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自然地理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18
了解中国最大的盆地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是中国境内最大的盆地,地处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广袤的盆地地形,包含了四川大部分地区。
四川盆地地势低平,景色优美,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吸引了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本文将介绍四川盆地的地理特征、资源优势以及文化特色。
一、地理特征四川盆地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总面积约52.7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内地最大的盆地。
其地势较低,盆地中心海拔约500至700米,四周则被群山环绕。
四川盆地的主要地貌特征包括平原、丘陵和山脉。
在盆地的北部和西南部分布着多个山脉,如大巴山、峨眉山等,为盆地增添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二、资源优势四川盆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水资源。
盆地内有四川江、嘉陵江、岷江等重要河流流经,形成了水网密布的格局。
这些河流不仅为当地的农田灌溉提供了水源,也为水电站的建设提供了条件,成为中国重要的水电能源基地之一。
此外,四川盆地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天然气、煤炭、铜矿等,这些资源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文化特色四川盆地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发源地之一。
盆地内保存有丰富的古代文化遗迹,如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等,这些古代文化遗迹见证了四川盆地的悠久历史。
四川盆地也是川剧的发源地之一,川剧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形式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
此外,四川盆地还有独特的饮食文化,如火锅、川菜等,以其辣味和独特的口感闻名于世。
四、旅游资源四川盆地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中国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盆地内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如九寨沟、峨眉山、四姑娘山等,这些景点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色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
此外,四川盆地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历史人文景观,如都江堰、锦里古街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综上所述,四川盆地作为中国最大的盆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文化优势。
其地理特征、资源优势以及独特的文化特色使其成为旅游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
通过了解四川盆地,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探索中国的美丽和多样性。
四川盆地位置、范围一、四川盆地:位于长江上游四川省东部;四周为海拔2000~3000米的山脉和高原所环绕。
北面:是大巴山、米仓山、龙门山;南面:是大娄山,西面:是青藏高原边缘的邛崃山、大凉山;东面:是巫山。
二、四川盆地:古人说:“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这是因为四川盆地四周拥有多个山脉,每个山脉都拥有独特的地质风貌,那四川周围到底有哪些山脉,又有造就了哪些自然景观呢?盆地南缘山脉这一山脉是指宜宾到奉节(长江以南)的山地,主要山脉有大娄山、七曜山、武陵山等,是境内峰林、溶洞、槽谷、落水洞、暗河等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山地。
区域内有蜀南竹海风景区、兴文石海洞乡、筠连溶洞、重庆的万盛石林、武隆溶洞等岩溶地貌景观。
盆地西缘山脉西缘包括了龙门山和邛崃山。
龙门山是广元到都江堰市之间、岷江以东许多山脉的总称,主要山脉有九顶山、茶坪山和龙门山,属岷山的东南延伸部分,是一条褶皱断块山脉,也是四川各时代地层发育最全的山脉。
境区内有九峰山、莹华山风景区、龙池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和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龙门山还是岷江和沱江的天然分水岭。
邛崃山是都江堰市到天全县一线岷江以西山地的总称,主要山脉有巴朗山、夹金山和二郎山等,是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天然地理分界线和农业界线: 东部为农业区,西部为半农半牧区。
盆地北缘山脉这一段主要包括了米仓山和大巴山,它们总称为大巴山脉。
大巴山东西绵延500多公里,故有“千里巴山”之称,是四川盆地北部的天然屏障,它阻止了北方的冷空气南侵,对四川盆地冬暖春早气候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大巴山还是古代四川通向中原的陆路交通要道,保留至今的还有金牛道、五丁峡、明月峡栈道,以及米仓道、陈仓道等古战场遗迹。
川西高原山地大凉山:介于四川盆地与川西南山地之间,是大、小凉山的总称。
沙鲁里山:位于甘孜、凉山州西部,是金沙江和雅砻江的天然分水岭。
主要山脉有雀儿山、索龙山、海子山、木拉山等,南北绵亘500--600公里,向南伸入云南境内,东西宽200多公里,是四川最长、最宽的山系。
专题09 四川盆地基础知识1、概况: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位于四川省内紫色盆地,总面积约26万多平方千米,位于亚洲大陆中南部(北纬28“10`和32.25`之间),中国西南部、囊括四川省中东部,由青藏高原、大巴山、华蓥山、云贵高原环绕而成,周围山地海拔多在1000米~3000米之间。
2、地形:四周为海拔2000~3000米的山脉和高原所环绕,北面是大巴山、米仓山、龙门山,西面是青藏高原边缘的邛崃山、大凉山,南面是大娄山,东面是巫山。
四川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面积26万多平方千米。
四川盆地内部丘陵、平原交错,地势北高南低。
由于地表形态的不同,以华蓥山、龙泉山为界。
3、气候:受该地形影响(北面秦岭、大巴山的屏障,大大减弱了冬季寒潮、冷空气的入侵程度,也使夏季热量不易扩散),当地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显著,具有冬暖、春旱、夏热的特点。
四川盆地虽日照不足(小于1400小时),但气候温和(年均温16—18℃),热量充裕(全年活动积温可达5000℃),降水丰沛(1000毫米左右)。
4、水文:四川盆地境内有长江(中国第一大河)、岷江、嘉陵江和乌江(贵州省第一大河,又称“黔江”)等主要河流,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富集(水量丰富,河床纵比降大),不仅为生产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还为建设水电基地和发展旅游、养殖渔业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5、资源:该地区矿产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天然气、芒硝(中药)等居中国之冠,井(矿)盐分布广泛(自贡是我国最大的井盐生产基地,被誉为“千年盐都”)。
盆地中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地域组合好,利于建设大型矿山和工业基地。
其中,攀枝花城就是一座因矿产资源(钢铁、钒钛)而兴起的年轻城市。
四川盆地,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成为了众多野生动植物的家园。
这里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如桫椤——蕨类植物之王)和5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
盆地的西缘山地是中国动物保存最好、最集中的地区。
大熊猫(实际上陕甘等地的秦岭山区也有大熊猫,只是没有四川的名气大)、金丝猴、雪豹在这里。
八年级地理四川盆地知识点地理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知识,它不仅能够帮我们更好地认知这个世界,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身处的环境。
今天,我们将了解八年级地理的又一知识点——四川盆地。
一、四川盆地的概述四川盆地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地理大区,包括四川盆地和重庆以及一部分云南、贵州、陕西等省份。
它的总面积约55万平方千米,是全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四川盆地境内的大部分地区都位于中国四川省,是中国内陆一个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
二、四川盆地的地形特征四川盆地是一个广阔的平原区,由平原、丘陵、山地等组成。
其中以平原为主,比重达80%以上,四周被山地和丘陵环绕。
盆地中央为沉积物堆积的平原,地势平坦,而盆地周缘则为丘陵和山地。
盆地内部最高峰是峨眉山,达3099米高。
三、四川盆地的气候特征四川盆地处于亚热带气候和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带,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在四川盆地内部,气温和降雨量呈现出南北分布的特点。
南部气候温暖湿润,降雨充沛;北部气温较低,降雨较少,由于受到喜马拉雅山山脉的阻挡,盆地内部的大气环境相对比较清新。
四、四川盆地的自然资源四川盆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以煤炭、铁、钢、盐为主,同时还包括矿泉水、林木、花卉等众多资源。
其中有着巨大储量的油气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支撑。
五、四川盆地的人文景观四川盆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景观。
川西藏区拉萨、长江黄河源头、成都金沙遗址、大足石刻等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川菜也是四川盆地的典型代表,以其麻、辣、鲜、香、嫩的风味吸引着众多游客。
以上就是关于八年级地理四川盆地的知识点的介绍,相信大家更加全面地了解了这个美丽而丰富的地区。
西南·四川地理知识西南·四川地理知识⾃然地理⼀、位置1、经纬度:2、相对位置:西南内陆腹地,战略⼤后⽅,国防区域优势明显。
⼆、地形1、特点(四川)①地形以⾼原盆地为主,盆地内部⼴泛分布着低⼭丘陵;②地势西北⾼东南低,西部为青藏⾼原的⼀部分,东部为位于四川盆地;③盆地四周⾼原⼭地环绕,盆地内部有低⼭丘陵;④盆西为成都平原,盆中为川中丘陵,盆东为平⾏岭⾕。
2、成因横断⼭区: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河流切割、冲刷、侵蚀⽽成。
四川盆地:原为内陆湖,后来因地壳上升,河流下切,湖⽔外泻。
众多峡⾕(雅鲁藏布江⼤峡⾕、长江三峡):地壳上升,河流下切。
瀑布(黄果树瀑布):河流的强烈侵蚀,岩⽯上硬下软,有些地⽅为断层。
成都平原:岷江及其⽀流流出⼭⼝,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堆积⽽成。
青藏⾼原(含川西⾼原):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亚欧板块抬升⽽成。
云贵⾼原:(喀斯特地貌⼴布,地表崎岖)⽯灰岩⼴布,地处亚热带季风⽓候区,流⽔的侵蚀、溶蚀作⽤强。
三、⽓侯1、类型:亚热带季风⽓候→四川盆地;⾼⼭⾼原⽓候→川西⾼原↓↓2、特点:夏季炎热、冬季温和、霜雪少见;垂直变化显著年降⽔量丰富,并集中在夏季;⾬热同期,云雾多,多夜⾬,太阳辐射弱。
滇南⾕地、西双版纳等云南南部为热带季风⽓候。
横断⼭区为⾼⼭⽓候(⾕地中有⼲热河⾕)。
3、⽓候要素:A.太阳辐射(如右图):B.⽓温:四川盆地冬季是个温暖中⼼←①地势⽐周围低②北⾯有秦巴⼭地,阻挡冬季风南下。
四川盆地夏季的长江河⾕是炎热中⼼(重庆)←①河⾕地形闭塞,不易散热;②地处内陆,夏季增温快;③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流下沉增温;④城市热岛效应。
C.降⽔:四川盆地西部为迎风坡(⾬城:雅安);横断⼭区东西两侧均为迎风坡;盆地内多雾:①地形闭塞,⽔流不易扩散,使夜晚⼤⽓中⽔汽含量多;②夜晚周围⼭地温度迅速降低,形成冷空⽓,顺⼭坡下滑到盆地底部,使盆地⽓温下降,⽔泊凝结,形成雾。
四川自然地理特征一地貌特征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是第二台阶上相对凹下的部分,盆底海拔200—750米。
盆地大致以广元-雅安-叙永-奉节为界,极其完整,面积16.5万平方公里。
盆地广泛出露侏罗-白垩纪的红色岩系,又有“红色盆地”之称。
盆西平原区,界于龙泉山和龙门山之间,面积约1.69万平方公里,海拔450—750米,西北高,东南低,平均坡度3—11‰。
自流灌溉,土壤肥沃,有“天府”的美誉。
盆中丘陵区,位于龙泉山与华蓥山之间,面积6.03万平方公里,为典型的红岩丘陵区,海拔300—600米,比高多20—200米。
地势总体由北向南倾斜。
北边最高海拔1051米,南边富顺城南沱江水面最低,海拔265米。
盆东平行岭谷区,界于方斗山与华蓥山之间,面积4.25万平方公里。
由一系列走向北东—南西的条形山和谷地组成,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华蓥山主峰海拔1704米,为盆地最高点。
谷地海拔300—500米川北米仓山、大巴山米仓山、大巴山位于四川盆地北缘,为川陕与川鄂的界山。
山岭海拔1500 —2200米,相对高差700—1200米。
米仓山主峰光雾山海拔2567米,大巴山主峰海拔2767米。
是山势雄伟、岩溶发育的中山区,面积达1.95万平方公里。
川西南山地川西南山地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缘,含凉山州全部,总面积7.07万平方公里。
山势起伏,海拔多在3000米左右,亦有超过4000米的,如小相岭海拔4500米。
山脉走向南北居多,如大凉山、小凉山、小相岭、牦牛山、螺髻山等。
其间最著名的山峰是海拔3099米的峨眉山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地该地貌位于川西高原北部,大致在德格、甘孜、炉霍、道孚、康定一线以北,总面积约16.60万平方公里。
地势从西向东呈梯级下降,切割加剧。
西边为典型的丘状高原,地面波状起伏。
海拔高程,石渠、色达一带为4500—4700米,阿坝、壤塘约4000—4200米,红原、若尔盖一带为3400—36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