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9.37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老人与海鸥》教案优秀8篇老人与海鸥的教案篇一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主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结合老师的指导自主感悟和内化的。
遵循这样的思想,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广泛的对话,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读,在读的过程中促进理解。
通过研读体会老人对海鸥亲人般的爱,通过朗读感悟海鸥对老人令人震撼的情。
教材分析:本课讲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一位普通的老人(吴庆恒)在翠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
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
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地去照顾他的“儿女”。
老人去世后,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阅罢,让我们不得不慨叹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融,原来是那样美好,如此动人。
课文语言朴实、结构清楚,前半部分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教学目标: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有关“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七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2、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
3、熟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情感。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积累优美语句。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养过的小动物,分享与小动物相处的趣事。
2.导入课文《老人与海鸥》,介绍作者及课文背景。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用普通话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圈出生字词,查字典、词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3.根据课文内容,概括故事大意。
(三)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结构,划分段落。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对比、细节描写等。
3.体会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如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情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课文结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2.提问:课文中的老人与海鸥之间发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二)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如老人与海鸥相识、相知、相依的过程。
2.体会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如海鸥飞翔的壮观场面,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3.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如老人的孤独、海鸥的陪伴、老人与海鸥的依依不舍。
(三)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受。
2.讨论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如关爱生命、珍惜友谊等。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回顾课文结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2.提问:课文中的老人与海鸥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二)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中的启示,如关爱生命、珍惜友谊等。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关爱身边的人和事。
(三)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关爱生命的作文。
2.为老人与海鸥的故事绘制一幅插图。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2.学生对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是否有所感悟?3.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能否有效地巩固所学内容?1.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课后辅导。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老人与海鸥》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这次漂亮的为亲带来了9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老人与海鸥》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老人与海鸥教案篇一【设计思路】《老人与海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一位老人十多年如一日,每逢冬季来临,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
老人去世后。
海鸥们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充分展示了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感人。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针对于这样一片精读文章,结合单元重点训练项目。
我把文章脉络、过度段落、喂养海鸥、句意解读等教学内容和环节做了大胆的舍弃和弱化,而将情感的体验作为教学的主线索,贯穿整个课堂。
并链接了“白鸥飞出带诗来”和“老人的资料”。
力争达到震撼人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
2、能力目标:学习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3、情感目标:体会人与动物的美好情谊。
【教学重难点】1、体会人与动物的美好情谊。
2、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解读段落,营造氛围1、谈话,出使段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文章。
这是我读这篇文章时,最让我感动的段落。
课件出示:海鸥们急速煽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
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这个段落,一定要认真。
六年级语文上册《老人与海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故事的发展线索。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提炼主题思想。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抒发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敬老人、热爱生活的品质。
(2)引导学生学会面对困难,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3)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故事的发展线索。
2. 教学难点:(1)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
(2)理解老人在面对困难时,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品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场景。
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3. 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老人与海鸥》,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简要介绍海鸥的特点,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
3. 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结构,讲解故事的发展线索。
(2)讲解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引导学生体会情感。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老人在面对困难时,展现出的品质。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老人的尊敬之情。
(2)谈论自己如何面对困难,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老人与海鸥的故事续写。
3. 观察身边的老人,记录下他们的生活点滴,体会尊敬老人的情感。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理解课文大意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老人与海鸥》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通过故事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复述等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敬老人、热爱生活的品质。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的精神。
(3)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老人与海鸥》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朗读、默读、复述等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2. 教学难点:(1)分析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海明威及其作品《老人与海鸥》。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词典,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朗读、默读、复述:(1)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故事氛围。
(2)学生默读课文,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3)学生复述故事,提高阅读效果。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尊敬老人、热爱生活等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2. 写一篇关于《老人与海鸥》的读后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生字词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
4. 学生朗读、默读、复述的能力。
5.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感受故事的真实性。
语文优质教案《老人与海鸥》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老人与海鸥》,使学生了解海明威及其作品的相关背景知识。
2. 培养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4.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品简介:《老人与海鸥》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一部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大马林鱼搏斗的故事。
2. 教学重点: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理解作品主题。
3. 教学难点: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在作品中的体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海明威及其作品《老人与海鸥》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通读全文,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如老人与海鸥、老人与大马林鱼的关系等。
4. 深入探讨:讨论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在作品中的体现,理解作品的多层含义。
5. 口语表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用语言描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关系。
四、课后作业:2. 选择一部海明威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了解其写作风格,并与《老人与海鸥》进行对比。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提问和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2. 关注学生在口语表达和写作中的能力提升。
3. 综合评价学生对海明威及其作品的认知程度,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情节,理解作品象征意义。
3. 运用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 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培养学生独立完成阅读任务,提高阅读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背景资料,以便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
2. 收集学生可能感兴趣的海明威其他作品,以备课后拓展阅读。
八、教学资源:1. 《老人与海鸥》文本资料。
2. 海明威其他作品的相关资料。
3. 网络资源,了解海明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涉及到的海洋生物及其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的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培养观察事物、表达事物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
(3)树立正确的胜负观,学会面对挫折,勇敢坚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海洋生物特点的理解。
(2)如何把握课文中的情感变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海洋生物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简介课文作者及其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巩固知识点。
(2)分析课文结构,梳理故事情节。
(3)详细讲解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4.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老人与海鸥之间的关系。
(2)组内分享:各自对老人与海鸥关系的理解。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老人与海鸥的相处时光。
(2)引导学生感受老人对待胜负的态度,理解坚持与勇敢的含义。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老人与海鸥的图片。
(3)写一篇关于老人与海鸥之间感情的小短文。
2. 拓展作业:(1)收集关于海洋生物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2)观察身边的动植物,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学会珍惜生命。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老人与海鸥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点词汇。
1.3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多种阅读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2学习描绘人物形象的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培养关爱自然的情感。
3.2学习老人的坚韧精神,培养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2.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点词汇。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老人与海鸥的初步印象。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三、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老人为什么每天都要去喂海鸥?2.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提问:课文中的老人与海鸥之间发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二、课文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段落。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三、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以“我和大自然的故事”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学生构思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关爱自然的实际行动。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提问:课文中的老人具有哪些优秀品质?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三、课外阅读1.教师推荐相关课外阅读材料,如《老人与海》等。
2.学生自主阅读,分享阅读感悟。
四、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预习下一课内容。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提问: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二、课堂小结1.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课外拓展2.学生完成作业,分享成果。
小学语文《老人与海鸥》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合作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模仿、表演等形式,提高语言表达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培养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学生能够从老人的坚持和勇气中,学习到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简要介绍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鸥》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
强调这是一部描绘老人与自然、老人与动物之间深厚感情的作品。
2.2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包括老人和海鸥。
引导学生关注老人与海鸥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海鸥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了解海鸥。
引导学生思考老人与海鸥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老人与海鸥之间感情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思考老人与海鸥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3.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仿老人与海鸥的互动情景。
学生通过表演,提高语言表达和创造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阅读、讨论和表演中的表现。
学生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4.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分享对彼此在讨论和表演中的观察和意见。
学生可以给予鼓励和建议。
4.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在阅读、讨论和表演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师可以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建议。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可以选择一篇关于人与动物之间感情的故事,进行阅读和思考。
学生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和对故事的理解,并与家长分享。
5.2 课堂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延伸活动,如参观海洋馆或鸟类保护区。
人教版六年级上《老人与海鸥》语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表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表达手法,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a.教师出示一幅老人与海鸥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看法。
b.学生分享对老人与海鸥的认识和感受。
2.初读课文a.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b.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发音、停顿等。
3.学习生字词a.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并组内交流。
4.理解课文内容a.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c.学生分段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5.品词析句a.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b.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6.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情感a.教师提问:老人与海鸥之间有哪些感人的事迹?c.学生讨论: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情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7.小结课文b.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8.作业布置a.抄写生字词。
b.课余时间阅读关于老人与海鸥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四、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让学生感受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感,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同时,通过讨论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情感,让学生认识到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反思1.在导入环节,可以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学习生字词环节,可以让学生更多地进行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在品词析句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更多地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3、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重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老人喂海鸥的图片师:瞧,人与动物相处的是多么和谐,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一起去感受动物与人的真情。
2、复习学过的生字词
3、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师:引导两个部分的内容(老人喂养海鸥,海
鸥离不开老人)
二、品读感悟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批注:文章在叙述老人与海鸥的故事
中,哪些画面留给你的印象最深?从学生的回答中归纳为三点:老人唤海鸥、老人喂海鸥、老人谈
海鸥;海鸥送老人
2、在这些画面中,让你最意想不到的是哪个画面?
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出“意想不到”的画面。
3、在老人的遗像前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人意想不到的事?请你用横线画出来。
“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
①这里的哪些词让你意想不到?(翻飞盘旋、连声鸣叫……)
理解“翻飞盘旋”(上下来回地环绕着飞)“连声鸣叫”是怎样地叫呢?(大声地叫)让我们试着用读表现出来。
②据老师了解,海鸥是很温顺的动物,可今天它们怎么会表现得这么异常呢?(平时见到的是老人本人,而如今见到的却是老人的遗像)说明了什么?(海鸥很疑惑)
③带着这样的体会读句子。
接下来是让我们有些意想不到的情景。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
(抓“瞻仰”一词体会海鸥们对老人的敬仰、尊敬及把老人当作亲人。
)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
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
(抓“纷纷”“肃立不动”等词体会海鸥对老人的尊敬、爱戴。
)
①此时,你们就是海鸥,眼前出现的是老人的遗像,请你们一起来肃立不动地瞻仰老人。
生瞻仰的同时,师解说:平时见到的是老人亲自来喂食,而今天我们再也见不到老人了。
现在你是什么心情?(难过、伤心..... )
②海鸥接下来的举动会更让我们意想不到。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
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
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
①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时,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这是怎样的情景?(海鸥乱成一团)
②把“扑”换成“飞”好吗?为什么?(扑的速度更快,更说明海鸥舍不得老人)
③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情感?
(恋恋不舍、悲痛万分)让我们一起读出海鸥们的不舍。
4、看了这样几幅画面,同学们,这个“念”还能换成什么?爱过
渡:海鸥为什么那么舍不得老人?
5、请同学们大声读一读老人喂海鸥的段落,看看老人喂海鸥时与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找出相关的词语画出来。
①“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放在湖边的围拦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
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
(老人的动作是那么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和谐。
抓住“扫”字,说明作者把鸥群吃食物的样子写得生动传神。
海鸥飞翔的美丽情景。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情景。
)
②“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
侧耳细听,
原来是亲呢得变了调的地方话一一“独脚”“灰头” “红嘴”“老沙”
“公主”……
(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感知老人对海鸥的亲呢,对海鸥的爱。
)
6、找出描写老人外貌的语句。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退色的过时布衣……”从老人的外表描写,你能感受什么?
(勤俭的老人,却无私地对海鸥的付出,这是源于老人对海鸥的
爱。
)
三、谈感受,总结全文
1、假如你是海鸥中的“独脚”或是“灰头”,你在大声鸣叫说些什么?
2、教师总结
(1)在老人心里,海鸥就像是他的——(亲人)。
在海鸥的心里, 老人就像是它的(亲人)。
是啊,老人和海鸥就像(亲人)<(2)老人十几年如一日与海鸥相依相伴,是缘于一个字,那便
是--- 爱。
海鸥与老人相知相随,也是缘于一个字 ----- 爱。
四、拓展延伸
过渡:老人与海鸥的画面不止这些
老人把嘴唇嘬起,嘟嘟哝哝对它们说许多话。
看它们吃得高兴时,自己也忍不住往缺牙的嘴里扔一块,津津有味嚼半天,不知是舍不得咽,还是提示海鸥们别那么急。
教学板书:21 、老人与海鸥
喂养
老人,一海鸥
不舍
(就像亲人一样)
(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