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故事两则知识讲解

  • 格式:docx
  • 大小:35.04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故事两则》知识讲解

编稿:王胜华责编:谢华

课前导入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和孔子一样,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但庄子与孔子的面貌截然不同。在先秦诸子散文,《论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笔力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哲思清远深邃;《墨子》质朴;而《庄子》却机敏、幽默与诙谐。让我们走近庄子的世界。

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的生平和思想。

2、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3、理解文章的内容。

4、感受庄子的语言特色。

知识汇总

1、关于庄子和《庄子》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

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文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庄子》散文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直承《庄子》且不说,后如柳宗元论文,主张“参之庄老以肆其端”,龚自珍《病梅馆记》那种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感,显然汲取了庄周《秋水》篇的精神。

2、掌握下列加红字的读音。

相梁(xiàng)鹓鶵(yuān chú)醴泉(lǐ)鸱(chī)

吓(hâ)儵鱼(tiáo)濠梁(háo)

特别标注:“鹓鶵”一词的后一个字,教材的写法左边是刍,右边是鸟。

3、一词多义。

是:

于是,鸱得腐鼠(这时)

是鱼之乐也(这)

吓:

仰而视之曰:“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吓唬)

于:

夫鹓鶵发于南海(介词,从)

而飞于北海(介词,向)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介词,在)

4、古今异义。

【或】古义指有人,现在指或者。

【于是】古义是两个词语,意思是在这时,现在是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安】古义是怎么,现在指安全、稳定。

【固】古义是本来,现在指坚固。

5、词类活用。

惠子相梁:“相”在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做宰相”。

6、解释下列加红词语的意思。

欲代子相:你。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都。

非梧桐不止:栖息。

非练实不食:竹子所结的子。

非醴泉不饮:甜美的泉水。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确定是。

请循其本:从最初的的话题说起。

7、掌握下列语句的特殊句式。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状语“于国中”后置,“搜”后省略宾语“庄子”)

内容分析

《惠子相梁》

1、请划分本文的层次,并概括大意。

本文可以分成两层:第一层从开头到“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写惠子相梁,听信他人挑拨,搜捕来看望自己的庄子;第二层从“庄子往见之到结尾”,写庄子以鹓鶵自比回击利欲熏心的惠子。

2、文章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

第一则庄子讲鹓鶵的故事里,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喻志向高洁之士),将惠子比做鸱(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把功名利禄比做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

3、庄子不直截了当的阐述自己思想,而用故事进行比喻,这样写,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形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体现了《庄子》语言机敏、幽默、诙谐,富有想象力的特点。

4、庄子在《惠子相梁》一文中,通过什么方式来说理的,这样说理有什么好处?

作者在文章中主要通过比喻说理的方式,这样可以使本文更加形象生动,说理富有趣味性。

5、文章中哪几个词能够表现惠子比较看重功名利禄呢?

文章中有两个词可以表现惠子比较看重功名利禄,一个“恐”,一个是“搜”。

6、文章中鹓鶵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从文章简洁的语言中可以看出,鹓鶵是一种奇鸟,它有个性,有追求,不会因为现实而改变自己的理想。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1、请划分本文的层次,并概括大意。

本文可以分成两层:第一层为第一句话,交待庄子和惠子两人同游于濠水之滨;第二层从“庄子曰”到结尾,写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展开辩论。

2、文章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

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反映。也反映了庄子推崇“自然”,反对“人为”的思想。

3、庄子认为鱼儿“出游从容”,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和反映。

4、庄子为什么在文章中会认为鱼儿是快乐的呢?

庄子有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他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这种思想使作者和大自然的关系更加亲密,这就必然影响了他看待自然界的思想。

作者在看待万物的时候,必然打上自己情感的印记,使万物也具有了和人一样的“灵感”。

5、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整个一个故事,便是由人物之间的论辩组成的。

(1)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

(2)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充分体现了庄子的论辩的机敏和巧妙。尤其是故事的结尾,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庄子说:惠子你说我怎知道鱼的快乐时,便已显示你已经知道我明白了鱼的快乐才问。从逻辑上说,惠子本来不肯定庄子是否知鱼之乐,且有不知鱼的快乐的意思,而庄子却说惠子已经知道他是知道的,可说是扭曲了惠子的原意。此外,最后一个答案:我是在濠上知道的,又把惠子“你怎样知道鱼乐”的问题变成了“你在哪里知道鱼乐”,在逻辑上可说是个偷换概念的诡辩,是答非所问的对语。可是,这正展示了庄子善用语辞上的巧妙在逻辑上回避了一己的矛盾的机敏。)

(3)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于给惠子留下可乘之机。惠子最初的发问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