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K12七年级生物下册 4.4.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90.00 KB
- 文档页数:3
集体备课液的泵一-心脏导学案 一、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 描述心脏的结构。
认识心脏的功能。
2、 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
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
认识冠脉循环.心率及血压。
能力目标:1、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获取有关心脏结构的知识并推测它的功能。
从而培养学生的思 维能力。
2、 通过观察认识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线,能运用血液循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培 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认同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增强学生的卫生保健意识。
二、 学习重难点.忑血的结构和动館以及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三、 预习感知1 •心脏是由 ________________ 个腔构成的,它是 J J 和 。
2・循环系统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_ ________________ 个方向开,心房与心室之间的叫廠 向开,动脉与心室之间的叫做_ 向开。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循环是血液从 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各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肺循环是血液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 ________________安达市吉星岗镇第一中学 主备人: 生物科 导学案 审核组长:备注课题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 4. 3输送血课型 新课它们能 它只能它只能 级 ____________________ 、毛细血管网、各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到 __________________ ,流回到 ___________________ o最后汇集再由__________________ 流回到__________________ O6.体循环的血液是从心脏_______ 的出发流回到,肺循环是从心脏出发流回到_____ ,于是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经。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2课时)
【教材分析】
了解了心脏与血管的组成与结构,学生在头脑中已形成血液循环的管道系统的概念,此时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已是水到渠成。
教材设计了“观察与思考”活动,要求学生观察血液循环图,并回答有关问题。
【教学目标】
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
2.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2.教学难点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其相互协同的关系;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教学准备】
血液循环途径的挂图、视频素材
【教学方法】
观察、讲述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心脏的外形、结构和功能: 1.心脏的位置和外形
脏位于胸腔的中央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大小与自己的拳头差不多,形状像桃子。
2.心脏的结构
3.心脏的功能: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课后反思】
通过计算心脏的工作量、感受心脏的跳动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生命的存在,并思考将所学知识落实到保护心脏、锻炼身体的行动上来,这对学生形成珍爱生命的情感有一定的帮助。
心壁:主要由心肌组成 瓣膜:保证血液流动方向
四个腔
左心房一肺静脉左心室一主动脉 右心房——上腔静脉、下腔静脉
右心室——肺动脉。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1)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说出心脏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讨论、总结、表达的能力。
(2)通过对心脏模型结构的观察,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课前的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搜集资料的能力,使学生在小组的合作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
(2)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描述心脏的结构。
2.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
难点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过程
亲身体
.观察“人体心脏的外部形
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学生展示充满水的气球,
明确心脏收缩和舒张与输
送血液的功能有关。
1.心脏有几个腔?名称分别
是什么?
2.心脏四个腔上下、左右之间是什么关系?
3.观察心脏壁的厚薄。
比较心房、心室;左、右心室的
不同点。
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与
6.运用课件进一步总结、强
调知识点。
管,描述四个腔之间的关
个腔及与四个腔相连
解。
同时集体小结,提高学
归纳总结延伸拓展
(1)出示心脏工作动态课件:
利用多媒体演示心脏的
0.瓣、动脉瓣所处的状态和血过比较发现心脏是非常注
板书设计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一、位置、形状
二、结构和功能
血液流动的方向: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复习课十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考纲定向考点实要(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心脏各腔室的厚薄以及有关瓣膜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它们功能。
(2)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
知识要点:1、心脏在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够不停地搏动而不疲倦,其原因之一在于它的活动具有节律性。
心脏每搏动一次的具体过程,简单地说,先是两个心房收缩,此时两个心室舒张;接着两个心房舒张,随后两个心室收缩;然后全心舒张。
心脏就是这样有节律地搏动的。
如果心率是75次/min,则心脏每跳动一次所需的时间如上图所示,即为0.8S(60S/75=0.8S)。
其中心房只“工作”(收缩)了0.1S,却休息(舒张)了0.7S;心室“工作”(收缩)了0.3S,却休息(舒张)了0.5S;可见,心脏每搏动一次,心房、心室的舒张期比收缩期长一些,这样就使心肌有充分回流到心脏,因此,在人的一生中,心脏能不停地搏动而不疲惫。
2.心脏肌肉壁的厚薄与功能的关系心室壁比心房壁厚。
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
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间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同样道理。
与各自的功能相适应,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
同样的道理,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与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
3.体循环与肺循环的区别与联系体循环和肺循环虽是两条不同的循环路线,但它们是同时进行的,循环的起止点都在心脏,是心脏把两条循环路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组织细胞不断运来氧和养料,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从而完成体内物质的运输任务。
表一:体循环与肺循环的比较表体循环肺循环起点左心室右心室终点右心房左心房血液变化动脉血变为静脉血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功能为组织细胞运来氧气和养料,把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获得氧气,把二氧化碳交给肺泡联系在心脏处汇合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承担物质运输的功能4.动脉与动脉血,静脉与静脉血动脉中流动的不一定全是动脉血,静脉中流动的也不一定全是静脉血,如肺循环中肺动脉中流动的是静脉血,肺静脉中流动的是动脉血。
七年级生物下册《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教案一、学情:七年级的学生,由于身体和心理及认知的特点,往往聪明活泼好动,思维非常的敏捷,但也存在抽象思维略显不足的情况,在课堂上,他们好表现,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拒绝老师将思想强加给他们。
因此,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生物学的任务。
二、教材:《血液循环途径》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的第三节的第二课时内容,课时安排为一课时,在学习了血管,血液,心脏等知识的前提下,讲述人体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废物运走,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这些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来实现.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在全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三、教法导课:复习引入,体现温故知新。
2突破重点与难点:(1)启发式-—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2)直观式—-多媒体演示。
(3)探究式——发现问题,寻求规律.四、说学法、分组探究法。
2、归纳总结法。
3、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
4、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当堂巩固。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学生:阅读科学家的故事—-血液循环的发现.教师:PPT(二)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心脏的结构,先来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师提问:心脏由哪几个腔构成?分别和哪些血管相连接?(房连静脉,室连动脉,左室主动,右室肺动,左房肺静,右房上下)提出问题:我们既然已经知道了血液在心脏里的流动过程,那么血液又是怎样在全身流动的呢,这种循环流动又有什么意义呢?引出新课,这节课我们来探究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板书:一、血液循环途径),课前要求大家阅读科学家的故事-—血液循环的发现,是哪位科学家首先发现的血液循环?(英国医生哈维)一、PPT2展示(观察与思考)P63页血液循环途径模式图,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探究任务一血液循环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讨论:1、设想一个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经血液循环回到心脏时,它经历了哪些路径?当它再次从心脏右心室出发,经血液循环重新回到心脏时,它又经历了哪些路径?这两种循环是单独进行的还是同时进行的?讨论:2、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哪儿发生的这种变化?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的循环流动对于身体有什么意义?(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学习,师巡视)学生讨论后师板书:、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一课时)课前预习及知识归纳阅读课文(P60-62)完成下列填空:课堂检测()1、心脏为人体的血液循环提供:A 场所 B 动力 C 血液 D 原料()2、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 A心脏 B血管壁 C血管周围的肌肉 D 动脉或静脉()3、把体循环和肺循环连通在一起的器官是: A 肺 B 心脏 C 肝脏 D 主动脉()4、在心脏结构中,壁最厚的是:A 左心房 B 左心室 C 右心房 D 右心室()5、用猪心脏做实验,要让水从主动脉流出,灌入水的血管应是A 上腔静脉B 下腔静脉C 肺动脉D 肺静脉()6、心脏工作时,相关部分的动作正确的是A 左心房收缩,左心室舒张,房室瓣关闭B 左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C 右心房收缩,右心室舒张,房室瓣关闭D 右心室收缩,房室瓣开放,动脉瓣关闭()7、在人体血液循环中,不存在瓣膜结构的是A 心房和心室之间B 心室和动脉之间C 动脉内D 静脉内()8、心脏的瓣膜只能朝一个方向开放,保证了血液的流动方向是由A.心房→心室→静脉B.心房→心室→动脉C.心室→心房→静脉D.心室→心房→动脉()9、左心室的心壁比右心室的心壁厚的原因是()A左心室比右心室输出的血量多 B主动脉口比肺动脉口小C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比右心室的长 D右心室比左心室大()10、将A、B、C、D四支试管加等量的新鲜的家兔血,其中A、B中加入等量的抗凝剂,向C、D中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静置一段时间,下列结果是正确是的11、右图是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序号代表的结构名称。
1 ,2 ,3 ,4 ,5 ,7 。
(2)在心脏的A.B.C.D四个腔中,充满动脉血的心腔有,(填字母)血管有;(填数字)充满静脉血的心腔有,(填字母)血管有。
(填数字)(3)血液在心脏中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而不能倒流,原因是有[ ] 和[ ] 能控制血液流动的方向。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人从生物圈中获取食物和氧气。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被人体吸收后,怎样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被细胞利用?组织细胞在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离细胞?学生很自然地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因此,学生在学习了人的营养和呼吸的内容之后,顺理成章地就要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另外,这种编排也为第五章的教学作铺垫。
血液、血管和心脏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是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它们共同构成了整个血液循环系统。
本章用三节分别介绍血液、血管和心脏,显得条理清楚,有利于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
其中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动力结构,所以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的重点是识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奠定基础以更好的来理解“血液循环”。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3)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2能力培养:识图能力:通过观察、识别人体心脏的解剖图及结合血液循环图理顺血液循环途径,培养学生的图能力。
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心脏瓣膜与心脏内血液流动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合作自学能力:在学习心脏解剖结构及理顺血液循环途径时,均是以问题为引导,大胆放手让学生结合手头资料小组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合作自学能力。
3思想教育:理想教育:通过有关内容的教学,激励学生将来从事医学研究、解决医学难题,造福人类。
卫生保健教育:说明体育锻炼对心脏的有利影响,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脏潜力增强体质。
4教学重点:(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5教学难点:(1)心脏瓣膜的位置及其开启、关闭与心脏内血流方向的关系(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启发、观察、对比和综合的方法,采用问题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利用电脑多媒体教学,实现图、文相统一。
重庆市七年级生物下册4.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重庆市七年级生物下册4.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重庆市七年级生物下册4.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血液循环的途径【学习过程】◆知识板块一:血液循环(一)自主学习:1、定义:心脏不停地跳动,促使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管道中按固定方向流动.2、组成:血液循环包括和 .(1)体循环:组织细胞( ) ( )左心室→→各级动脉→→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经体循环后,血液由变成(2)肺循环:右心室→→肺部分毛细血管网→→( ) ( )肺泡▲经肺循环后,血液由变成 .(二)合作探究:1、完成血液循环的途径:组织细胞( ) ( )体循环:左心室→ →各级动脉→ →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肺循环: 肺部分毛细血管网 右心室( ) ( )肺泡◆知识板块二:区分动脉、动脉血、静脉、静脉血动脉:指血液从 流向 的血管。
静脉:指血液从 流回 的血管。
动脉血:指含 丰富,颜色 的血液. 静脉血:指含 少,颜色 的血液 。
◆知识板块三:了解心率、血压和冠脉循环1、心率: 心脏跳动的次数(平均75次/分)2、血压:指血液对血管壁的 ,可用血压计在上臂 肱动脉 处获得,常用 舒张压/ 收缩压 表示。
3、冠脉循环:血液从主动脉基部的冠状动脉进入心脏内部,专门为心脏提供氧气和营养,并运走废物的。
【反馈练习】1、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 )以 含氧量 和颜色为以 血流方向为A、动脉B、静脉C、心脏D、肺2、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始部位分别是()A、左心房,右心房B、左心室,右心室C、左心房,左心室D、右心房,右心室3、体循环和肺循环进行的时间是( )A、先肺循环后体循环B、先体循环后肺循环C、两者同时进行D、不能确定4、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流动的正确方向是( )A、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B、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C、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D、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室5、臀部肌肉注射某种药物,若跟踪检查,则先从心脏的哪个腔发现这种药?()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房D、左心室6、动脉血是指( )A、颜色鲜红,含养料丰富的血B、颜色鲜红,含氧丰富的血C、颜色暗红,含二氧化碳丰富的血D、颜色暗红,含养料丰富的血7、下面对人体“动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流动脉血的血管B、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C、将静脉血送入肺的血管D、与心室直接相连的血管8、妈妈买回一个猪心脏,想知道心脏的左心室和右心室到底在哪里,你如何帮她()A、观察心脏外形,用手捏心房壁和心室壁B、看心脏的大小和颜色C、看心脏各部分所连接的血管D、最简单的方法是用手捏心室两侧壁9、下列成年人的血压值可被认为是高血压的是()A、16/10.7千帕B、13/10千帕C、20/13千帕D、11/7千帕10、一般所说的血压是指()A、肺循环的动脉血压B、体循环的动脉血压C、肺循环的静脉血压D、体循环的静脉皿压11、根据心脏结构请回答:(1)心肌最发达的部位是的心壁.(2)控制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再流向动脉的结构分别是和。
输送血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知识目标:会说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二、能力目标:通过对心脏的结构实验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三、情感目标:通过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学生。
通过血液循环的发现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四、教学重点会说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五、教学难点会说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六、教学方法谈话法、自学法、比较法、讨论法、观图法七、教具准备教师:1、课件“心脏的结构”2、课件“心脏是怎样工作的?”3、血液循环的录像4、心脏模型5、血液(动脉血、静脉血)标本学生:课下收集各种有关心脏的资料或图片。
八、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输送血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情景导入:将右手放到胸口左侧,将左手放到胸口右侧,感觉心脏的位置、形状、构成,积极思考、踊跃提问。
(引导学生进行上述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于心脏你们想了解些什么呢?(给学生提问的机会)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讲授新课1心脏的结构心脏有发达的肌肉,心脏分四个腔,心房壁和心室壁的厚薄不一样,心脏内有瓣膜,心脏连接血管。
分组讨论课本68页“讨论”中的问题。
通过观察,主动地获取有关心脏的知识,并推测它的功能。
每组派代表陈述本组的观点和结论,本组其他同学可将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进行补充。
注意观看大屏幕和模型,对自己所获得的知识进一步重组和加工。
不足之处加以补充和完善。
2观看动画,总结瓣膜的开闭情况。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及时点评(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发展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3展示课件“心脏的结构”以及心脏模型(利用学生的视觉、听觉,加深对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理解)。
利用心脏模型请学生寻找准名称位置的游戏,评出最佳学生。
《输送血液的泵一一心脏》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Z-,是输送血液的“泵”。
其特殊性在于它能够口动地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
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必须运走,人体才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这些物质的运输靠血液循环来实现。
这一节知识点和难点较多,如何在短吋间里使学生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充分的认识并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都需要教师课前精心准备。
二、教学口标及分析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血液循坏的途径和意义,既是重点乂是难点。
本节教学通过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观;通过对心脏的结构实验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学生。
通过血液循环的发现了解科淫发展的丿力史,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三、教学对象分析初一学生无论从生理还是智力等方面來说,都止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但尚处于一种懵懂阶段,对于人休结构和生理功能都不甚了解,所以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每一个时机,在引导学生分析具体问题的同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远犬的理想抱负。
四、教学策略本节教学可分两课时:第一课吋完成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教学;第二课时完成血液循环途径的教学。
在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教学过程屮,耍准备充足的新鲜的猪心以及人的心脏模型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主动获得有关心脏结构的知识并推测它们的功能,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师在课前把猪心解剖好,尽量露出四个腔,以利于学生观察和用手触摸心房和心室壁。
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心房和心室壁的厚薄以及有关瓣膜等的结构特点來推测各自的功能。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学习目标】
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重点难点】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学法指导】
1、自主学习,心脏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
2、小组合作探究,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3、用颜色笔做好疑难问题记录,以备讨论时做到有的放矢和高效。
【自主学习】——请相信,你可以的!
1、血液循环分为和。
2、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的场所是的毛细血管。
3、与右心房相连的血管是和,它们都流血。
4、血压是指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可以用血压计在上臂处测得。
5、动脉血管里流的都是动脉血,静脉血管里流的都是静脉血。
()
【探究与展示】秀我风采,透析重难点
5、描述人体血液循环过程
【反馈训练】——技能拓展应用,搭建晋级平台
()1、血液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流动的共同规律是
A、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B、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C、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
D、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2、血液经过体循环后,发生的变化是
A、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B、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C、养料变为废物
D、二氧化碳变为氧气
()3、有关动脉血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动脉血是动脉内流动的血液
B、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液
C、动脉血是含养料丰富的血液
D、动脉血是对人体有益的血液,而静脉血是对人体有害的血液
()4、肌肉注射青霉素后,最先到达心脏的哪一个腔?
A左心房 B右心房 C左心室 D右心室
()5、下列血管中,流动脉血的是
A、主动脉、肺静脉
B、主动脉、肺动脉
C、肺动脉、肺静脉
D、上、下腔静脉
()6、血液从左心室射出后,经体循环回到右心房之前,不可能流经
A、肾静脉
B、肺静脉
C、上腔静脉
D、主动脉
【达标检测】
()7、如果跟踪检查通过静脉滴注到人体内的某种药物,那么在心脏中首先发现这种药物的部位应是
A、左心室
B、左心房
C、右心室
D、右心房
()8、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联系处在
A、动脉
B、静脉
C、心脏
D、肺
()9、下列哪一项包含其它各项?
A、体循环
B、肺循环
C、冠脉循环
D、血液循环
10、小明感冒了,扁桃体发炎。
医生给他左手静脉点滴青霉素。
药物经过怎样的途径到达扁桃体?
左手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部毛细血管网→→左心房→左心室→→扁桃体动脉→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