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须知
- 格式:wps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5
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责任须知
一、严格遵守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建立健全本单位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增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对本单位食品安全工作负全部责任。
认真做好进货台账。
二、食品生产企业切实执行进货查验记录、购销台账、过程控制、产品召回等各项质量安全控制制度,不得购入无证、标识不规范、来源不明的食品添加剂,严格原辅料进厂把关。
三、食品生产企业认真落实自检制度,加密自检频次。
大中型企业要加强防控食品非法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所必须的检测能力。
四、食品生产企业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的范围和限量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禁止在食品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任何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及时排查、整改食品安全隐患。
五、食品生产企业要建立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明确食品生产企业主要负责人为防止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原材料采购和生产配料的人员为直接责任人,并分别签订责任书;对第一责任人所在企业发生违法添加行为、直接责任人发现企业购入使用非法添加物未及时向属地监管部门报告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六、食品生产企业要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确保各项食品质量安全措施落实到位,产品出现问题的,要暂停本企
业所有同类产品销售并向社会公告,同一张食品生产许可证证书上所有品种的产品经有资质第三方检验机构批批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销售。
七、制定和落实本单位员工教育培训计划,开展定期培训,保证单位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熟悉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八、鼓励企业内部人员举报使用非法添加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
食品安全须知食品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保障食品安全是每个人的责任。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以及怎样保障食品安全,下面给大家提供一些食品安全须知。
一、购买食品时的注意事项1. 选择信誉好的商家或超市购买食品,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食品;2. 注意查看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基本信息,确保食品符合合格标准;3. 谨慎购买过期或包装破损的食品,避免食品受到污染或变质。
二、储存食品时的注意事项1. 生鲜食品应储存在低温环境下,避免细菌滋生;2. 不同种类的食品应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3. 尽量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的包装材料储存食品,如铅含量过高的陶瓷罐。
三、烹饪食品时的注意事项1. 食材新鲜,加工工具干净整洁,切割板、刀具等要经过彻底清洗消毒;2. 确保烹饪过程中充分煮熟,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食物;3. 避免使用过期调料或添加剂,尽量使用天然的调味品。
四、食品外出携带的注意事项1. 出门携带食品时必须储存于适当的容器中,保证食品不会受到外界污染;2. 避免将易腐食品暴露在高温环境下,以免引起细菌滋生;3. 外出携带的食品应尽快食用完毕,不要长时间保存,以免造成变质。
五、餐饮食品选择的注意事项1. 就餐前要选择信誉好、环境卫生的餐饮场所,保证食品安全;2. 注意选择新鲜、清洁的食材进行点餐,避免选择过期或品质存疑的食品;3. 食物加工烹饪过程中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的添加剂或调料。
六、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1. 发现食物异味、异色、变质等情况时,不可继续食用,应及时停止食用,并将食品送到相关部门进行检测;2. 发生食物中毒或食物安全事故时,要第一时间咨询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治疗;3. 在食品安全问题上,要积极报告相关部门,为食品安全工作提供准确信息,共同保障公众的饮食安全。
总结:保障食品安全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要时刻保持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
购买食品时要选择信誉好的商家,储存食品时要注意防止污染,烹饪食品时要注意加工卫生,外出携带食品要注意储存方式,就餐选择餐饮场所要注意卫生状况。
食品安全知识(一)1、什么是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危害。
2、在您选购食品时,务必做到“六不买”(1)无证无照经营的食品不能买。
在您选购食品时,尽可能选择在大中型商场、超市、粮油专卖店、食品安全示范店和证照齐全的食品店等正规店铺购买。
如果您购买的食品是在无证、无照经营的摊贩或流动商贩处购买的,一旦发生消费纠纷或者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件,您将很难追偿或索赔,合法权益无法保障。
(2)有包装的食品标签内容不全的不能买。
标识内容不全、不清楚的包装食品,一般都不是正规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存在安全隐患的可能性比较大,这样的食品不能买。
(3)感觉不好的食品不能买。
感觉不好的食品是指变味、变色、沉淀、混浊、杂质、絮状物、结块、异物、发粘、返砂、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油脂酸败、霉变生虫、腐败变质等现象。
这样的食品不能买。
(4)假冒伪劣、掺杂使假的食品不能买。
假冒伪劣、掺杂使假的食品是指一些不法分于为谋取暴利对食品采取掺兑、替代、抽取、粉饰、混充、假冒等手段,使食品质量降低,有的甚至带毒,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健康。
因此,建议您最好到正规的店铺购买,以防上当受骗。
(5)露天经营的食品不能买。
露天经营的食品一般情况下无防蝇防尘设施、无食品专用器具,其食品极易受到污染,直接影响到您的健康。
(6)过期食品不能买。
购买食品时,一定要注意标签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一旦过期,食品质量就会发生变化,失去原有的风味和滋味,有的甚至会变质,食用后可能影响到您的健康,还可能发生食物中毒事件,这样的食品不能卖。
3、经营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销售明知是过期、变质、掺假掺杂、假冒伪劣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经营者除接受工商部门的处罚外,消费者可以依据《食品安全法》,要求经营者支付10倍价款的惩罚性赔偿。
如消费者购买了一袋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奶粉,支付的价款是15元,那么在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情况下,消费者有权向经营者要求10倍价款的赔偿,即为150元的惩罚性赔偿。
食品安全知识及须知
1. 购买食品时要选择有信誉的商家或超市,避免购买使用过期的食品或存在质量问题
的食品。
2. 注意食品包装是否完好无损,避免购买被拆封或变形的包装食品。
3. 食品应储存在干燥、通风和清洁的环境中,避免与有害物质接触。
4. 食品在烹饪前要经过充分的清洗,特别是蔬果和生肉类食品。
5. 食品在烹饪和储存过程中要注意食品的温度,避免食品变质或滋生病菌。
6. 食品中毒的症状通常包括呕吐、腹泻、发热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
7. 食品在烹饪和存储过程中要避免交叉污染,特别是生肉和已煮熟的食品要分开处理。
8. 食品中的添加剂和药物使用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避免过量使用或使用不合规的添
加剂。
9. 食品包装上的标签应仔细阅读,并了解食品的成分、储存条件和保质期等信息。
10. 食品安全是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应当加强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宣传,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常识板报内容食品安全常识板报内容食品安全常识1、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QS 标识,不能购买三无产品。
2、打开食品包装,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感官性状。
不能食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若蛋白质类食品发粘,渍脂类食品有嚎味,碳水化合物有发酵的气味或饮料有异常沉淀物等等均不能食用。
3、不到校园周边无证摊贩处购买盒饭或食物,减少食物中毒的隐患。
4、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自己的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不在食堂乱扔垃圾防止蚊蝇孳生。
5、少吃油炸、油煎食品看包装:看色泽:闻香味:品滋味:观液汁:选购冷饮食品的方法产品包装严密无损、商标内容完整,品名、厂名、厂址、净重、主要成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清晰可见。
产品色泽应与品名相符,若其颜色过于鲜艳,失之自然,就有可能是添加了过量色素所致,不要购买和食用。
产品香味应与品名相符,应香气柔和,无刺鼻,无异臭味。
若有异味,则表明已变质。
产品滋味应酸甜适宜,不得有苦味、涩味、酒味(酒精饮料除外)。
产品应清澈透明、无杂质、不混浊,无沉淀。
如果发现饮料分层,有絮状沉淀或有大量搅不散的沉淀,是已变质的显著标志,不能饮用。
另外若在运动后或空腹时大量食用冷饮食品,会强烈刺激胃肠道、心脏,使之发生突发性的痉挛现象,导致各种酶促化学反应失调,女性月经紊乱等病症发生。
怎样鉴别奶类食品奶类及其制品是老弱妇孺和病人比较理想的食品,但是极易腐败变质。
鉴别奶及奶制品的卫生质量,可按以下方法进行。
鲜奶:正常感官性状呈白色或稍带黄色的均匀混悬液体,无凝块、无杂质,有微甜和鲜奶独特的芳香气味。
如果发现奶的颜色变灰、变黄或红色,有酸味,出现凝块或沉淀时,说明奶已经变坏了,不能饮用。
奶粉:正常感官性状应为淡黄色、粉状,颗粒较小并均匀一致,无结快和异味。
选购奶粉时,应检查包装是否严密,因为不严密时,奶粉容易潮解。
⾷物是⼈们赖以⽣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品安全关系到⼈们的⽣命健康,关系到市场秩序的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秩序的稳定。
下⾯是百分⽹店铺为⼤家整理了关于⾷品安全知识培训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品安全知识培训内容 ⼀、⾷品安全常识 1、购买⾷物时,注意⾷品包装有⽆⽣产⼚家、⽣产⽇期,是否过保质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QS标识,不能购买三⽆产品。
2、打开⾷品包装,检查⾷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感官性状。
不能⾷⽤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品,若蛋⽩质类⾷品发粘,渍脂类⾷品有嚎味,碳⽔化合物有发酵的⽓味或饮料有异常沉淀物等等均不能⾷⽤。
3、不到⽆证摊贩处购买盒饭或⾷物,减少⾷物中毒的隐患。
4、注意个⼈卫⽣,饭前便后洗⼿,⾃⼰的餐具洗净消毒,不⽤不洁容器盛装⾷品,不乱扔垃圾防⽌蚊蝇孳⽣。
5、少吃油炸、油煎⾷品。
⼆、什么是⾷品掺假、掺杂和伪造? (1)“掺假”是指⾷品中添加了廉价或没有营养价值的物品,或从⾷品中抽去了有营养的物质或替换进次等物质,从⽽降低了质量,如蜂蜜中加⼊转化糖,巧克⼒饼⼲加⼊了⾊素,全脂奶粉中抽掉脂肪等。
(2)“掺杂”即在⾷品中加⼊⼀些杂物,如腐⽵中加⼊硅酸钠或硼砂;辣椒粉中加⼊了红砖⽊等。
(3)“伪造”是指包装标识或产品说明与内容物不符。
掺假、掺杂、伪造的⾷品,⼀般应由⼯商⾏政部门处理。
对影响营养卫⽣的,应由卫⽣⾏政部门依法进⾏处理。
三、如何判别伪劣⾷品? 伪劣⾷品犹如过街⽼⿏,⼈⼈喊打。
但⼈们在⽇常购物时却难以识别。
《伪劣⾷品防范“七字法”》,以通俗易懂易记的⽅式引导消费者强化⾷品安全⾃我防范,以期使伪劣⾷品因缺乏市场⽽退出市场。
防范“七字法”:即防“艳、⽩、反、长、散、低、⼩”。
⼀防“艳”。
对颜⾊过分艳丽的⾷品要提防,如⽬前上市的草莓象蜡果⼀样⼜⼤⼜红⼜亮、咸菜梗亮黄诱⼈、瓶装的蕨菜鲜绿不褪⾊等,要留个⼼眼,是不是在添加⾊素上有问题? ⼆防“⽩”。
食品安全知识一1、什么是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危害;2、在您选购食品时,务必做到“六不买”1无证无照经营的食品不能买;在您选购食品时,尽可能选择在大中型商场、超市、粮油专卖店、食品安全示范店和证照齐全的食品店等正规店铺购买;如果您购买的食品是在无证、无照经营的摊贩或流动商贩处购买的,一旦发生消费纠纷或者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件,您将很难追偿或索赔,合法权益无法保障;2有包装的食品标签内容不全的不能买;标识内容不全、不清楚的包装食品,一般都不是正规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存在安全隐患的可能性比较大,这样的食品不能买;3感觉不好的食品不能买;感觉不好的食品是指变味、变色、沉淀、混浊、杂质、絮状物、结块、异物、发粘、返砂、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油脂酸败、霉变生虫、腐败变质等现象;这样的食品不能买; 4假冒伪劣、掺杂使假的食品不能买;假冒伪劣、掺杂使假的食品是指一些不法分于为谋取暴利对食品采取掺兑、替代、抽取、粉饰、混充、假冒等手段,使食品质量降低,有的甚至带毒,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健康;因此,建议您最好到正规的店铺购买,以防上当受骗;5露天经营的食品不能买;露天经营的食品一般情况下无防蝇防尘设施、无食品专用器具,其食品极易受到污染,直接影响到您的健康;6过期食品不能买;购买食品时,一定要注意标签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一旦过期,食品质量就会发生变化,失去原有的风味和滋味,有的甚至会变质,食用后可能影响到您的健康,还可能发生食物中毒事件,这样的食品不能卖;3、经营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销售明知是过期、变质、掺假掺杂、假冒伪劣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经营者除接受工商部门的处罚外,消费者可以依据食品安全法,要求经营者支付10倍价款的惩罚性赔偿;如消费者购买了一袋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奶粉,支付的价款是15元,那么在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情况下,消费者有权向经营者要求10倍价款的赔偿,即为150元的惩罚性赔偿;因此,如果您购买的食品是过期变质、假冒伪劣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可以就近到辖区工商所、消费者协会或分会、消费维权投诉站、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联络站举报、投诉或申诉;食品安全知识二一、食品安全常识1、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QS标识,不能购买三无产品;2、打开食品包装,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感官性状;不能食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若蛋白质类食品发粘,渍脂类食品有嚎味,碳水化合物有发酵的气味或饮料有异常沉淀物等等均不能食用;3、不到校园周边无证摊贩处购买盒饭或食物,减少食物中毒的隐患;4、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自己的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不在食堂乱扔垃圾防止蚊蝇孳生;5、少吃油炸、油煎食品二、选购冷饮食品的方法1、看包装:产品包装严密无损、商标内容完整,品名、厂名、厂址、净重、主要成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清晰可见;2、看色泽:产品色泽应与品名相符,若其颜色过于鲜艳,失之自然,就有可能是添加了过量色素所致,不要购买和食用;3、闻香味:产品香味应与品名相符,应香气柔和,无刺鼻,无异臭味;若有异味,则表明已变质;4、品滋味:产品滋味应酸甜适宜,不得有苦味、涩味、酒味酒精饮料除外;5、观液汁:产品应清澈透明、无杂质、不混浊,无沉淀;如果发现饮料分层,有絮状沉淀或有大量搅不散的沉淀,是已变质的显着标志,不能饮用;另外若在运动后或空腹时大量食用冷饮食品,会强烈刺激胃肠道、心脏,使之发生突发性的痉挛现象,导致各种酶促化学反应失调生;三、怎样鉴别奶类食品奶类及其制品是老弱妇孺和病人比较理想的食品,但是极易腐败变质;鉴别奶及奶制品的卫生质量,可按以下方法进行;鲜奶:正常感官性状呈白色或稍带黄色的均匀混悬液体,无凝块、无杂质,有微甜和鲜奶独特的芳香气味;如果发现奶的颜色变灰、变黄或红色,有酸味,出现凝块或沉淀时,说明奶已经变坏了,不能饮用;奶粉:正常感官性状应为淡黄色、粉状,颗粒较小并均匀一致,无结快和异味;选购奶粉时,应检查包装是否严密,因为不严密时,奶粉容易潮解;另外要注意保质期,过期奶粉,其卫生质量没有保证; 酸牛奶:正常的酸牛奶,其颜色与鲜奶一样,凝块流密、结实、均匀,有清香纯正的乳酸气味,无气泡;当奶的色、味发生改变,凝块溶化,有大量乳清析出时,说明奶已经变质,应废弃,不能饮用;甜炼乳及淡炼乳:正常的甜炼乳和淡炼乳为均匀的淡黄色,味香甜,倒出时,乳液呈线状或带状流下;如果发现有凝块、霉斑、脂肪上浮和异味,说明其卫生质量不良,不能食用;10、已加工的食物被污染;四、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十项建议1、不买不食腐败变质、污秽不洁及其它含有害物质的食品;2、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品;不购买无厂名厂址和保质期等标识不全的食品;3、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档和卫生条件不佳的饮食店;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会危害健康;4、不食用在室温条件下放置超过2小时的熟食和剩余食品;5、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6、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7、不饮用不洁净的水或者未煮沸的自来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8、直接食用的瓜果应用洁净的水彻底清洗并尽可能去皮;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9、进食前或便后应将双手洗净;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人的双手每天干这干那,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以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10、在进食的过程中如发现感官性状异常,应立即停止进食;五、八种常见的饮食卫生误区如下:1 、好热闹喜聚餐:每当节假日,人们大多喜欢三三两两到餐馆“撮一顿”,或是亲朋好友在家聚餐,又热闹又便于交流感情;这样做不利于健康,不符合饮食卫生,特别是当前这一非常时期,最好实行分餐制;分餐的做法是对别人和自己生命健康的负责和尊重;2 、用白纸包食物:有些人喜欢用白纸包食品,因为白纸看上去好像干干净净的;可事实上,白纸在生产过程中,会加用许多漂白剂及带有腐蚀作用的化工原料,纸浆虽然经过冲洗过滤,仍含有不少化学成分,会污染食物;至于用报纸来包食品,则更不可取,因为印刷报纸时,会用许多油墨或其他有毒物质,对人体危害极大;3 、用酒消毒碗筷:一些人常用白酒来擦拭碗筷,以为这样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殊不知,医学上用于消毒的酒精度数为75°,而一般白酒的酒精含量多在56°以下,并且白酒毕竟不同于医用酒精;所以,用白酒擦拭碗筷,根本达不到消毒的目的;4 、抹布清洗不及时:实验显示,在家里使用一周后的全新抹布,滋生的细菌数会让你大吃一惊;如果在餐馆或大排档,情况会更差;因此,在用抹布擦饭桌之前,应当先充分清洗;抹布每隔三四天应该用开水煮沸消毒一下,以避免因抹布使用不当而给健康带来危害;5 、用卫生纸擦拭餐具:化验证明,许多卫生纸尤其是非正规厂家生产的卫生纸消毒状况并不好,这些卫生纸因消毒不彻底而含有大量细菌;即使消毒较好,卫生纸也会在摆放的过程中被污染;因此,用普通的卫生纸擦拭碗筷或水果,不但不能将食物擦拭干净,反而会在擦拭的过程中,给食品带来更多的污染机会;6 、用毛巾擦干餐具或水果:人们往往认为自来水是生水、不卫生,因此在用自来水冲洗过餐具或水果之后,常常再用毛巾擦干;这样做看似卫生细心,实则反之;须知,干毛巾上常常会存活着许多病菌;目前,我国城市自来水大都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所以说用洗洁剂和自来水彻底冲洗过的食品基本上是洁净的,可以放心食用,无须再用干毛巾擦拭;7 、将变质食物煮沸后再吃:有些家庭主妇比较节俭,有时将轻微变质的食物经高温煮过后再吃,以为这样就可以彻底消灭细菌;医学实验证明,细菌在进入人体之前分泌的毒素,是非常耐高温的,不易被破坏分解;因此,这种用加热方法处理剩余食物的方法是不可取的;8 、把水果烂掉的部分剜掉再吃:有些人吃水果时,习惯把水果烂掉的部分削了再吃,以为这样就比较卫生了;然而,微生物学专家认为:即使把水果上面已烂掉的部分削去,剩余的部分也已通过果汁传入了细菌的代谢物,甚至还有微生物开始繁殖,其中的霉菌可导致人体细胞突变而致癌;因此,水果只要是已经烂了一部分,就不宜吃,还是扔掉为好;食品安全知识三近年来,儿童正餐外的食品在孩子们膳食中的比例越来越大;但由于多数家长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因此,在儿童食品的消费中存在着一些健康安全方面的问题,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为此,特别提醒家长注意儿童食品消费中存在的十大健康安全问题;问题一:食品中的添加剂未引起高度重视;“三精”,指糖精、香精、食用色精;在食品中的使用是有国家标准规定的,但食之过量,会引起不少副作用;问题二:分不清食品的成分和功能;不少家长往往分不清奶乳制品与乳酸菌类饮料,乳酸菌类饮料适用于肠胃不太好的儿童,两者选择不当,反而会引起肠胃不适等症状;问题三:过分迷信洋食品;从有关部门的抽查结果可以看出,进口儿童食品也并非100%完美;问题四:用方便面代替正餐;方便面以面粉为主,又经过高温油炸,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均严重不足,营养价值较低,还常常存在脂肪氧化的问题,常食用方便面会导致营养不良;问题五:多吃营养滋补品;儿童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热能、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主要是通过一日三餐获得的;各种滋补营养品的摄入量本来就很小,其中对身体真正有益的成分仅是微量,有些甚至具有副作用;问题六:用乳饮料代替牛奶,用果汁饮料代替水果;殊不知,两者之间有着天壤之别,饮料根本无法代替牛奶和水果带给孩子的营养和健康;问题七:用甜饮料解渴,餐前喝饮料,饮后具有饱腹感,妨碍儿童正餐时的食欲;问题八:吃大量巧克力、甜点和冷饮;如果一味沉溺于甜味之中,儿童的味觉将发育不良;同时,甜食、冷饮中含有大量糖分,其出众的口感主要依赖于添加剂,而这类食品中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低,会加剧营养不平衡的状况,引起儿童虚胖;问题九:长期食用“精食”;长期进食精细食物,不仅会因减少B族维生素的摄入而影响神经系统发育,还有可能因为铬元素缺乏而“株连”视力,造成近视;问题十:过分偏食引起过敏;儿童食物过敏者中大约30%是由偏食造成的;因为食物中的某些成分可使人体细胞发生中毒反应,长期偏食某种食物,会导致某些“毒性”成分在体内蓄积,当蓄积量达到或超过体内细胞的耐受量时,就会出现过敏症状;人人关心食品安全,家家享受健康生活各位家长、同学们: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把食品安全作为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来抓,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健康权益;今年5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印发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确定每年6月份举办食品安全宣传周,今年6月13日至20 日是第一个宣传周,主题为“人人关心食品安全,家家享受健康生活”;为此,印发此宣传材料,材料内容涉及面较小,希望你们通过此项活动,主动行动起来通过各种渠道学习食品安全方面的常识,并做好身边人的宣传工作,主动抵制食品卫生安全方面违法行为,让我们共同携手整治我县的食品市场,为营造广灵的食品安全环境做出自己应有的一份贡献;一、食品安全应注意的问题1、不要购买校园周边、街头巷尾的“三无”食品;不要在学校周边饮食摊点就餐;不要购买街头无照证商贩出售的盒饭、麻辣烫等快餐食品;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颜色鲜艳的熟食和冷饮等可疑食品;不盲目随从广告,广告的宣传并不代表科学,是商家利益的体现;2、购买食品时要仔细查看商品标签;食品标签中必须标注: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不买标签不规范的产品;3、小食品尽量少吃;不少小食品在生产过程中都使用了添加剂,这些添加剂对儿童的肝、肾功能影响较大;过量食用加入防腐剂、色素、甜味剂的食品,还会对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伤害;而且小食品的营养素不全面,孩子零食吃多了,就不会好好吃饭,长此以往可能会造成营养不良;特别需要提醒父母的是,检疫人员查出的不合格食品之中,小食品的不合格率最高;所以说,所谓的“小食品”并不是儿童食品,尤其是校园周边、街头巷尾的小食品,不可以让孩子任意吃;4、饮料尽量不要多喝;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条件的提高,有些家长购买饮料让孩子当水喝,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负责任的;有些饮料含有激素,长期饮用会过早长出胡须或导致肥胖,内分泌失调,性早熟,都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最适合孩子的饮料就是白开水和自制新鲜果汁;在此提醒家长和同学出门最好自带白开水;水是最好的饮料,能补充体能,排除毒素,是任何饮品不能代替对人体的价值;如果需要食用饮品,要在可靠的正规商场购买包装上注明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有配料说明和合格证的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切勿购买校园周边、街头巷尾的“三无”汽水;5、要避免饮食中的化学物质污染; 食品中的化学物质污染有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激素、食品添加剂、重金属等;农残、兽残和激素对儿童的危害是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失调、腹泻、过敏、性早熟等;因此,蔬菜、水果的合理清洗、削皮,选择正规厂家的动物性食品原料,不吃过大、催熟的水果等就显得十分重要;6、食品添加剂的泛滥是儿童食品中化学污染的主要问题;街头巷尾的小摊小贩,幼儿园周围的食品摊点,都在出售着没有保障的五颜六色的、香味浓郁的劣质食品;近年来医学界发现的中学生肾功能衰竭、血液病病例,已证实了儿童时期食用过多的劣质小食品的危害;儿童的铅污染问题值得关注;与铅有关的食品是松花蛋、爆米花;有关的餐具是:陶瓷类制品、彩釉陶瓷用具及水晶器皿;含铅喷漆或油彩制成的儿童玩具、劣质油画棒、图片是铅暴露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儿童经常洗手十分必要;另外避免食用内含卡片、玩具的食品; 二、十大“垃圾”食品及其危害一油炸类食品,主要危害是:1.油炸淀粉导致心血管疾病;2.含致癌物质;3.破坏维生素,使蛋白质变性;二腌制类食品,主要危害是:1.导致高血压,肾负担过重,导致鼻咽癌;2.影响粘膜系统对肠胃有害;3.易得溃疡和发炎;三加工类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等,主要危害是:1.含三大致癌物质之一:亚硝酸盐防腐和显色作用;2.含大量防腐剂,加重肝脏负担;四饼干类食品不含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主要危害是:1.食用香精和色素过多对肝脏功能造成负担;2.严重破坏维生素;3.热量过多、营养成分低;五汽水、可乐类食品,主要危害是:1.含磷酸、碳酸,会带走体内大量的钙;2.含糖量过高,喝后有饱胀感,影响正餐;六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主要危害是:1.盐分过高,含防腐剂、香精,损肝;2.只有热量,没有营养;七罐头类食品包括鱼肉类和水果类,主要危害是:1.破坏维生素,使蛋白质变性;2.热量过多,营养成分低;八话梅蜜饯类食品果脯,主要危害是:1.含三大致癌物质之一:亚硝酸盐;2.盐分过高,含防腐剂、香精,损肝;九冷冻甜品类食品冰淇淋、冰棒和各种雪糕,主要危害是:1.含奶油极易引起肥胖;2.含糖量过高影响正餐;十烧烤类食品,主要危害是:1.含大量“三苯四丙吡”三大致癌物质之首;2.1只烤鸡腿=60支烟的毒性;3.导致蛋白质炭化变性,加重肾脏、肝脏负担;三、学会法律保护经营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销售明知是过期、变质、掺假、掺杂、假冒伪劣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经营者除接受工商部门的处罚外,消费者可以依据食品安全法,要求经营者支付10倍价款的惩罚性赔偿;如消费者购买了一袋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奶粉,支付的价款是15元,那么在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情况下,消费者有权向经营者要求10倍价款的赔偿,即为150元的惩罚性赔偿;因此,如果您购买的食品是过期变质、假冒伪劣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可以就近到辖区工商所、消费者协会或分会、消费维权投诉站、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联络站举报、投诉或申诉。
食堂食品安全要求须知
为了保障大家的身体健康,食堂在食品安全方面有一定的规定和要求。
以下是
食堂食品安全要求须知。
一、食品采购
1.食品采购需到正规的食品市场或者有资质的食品专业批发市场进行采
购。
2.食品采购时需注意查看食品标签,确认生产日期、保质期和生产厂家
等信息。
3.有特殊要求的食品需到品牌授权的正规经销商处采购。
二、食品加工
1.食品加工要求采用干净卫生、无公害的食品原材料,加工间和设施要
定期清洁和消毒。
2.加工过程中食品要避免手接触,加工人员需戴口罩、手套等防护措施,
保证食品无污染。
三、食品储存
1.不同类别的食品应分别摆放,避免交叉污染。
冷藏食品需存放在冷藏
室内,冷冻食品要存放在冷冻室内。
2.食品储存前需要进行适量的食品处理,如加热、洗净等,以确保食品
无污染。
3.储存的食品和原材料应及时使用完毕,避免长期存放,造成食品质量
下降。
四、食品出售
1.食堂售卖的食品应当真实、合法,符合卫生安全标准。
2.食品销售前要检查食品是否符合卫生安全标准,未达到标准的食品应
当立即丢弃。
3.销售的食品需提供清晰明确的原材料信息,让消费者能够了解食品的
来源和品质等信息。
五、食品安全监控
1.食堂应当定期对自己经营的食品进行检测和监控,并建立相应的记录
和档案。
2.食堂管理人员要及时妥善处理消费者反映的食品安全问题,保障消费
者合法权益。
以上是食堂食品安全要求须知,我们希望食堂能够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大家的身体健康。
夏季食品安全小贴士
1、蔬菜水果尽可能浸泡、清洗后食用
夏季是植物病虫害高发季节,菜农、果农用农药杀虫在所难免。
消费者应尽量到正规农贸市场或超市购买果蔬,并注意市场内有关农残检测的公示布告。
蔬菜可食部分如果有破损,应立即食用,不要储存,以免破损部分长时间放置后产生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
如果是用蔬果专用的洗涤剂清洗,按照洗涤剂的产品说明书使用即可。
如果是用清水清洗,建议洗3遍。
经试验证明,浸泡20-30分钟再冲净,可除去蔬菜上30%的农药,若再经烫泡1分钟,则可减少80%。
但浸泡时间也不宜超过半小时,否则易腐烂。
另外,用淘米水清洗蔬菜,可以有效清除残留农药。
2、选购卤菜要谨慎
在夏季高温下细菌繁殖迅速,在选购卤菜时一定要到正规店面购买,正规卤菜店的切菜间或者配菜间都装有空调,这就使销售的卤菜有了一定的安全保障。
一次购买量不要太多,能满足一餐的需要即可,因为卤肉、凉拌菜在无任何低温和密封的环境下3-4个小时就可能发生微生物超标。
如果有剩余,一定要及时冷藏,防止微生物的生长。
另外,有的卤菜会滥用色素、亚硝酸盐等食品添加剂,使酱卤肉颜色鲜亮,吸引购买者,消费者食用后轻者产生身体慢性危害,重者会很快发生食物中毒。
3、正确存放和加工米粉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米粉不易存放,易滋生蜡样芽孢杆菌。
此类
病菌分布广泛,特别是在谷物制品中,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为28摄氏度至35摄氏度,夏、秋季多发,污染食品主要为剩米饭、米粉、剩菜。
因此消费者应该在购买米粉后尽快食用。
加工米粉应以煮熟为主,特别是集体食堂不要加工炒米粉,避免米粉受热不均引起的食物中毒。
4、冰箱不是保险箱
在高温天气里,吃不完的饭菜一定要及时冷藏,不可在常温下保存。
夏天的午餐与晚餐之间相隔时间长,如果在常温下保存,会给病菌的生长繁殖和释放毒素创造条件。
因此,吃剩的饭菜一定要及时放入冰箱冷藏。
食用后的荤菜和荤汤要加热烧开,待冷却后再放入冰箱。
冰箱的低温只能延缓细菌生产繁殖的速度,推迟食品变质的时间,不会杀灭细菌,而某些细菌就是在冰箱的冷藏温度下繁殖产毒,这种食品进入腹内,就可能造成食物中毒。
此外、冰箱要经常除霜、清洁,也不宜长期保存食品。
同时,从冰箱中取出的冷藏食物最好重新烧煮透彻后再食用。
5、包装食品即时食用
听装、瓶装、罐装、利乐纸盒、真空包装的各种牛奶、肉、禽、蛋类食品,具有安全、方便、快捷的特点,但最好即时食用完毕。
因为这类食品之所以安全的主要原因就是隔绝空气,一旦打开,随着夏季气温的升高,细菌生长繁殖的速度加快,如不能及时采取冷藏等保护措施,很快就会发生变质腐败。
6、少吃冰冻食品
炎热夏季,冷冻饮品、食品特别受市民的喜爱,过量食用冰冻食品容易刺激胃内粘膜,使胃液分泌减少,甚至发生胃痉挛,影响人的食欲
和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由于胃液分泌减少,杀菌能力降低,为细菌在肠道里生长繁殖打开方便之门,此时若吃进带有细茵或病毒的其他食品,便会发生腹泻、肠炎、痢疾、伤寒等肠道传染病。
建议不要在剧烈运动后饮大量的冰冻饮料,买回的西瓜温度较高时,可将它放入冰箱降温,但时间不超过两小时,不宜过冷。
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瓜果等在室温下放置片刻后再食用。
进食不洁冷饮、冷食,是夏季食物中毒的一个重要原因。
夏季炎热,有些人耐不住酷热,到路边、树下无证摊点上吃刨冰,喝冰水。
这些摊点所用的冰多是工业用冰,带有大量细菌和其他有毒物质。
而且,售卖者一般都未经健康检查,食后极易造成食物中毒或其他病症的发生。
要教育孩子不要购买颜色鲜艳的冷食,也不要购买无证摊点经营的冷饮。
7、死小龙虾与活小龙虾的区别
夏季,小龙虾成了很多餐馆的特色菜。
如何识别餐馆的小龙虾是否新鲜?误食死小龙虾有什么后果?死小龙虾与活小龙虾有两点最明显
的区别:一是活小龙虾煮熟后尾部曲卷度高,里面的肉比较紧,而死小龙虾的肉通常比较松;二是活小龙虾的鳃煮熟后呈白色,且形状比较规则,而死小龙虾煮熟后鳃的颜色发黑,且形状不规则。
如果误食了死小龙虾,可能会引起铅中毒。
8、餐馆就餐注意事项
夏天到餐馆就餐需要注意:首先应该选择安全卫生的正规餐馆,要先看餐馆是否持有效食品卫生许可证等合法营业的证件。
其次,点菜时尽量多点热菜,吃剩的蔬菜不宜打包;最后,如果要举办婚宴、生日宴
等较大宴会,要选择有足够接待能力的饭店。
因为接待能力小的饭店,需要在开席前很久就把一些菜肴的成品或者半成品做出,如果食物保存不当,极易变质。
如发现任何有关食品卫生问题,均可及时向所在地食品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9、易污染的食物
夏季气温升高,湿度大,适合各种致病微生物繁殖,食物易腐败,再加之苍蝇叮爬,污染食物,如果人吃了被病菌或病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就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熟食制品、凉菜、冷食等食品加工或贮存不当,极易引发食物中毒。
一般来说,易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以冷荤、凉菜、剩米饭和肉制品等为主,海鲜类食品、扁豆、新鲜腌制的咸菜也易出现这一问题。
富含蛋白质如肉、蛋及蛋制品、水产品等要烧熟煮透;四季豆类食品要翻炒均匀、煮熟、焖透。
10、正确选购食品
购买食品要仔细查看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等。
尽量选择新鲜的食物,不购买“三无”食品及过期食品;不采购未经检验的肉类或死因不明的禽类和水产品;不购买路边“无证”摊贩售卖的熟肉、凉拌菜、凉皮等熟食以及摊贩自制的刨冰、冰水、果汁等冷饮。
1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夏季要更加注重讲究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
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12、食物中毒应急措施
食物中毒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剧烈呕吐、腹泻,同时伴有中上腹部疼痛。
食物中毒者常会因上吐下泻而出现脱水症状,如口干、眼窝下陷、皮肤弹性消失、肢体冰凉、脉搏细弱、血压降低,甚至可致休克。
食物中毒发生后,千万不要恐慌,自乱阵脚,可以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饮水立即饮用大量干净的水,对毒素进行稀释。
(2)催吐用手指压迫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吐出。
(3)处理将引起中毒的饮食进行有效处理,避免更多的人受害。
13、正确处理突发事件
夏季应减少或避免群体性聚餐,杜绝举办超接待能力的聚餐。
消费者在饭店就餐时发现食品卫生问题,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保存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饭菜原状,并立即与饭店负责人交涉或向食品监管部门报告;收集消费单据、发票等有关证据;消费者就餐时出现腹痛不适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后药尽早就医,餐饮服务业主或企业经营者一旦发现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应尽快组织救治,并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以便得到及时处置和调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