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大学》心得感悟

  • 格式:docx
  • 大小:16.77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大学》心得感悟

读了《大学》这本书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大学》原属《礼记》中的一篇,在唐宋时期开始受到重视。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并把《大学》排在了“四书”的首位。

我最喜欢《大学》中“止于至善”的一段话:“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就是说,作为君主,应当广施仁政;作为臣民,应当敬事君王;作为子女,应当孝敬父母;作为父母,应当慈爱子女;与人交往,

应当坚守诚信。

读了这段话,让我想起了南宋时期爱国将领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在1126年,金兵攻打中原,岳飞要抗击金兵,精忠报国。岳飞的母

亲十分高兴,就把“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刺在岳飞的背上,教导儿

子要精忠报国。岳飞投军后,打了很多胜仗,无数金兵闻风而逃……。但后来昏庸的皇帝却听信小人的话把岳飞杀害了,但岳飞

的美名却流传于世。我特别敬佩岳飞,不只是他的勇敢和武功,而

是他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岳飞为什么能做到精忠报国呢?就是因

为岳飞孝敬母亲,听从母亲的话。岳飞在国难当头之际,不仅做到

了“为人臣,止于敬”,也做到了“为人子,止于孝”。

读了《大学》让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我们从小就要认真听父母的教诲,不能跟父母顶嘴。对兄长要敬重,看到长辈和老师要敬礼。对人要有仁有义,不能骗别人,也不能把我所知道的别人的秘密告

诉他人。在学校要认真听讲,上课不说悄悄话。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完成作业,学习上遇到困难不退缩!一定要把学习成绩搞上去。

《大学》这本书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只要我们从孝敬父母开始,努力尽到做儿子的责任,尽到做学生的责任,从一点一滴做起,长

大后,就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是为朱熹《大学章句》。后世一般认为“经”是孔子

的话,由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

生记录下来的。“大学”为据郑玄注为“博学”,即广泛地多多地

学习之意。

《大学》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是儒家教育的纲领性论著,是一篇中国古代论述修身治国的佳作,不仅充满了中国古代

的政治观和伦理观,而且洋溢着古代儒家学者治学修身的颇有价值

的教育思想,具有教育哲学的价值。

(一)教育目的论:教育论与政治论的统一

强调教育与政治的统一,教育直接为政治服务是儒家教育的传统,也是《大学》的基本精神。在《大学》中,教育过程与政治过程是

一个统一的过程,人的培养和完善过程,是一个社会政治伦理从内

化到外化的人的社会化过程,而社会的政治又是一个教育和改造所

有人的过程,教化的过程。

在“三纲领”来看,教育的最高目的即是政治的目的,是完成政治的目的,为政治服务。“明明德”的目的就是为了要“亲民”,

即使人自新;就是要“止于至善”,树立最美善的道德境界。就是天

下所有的人,每一个人的教育和培养:“明明德”。一旦每个人“明”了其“明德”,则是理想社会自然实现之时,不再需要其他

过程来完成。“三纲领”的宗旨即是道德修养与政治施为合谐统一

以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这也是儒家“修己治人”之道的概括,是

儒家内圣外王人生哲学的具体化。

(二)教育的实质论:伦理道德教育

伦理道德教育的精神贯串在《大学》教育纲领的始终。在《大学》的体系里,道德对人的生活及价值具有本源的意义。《大学》说:"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

此有用,德者本也。"因此,伦理道德既是政治的核心,又是教育的

根本。从教育过程来说,伦理道德教育既是教育的起点,又是教育

的归宿;既是教育的依据,又是教育的内容和途径;既是教育的过程,又是教育的目的。

(三)教育的过程论:修己治人

《大学》所提山的"三纲领"、"八条目"的教育程序,充分体现了儒家学术讲论的根本宗旨:"修己治人"之道。这正是儒家学者批判

佛老的核心武器。在儒家的思想体系中,"修己"与"治人"也是一个

完整、统一的过程,可以说是教育过程与政治过程相统一的精神在

具体的人的培养过程中的体现。"修己"是教育自己,"治人"是教育

他人。"修己治人"的过程是一个教育过程,也是一个政治过程,"修己"是"本",治人是"末","治人"是"修己"过程的自然外化,是一个

推己及人的过程,而对于所治之人来说,又是一个"修己"的过程。

这就是"修己治人"之道的核心。

(四)教育的理念:主体价值的自我教育观

《大学》所阐述的教育范畴,基本属于自我教育的范畴。三大纲领的起点是"明德",这个"明德"是从思孟学派的性善论推衍出来的。朱熹解释说:"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其众理而应

万事者也。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由此看来,"明德"即是人天生即具的完美本性。这种"明德",不仅具有人

的一切美好品德的根底,而且有使人的所有美好品德发展完善和充

分实现的本能。大学教育,就是要使人天生即具的"明德",依靠人

的自觉的主观力量,即这个自天而来的"明德"本身而发扬光大。这

就要在心性中下存养的工夫,这就是一个从自己开始的自修的过程,自己教育自己的过程。《大学》正是由此而提出了一个从自己做起,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为基础的、推己及人以至于治国平天下的教

育纲领的。

从"八条目"来看,格物致知是八条目的起点和基础。“格物”即格除物欲,人虽天性本善,但因后天性受环境物欲的影响,因而会

丧失掉部分良知,必须格除物欲才能招致良知而后才能意诚、心正、身修。这说的正是以存心养性为起点的自我教育,最后由内而外,

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