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教育传统的精华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优秀传统文化家庭教育综述
优秀传统文化家庭教育是培养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一种
教育模式。
家庭作为孩子最早的学习环境和社会化载体,在培养孩子
的道德品质、行为规范和文化素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有五千
年的悠久文明历史,积淀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
优秀传统文化注重
礼仪、尊老爱幼、孝道、忠诚等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
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家庭教育还强调亲子关系的培养。
亲子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
要基础。
优秀传统文化家庭教育强调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互动交流、尊
重和关爱,通过亲密的互动关系,促进家庭中爱、教、育的良好氛围。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最重要的启蒙教育者和榜样。
优秀父母应
该具备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和素养,通过自身行为和言传身教,引导
孩子正确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此外,优秀传统文化家庭教育还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批判思
维能力。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创造力,通过传承和学习传
统文化,能够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让他们能够在现代社会
中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总之,优秀传统文化家庭教育是培养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模式,通过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构建良好的亲
子关系,培养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
教育环境。
教育部“家庭教育指导师”题库第一部分:单选题1。
在现代教育中,强调()的有机整合。
A.一种教育形式B。
多种教育形式 C.各种教育形式 D.智能教育与体能教育正确答案:C2。
在日常生活行为、学习行为、与人交往等方面,( )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A。
认知和语言能力 B.行为能力C。
交往能力D。
表达能力正确答案:A3.( )是对儿童成长影响最直接、最深刻的微观环境,是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A.家庭B.学校C.社会D.社区正确答案:A4。
()的家庭教育与影响,对一个人思想观念的形成、智力的发展、性格的培养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启蒙意义。
A.早期B。
中期C。
晚期 D.初期正确答案:A5。
成功的( ),是人成长的基础;家庭教育的失误或不足,将给人的一生带来不可弥补的缺陷或障碍。
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
幼儿教育正确答案:A6.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系统的教学内容和相对严格的规章制度,它不仅包括家长()对子女施加的影响,也包括家长无意识地借助其他条件对子女施加的影响。
A。
有意识地B。
自觉地 C.自然地D。
主动地正确答案:A7.()是社会的组织细胞,家庭教育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成员的场所。
A.家庭B.学校C。
社区D。
朋友圈正确答案:A8。
()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又是孩子的终生教师。
A.家长B。
班主任C。
兄弟 D.姐妹正确答案:A9。
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看清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谁也无法把人的全部教育任务承担起来,于是(A)应运而生。
A.大教育观B.学校C。
幼儿园 D.家庭教育正确答案:A10。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师,具有()作用。
在早期教育中有奠基作用,对孩子的一生有终身影响。
A.启蒙B。
教育C。
引导 D.培养正确答案:A11。
()孩子们的思想尚未定型,有很强的可塑性。
A。
儿童阶段B。
青春期C。
成长期 D.少年期正确答案:A12。
教育子女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由()所决定的。
家庭教育指导师A卷1.(C)在未成年人成长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是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密切配合,共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A、家教B、辅导C、家庭教育D、辅导教育2.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德行修养的(A)。
A、基础条件B、必要条件C、前提条件D、充分条件3.我国历来重视和提倡对子女实施早期家庭教育,而最早的教育则始于(B)。
A、儿教B、胎教C、言教D、学教4.中国特定的(C)和文化背景形成了中国家庭教育的传统特色。
A、传承文化B、现实环境C、历史环境D、阶段5.在激烈动荡、纷繁复杂的当今社会,对新一代的培养教育,仅仅依靠正规的(C)是远远不够的。
A、组织教育B、思想教育C、学校教育D、实践教育6.家庭教育的对象不仅仅是年轻一代,也包括了以往只作为教育者的(C).社会各方面重视对家长的教育指导,以各种方式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这种情况有利于家庭教育功能的发挥。
A、先行者B、普通人C、成年人D、青少年7.教育不断进步,人类以自身发展为目的建构活动已经渗透进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A)A、家庭B、学校C、社区D、政府8.社会主义的(B),是人生接受教育的起点,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
A、父母教育B、家庭教育C、辅导教育D、社会教育9.社会主义的家庭教育是家庭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建立在(A)基础上的教育。
A、平等关系B、对等关系C、贵贱关系D、金钱关系10.社会主义的家庭教育是(D)教育,是通过各种途径对孩子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心理教育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把孩子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A、单一B、形式C、内容D、综合11.(B)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地方,它主要的工作对象是学生,目的是将青少年、儿童培养成社会主义的合格人才。
A、家庭B、学校C、社会D、社区12.一般来说,教师的教育经验比家长丰富,他们是(C)搞教育的,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家长虚心向老师请教,不但可以学到很多教育方法,还可以借用学校的力量教育孩子,从而形成一个合力。
传统优秀家庭教育思想汇报前言家庭教育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在子女教育中所秉持的思想和理念一直对子女的成长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传统优秀家庭教育思想的核心要点和价值观,希望能够激发更多家庭在子女教育上发挥积极作用。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优秀的家庭教育能够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传统优秀家庭教育思想更是对子女教育的传承和彰显。
传统优秀家庭教育思想孝道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尊敬长辈、孝敬父母一直是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强烈倡导的行为准则。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以身作则,教育子女要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孝敬长辈,体现孝道文化的精髓。
敬教尊师在传统家庭教育中,尊敬师长、尊重师长一直是被强调的重要内容。
父母要教育子女尊重老师、尊重知识,帮助子女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争做有理想、有信念的人。
诚信诚信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诚实守信一直是鼓励和提倡的行为准则。
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引导子女正直诚实,培养子女的诚信意识,让他们懂得诚信的重要性,并自觉践行诚信。
想要传承传统优秀家庭教育思想重视家庭教育家长要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将其放在首位,积极投入子女教育中,倡导传统优秀家庭教育思想的传承。
生活化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子女,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教育子女,让传统优秀家庭教育思想融入到家庭生活中。
沟通交流家长要与子女建立良好沟通机制,倾听子女的想法和心声,给予正确引导和教育,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教育交流。
结语传统优秀家庭教育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只有在家庭教育中传承和发扬这些思想,才能够让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全方位的培养和教育,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益社会人才。
希望更多的家庭能够从传统优秀家庭教育思想中汲取养分,引导子女健康成长,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家庭教育传统的精华我国传统家庭教育中具有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长期以来为我国很多家庭所传袭和借鉴,成为我国家庭教育的主流,对于我国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当代的家庭教育研究与实践中,我们更应该认真总结这些有益的成分,并加以借鉴,为当代的家庭教育理论发展与实践指导服务,为当今我国人才培养尽一分力。
中国家庭教育传统的精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家庭教育对国家、社会的特殊作用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门第制度决定了子女是否出人头地,对全家的命运至关重要,于是便形成了中国人凡事以家为重的“家本位”的观念和行为。
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成为家族能否在整个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大事,于是父辈把训教子女视为父母长辈不可推卸的责任,它是家族巩固和兴盛的需要。
同时也就认为培养合格的后代,关系着国家政治稳定,家庭教育的社会意义被看得非常重要。
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就明确提出家庭教育的社会意义,他援引《礼记·大学》的论述说:“所谓治国必先齐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①司马光把“齐家”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当作关系到国家和社会兴亡的大问题对待,足以说明其重视家庭教育的程度。
陈鹤琴在他的《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一书中,更是深刻指出:“德、智、体三育都从小好好儿学起,那么老大的中国,未尝不可以变而为少年的国家?”他们都把家庭教育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这是颇有见地的。
在重视人的素质培养的今天,家庭教育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更不应该被忽视,家庭教育必须成为整个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提倡德教为先、做人为本的家庭教育观念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无不把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品德教育放于首位,认为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做人、立世的根本,勉子立德、诫子自立、教子孝亲、训子以俭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培育孩子成为一个有良知、能自立、懂孝道、有责任心的堂堂正正的人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庭教育理念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庭教育理念,贯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与文明,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对当今的家庭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家庭教育中体现的价值观念、父母角色和教育方式以及当代家庭教育中的启示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全面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庭教育理念。
二、家庭教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家庭教育一直被视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中华文化强调“家和万事兴”的理念,认为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而家庭教育在这一理念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深远。
中华文化中传承下来的家庭教育理念在历史长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家庭教育中体现的价值观念1. 孝道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孝道被视为重要的家庭教育理念。
孝顺父母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之一,被奉为“孝道至亲”。
孩子从小就被教导要尊敬父母,关心家庭,这种价值观念在家庭教育中得到了传承和弘扬。
2. 和谐中华文化强调家庭和睦,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
这一价值观念在家庭教育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父母通过自己的言行和教育方式,传递着和谐相处的理念给孩子。
3. 忠诚忠诚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传统价值观念之一。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会引导孩子树立“忠孝节义”的观念,培养孩子坚守信念、忠诚父母和家人的情感,这种传统价值观念贯穿着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
四、父母角色和教育方式1. 父母角色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父母被视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品行和行为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和教导孩子。
2. 教育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庭教育更加注重言传身教,父母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教导孩子,渗透着中华文化中的传统教育方式。
古代的家庭教育传统和方法古代的家庭教育传统和方法中国古代在长期家庭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同时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教育方法:一、突出慈严相济的教育方法。
宽与严是家庭教育中的一对矛盾,由于父母与子女的血缘关系,父母在子女教育方面比学校和社会教育更为有效和直接,同时也正是这种关系,往往使父母爱子过度,造成放任和溺爱,结果反而害了孩子,这就是家庭教育中爱与教的矛盾,也是家庭教育中的难点。
在处理爱与教的矛盾方面,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中形成了慈严相济的教育方法。
中国家庭教育慈严相济的传统,主要源于儒家,孔子曾提出“为人父,止于慈”的观点。
有“严父莫大于配天”之语,可见,儒家既讲慈,亦讲严,讲究“慈严相济”。
颜之推明确把“慈”与“严”结合起来,提出“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还说“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矣”。
司马光更进一步地发展了这方面思想,在爱与教的矛盾上,提倡慈训并重,爱教结合。
他说,“慈而不训,失尊之义,训而不慈,害亲之理,慈训曲全,尊亲斯备”。
即父母只讲慈爱而不严加训教,便失去作为尊长的大义,只严加训教而不慈善,则伤害了骨肉相亲相爱之理,只有慈严结合,才具备了大义和亲情,是完整的家教。
清代学者在处理家庭教育中宽与严的关系上,更强调“教子宜严”,但“严”不是动辄打骂,而是严格要求,“严”不仅包括对子女的严,也包括对家长的严,为父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这就更全面地阐述了慈严相济的教育思想。
因此,慈严相济的教育方法在我国家庭教育中成为优良传统。
二、重视以身示范的教育方法。
由于家庭成员长期生活在一起,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有着特殊的作用。
正如颜之推所说,“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也就是说,同样的一句话,人们总是相信亲近的人,同样一个命令,人们总听从所敬佩的人,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子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中,修身是基础,因此,儒家十分重视个人人格的培养塑造,并通过个人人格来影响他人。
2022年家庭教育指导师考试题库(含答案)一、选择题1、长久以来,家庭教育的主要方面是:BA.宏观的家庭教育B.微观的家庭教育C.中观的家庭教育D.传统的家庭教育2、能创造出家庭成员是一体的感觉,并使这种一体感遍布到家庭的各项活动中,而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合起来,使各项活动内含这一目标的是:CA.自我超越B.共同时间C.家庭愿景D.共同学习3、被后人称为“我国家庭教育理论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的著作是:AA.《颜氏家训》B.《袁氏世范》C.《温公家范》D.《太公家教》4、中国家庭教育领域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专著是:BA.朱庆澜《家庭教育》B.陈鹤琴《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C.鲁迅《我们怎样做父亲》D.吴航《家庭教育学基础》5、曾广为流传于民间的曾参杀猪典故体现了传统中国家庭教育中哪一精华:AA.以身作则B.训子以俭C.教子孝亲D.诫子自立6、孟母择邻典故体现了传统中国家庭教育中的哪一精华:BA.提倡早期教育B.重视环境熏陶C.强调以身作则D.注重教子作人7、“孩子长期跟着家长看电视,不仅在思维上逐渐变得被动,缺乏创造性,有时甚至会沉醉于电视所营造的虚幻世界,用不确定的眼光审视现实生活。
”这在家庭教育中属于什么方式不当:BA.家庭消费方式B.家庭闲暇方式C.家庭劳动方式D.家庭交往方式8、夫妻关系在子女身上得以良好实现的内涵是:AA.夫妻是成熟的自我B.夫妻是唯子女成长是从的奴隶C.夫妻是忽略的自我D.夫妻是分歧争吵的前世冤家9、亲子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心理关系,从心理层面而言,不能构成亲子关系重要方面,从而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有:DA.心理地位B.情感交流C.尊重他人D.祖辈反应10、马卡连柯说:“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一举一动的规范,这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教育方法。
”体现的家庭教育原则是:CA.理性施爱原则B.正确导向原则C.以身作则原则D.启发诱导原则11、中国古代孟母“断织教子”的故事体现了贯彻以身作则的哪一基本要求:CA.严于律己B.言行一致,表里如一C.言传身教相结合D.规范行为严格要求12、启发诱导原则源于我国古代哪一位教育家:BA.老子B.孔子C.董仲舒D.朱熹13、“特殊孩子要特殊培养”是哪一家庭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DA.正确导向原则B.启发诱导原则C.教育一致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14、下列不能体现环境熏陶法的是:D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C.陶冶而形成之D.宁静致远,淡泊明志15、在家庭教育中实施实际锻炼法要注意:BA.知难而退B.持之以恒C.苛责失败D.急功近利16、某高一新生因父母没有兑现期中考试进入班级前十名就奖一台电脑的承诺而消极学习。
朱子治家格言释义朱子(1130-1200),字子夏,号文忠,又称南唐朱熹,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
他的读书著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出自朱子的“治家格言”,深受世代敬仰,成为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精华。
朱子治家格言分为七部分,包括“生活治理”、“家庭礼仪”、“态度本色”、“交往待人”、“言语温和”、“服装分寸”以及“礼节基本”,详细记载了家庭的人际交往、治家的本分和义务、管教子女的方法等。
“生活治理”指的是要把家庭经营得有条理和有序,不仅要把握家庭收入,而且要有一定的储备。
对家庭收支,要明确各项开支的比重,不能让支出超过收入,要节约节俭,经济勤俭守家。
“家庭礼仪”是家庭中最重要的一点,要求全家人有礼貌和礼仪,礼仪清淡,以尊重而不是以攀比为准则,养成有礼貌的习惯,特别是妇女,家庭礼仪上的要求更加严格。
“态度本色”讲的就是要态度端正,行为端庄,以诚信为先,提倡有魅力的家风。
同时,要让家庭成员都懂得尊重父母,在家庭中共同学习平和的处世方式,尊重老年人。
“交往待人”是讲解家庭成员在家庭之外与人相处时的行为操守,希望家庭成员能以礼貌和温和的态度对待朋友,不轻易起争吵,提倡礼让,以温柔待人,帮助朋友,和睦相处。
“言语温和”就是指家庭成员要培养和蔼可亲、有礼貌、不嚣张的言辞,避免使用贬损性的语言,不要撒谎,能言善辩,多方位学习,使自己的言辞更加有魅力,更礼貌有礼蕴韵的。
“服装分寸”指的是要求家庭成员要自觉遵守服装的礼仪,不能太过着装过度,不要色情,要增强服装的治家礼仪,整洁清雅。
“礼节基本”是指家庭成员要学习基本的礼节,首先要掌握基本的敬语规范,不能无礼,其次要掌握基本的规范,像是在公共场合要自觉遵守礼节,不要大声喧哗;还要求家庭成员要讲究守时,不要迟到、不礼貌,要把握好时间。
朱子治家格言是为了培养子女良好的品格,传承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谐所创作的。
他强调了家庭成员在衣着、言辞礼仪、礼节遵守等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家庭成员要尊重老人和尊敬父母等道德规范。
我国传统家庭教育中具有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长期以来为我国很多家庭所传袭和借鉴,成为我国家庭教育的主流,对于我国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当代的家庭教育研究与实践中,我们更应该认真总结这些有益的成分,并加以借鉴,为当代的家庭教育理论发展与实践指导服务,为当今我国人才培养尽一分力。
中国家庭教育传统的精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家庭教育对国家、社会的特殊作用
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门第制度决定了子女是否出人头地,对全家的命运至关重要,于是便形成了中国人凡事以家为重的“家本位”的观念和行为。
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成为家族能否在整个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大事,于是父辈把训教子女视为父母长辈不可推卸的责任,它是家族巩固和兴盛的需要。
同时也就认为培养合格的后代,关系着国家政治稳定,家庭教育的社会意义被看得非常重要。
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就明确提出家庭教育的社会意义,他援引《礼记·大学》的论述说:“所谓治国必先齐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
①司马光把“齐家”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当作关系到国家和社会兴亡的大问题对待,足以说明其重视家庭教育的程度。
陈鹤琴在他的《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一书中,更是深刻指出:“德、智、体三育都从小好好儿学起,那么老大的中国,未尝不可以变而为少年的国家?”他们都把家庭教育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这是颇有见地的。
在重视人的素质培养的今天,家庭教育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更不应该被忽视,家庭教育必须成为整个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提倡德教为先、做人为本的家庭教育观念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无不把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品德教育放于首位,认为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做人、立世的根本,勉子立德、诫子自立、教子孝亲、训子以俭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培育孩子成为一个有良知、能自立、懂孝道、有责任心的堂堂正正的人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
勉子立德,就是在家庭教育中重视对子女进行品德教育。
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在年届70时写了《戒子益恩书》一文,希望儿子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他说:“咨尔茕茕一夫,曾无同生相依,其勖求君子之道,钻研勿替,敬慎威仪以近有德。
显誉成于僚友,德行立于己志,若致声称,亦有荣于所生,可不深念邪!可不深念邪!”明代杨继盛在遭奸臣陷害时,不忘给儿子写下遗书,“你发愤立志要作个君子,则不拘作官不作官,人人都敬重你,故我
要你们第一先立起志来。
”教育他们首先要做品德高尚的人。
陈鹤琴则提出了对儿童进行品德教育的九个方面,是教子立德的高度概括。
诫子自立,就是在家庭教育中告诫子孙后代不要依赖祖辈的地位和财产,以自己的努力去争取社会地位,争取前途。
唐朝柳王}匕在《戒子弟书》中说:“余见名门右族,莫不由祖先忠孝勤俭以成立之,莫不由子孙顽率奢傲以覆坠之,成立之难如升天,覆坠之易如燎毛,言之痛心尔宜刻骨。
”《颜氏家训》中也说:“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常自求诸身耳。
”他们要求子女自立自强,不依靠父辈生活,是有积极意义的。
教子孝亲,就是家庭教育中要教育子女遵循传统的孝道和“父为子纲”的封建道德规范。
虽然“孝”是封建道德的重要标志,其中包含了封建的糟粕,但是从正常的家庭伦常关系来说,赡养父母是儿女的道德责任,子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儿孙孝敬长辈是有积极意义的,其中的积极成分不失为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
儒家经典《孝经》把赡养父母作为庶人的重要孝道,指出:“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说:“今之孝道,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宋代袁采在《袁氏世范》中告诫子孙一定要孝敬父母“父母于其子幼时,爱念抚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