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6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更新,中职教育需要不断探索适应社会需求的新的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作为一种综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中职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概念、特点和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概念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能够主动参与到实际操作当中,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合,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问题导向。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角色,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导师,通过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实用性强。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1.加强实践教学。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鼓励学校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目标,重视实质性的实践环节,使学生能够在学校期间学以致用。
2.推行项目化教学。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适合推行项目化教学,通过开展项目研究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3.建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实践操作,中职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以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和条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适应实际工作的需求。
4.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更好地就业和发展。
总之,在中职教育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基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的中职护理技术教学策略中职护理技术教学是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职业人才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可以采用基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的教学策略。
以下是我对这一教学策略的理解和具体应用的探讨。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是一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融合的教学方法,旨在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能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又能具备实践操作能力。
该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包括人本主义教育观、认知学习理论和问题解决法等。
二、中职护理技术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1.教学目标的明确首先,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实际需求,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护理技术熟练度。
2.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其次,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基础知识水平,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
可以采用模块化教学,将护理技术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划分,组织成几个模块,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习和掌握各项技能。
3.班级文化氛围的营造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创建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技能竞赛、技术交流会等活动,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分享经验。
4.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灵活运用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授法、实践操作、情景模拟、讨论和问题解决等,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实践操作的重视与规范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临床实习、实验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护理技术操作,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6.督导和评价机制的建立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应建立一套督导和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技能水平进行全程监督和评估。
可以采用定期考试、技能操作评估、实习表现评价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三、该教学策略的优势和实际应用1.优势2.实际应用该教学策略可以应用于中职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如理论教学、技能操作训练、临床实习等。
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焊接实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焊接实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训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2. 教学环节的贯通
焊接实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教学环节贯通起来,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进行实践操作,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 教学内容的贴近实际
焊接实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教学内容的贴近实际,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了解焊接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焊接实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焊接技术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适应能力。
1. 教学资源的不足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和技工学校在焊接实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方面存在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例如实训设备和教学场地不足,导致实践教学难以开展。
2. 教学管理的难度
焊接实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全面配合和管理,在实践操作环节中可能存在安全隐患,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规范。
3. 创新教学方式
针对焊接实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方式创新问题,应加强教师的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焊接实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培养焊接专业人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各高校和技工学校加大教学投入,完善教学管理,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探讨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促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模式。
在中职会计教学中,有效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
中职会计教学中,理实一体化教学可以提供实践环节给学生。
传统的理论教学往往只限于纸上谈兵,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实践环节的锻炼。
而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和应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在会计实训中,学生可以亲自操作会计账务软件,模拟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了解会计操作的具体步骤和要求,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传统的理论教学往往枯燥乏味,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厌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而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参与学习过程,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且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加学习的实用性,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会计实训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会计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体验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进而增加对会计知识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职会计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其能够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
而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会计实训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会计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沟通、协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竞争力。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探讨摘要: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整合理论与实践教学资源,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从而培养出高技能的社会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双师型适应学生一、现代职业教育现状现状一:现代的职业教育实质上还在沿用应试教育的一套学科体系,特点是很全面很系统,知识体系的得来都是靠逻辑关系推导出来的。
人的能力包括自然观察智能、内省智能、人际关系智能、音乐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语言智能等等,应试教育最主要就是关注逻辑―数学智能和语言智能,而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通常就是在这些方面有不足才选择了职业教育,如果职业学校还是用这种方式来教的话,职业教育是没有效果和不成功的。
现状二:很多老师故步自封、墨守成规,不善于创新。
比如会提出“我从来没这样做过啊”“为什么要改?以前这样教,学生就很适用”等等诸多问题,出现上课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底下玩手机、睡大觉的现象。
因此,现代的职业教育必须要走出一条新路来,必须要改革和创新,我们的教育必须适应现在的学生,不拘一格,培养出有技能服务社会的人才。
二、对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认识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整合理论与实践教学资源,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的教学。
一体化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双师型,教师要同时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指导能力;内容一体化,上课的内容要实现理论内容和实训内容的统一;场地一体化,学习场地要有学习区、讨论区和操作区。
要充分进行改革,就要抓住教学环节的这几方面:学习内容和目标的设计、学习者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学习环境设计和学习评价的设计。
三、教学内容及目标的设计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是要直接面向企业就业的。
企业的需要,就决定了学校课堂的授课内容,所以教学的内容和目标的确定都需要围绕企业。
对于教学内容的确定,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是这样做的:首先要明确办学是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贡献,在开设一个新专业前,先阅读文件提炼出“十二五”规划中需要的行业,培养目标应定位在高等院校(本科院校)没涉及的但民工做不了的事情上。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指的是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突破传统学科界限,促进学生发展成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密切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实践驱动和综合性的学习体验。
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和意义。
首先,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其次,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不断地思考,尝试新的方法和技术,培养创造性思维。
最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整合,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综合素质。
在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时,学校需要提供相应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支持。
首先,学校应该建立跨学科的教学体系,突破传统的学科界限。
例如,在课程设置中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课程,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整合。
其次,学校需要提供实践教学的场所和设备。
例如,可以建立实验室、创客空间等,供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同时,教师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角色,成为学生实践活动的引导者和指导者。
教师在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时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首先,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了解最新的实践技术和方法。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其次,教师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整合。
最后,教师需要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的能力,与其他教师共同设计和实施实践活动。
学生在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时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首先,学生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自己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其次,学生需要拥有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按照自己的计划和进度进行学习,自我管理时间和任务。
中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的探究【摘要】本文通过对中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究,深入分析了其在中职教育发展背景下的重要性和应用情况。
首先介绍了中职教育的发展背景,然后解析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包括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估等方面。
随后,列举了一些中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案例,从实际情况中验证了该模式的有效性。
总结了中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为中职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促进中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和提升,为中职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做出更多贡献。
【关键词】中职教育、中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内涵、实施策略、效果评估、应用案例、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中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的探究中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中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的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该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中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实施策略、效果评估以及应用案例,旨在揭示这种教学模式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我们将对中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为中职院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中职教育的改革和提升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2. 正文2.1 中职教育的发展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和专业化。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承担了培养各类技术人才的重要任务。
传统的中职教育主要注重技能培养和实践操作,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单一的技能培养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机械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探讨一、引言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概念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相互贯通,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单一角色,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1. 开设理论课程并加强实践环节在机械专业的教学中,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是密不可分的。
在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时,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理论课程,如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课程,并加强实验课程的设置,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丰富和加深理论知识。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2. 强化实习实训环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除了课堂教学,实习实训是机械专业学生更好地了解专业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中职学校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设专业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通过实习实训环节,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3. 引入项目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机械专业的教学中,项目式教学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项目式教学,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团队合作,设计并完成各种机械产品或装置,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学校可以适当引入项目式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1. 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机械专业是一个注重实践的专业领域,學生如果只是停留在理论的认识上,那么就无法适应未来的职场需求。
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当前社会,企业更青睐那些掌握实际技能的人才。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融合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教学模式。
它通过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这种模式的引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思考。
首先,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
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和实践。
学生在实践中不仅能够巩固理论知识,还能够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理论学习只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途径,而实践操作则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应用场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而忽视了他们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在实践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教师在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时,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
教师的专业素养对于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
其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于教学环境和设施的要求较高。
一些学校和教育机构可能无法提供相应的实践实验室、设备和场地。
这需要学校加大对于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和投入。
因此,为了更好地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首先,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开展培训或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提升教师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专业素质。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探讨
摘要:理实一体化教学将理论与实习融于一体进行组合教学,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文在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不足的基础上,从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条件及考核评价等三个方面论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最后分析了理实一体化教学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
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
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即“在干中学,在学中干”。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
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1 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传统教学模式一般先是在教室进行理论讲解,在课程教学末期利用一周或几周的时间集中进行实践教学,致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对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1)理论教学时,一般集中在教室进行,利用多媒体结合图示、挂图
等进行讲解,没有实物即使老师在讲解时拿有实物也只有少数同学能粗略地看到其总体结构,一方面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难度,教学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老师上课的难度。
(2)实践教学时,因与理论课有一定的的时间间隔,一部分学生理论知识都遗忘了,致使学生不能很好的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实践教学效果也不够理想。
2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2.1 教学过程设计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在于理论与实践穿插进行,在教学实施中,如何将两者有机融合,把握好“理”与“实”的尺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上好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关键。
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的要明确。
上课前老师首先要清楚讲解哪些理论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哪些实践技能,最终达到什么教学效果。
(2)教学重点和难点要明确。
精心设计重点和难点的教学,使重点突出、难点通俗易懂。
(3)学情分析。
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学习基础等情况。
(4)教学策略设计。
可以合理地综合运用任务驱动、角色互换、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
(5)学习小组的划分要合理。
每组以6~7人为宜,分组时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学习积极性,达到以先进带动后进的目的,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老师讲授的内容。
(6)教学环境设计。
充分利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的硬件和软件,采用仿真教学、实物教学等多种形式,活跃课堂气氛。
2.2 教学条件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必须要具备相应的教学软件和硬件环境。
(1)硬件条件。
要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必须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以及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场所,既能满足理论教学的需求同时又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使理论和实践能穿插进行、融为一体,因此,要加大硬件设备的投资和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的建设。
(2)软件条件。
要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就要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即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
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讲授理论,又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进行实践指导,具备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能力。
因此,可以通过企业学习、内部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大理实一体化师资的培养力度,使教师既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2.3 考核评价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因此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考核评价应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理论知识的考核。
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技能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因此对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也必不可少,理论知识的考核形式可以采用比如试卷、论文等多种形式,考核方式可以是开卷或闭卷。
二是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考核。
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都是在操作过程中直接体现出来的,因此,理实一体化教学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考核应在操作过程中进行,不仅包括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考核,更应注重操作的规范性、工具设备使用的熟练程度及团队意识、安全意识等的考核。
通过这两方面的考核评价,督促学生在掌握实践技能的同时,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具备良好地职业素养,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理实一体化教学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重练轻学。
理实一体化教学虽然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但不等同于摒弃理论知识的学习,如果过分强调实践教学就会造成学生只会机械的实践操作而不懂理论的现象,这并非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质,因
此,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理论与实践并重。
由于实践操作的趣味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喜欢实践操作,而不愿学习理论,因此,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必须适时的引导,将实践上升为理论,将理论用于指导实践,真正达到“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目的,体现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教学方式。
(2)“两张皮”现象。
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而不是简单的把理论和实践拼凑到一起,否则理实一体化教学就变成了同一空间、同一时间内的两块教学,同样会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即“两张皮”现象。
因此,理实一体化教学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把握好理论与实践的“度”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交融。
(3)“高原”现象。
在训练初期,如果实践目标定位过高,学生在缺乏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指导的情况下,可能会无法实现该目标,即出现所谓的“高原”现象,这就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对实践技能的培养必须要结合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循序渐进的进行。
参考文献
[1] 魏成国.职业技术教育理实一体化教学探讨.赤峰学院报2008,1.
[2] 张荣.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24(10):61-62.
[3] 刘国军.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3):19.
[4] 王青云.教学与管理[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