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胚胎学-上皮组织
- 格式:ppt
- 大小:11.08 MB
- 文档页数:35
上皮组织概述上皮组织(epithelial tissue),简称上皮(epithelium)特点:⏹细胞多、排列紧密、间质少⏹有极性(polarity)⏹无血管⏹膜、团、索、泡状类型:⏹被覆上皮⏹腺上皮⏹特殊上皮(肌上皮、感觉上皮、生精上皮等)一、被覆上皮(covering epithelium)上皮类型主要分布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循环管道内表面间皮:胸膜、腹膜、心包膜、其它:肺泡、肾小囊等单层立方上皮肾小管、甲状腺滤泡等单层柱状上皮胃肠、胆囊、子宫内膜等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呼吸管道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角化型:皮肤表皮非角化型:口腔、食管、阴道复层柱状上皮睑睫膜、男性尿道等变移上皮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被覆上皮的分类依据细胞的层数和表层细胞的形状复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1、单层扁平上皮simple squamous epithelium特点:⏹细胞扁平,有核处略厚,周边薄⏹边缘不规则,呈锯齿状,相互嵌合⏹核扁椭圆形,居中⏹游离面光滑分布:⏹各不一样,有内皮、间皮等之分。
也称单层鳞状上皮内皮(endothelium) 间皮(mesothelium)2、单层立方上皮simple cuboidal epithelium特点:⏹侧面为立方形,顶面为六角形或多角形。
⏹核圆,居中。
分布:⏹肾小管、甲状腺滤泡等。
3、单层柱状上皮simple columnar epithelium 特点:⏹高柱状细胞为主,可夹有其它细胞⏹核居基部,长圆形。
⏹杯状细胞(goblet cell):高脚酒杯状,顶部有粘原颗粒。
分布:⏹胃肠、胆囊、子宫内膜等。
单柱上皮杯状细胞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pseudostratified ciliated columnar epithelium 特点:⏹一层高低不等的细胞,包括柱状、杯状、锥形、梭形细胞,以纤毛柱状细胞为主。
⏹细胞高低不一,形似复层,但均达到基底面⏹仅柱状和杯状细胞达到上皮游离面。
第二章上皮组织上皮组织(epithelial tissue)简称上皮,分布于人体外表及体内管、腔、囊的腔面。
有以下特征:①细胞多间质少,排列紧密;一般呈膜状。
②上皮细胞有极性,一面朝向体表或腔面,称游离面;相对的另一面,称基底面。
基底面附着于基膜上,借此与深部结缔组织相连。
③无血管、淋巴管,其营养由深部结缔组织内的血管透过基膜供给。
④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上皮组织主要分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两大类,具有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等功能。
第一节被覆上皮被覆上皮(covering epithelium)覆盖在人体的管、腔、囊的内表面和机体的外表面,以保护等功能为主。
根据细胞的形态及层数,分为下列类型(表1-1)表1-1 被覆上皮的分类和主要分布上皮类型主要分布单层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心、血管和淋巴管上皮间皮:胸膜、心包膜和腹膜其它:肺泡和肾小囊壁层单层立方上皮肾小管、甲状腺滤泡等单层柱状上皮胃、肠、子宫和输卵管等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呼吸道等的腔面复层复层扁平上皮未角化型:口腔、食管和阴道上皮角化型:皮肤的表皮复层柱状上皮睑结膜、男性尿道等变移上皮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一、单层上皮(一)单层扁平上皮单层扁平上皮(simple squamous epithelium)又名单层鳞状上皮。
由一层扁平如鳞状的细胞组成。
表面观,细胞为多边形,边缘呈锯齿状,互相嵌合;胞核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
侧面观,胞核扁形,胞质很薄,含核部分略厚(图2-1)。
图2-1 单层扁平上皮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endothelium);分布在胸膜、心包膜和腹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mesothelium)。
其功能主要是有利于物质的透过和液体的流动,保持器官表面的润滑。
内皮细胞能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二)单层立方上皮单层立方上皮(simple cuboidal epithelium)由一层立方形细胞组成。
表面观,细胞呈多边形;侧面观,细胞大致呈正方形;核圆,位于中央(图2-2)。
组织胚胎学知识点组织胚胎学一、上皮组织1.普通特征由许多密集罗列的上皮细胞及少量细胞间质所组成上皮组织细胞呈明显的极性上皮组织中无血管分布,神经末梢丰富上皮组织具有爱护、汲取、分泌、排泄、感受功能2.游离面微绒毛纤毛3.基膜基板基底面网板质膜内褶半粒桥二、结缔组织1.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网状结缔组织脂肪结缔组织2.疏松结缔组织结构特点:基质较多、纤维较少、结构疏松、呈蜂窝状胶原纤维纤维弹性纤维间质网状纤维基质疏松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细胞胖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间充质细胞白细胞3. LM:扁平、有突起、核膜、核仁较清晰、胞质嗜碱性成纤维细胞 EM: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功能:生成三种纤维基质成分LM:别规则形、伪脚、核小、有吞噬颗粒巨噬细胞(组织细胞) EM:溶酶体、高尔基复合体、少量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功能:吞噬、参与免疫应答、分泌LM:椭圆形、染群质呈车轮状偏于一侧、嗜碱性浆细胞 EM:丰富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功能:合成分泌免疫球蛋白(抗体)胖大细胞 LM:圆形、特别颗粒嗜碱性功能:合成分泌肝素、组肝、白三稀4.软骨软骨组织软骨膜透明软骨软骨分类弹性软骨纤维软骨5.骨板——骨胶纤维平行罗列,借基质粘合在一起,并有钙盐沉积,形成薄板结构。
环骨板骨单位——又称哈弗斯系统,位于内外骨板之间,由10~20层同心排列的骨板和中央管组成间骨板6.骨原细胞——梭形骨细胞成骨细胞——柱形或椭圆形骨细胞——扁椭圆形硬骨细胞7.血液细胞LM:双面凹的圆盘形红细胞 EM:有核糖体、嗜酸性、无细胞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高电子密度均质状结构功能:携带O2和CO2LM:圆球形、核分2~4叶、胞内含粉红XXX颗粒中性粒细胞 EM:中性颗粒、嗜天青颗粒、酶溶体功能:吞噬细胞、防备LM:圆形、核分2~3叶、普通分2叶、呈八字形、哑铃嗜酸性粒细胞状、胞质内含嗜酸性颗粒EM:溶酶体、组胺酶功能:吞噬抗原体复合物、杀灭寄生虫LM:圆形、胞质内有嗜碱性颗粒白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EM:颗粒内含有肝素、组胺、白三稀功能:产生肝素、组胺、白三稀LM:圆形、核呈肾形、胞质呈兰XXX、嗜天青颗粒单粒细胞 EM:溶酶体功能:吞噬、参与免疫应答、分泌LM:圆形或椭圆形、核圆、凹陷、胞质嗜碱性、染成蔚蓝XXX淋巴细胞 EM:核糖体功能:免疫三、肌组织1.骨骼肌肌节定义: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一具肌节=1/2 I带+整个A带+1/2 I带三联体位置:位于明带与暗带的交界处组成:横小管与其两侧的终池共同构成肌质网(肌浆网)位置:位于肌原纤维之间组成:纵小管、终池、三联体化学成分粗肌丝——肌球蛋白细肌丝——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原蛋白2.短柱状有分支、互相吻合成网有横纹、别如骨骼肌明显心肌一具细胞核、位于中央有闰盘为细胞界线EM:细胞连接(连接复合体)二联体纵小管横小管闰盘——心肌纤维呈短柱状,并互相吻合成网状,相邻心肌纤维分支的连接处四、神经组织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分为胞体和突起2.细胞质尼氏体(EM):由平行罗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有利的核糖体组成神经元纤维(EM):有神经丝和神经微管成束罗列而成,构成神经元的细胞骨架,参与物质运输3.突触——神经元互相联系的一种方式,是一种定向传导信息的重要结构 LM:突触结突触前部突触前膨大EM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部——突触后膜4.有髓神经元纤维身边神经系统:髓鞘、结间体、郎飞结、轴突、神经膜中枢神经系统5.游离神经末梢——感受冷热、疼痛、轻触刺激感受神经末梢触觉小体——感受触觉有被囊神经末梢环层小体——感觉压觉和振动觉神经末梢神经肌梭——本体感觉、感觉肌纤维伸缩变化运动神经末梢——运动终板 LM:卵圆形、神经元的末梢 EM:突触槽、连接襞、突触小泡、乙酸胆碱6.星形胶质中枢少突胶质神经胶质小胶质室管膜细胞身边神经膜细胞卫星细胞五、循环系统1.延续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别延续毛细血管2.内皮——单层扁皮上皮内膜内皮下层——薄层结缔组织中动脉结构内弹性膜中膜——10~40层环行平滑肌外膜——结缔组织、外弹性膜、营养血管内膜大动脉结构中膜——40~70层弹性膜外膜小动脉结构——外周阻力血管3.管腔大、管壁薄中静脉中膜平滑肌较少外膜的结缔组织比较多有静脉瓣(防止血液的倒流)4.内皮心内膜内皮下层心壁(内→外)心内膜下层心肌膜心外膜六、免疫系统1.淋巴组织——以网状组织为支架,网眼内充满了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淋巴组织从结构上可区分为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2.中枢性淋巴器官——胸腺和骨髓身边淋巴器官——淋巴结、脾、扁桃体3.皮质 T淋巴细胞多(稚嫩)胸腺上皮网状细胞少T淋巴细胞少髓质上皮网状细胞多,分泌胸腺素胸腺小体被膜——小梁淋巴结浅层皮质:淋巴小结——生发中心、B淋巴细胞皮质副皮质区(胸腺依靠区)——T淋巴细胞实质皮质淋巴窦髓质髓索——B淋巴细胞髓窦被膜——小梁脾动脉身边淋巴鞘——T细胞白髓淋巴小结——B细胞实质边缘区——B细胞红髓脾索——B细胞脾血窦4.胸腺T淋巴细胞淋巴结副皮质区脾白髓——动脉身边淋巴鞘淋巴结浅层皮质淋巴结髓质(髓索)B淋巴细胞脾白髓淋巴小结边缘区脾红髓5.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定义——指体内除粒细胞以外,分布于全身各处的吞噬细胞单核细胞——血液吞噬细胞——结缔组织,肝、肺、淋巴器官组织小胶质细胞——神经组织郎格汉斯细胞——表皮破骨细胞——骨细胞来源——骨髓、血液内幼单核细胞吞噬功能参与免疫应答分泌功能七、消化系统1.上皮粘膜固有层粘膜肌层消化管的普通结构粘膜下层肌层外膜2.食管——复层扁平上皮3. LM:细胞大、呈卵圆形或三角形、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胞质呈强壁细胞嗜酸性EM:细胞内分泌小管、微绒毛、小管泡系、线粒体胃功能:合成、分泌盐酸LM:分布于腺的体部和底部,细胞呈柱形或锥体形、核圆、基部嗜酸主细胞性、酶原颗粒泡沫状EM:粗面内质网、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功能:胃蛋白酶原4. LM:纹状缘柱状细胞 EM:微绒毛、线粒体、滑面内质网上皮功能:扩大小肠表面积小肠绒毛(粘膜层)杯状细胞固有层:毛洗淋巴管(中央乳糜管)柱状细胞杯状细胞5.肠腺细胞帕内特细胞未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6. LM:浆液性细胞、核圆、胞质嗜碱性、酶原颗粒、嗜酸腺泡性外分泌部 EM: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功能:分泌胰液胰腺导管:闰管→小叶内导管→小叶间导管→主导管A细胞——分泌高血糖素,使血糖升高内分泌部(胰岛) 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落低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7.中央静脉肝小叶立体结构肝细胞板(肝板)——肝细胞放射状罗列肝血窦共同组成肝小叶的复杂立体构形肝小管8. LM:多边形、嗜酸性、核圆大、位于细胞中央、核膜、核仁清晰肝细胞线粒体——提供能量粗面内质网——肝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基地EM(功能)滑面内质网——解毒高尔基复合体——加工、储存蛋白质溶酶体——代谢微体——解毒、爱护肝细胞9.窦周间隙(Disse间隙)——在肝血窦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有狭窄的间隙,宽约0.4um,称为窦周间隙10.小叶间动脉门管区(汇管区)——三种伴行的管道小叶间静脉小叶间胆管11.肝内血循环肝门静脉→小叶间静脉肝血窦→中央静脉→小叶下静脉→肝静脉肝动脉→小叶间动脉八、呼吸系统1.粘膜上皮气管管壁(内→外) 固有层粘膜下层外膜2.支气管肺导管部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部分细胞有纤毛,杯形细胞,腺体,软骨均消失,环行平滑肌层,粘膜皱襞3.呼吸性细支气管肺呼吸部肺泡管肺泡囊肺泡肺泡上皮Ⅰ型肺泡细胞Ⅱ型肺泡细胞 LM:立方形、核圆、空泡呈泡沫状EM 游离面——微绒毛胞质——嗜锇板层小体——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4.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层Ⅰ型肺泡细胞血—气屏障Ⅰ型肺泡细胞基膜毛细血管内皮的基膜内皮细胞5.尘细胞肺巨噬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心衰竭细胞九、泌尿系统1.肾小体血管球肾单位肾小囊近端小管肾小管细端远端小管2.每个肾小体都有两个极血管极尿极入球微动脉——粗血管球出球微动脉——细肾小体有孔型毛细血管血管球系膜肾小囊壁层——单层扁平上皮脏层——脚细胞、胞体有突起、裂孔3.有孔内皮滤过膜(滤过屏障)毛细血管基膜脚细胞裂孔膜4. LM:管腔小而别规则、管壁由单层锥体形或立方体细胞构成、细胞体积较大、细胞间的界限别清、核圆、靠近基底部、胞质嗜酸性强、细胞基部有纵纹、游离面有刷状缘近端小管基底面——质膜内褶EM:微绒毛侧面——侧突肾小管质膜——钠泵功能:重汲取细端远端小管5.球旁细胞要紧功能:合成、分泌肾素次要功能: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球旁复合体(肾小球旁器)红细胞生成致密斑——化学感觉器球外系膜细胞十、皮肤1.基底层棘层表皮——上皮组织(深→浅)颗粒层皮肤透明层角质层真皮——结缔组织乳头层网状层——致密结缔组织2.非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分布于基底细胞之间郎克汉斯细胞——散在于棘层内十一、感受器官角膜上皮——细胞易修复前界层角膜角膜固有层——无血管纤维膜(前→后)后界层角膜内皮巩膜脉络膜眼球壁血管膜(后→前)睫状体外→内虹膜XXX素上皮细胞视杆细胞结构:膜盘、视紫红质颗粒视网膜视细胞功能:感觉弱光、习惯夜视外→内视锥细胞结构:膜盘、视群素神经细胞功能:感觉强光和XXX觉双极细胞节细胞十二、内分泌系统1.腺细胞罗列成索状、团状或围成滤泡内分泌腺的共同特点腺细胞间有丰富的窦状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内分泌腺无导管腺细胞的分泌物称激素2. LM:立方形、核圆、位于细胞中央、胞质弱、嗜酸性甲状腺滤泡 EM:溶酶体、分泌颗粒、胶体小泡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功能:双向分泌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素滤泡旁细胞——分泌落钙素——血钙落低3.甲状旁腺——主细胞-分泌甲状旁腺素——血钙升高4.球状带——盐皮质激素皮质束状带——糖皮质激素——滑面内质网、脂滴、线粒体嵴肾上腺网状带——分泌雄激素或少量雌激素髓质肾上腺素细胞去甲肾上腺素细胞5.嗜酸性细胞生长激素细胞促乳激素细胞促甲状腺激素远侧部嗜碱性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卵泡刺激素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黄体生成素腺垂体间质细胞性激素嫌XXX细胞垂体中间部——促黑素激素细胞——分泌黑素细胞刺激素结节部神经垂体——神经纤维来自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血管加压素催产素PS:赫林体是激素的储存形式十三、男性繁殖系统1.精子发生时期: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2. LM:核大、呈卵圆形或别规则形、胞质弱嗜酸性支持细胞 EM:丰富的滑面内质网、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多而细长、溶酶体多、微丝和微管丰富功能分泌合成雄激素结合蛋白构成血—生精小管屏障(该屏障包括支持细胞的密切连接、生精上皮的界膜、血管内皮细胞、基膜)3. LM:在睾丸间质内成群分布、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体积较大、核圆、位间质细胞于细胞中央或偏位、胞质嗜酸性EM:丰富的管状嵴线粒体和滑面内质网、脂滴(XXX素颗粒、蛋白质结晶)功能:分泌雄激素十四、女性繁殖系统1.卵泡发育过程: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成熟卵泡2.卵母细胞仍为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泡结构颗粒细胞接着增加合成卵炮腔、卵泡液、卵丘、反射冠、粒层卵泡膜分为内、外两层3.黄体定义(形成)——成熟卵泡排卵后,卵泡壁塌陷褶成皱襞,卵泡膜的血管和结缔组织侵入粒层,形成富有毛细血管的内分泌腺,群黄,称为黄体。
上皮组织(epithelial tissue)由大量密集、形状规则的细胞和极少的细胞外基质组成。
上皮组织呈现明显的极性(polatity),即细胞的不同表面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明显差别。
其朝向身体表面或有腔器官的腔面的一侧,称游离面;与之相对朝向深部的结缔组织的一面,称基底面;上皮细胞间的连接面为侧面。
上皮细胞基底面附着于基膜,借此膜与结缔组织相连。
上皮组织中多无血管,所需营养来自于结缔组织内的血管,透过基膜渗入上皮细胞间隙。
上皮组织内可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根据功能,上皮组织主要分为被覆上皮(covering epithelium)和腺上皮(glandular epithelium)两大类。
被覆上皮具有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等功能。
腺上皮具有分泌功能。
此外,尚有部分特化的上皮,如:能感受某种物理或化学性的的感觉上皮细胞和有收缩能力的肌上皮等。
一、被覆上皮被覆上皮覆盖于身体表面,衬贴在体腔和有腔器官内表面,根据构成细胞的层次和表层细胞的形状,可分为下列类型。
(表2-1)表2-1被覆上皮的类型及主要分布上皮类型主要分布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心、血管和淋巴管;间皮:胸膜、心包膜和腹膜;其它:肺泡和肾小囊壁层等单层立方上皮肾小管等单层柱状上皮胃、肠和子宫等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呼吸管道等复层扁平上皮未角化的:口腔、食管和阴道等; 角化的:皮肤的表皮。
复层柱状上皮眼结膜和男性尿道等变移上皮肾盏、肾孟、输尿管和膀胱等1.单层扁平上皮(simple squamous epithelium)又称单层鳞状上皮,上皮很薄,由一层扁平细胞组成。
表面观:细胞呈不规则或多边形,核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
细胞边缘呈锯齿状或波浪状,互相嵌合(图2-1A,B)。
垂直切面观:细胞核呈扁形,胞质很薄,只有含核的部分略厚。
衬贴在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endothelium)(图2-1C),游离面光滑,有利于血液和巴液流动及物质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