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荷花
- 格式:docx
- 大小:16.71 KB
- 文档页数:4
三下语文《荷花》说课稿三下语文《荷花》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说课内容:《荷花》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6册第1单元的第3篇课文。
它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
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
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全文分两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直接赞美了荷花的清香、形状、姿势。
第2部分(第4、5自然段)通过想象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变融。
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佼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
(二)、根据本课以上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
能正确写出12个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地部分,积累优美的语言。
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的读书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的体验。
(四)、教学难点:理解“如果把眼前的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的含义。
二、说教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主要教法:1.图文对照法:“图”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记载。
具体的画面内容,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
本文可利用《荷花》插图,帮助学生学词、学句、理解、想象。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
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学法:1.读写结合法:读是吸收,写是表达。
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比较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推敲,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教具准备:挂图、录音机、课件四、教学过程设计我是紧扣“美”字进行设计的:(一)、谈话导入出示《荷花》插图,请学生说说有关荷花的古诗和看荷花的感受,唤起对荷花美的回忆,谈话后揭示课题。
小学语文荷花说课稿小学语文荷花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的《荷花》。
本单元所安排的课文学习都是与生活相紧密联系,既写景,又透露出情,很好地做到了人与自然的情景交融。
让学生在接触自然、感悟自然的同时,能够更加地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荷花》这篇课文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经典的一篇记叙式写景课文,本文写了作者叶圣陶爷爷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
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目标:(1)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3)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在讲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会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理、心理特点和一些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
教法:我是这样来教这篇课文的。
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在这里,我就会注重以读为本,顺学而导,品词析句,读中体验,读中想象,读中悟写,读写迁移。
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朗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学法:关于在学生如何学的方面,我会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阅读,圈圈点点,批批注注。
在读、说、想、写、背的语文实践中不断夯实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
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说课稿3.《荷花》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
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赞美了荷花的美丽。
再现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
作者以观察的程序为线索叙写。
课文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3节),写的是作者从看荷花的角度,对荷花进行直接记叙描写。
作者由‘“闻”到“清香”,来到荷花池边。
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开”,有的“含苞欲放。
”再细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相同。
接着通过假设“一大幅活的画”,围绕一个“活”字,展开想象,转入对荷花动态的描绘,这是课文的第二部分(4—5节)。
作者从想象的角度,对荷花进行比喻性描写。
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变融。
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佼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
同时也要紧扣教材的训练重点,练说自然段的大意,学写总分段式的一段话。
二、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三年级阶段着重进行段的训练。
学会用总分的方法写一段话。
课文第二自然段就是用总分方法写的一段话,教学时可作学法迁移,安排学生练笔。
围绕教材和单元的特点《荷花》第一教时可设定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1.自学为主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按提示分析指定的句子。
3.理解并概括1、3自然段的大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二自然段。
5.初步了解荷花的美丽、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概括1、3自然段的大意。
教学难点: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三、教程设计及指导思想(一)激趣导入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
所谓“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这个道理。
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
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正如俗话所说的“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
荷花一、教材分析《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
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
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
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荷花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独特吸引力。
我所教的三年级的孩子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较快,但由于生活在城镇,对荷花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认识和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三、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和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l、学习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通过观察画面、创设情景、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机整合语文教学,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
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自主、个性化的阅读。
从而达到感受荷花之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样的教学目标。
五.教法和学法教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以读代讲法。
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学法: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2、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探究合作。
六、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我把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定为四大环节:(一)录象引入,整体感知(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课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3课文课文是《荷花》,它是叶圣陶先生所写的一篇小散文,主要描写作者在公园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的想象,给读者呈现出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
下边整理分享这篇课文、分段及主题。
荷花叶圣陶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课文分段】本课共包括5个自然段,按内容可分三部分,具体分段情况如下: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清早去公园,被荷花的清香所吸引;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描写了荷花的形状和姿态;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写作者观赏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
【课文主题】本文描绘了夏日清晨一池荷花的美丽姿态,及作者欣赏荷花时的美好感受。
赞美了荷花千姿百态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的一等奖说课稿1、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的一等奖说课稿19世纪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形象地指出:“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学生的不是已投入千百万年动荡的现成的大厦,而是教他建筑。
”我国教育学家叶圣陶也曾指出:“教师教任何功课,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讲都是为了用不着讲,国内外教育家的精辟论述,强调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入门,带领学生上科学之路,教会学生如何如何学习,让学生一辈子受用。
如何改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呢?下面就《荷花》这一课谈谈我的粗浅见解。
《荷花》是省编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
课文写“我”在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赞美了荷花的美丽。
再现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
以观察的程序为线索叙写。
课文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的'是从看荷花的角度对荷花进行直接记叙描写。
由“闻”到“清香”,来到荷花池边。
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开”,有的“含苞预放”。
再看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相同。
第二部分:(4-5自然段)从想象的角度,对荷花进行比喻性的描写。
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风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发展3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
我们把课文教学目标确定为:l.学习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通过观察画面、创设情景、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4.学习观察事物、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教学重点:了解荷叶、荷花的美丽教学难点:理解“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教学准备:CAI课件、贯穿课堂始终的音乐素材《荷花》这篇课文文字优美、适合朗读,如何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荷花的美丽,我们大胆尝试,用若隐若现的优美音乐,让学生感受美、享受美。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主要内容和知识点《荷花》是一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课文,讲述的是荷花的生长过程和美丽的景色。
这篇文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和知识点:1、描写荷花的特点和品种在文章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荷花的特点和品种。
荷花叶子宽大、浮在水面,呈现出翠绿色的光泽。
而荷花的品种也非常多样化,有红荷、白荷等等。
通过这些描述,读者可以更深入地认识荷花的各种特征和类型。
2、写荷花的生长过程文章中还详细写了荷花的生长过程,从萌芽到开花,让学生们了解荷花的生命周期。
学生可以通过这篇文章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过程,同时也可以学习到如何照顾好自己的花草。
3、描绘荷花的美丽景色荷花不仅有独特的特点和生长规律,还有令人赞叹的美丽景色。
文章中生动地描绘了荷花湖中的荷花,荷花绽放时的美景,还有荷花粉蝶围绕着荷花舞蹈的情景。
这些描写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荷花美丽景色的独特魅力,也帮助学生掌握了描写景物的技巧。
4、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在文章末尾,作者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呼吁学生们爱惜大自然,保护环境。
这种饱含感性思考和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也让学生们更加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总的来说,这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荷花》是一篇生动的课文,通过描写荷花的特点和品种、生长过程以及美丽景色等方面,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荷花,强调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并激发了学生的环保意识,符合现代基础教育对解决现代社会问题要求的精神。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内容和知识点,这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课文《荷花》还有许多可以深入探讨的方面,例如:1、探究荷花的文化内涵在中国文化中,荷花被视为清雅、纯洁、高贵的象征。
学生可以了解荷花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探究其广泛的文化内涵,比如与诗词、绘画等方面的关系。
2、了解荷花在生活中的利用价值荷花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有许多实用价值。
荷花的根、茎、叶子、花朵等部分,都可以在中药领域以及食品、化妆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荷花》课后作业及答案一、选择。
1. 加点字的声调与其他两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莲蓬.B.衣裳.C.好梦.2. 加点的多音字的读音与其他两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挨.近 B.挨挨..挤挤 C.挨.打3. “儿”的读音与其他两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画儿B.花瓣儿C.女儿二、看拼音,写词语。
w ǔ d ǎo b ǎo zhànɡ pò lièz ī shì fǎn ɡ fú suí fēn ɡ三、根据提示写词语。
形容蝴蝶在花丛中跳舞的姿态,可以用“AABC 式”词语:____________。
这样形式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根据形声字的特点选字填空。
(填序号)①姿 ②资 ①蹈 ②滔( )产 波浪( )天( )态 手舞足(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1)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2)用同样的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荷花
[学习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挨挨挤挤、莲蓬、翩翩起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学习重点]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
[学习难点]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
[媒体运用]
1.硬件媒体:计算机投影仪
2.软件媒体:文字画面
[教学时间]30分钟
[教学过程预设]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荷花吗?从古至今,荷花就是许多文人墨客喜爱的对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荷花的文章。
2、师:书写课题,齐读课题。
3、师:介绍荷花别名
4、师:再读课题,读出荷花的美。
5、师:简介作者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1、师:借助课文字音,生自读全文。
2、师:出示生字词
3、师:指名读词
4、师:重点指导书写:翩、莲、蓬三个字。
师:交流不理解词词意。
5、师: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用“﹏﹏”画出描写荷花的清香和样子
美的句子。
三、朗读感悟,理清层次
(一)闻香:品读第一段
1、师:同学们,找到描写荷花清香的句子了吗?
2、师:指名读
3、师:孩子闻过荷花吗?什么味道来说说?
4、师:什么叫赶紧?能换个词表达一下它的意思吗?
5、师:从“赶紧”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6、师:带上对荷花的喜爱齐读第一段。
(二)赏荷(课件出示:第二段)
1、师:交流描写荷花样子美的句子。
2、师:还有描写荷花样子美的句子吗?谁来接着说?
3、师:如果给冒”换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字?
4、师: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
5、师:选一个你喜欢的词分别把它们放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
6、师:还有谁找到描写荷花样子美的句子了?
7、师:这几句话分别描写了荷花的哪几种形态?
8、师:想象一下,还有什么姿态的荷花?
9、师:能做一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猜猜看,这位了不起的画家是谁?
(三)联想
1、师:神奇的大自然创造了美丽的荷花!大家想不想亲眼看看这一池荷花?(配乐出示荷花图片)
2、师:怎么样?谁来说说你们眼前看到的荷花?
师:师范读这段话,同学们说说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师:叶老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
四、总结全文
1、师:总结全文
2、师:作者为什么能把课文写得那么好呢?
五、思教总结
1、师:荷花为什么会这样多姿多彩?
2、师:齐读全文,奏响人和大自然之间最和谐、最美妙的乐章!
六、板书设计
最后一起来回顾一下板书
闻清香
荷花看荷叶挨挨挤挤像大圆盘
荷花半开全开含苞想变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