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调节对人体稳态的维持
- 格式:pptx
- 大小:1.61 MB
- 文档页数:21
免疫学中的关键概念免疫学与稳态维持在免疫学中,有一些关键概念与稳态维持密切相关。
免疫学研究人体对抗病原微生物和维持稳定状态的机制。
免疫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由细胞、分子和组织构成,协调作用以保护身体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害。
下面将介绍几个免疫学中的关键概念和它们与稳态维持的关系。
第一概念:免疫记忆免疫记忆是指免疫系统对病原微生物的遗传学变化作出的记忆性反应。
当人体首次接触到某种致病微生物时,免疫系统会产生应对的细胞和分子,以清除病原体并使身体恢复健康。
在这个过程中,部分免疫细胞会转化为记忆细胞,它们可以长期存储对特定病原体的记忆。
当再次遭遇同一致病微生物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启动,产生更多的抗体和细胞毒素,以迅速消灭病原体。
这种免疫记忆使得人体在与同一病原体再次接触时能够更快地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维持身体的稳态。
第二概念:免疫耐受免疫耐受是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免疫反应的抑制。
人体免疫系统通过多种机制来避免对自身组织的攻击,以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免疫耐受可以分为中央耐受和外周耐受两种类型。
中央耐受主要发生在免疫器官,通过清除自身反应性细胞以及进行免疫教育来阻止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生。
外周耐受则通过调节免疫应答过程中的信号通路和免疫细胞的功能来抑制自身免疫反应。
免疫耐受对于维持身体内稳定的免疫平衡非常重要,它防止了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第三概念:免疫调节免疫调节是指免疫系统对免疫应答的调控和平衡作用。
免疫系统中存在着多种调节机制,以确保免疫应答的适度和平衡。
其中,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是一类重要的调节性细胞,它们能够抑制其他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功能,调节免疫反应的强度和时机。
免疫调节在病原体感染和自身免疫疾病等病理状态中发挥重要作用,它对于维持免疫系统的稳定和平衡至关重要。
第四概念:免疫选择免疫选择是指在逆境条件下,免疫系统通过调整免疫细胞的生成、增殖和死亡,来保持身体免疫稳态。
在感染、炎症等应激情况下,免疫系统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以确保最适合应对当前情况的免疫应答。
《免疫调节对人体稳态的维持》知识清单人体是一个极其复杂且精妙的系统,而稳态的维持对于人体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在众多维持稳态的机制中,免疫调节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免疫。
免疫简单来说,就是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并通过一系列反应来排斥“非己”、保护“自己”的一种生理功能。
免疫系统可以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它对各种病原体都能发挥一定的防御作用。
比如皮肤和黏膜,它们就像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能够阻挡病原体的侵入。
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则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当病原体突破第一道防线后,它们会迅速发挥作用,将病原体消灭。
特异性免疫则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特异性。
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在细胞免疫中,当病原体进入细胞内部时,抗原会被细胞内的抗原呈递细胞处理后呈递给辅助性 T 细胞,辅助性 T 细胞被激活后,会分泌细胞因子,促进细胞毒性 T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细胞毒性 T 细胞能够识别并特异性地杀伤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
体液免疫主要依靠 B 细胞来发挥作用。
当病原体进入体液后,B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在辅助性 T 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 细胞。
浆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免疫调节不仅能够抵御病原体的入侵,还能监控和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损伤或癌变的细胞。
这对于维持人体细胞的正常代谢和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免疫调节也并非总是完美无缺的。
有时候,免疫系统会出现异常,导致免疫失调。
免疫失调包括免疫过强和免疫过弱两种情况。
免疫过强会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就是由于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的关节组织而引起的。
此外,过敏反应也是免疫过强的一种表现。
当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从而引起一系列过敏症状,如皮肤红肿、瘙痒、呼吸困难等。
免疫对人体稳态的维持学习目标⑴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⑵描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两者的关系课前导学一、免疫对人体稳态的维持 一、 1.免疫(1)概念:机体识别和排除 ,维持自身 的功能。
(2)意义:防御 、维持人体 。
31.体液免疫(1)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主要是a . 。
(2)参与体液免疫的免疫分子是d . 。
(3)免疫过程2.细胞免疫(1)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主要是e . 。
(2)参与细胞免疫的免疫分子是 。
(3)免疫过程质疑探究1.免疫系统包括那些组成部分?2.人体免疫的可以分为哪几类?其主要区别是什么?3.淋巴细胞有哪两种?来源于什么场所什么细胞?在哪里发育分化形成的?4.体液免疫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在体液免疫中记忆细胞的作用是什么?5.细胞免疫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在体液免疫中记忆细胞的作用是什么?6.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它们有何区别?它们之间有联系吗?例题精讲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C.免疫细胞只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作用的物质2.下列免疫活动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消化液将食物中的细菌杀死B.抗体抵抗天花病毒C.溶菌酶杀死细菌D.白细胞吞食病菌3.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当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免疫才开始发挥作用B.效应B细胞的产生,需要T细胞和抗原的共同刺激C.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每个效应B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D.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效应B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4.下图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A、B为有关的物质。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机体后,T细胞细胞周期变短B.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脂质C.T细胞成熟于骨髓,它在人体免疫应答中具有识别、呈递抗原及增殖分化的功能D.A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禽流感病毒H5N1清除反馈矫正1.免疫系统包括①骨髓、胸腺②淋巴细胞、吞噬细胞③脾、淋巴结④抗体、细胞因子A、①③④B、①②C、①②③④D、③④2.对非特异性免疫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人生来就有的天然防御功能B.其包括三道对付病原体的防线C.皮肤、粘膜是其第一道防线D.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其第二道防线3.现有一幼鼠,先天无胸腺,此鼠的免疫状况是A.有全部的细胞免疫能力B.丧失一切免疫能力C.有全部的体液免疫能力D.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4.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也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B.切除胸腺后,人体无法完成体液免疫C.人体内的浆细胞来自于B细胞或记忆细胞D.在细胞免疫中,人体内的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直接消灭抗原5.关于抗体分布的准确描述是A.主要分布于血浆中,少数分布于组织液中B.主要分布于血清中,少数分布于组织液中C.主要分布于血液中,少数分布于组织液中D.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中,少数分布于细胞内液中6.在临床上已证实,将受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SARS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免疫调节对人体稳态的维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阐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2、能力目标(1)通过构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模型,培养学生的模型构建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关注自身免疫性疾病,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和健康意识。
(2)认识到免疫系统在维持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增强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免疫系统的组成。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2、教学难点(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2)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发病机制。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免疫调节的原理。
2、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免疫过程。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4、模型构建法:引导学生构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模型,加深对免疫过程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人体是如何抵抗病原体的侵害,从而引出免疫调节的主题。
2、免疫系统的组成(1)展示免疫系统的组成图片,讲解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2)介绍免疫器官(如胸腺、骨髓、脾、淋巴结等)的位置和功能。
(3)讲解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的种类和作用。
(4)介绍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的产生和作用。
3、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1)非特异性免疫讲解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和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的组成和作用,强调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
(2)特异性免疫①体液免疫通过动画展示体液免疫的过程,讲解抗原进入机体后,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暴露出抗原决定簇,呈递给 T 细胞,T 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 B 细胞,B 细胞受到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高考生物免疫调节知识点知识的宽度、厚度和精度决定人的成熟度。
每一个人比别人成功,只不过是多学了一点知识,多用了一点心而已。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考生物免疫调节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考生物免疫调节知识免疫对人体稳态的维持(一)过敏反应1.概念: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2.反应特点:① 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②一般不会引起损伤组织③ 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3.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过敏原吸入式过敏原:花粉、粉尘、螨虫、油漆、汽车尾气、煤气、香烟等食入式过敏原:牛奶、鸡蛋、鱼虾、牛羊肉、海鲜、异体蛋白接触式过敏原:冷热空气、幅射、化妆品、细菌、霉菌、病毒寄生虫等注射式过敏原:青霉素、链霉素等4.过敏反应发生机理5.过敏的避免:找出过敏原,避免与之接触发生过敏及时治疗自身免疫病概念: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的症状。
产生原因:人体分子与某些抗原决定簇相似病例: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两类疾病在免疫反应上有什么相似点及区别?免疫失调:包括过强和过弱两个方面。
上述过敏反应因免疫反应过强而造成的免疫失调,但过敏反应通常不损伤组织细胞;而免疫反应过强可能造成不能识别自我成分而患自身免疫疾病。
免疫缺陷病1.概念: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2.类型(1)先天性免疫缺陷病:遗传因素引起,病人免疫力低下,对疾病抵抗力差。
如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伴湿疹血小板减少的免疫缺陷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等。
⑵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由于疾病(重复多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和其他原因(脾切除、烧伤、营养不良等)引起。
例如:艾滋病名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免疫学的应用预防接种:利用人工制备的各种免疫制剂使个人和人群产生对疾病的特异性免疫。
器官移植: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叫做器官移植。
生物《免疫调节》教案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们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的必要的计划与安排。
其中《免疫调节》是高中生物课程内容,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生物《免疫调节》的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免疫调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联系和区别。
(4)说出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
(5)知道免疫学的应用。
2.能力目标(1)培养资料收集分析的能力。
(2)学习用网络图的方式,归纳总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3)培养探究性学习的实验设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识到免疫调节对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养成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病菌,通常情况下我们并没有患病,是因为什么呢?有一个男孩他生活的环境却和我们不一样,他的名字叫戴维,大家都叫他泡泡男孩。
教师用一个患有“重症免疫缺陷疾病”,从小生活在无菌的塑料泡泡里男孩图片和视频,启发学生思考人体的免疫系统组成和免疫调节的重要性。
教师:(1)泡泡男孩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2)他为什么要生活在那样一个环境中呢?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回答问题:大卫患了“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他的体内没有任何免疫系统,没有任何抵御细菌、病毒的能力。
从出生那一刻便生活在一个完全无菌的环境里。
二、建构概念教师: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请同学们请阅读教材35页内容。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教师利用形象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归纳。
过渡:人体有了这样一个强大的免疫系统就不会感染疾病了吗?三、实验探究教师出示温与艾滋病人握手共餐图片提出问题:(1)你敢和艾滋病患者握手共餐吗?(2)为什么握手不会感染艾滋病?如果你手上有伤口你敢与艾滋病人握手吗?(3)如果感冒病毒和艾滋病病毒都穿过的第一道第二道防线,两者都会引发身亡吗?(4)为什么人患感冒不会死亡,而患艾滋病就会死亡呢?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