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2
本科毕业论文任务书()本科毕业论文任务书(范本)毕业论文是为对本科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撰写的论文。
店铺与读者分享毕业论文任务书,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一、课题主要研究(设计)内容:近年来,超顺磁性粒子一直是研究中的热点。
具有合适表面化学的超顺磁性纳米粒子可以运用到很多活体研究方面,包括核磁造影剂的增强剂、组织修护、免疫检测、发热、药物输送、细胞分离等。
表面带有电荷的高分子微球能与带有相反电荷的DNA或蛋白质作用,从而实现对DNA或蛋白质的负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为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Fe3O4/聚(苯乙烯-甲基丙烯磺酸钠)阴离子型磁性高分子微球。
采用红外研究微球的'基本化学组成,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微球形貌,采用粒度分布仪研究微球的粒径和粒径分布,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研究磁性高分子微球的饱和磁化强度。
同时研究了功能单体甲基丙烯磺酸钠用量对体系的Zeta 电位的影响。
二、工作进度要求(分阶段提出具体时间要求):2015年9月~2015年11月明确研究课题所涉及的内容,查阅资料及文献 2015年11月~2015年12月完成任务书和开题报告2015年12月~2015年4月查资料,完成相关探索任务,撰写毕业论文。
2015年4月论文修改及定稿2015年5月论文答辩三、应查阅的主要参考文献:[1] 王延梅, 封麟先. 磁性高分子微球的研究进展[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1998, 14(5):6-9[2] 丁小斌, 孙宗华, 万国祥. 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制备和应用研究进展[J]. 化学通报, 1997, 1:1-6[3] 杨旭, 覃军, 陶长元.磁性高分子微球[J].化学世界.2015,3[4] 王丽娟,刘峥. 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制备及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进展[J].材料导报.2015,20(6)[5] 谢钢, 张秋禹, 李铁虎. 磁性高分子微球[J]. 高分子通报, 2001, 6: 38-45[6] 胡书春,周祚万. 磁性高分子微球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3,21(4):4[7] 张凯,傅强,黄渝鸿,周德惠. 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制备及表征技术[J].宇航材料工艺.2004(6):5[8] 袁定重, 张秋禹, 张和鹏, et al. 磁性高分子微球研究进展及其在生化分离中的应用[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5, 24(2): 306-310[9] 吴颉, 王君, 景晓燕, 张密林. 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制备及应用[J]. 化工新型材料.2002,8[10] 胡建,杨春雁,邱广亮,邱广明.磁性高分子微球的研究进展及生物医学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5(12)[11] 王居兰,薛屏. 亲水性高分子磁性微球的合成和应用研究[J]. 应用化工. 2015,(8)[12] Hao R., Xing R.J., Xu Z.C., et al., Synthesis, Functionalization, and BiomedicalApplications of Multifunctional Magnetic Nanoparticles[J]. Advanced Materials, 2015, 22(25): 2729-2742[13] Veiseh O., Gunn J.W., Zhang M. 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magnetic nanoparticles fortargeted drug delivery and imaging[J]. 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2015, 62(3): 284-304[14] Wang C., Xu C.J., Zeng H., et al. Recent Progress in Syntheses and Applications ofDumbbell-like Nanoparticles[J]. Advanced Materials, 2015, 21(30): 3045-3052[15] Teja A.S., Koh P.Y. Synthesis,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magnetic iron oxidenanoparticles[J]. Progress in CrystalGrowth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aterials, 2015, 55(1-2): 22-45[16] Gao J. H., Gu H.W., Xu B. Multifunctional Magnetic Nanoparticles: Design, Synthesis, andBiomedical Applications[J].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2015, 42(8): 1097-1107[17] Zeng H., Sun S. Syntheses, Properties,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MulticomponentMagnetic Nanoparticles[J].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15, 18(3): 391-400[18] Laurent S., Forge D., Port M., et al. 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Synthesis,Stabilization, Vectorization,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s, and Biological Applications[J]. Chemical Reviews, 2015, 108: 2064-2110[19] Lee J., Isobe T., Senna M. Preparation of Ultrafine Fe3O4Particles by Precipitation in thePresence of PVA at High pH[J].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1996, 177(2): 490-494.[20] Haun J.B., Yoon T.J.,Lee H.,et al. Magnetic nanoparticle biosensors[J]. WileyInterdisciplinary Reviews-Nanomedicine and Nanobiotechnology, 2015, 2(3): 291-304.[21] Liu J., Qiao S.Z.,Hu Q.H.,et al., Magnetic Nanocomposites with Mesoporous Structures: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 Small, 2015,7(4): 425-443指导教师:年月系主任:日【本科毕业论文任务书(范本)】。
北京邮电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生申请毕业设计(撰写论文)暂行规定根据京考自考[2002]28号文件规定,为做好北京邮电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生毕业设计(撰写论文)工作,特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一部分毕业设计的申请一、申请条件(一)凡取得相关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含笔试、实践环节考核及加考课程)及格以上成绩者,凭接考证明、免考证明和成绩通知单,可申请参加毕业设计(撰写论文)。
(二)对于已做过毕业设计(撰写论文),且成绩通过的学员,自取得成绩之日起,半年之内应办理毕业手续。
对于半年之内还未办理毕业手续者,其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作废。
应重新申请毕业设计(撰写论文)。
二、申请办法(一)本科毕业设计(撰写论文)申请时间为每年的6月份和12月份。
(二)在规定时间内,考生应将身份证、准考证复印件,相关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通知单(含笔试、实践环节考核及加考课程),以及接考和免考证明,到所在地邮电自考办进行资格初审。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邮电自考办,应对本地区申请毕业设计考生进行资格初审,并报当地考委审核盖章,由当地考委统一报北京邮电大学自学考试办公室(以下简称北邮自考办)。
(四)北邮自考办在答辩进行前,对考生的准考证、接考证明、免考证明和成绩通知单(含笔试、实践环节考核及加考课程)等资格材料进行复审,最终确定其资格。
(五)逾期未申请毕业设计的考生,随下期办理申请手续。
第二部分组织机构与职责一、毕业设计指导小组与职责(一)组成成立北京邮电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设计工作指导小组(以下简称毕业设计指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由资深教授和学科负责人担任。
成员由相关学科或专业教授、学科带头人、学术学位委员会代表、自考专业委员、北邮自考工作主管领导等人员组成。
指导小组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北邮自考办负责。
(二)工作职责1.负责制定所主考本科专业毕业设计管理办法;2.负责毕业设计组织管理工作及程序和日程安排;3.负责审核考生参加毕业设计资格;4.负责审核指导教师资格;5.组织审批所主考地区本科专业毕业设计任务书;6.组织评阅所主考地区本科专业毕业论文;7.负责答辩委员会的组织管理和工作指导;8.向各地考委报送毕业设计成绩。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一、任务背景和目的在大学学习的最后阶段,毕业论文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的重要环节。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旨在明确论文设计的背景、目的、内容和要求,为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提供指导和规范。
二、任务要求和内容1. 任务要求学生要完成一篇研究性的毕业论文,该论文需具备以下要求:•深入分析和探索选定的研究主题;•基于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开展系统的实证研究;•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2. 任务内容毕业论文的研究主题和内容应与所学专业相关,并可包括以下方面:•问题陈述:明确研究的问题和意义,阐述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文献综述: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指出研究的创新点。
•研究方法:详细描述研究所采用的理论模型和方法,包括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具体步骤。
•实证研究:根据选定的方法设计实证研究,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得出结论和研究结果。
•讨论与展望: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三、任务计划和进度安排1. 任务计划根据毕业论文的要求和内容,制定以下任务计划:•第1-2周:确定研究主题,撰写问题陈述和背景介绍。
•第3-5周:进行文献综述,搜集和整理相关的研究文献。
•第6-8周:设计研究方法,包括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的步骤。
•第9-12周:进行实证研究,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
•第13-15周:撰写论文的主体部分,包括引言、方法、实证研究、讨论等部分。
•第16-17周:完成论文的初稿,进行修改和完善。
•第18-20周:进行论文的最终排版和编辑,并完成论文的定稿。
2. 进度安排根据任务计划,制定以下进度安排:任务时间安排研究主题确定第1-2周文献综述第3-5周研究方法设计第6-8周实证研究第9-12周论文撰写第13-15周论文修改第16-17周论文排版第18-20周四、任务评价和验收标准1. 任务评价对毕业论文设计任务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文研究主题和问题的明确度和重要性;•文献综述的全面性和批判性思维;•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实证研究过程的可行性和严谨性;•论文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北京邮电大学校教发[2006]115号————————————————————------关于公布《北京邮电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的通知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在总结2006年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教务处对《北京邮电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进行了修订,现发布《北京邮电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详见附件)。
二OO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北京邮电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专业基本训练,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学习、研究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总结和检验。
第二条毕业设计(论文)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工程技术、科学研究、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训练,养成理论联系实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全面提高人才质量。
第三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精神,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在总结2005年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现对《北京邮电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进行修订。
第二章组织领导第四条学校实行“两级管理、院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学校和学院领导均应重视和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领导。
第五条教务处作为主管部门负责全校毕业设计(论文)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六条各学院教务科在主管院长领导下负责本院毕业设计(论文)的日常管理工作。
学院的主要职责是:1、对本院师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思想动员;2、审查指导教师资格、审定本院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3、协调解决本院毕业设计(论文)场地、器材设备等问题;4、检查本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和质量;5、审批本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小组;6、组织本院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答辩工作;7、组织评选推荐优秀学士学位论文;8、对本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总结;9、考核指导教师工作情况;10、组织本院教务人员将毕业设计(论文)及时收集整理归档。
北京邮电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通信工程班级2008211105学生姓名刘倩学号08210150班内序号29指导教师姓名李江军职称讲师设计(论文)题目基于VRML的三维虚拟校园的设计与实现题目分类1、工程实践类□研究设计类□√理论分析类□(1、2类中各选一项在□内打√)2、软件□√硬件□软硬结合□非软硬件□题目来源题目是否来源于科研项目是□否□√主要任务及目标:了解有关于VRML的相关知识及各种基本的使用要求和技巧;对虚拟校园进行基本的设计并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各种显示数据使得设计进一步完善;使用VRML对三维的虚拟校园进行具体实现。
主要内容:1.对VRML语言有基本的认识;2.学习基本的使用VRML语言的技巧;3.设计虚拟校园的背景;4.设计虚拟校园的具体场景;5.通过具体的考察完善并基本完成虚拟校园的设计;6.使用VRML完成虚拟校园的具体实现;7.对完成的设计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1](美)Kris Jamsa;董铭,周玉译.VRML程序员实用例库VRML Programmer's Library,2000,614P,7-5053-5474-4.[2]张德丰,周灵.VRML虚拟现实应用技术,2010,371P,978-7-121-11679-7.[3]Andrea L.Ames,David R.Nadeau,John L.Moreland;宗志方,季晖等.VRML资源手册VRML2.0Sourcebook,1998,522P,7-5053-4401-3.[4](美)Steve Cunningham;石教英,潘志庚等.计算机图形学Computer graphics:programming in openGL for visual communication,2008,343P,978-7-111-24102-7.[5](英)Alan Watt著;包宏译.3D计算机图形学3D computer graphics,2005,455P,7-111-16513-6.进度安排:第1-2周:认真阅读相关资料对毕业设计的大致情况有基本的了解和研究,掌握总体走向和大致思路,尤其对VRML有基本的认识,在以上基础上完成开题报告;第3-8周:仔细研读相关资料掌握基本的VRML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理清虚拟校园的设计思路并完成大体上的设计构想,通过实地地勘察与数据搜集完成较为具体完善的设计方案;第9-13周:对之前所完成的设计方案通过VRML进行3D的具体实现,完成后对实现结果进行各种调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