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参考书目
- 格式:xls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社科院考博参考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博的参考书目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推荐: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景天魁等:《中国社会学:起源与绵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马克斯·韦伯著,商务印书馆的《经济与社会》。
杜尔凯姆著,三联书店的《社会分工论》。
周雪光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组织社会学十讲》。
陆学艺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当代中国社会结构》。
戴维·格伦斯基编,华夏出版社的《社会分层》。
罗丝玛丽·克朗普顿著,陈光金译,复旦大学出版社的《阶级与分层》(第三版)。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艾思奇主编,人民出版社1961年。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经典著作导读》,编写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
《夏甄陶文集第二卷:认识论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文化研究基础理论(第二版)》,郭振之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以上书籍涉及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多个学科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
这些书籍可以作为考博复习的重要参考,但具体考试内容和要求还需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官方信息为准。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学考博指导与分析一、中科院考博资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学专业的考博考生每年还是比较多的,报录比大约在1:15左右,竞争相当激烈,除了一些境内与境外申请推免的考生外,普通招考的考生一般情况下较少,并且在全国各院校(所)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英语是最难的,许多考生由于外语成绩不达标而最终不予被录取,主要原因是对外语的要求比较高。
同时,专业课方面的角逐也非常明显,每年有很多考生因为专业课总成绩未能上线导致落榜的比比皆是,建议报考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学专业的考生结合我们育明考博提供的信息和帮助提前做好复习备考准备。
(一)博士研究生导师:朝戈金巴莫曲布嫫。
(二)考试科目1.口头传统:(1)1001英语或1002日语或1003俄语或1004德语或1005法语(100%)。
(2)2010民俗学概论(100%)。
(3)3024民间文学概论(100%)。
(三)专业课指定参考书目中科院的许多专业不指定参考书目,大家在平时的复习和备考过程中应该密切关注出题老师最新的学术研究动态,并且要对往年的专业课真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系统分析和研究,另外还要搜集出题老师上课使用的课件、讲义、笔记等资料。
二、中科院考博英语题型试卷一:Part1.词汇,15分钟,10分。
Part2.完形填空,15分钟,15分。
Part3.阅读理解,80分钟,40分。
试卷二:Part4.翻译,英译汉30分钟,15分。
Part5.写作,40分钟,20分。
三、中科院考博英语参考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育明考博教研部主编的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考博英语真题解析》和《考博词汇》是考博人必备的最权威的复习资料,俗称“考博绿皮书”。
全国各大书店以及当当网卓越网均有销售,各位考生也可以直接联系育明考博购买。
四、育明考博优秀学员寄语1,给自己找个必须考博的理由,每天提醒自己要加油;2,不要太关注别人,关注自己的方法和进度,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 3,记住:没有付出即没有收获,你花了多少时间,你就将收获多少。
社科院考博参考书目
经济学:
1.西方经济学(第三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主编:余永定张宇燕郑秉文
2.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四版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四版
主编: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及配套习题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及配套习题
中国经济出版社主编:吴树青
政治来不及的话可以直接按照配套习题来背。
4.重点推荐:考研专业课辅导系列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考研专业课辅导系列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主编:金圣才中国石化出版社
此套讲解很详细,可以直接背概念和名词解释。
英语:
我用的考博英语词汇书为:
50天征服考博词汇主编:金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其他英语书目可以到社科书店去买,淘宝上也有这家店:店名为:社科教育图书专营店,他家的实体店地址在:北京北京市朝阳区甜水园图书批发市场2楼209。
社科院历年英语考博真题、
词汇练习、阅读练习等等分项练习都有的。
金融:
关注金融热点即可,我那时会看每期的《中国金融》,然后根据热点自己整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系考博真题导师分数线内部资料一、专业的设置、招生人数及考试科目院系(招生人数)专业(招生人数)研究方向导师考试科目508社会发展系(4)030301社会学(4)01社会组织与社会结构李汉林①1001英语②2080社会理论、历史与方法(社发系)③3152社会组织与社会结构02发展社会学沈红①1001英语②2080社会理论、历史与方法(社发系)③3153发展社会学03社会发展政策葛道顺①1001英语②2080社会理论、历史与方法(社发系)③3154社会发展政策二、导师介绍李汉林,社会发展系博士生导师。
1953年11月出生于湖北省。
1983年毕业于德国比勒菲尔特大学(Bielefeld University),社会学博士学位。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国际社会转型研究学会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执行委员。
学科专业:社会学,主要研究方向:社会组织与社会结构,社会发展与社会变迁,制度社会学。
主要著作:《中国社会发展年度报告(2012)》,2012;《社会景气与社会信心研究》,2012;《中国单位社会》,2004;《中国单位组织变迁过程中的失范效应》,2005。
主要学术论文:“转型社会中的整合与控制》,2007;《关于中国单位制度变迁的思考》,2007;《变迁中的单位制度》,2008主要承担课题:2006-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员工参与”;2007-200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90年代以来工会的角色与作用”;2007-2009年,中德合作课题,“转型时期中国企业的员工参与”;2010-2013年,交办课题,“中国发展经验研究”主要获奖情况:2007年,《中国单位社会》获第六届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二等奖,荣誉称号:人社部“百千万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沈红,社会发展系博士生导师。
1965年5月出生于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招生简章一、招生专业及信息发布2023年拟招收博士研究生480余人。
具体各学院、专业、研究方向、导师、考试科目及其相关说明见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2023年1月底公布)。
考生可通过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招生网查询有关信息和通知公告。
报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23年“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考生,请登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招生网-博士招生栏目-2023年“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招生信息查看2023年该计划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等信息。
二、选拔模式202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招生的招考方式有:“申请-考核”制、统一入学考试、硕博连读(仅面向本校硕士生)、本科直博生(已于接收推免生考试中完成)等招生模式。
各学院、学科具体招考方式请参见招生专业目录。
三、报考条件◆ 报考统一考试的考生,须符合下列条件: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 考生学历、学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 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
②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应在2023年9月1日前取得硕士学位)。
③ 获得学士学位满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到2023年9月1日)的人员,可按照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者,须在全国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2篇,或已获得省部级以上与报考学科相关的科研成果奖励(排名前3名),特殊行业、特殊岗位具有相当学术研究成果的可向学校招生办提交申请。
④ 非学历教育(单证,即只有学位证书无毕业证书)的专业学位硕士考生或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报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必须在报名前已获硕士学位。
⑤ 在境外获得学历(学位)的考生,其学历(学位)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往届生须在复试报到时提交认证证书,应届生须在2023年9月1日前取得认证证书并于入学报到时提交)。
大家好我是育明506马老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是经邓小平、叶剑英同志亲自批准设立的,直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生培养基地。
同时它也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研究生院。
其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文和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
设置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等门类,学科齐全,基本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已经成为我国人文和社会科学学科设置最完整的一流研究生院。
了解更多详细信息请联系马老师招生目录:分数线要求:2018年分数线要求:英语>=50,小语种>=60,专业课>=60,同等学力政治加试>=60,初试加试>=602017年分数线要求:英语>=51,小语种>=60,专业课>=60,同等学力政治加试>=60,初试加试>=60推荐使用参考书和相关阅读期刊:①《管理学》斯蒂芬·P·罗宾斯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九版②《管理学·全球化视角》赵丽芬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③《管理学》里基·W·格里芬编著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年第九版④《经济管理》杂志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近两年⑤《管理世界》杂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近两年⑥《管理学:全球化与创业视角》海因茨·韦里克、马克·V·坎尼斯、哈罗德·孔茨编著经济科学出版2011年第十三版⑦《国际商务》查尔斯·W·L·希尔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七版⑧《管理世界》近一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⑨《经济管理》杂志近一年经济管理杂志社⑩《中国软科学》近一年中国软科学研究会⑪《南开管理评论》近一年南开大学商学院⑫《中国工业经济》近一年中国社会科学研工业经济研究所报考社科院最大优势在于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雄厚的研究力量和导师资源进行办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系金融学专业考博真题导师分数线内部资料一、专业的设置、招生人数及考试科目院系(招生人数)专业(招生人数)研究方向导师考试科目404财经系(13)020204金融学(2)01国际金融与投资裴长洪①1001英语②2001经济学原理③3187金融学02金融理论与政策何德旭①1001英语②2001经济学原理③3187金融学03城市与房地产金融倪鹏飞①1001英语②2001经济学原理③3187金融学04金融经济学钟春平①1001英语②2001经济学原理③3187金融学二、导师介绍裴长洪:财贸经济系博士生导师。
1954年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
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国际贸易等相关领域研究。
主要承担课题: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完善我国境外投资政策体系研究》;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研究》;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金融危机防范与公司治理研究》;2010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委托课题《广东经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论文《论我国利用外资进入新阶段》获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第7届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专著《后危机时代中国开放型经济》获2011年国家商务部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担任第十六届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讲解人;参加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工作;1996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05年入选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
1999年至2002年曾两次当选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执行委员并出席执委会;被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授予名誉博士称号(2000年10月),2001年4月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称号;2001年7月被美国肯塔基州州长授予该州荣誉称号“肯塔基上校”。
何德旭,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财经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2年9月出生于湖北省潜江市。
1998年毕业于陕西财经学院金融系,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
名校社会学考博参考书目;中山大学社会学博士参考书目一、英语二、社会学理论与方法1 、《社会学》,(美)戴维 . 泼普诺著,李强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年2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6 年3 、《社会学理论》, D.P. 约翰逊著,南开大学社会学系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88 年4 、《现代社会学理论》,(美)马尔科姆 . 沃特斯著,李康等译,华夏出版社, 2000 年5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杨善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年6 、《社会研究方法》,艾尔 . 巴比著,丘泽奇译,华夏出版社, 2000 年7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陈向明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年8 、《社会研究的统计运用》,李沛良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年三、专业方向方向导师参考书1 、《新经济社会学》张其仔著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年经济社会学丘海雄 2 、《迈向中国的新经济社会学》汪和健著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年3 、《组织社会学十讲》周雪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1 、《社区论》桑德斯著徐震译台湾国立编译馆主编黎明文化视野公司出版 1982 年社区与社会发展蔡禾 2 、《社区概论》何肇发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1 年3 、《社区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丁元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年社会变迁与现代化李若建 1 、《发展社会学》张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社会人口学的视野:西方社会人口要论选译》顾宝昌李若建人口与社会发展编商务出版社1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年2 、《社会工作概论》(增订三版) 李增禄巨流图书公司2002 年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罗观翠3 、《当代社会工作》林万亿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02 年4 、《社会福利与行政》江亮演 2000 年1 、《消费社会学:一个分析的视角》王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年2 、《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凡勃伦商务印书馆 1983 或 1997 年版消费社会学王宁 3 、《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文化》费瑟斯通译林出版社2000 年4 、《消费社会》波德里亚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年5 、《时尚的哲学》奇奥尔格 . 西美尔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1年1 、《政治社会学导论:对政治实体的社会剖析》安东尼 M奥勒姆著;董云虎,李云龙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浙江省新华书店, 1989 年2 、《政治人》 Seymour,Lipset 著 ; 张明贵译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民国 71【 1982 】政治社会学陈健民3 、《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途径》邓正来, J.C. 亚历山大编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9 年4 、《第三波:二十世纪末的民主化浪潮》 SamuelP.Huntington 著刘军宁译叶明德校订台北市:五南图书出版公司民国 83[1994] 社会心理学杨中芳384 社会心理学厦门大学社会学博士参考书目研究方向导师招生考试科目参考书数农村社会学系胡荣 3 ? 101 英社会学理论参考书:1)社会学理论的结构((美) J语onathan H. Turner著;邱泽奇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考博参考书报考分析--育明考博一、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考博考试内容分析(育明考博辅导中心)专业招生人数初试内容复试内容120204技术经济及管理2016年5人①1001英语②2001经济学原理③3044技术经济学①外国语综合能力测试50分(含口语及听力)②专业综合150分(笔试、面试)育明考博辅导中心张老师解析:1、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考博的报录比平均在6:1左右(竞争较激烈)2、本专业有12个研究方向:01技术创新与产业经济(01)02技术创新与产业经济(02)03技术创新与循环经济(03)04技术创新与循环经济(04)05区域管理与区域创新(05)06区域管理与区域创新(06)07环境经济政策模拟(07)08环境经济政策模拟(08)09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09)10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10)11产业技术经济评价(11)12产业技术经济评价(12)3、初试英语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要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4、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的考生初试时需加试“政治理论”(考试范围:马克思主义经典选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复试时需加试两门本专业硕士学位主干课程(笔试)。
5、入学考试总成绩=初试成绩*60%+复试成绩*40%。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针对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考博开设的辅导课程有:考博英语课程班·专业课课程班·视频班·复试保过班·高端协议班。
每年专业课课程班的平均通过率都在80%以上。
根植育明学校从2006年开始积累的深厚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系考博资料获取、课程咨询育明张老师叩叩:772678537)二、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系历年考博复试分数线(育明考博课程中心)育明考博辅导中心张老师解析:1、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系共有2个博士招生专业:020209数量经济学120204技年份复试分数线进入复试人数/录取人数(不含硕博连读)2013年英语A 类46分B 类51小语种60分专业课60分20人/13人2014年英语A 类46分B 类51小语种60分专业课60分18人/13人2015年英语A 类46分B 类51小语种60分专业课60分21人/13人术经济及管理,各个专业竞争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大家好我是几深教育小马老师新闻传播学为国家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专业有: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数字出版、国际新闻学等北京地区招生新闻传播学博士点:985院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211学校:中国传媒大学其他学校: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申请审核学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考试制度学校: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招生目录:近两年考情分析:2020年新闻传播系一共录取6人,复试15人;传媒经营管理录取1人,复试2人;社交媒体录取1人,复试4人;马主义新闻学录取1人,复试3人;新媒体传播录取2人,复试3人;媒介与社会变迁录取1人,复试3人。
2019年新闻传播系一共录取7人,复试11人;传媒经营管理录取1人,复试2人;社交媒体录取2人,复试3人;马主义新闻学录取2人,复试2人;新媒体传播录取2人,复试3人;媒介与社会变迁录取0人,复试1人。
网上报名:报名时间为每年年12月10日—12月31日,报名网站为“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提交时间:考生应将报名所有材料于12月31日前(以邮寄时邮戳为准)EMS邮寄或送至报考系;初试时间:次年3月23日-25日;报考外国文学系、文学系、少数民族文学系、语言系、语言文字应用系、历史系、近代史系、世界历史系、考古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系、中国边疆历史系、马克思主义研究系、哲学系、世界宗教研究系、法学系、民族学系、新闻系、人文学院、政法学院于3月23日-3月25日考试。
复试安排:复试:复试考核主要包括对考生学术水平的考查、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及体格检查等。
1.学术水平考查复试小组主要根据专业培养要求,考察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对本学科前沿知识及最新研究动态掌握情况,参考考生申请材料,测评其是否具备博士生培养的潜能和综合素质。
考生在复试时提交:1.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计划(内容包括个人学习及学术研究经历、取得的成就、研究兴趣、未来研究构想等);2.公开发表的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专著)、科研成果等材料;3.硕士学位论文和评议书(应届毕业硕士生可提供论文摘要和目录等)。
硕士是社会学或者社会工作的可以考虑一下这个专业的博士哦~北京地区招收社会学专业博士点的学校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体育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政治社会学)考博主要还是看的本硕学校、外语成绩、科研论文、科研奖项、以及博士期间的修习计划及个人陈述等相关材料,所以不管是有考博想法的在读硕士还是已经毕业仍想考博的学生要及早准备。
博士期间修习计划的份量还是比较大的,申请审核的学校需要提交材料的时候就附上此计划,导师组也会根据博士期间计划提问,写好这份计划书需要迎合导师的方向,需要看很多参考书籍以及论文的基础上进行写作。
很多考生不明博士期间修习计划该如何写,以及复习专业课的时候该如何梳理,看书容易但是答题的时候并不知该如何写作,导致输入输出并不匹配,复习难度实在太大。
报考辅导咨询:ym3138779044一、招生目录关于提前联系导师:第一,招生目录里虽然列了导师和总名额,但是信息不是透明的,有的导师2-3个,有的导师可能今年不招,有的可能同意接收在职,有的可能完全不想要在职的。
按照导师排名,也就是报考导师的1-2名学生可以进入到复试当中,在PK,决定谁最后被录取,此时提前联系导师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第二,提前联系导师,可以了解导师对于学生在专业课之外的技能的期望(比如发论文能力、英文教材翻译能力、模型分析能力等),这样给自己1年的时间向这个方向去靠拢,都有可能会在复试面试中作为加分项。
第三,复试占的分数比重大,然而只有短短的20分钟,主要问问题的还是你所报考的导师,所以提前联系,定期汇报,留下一个不错的印象。
考博联系导师,需要你提前给老师发邮件,指明报考的意愿,做一份详细的简历把自己推荐给导师,取得导师的回复,再此做充分的备考即可。
北大社会学博士录取人数统计:2020年:共18人,含1骨干计划2019年:共19人,含专项计划1人和1对口支援2018年:共21人,含专项计划3人和1名留学生2017年:共20人,其中非定向17人;二、参考书目《社会学教程》,王思斌,北京大学出版社《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北京大学出版社《社会研究方法》,(美)巴比,清华大学出版社《社会统计学》,卢淑华,北京大学出版社《社会调查研究量化方法》,郭大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会学名著导读》,谢立中,学习出版社三、考博真题社会学理论一、名词解释(五个,25分)《冲突的社会功能》滕尼斯沟通理性流动的现代性文化资本二、简答(两题)涂尔干《社会学方法论准则》的意义与缺陷(15分)科尔曼,现代社会的法人,法人和自然人的区别(10分)三、组织社会学方向(三题)运用组织社会学的观点,分析不稳定就业的成因(15分)互联网时代组织对劳动关系的影响(15分)列出三本新制度主义关于组织社会学的经典文献及核心观点(20分)社会研究方法一、选择题(四题,20分)1.显著性水平α是:a.错误拒绝原假设的概率2.b3.c置信度,置信区间4.R方为0.81,说明:c回归模型有19%未解释。
202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计划法学理论考博信息报考类别、招生计划和报考方式“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招收的博士学位研究生均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报考类别按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
2021年“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计划招收博士学位研究生100名,其中“定向就业”博士学位研究生25名,“非定向就业”博士学位研究生75名。
2021年“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招生将继续采取“推荐考核”、“公开招考”和“硕博连读”三种方式(类型)进行招生。
报名时间:2020年12月31日—2021年1月31日。
报考条件◆“定向就业”考生报考条件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2)有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3)高校、科研机构、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国有企业的在职在编人员且已获硕士学位(境外获得的学历(学位)在提交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的同时,还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复印件);(4)在职在编人员取得所在单位(单位组织部门或人事部门)就本人政治素养、学术能力等方面的全面鉴定以及报考意见;(5)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6)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我校的规定;(7)考生的报考类别须选择“定向就业”。
◆“非定向就业”考生报考条件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2)考生学历、学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2021年博士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否则取消录取资格);3非学历教育(单证,即只有学位证书无毕业证书)的专业学位硕士考生或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报考我校博士生,必须在报名前已获硕士学位;4在境外获得学历(学位)的考生,其学历(学位)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已获得硕士学位(毕业)证书的考生须在寄送报名材料时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复印件;在读尚未获得硕士学位(毕业)证书的考生最迟须在2021年博士入学前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复印件);(3)有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4)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5)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我校的规定;(6)考生的报考类别须选择“非定向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