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重点题20道
- 格式:doc
- 大小:159.05 KB
- 文档页数:10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必考重点题详解(名校版)【重点题一】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29×4,要使积是四位数,□可以填的数有()。
(2)336×□,要使积是三位数,□可以填的数有()。
【思路点拨】第一题要使积是四位数,首先考虑□29的百位乘4进位,那么□里可以填3、4、5、6、7、8、9;考虑到积的十位可能会有进位,试着填2,29×4超过了一百,向百位进1,2×4+1=9,是900多,不是四位数。
所以,只能填3~9。
第二题要使积是三位数,首先考虑336的百位上的3乘□里的数不进位,那么可以填1、2、3,但还要考虑进位的情况,假如□里填3,36×3超过100,向百位进一,百位就是3×3+1=10,百位满十又向千位进一,这样就成了四位数,所以,只能填1、2。
【重点题二】在下面的乘法竖式中,每个字母代表一个数字,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数字,请问A、B、C各表示什么数字?A B C×72 9 9 6【思路点拨】这道题解答的突破口是个位,积的个位是6,只有(8)×7=56,写6向十位进5,所以C=8;十位只有(2)×7+5=19,写9向百位进1,所以B=2;百位(4)×7+1=29,所以A=4。
即4 2 8× 72 9 9 6当然,如果现在学习了除法,也可以直接用2996÷7=428。
【重点题三】计算:148×9【思路点拨】我们可以用笔算的方法来计算出结果,但第二个因数是9,148×9表示9个148,我们可以看成是10个148减去1个148,计算起来会更方便。
148×9=148×10-148=1480-148=1332小红在写一个末尾是0的三位数的时候,不小心把末尾的0漏写了,原来的数比现在的数大621,你知道原来的数是多少吗?【思路点拨】我们可以将这个末尾有0的三位数看成AB0,那么把末尾的0漏掉后就是AB,根据原来的数比现在的数大621,可以列竖式:A B 0- A B6 2 1首先得出B就是9,那么,十位上的B也是9,被个位借掉1后还剩8,8-(6)=2,说明A=6,那么这个三位数就是690。
【重点题一】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29×4,要使积是四位数,□可以填的数有()。
(2)336×□,要使积是三位数,□可以填的数有( )。
【思路点拨】第一题要使积是四位数,首先考虑□29 的百位乘 4 进位,那么□里可以填 3、4、5、6、7、8、9;考虑到积的十 位可能会有进位,试着填 2,29×4 超过了一百,向百位进 1,2 ×4+1=9,是 900 多,不是四位数。
所以,只能填 3~9。
第二 题要使积是三位数,首先考虑 336 的百位上的 3 乘□里的数不 进位,那么可以填 1、2、3,但还要考虑进位的情况,假如□里 填 3,36×3 超过 100,向百位进一,百位就是 3×3+1=10,百 位满十又向千位进一,这样就成了四位数,所以,只能填 1、 2。
【重点题二】在下面的乘法竖式中,每个字母代表一个数字,不同的字母代表 不同的数字,请问 A 、B 、C 各表示什么数字?A B C×72 9 9 6【思路点拨】这道题解答的突破口是个位,积的个位是6,只有(8)×7=56,写6向十位进5,所以C=8;十位只有(2)×7+5=19,写9向百位进1,所以B=2;百位(4)×7+1=29,所以A=4。
即428×72996当然,如果现在学习了除法,也可以直接用2996÷7=428。
【重点题三】计算:148×9【思路点拨】我们可以用笔算的方法来计算出结果,但第二个因数是9,148×9表示9个148,我们可以看成是10个148减去1个148,计算起来会更方便。
148×9=148×10-148=1480-148=1332【重点题四】小红在写一个末尾是0的三位数的时候,不小心把末尾的0漏写了,原来的数比现在的数大621,你知道原来的数是多少吗?【思路点拨】我们可以将这个末尾有0的三位数看成AB0,那么把末尾的0漏掉后就是AB,根据原来的数比现在的数大621,可以列竖式:A B0-A B621首先得出B就是9,那么,十位上的B也是9,被个位借掉1后还剩8,8-(6)=2,说明A=6,那么这个三位数就是690。
三年级数学上册十大重点题型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29×4,要使积是四位数,□可以填的数有()。
(2)336×□,要使积是三位数,□可以填的数有()。
(二)在下面的乘法竖式中,每个字母代表一个数字,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数字,请问A、B、C各表示什么数字?A B C×72 9 9 6(三)计算:148×9(四)小红在写一个末尾是0的三位数的时候,不小心把末尾的0漏写了,原来的数比现在的数大621,你知道原来的数是多少吗?(五)图中的空杯重120克,1号杯重 320克。
那么(1)1号杯中的黄豆重()克。
(2)估计一下2号杯中的黄豆大约重()克,3号杯中的黄豆大约重()克。
(六)有一个长方形菜地,宽15米,是长的一半,要在菜地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七)把一个边长是32厘米的大正方形剪成4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这些小正方形的周长共有多少厘米?(八)(1)要使7□6÷7的商中间有0,方框中可以填什么数?(2)要使450÷□的商的末尾有一个0,□里可以填什么数?(3)□2□÷7的商的末尾是0,两个□里分别可以填什么数?(九)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数字,使竖式计算成立。
(十)小马虎在计算一道除法算式时,把除数7看成了9,得到的商是98,余数是6,你能求出正确的结果吗?附:解析(一)第一题要使积是四位数,首先考虑□29的百位乘4进位,那么□里可以填3、4、5、6、7、8、9;考虑到积的十位可能会有进位,试着填2,29×4超过了一百,向百位进1,2×4+1=9,是900多,不是四位数。
所以,只能填3~9。
第二题要使积是三位数,首先考虑336的百位上的3乘□里的数不进位,那么可以填1、2、3,但还要考虑进位的情况,假如□里填3,36×3超过100,向百位进一,百位就是3×3+1=10,百位满十又向千位进一,这样就成了四位数,所以,只能填1、2。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重点题型专项练习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下列图形中,周长最长的是()。
A. B. C.2.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厘米、分米、毫米、米B.千米、米、分米C.毫米、分米、厘米3.把两个边长2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A.8B.16C.124.与445+298得数不相等的算式是()。
A.298+445B.445+300-2C.445+300+25.一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也一定有()。
A.几个0B.1个0C.2个0D.无法确定6.下面是三个同学在一次赛跑中的成绩,冠军是()。
A.乐乐用了1分13秒B.欢欢用了1分50秒C.牛牛用了1分32秒7.在=S中,不能为0的是()。
A.NB.MC.S8.一条围巾80元,一件上衣299元,估计一下这件上衣比这条围巾贵()元。
A. 100B. 200C. 3009.如图,甲的周长与乙的周长比()。
A.甲的长B.乙的长C.同样长10.女孩踢毽子踢了9下,男孩(),那么男孩踢了几下?算式是:3×9=27。
根据算式,选择最合适的条件。
A.比女孩多踢了3下B.比女孩多踢了18下C.踢的下数是女孩的3倍二.填空题(共10题,共28分)1.在括号里填上“>”“<”或“=”。
500-250()350 200()39+58米()80分米 90毫米()9分米200+20()400 100()15+630分米()30厘米 1米()10厘米2.要使601×口的积的中间有两个0,口里能填()。
如果要使504×口的积里面没有0,口里可以填()。
3.估算199+45时,可以把199看作(),加上45后估算结果是()。
4.希望小学男生有295人,比女生少100人。
这个学校大约有()人。
5.填上恰当的数。
60秒=()分 85分=()时()分 3时=()分6.比370多180的数是(),420比260多()。
第一单元时分秒一、知识点归纳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时间单位从大到小排列是(时、分、秒),从小到大排列是(秒、分、时)。
2、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最长、最细、走得最快的是(秒针),最短、最粗、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3、钟面上有( 12 )个数字,( 12 )个大格,( 60 )个小格。
4、时针走1大格是( 1 )小时,分针正好走( 1 )圈;时针走1圈是(12)小时。
分针走1小格是( 1 )分钟,秒针正好走( 1 )圈;分针走1大格是( 5 )分钟;分针走1圈是( 60 )分,也就是( 1 )小时。
秒针走1小格是( 1 )秒钟;走1大格是( 5 )秒钟;秒针走1圈是( 60 )秒,也就是( 1 )分钟。
5、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1小时 )。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5分钟 )。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5秒钟 )。
6、时针要看大格,时针走了几大个大格,就是几小时。
分针和秒针都要看小格,分针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钟,秒针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重合的时间是( 12 时 )。
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 3时)、( 9时)。
时针和分针正好成一条直线是( 6时)。
8、计算经过时间可以借助钟面数格子,也可以用“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计算。
时刻用“几时”或“几时几分”表示,时间段用“几小时”或“几小时几分钟”表示。
9、公式【注意: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 1分=60秒半时=30分 60分=1时 60秒=1分 30分=半时10、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1)数格法:可以看钟面,数格后再计算。
(2)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时刻”表示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没有长短,只有先后。
“时间段”表示两个日期或两个时刻的间隔。
终止时刻:如果时间拖后,要用加法;如果时间提前,要用减法。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十大重点题十大易错题【易错题1】600×5=300【错因分析】口算时积的末尾添“0”不足,认为积的末尾只有两个“0”。
【思路点拨】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都是先转化成表内乘法,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和乘数末尾个数同样多的“0”。
这道题中6乘5得30,要在30的末尾添两个“0”,所以积的末尾一共有3个“0”。
正确解答:600×5=3000。
【易错题2】用竖式计算240×7=【错因分析】错误解答:错误解答错在简便算法计算时,忘了将三位数末尾的0落下来。
【思路点拨】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先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末尾0前面的数,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正确解答:【易错题3】比较大小:500克○5千克【错因分析】错误解答:>错误解答错在只关注了数的大小,却忽略了单位,未统一单位就比较大小。
【思路点拨】质量单位不同时,要先将两个单位统一,再比较大小。
5千克=5000克,500<5000,所以500克<5千克。
正确解答:<【易错题4】一个杯子装满水后连杯共重860克,倒出一半的水后,连杯共重460克,杯子里原来的水重多少克?这个杯子重多少克?【错因分析】错误解答:860-460=400(克)460-400=60(克)答:杯子里原来的水重400克,这个杯子重60克。
杯子重和水重放在一起,有些同学就搞不清了,没有理清题目中“倒出一半的水”的意思。
【思路点拨】倒出一半水,少了860-460=400(克),因此一半的水重400克,整杯水重400×2=800(克);杯子重860-800=60(克)。
正确解答:860-460=400(克)400×2=800(克)860-800=60(克)答:杯子里原来的水重800克,这个杯子重60克。
【易错题5】一个长方形的长是4分米,宽是6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错因分析】错误解答:4+6=10(厘米)10×2=20(厘米)答:它的周长是20厘米。
三年级上册数学常考重点易错应用题(70题)(必考题型,要求掌握)1.小明看一本25页的故事书,4天看了16页。
照这样的速度,他一个星期能看完这本故事书吗?(16÷4)×7=28(页)28页>25页答:他一个星期能看完这本故事书2.体操比赛中,301班同学们站成4排,每排12人。
变换队形后,同学们站成了8排,平均每排有多少人?12×4÷8=6(人)答:平均每排有6人.3.大桥镇中心小学三年级有36名小记者,六年级的小记者人数是三年级的4倍。
六年级有小记者多少人?36×4=144(人)答:六年级有小记者144人4.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500米,他每天步行去学校,一天要走两个来回,小明上学一天一共要走几千米?500×2=1000(米)答:小明上学一天一共要走1千米5.一套儿童图书有三本,每本是34元钱,兰兰带了100元钱,请你算一算,够买一套吗?34×3=102(元)102元>100元答:不够买一套。
6.32元可以买4本《儿童文学》,照这样计算,买24本《儿童文学》需要多少钱?32÷4×24=192(元)答:买24本《儿童文学》需要192元7.笔记本6元一本地球仪9元一个,张老师买了6本笔记本,如果用这些钱买地球仪,可以买几个?(6×6)÷9=4(个)答:可以买9个8.暑假中,张老师带领6名三年级的同学进行了一项关于动物的实践调查活动,为了调查他们来到了郑州市动物园,下图是郑州市动物园的门票价格,他们购买门票一共要花多少钱?30+15×6=120(元)答:他们购买门票一共要花120元钱9.(1)乐乐妈妈有690元钱,想买一个烧水壶和一个电饭煲,够吗?227+439=666(元)666元<690元答:够买洗衣机的价钱是电饭煲价钱的3倍,洗衣机卖多少钱?439×3=1317(元)答:洗衣机买了1317元。
人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重点题型专项练习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估算459+324的结果应()。
A.大于700B.等于700C.小于7002.一个正六边形边长20厘米,周长是()。
A.120厘米B.80厘米C.60厘米3.301×5与下面哪个算式的结果最接近()。
A.130×5B.3×150C.500×34.分别用同样的四个小正方形拼出下面三个图形,()图形的周长最短。
A. B. C.5.5个1元硬币大约重()。
A.5克B.5千克C.5米6.一段围成边长为48厘米的正方形的铁丝,被剪成了4段相同长度的铁丝,每段可以围成的正方形边长是()。
A.12厘米B.4厘米C.10厘米D.8厘米7.119乘最大的一位数,积是()。
A.三位数B.四位数C.三位数或四位数8.长方形长7米,比宽多2米,宽是()。
A.7+2=9(米)B.7-2=5(米) C.7×2=14(米) D.7+2+2=11(米)9.一百一百地数,3800后面第二个数是()。
A.3600B.4000C.410010.1千米水管和1吨水泥比较()。
A.一样长B.一样重C.无法比较二.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两个相同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
()2.一吨的铁和1000千克的棉花一样重。
()3.一个鸡蛋重50千克。
()4.钟面上秒针从数字6走到数字12经过的时间是30秒。
()5.4t岩石的和1t棉花的质量相等。
()6.周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他们的边长一定相等。
()7.82毫米=8厘米2毫米。
()8.把7kg糖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这些糖的。
()9.四边形都是由4条线段围成的。
()10.因为=60%,所以米=60%米。
()三.填空题(共10题,共26分)1.在括号里填上“>”“<”或“=”。
308()298 1000-30()700500厘米()5米250克()2千克2.填上>、<或=。
20道三年级经典奥数题1.(植树问题)100名师生绿化校园, 老师每人栽3棵树, 学生每两人栽1棵树, 总共栽树100棵, 求老师和学生各栽树多少棵?2.(和倍问题)两个数的和是2016, 其中一个加数的个位是0, 如果把这个0去掉, 就正好等于另一个加数的两倍。
这两个加数各是多少?3.(路程问题)学校规定上午8时到校, 小明去上学, 如果每分种走60米, 可提早10分钟到校;如果每分钟走50米, 可提早8分钟到校, 求小明几时几分离家刚好8时到校?由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4.(分苹果)妈妈买回一筐苹果, 按计划吃的天数算了一下, 如果每天吃4个, 要多出48个苹果;如果每天吃6个, 则又少8个苹果.那么妈妈买回的苹果有多少个?计划吃多少天?5.(枚举法)在一个圆周上放了1个红球和1994个黄球。
一个同学从红球开始, 按顺时针方向, 每隔一个球, 取走一个球;每隔一个球, 取走一个球;……他一直这样操作下去, 当他取到红球时就停止。
你知道这时圆周上还剩下多少个黄球吗?6.(车辆问题)7辆“黄河牌”卡车6趟运走336吨沙土.现有沙土560吨, 要求5趟运完, 求需要增加同样的卡车多少辆?7.(收入问题)王老师把月收入的一半又20元留做生活费, 又把剩余钱的一半又50元储蓄起来, 这时还剩40元给孩子交学费书本费。
他这个月收入多少元?8.(鸡兔同笼)班主任老师带五年级二班50名学生去栽树, 张老师一人栽5棵, 男生一人栽3棵, 女生一人栽两棵, 总共栽树120棵。
有几名男生?几名女生?9.(排名问题)A、B、C、D四人在一场比赛中得了前4名。
已知D的名次不是最高, 但它比B、C都高, 而C的名次也不比B高。
问:他们各是第几名?10.(树上的小鸟)树林中的三棵树上共落着48只鸟.如果从第一棵树上飞走8只落到第二棵树上;从第二棵树上飞走6只落到第三棵树上, 这时三棵树上鸟的只数相等.问:原来每棵树上各落多少只鸟?11.(牛过河)小明要赶四头牛过河, 这四头牛分别所用的时间是2分钟, 4分钟, 6钟, 8分钟, 可是一条河同一时间只能容两头牛, 请问至少能用多少时间把四头牛都赶过河?12.(还原问题)甲、乙、丙三人互相赠送图书。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各单元重点(含配套练习)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 1分=60秒 60分=1时 60秒=1分半时=30分 30分=半时9、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
(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认识整千数(记忆: 10个一千是一万)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重点题一】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29×4;要使积是四位数;□可以填的数有()。
(2)336×□;要使积是三位数;□可以填的数有()。
【思路点拨】第一题要使积是四位数;首先考虑□29的百位乘4进位;那么□里可以填3、4、5、6、7、8、9;考虑到积的十位可能会有进位;试着填2;29×4超过了一百;向百位进1;2×4+1=9;是900多;不是四位数。
所以;只能填3~9。
第二题要使积是三位数;首先考虑336的百位上的3乘□里的数不进位;那么可以填1、2、3;但还要考虑进位的情况;假如□里填3;36×3超过100;向百位进一;百位就是3×3+1=10;百位满十又向千位进一;这样就成了四位数;所以;只能填1、2。
【重点题二】在下面的乘法竖式中;每个字母代表一个数字;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数字;请问A、B、C各表示什么数字?A B C×72 9 9 6【思路点拨】这道题解答的突破口是个位;积的个位是6;只有(8)×7=56;写6向十位进5;所以C=8;十位只有(2)×7+5=19;写9向百位进1;所以B=2;百位(4)×7+1=29;所以A=4。
即4 2 8× 72 9 9 6当然;如果现在学习了除法;也可以直接用2996÷7=428。
【重点题三】计算:148×9【思路点拨】我们可以用笔算的方法来计算出结果;但第二个因数是9;148×9表示9个148;我们可以看成是10个148减去1个148;计算起来会更方便。
148×9=148×10-148=1480-148=1332【重点题四】小红在写一个末尾是0的三位数的时候;不小心把末尾的0漏写了;原来的数比现在的数大621;你知道原来的数是多少吗?【思路点拨】我们可以将这个末尾有0的三位数看成AB0;那么把末尾的0漏掉后就是AB;根据原来的数比现在的数大621;可以列竖式:A B 0- A B6 2 1首先得出B就是9;那么;十位上的B也是9;被个位借掉1后还剩8;8-(6)=2;说明A=6;那么这个三位数就是690。
即6 9 0- 6 96 2 1【重点题五】图中的空杯重120克;1号杯重 320克。
那么(1)1号杯中的黄豆重()克。
(2)估计一下2号杯中的黄豆大约重()克;3号杯中的黄豆大约重()克。
【思路点拨】很明显;1号杯中的黄豆重320-120=200(克);2号杯中的黄豆大约比1号杯中的黄豆多一半;即多200÷2=100(克);因此;2号杯中的黄豆大约有200+100=300(克);3号杯中的黄豆大约是1号杯中的2倍;所以;200×2=400(克)。
【重点题六】有一个长方形菜地;宽15米;是长的一半;要在菜地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思路点拨】求篱笆的长实际就是求长方形的周长;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已知宽是长的一半;也就是说长是宽的两倍;所以;我们可以用15×2=30(米)求出长;再求出周长。
也可以把宽看作1份;那么长就有这样的2份;长和宽一共有3份;长与宽的和就是15×3=45(米);然后再求出周长。
方法一:15×2=30(米);(30+15)×2=90(米)。
方法二:15×3=45(米);45×2=90(米)。
【重点题七】把一个边长是32厘米的大正方形剪成4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这些小正方形的周长共有多少厘米?【思路点拨】将大正方形剪成四个小正方形;如图所示;这些小正方形就成了四个独立的图形;有些本来在里面的不存在的边露了出来;因此;四个小正方形的周长之和不等于大正方形的周长。
要求4个小正方形的周长之和;应先求一个小正方形的周长;小正方形的边长是32÷2=16(厘米);所以;周长就是16×4=64(厘米);那么周长之和就是64×4=256(厘米)。
【重点题八】(1)要使7□6÷7的商中间有0;方框中可以填什么数?(2)要使450÷□的商的末尾有一个0;□里可以填什么数?(3)□2□÷7的商的末尾是0;两个□里分别可以填什么数?【思路点拨】(1)被除数百位上的7除以7等于1;没有余数;所以;只要考虑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能不能除以7就可以了;0~6除以7不够除;只能商0;所以;被除数的十位上可以填0~6。
(2)要使商的末尾有0;只要使被除数的个位除以除数不够除就可以了;现在被除数的个位是0;假如前面没有余数的话;商的末尾就是0;所以;只要被除数的前两位45除以除数没有余数就可以了;45÷1=45、45÷3=15、45÷5=9、45÷9=5没有余数;所以;除数可以是1、3、5、9(只考虑一位数)。
(3)这题和第(2)题类似;要让商的末尾是0;要让被除数的前两位□2÷7没有余数;只有42÷7没有余数;所以;被除数的百位上填4。
接下来只要考虑什么数除以7不够除;0~6这几个数都比7小;不够除以7商0;所以;被除数的个位上可以填0~6。
【重点题九】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数字;使竖式计算成立。
【思路点拨】仔细观察整个竖式;商的十位是7;七八五十六;商的个位乘8后个位是4;因此商的个位是3或8;8是不可能的;八八六十四;三十几不能减六十四;所以;商的个位只能是3;我们最后一个个地把方框内的数填出来就行了。
如图所示【重点题十】小马虎在计算一道除法算式时;把除数7看成了9;得到的商是98;余数是6;你能求出正确的结果吗?【思路点拨】在这道算式中虽然把除数看错了;但被除数不变;所以;我们可以将算式表示为被除数÷9=98......6;然后根据“被除数=除数×商+余数”;求得被除数是888;再用被除数除以正确的除数7;求得商126余6。
即98×9+6=888 888÷7=126 (6)【重点题十一】合理计算经过的天数(1)小丽学校2015年的寒假从2月3日开始;到2月最后一天结束;寒假一共有( )天。
(2)小林参加军训活动;从8月27日开始;到9月5日结束;军训了()天。
【问诊】首先要注意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月份是大月还是小月。
然后看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
建议可以用列举天数的方式解答。
本题的具体解答如下:(1)首先确定2月有多少天;因为2015是平年;所以2月有28天;所以从2月3日开始到2月28日结束;一共经过:28-3+1=26(天)(2)首先可以看出题目中的时间是跨月份的;所以计算的时候;应该分两段时间来计算:8月27日到8月31日(因为8月有31天)一共有31-27+1=5(天)、9月1日到9月5日一共有5-1+1=5天。
所以一共军训了10天【重点题十二】求经过的时间李叔叔上夜班;他晚上8时30分上班;第二天早上6时下班。
他夜班要工作多长时间?【问诊】这题考察的是对计时法的应用。
首先要熟练掌握“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转换;其次;对于求这种跨度不是一天的经过时间;建议把时间分两段进行计算。
因为24时计时法中;一天的0时同时是前一天的24时;所以以0时为界;前面为一段;后面为一段。
在本题中;为了计算方便;先把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计时法:晚上8时30分是20时30分、早上6时是6时;所以两段时间是20时30分——24时、0时(24时)——6时;分别计算时间:24:00-20:30=3(时)30(分)、6:00-0:00=6(时)、6小时+3小时30分=9小时30分。
【练习】我每天早上9:00上班;下午5:00下班;中午休息1小时;我一天工作几小时?【重点题十三】右图中;长方形被分成甲、乙两部分;这两部分的()。
A、周长和面积都相等B、周长和面积不相等C、周长相等;面积不相等D、周长不相等;面积相等【问诊】周长指的是一个图形(或物体)一周边线的长度;面积指的是一个物体或图形的面的大小。
所以我们来看甲、乙的面积;很明显甲的面比乙的面大;所以甲乙的面积不相等;再来看周长;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性;我们可以知道;二者都是由分别相等的两条边和一条公共边组成的;所以周长相等。
【练习】比较下面两个图形;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的面积相等;周长也相等B.甲、乙的面积相等;但甲的周长大C.甲、乙的周长相等;但乙的面积大【重点题十四】填表题【问诊】这种类型的题目是比较常见的;这一题包含的知识点比较全面了。
首先;既有周长的计算;也有面积的计算;而这正是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其次;关于边的条件;有的用同一单位表示;有的用不同的单位表示;所以一定要仔细读题;看清单位是不是统一;如果不统一;第一步就是要统一单位。
此外;还考察了学生对面积、周长公式的掌握程度;给你周长;让你求边长。
建议学生在做这类题目时;按以下的步骤解题:(1)统一单位。
比如长6dm;宽3cm的长方形;你要统一成长60cm;宽3cm的长方形;(2)确定所求。
如果是求面积;要调用面积公式;如果是求周长;调用周长公式;如果给出正方形周长;求边长;调用公式:边长=正方形周长÷4;(3)套用公式;列式计算。
(4)检查得数是否有单位。
单位要匹配;周长对应周长单位;面积对应面积单位。
【练习】(1)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6厘米;求这个正方形的面积?(2)求一个面积为49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周长?【重点题十五】商店有三种钢笔;价格分别是8元、15元、24元;有两种笔记本;价格分别是6元、9元。
小亮带100元去商店购买钢笔和笔记本。
(1)买1支钢笔和3本笔记本;最多要用多少元?最少呢?(2)买1支钢笔和1本笔记本;最多找回多少元?最少呢?【问诊】在这一题中;有几个关键的词语:最多(少)要用、最多(少)找回;一定要搞清楚“要用”是指的买东西花掉钱;而“找回”是指买东西剩下的钱。
搞清这一点后;再去判断“最多(少)要用”是指买价钱最高(低)的物品花的钱;“最多(少)找回”是指买价钱最低(高)的物品后剩下的钱。
所以现在我们来看问题“(1)买1支钢笔和3本笔记本;最多要用多少元?最少呢?”最多要用多少钱;就是去买价格最高的物品;也就是1支24元的钢笔和3个9元的笔记本;列式为:24+3×9=51(元)。
类似的可以解决最少用的钱。
问题“(2)买1支钢笔和1本笔记本;最多找回多少元?最少呢?”中;要求最多找回的钱;那么就要花去最少的钱;所以购买的是价格最低的钢笔和笔记本;列式为:8+6=14(元)100-14=86(元)。
类似的可以解决最少找回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