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2014年毛概题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15.45 KB
- 文档页数:4
毛概期末考试试题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A)A、坚持与时俱进B、坚持党的先进性ﻫC、坚持执政为民D、坚持党的领导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B)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 三个有利于”标准ﻫ3、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B )ﻫA、实行公有制B、生产力的高度发达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D、实行按劳分配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指( B) ﻫ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共产主义社会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A)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ﻫB、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ﻫ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6、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D) ﻫA、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ﻫB、实现工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C、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现代化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7、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总体上看,现在还处于( C)A、农业社会B、现代化工业社会ﻫC、工业化中期阶段D、工业化高级阶段8、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在( D) ﻫA、大城市B、中等城市C、小城镇D、农村ﻫ9、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必须长期坚持。
稳定和完善这一双层经营体制的关键和核心是(A )ﻫA、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B、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ﻫC、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D、发展规模经济10、改革开放以来,对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在理论认识上重大突破是(D ) ﻫ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B、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ﻫC、市场经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A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C、可以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D、可以保障社会公平ﻫ12、私营经济中的劳动者的收入属于(C) A、按劳分配收入B、按资分配C、按劳动力价值分配D、按经营分配ﻫ13、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归根到底是(A ) ﻫA。
考试时间:6月18日(周四)18:30-20:30题型题量:简答题(每题10分,3题,共30分);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说明理由,每题20分,2题,共40分);材料题(每题30分,1题,共30分)。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和2,4相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成果的过程。
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方展理论的过程。
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理论。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什么,两者的关系是怎样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①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
②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和历史地位是什么?(和5相似)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了解)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1、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 A )A、群众路线B、思想路线C、工人路线D、农民路线2、中国关于国际政治新秩序的主张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E )A.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长期斗争中,必须始终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B.以和平与发展为共同目标,确立反对霸权主义的原则C.以尊重国家主权利益和本国人民选择权利为人同的国际政治民主原则D.以和平、稳定、公正、合理作为国际新秩序运转机制的基本要求E.依靠并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使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方面有更大的作为,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提供保障机制而努力3、一国两制的内涵是( C )A.坚持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B.两种社会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C.坚持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部分地区是资本主义制度D.坚持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大陆和特别行政区之间的矛盾4、当今世界威胁世界和平和阻碍发展的主要根源是( C )A.民族矛盾B.贸易保护主义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宗教纷争5、党的建设处于首要地位的是(A )A思想建设 B组织建设 C作风建设 D制度建设6、遵义会议以后,直至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 C )A、萌芽时期B、形成时期C、成熟时期D、继续发展时期7、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DE )A.对外贸易B.对外技术交流C.利用国外资金D.承包国外工程和劳务合作E.国际旅游业8、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 B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9、抗日战争时期“三三制”政权所代表的阶级和阶层有()A 、无产阶级B、贫农C 、小资产阶级D、中等资产阶级E、开明绅士10、“三通”是指( A )A.通商、通航、通邮B.通讯、通邮、通航C.通话、通邮、通航D.通商、通航、通讯11、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四大12、在台湾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 A )A.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B.争取和平统一,不首先使用武力C.只要台湾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统一日期可以拖延D.实行“一国两制”后,台湾特别行政区与香港享受同等的待遇13、国家用来进行宏观调控的经济杠杆有( ABCD )A.价格B.税收C.汇率D.利率E.法律14、毛泽东提出著名论断“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是在()A、古田会议上B、三湾改编时C、八七会议上D、遵义会议上15、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长期斗争中,必须始终以( B )为基础。
毛概 2014年成人教育期末考试参考答案(一)为什么在紧急发展的同时要加快推进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1、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告诉我们,经济建设是社会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保证;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会我们社会出现很多问题,严重的会引起社会的不安情绪。
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和加强社会建设,使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相协调。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展民生坚持了三个代表重要原则;3.加快推进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坚持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4.加快推进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利于促进人民和谐共处的执政观念;5.中国共产党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二)如何推进以改善社会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一、进一步更新观念,树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民生新理念;第一、要树立人本理念。
第二、要树立公正理念。
第三、要树立富民理念。
第四、要树立发展理念。
二、不断深化改革,努力健全完善社会建设新体制;(一)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二)建立和完善利益均衡机制第一,协调阶层利益,努力形成和谐的社会阶层利益关系。
第二,协调分配关系,努力形成合理的分配结构。
第三,协调社会成员构成,努力形成合理的社会成员构成结构。
(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第一,贯彻社会保障新思路。
第二,加大覆盖面,并建立城乡衔接流动的社会保障。
第三,加大投入,提高统筹层次,加强监管。
(三)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答: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和思想演变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首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沉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不断的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1、如何正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科又与时俱进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这个过程中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它们辨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地位?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同时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和探索,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
毛泽东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建设理论。
政策和策略理论。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
党的建设理论。
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名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思想包含的许多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方法,具有普遍意义。
毛泽东一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我国的革命和建设取得伟大胜利。
虽然在晚年犯了一些错误,但他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
3、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地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通过借鉴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提出了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了邓小平理论的概念。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考试形式:闭卷;由教务统一安排监考;任课教师本人负责当天下午4点钟之前到教务处领取考卷,妥善保管,于考前一刻钟把考卷发放给监考人员,并在考试结束时如数收回考卷,慎勿错漏、遗失.......;考试时间:6月11日(周三)18:30-20:30;题型题量:简答题(每题10分,3题,共30分);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说明理由,每题20分,2题,共40分);材料题(每题30分,1题,共30分)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第一章/第一节/二,第3-5页。
答: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什么,两者的关系是怎样的?第一章/第一节/三,第5-7页。
答: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和历史地位是什么?第一章/第二节/三,第13页;第一章/第二节/三,第13-16页。
答:(1)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事,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科学指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题目扩展:(一、实事求是1、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1)内涵: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即从“实际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三个主题、三个补充”构想的党的领导人是( D )A.毛泽东B.周恩来C.邓小平D.陈云3.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本质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这一论断(D )A.阐述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各自特点B.强调了资本主义也可以搞计划经济C.说明了计划和市场是覆盖全社的D.否定了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4.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B)A.建立市场自发调节的经济体制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建立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商品经济体制D.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5.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A)A.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的C.扩大对外开放决定的D.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决定的6.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属于(C)A.私营经济B.合作经济C.公有制经济D.全民所有制经济7.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A )。
A.更要注意质的提高B.更要注意结构的优化C.更要注重领域的广泛D.更要注重比重的扩大8.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D )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B.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形式C.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9.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产的具体组织形式和( A )A.经营方式B.管理方式C.运行方式D.调控方式10.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 C )A.股份合作制B.全民所有制C.股份制D.集体所有制11.按劳分配是(B)A.计划经济的分配原则B.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C.市场经济的分配原则D.共产主义的分配原则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A )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辅C.以个体劳动收入分配为主体,其他收入分配方式为辅D.以劳动力价值收入分配为主体其他收入分配方式为辅13.社会保障的根本目标是(A )A.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B.达到人们的小康生活需要C.满足人们的富裕生活需要D.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二、多项选择题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有()A.计划与市场都反映社会基本制度的属性B.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C.计划与市场可以在同一社会中共同发挥作用D.计划与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端是()A.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B.政企职责不分,权力过于集中C.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D.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3.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C.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D.合资和合作经济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C.国有经济采取多样化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D.在社会总资产中,公有资产在数量、规模和比重上占优势5.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2012年东南大学毛概复习题复习思考题1、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科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当做论述题准备)(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这个过程中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他们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它们辨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论述)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它们共同的思想根源和理论基础。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指导思想,并在领导中国人民奋斗的各个历史阶段,始终坚持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虽形成于不同的时期,面临着不同的历史任务,但都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从本质上看,这几大理论成果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都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同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点是一脉相承的。
另一方面,这几大理论成果又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把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一点也是一脉相承的。
1、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都要靠自己的发展。
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决定性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推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还要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
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
中国目前正处于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过度的阶段,这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改革的攻坚阶段。
在这一时期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任务极其艰巨。
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稳定是前提,要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改革和发展要始终适应国情和社会的承受能力,要统筹安排改革和发展的举措,一保持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
第三,吧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人名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
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是我们致力于发展、积极推进改革、坚持维护稳定的共同目的。
所以,要做到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2、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我们要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
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有()A 、国营经济B 、合作社经济C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D、个体经济E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2、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 D )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A、六届三中B、六届四中C、六届五中D、六届六中3、“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这个论断说明( ABCD )A.市场经济只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手段B.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C.计划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基本标志D.市场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基本标志E. 社会主义以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资本主义以市场调节为主、计划调节为辅4、我国的政党制度与西方多党制的区别是( ACE )A.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B.各民主党派也是执政党C.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D.各民主党派是在野党E.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共同担负起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任务5、毛泽东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概念的著作是( )A、《论十大关系》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6、一国两制的内涵是( C )A.坚持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B.两种社会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C.坚持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部分地区是资本主义制度D.坚持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大陆和特别行政区之间的矛盾7、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DE )A.对外贸易B.对外技术交流C.利用国外资金D.承包国外工程和劳务合作E.国际旅游业8、非公有制经济是( A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 社会主义性质经济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9、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有()A 、国营经济B 、合作社经济C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D、个体经济E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10、邓小平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两条原则: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 A )A.共同富裕B. 走社会主义道路C.共产党领导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统一战线D、武装斗争E、党的建设12、党的建设处于首要地位的是(A )A思想建设 B组织建设 C作风建设 D制度建设13、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 A )A.“三个有利于”标准B.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C. 生产力标准D.社会是不是稳定,经济是不是发展14、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的重大功勋,主要表现在()A、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B、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立和发展C、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E、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15、党的建设处于首要地位的是(A )A思想建设 B组织建设 C作风建设 D制度建设16、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 A )A.“三个有利于”标准B.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C. 生产力标准D.社会是不是稳定,经济是不是发展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是( C )A、三民主义B、新三民主义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18、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 A )A.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B.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D.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党与非党的特殊联盟19、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是( )A、工人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联盟B、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C、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D、工人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联盟。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化是将马克思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马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马化就是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什么,两者的关系是怎样的?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两者是有区别的。
1.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和概括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结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彻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2.邓小平理论基础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这一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和历史地位是什么?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事,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一、实事求是1、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1)内涵: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即从“实际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2)基本要求: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第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二、群众路线1、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与基本要求(1)基本内涵: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第一、一切为了人民群众。
第二、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第三、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
第四、虚心向人民学习。
2、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有无群众观点,是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三、独立自主1、独立自主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1)基本内涵无产阶级革命首先需要各国无产阶级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搞好本国的革命事业。
(2)基本要求:第一,各国无产阶级首先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搞好本国的革命事业。
第二,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的同时,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
不闭关自守,不拒绝可能得到的援助。
既反对别国对中国的干涉和侵略,也坚决反对任何国家对别国的侵略和干涉。
自力更生和争取外援是辩证统一的。
2、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四、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有机统一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体现在毛泽东思想的全部科学著作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活动中。
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毫无疑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
5.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从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际出发。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第三,实事求是。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第四,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起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逻辑起点,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最本质的东西,所以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6. 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是什么?无产阶级领导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无产阶级将“三民主义”取代的革命斗争,也是中国社会制度进步的象征。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7.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总路线的基本表述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现实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条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体两翼”。
“一化”就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既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两翼”。
8.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是什么?(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容,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它突出强调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又突出了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
其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条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而实现共同富裕则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最终目标。
三个方面紧密配合,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共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邓小平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这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其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其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9.怎样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2、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历史担当3、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内涵包含三个维度(国家梦、民族梦、百姓梦)4、伟大复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5“三个必须”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可靠保证(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6、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分“三步走”实现7、真抓实干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8、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非谋求“万国来朝”帝国梦9、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意挑战或替代“美国梦”10、祖国统一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题中应有之义10.怎样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对象:改革的对象是我国现行的一些具体体制,而不是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
目的: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邓小平多次强调,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对我国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农村改革实际上是一场革命,其目的是解放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这两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有三个:“第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第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第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原则: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坚持两个重要的原则: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二是共同富裕方法:(1)改革要有秩序、有步骤、有领导地进行。
(2)改革要在各方面的相互协调中进行。
(3)理论应当走在实践的前面。
从社会主义改革的对象、目的、原则和方法来看,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指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1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4)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5)社会主义荣辱观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5.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