 计算 (1)0.2910.1920.3750.526-++ (2)0.3300.186⨯【例 18】 某学生将1.23乘以一个数a 时,把1.23误看成1.23,使乘积比正确结果减少0.3.则正确结果该是多少?【巩固】 将循环小数0.027与0.179672相乘,取近似值,要求保留一百位小数,那么该近似值的最后一位小数是多少?【例 19】 有8个数,0.51,23,59,0.51,2413,4725是其中6个,如果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时,第4个数是0.51,那么按从大到小排列时,第4个数是哪一个数?【例 20】 真分数7a化为小数后,如果从小数点后第一位的数字开始连续若干个数字之和是1992,那么a 是多少?【巩固】 真分数7a化成循环小数之后,从小数点后第1位起若干位数字之和是9039,则a 是多少?【巩固】 真分数7a化成循环小数之后,小数点后第2009位数字为7,则a 是多少?【例 21】20022009和1287化成循环小数后第100位上的数字之和是_____________.【巩固】 纯循环小数0.abc 写成最简分数时,分子和分母的和是58,则三位数_________abc =【例 22】 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不同的自然数,使等式成立.(1)()()()()()()()()11111111111102020=+=+=+=+=+; (2)()()11110=-【巩固】 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不同的自然数,使等式成立.()()()()()()111111110=--=++【例 23】()()()()()()()()()()1111111111145=+=-=++=--【巩固】 110=()()11--()1=()()()111++【例 24】 所有分母小于30并且分母是质数的真分数相加,和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