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78.50 KB
- 文档页数:12
带下证中医护理方案带下证,也被称为白带症,是指女性外阴白带异常增多的症状。
中医认为,带下证多属于湿热蕴结,身体阴虚、阳亢之证,治疗需从调理气血、清热除湿、滋阴补血等方面入手。
以下是带下证的中医护理方案,供参考。
一、食疗调理:1.菊花茶:将10克菊花放入热水中泡茶,每日饮用2-3次,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带的功效。
2.苦瓜粥:将苦瓜切片加入米中煮粥,每日饮用1-2次,可清热湿热、解毒利湿。
3.薏苡仁粥:将薏苡仁煮粥,每日饮用1-2次,可清热湿热、利水消肿。
4.山药炖鸽蛋:将山药切片与鸽蛋一同炖煮,每日食用1次,有滋补健脾、清热除湿的作用。
二、穴位按摩:1.关元穴:用手指按压小腹下方,寻找肚脐下方两横指的位置,然后用指腹按摩该穴位,每次按摩5-10分钟,有调理气血、滋阴益肾的效果。
2.尾关穴:位于脊椎最下端骶骨的凹陷处,用手拇指按摩该穴位,每次按摩3-5分钟,有调理气血、活络通经的作用。
3.气海穴:位于小腹下方,两侧脐下约四指的位置,用手指按摩该穴位,每次按摩3-5分钟,有益气养血、调理经络的功效。
三、药膳煲汤:1.石斛炖鸽蛋:取适量的石斛、鸽蛋,放入煲汤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炖煮2小时后食用,可滋阴养肾、清热除湿。
2.红豆薏仁汤:将红豆和薏仁以1:1的比例混合,加水煮沸后改用文火炖煮30分钟,每日1剂,可清除体内湿气、补益脾胃。
四、艾灸疗法:1.艾灸足三里穴:选用艾条对足三里穴进行艾灸,每次灸10-15分钟,每周进行2-3次,可调理气血、温经散寒。
2.艾灸关元穴:选用艾条对关元穴进行艾灸,每次灸10-15分钟,每周进行2-3次,有滋阴养血、疏通经络的作用。
盆腔炎中医护理方案(单病种)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湿热瘀结证:下腹胀痛或刺痛,病处固定;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
次症:神疲乏力,经期腹痛加重,月经量多或伴经期延长,小便黄,大便于燥或溏而不爽。
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涩。
(二)气滞血瘀证:主症:少腹胀痛或刺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次症:经期腹痛加重,月经量多有块,瘀块排出则痛减。
舌质紫黯,有瘀斑、瘀点,苔薄,脉弦涩。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小腹疼痛或胀痛1.评估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程度、诱因等。
若出现剧痛难忍,应立即告知医师,配合抢救。
2.体位护理:急性期以半卧位卧床休息为主,恢复期,可适当下床活动。
3.做好腹部保暖,防止受凉。
4.遵医嘱使用耳穴埋豆或穴位贴敷,减轻疼痛。
常用穴位:神门、子宫、三阴交等。
5、观察排便情况,避免便秘及腹泻。
6、中药保留灌肠。
湿热瘀结证:五味消毒饮加减予以清热利湿,化瘀止痛;气滞血瘀证:膈下逐瘀汤加减予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二)带下量多1、检查白带是否正常,要从量、色、质地、气味几方面观察。
2、保持会阴清洁,勤换内裤。
3、使用苦参洗液会阴护理,予以清热利湿、止痒。
(三)月经不调1、从周期、月经量、月经血方面观察月经不调的症状,若患者出现月经量多不止、头晕、面色苍白等贫血状,应及时告知医师,配合处理。
2、尽量避免引起月经不调的诱因,如寒冷、情绪、节食、嗜好烟酒等刺激,戒掉不良生活习惯,饮食宜清淡,多吃些易消化,富营养的食物。
3、经期要防寒避湿,避免淋雨、涉水、游泳、喝冷饮等,尤其要防止下半身受凉,注意保暖。
4、痛经时可使用暖宫贴外敷于神阙穴,或使用艾灸神阙。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1).湿热瘀结证:甲莲盆腔胶囊(院内制剂),3片/次,一天三次;7天一疗程;(2).气滞血瘀证:膈下逐瘀汤加减,口服中药一日三次,一次100-200ml。
2、注射给药1.中成药制剂建议单独使用,如需联合给药,应考虑时间间隔或中性液体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