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运动和力考点指导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3
中考物理的重点知识点归纳中考物理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阶段,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多个领域的基础知识点。
以下是中考物理的重点知识点归纳:1. 力学基础:-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 摩擦力:物体间接触面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基本规律。
2. 运动学:-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 加速度:速度变化的快慢,反映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快慢。
-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化的直线运动。
- 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
3. 能量与功:- 功:力在物体运动方向上的作用距离乘积。
-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4. 压强与浮力:- 压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 液体压强:液体内部某点受到的压力。
- 浮力: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5. 热学基础:-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
- 热量: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能量的转移量。
- 热膨胀:物体在温度升高时体积的增加。
6. 光学基础:-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7. 电学基础:- 电荷:物体带电的性质。
- 电流:电荷的流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 电压:单位电荷在电场中移动时所做的功。
-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8. 电路:- 串联电路:电路元件首尾相连,电流相同。
- 并联电路:电路元件两端并联,电压相同。
-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9. 电磁学:- 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力场。
- 电磁感应:变化的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
10. 物理实验:- 测量工具的使用:如刻度尺、天平、秒表等。
中考物理考点真题分类集训(六)力运动和力命题点1力的作用效果命题点2重力和弹力命题点3惯性的理解和应用命题点4摩擦力的理解及应用命题点5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命题点6运动和力综合题1.如图为撑杆跳运动员跃过横杆前的一个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对杆的力改变了杆的形状B.杆对人没有力的作用C.杆所发生的形变为塑性形变D.人在上升时,杆的弹性势能逐渐增大2.游泳时小涛向后划水以获得向前的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到达终点时,因受到池壁作用力而停止运动,这表明作用力改变了他的.3.利用铅垂线和三角尺判断桌面是否水平,下图所示的做法正确的是()4.如图所示,一小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N;此时小石块受到的合力为N.5.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走路时没有惯性,被绊倒时有惯性B.汽车行驶时有惯性,停车后没有惯性C.系安全带可以减少驾驶员的惯性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6.大游轮向东匀速直线行驶,小金面朝游轮前进方向,在游轮上的A位置竖直向上起跳,落下时的位置在(不计空气阻力)()A.A位置的东侧B.A位置的西侧C.A位置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7.一个质量为500g的货物,随“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升入太空.与发射前相比较,该货物的惯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8.近年来,车贴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下列车贴中的提示语属于防止因惯性带来危害的是()9.系安全带可以减小因汽车紧急刹车对人员造成的伤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刹车时人的惯性会消失B.刹车时人的惯性会增大C.刹车时人会受到向前的惯性力D.刹车时人由于惯性会向前倾10.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物体的惯性.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标枪运动员通过助跑提高成绩,利用了运动员自身的惯性B.紧固锤头时撞击锤柄的下端,利用了锤柄的惯性C.拍打窗帘清除上面的浮灰,利用了窗帘的惯性D.将脸盆里的水泼出去,利用了水的惯性11.下列现象中,属于减小摩擦的是()A.向机器的滚动轴承内加润滑油B.在浴室的地面铺上防滑垫C.体操运动员上器械前,会在手上涂防滑粉D.在皮带传动中,要张紧皮带12.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属于增大摩擦的是()13.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物体分别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G甲>G乙,甲受到的摩擦力()A.大于5NB.等于5NC.大于乙受到的摩擦力D.等于乙受到的摩擦力14.如图所示,A物体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关于A所受的摩擦力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B.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C.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不是沿斜面向上,就是沿斜面向下D.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可以为零14.如图所示,A物体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关于A所受的摩擦力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B.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C.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不是沿斜面向上,就是沿斜面向下D.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可以为零15.如图所示,物体重15N,被水平向右的力F压在竖直墙壁上,当F=40N时,物体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N;当F=60N时,物体在墙壁上保持静止,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N.16.如图所示,用线将灯悬挂在天花板上.当灯静止时,灯所受拉力的平衡力是()A.线所受的重力B.灯所受的重力C.灯对线的拉力D.线对天花板的拉力17.如图所示,王爷爷推着失去动力的汽车在平直道路上匀速前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汽车所受的推力与地面对汽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C.汽车所受的重力与汽车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汽车对王爷爷的推力与地面对王爷爷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18.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匀速拉动木块做直线运动,木块受到的拉力和力是一对平衡力,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木块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由发生形变而产生的.19.《村居》诗中“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绘儿童放飞风筝的画面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放风筝的儿童在奔跑中惯性会消失B.越飞越高的风筝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C.儿童鞋底有凹凸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D.线对风筝的拉力和风筝对线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20.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方向与其所受合力的方向一定相同B.射出枪口的子弹利用惯性继续向前飞行C.电梯匀速上升时,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电梯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熟透的苹果落到地面,说明地球对苹果的引力大于苹果对地球的引力21.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手推木块向右压缩轻质弹簧至图甲所示位置;松手后,木块最终静止在图乙所示位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弹簧恢复原状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大B.木块离开弹簧后最终会停下,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C.木块离开弹簧后减速运动过程中,水平面对木块的阻力不变D.图乙中,木块受到的重力和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中考物理五大板块知识点汇总中考物理主要包括五大板块的知识点,分别为力学、光学、热学、电学和声学。
下面将对每个板块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汇总。
一、力学1.物体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
2.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导致物体加速度产生变化)、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作用在不同物体之间)。
3.重力:重力的大小和方向、自由落体的特点、竖直上抛运动。
4.动能和势能:动能的计算、势能的计算、机械能的转化。
5.力和运动: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和斜面运动。
6.能量守恒定律:能量转化的过程和规律、能量损失与能量转化效率。
7.物体的平衡:静力平衡和动力平衡、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式。
二、光学1.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2.光的成像:凸透镜成像、凹透镜成像、光学仪器的应用。
3.光的色散:白光经过三棱镜的折射和色散、原色与复色的关系。
4.光的反射:像的位置、放大率、像的性质、像的特点。
5.光的折射:透镜成像的特点、透镜成像的规律、透镜成像的应用。
三、热学1.温度与热量:温度的测量、热平衡和热传递、热量的计算。
2.热传递:导热、对流、辐射。
3.热膨胀:热胀冷缩的规律、热胀冷缩的应用。
4.物质的状态变化:冰的熔化、水的沸腾、固体的汽化。
5.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的变化和传递、功的计算、功的转化。
四、电学1.电荷和电流:带电物体的性质、电流的方向、伏安特性。
2.电路中的元件:电池、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电灯、开关的作用。
3.简单直流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阻的概念和计算。
4.静电场:电场的产生和性质、静电场中电荷的运动规律。
5.磁场:磁力线的性质、电流在磁场中的受力、电磁感应。
6.电磁感应:安培定律、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五、声学2.声音的特性:音高、音量、音质的区分和计算。
3.声的反射和折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声音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力与运动关系一、知识点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单位为牛顿(N)。
2.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要素有关。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测力计。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测力计叫做弹簧测力计。
5.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6.地球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G=m g。
7.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压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8.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9.惯性是指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惯性是一种性质,不是一种力。
10.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11.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同向求和,方向同二力;异向求差,方向同大力。
12.二力平衡:同体、共线、反向、等值。
二、例题精讲【例1】★(2014•苏州)体育活动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力扣杀排球时手感到疼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足球被踢出后仍能继续运动,是因为受到惯性力作用C.乒乓球被扣杀后飞向对方,说明力可以维持物体运动D.铅球落地后将地面砸了个坑,说明铅球受力发生了形变考点:力作用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效果;惯性;力与运动的关系.专题:运动和力.分析:(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力,所以,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2)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之为惯性;(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快慢(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改变.解答:解:A、用手击排球,手对球施加力,排球飞走了;同时手感到疼,说明排球对手也施加了力,这个现象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确;B、足球被踢出后仍能继续运动,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作用.故B错误;C、乒乓球被扣杀后飞向对方,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维持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错误;D、铅球落地时将地面砸出了一个小坑,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说明地面受力发生了形变,而不是铅球受力发生了形变,故D错误.故选A.【例2】★(2014•岳阳)用一水平推力推矿泉水瓶的下部,水瓶会沿桌面滑动,用同样大小的水平推力推矿泉水瓶的上部,水瓶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A.力的大小有关B.力的方向有关C.力的作用点有关D.受力面积有关考点:力的三要素.专题:运动和力.分析:力的三要素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解答:解:用手推矿泉水瓶的下部和上部,是力的作用点不同,使矿泉水瓶发生了不同的运动情况,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例3】★★(2014•无锡)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通过物理实验,展示了飞船内部物体在失重(相当于物体不受重力)情况下的物理现象,王亚平利用小球做了两次实验,第一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放手,第二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在放手时对小球施加一个垂直于悬线的力,下列四图表示小球在这两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运动情况,其中符合实际的是()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考点:重力;力与运动的关系.专题:运动和力.分析: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总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解答:解:飞船内部物体在失重(相当于物体不受重力)情况,第一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放手,小球不受任何外力,根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故甲图正确;第二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在放手时对小球施加一个垂直于悬线的力,由于惯性,小球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又因为受到细线的拉力作用,所以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故丁图正确;故选:B.【例4】★(2014•乐山)如图所示,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中,有一竖直悬挂的拉手突然向后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做匀速运动B.汽车突然减速运动C.汽车突然加速运动D.汽车的运动不能确定考点:惯性.专题:运动和力.分析: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解答:解:车上悬挂的拉手开始随车一起向前运动,当汽车突然加速运动时,悬挂的拉手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向后倾.故选C.【例5】★甲、乙、丙三位同学用同一个拉力器比试臂力,结果每个人都能把手臂撑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丙所用拉力一样大B.丙的手臂长,所用拉力大C.乙的手臂粗,所用拉力大D.甲的体重大,所用拉力大考点:弹簧测力计及其原理.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有二: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解答:解:甲、乙、丙三位同学用同一个拉力器比试臂力,结果每个人都能把手臂撑直,但手臂长度不同时,拉力器的变形程度不同,手臂越长,拉力器形变越大,受到的拉力越大.故选B.【例6】★★(2014•达州)弹簧测力计分别受到水平向左的F1和水平向右的F2的拉力作用,F1、F2均为3N,弹簧测力计静止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N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C.F1、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F1、F2是一对平衡力考点:弹簧测力计在力的相互性方面的应用.专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分析: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力不可能脱离开另一个力而单独存在,两个力分别向两边拉,与一端固定只拉另一端效果是相同的.解答:解:用两个方向相反的力向两端拉弹簧测力计,与只拉一端效果是相同的;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拉一端时,另一端也必须有力的作用,因此,弹簧测力计不可能显示两边的拉力之和,而只会显示一个力的大小,即3N;因为F1、F2方向相反,都作用在弹簧测力计上且均为3N,弹簧测力计静止不动,所以F1、F2是一对平衡力.故选D.【例7】★★如图a所示的长为L的弹簧,其重力不计,将下端剪2/3后,在剩下的部分弹簧的下端挂上重物G1,然后把剪下的弹簧挂在重物G1下面,再在弹簧下面挂上重物G2;如图b所示.平衡后,上下两弹簧的伸长量相等,则G1和G2的关系为()A.G1=G2B.G1=2G2C.G2=2G1D.G1=2G2/3考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图析法.分析:把下面的弹簧看作由两个上面的弹簧组合而成,因此可以看出由三个完全相同的弹簧承担着物重;根据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力的传递性可判断出弹簧承受力的大小,从而可知G1和G2的关系.解答:解:由于上下两弹簧的伸长量相等;如果将下面弹簧看作由上面两个弹簧组合而成时,则下面每个弹簧的伸长量是上面弹簧伸长量的一半;因此下面两个弹簧的受到的拉力大小等于G2,而上面弹簧受到拉力的大小等于G1+G2,由于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因此上面弹簧所受拉力的大小等于下面每个弹簧所受拉力大小的二倍,故有G1=G2.故选A.【例8】★(2011•厦门)2011年5月,科学家在太阳系外发现了适合地球生命居住的星球.该星球距离地球20光年,对物体的引力是地球的两倍.若把地球上质量15kg的物体放在该星球表面,其质量是_______kg,受到该星球的引力是_______N.(g=10N/kg)考点:重力的计算;质量及其特性.专题:应用题.分析:物体的质量不会随物体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根据公式G=mg可求物体的重力.解答:解:在该星球表面,物体的质量不变,仍为15kg;收到该星球的引力为G=2mg=15kg ×2×10N/kg=300N.故答案为:15;300.【例9】★★(2013•常州)小明游览我市古迹文笔塔时,利用一根细棉线和一个小铁球,对一根立柱是否竖直展开实验探究,现象如图(甲)、(乙)所示.相对于立柱底端而言,该立柱顶端()A.略向东南方向倾斜B.略向西南方向倾斜C.略向西北方向倾斜D.略向东北方向倾斜考点:重力的方向.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分析:如果物体竖直时,一个重垂线和物体的边缘是平行的,物体倾斜时,重垂线和物体边缘有夹角,物体向哪个方向倾斜,重垂线下面的小球就偏向哪个方向.解答:解:如图,长方体的物体竖直放置时,重垂线挂在顶端,重垂线和物体边缘平行;长方体物体倾斜放置时,重垂线下面的小球偏向倾斜的一侧.由题干甲图知,物体向西倾斜,由乙图知,物体向南倾斜,所以立柱向西南倾斜.故选B.【例10】★★一辆小车在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向左运动,其受力分析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G和F支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拉力F和F支是一对平衡力C.拉力F和重力G是一对平衡力D.拉力F和摩擦力f是一对平衡力考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分析:(1)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则物体受平衡力作用;(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力,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解答:解:因为小车在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运动,所以物体受平衡力作用;A、重力G和F支是一对平衡力,故二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拉力F方向水平向左,F支的方向竖直向上,因此二力不是一对平衡力;C、拉力F方向水平向左,重力G的方向竖直向下,因此二力不是一对平衡力;D、拉力F和摩擦力f,作用在小车上,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所以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故选D.【例11】★★★如图所示,长直木板的上表面的一端放有一铁块,木板由水平位置缓慢向上转动(即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α逐渐变大),另一端不动,则铁块受到的摩擦力F随角度α的变化图线可能正确的是(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B.C.D.考点:摩擦力的大小.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分析:根据木板抬起的过程中铁块的受力及状态的变化,通过受力分析可得出摩擦力随角度的变化.解答:解:铁块受到的摩擦力在开始到滑动过程为静摩擦力,f=mgsinθ,为正弦规律变化;而滑动后,f′=μmgcosθ,为余弦规律变化,而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故C正确;故选C.【例12】★★★A、B、C叠放在一起,在水平力F A=F B=10牛的作用下以相同的速度v沿水平方向向左匀速滑动,如图所示.那么此时物体B作用于A的摩擦力大小和作用于C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A.20牛,0牛B.20牛,10牛C.10牛,20牛D.10牛,0牛考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摩擦力的大小.专题:推理法.分析:(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或者有相对运动的趋势;(2)分别对A、B、C三个物体在水平方向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二力平衡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出摩擦力的大小.解答:解:物体A受到水平向右、大小为10N的拉力,因为处于静止状态,所以A受到B 对A水平向左、大小为10N的摩擦力作用;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A对B一个水平向右、大小也为10N摩擦力作用,由于B和A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且B受到水平向左的力和A对B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因此C对B的摩擦力大小为零,即B对C的摩擦力大小也为零.故选D.【例13】★★★如图所示,当传送带静止不动时,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动,沿传送带从上端A点滑到下端B点所需时间为5分钟;则当皮带轮转动,传送带斜向上匀速运动时,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动,沿传送带从上端A点滑到下端B点所需时间为()A.5分钟B.大于5分钟C.小于5分钟D.无法确定考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专题:动态预测题.分析:物体在滑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取决于前后两次它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了变化.而运动状态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物体与接触面之间的阻力的大小,因此,弄清二者之间的阻力非常关键.解答:解:物体两次受到的都是滑动摩擦力,无论物体与传输带相对速度是多大,只要滑动起来,摩擦力就不变了.也就是两次受力相同,运动过程也就相同,因此从A点滑到B点仍用5分钟的时间.故选A.【拓展题】(2014•龙江县二模)放在一辆足够长且表面光滑的平板车上的两个物体,随车一起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这两个物体在车上将会(不考虑空气阻力)()A.一定不相碰B.一定相碰C.若两物体质量相等一定相碰D.若两物体质量不相等,一定相碰考点:牛顿第一定律.解析:两物体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由于惯性,两个物体仍会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不变,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因此,它们一定不会相碰.答案:A(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突然开动时,站在汽车上的人会向后仰,是由于人具有惯性B.竖直抛向空中的石块,运动的越来越慢,是由于石块的惯性越来越小C.人沿水平方向推停在水平面上的车,车未动,车受到的推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D.打乒乓球时,球拍对球施加力的同时球拍也受到球的作用力,这两个力的大小一定相等考点:惯性;平衡力的辨别;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解析:A、因为原来汽车和乘客都处于静止状态,当汽车突然开动时,汽车向前运动,而人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人会向后倾倒.故A正确;B、竖直抛向空中的石块,运动的越来越慢,但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B错误;C、人沿水平方向推停在水平面上的车,车未动,车受到的推力与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于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D、打乒乓球时,球拍对球施加力的同时球拍也受到球的作用力,这两个力是相互作用力,所以大小一定相等.故D正确.答案:ACD(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同时,甲物体也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B.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C.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其中任意一个分力D.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该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作用的相互性;力的合成与应用.解析:A、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同时,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甲物体也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该选项说法正确;B、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以有力的作用,例如磁铁和铁钉之间,不接触仍然有磁力的作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当方向相同时,合力等于两个分力之和,一定大于其中任意一个分力;但是当方向相反时,合力等于两个分力之差,可能小于其中的一个分力,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该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该选项说法正确.答案:ADa、b为截面完全相同的直角楔形物体,分别在垂直于斜边的恒力F1、F2作用下静止在相同的竖直墙面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受力个数一定相等B.b受到的摩擦力小于a受到的摩擦力C.a、b所受摩擦力方向一定沿墙面向上D.F1、F2大小不一定相等考点:摩擦力的大小.解析:对a受力分析如图1:除摩擦力外的三个力不可能平衡,故一定有摩擦力.故a受四个力.除摩擦力外对b受力分析如图2:除摩擦力外,N,F2,mg三力有可能平衡.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分解F2,设F2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α则有:F2cosα=mg…①F2sinα=N…②由①得F2=…③(1)若,F2=没有摩擦力,此时b受3个力.(2)若F2>,摩擦力向下,b受四个力.(3)若F2<,摩擦力向上,b受四个力A、当F2=,b只受3个力.而a一定受四个力.故A错误B、由摩擦力公式得,f=μF N,f1=mg+F1cosα,f2=mg﹣F2cosα;f1﹣f2=(F1+F2)cosα>0,b受到摩擦力小于a受到的摩擦力,故B正确.C、当F2=时,b受到的摩擦力为0,故C错误.—11—D 、F 1和F 2有可能相等,但也有可能不等,故D 正确.答案:BD(多选)如图所示,将两相同的木块a 、b 至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中间用一轻弹簧连接,两侧用细绳固定于墙壁.开始时a 、b 均静止.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两细绳均有拉力,a 所受摩擦力F fa ≠0,b 所受摩擦力F fb =0,现将右侧细绳剪断,则剪断瞬间()A .F fa 大小不变B .F fa 方向改变C .F fb 仍然为零D .F fb 方向向右考点:摩擦力的大小.解析:将右侧细绳剪断,则剪断瞬间,弹簧的弹力的大小不变,速度不能突变,故b 仍静止,弹簧对木块b 作用力方向向左,所以b 所受摩擦力F fb 方向应该向右;由于弹簧弹力不能发生突变,剪断瞬间,弹簧弹力不变,a 的受力的情况不变,所受摩擦力也不变,所以选项AD 正确.答案:AD。
运动和力1运动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现象;运动状态分为静止和运动,运动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
1机械运动:物体相对另一物体位置的变化。
参照物:①研究物体运动时,假定为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如,研究汽车运动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即认为地面不动。
②选择参照物不同,结论一般不同,如:两列火车并排同向匀速前行,若以对方车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若以地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
可见,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的描述:路程、时间、速度。
速度:定义——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
计算——v=s/t单位——1m/s = 3.6 km/h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此法即相同时间比路程;比较快慢另法:相同路程比时间)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力为平衡力速度大小不变沿直线运动。
v=s/t对于匀速运动而言可以认为是平均速度也可以认为是任意时刻、时间的速度变速运动:速度大小变化或不沿直线运动。
可以用v=s/t计算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总时间包括停留时间)例小明上学从家出发到学校共400m,共花3min20s,其中因为红灯路中停了20s,则他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m/s)例一小轿车在路上匀速行驶,前两秒走了15m,则前3s走了几米?第五秒的平均速度多大?(22.5m 7.5m/s)2力力的定义: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运动方向、改变速度大小、两者同时改变)力的单位:牛(顿), N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效果)力的示意图:是一条带箭头的直线。
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表示作用点(也可是终点)注意作用点要画在受力物体上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
2.1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①弹性:象直尺、弹簧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②塑性:象橡皮泥、面团,形变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塑性。
③弹性限度:有弹性的物体,若受力过大不能完全复原,我们就说超过了弹性限度④产生弹力的条件:直接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力运动和力考点1:测力计的使用和读数1.(2016江西)如图所示,是用来测量的大小的工具,使用前应,明确该仪器的和分值;2.(2020江西)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就被拉得,利用这个道理可以制成弹簧测力计。
如图甲所示,圆筒测力计下挂有一重物,其重G为2N,则此测力计的分度值为N。
如果用力F竖直向下拉动挂钩,如图乙所示,则拉力F为N。
3.(2018江西)如图1所示,圆筒测力计使用前要校零,看清量程和。
使用中,测得桶重为G,则该桶水重为G。
4.(2022江西)如图所示,圆筒测力计的分度值为N;此时,该测力计的读数是N。
第1题图第2题图第3题图第4题图考点2:力及其作用效果5.(2020江西)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自行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行至水平面时的初始速度;此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
6.(2014江西)利用你考试中的草稿纸,按照提示例设计两个实验,指出研究或说明的物理问题.主要实验过程探究或说明的物理问题抖动纸张声音的产生考点3:摩檫力7.(2014江西)“我劳动,我快乐”。
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常用的搓衣板,它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来增大摩擦;洗刷衣服时,刷子与衣服之间的摩擦为摩擦(选填“滑动”或“滚动”)。
第7题图第8题图第9题图考点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8.(2020江西)如图所示,小明去公园遛狗时,用力拉住拴狗的绳子,正僵持不动。
此时,若不计绳子重力,以下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A.小明拉绳子的力与狗拉绳子的力B.狗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狗的支持力C.绳子对狗的拉力与地面对狗的阻力D.绳子对狗的拉力与狗对绳子的拉力9.(2018江西)如图所示,王爷爷推着失去动力的汽车在平直道路上匀速前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汽车所受的推力与地面对汽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C.汽车所受的重力与汽车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第11题图 10.(2019江西)电灯通过电线挂在天花板上处于静止状志,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灯的拉力是一对__________,电线对灯的拉力和灯所受的重力是一对__________力。
中考物理运动和力复习指导力和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和二力平衡力学局部的相关概念是中考中罕见的命题点。
基本概念是迷信探求、开放性试题的基础。
温习时,要联络生活中的实例,经过实验探求,领悟力的存在。
联络生活实践正确了解力的概念,是今后试题开展的方向。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惯性的概念和惯性现象的解释是历年各地中考重点考察的内容。
同窗们一定要勇于面对学习进程中的疑问,尝试用所学的知识了解和解释,下面是学习进程中的一些疑问,希望同窗们好好掌握。
1.问:怎样正确了解力的概念?答:力的概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了解:(1)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或物体的两个局部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个物体遭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施加这种作用,只需有力发作,就一定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力不能分开物体而独自存在。
(2)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甲物体遭到乙物体作用时,甲物体一定同时对乙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因此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是相对的,也就是说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如:马拉车,马是施力物体,车是受力物体;但同时车也拉马,此时车是施力物体,马是受力物体。
(3)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物体直接(接触)作用,如手提水桶,推土机推土等;另一种是物体之间的直接(不接触)作用,如磁铁对铁针的吸引力,空中飞翔的鸟遭到的重力等。
2.问:运动形状改动指什么?答:运动形状改动应包括两个方面:物体运动方向的改动和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改动。
如: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由慢到快、由快到慢都属于速度大小的改动。
概括起来运动形状的改动有以下3种状况:(1)运动方向不变,速度大小发作改动;(2)速度大小不变,运动方向发作改动;(3)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动,如斜向上投出去的铅球,在重力作用下做曲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发作变化。
3.问:如何看法牛顿第一定律中没有遭到外力作用和总坚持这两个词的含义?答:没有遭到外力作用是指定律成立的条件,它包括两种状况:一是该物体没有遭到外力对它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状况;二是该物体在某一方向上没有遭到外力的作用。
2019年中考物理运动和力考点指导
一、运动的描述
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运动的快慢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公式:
速度的单位是:m/s;km/h。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三、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
秒表(实验室用)
单位:s min h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长度单位:m km dm cm mm μm nm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厚的刻度尺的刻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4).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四、力
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的单位是:牛顿(N),1N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就叫力的示意图。
五、牛顿第一定律
亚里士多德观点: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伽利略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须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六、二力平衡
平衡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因为物体受到的是平衡力。
二力平衡: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