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酸奶脱腥及生产工艺优化 (1)
- 格式:pdf
- 大小:275.38 KB
- 文档页数:4
大豆酸奶的研制开发及其营养保健功能摘要:大豆酸奶是以大豆、鲜牛奶、白砂糖为原料,经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发酵而成的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保健饮品。
具有延年益寿防衰老的保健作用。
本文详细介绍了大豆酸奶的生产工艺,并对大豆酸奶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
关键词:酸奶大豆蛋白;发酵;营养保健功能。
Study on soybean yogurt production and its nutritional valueAbstract:Nutritional soybean yogurt.with a low fat content,a high protein(amino acid)content,and a variety of trace elements and vitamins,was made by using soybean milk,raw milk and sugar.Through inoculating with L. Balearics,and processing conditions were introduced in detail the final products maintained a light—yellow color and improved flavor,taste nutrition value and functions of nutrition and health care. Key words:yogurt:soybean protein:fermentation;functions of nutrition and health care.引言酸奶是利用微生物对乳的乳酸发酵作用而得到的。
发酵乳制品,它以其独特的风味和较高的营养保健功能而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它对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是一种良好的辅助食品。
特别对婴幼儿和老年人。
更具有易消化、补钙等营养保健特点。
近年来,酸奶的生产在莪国发展迅速。
全大豆凝固型酸乳发酵工艺优化Fermentation Process Optimization of Whole Soybean Caky YoghurtWANG Wei-xin,CHEN Zhi(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Huanggang 438000,Hubei,China):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of whole soybean caky yoghurt was studied using 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and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including deodorization,addition of sugar and stabilizing agents, inoculation amount, and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and tim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generating white color, smooth, sweet and sour taste and nutrient-rich caky yoghurt was as follow: 15 min of boiling sterilization for soybean milk deodorization, 50 mg/mL sugar dosage, 1.0 mg/mL agar and 2.0 mg/mL CMC-Na, 4% of fermenting medium and 40 ℃ for 5 h.大豆营养丰富,有“豆中之王”之称,被称为“植物肉”、“绿色牛乳”[1]。
牛奶中含有胆固醇,过量摄入对人体健康不利,而用大豆制成的饮品不含任何胆固醇,并且大豆蛋白对胆固醇有明显的降低功效。
大豆酸奶的益生菌应用响应面法优化发酵条件摘要: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大豆酸奶的益生菌益生菌文化即单一,发展利用粪链球菌发酵工艺条件下,不使用任何添加剂。
本实验设计如下的中心旋转组合设计三个独立的变量,即,接种浓度(1–3% V / V),培养温度(37–43 C)和培养时间(12–15 h)。
缺乏合适的测试是微不足道的决定系数均高,范围从79.59到95.11%,除了在合音的情况(53.54%)。
结果表明,接种量,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对大豆酸奶的理化性质的影响。
优化的条件如下:接种量1.78%,培养温度,40.53c;(41);和孵育时间,16小时,与80.7%宜益生菌大豆酸奶的研制。
实际应用:本文介绍了大豆酸奶的研制过程的优化。
单一的益生菌文化是用来开发益生菌大豆酸奶。
单文化是用,质量稳定的产品可以得到。
响应表面的方法已被用于过程优化;得到模型可用于任何因素的最佳参数组合。
所提供的信息能为益生菌大豆酸奶的大规模发展是有用的。
介绍:各种食品基质利用全球生产发酵具有潜在的益生菌的食物(Bansal等人。
2013,2014)。
发酵豆制品是日常饮食的重要部分,因为他们通常被视为健康食品。
亚洲益生菌食品的消费热潮,欧洲和美国已由于益生菌微生物包含作为饮食辅助治疗发生。
附加属性的豆类食品由于其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anticholesterolemic性能,减少过敏(vij等人。
2011)。
此外,发酵豆乳导致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肽的生产(ACE)抑制肽(Korhonen和pihlanto 2003)和提高生物利用度的异黄酮糖苷型异黄酮转化导致各自的苷元(羊栖菜等。
2005)。
因此,基于一个新兴的豆浆酸奶具有一定的饮食和健康忧虑的消费者细分提供了一个广泛的吸引力。
益生菌通常销售作为在胶囊和粉末形式的保健食品或添加到酸奶的益生菌,这是公司最受欢迎的汽车。
“功能”食品目前市场上反映了使用食物作为益生菌微生物系统方便的多元化。
豆酸奶加工豆酸奶是将大豆磨浆后与牛奶混合经乳酸菌发酵而赋予特殊风味的产品,以原料看,可以弥补奶源不足;从产品看,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易于消化吸收,能调节肠胃功能,克服乳糖不耐症,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发酵制品。
一、工艺流程乳酸菌纯培养→母发酵剂→生产发酵豆浆设备牛奶验收凝固剂→装瓶封口→培养发酵→冷却----- 搅拌型→罐发酵→冷却→搅拌添果料→装瓶(盒)二、豆制品1、选料:应选蛋白含量高,颗粒整齐饱满,皮色淡黄,无虫蛀的新鲜大豆为原料,并水选或筛选,清除灰尘杂质,以提高出浆率和保证质量。
2、浸泡:大用0.5~1.0%的碳酸氢钠或碳酸钠溶液浸泡,使之膨胀软化,改善豆浆风味,浸泡时间根据大豆质量,季节,温度等条件而异,一般摄氏20度时,浸泡10~12小时,鉴定浸时间适度的方法是把浸泡后的大豆分成两瓣,以内侧基本成平面,而尚留一线低凹为宜。
浸泡中合理换水对除去异味有益。
3、磨浆:磨浆是将大磨成浆状,使大豆组织细胞破裂,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溶于水中,大豆纤维沉淀。
一般采用自动将渣分离机磨浆。
为了提高大豆可溶物的提取率,一般采用2~3道法磨浆(见下流程图),最终用水调整出浆率,通常一斤豆子获10斤豆浆,豆浆的固形物含量在8~10%。
4、加压处理:将豆浆加蒸煮,条件为压力5磅维持5~20分钟,目的是纯化脂肪氧化酶,清除大豆的腥味。
三、牛奶的验收及处理制造良好的豆酸奶,要注意选择原料乳,必须从健康牛挤出的新鲜奶,不得含有抗菌素和杂质。
国际上对乳中残留抗菌素确认对人体健康有不良影响。
如此过敏反应,引起细菌的耐药性,造成肠道内菌群失调,平衡扰乱,杀死或抑制一些非致病菌及一些合成维生素的细菌,含有抗菌素的乳影响发酵乳的生产,所以为确保产品质量,一般要求除对原料乳进行常规检验(如感观检验,酒精检验,比重测定等)外,还要进行抗菌素残留检查(TTC检验)。
常见的市场菌素最低检出量及对于酸奶制品影响发酵时抗菌素存在的最低浓度如下表所示:抗菌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青霉素最低检出量0.5 0.4 5 0.004抗菌素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最低浓度0.01 1.0 2.5 0.1 0.4 1.0验收合格的牛奶,用纱布或过滤器进行过滤,并预热至35~40℃,用牛奶分离机进行分离,获得脱脂乳。
大豆膳食纤维酸奶工艺参数优化摘要以鲜牛乳和大豆膳食纤维为原料,研究一种保健型酸奶。
从产品的感官品质出发,在单因素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生产工艺参数。
经SAS 9.1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确定大豆膳食纤维酸奶的最优工艺参数为:大豆膳食纤维添加量为1.5%、发酵剂接种量为3.2%、蔗糖添加量为6.2%、稳定剂PGA 添加量为0.3%。
在此条件下,酸奶的感官分值为94.52,与理论值94.67接近。
说明该大豆膳食纤维酸奶的最优生产工艺参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AbstractThe process for sanitarian yogurt by fermenting fresh cow milk supplemented with soybean dietary fiber was optimized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considering the sensory quality based on one-factor-at-a-time experiments. Though the result analyzed by the software SAS 9.1,obtained that the optimum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for producing sanitarian yogurt with the highest sensory quality were soybean dietary fiber addition of 1.5%,sucrose addition of 6.2%,inoculum size of 3.2% and stabilizer PGA addition of 0.3%.The optimized process could provide a sensory score of 94.52,approaching the theoretical of 94.67. The optimized process of the soybean dietary fiber yoghurt played the guiding role.Key wordsyogurt;soybean dietary fiber;process parameters;optimization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营养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膳食纤维的营养价值。
2009年第卷第期1212[收稿日期]2009-09-14[作者简介]刘艳霞(1976-),女,讲师,主要从事畜产品方向的研究。
Processing Practice生产实践摘要:以大豆和牛奶为原料,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发酵剂进行发酵,生产出一种大豆酸奶。
根据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工艺参数为豆乳与牛奶配比6∶4、糖6%、接种量5%,在43℃下发酵4h 。
以此条件生产的酸奶颜色均一,组织细腻,酸甜爽口,香味协调。
关键词:大豆;脱腥;复合酸奶;发酵中图分类号:TS252.54文献标识码:A大豆酸奶脱腥及生产工艺优化刘艳霞(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省吉林市132100)0前言大豆酸奶是将新鲜原料奶与大豆蛋白按一定比例混合,添加适量糖,经过发酵制成的新型高蛋白营养食品[1~4]。
大豆中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是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大豆蛋白质与动物蛋白质的基本氨基酸含量相近,并且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5]。
1kg 大豆的蛋白质含量相当于2.3kg 的瘦猪肉或2kg 的瘦牛肉,所以被誉为“绿色牛肉”、“植物肉”[6]。
大豆脂肪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和丰富的磷脂,不含胆固醇,其中亚油酸、亚麻酸皆为人体必须脂肪酸。
另外,大豆中还含有丰富的卵磷脂、皂甙、大豆异黄酮、肌醇等生物活性物质,对很多疾病有预防和防治作用。
发酵后的豆奶中VB 1、VB 2含量较发酵前提高4倍,钙、磷、铁的含量也有所增加,对促进儿童生长发育、防治小儿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有良好功效[7~11]。
更重要的是由于乳酸菌的发酵作用,发酵豆乳中的大豆蛋白更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能有效抑制人体肠道内有害菌的生长,可治疗有害菌引起的疾病,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降低血清中胆固醇含量[12~14]。
近年来,随着人们营养价值观念的改变,利用大豆制作高蛋白营养食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5~17]。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大豆、牛奶、蔗糖:均为市售;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由吉林农业大学乳品实验室提供。
1.2仪器与设备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器、恒温培养箱、超净无菌工作台、酸度计、自动浆渣分离机。
1.3实验方法1.3.1工艺流程大豆挑选除杂清洗浸泡磨浆煮浆过滤豆乳调配均质杀菌冷却发酵后熟成品牛奶1.3.2操作要点1.3.2.1大豆的预处理挑选成熟度好的大豆,剔除杂质和霉变颗粒,浸泡前充分清洗3~4次,然后将大豆置于0.1%的食盐与碳酸钾混合溶液中(食盐∶碳酸钾=1∶1),25℃条件下浸泡10h 。
浸泡后中心部位与周边部位色泽一致,然后用清水充分冲洗大豆,并在沸水中热烫灭酶5min ,这样操作可除去大豆的腥味、胀气因子,保证了大豆磨浆后的颜色。
1.3.2.2热磨、调配、均质将上述处理的大豆与90℃热水按豆∶水=1∶8的比例进行混合,放入磨浆机中,磨3遍,收集浆液,然后过滤,将浆液和细渣分离,滤去粗渣。
2009年第卷第期1212Processing Practice生产实践将牛奶添加到豆乳中加热,并添加适量的蔗糖进行调配。
调配后的混合液经过充分混匀后,通过高压均质机进行均质,在70℃、20~25MPa 下均质2次,然后在95℃条件下灭菌10min ,冷却至43℃。
1.3.2.3发酵剂的制备在20ml 试管中加入10ml 脱脂奶培养基,经过115℃、10~12min 灭菌后,接入4%保加利亚杆菌和嗜热链球菌,43℃条件下恒温培养8~10h ,取出后,经过第二、第三次活化,这样菌种能达到试验要求。
在250ml 三角瓶中加入脱脂奶培养基150ml ,在40℃左右接入4%已活化的菌种(作混合菌种时,按所需配比接种),然后经42~43℃恒温培养6~8h 后取出,4℃条件下保存备用。
1.3.2.4发酵将发酵剂接种于43℃的混合基料中,在恒温培养箱中(42~43℃)培养4~5h 后取出,将发酵好的产品在4℃条件下进行后熟。
1.3.3大豆酸奶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豆奶与牛奶比例、加糖量、接种量及发酵温度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本试验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见表1。
表1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表水平123806050678345384043因素A 豆乳所占比例(%)B 加糖量(%)C 接种量(%)D发酵温度(℃)注:A 为豆乳与牛乳原料中,豆乳所占比例。
1.3.4产品评分标准产品的感观评分标准见表2。
表2产品评分标准风味(30%)口感(20%)组织状态(30%)色泽(20%)评分浓郁豆香味,气味协调豆香味较淡,有乳香味豆香味很淡,气味不协调豆香味和乳香味均很淡酸甜爽口,口感细腻、润滑味感不柔和,微酸过酸,过甜,不易接受口感粗糙、难以接受细腻、致密颗粒状轻微结块结块稍带淡黄色深黄色异常异常90~100分80~90分70~80分60~70分2结果与讨论2.1脱腥和护色对风味和色泽的影响大豆酸奶加工过程中,脱腥和护色是关键技术,如果控制不好,将导致发酵后的大豆酸奶豆腥味较大,色泽也较差。
本文采用以下4种方法进行试验:(1)用0.1%碳酸氢钠溶液浸泡10h ;(2)用0.1%食盐溶液浸泡10h ;(3)用0.1%碳酸钾溶液浸泡10h ;(4)用0.1%食盐与碳酸钾溶液浸泡10h (食盐∶碳酸钾=1∶1),结果见表3。
表3不同浸泡条件对脱腥及护色效果的影响感官评价处理方法1234豆腥味豆香味色泽轻微较浓黄色轻微较浓淡黄色无浓淡黄色无浓乳白色2.2豆乳与牛奶的比例对香气及口感的影响在生产发酵酸奶时,即要充分利用豆乳,又要使豆乳不致于影响产品的口感,在豆乳中添加适量的牛奶可改变酸豆乳的香气和口感。
本文采用豆乳∶牛奶=9∶1、8∶2、6:4、5∶5(即豆乳牛乳原料中,豆乳所占比例为90%、80%、60%、50%)4种配比进行试验,结果见表4。
表4不同配比对香气及口感的影响感官评价豆乳所占的比例90%80%60%50%香气口感明显豆腥味粗糙轻微豆腥味粗糙无豆腥味细腻无豆腥味细腻2.3不同发酵温度及时间对产品的影响以不同发酵温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温度越高,发酵时间越短,口感相对粗糙;发酵温度越低,发酵时间越长,口感相对细腻,试验结果见表5。
表5不同发酵温度及时间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温度不同发酵时间下酸度及凝乳状态(°T )2h 3h 4h 5h 38℃40℃43℃35(一般)40(一般)32(一般)45(一般)47(一般)50(良好)60(良好)65(良好)63(好)68(好)73(好)-注:“-”表示已经终止发酵。
2.4正交试验结果选用不同的豆奶与牛奶的配比、糖加入量、接种量、发酵温度进行L 9(34)正交试验,同时由10人进行品尝打分,从风味、口感、色泽、组织状态4个方面进行评分,各项评分所占比例分别为30%、20%、20%、30%,结果见表6。
2009年第卷第期1212Processing Practice生产实践表6正交试验结果试验号因素感官评分A豆乳所占比例(%)B加糖量(%)C 接种量(%)D发酵温度(℃)1234567891(80)112(60)223(50)331(6)2(7)3(8)1231231(3)2(4)3(5)2313121(38)2(40)3(43)312231756580908575807075K 1K 2K 3k 1k 2k 3R22025022573.383.3751024522023081.773.376.78.422023024573.376.782.58.423522024078.373.3806.7首先,在生产发酵酸豆奶时,即要充分利用豆乳,又要使豆乳不致于影响产品的口感,在豆乳中添加适量的牛奶可改变酸豆乳的香气和口感。
其次,加入适量的糖有利于微生物的发酵作用。
第三,接种量也是影响酸奶发酵速度和凝乳时间的主要因素。
第四,发酵温度越高,发酵时间越短,口感相对粗糙;发酵温度越低,发酵时间越长,口感相对细腻。
通过表6正交试验结果及以上分析可知: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是豆乳与牛奶配比(A )和加糖量(B ),次要因素是接种量(C )和发酵温度(D )。
其影响程度为A>B>C>D 。
最佳工艺条件为A 2B 1C 3D 3,即豆乳∶牛奶为6∶4、蔗糖加入量为6%、菌种接入量为5%、发酵温度为43℃。
2.5产品质量指标色泽:乳白色,稍带黄色;口感:酸甜适中,口感细腻;香气:具有乳酸菌发酵豆乳与牛乳的豆香味和乳香味,香味协调纯正,无不良异味。
组织状态:表面光滑,凝块均匀,无乳清析出,粘稠适中,无气泡,无龟裂。
酸度:80°T 。
3结论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大豆牛奶复合酸奶的最佳工艺为:大豆用0.1%食盐与碳酸钾溶液浸泡10h(食盐∶碳酸钾=1∶1),以豆乳∶牛奶为6∶4的配比,加入6%糖,接入5%菌种,在43℃条件下发酵4h ,得到的酸奶具有较好的口感和风味。
参考文献[1]王薇,蔡健.新型大豆酸奶的研究[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3(9):59~61.[2]陈敢,魏承银,伍良军.大豆酸奶生产工艺的研究[J].乳品加工,2003(6):36~38.[3]杜云建,赵玉巧,张慧娟,等.凝固型发酵酸豆奶新工艺探讨[J].食品工业,2003(4):32~33.[4]李宗军.凝固型乳酸豆奶的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2):39~40.[5]石彦国,任莉.大豆制品工艺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3.[6]袁松梅,赵晋府.大豆中的功能性成分[J].饮料工业,2002(3):38~42.[7]LEE-WICKNER L J ,CHASSY B M.Produc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Lactobacillus Caseiproopla sts [J].Appl Environ Microbiol ,1984,48(5):994~1000.[8]NAKADA M ,DOSAKO S ,HIRANO R ,et toperoxidase Suppresses Acid Production in Yoghurt during Storage under Refrigeraion[J].Inernational Dairy Journal ,1996,6(1):33~42.[9]王林山.苦瓜大豆酸奶的研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10(5):95~97.[10]郭兰兰.酸豆奶生产工艺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3,31(2):337~338.[11]王岁楼.豆乳生产关键工艺技术研究[J].中国乳品工业,1995(5):220~222.[12]许本发.酸奶和乳酸菌饮料加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4.[13]毛吉明.发酵酸豆乳脱腥工艺的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6(10):85~88.[14]范铮,孙培龙,赵培城.豆乳生产中去除豆腥味的工艺研究[J].粮食加工与食品机械,2002(4):32~33.[15]蔡健.牛奶豆乳的制作工艺[J].食品工业,1993(5):34~35.[16]DENIZ KERKMAZ.Determination of boron in hazelnut variecies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ry and spectrophoto metry[J].Food Chemisry ,2003(83):293~296.[17]LYNY R M ,SNADINE W E.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ass -ociative growth of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and 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J].Dairy Science ,1986,69(10):2558~2568.(下转第34页)2009年第卷第期1212(上接第31页)Deodorization and process optimization of soybean yoghurtLIU Yan-xia(School of Food Technology ,Jilin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Jilin City 132101,Jilin ,China )Abstract:Soybean and milk were fermented with 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and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to make soybean yoghurt.Based on orthogonal tests ,the optimum processing parameters were found out as follows:soybean milk ∶cow milk =6∶4,sugar 6%,inoculum 5%,and fermentation at 43℃for 4h.The final product obtained on such conditions was featured by uniform colour ,fine structure and good taste.Key words:soybean ;deodorization ;composite yoghurt ;fermentation浓度成正比,线性范围为0.14~4.0μg/L ,符合比尔定律,其回归方程为A =0.038+0.211C (n=7,r=0.9992),式中C 的单位为μg/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