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交易高手的终极感悟
- 格式:pdf
- 大小:406.97 KB
- 文档页数:27
做交易员的心得体会做交易员的心得体会交易应该是自然而且轻松的。
不要强求任何事情,也不要和市场或者你自己作对。
完美的交易是像呼吸一样的。
你吸气和呼气,就像进场和出场。
一定要冷静和放松。
寻找那些可见的机会。
一定要集中精神和警觉。
把自己从水深火热的市场中抽离出来。
一定要做一个观察者并且等待机会的降临。
不要交易那些你无法弄懂的市场,也不要以为你必须每个波段都进行交易。
总有许多的机会符合你的性格和你解读市场的能力。
把握它们,忽视其他不适合你的机会。
别痴心妄想可以做一个在任何市场进行交易的全能交易者。
不要有对抗心理。
交易并不是一场战争。
市场也没有在追杀你,它甚至并不意识到你的存在。
事实上,它对此完全没有兴趣。
黄金并不知道你买了它们。
它们做它们该做的,你只要适应它们。
市场是你的老板。
遵循它,然后领取工资,或者你反抗,然后被踢出局。
就像你并不和海洋作战,你只是在其中游泳一样。
如果你发现自己处在某个不正确的潮流内,不要试图改变潮流方向,而是另外寻找适当的潮流。
不要猜测。
不要把个人的情感强加在市场上,也别期望市场在乎你。
市场既不敌对,也不友善。
它只是存在,仅此而已。
你有选择参与或者退出的自由。
交易是一种最终极的自由。
黄金市场充满着无穷无尽的盈利与亏损的机会。
而这都取决于你的选择。
市场给你提供机会,你应该敞开胸怀去体会黄金市场的特殊语言。
市场只有一种语言,那便是价格、成交量和行情步调组成的'语言。
你用来解读行情的任何工具,都是这种语言的衍生品。
除了市场与你的对话外,其他杂七杂八的东西,只会干扰你,让你看不清楚实际的价格、成交量和行情步调。
暂时忘掉你的钱正在市场的水深火热中。
在交易户头里的钱只是一种用来赚钱的工具。
维护你的赚钱工具,你需要这些工具赚更多的钱,止损可以避免这项工具受到严重损伤。
黄金市场不存在确定性,一切都是以机率形式呈现。
因此,止损是无可避免的,属于交易的一部分。
如果市场显示你的仓位发生错误,必须断然止损出场。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股票、期货、外汇等交易领域。
交易,这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游戏,让我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起伏和沉淀后,有了深刻的感悟。
以下是我对交易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交易是一场心理战交易,首先是一场心理战。
在交易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面对市场的波动,还要克服内心的恐惧、贪婪、犹豫等情绪。
以下是我在交易中体会到的几点心理因素:1. 恐惧:恐惧是交易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它使我们不敢进场,或者进场后过早离场。
要克服恐惧,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交易理念,认识到市场风险的存在,并做好风险控制。
2. 贪婪:贪婪使我们追求更高的利润,从而忽略风险,盲目追求高收益。
要克服贪婪,要学会知足,理性看待利润,遵循风险与收益匹配的原则。
3. 犹豫:犹豫使我们错失良机,或者陷入不必要的交易。
要克服犹豫,要学会果断决策,坚定自己的交易策略。
4. 自信:自信是交易成功的关键。
要建立自信,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市场变化。
其次,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交易技能。
二、交易需要纪律和计划交易,是一场有纪律和计划的战斗。
以下是我在交易中体会到的几点关于纪律和计划的经验:1. 制定交易计划:在交易前,要制定详细的交易计划,包括入场、出场、止损、止盈等。
交易计划有助于我们避免冲动交易,降低风险。
2. 严格执行纪律:在交易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交易计划,不因一时的波动而改变策略。
只有纪律,才能使我们保持冷静,理智应对市场。
3. 风险控制:交易中,风险控制至关重要。
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合理设置止损和止盈,避免因一次交易而破产。
4. 适度交易:交易并非生活的全部,要学会适度交易,保持身心健康。
过度交易容易导致心态失衡,影响交易效果。
三、交易需要不断学习和总结交易,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总结的过程。
以下是我在交易中体会到的几点关于学习和总结的经验:1. 不断学习:市场在不断变化,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的交易理念、技术分析方法,提高自己的交易水平。
交易高手的终极感悟自从有了资本市场,人类就多了一个无形而残酷的争夺利益的战场,各种关于如何在这个战场作战的理论也就应运而生,正统的如学院派、基本分析派和技术分析派,边缘的如混沌理论、星象理论、周易八卦。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我尊重并也曾沉湎于这些理论,但作为一个市场实战交易者,现在我更看重对市场语言本身的解读与感悟。
为什么那么多人沉湎于资本市场?难道全部是受金钱的诱惑?不!潜意识地陶醉于人类“赌性”本能也是很多人滞留于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
追求刺激、惧怕无聊、盲目自信、屡败屡战等“赌性”特征是人性使然,而几乎天天波动的“日间杂波”确也提供了很多貌似可以“行动”可以“赢利”的机会,于是,受制于本能的赌性,很多交易人只是将自己的精力和热忱放在希望能够迅速获利的侥幸心理上,对真正冷静地观察市场,对如何建立能够确保自己稳定赢利的投资风格、投资策略、投资心理反而关注不多,并往往频繁地情绪性地交易而很难耐心地等待“进退有据”的入场和出场时机。
难怪交易大师威廉姆斯说:“我对交易的艺术的兴趣,远远超过对最近一两笔交易本身的兴趣”。
华尔街的大炒家杰西·利物莫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赌博和投机的区别在于前者对市场的波动压注,后者则等待市场不可避免的升和跌,在市场中赌博是迟早要破产的”。
多年前,就已经把这句话贴在自己用于交易的电脑上!在市场,我们碰到最多的问题是诸如“能涨到哪里去”或“能跌到哪里去”此类的疑问,这些问题或许是不经意地提出的谈资,或许是认真地求索的课题,却常常在实实在在地强化着我们的一些思维,即:市场的未来到底会如何?如何预测或猜测的未来?现实生活中乐此不疲地探询这类问题的人也如过江之鲫,我们就常常听到有人为某次对市场正确的猜测而引以为豪。
这是非常正常也非常可以理解的思维,为了探询和猜测市场未来趋向的“奥秘”,自己也不时对市场的未来进行一些猜测,自己也曾研习过从“易经八卦、紫微斗数”到“混沌理论、神经网络”、从“星相假说和周期假说”到“波浪理论和江恩理论”乃至正统的“宏观经济预测”等各种各样的千奇百怪的关于预测的知识。
交易员感悟
作为一名交易员,我深刻认识到交易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除了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之外,还需要掌握风险控制、心理学知识等方面的知识,以此来有效地管理风险,保持良好的心态。
在交易中,情绪控制非常重要。
贪婪、恐惧等负面情绪容易让我们做出错误的决定,导致亏损。
因此,我始终保持专注和冷静,掌握好自己的情绪。
此外,作为交易员的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
市场变化无常,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市场动态,总结自己的交易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和交易技巧。
最后,我认为交易是一种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技能的过程。
只有持续不断地学习、总结、改进,才能在市场上立足,并取得成功。
一个以交易为生的股市隐者的至深感悟(一)
2.股票操作是没有统一标准的,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盈利策略就是成功。
每一次操作从概率的角度来看,对错基本上都是50%,因此,只要控制好仓位,对的时候利润能跑到哪算哪,一旦错了,亡羊补牢,立刻止损。
因此,错了要限制住损失,对了要多赚钱。
股市里提倡的是迷途知返,就怕你执迷不悟。
3.在市场中长期获利,不是你战胜了市场,而恰恰是你屈从了市场。
对这一点,交易者要有清醒的认识。
4.选股就像面试,你是HR。
你不要想象对方的潜力,而是通过对方的表现,让实力说话。
选股不能将就,行就选,不行就放弃,毕竟千里挑一,你的选择余地很大。
一切都表现在走势上,表现在成交量里,如果这两点不合格,谁说好也不行。
5.顶尖高手之间较量的是心态和境界,已经不再是具体的技术、技巧。
成功的交易,要求你无条件、严格地做到:等待机会出现前有无比的耐心;机会出现时有超人的细心来辨别机会的真假和机会的大小;在确认机会降临后,临盘实战操作必须拿出常人没有的决心和出现错误时敢于改正错误、处罚自己缺点的狠心;持股时则不必患得患失,需要安心。
只要五心具备,就一定能够战必克,攻必取。
炒股最终就是炒心!。
唯有经历过交易四阶段,你才能彻底开悟交易之道,交易之术,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何为道,何为术?所谓大道至简的交易哲学,是需要经过很多年的实战才能领悟的。
能够走向稳定成熟的交易者,往往需要3到5年经验的磨砺,这期间会经历多次爆仓和失败。
但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能吸取来自其他优秀交易员的一些核心的交易理念,会加快你迈向稳定成熟的步伐。
今天重点和大家谈一些你知道但不一定真的明白的朴素而且有效的交易理念,同时也指出多数交易者可能会经历的一些普遍阶段和感受。
第一阶段:初遇,都会有一个好时光,交易也不例外如同初恋一般,你初接触了交易,爱上它,开始变得如痴如醉。
上班的时候,天天想着螺纹铁矿橡胶白糖;看新闻的时候,世界和平不再和你没关系;下班后,迫不及待地打开文华财经,开始交易起来。
过了凌晨一点,才依依不舍强行平仓。
刚爱上一个事物的时候,是一个人的美好时光。
你会主动去读很多关于交易的书籍,泡很多论坛,加很多微信群,可能还会拜几个资深交易的老师。
这个时候的你,对知识如饥似渴,疯狂的学习。
随之而来的是你的知识面大增,国内局势、国际形势、政经环境、美联储、等等,都开始进入到你的日常生活。
你觉得很high,比你身边的人多了更多的知识,时不时会在朋友圈发个行情分析显摆显摆。
这个时候的你,如同早上六七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势不可挡,不乏冷静和理性。
你会不断的告诫自己,交易是有纪律的,进场是绝对要跟随趋势的,单子是必须要设置止损的。
这个时候的你,多少人是会主动去看股票作手回忆录,研究波浪和江恩。
你会思考左侧和右侧交易的好与坏,结合理论每天复盘研究如何做的更好,还会去操基本面的心。
交易人生的美好,其实莫过如此。
你会发现,你虽然有时候会小亏,但是赚的时候也不少。
满打满算,可能还有不少的赚头。
你的资金曲线,总体上是震荡向上。
偶尔有点小挫折,但不影响大局。
重要的是,你的账户不会发生重大的单笔亏损,因为你懂得及时止损退场。
不会有精疲力尽的感觉,你同样懂得休息,不熬通宵。
一位交易高手的投资感悟:这才是大道至简,偷偷干吧随着投资阅历的增加,现在越来越觉得在整个交易中,交易系统并非那么重要了,重要性甚至都到不了30%,因为没有一成不变能够稳定获利的系统,从来都没有。
由于参与者的心理是在时刻变化的,能胜出,靠的完全是自身内在的修为和资金管理策略,你如何对待自己的侥幸和贪婪,决定了你是否成为那不足5%的胜出者。
我觉得在整个交易过程中,交易系统的重要性只占到20%,运气占20%,剩下的60%完全是心态和资金管理,能否认清自己的恐惧、贪婪、侥幸、自私至关重要!即使你有一套很完善成熟的系统,每次根据自己的系统提示开仓,其实都是在赌。
所以,即便是假突破,最起码不应该让自己大亏损出来,因为突破已经发生了,该减仓的时候,1个点也要减。
这样你才有多次开仓验证的机会,否则,每次都亏,你根本就赢不回来。
资金的增值靠的是8次小亏加2次大赚积累起来的钱。
如果等市场告诉你错了,你才出局,注定赢不了这个赌局,因为你赢/输的倍率几乎都小于1,那时,你就真的没机会了。
比如期货,单子扔进去30秒,你就要知道该不该留。
天下最高风险的行业就应该是投资了还是应了那句话:做趋势的,往往死在震荡里;做震荡的,大多死在趋势里;凭感觉的,基本都死在感觉上了。
投资不易,且行且珍惜吧。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面对整个市场,风险是确定的,市场是不确定的,做与不做,自己可以选择。
接受确定的风险,收益市场自然会给你,给多少,随缘!你自己也无法掌控。
市场不缺机会,相反,太多。
机会越多,诱惑越大,其实都是陷阱,确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机会,盯住一只,信号出现,进!止损,再进,总会看到趋势。
记住,一根筋的人能在市场中生存!交易前先掌握全盘状况职业赌徒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通常会先去摸清赌场的底细及规则,估计胜算,并观察其它赌客的技巧,然后才会坐上赌桌,开始下注。
你也应该在从事交易之前,耐心的以你自己的专业素养,全方位的施展自己的交易策略。
交易高手的滴血感悟:新手重价老手重量高手重势堪称炒股界教科来源:网络股票投机讲究时机和技巧,机会不是天天有,即使有,也不是人人都能抓住。
要学会分析自己的优势并把握住,以己之长,攻他人之短。
有机会就捞一票,没机会就观望,甚至要在一定时期离开市场一段时间。
新手重价,老手重量,高手重势股价一涨,就满心欢喜,股价一跌,就万分紧张,这就叫新手重价。
他们看不懂股价波动的内在原因,只看到股价波动的外在表象,这样以来只会越看越糊涂,很容易陷入主力布下的陷阱中去。
尤其是每一天的分时走势,基本上完全是一种随机波动的过程。
不能说毫无规律可言,但试图从中找出必然性的规律实在是一件费脑伤神的差事,而且还保证不了准确率。
如果每天盯着盘面看价格跳跃,试图找出波动的规律,真的能让人晕死,因为这根本就没有意义,不是我们不够勤奋,而是方法错了。
经典的量价关系是,当股价处于上升趋势时,要求股价上涨能够放量,下跌能够缩量;当股价处于下降趋势时,则往往呈现下跌放量或下跌无量。
放量表明多空分歧较大,抛盘和买盘都很多,此时如果K线收阳,表明多方资金处于主动买入的低位,总体上是资金在进场,如果K线收阴,则表明空方占据主导地位,主要资金在大力度的从场中撤离。
缩量表明多空分歧较小,抛盘和买盘都甚少,此时K线收阴还是收阳通常来说意义不大,更为关键的是股价所处的趋势,如果在下跌趋势中,缩量下跌表明根本没有资金看好当前的行情,寻底的过程将持续下去。
如果在上升趋势中,缩量上涨一般来说还是比较健康的,因为它至少说明庄家没有出货,缩量调整则表明浮筹的清洗工作已近尾声,可能拉升就在眼前。
老手们看盘时紧紧抓住了市场波动的根本因素——资金流向这个因素,通过对股票量价配合的分析,从而能在股价的起涨阶段及时入场,在调整阶段不为所惧,在见顶阶段及时离场,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好方法,凭借它已经能够应付股市中大部分的问题了,能做到这一层已经相当不易了。
如何在市场中稳定下来,谨记这五大原则投资者想要在股市中稳定下去,就必须要有正确的股市投资理念,还要熟记股市炒股的五大原则,其基本流程可以概括为:认清趋势——逆向思维——置身“市”外——果断抉择——心态平和。
一个精明交易者的感悟:真正的高手永远都会控制风险、顺势而为一次,一位名叫阿默的年轻人建议老头买克莱美汽车的股票,老头买了500股,在10天内获得了7点的盈利。
这时,阿默把自己买的股票抛了,建议老头也脱手,在回档时再买进。
但老头死活不肯,把阿默给气疯了,连连问老头为什么。
老头不得不解释道:“我是说我会失去自己的仓位。
等你像我这么老了,像我这样经历了许多好景和恐慌之后,你就会明白失掉仓位是任何人都无法承受的,就连约翰·D·洛克菲勒也一样。
我希望这只股票会回档,你可以在大跌的时候补仓,先生。
但是自己只能按照多年的经验进行交易,我为这些经验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不想再浪费第二次学费,但我仍然感激你。
这是多头市场,你知道的。
”每次大牛市我都会想起这个老头的话,而且总觉得没有严格执行“长捂”的策略。
让我感慨的是,绝大多数人并不明白这个道理,少数人知道,却不去实践。
按利文斯顿的分析,股市中的傻瓜也有差别:“新手一无所知,每个人包括他自己都明白这一点。
下一级或第二级的傻瓜认为他知道得很多,而且让别人知道他确实是这样。
他是有经验的傻瓜,他作过研究——不是市场本身,而是更高一级的傻瓜对市场所作的一些评论。
第二级傻瓜知道如何在有些方面不像新手那样亏钱,就是这种半吊子的傻瓜,而不是百分之百的学徒,才是证券经纪公司真正的衣食父母。
他平均可以熬三年,相比之下,对于第一次攻击华尔街的人而言,他们一般只能维持一阵子,从3个星期到30个星期。
经常引用著名的交易格言和各种游戏规则的人,自然是那些半吊子的傻瓜们。
他知道所有的禁忌事项——除了最主要的一条,那就是:不要当傻瓜!这种半吊子傻瓜认为他已经长出了智齿,变得聪明了,因为喜欢在下跌时买进,他在等待股价下跌,根据股价从顶部跌了几点来判断自己捡了多少便宜。
在大牛市中,对规则和惯例一窍不通的十足的傻瓜会盲目地买进,因为他有盲目的希望。
他能赚到最多的钱——直到一次正常的回档一举把他的钱拿走为止。
交易高手的终极感悟(转自网络)上部自从有了资本市场,人类就多了一个无形而残酷的争夺利益的战场,各种关于如何在这个战场作战的理论也就应运而生,正统的如学院派、基本分析派和技术分析派,边缘的如混沌理论、星象理论、周易八卦。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我尊重并也曾沉湎于这些理论,但作为一个市场实战交易者,现在我更看重对市场语言本身的解读与感悟。
为什么那么多人沉湎于资本市场?难道全部是受金钱的诱惑?不!潜意识地陶醉于人类“赌性”本能也是很多人滞留于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
追求刺激、惧怕无聊、盲目自信、屡败屡战等“赌性”特征是人性使然,而几乎天天波动的“日间杂波”确也提供了很多貌似可以“行动”可以“赢利”的机会,于是,受制于本能的赌性,很多交易人只是将自己的精力和热忱放在希望能够迅速获利的侥幸心理上,对真正冷静地观察市场,对如何建立能够确保自己稳定赢利的投资风格、投资策略、投资心理反而关注不多,并往往频繁地情绪性地交易而很难耐心地等待“进退有据”的入场和出场时机。
难怪交易大师威廉姆斯说:“我对交易的艺术的兴趣,远远超过对最近一两笔交易本身的兴趣”。
华尔街的大炒家杰西·利物莫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赌博和投机的区别在于前者对市场的波动压注,后者则等待市场不可避免的升和跌,在市场中赌博是迟早要破产的”。
多年前,就已经把这句话贴在自己用于交易的电脑上!在市场,我们碰到最多的问题是诸如“能涨到哪里去”或“能跌到哪里去”此类的疑问,这些问题或许是不经意地提出的谈资,或许是认真地求索的课题,却常常在实实在在地强化着我们的一些思维,即:市场的未来到底会如何?如何预测或猜测的未来?现实生活中乐此不疲地探询这类问题的人也如过江之鲫,我们就常常听到有人为某次对市场正确的猜测而引以为豪。
这是非常正常也非常可以理解的思维,为了探询和猜测市场未来趋向的“奥秘”,自己也不时对市场的未来进行一些猜测,自己也曾研习过从“易经八卦、紫微斗数”到“混沌理论、神经网络”、从“星相假说和周期假说”到“波浪理论和江恩理论”乃至正统的“宏观经济预测”等各种各样的千奇百怪的关于预测的知识。
当然,这些知识对猜测市场的走向多少都有帮助和教益,但作为一个职业炒手,早已不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对这类问题的探询上,职业炒手更应该做的工作是“识别不同的市场态势,根据不同的市场态势制订不同的交易计划,并以严格的纪律来执行交易计划”。
因为,且不去讨论人类是否有能力精确预测未来这一哲学命题(道氏理论就认为“日间杂波”是不可预测的),单就“风险管理、心理控制”等这些成功投资的重要因素而言,后一种思维方法会使我们对市场和交易考虑得更为周全,而从我自己的交易实践来看,若根据前一种思路进行交易,投资成绩可能起伏波动很大,而后一种思维方法所指导下的交易则能够使我持续稳定地赚钱。
我常常告戒自己,一个职业炒手,在市场好的时候一定要勇猛果断,在市场不好的时候就一定要谨慎小心,鲁莽和胆怯都不应该是性格。
预测未来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预测市场是投资人的自然欲求,掌握一定的分析方法和技巧、具有一定市场直觉和感受后,我们是能够一定程度上预测市场趋向的,但是,就我个人的市场经验来看,要持续稳定地赚钱的话,还是要更多地讲究“在不同的环境下做适当的事情”,换句话说,“识别不同的市场态势,根据不同的市场态势制订不同的交易计划,并以严格的纪律来执行交易计划”对职业炒手而言是一件比预测市场重要得多的工作。
正确的投资方法可以有很多很多,但正确的思维方法却应该基本一致。
很多投资人,把太多的时间耗费在前者,对更本质的后者却所思甚少!我见到过很多成功的投资人,他们尽管风格各异,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具备“每逢大事有静气”和“进退有据”的心理特质。
或许,在资本市场成功,与在别的领域取得成功相比,有着不同的成功哲学。
我们该形成自己什么样的投资哲学呢?交易的本质是什么?作为一个交易者,你对交易的信念是什么?就如人们都是根据自己的信念在思考和行动着、喜欢和憎恶着一样,投资人也都是根据各自的信念在进行交易,并常常享受各自信念所带来的赢利喜悦,同时也常常遭遇着各自信念所引致的失败困惑。
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才是能够使我们的资金在投机市场稳步增长的交易信念呢?答案当然会因人而异,作为一个职业炒手,我的回答是:放弃自己的任何信念,追随市场的信念;放弃自己的任何个人意志,追随市场的意志;放弃任何理论、概念和技巧,根据市场现实的状况厘定分阶段的交易战略、交易策略并据此交易。
追随市场的信念;根据市场现实的状况厘定分阶段的交易战略、交易策略并据此交易。
就如我们开车,一切都是根据路况和即时的交通状况而定,很少有主观的成见或先验的理论;又如水的行为方式,或潺潺小溪,或水滴石穿,或宁静湖泊,或奔腾江河,或辽阔大海,都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形而选择,都安详,都自在。
亚当斯密说:“当我们身处某种范式时,就很难想象任何其他范式”,禅宗六祖说:“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
而对于市场交易,如果想要追求稳步的资金增长,我的体会是:放弃一切主观的成见或希冀,不想自己想要的,保持心灵和思维的弹性,透过市场语言了解市场的状况和市场的结构,倾听市场所需要的,调整自己的内在结构使之与市场的内在结构相融合,如果整个过程中出现了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放弃问题而不试图强求解决问题,如此,金钱的利益将不是唯一的报酬。
初入市场者,难免眩目于市场纷纭变化的数据和信息,历练数年后,又会困惑于庞杂的分析方法和操作流派。
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相似的操作经历和困惑后,人们仍孜孜于各种方法的学习,热衷于追逐市场的每一次可能赢利。
这一半是由于赢利可能性的驱动和诱惑,一半则是人类探索的天性和追求完美的本能使然。
当然,这无疑多少会有一些收益。
但是,“真理往前多走一步就是谬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顺着这条路走下去,却容易陷入思维的死胡同。
这是因为,正如人类不能探寻出世界的所有奥妙,对应于市,我们注定了不可能捕捉到市场的每一个赢利。
这是哲理的规定或“上帝”的安排。
牛顿晚年探索“宇宙神学”就一无所获,爱因斯坦对“统一场论”的研究也并没有多少结果。
那么,是否我们是要陷入不可知论而停止对市场的探索呢?是否对市场我们就一定毫无作为呢?显然不是。
因为,人是有灵性的。
我的思考是:“简化,简化,再简化”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好办法。
绝大部分大师都是简化的:江恩虽然建立了庞杂的测市系统,但在他最后的著作《在华尔街45年》一书中,真正推荐的只是其简洁的十多条操作规则;众所周知,巴菲特简化到放弃行情报价机,甚至宏观分析,甚至行业分析,而只关注企业的“内在价值”;索罗斯的“反射理论”,则不过是在对市场基本因素的透彻理解和对投机心理的高超把握上披上了一件艳丽的外衣,其精髓却是简要的;而任何知道彼得林奇常识投资法的人,都不会不惊叹于一代大师的简洁。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大道至简,大音希声”。
放弃人类盲目自大的本性,承认自己的局限,不去追寻市场不属于自己的获利机会,干自己能干的事,“简化,简化,再简化”,应该是生存和取胜之道。
交易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持续地稳步赚钱!可是,当我们认真观察投资人的交易行为时,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交易行为已经出现“异化”,他们已经迷失了自己的本来目的!人性喜欢齐全而厌恶残缺,请试一下,信手画一个圆而留下一点缺口不画完,是不是没有把那个缺口完全补上的话心中就隐隐有点不舒服的感觉。
主观上的这种“求全”意愿或许构成了人们对自身目标追求动力的一部分,但有时候,“求缺”思维却可能反而能够使我们更顺利地达到目标,使我们更好地生存。
是我不要再爱“花好月圆”了吗?不是,我只是已经了解到,现实世界中,花不开月不圆是一种更经常的客观存在。
甚至,我发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缺”简直就是一种美的境界,那由“天残地缺”而生的“女娲补天”美丽神话,那文人墨客谈心论性的“求缺斋”,那中国古建筑史上匠心独运的“求缺阁”……这使我着迷,更使我了悟“缺”简直就是古中国性格的一个有机部分,我喜欢“缺”的境界。
“求缺”的思考,使我们离现实更近一点,离空想更远一些。
而作为职业炒手,我也渐渐发现,在市场交易中,也要善用“求缺”思维,放弃“求全”理念。
如果善用“求缺思维”,又怎么会在市场频繁交易而盲目追涨杀跌结果却走了更远的路呢?如果善用“求缺思维”,又怎么会为了卖一个最高价而迟迟不愿意出手最后反还被套呢?如果善用“求缺思维”,又怎么会为了追求一只更“黑”的“黑马”而不惜去冒极大的市场风险呢?……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善用“求缺思维”,我们还可以省却很多交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烦恼,使我们的思维更加清晰而简洁,不致于被繁杂的市况引致混乱,市场交易也从此不再单纯是一个牟利的工具,开始变为一种享受和乐趣。
真正的圆满只存在于理念之中,人世上没有谁真正看过圆的东西:月亮到底真正圆过吗?一块硬币其实也不够圆,即使高科技工艺下做出的圆用高度显微镜观测也不可能圆得完美。
难怪曾国藩如此说:“……吾不敢求全也,小人则时时求全,全者既得,而吝与凶随之矣,众人常缺,而一人常全,天道屈伸之故,岂若是不公平?……”。
那么,让我们在喜欢完美的同时也开始欣赏残缺吧,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它们原是同一个月啊!如此,人生在世哪一刻又不美好完美?哪一刹又不该顶礼膜拜感激欢欣呢?投机成功的最本质要求是什么?五花八门的投资理论和汗牛充栋的投资书籍都给出了各自的回答,我曾经沉湎于这些理论和书籍,试图找到上帝赋予的“金手指”,但最终得到的却只是感到了理论的灰色和苍白,我也曾当面请教过某全球知名的国际性基金管理公司亚洲地区的总裁,得到的也仅仅是顾左右而言它的回答。
感谢长期实践、磨练和洗礼,伴随着从跌跌撞撞跋涉到持续稳步赚钱的历程转变,我逐渐得到了自己的感受、信念和答案:“战略上顺市场心理,战术上逆市场心理”。
战略上顺市场心理,使我们能够抓住一些战略性机会,使我们能够规避一些大的风险,使我们的整体思维更加清晰,使我们交易的整体布局更加合理;战术上逆市场心理,使我们能够把握更多的交易机会,使我们的交易更加精细,使我们对市场的了解更加深刻和细微。
前者是制胜的理念和前提,后者则是将这个理念转变为现实赢利的具体路径,两者相得益壮,就能够使我们在市场处于不败之地,并持续稳定地赚钱;前者是任何交易者不可违背的戒律,后者则要求使用者必须达到和市场融为一体“无为而制胜”的境界。
真正的市场高手,一定不拘泥于使用什么技巧,也不迷信什么政策、理论、技术和消息,他们追求的是对市场群体心理的高超把握和自己个体心性的全然了悟。
抛开束缚,方能潇洒自如!由于迷失了自己的本来目的,有的投资人就自觉不自觉地将交易行为异化为“科研”。
我不止一次听到某些“高手”吹嘘他们的一些完美交易,如如何买在最低价卖在最高价云云,但当我和他们深入交流时,我发现他们陶醉的是一种研究和预测的游戏,他们或根据市场历史的现象归纳出某些“模式”、或根据某种理论猜测市场进一步的趋势变化,他们忘记了,如果要达到持续地稳定地赚钱这一他们来到市场的真正目的,更重要的工作应该是:识别不同的市况,并根据不同的市况制订不同的操作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