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来教学模式研究的现状_问题与发展趋势_万伟

  • 格式:pdf
  • 大小:311.05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与教学

中国教育学刊2015.01官方微信号:zgjyxk

万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课程教材部主任,博士(江苏南京210013)。

三十年来教学模式研究的现状、

问题与发展趋势

◆万伟

[摘

要]三十年来,我国教学模式的研究经过了三个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研究特点也各有不同。盲目创新、片面解读、夸大其词或根本抵触以及偏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当前教学模式研究存在的突出问题。纠正这些问题,需要从复杂性理论出发,全面认识教学模式的内涵,积极发挥教学模式改变教学行为习惯和深层教学结构的作用,客观认识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并在复杂情境中灵活运用,从教学文化的高度建构具有健康导向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从追求创新到寻求合适,从单一模

式建构到多种模式的综合运用,从以“教”为主的单维建构向“教

”“学”并重的双维建构发展,结合课程内容特点进行教学模式分类建构。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范式;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中图分类号]G62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5)01-0060-08

教学模式是当前基础教育阶段的热点研究话题。笔者通过中国期刊网对1981—2013年的期刊统计发现,三十多年来有关教学模式的研究,在不同的时代无论是数量还是具体的研究内容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操作层面,有关教学模式的争论一直存在着。笔者试图通过对三十多年来有关教学模式的研究做一个相对全面系统的梳理,从而为教学模式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研究的基本历程与特征

(一)第一阶段(1981—1990):教学模式的引进介绍和实践沉积

20世纪80年代,“教学模式”在我国还没有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为人们所认识。但在实践层面,自8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解决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互脱节的问题,有关教学法的实验开展得如火如荼,很多典型的教学法沉淀下来,成为知名的教学模式。这一阶段与教学模式直接相关的研究文献只有63篇,具有如下研究特点。

一是翻译和介绍国外相关研究成果。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介绍了1972年布鲁斯·乔伊斯

(Bruce Joyce )和玛莎·威尔(Marsha Weil )出版的《教学模式》一书的相关内容。比如钟启泉教授1984年在《外国教育资料》上连续发表的四篇文章,分别对着眼于信息处理、人际关系、人格发展和行为控制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系列介绍;王坦对辛尔达·塔巴(Hilda Taba )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介绍等。

二是研究教学模式的价值意义、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的关系、现代中学教学模式的共同特征。如《教学模式的理论价值及其实践意义》《课堂

教学模式浅谈

》《当代教学论研究的新课题———教学模式简介

》《我国中小学教学模式试探》《现代中学教学模式的共同特征》等。

三是教学模式建构的尝试。这一阶段出现了一些关于教学模式建构的文章,提出了“创造性教学模式

”“中学物理教学模式”“初中化学教学模式

”“中学语文教学模式”等,这部分教学模式的建构者大多来自高校,这些大学学者试图将国外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国内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其中比较有典型意义的是南京师范大学的王晓柳

等撰写的《建立集体性教学模式的尝试》,他们在无锡西新中学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关于学生小组合

作学习的实验尝试和探索,这是我国进行学生合

作学习的较早实践尝试。

四是教育实验热潮中经典教学模式的实践沉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教育实验热潮,实验的种类之丰富,涉及面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我国教育史上是空前的。百花齐放的教学实验涌现了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教学法。“按照具有十年以上的实验期限,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实验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理论框架这四项标准统计,典型教学法有18项,如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卢仲衡的自学辅导法、顾冷沅的青浦教改经验、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黎世法的六课型单元教学法、魏书生的语文六步教学法等。”[1]这些教学法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有清晰的结构和操作框架,其实已经可以归入教学模式的范畴。

(二)第二阶段(1991—2000):理论研究及学科教学模式建构为主

这一阶段,教学模式的文章总计两千余篇,其中理论研究和学科教学模式实践建构的文章数量大致各占一半。

一是对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比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的关系,教学模式的有效选择与运用等。其中1997年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的《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一文受到了普遍的关注,这篇文章至今被引用近两千次,下载超过1万次以上,可见1997年以来,建构主义思想对我国的教学模式研究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是教学模式的提炼与梳理。20世纪90年代有不少文章是对80年代的教学实验进行提炼和梳理,比如《八十年代国内教改中教学模式的概括研究》《当代中西教学模式比较分析———兼谈我国当代教学模式建构之不足》《我国的教学模式》等。

三是学科教学模式的实践建构。20世纪90年代以前,教学模式的研究以高校研究人员居多,90年代以来,中小学建构教学模式的热情开始被激发。教学模式五花八门,以学科教学模式为主,如目标导学、开放性作文、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历史课范例教学模式、丁有宽读写结合导练教学模式、识字教学模式、小学阅读教学模式、主体性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以学为本教学模式等。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先学后教”最早在“尝试教学”教改实验中被提出并不断得以阐释,再经江苏省洋思中学等学校的实践而渐渐出名。但正式作为一种模式的名称则始于1999年,当年江苏建湖中学提出了“先学后教”五步教学模式,其步骤包括“准备—自学—讨论—点拨—延伸”。

四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模式开始产生影响。1996年前后,开始出现多媒体、计算机、CAI课件、电化教育手段对教学模式的影响研究。(三)第三阶段(2001—2013):实践建构、区域推进为主

这一阶段,研究教学模式的文章数量呈现“井喷”态势,2011年、2012年相关研究文章数量更是达到了每年六七千篇,其中围绕教学模式进行理论研究的文章约占总数的20%,其余约80%都是围绕某个学科或某一种理论进行的具体教学模式的建构论述。

一是信息技术、网络、远程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建构成为热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学的形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何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建构新型的教学模式,成为了这一时期最热点的研究话题。

二是先学后教类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杜郎口、洋思、东庐中学等一批教学模式改革的名校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不少地区争相学习和模仿,掀起继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第二次教学模式研究热潮。

三是新课程理念在教学模式中得到体现。探究、对话、体验、自主学习、差异教学、合作、互动、生本、问题解决、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结构主义、主题教学等是这个时期教学模式建构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都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理念。

四是开始出现对教学模式研究的反思。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有《教学模式改革的实验方法论反思》《教学模式研究20年:历程、问题与方向》《走出“假性”繁荣———浅论我国教学模式理念的模糊性及对策》等。

五是教学模式的区域推进成为新时代的特征。各个地区都在热衷建构体现区域特征或学校特点的教学模式,仅以笔者所在的江苏省为例,南通如皋着力推进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连云港市推进六模块课堂教学,扬州仪征推进活力探究课堂,淮安推荐课堂教学十大模式,泰州推行主体参与模式等,此阶段也有文章就教学模式的区域化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