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斜拉桥模型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斜拉桥桥模

雅周初中胡卫民

【所属领域】科学与生活

【活动目标】

1、让学生观看有关桥梁历史和建设的影像资料,了解桥梁的巨大

作用,以及它的结构原理,小组合作,制作斜拉桥的结构模型,比比哪一组的承重最大。(过程与方法目标)

2、充分让学生动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发挥想象力,改造

大桥,使桥梁更坚固,更耐用。(知识与能力目标)

3、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合作能力,鼓励他们为中

国的建设而努力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方案设计】

活动背景苏通大桥是一座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斜拉桥主孔跨度1088米,列世界第一;主塔高度300.4米,列世界第一;斜拉索的长度577米,列世界第一;群桩基础平面尺寸113.75米X 48.1米,列世界第一。专用航道桥采用140+268+140=548米的T 型刚构梁桥,为同类桥梁工程世界第二;南北引桥采用30、50、75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位于江苏省东部的南通市和苏州(常熟)市之间,是交通部规划的黑龙江嘉荫至福建南平国家重点干线跨越长江的重要通道,也是江苏省公路主骨架网“纵一”——赣榆至吴江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建桥史上工程规模最大、综合建设条件最复杂的特大型桥梁工程。建设苏通大桥对完善国家和江苏省干线公路网、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以及沿

江整体开发,改善长江安全航运条件、缓解过江交通压力、保证航运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加对象中学阶段

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准备长木条若干薄木板三张粗棉线若干大剪刀美工刀胶水手钻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产生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桥?

生:拱桥斜拉桥石板桥吊桥等

师:大家了解这么多种桥,说明你们平时都很留心观察生活。师:播放关于桥梁的发展历史,以及当今桥梁的发展状况,特别是有关苏通大桥的建设情况。

师:介绍斜拉桥的结构。

师:斜拉桥其实可以看做物理中的杠杆,主塔做的很高的原因是什么?

生:是为了减少钢索所承受的拉力。

二、搭建桥梁,自主探究

1、大胆猜测

师:桥梁越长,对主塔有什么要求?

生:桥梁越长,主塔越高

师:对于建桥材料有什么要求?

生:应该选用硬度大、密度小、热膨胀系数小,拉索应该选择抗拉力的材料

2、小组合作,制作斜拉桥的模型

讨论

师:讨论建桥梁需要什么材料,需要老师提供什么帮助?并指导学生会选择材料,为建桥模做好准备。

师:讨论这样才能使建造的桥模更坚固,更能承重。

(教师引出承重的概念,让学士知道承重是衡量桥的质量的一个重要的依据,也给出最后评判的方法和标准)

交流

1、小组汇报,建桥模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生:木条木板(硬纸板)棉线等

2、小组交流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桥梁的承重能力。

动手制作

1、学生分组合作斜拉桥

师:投影制作桥模的注意点,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展示桥梁。

师:请两组的成员介绍他们在做桥模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这样做有什么样的好处?

3、教师对整个活动做小结性评价。

讨论交流

1、比较桥梁的承重力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知道在比较实验中的“公平原则”,明白比较桥梁的承重力大小实验必须遵循这一规则

2、师:分发器材:砝码若干和小汽车。

3、指导学生小组合作,认真观察,填写实验记录。

小组汇报

师:桥梁的承重,找出承重力最大的一组,并请这组成员介绍他们这组制作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他们制作的桥模承重大,有什么妙招?

师:知道猜想必须经过科学的验证

引入控制变量法在试验中的应用例如:本试验中要控制车速相同等

三、教师总结。

师:科学探究是无止境的,你的目光越远,心中的桥就越长。

1、放飞想象的翅膀

2、投影出示世界各地著名的斜拉桥,感受一种别样的美。

3、了解新材料,新技术在桥梁中的应用。

【总结反思】

“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本级课不能束缚学生的思维,人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开拓思维,积极的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考虑这样才能是桥梁模型更坚固,更能承重。设计问题具有层次性,可发挥不同层面学生的需要,使人人都有话说,人人都有收获。如导入新课环节、世界与创新中设计的问题就有此特点。课堂不是学生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

教学归根到底是一种交往行为,是以交往为煤介,以交往作为必不可少的手段的。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往与互动中,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内化”了的,增长的能力才是“货真价实”的,养成的情感才是“真正切切”的。

教师进行“问课”,就是要拓宽教学反馈和教学评价的渠道,就是要努力实施“功夫在课外”的教育思想,就是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表明合作提高的意愿,展现勤业、敬业的师德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