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3.6、在星空中(一)》word教案(6)
- 格式:doc
- 大小:141.00 KB
- 文档页数:7
《在星空中(一)》教学设计一、本课教学内容概述及在本单元中的位置本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六课时《在星空中(一)》,这一节课将和学生一起展开星空中对星座的认识。
从前面的5课中,学生了解了月球、月相变化、日食和月食、太阳系的相关知识。
本课重点学习的是:了解星座、建一个“星座”模型。
通过让学生建一个“北斗七星”的模型,引导学生从“平面”走向“立体”的了解过程,客观且真实地认识和了解星座,建立正确的有关星座的概念,培养和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二、学情分析每个学生都有一颗对浩瀚宇宙的好奇心,看着满天繁星,特别想知道关于它们的故事,因此,对于学习星空知识充满了期待,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乡村渐渐远离,城市中高楼林立、大气污染严重等原因使得学生离“繁星”的字眼越来越远。
就实地观察来说,农村空气污染小,夜晚比较黑暗,相比城市学生比较容易观察。
就知识储备量来说,农村学生受到阅读量和外界媒介的影响,对天文知识和空间想象能力受到限制,和城市学生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探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探究活动一般应由简单到复杂。
这一课内容,由点及面,由浅入深,有效的提升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探索宇宙的渴望打下了基石。
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星座概念,是本课学习的重要内容。
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2.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过程与方法:1.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2.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星座,并用图画做好相关的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建立模型的重要性。
2.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
3.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建立正确的星座的概念(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教学难点】、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6.在星空中(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六课时《在星空中(一)》,从本课开始,学生将展开对星座的认识。
涉及星座的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星座,第二部分建一个“星座”模型,第三部分认识夏季主要星座,第四部分开个观察交流会,第五部分制作活动星图。
本课时主要是开展前两部分的教学。
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对星座已有一定的认识,有的同学还能说出一大串星座的名称来。
但对星座的含义,星座的特征,可能知道的很少。
如何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星座的概念,是本课学习的重要教学目标。
本课采用的是建立模型的方法,引导学生建立一个北斗七星的模型,让学生客观真实的去认识和了解星座,建立正确的有关星座的概念,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其实这七颗星,离地球有远有近,远的离地球有近150光年,近的距地球也有50光年。
活动中,让学生在一个纸板上挂七个橡皮泥球,投影出北斗七星的图形,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建立起星座的正确概念——远近不同的恒星在视觉上形成的一个构图。
星座也有实用之处,它们相当于夜空的平面坐标。
教科书中让学生根据北斗七星寻找北极星以确定方向。
由于北极星位于地球自转轴北端所指的中心,所以看上去北斗七星和其他星座都在绕北极星转动——“斗转星移”。
这些现象,如果指导学生作夜晚观察活动,都是可以观察到的,这对培养学生的天文兴趣具有很好的作用。
教学流程分成四大环节,第一个环节,通过观察全天星空图,让学生感受到星星太多,不知道如何观察和探究,接着引出观察方法“星座”,“什么是星座”让学生懂得“星座”的科学概念。
第二个环节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建立星座模型并画出投影,完成后留给学生一部分时间,展示小组建立的“星空”模型,最后找出各组之间的相同和不同,并尝试说说为什么相同的实验器材会出现不同的投影结果。
在引导中,让学生知道是投影的位置不同造成有不同的结果。
在星空中(一)一、教课内容剖析:《在星空中(一)》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中的第 6 课。
本单元前方 4 课是通过推断、模拟实验、实质观察等方法研究地月系中月球的运转规律;第 5 课则把空间范围扩大到了太阳系,经过建模的方法来认识太阳系的构成;而从本课开始把空间范围又扩大到整个宇宙,本课将连续经过建模的方法来成立星座的空间观点,即星座是远近不一样、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教材中的第一个活动是认识星座,在这里直接出示了星座的观点,经过这样简单的文字表述,学生对于这一观点是难于理解的,于是有了第二个活动——建一个“星座” 模型,经过建模活动学生才真实成立星座这一科学观点,第三个活动则是经过认识大熊座和小熊座来让学生学会在夜空中找星、辨识星座的方法,进而使学生课后能真实去观察星空,为后边一课的开星空观察沟通会做准备。
二、教课目的:1.科学观点:(1)星座是远近不一样、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假如从不一样角度察看,视觉图像也不一样。
(2)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主要标记,利用北斗七星能够找到北极星(小熊座。
2.过程与方法:(1)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说。
(2)学会依据星座的特点及星座间的视觉联系来察看星座,并用图画做好有关的记录。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1)培育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连续地察看星座是必需的。
三、教课要点:成立星座观点(即星座是远近不一样、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四、教课难点:经过制作和察看星座模型来成立星座观点。
五、教课准备:1.教师准备:全天星空图、星座图、传说资料。
2.学生准备:纸板、细线、橡皮泥。
六、教课过程:(一)比较平面和立体,铺垫星座观点。
1.出示正方形和立方体,问:它们最大的差别是什么?2.出示圆和球形,问:它们最大的差别是什么?3.出示平面点图和“风铃”(1)它们最大的差别是什么?(2)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二)制作和察看星座模型,建构星座观点。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3.6在星空中》(一)-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3.6在星空中》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星空,了解星空的基本知识,如星座、银河等,并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对星空的探索历程和科技的发展。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也有实践活动的建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星空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观察星空方面有较高的兴趣,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但在对星空的深入了解和思考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星空的基本知识,如星座、银河等。
2.培养学生观察星空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对星空的探索历程和科技的发展。
四. 教学重难点1.星空的基本知识,如星座、银河等的介绍。
2.培养学生观察星空的能力,以及从中思考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星空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对星空的探索历程。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星空,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星空探索的意义和科技的发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星空图片和视频,用于展示和观察。
2.准备相关知识的PPT,用于讲解。
3.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张星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星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星空的基本知识,如星座、银河等,让学生了解人类对星空的探索历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观察星空,记录下自己看到的星座和银河,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4.巩固(5分钟)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成果,让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对星空的探索历程和科技的发展,讨论如何利用科技探索星空。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观察星空的重要性,以及科技在星空探索中的作用。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6课《在星空中(一)》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对学习本内容的要求:“知道四季代表的星座”。
在课标中的位置:地球与宇宙领域专题,有地球的概貌与地球物质、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天空中的星体三大主题。
通过“多样的生物”、“生命的共同特征”的主题学习,儿童从对生命现象的实体观察和表面认识发展到对生命本质、生命规律的认识。
通过观察活动、探究活动等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初步的科学过程技能、问题解决能力等。
在教材中的位置:本课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六课时《在星空中(一)》,本单元前面4课是通过推测、模拟实验、实际观测等方法研究地月系中月球的运行规律;第5课则把研究的空间范围扩大到了太阳系,通过建模的方法来认识太阳系的组成;从本课开始,学生将展开对星座的认识,又将研究的空间扩大到整个宇宙。
涉及星座的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星座,第二部分建一个“星座”模型,第三部分认识夏季主要星座,第四部分开个观察交流会,第五部分制作活动星图。
本课时主要是开展前两部分的教学。
【学情分析】通过各种途径,学生对星座有一定的认识,有的同学还能说出一大串星座的名称来。
但学生对于常遇到的恒星具体在什么星座等的知识比较贫乏。
学生最熟悉的是生活中常提到的12个月的星座,但对星座的科学概念、星座的特征,还有对其他星座认识十分少,尤其是四季的代表星座方面,学生认知更是缺乏。
【教学目标】1、知道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视觉图像也不同。
2、知道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主要标志,利用北斗七星可以找到北极星(小熊座)。
3、通过制作北斗七星的星座模型,利用图画做好记录,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4、提高对观察星座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教学难点】通过制作北斗七星的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6在星空中教科版【传授目标】科学概念:1、随季候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性星座,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
2、亮星组成的图形是星座的主要标志。
历程与要领:1、尝试根据星座的特性查看明白星座,并用图画做好相关的记载。
2、制作活动观星图,并运用到实际的查看中去。
情绪态度与代价观:1、培育对天文方面的兴趣,明白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查看星座是必要的。
2、成长团连合作的意识。
【传授重点】根据星座的特性查看明白星座。
【传授难点】制作活动观星图,并运用到实际的查看中去。
【传授准备】西席准备:课件以及相关资料、夏季星空图、事先查看夜间查看星象的地理位置学生准备:活动星图、硬纸、铰剪等。
【传授历程】一、开星空交流会1、前段时间同砚们查看了月相,最近又查看了星座,这节课我们开个星空交流会,交流一下在查看活动中的收获和领会。
2、展示观星记载表及月相查看记载表。
3、组织学生分小组互相观光、学习。
4、小组交流观星、观月历程中的领会和阅历。
5、小结月相的变化纪律,对活动历程举行反思和评价。
二、明白夏季主要星座1、发言:同砚们,你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吗?(西席简略先容牛郎织女的故事)2、(出示夏季星空图)请同砚们查看,图中有哪些星座?它们有何明显的标志?3、学生查看并汇报。
(预设:天津四、织女星和牛郎星是夏季星空中有名的亮星,形成一个三角形,被称为“夏季大三角”。
找到它们,也就找到天琴、天鹅、天鹰三个星座。
天蝎座形似蝎子,它的主要标志是心宿二,也称大火星,是一颗耀眼的红色亮星。
)4、阅读讲义第59页的文字资料。
5、提问:天琴、天鹰星座的主要标志是什么?怎样才华找到它们呢?(天琴、天鹰星座的主要标志分别是牛郎、织女星。
天空中有一条闪亮的光带,便是人们常说的“银河”。
我们根据这条光带去寻找,“河”东是牛郎,“河”西是织女,“河”中是天津四,织女旁的四颗不太亮的星,便是押送织女的天兵;牛郎旁的两颗星,便是他担筐中的两个子女;银河便是阻隔他们的一条河流。
科学《在星空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太阳系中的行星及其特点;(2)掌握如何观测星星;(3)了解恒星、星座和银河系的概念;(4)学习使用星图找到不同的星座。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展示、实物演示和图片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观察、探究和实践等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兴趣,激发探索未知的好奇心;(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增强保护环境意识;(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促进团队合作与互助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行星及其特点的认识;(2)观测星星的方法和技巧;(3)恒星、星座和银河系的认识;(4)使用星图找到不同的星座。
2.教学难点:(1)学生对观测星星的方法和技巧的理解和运用;(2)学生对于恒星、星座和银河系的概念的理解和区分;(3)学生对星图的解读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1)大型星图;(2)照片资料和课堂展示用的星球模型;(3)恒星、星座和银河系的展示材料。
2.教学环境准备:教室中央需要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让学生能够进行观星实践活动。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1)通过展示星球模型和图片,引出话题:你是否喜欢观察星星?你知道太阳系中有哪些行星吗?(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提醒学生,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研究星星来了解宇宙的奥秘。
2.新知讲解(25分钟)(1)介绍行星:通过讲解太阳系中的行星及其特点,让学生了解每个行星的大小、轨道、表面温度等。
(2)观测星星的方法和技巧:讲解如何观测星星,包括选择观测的时间、地点和注意事项。
(3)恒星、星座和银河系的认识:介绍恒星、星座和银河系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特点。
(4)星图的使用:介绍星图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并给学生演示如何使用星图找到不同的星座。
《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第6课时在星空中(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2、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过程与方法:1、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2、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星座,并用图画做好相关的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建立模型的重要性。
2、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
3、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正确的星座的概念(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教学难点】、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全天星空图、投影仪。
学生准备:纸板、细线、橡皮泥、剪刀等。
【教学过程】一、了解星座1、(教师出示全天星空图)茫茫星空,常常使人望而兴叹,你能说出哪些星座的名称?听说过哪些有关星座的神话故事?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介绍星座的由来及其作用。
(人们肉眼可以看到的星有6000多颗,为了便于辨认,人们把看起来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将全天划分为88个星区,结合神话故事,根据其形态不同分别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且给它们命名,这些人为划分的区域就称为星座。
)二、建立星座模型1、谈话:让我们用纸板、细线、橡皮泥来做一个星座模型。
2、阅读课本第57页星座模型的制作方法。
3、教师示范制作方法:按要求在纸上打孔,按长短要求把细线剪好挂在小孔上,再把橡皮泥球挂在细线的下端。
(说明:纸板上的孔位和线长短的数据,实际上是根据北斗七星与地球的实际距离、七颗星的相对位置关系来确定的。
)4、学生分组制作。
5、把模型放到投影仪所射出的光中,转动模型,让光从四个不同的角度照射模型,请学生分别将橡皮泥球的影子画在本子上。
(预设:学生会画下许多不同的图形,只有当光从模型的一个侧面照射时,学生才会看到橡皮泥的影子构成了一个勺子形。
教科版科学六下《在星空中(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在星空中(一)》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星空的基本知识,包括恒星、行星、卫星等,使学生认识星空,培养他们观察星空的兴趣。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观星方法,了解星空中的各种天体,为深入学习天文学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地球与宇宙》这一单元,对宇宙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对于星空的好奇心较强,喜欢观察天空中的变化。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天文学名词理解起来较为困难,需要在学习过程中给予个别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星空的基本知识,认识恒星、行星、卫星等天体,学会使用简单的观星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星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星空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宇宙奥秘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星空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简单的观星方法。
2.难点:对一些天文学名词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星空,亲身体验观星的过程。
2.讲授法:讲解星空的基本知识和观星方法。
3.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观星心得和发现。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星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观星工具,如望远镜、星图等。
3.划分教室空间,便于学生观察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星空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对星空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星空的哪些知识?”2.呈现(10分钟)讲解星空的基本知识,包括恒星、行星、卫星等,让学生了解天体的种类。
讲解观星方法,如使用望远镜、星图等工具。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利用观星工具进行实际操作,观察星空。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观星心得和发现,讨论星空中的有趣现象。
教师点评学生的观察成果,总结观星技巧。
5.拓展(10分钟)介绍一些星空中的特殊现象,如流星、彗星等,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宇宙奥秘。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宇宙
6.在星空中(一)
一、教材简析:
《在星空中》有两篇课文,从本课开始,学生将展开对星座的认识。
涉及星座的教学内容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了解星座;第二部分建一个“星座”模型;第三部分认识夏季主要星座;第四部分开个观察交流会;第五部分制作活动星图。
本课主要是开展前两部分的教学。
二、教学背景:
通过各种途径,学生对星空有一定的认识,他们都知道:所有的星星并不在同一个面上,也不是大小相同,类型相同,他们悬在宇宙中,还能说出一大串星座的名称来。
但对于星座的含义、星座的特征可能是知之甚少。
观察星空是本课的难点,在星空中真正认识星座是不太容易的。
本课采用建立模型的方法,引导学生建立一个北斗七星的模型,让学生客观真实地去认识和了解星座,建立正确的有关星座的概念。
教材的第一部分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星座,第二部分是建立一个星座模型,重在如何让学生明白模型所传递的意思,通过用幻灯机的光从某一角度照射,记录下“北斗七星”的影子,再讨论从中获得的信息,让学生客观真实地去认识和了解星座,建立正确的有关星座的概念,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第三部分是认识星座。
星座也有实用之处,它们相当于夜空的平面坐标。
教科书中让学生根据北斗七星寻找北极星以确定方向。
由于北极星位于地球自转轴北端所指的中心,所以看上去北斗七星和其他星座都在绕北极星转动——“斗转星移”。
这些现象,如果知道学生作夜晚观察活动,都是可以观察到的。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补充一些人类对星空认识过程的相关知识,告知观察星座的一些方法、注意点,讲一些古希腊有关星座的神话故事,提高学生对星空观察的兴趣。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2.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过程与方法:
1.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2.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星座,并用图画做好相关的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建立模型的重要性。
2.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
3.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建立和观察星空模型知道星座是指由远近不同的、彼此没有联系的星星构成的,是人为划分的。
难点:模型传递了哪些信息的讨论,以及由此去联想浩瀚的宇宙,对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
另外,建立星空模型,通过照射观测到并描绘出北斗星的形状,是学生操作上的难点。
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说明与提醒北斗七星星座模型一个(制
作模型可以应用教材所提
供的数据,也可以按照比例
作相应的改变,本课件的数
据就是为了便于材料选择
而作了改变的),课件。
每组:打好孔并标好位置的
纸板、挂了线的塑料小球
(事先量好尺寸并打了
结)、大头针、自带尺子、
记号笔、幻灯机、记录白纸。
教学流程
基础设计个性设计
一、引入(满天繁星图)
1.谈话:每当晴朗的夜晚,我们经常会看到天空中闪
烁的星星,你知道这一颗颗的星星在宇宙中是怎样的吗?
2.(课件出示星空照片)留意过星空吗?有的同学可能还听说
过有关星星的传说故事呢,能说说你对星空的了解吗?学生介
绍所了解的星空知识及相应的故事。
3.星空是美丽的,也充满着无限奥秘。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星
空。
课件揭题:“在星空中(一)”。
二、形成星座概念。
1.出示全天星空图,你们能说出哪些星座名称?你知道星座是什么呢 ?
2.教师介绍星座的由来,以及星座在人们认识星星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教师介绍:人们为了便于认识和研究星星,把星空分成为许多区域,这些区域或区域内的一群星就叫做星座。
在每个星座中有很多星,人们根据星座中一些亮星构成的形状想象出各种图形,给星座取了各种各样的名字,例如大熊座、小熊座、猎户座等等。
三、建立星座模型探究星座
1.过渡语:“有兴趣研究星座吗?可茫茫星空,我们怎么来认星座呢?选谁来研究呢?”
2.可我们怎么把北斗星搬到教室来研究呢?
3.模型怎么建呢?需要有什么?
(1)要有星,塑料球可代替。
明确星星是有大有小的
(2)怎么挂?明确星星离我们有远有近,不能挂在一根棒上(3)线有长短,明确星星的位置、距离是不一样的
提示学生:实验时量出线的长短可以用大头针控制
(4)位置怎么样?(课件出示)
2.(出示一个星座模型)“好,这个是老师已经做好的北斗七星模型,相当于我们把北斗星搬到了教室来,我们当然也要乘坐宇宙飞船来绕着它观察,肯定能从某个角度看到北斗星。
”那么怎么把我们看到的北斗星画下来呢?画看到的当然可以,但是总不大准确,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演示对着光源,画下影子)
简单介绍光源——幻灯,画在哪儿呢?“建好模型后,我看看谁是第一个上来领白纸的小组。
”
3.学生分组制作星座模型。
(课件展示制作方法)完成后,用
幻灯机的光从侧面照射,转动模型,观察并记录星座在白纸上的投射效果。
(课件展示观察方法及思考的相关提示)
思考讨论:
·从塑料球的不同影子图中,你从中领悟到了什么?
·组成星座的星星离地球的远近是否相同?
·如果从月球上或者其他星球上看星座,星座的形状会一样吗?
·星座中看起来比较亮的星星可能与什么有关?
4.将画下的北斗星贴到黑板上展示,交流汇报发现。
结合学生记录,结合模型投影,予以解释说明。
(北斗星是这样,天上的其他星星也是这样)
5.(课件出示北斗七星图。
)我们刚才所看到的由七颗亮星组成一个勺形,就是著名的北斗七星。
这七颗星亮度不同,有五颗比较亮,两颗不太亮。
四、认识大熊星座和小熊星座
1.(课件出示大熊座图。
)讲解:北斗七星属于大熊座,位于“大熊”的屁股和尾部,因此,北斗星是寻找大熊座的显著标志。
2、认识北极星(小熊座)。
(1)假若我们在夜晚迷了路,你知道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辨认方向呢 ?
讲解:北极星可以帮助大家在夜间辨认方向,因为北极星总是在正北的方位。
黑夜,在没有指南针又看不到其他辨认方向的标志时,可以利用北极星辨认方向,这在航海、军事、旅行中非常有用。
虽然北极星是一个不太亮的星星,但是我们利用北斗星就可以较容易地找到它了。
(2)(出示北斗七星和北极星图)你有什么办法利用北斗七星来找到北极星呢?想知道吗?
讲解:像图中那样,把北斗七星勺边的两颗星的连线延长,在大约相当于这两颗星距离的5倍处,有一颗比较亮的星,这就
是著名的北极星,它属于小熊座。
(3)我们已经知道了天空中的星星本来是毫不相干的,是人们根据星座中一些星星构成的形状想象出各种图形,给星座取了各种各样的名字的。
在古希腊,关于大熊座跟小熊座,还有个动人的传说呢,想听吗?(讲的故事见旁边)
五、认识春季北天的主要星座——狮子座、室女座、牧夫座。
1.过渡。
“古希腊人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啊,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呢,有没有兴趣去收集一些来交流交流啊?可以说所有的星座都是有动人的传说的,并且,他们还将周围的一些星座联系起来,距离各不相同、彼此没有联系的星星因此而变的格外丰富多彩了。
”
2.认识春季北天主要星座。
(1)我们顺着刚才的故事往下讲:
赫拉偷鸡不成蚀把米,她气急败坏,可又惹不起宙斯,于是就选派了一个猎人带着两只凶恶的猎狗,紧紧地追赶在这两只熊的后面。
这个猎人就是天上的牧夫座,而他牵着的两只猎犬就是猎犬座。
(课件展示)
我们已能利用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来辨别方向了,也因此知道了北斗星所处的大熊座和北极星所处的小熊座。
现在是春季,正是观察牧夫座的好时候,北斗七星刚好能帮我们认出这几个重要星座。
(课件展示)
(2)介绍寻找牧夫座、室女座、狮子座的方法:
沿斗口的另外两颗星的连线,向西南寻去,约六七倍远的距离处可找到很亮的轩辕十四(狮子座α星)。
顺着大熊座北斗勺把三颗星的曲线向南延伸出去,可以画成一条大弧线,差不多在勺把长度的两倍处有一颗橙色很亮的星,这就是牧夫座α星,我国古代称它为大角。
找到了大角,再找牧夫座的其它星就不难了。
沿着这条弧线继续往南,可找到另一颗亮星角宿一(室女座α星)。
这条大弧线,就是著名的“春季大曲线”。
由
大角、角宿一和狮子座β星构成的三角形,称为“春季大三角”。
(3)简单介绍牧夫座、室女座、狮子座的情况。
六、制定夜晚观星计划。
想到真实的天空中去观察星座吗?那应该注意什么呢?(课件出示)
板书设计在星空中(一)
星座大小不同没有联系
从不同角度看,形状各不相同
课外活动在晴朗无月的夜晚,选择一个空旷,视野良好的地点(比如野外或者屋顶)进行观测星空活动,做好观察记录,以便下一课的交流。
生成预见学生可能会制作星座模型,也会使用星座模型,但必须要让他们充分明白为什么要建立模型,以及模型所传递的意思
课堂
评估
是否能利用建模这项活动充分明白星座的概念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