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快乐大本营》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7
栏目透视SHENGPINGSHIJIE实践与创新探析我国娱乐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途径—以《快乐大本营》为例□齐琪摘要:综艺节目是一种综合多种艺术形式并带有娱乐性的电视节目。
在综艺节目红火的时代,传统的电视综艺节目面临着重重考验。
文章通过分析《快乐大本营》面对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探索我国娱乐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娱乐类电视综艺创新改革《快乐大本营》我国电视综艺节目自20世纪90年代诞生以来,经历了从形式单一、定位模糊到形式多样、种类齐全的发展过程,其中娱乐类综艺节目占据着重要地位,但现今的娱乐类综艺节目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
文章以娱乐类综艺节目代表《快乐大本营》为例,探析娱乐类电视综艺节目在瓶颈期如何进行“自我拯救”,分析其创新改革发展的方式。
从《快乐大本营》看我国娱乐类电视综艺节目发展概况1997年,《快乐大本营》诞生,这时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处于初期阶段。
最初,《快乐大本营》形式与晚会相似,几期之后模式改变,以娱乐性和互动性为主。
2002年,《快乐大本营》策划“快乐之旅”活动,让栏目走出演播厅,走向户夕卜。
从2004年开始,栏目将视角对准普通观众,逐步尝试“海选”“真人秀”等新概念。
2008年以来,节目形式转变为邀请明星嘉宾进行访谈和互动游戏,这一形式逐渐趋于稳定。
十多年来,《快乐大本营》不再进行大规模的栏目改版,但仍会进行板块或专题的创新。
从《快乐大本营》的发展概况可以看到我国娱乐类电视综艺节目自20世纪90年代诞生以来的整体发展方向。
从最初的晚会节目到大胆创新借鉴港台风格,形成“明星聚会式综艺”模式,再到逐渐探索“真人秀”“选秀”形式,2005年的《超级女声》更是掀起全民海选的热潮。
此后开始借鉴欧美、韩国电视综艺节目模式,并与国内电视综艺节目环境相结合,创造出《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等优秀电视综艺节目。
近几年,电视综艺节目更侧重垂直细分化,重视创新发展,力求打造出更多优质电视综艺节目。
以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对语言类节目中已经得心应手的米未团队,终于高歌猛进地加入了喜剧类这个赛道。
喜剧类节目多如牛毛,但《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开播起即营造的一种舒适和自如的氛围,创作者、来宾和观众得以很轻松地融入这个氛围,节目效果也与氛围相得益彰。
除了纯粹的氛围感,《喜剧大赛》在推广上,较为用心地选择了一些“爆款”作品,在各大平台上传播和营销,而非偷懒式地用空洞的噱头买断热搜。
此外,虽然都是喜剧大类,但作品的类型也是尽量兼顾了多元化,比如五六七令人耳目一新的儿童剧,王梓很有质感的默剧等。
小众的事物藉以平台和节目的热度,能够有幸被更多的人看到或理解,无论分数如何,已经是巨大的成功。
其实通过《奇葩说》和《乐队的夏天》,我们不难看到米未团队制作节目的一种重要模式,即切中一个爆点,无限发散,最终把观众的目光拉向更小众、更多元的情境中,培养观众新的认知和习惯。
米未团队几乎全员传媒大学科班出身,对传播学的应用可谓驾轻就熟。
《喜剧大赛》在筹备阶段,就面对几个核心的问题,喜剧是什么?作为一个后来者为什么也要做喜剧?现在的观众想看到什么样的喜剧?在后来的节目里,制作人似乎向我们揭示了他们的答案。
三狗组合所谓的“红缨枪杂耍风”“全程洒狗血”,蒋易小组开创的陷阱喜剧,都是那种网红派的无脑笑话,是挠痒痒型的生理硬笑;另一派也可称之为学院派,则特别关注喜剧的结构,作品的底子收在哪里,比密集的笑点要来得重要。
所以喜剧可能是没有标准定义的,无论是“笑笑而已”,还是“笑过有深意”,都是喜剧的本源。
节目节奏非常紧凑,赛制设计也是学习了《脱口秀大会》“密不透风”的赛制精髓,可以感受到选手在中后期都有点疲于输出创作透支,但仍然不乏亮眼的作品。
蒋龙张弛的作品就是注重喜剧结构性的典范,这种完整的素描喜剧,一层一层铺开,一环一环递进,抬得越高,效果越响。
同样让我意识到的一点是,大众有多么需要喜剧。
想想看,好莱坞经典四大类型片,歌舞片、西部片、喜剧片和犯罪片,除了喜剧,其他类型已全部没落。
从电视节目制作的流程角度分析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关键字:电视节目制作流程快乐大本营场面调度拍摄机位正文:电视节目能是否够顺利拍摄、剪辑、播出,其关键作用的是这个节目的电视节目制作流程。
前期策划应明确节目制作的目的、节目最终应达到的效果、节目的特色形式以及节目的风格该以何种形式呈现。
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一般包括:(1)前期制作工作流程(2)现场录制(3)编辑混录三个阶段。
湖南电视台的《快乐大本营》是湖南台于1997年7月11日开办的一档中国早期具有代表性的综艺娱乐类节目,如今已经走啦十几个年头了,它在每周六晚上黄金时间播出,节目主持由原来的二人变成五人组成的快乐家族支持群,开创了内地主持群的先河,节目内容主要以与嘉宾游戏为主,中间带有谈话,介绍嘉宾最近动态,逐步在全国的观众中树立了自己的影响力。
接下来分析一下《快乐大本营》中的节目制作流程。
首先,在前期的制作工作流程中,第一阶段是构思创作。
在这一阶段中第一个要做的是节目构思,确定节目主题,搜集相关的资料,草拟节目脚本。
《快乐大本营》中每一期都会有不同的主题,如6.25的“中国红”、6.18的“欢乐嘉年华”、6.11的“妹力四射”等,每一期的《快乐大本营》都会根据所要明星,当下环境等众多因素去确定一个适合的主题,由幕后工作人员去搜集关于这一主题的相关资料等工作,根据所搜资料和邀请的明星信息等去草拟节目的脚本。
第二,主创人员碰头会、写出分镜头方案。
在《快乐大本营》的幕后有很多创作人员,创作人员帮助主创人员搜集前期的基本资料,由主创人员斟酌,讨论研究出深一步的分镜头方案。
接下来就是拍摄计划,在每一期的《快乐大本营》中我们都会发现,主持人的服装都会不同,工作人员根据节目的主题为主持人选择服装。
计划是节目的基础,节目的构思越完善,拍摄的条件和困难考虑得越周全,节目制作就会越顺利。
以及人员配置;据节目性质对导演、演艺人员、主持人记者作出选择,向制片、服装、美工、化妆人员说明,初步讨论舞美设计、化妆、服装等方面的要求。
浅析《快乐大本营》的成功因素摘要:《快乐大本营》的成功已经成为电视节目中的一个典型。
之所以在激烈的电视市场中能够屹立不倒并且呈上升的态势,分析其成功的主要因素有:节目的灵魂—主持人团体、引导嘉宾的投入、幽默风格适合大众口味、跟随潮流并且引领潮流。
关键词:《快乐大本营》;成功;要素Abstract: “happy camp” success has become one of the typical TV program. Is in the heat of the TV market is not to stand and rise the situation,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of success are: the soul of the program-the host organizations, guide guests of dedication, humorous style suitable for mass taste, to follow the trend and leading the trend.Keywords: 《happy camp》; Success; elements《快乐大本营》是湖南电视台于1997年7月开办的一档综艺性娱乐节目,是湖南卫视上星以来一直保持的品牌节目之一。
节目开始采用全民娱乐的类型,经常邀请一些有特殊才能的人物,一些可爱的孩子来表演,后有转为选秀节目,来选举其主持人;现在多以嘉宾访谈游戏型的综艺节目,经常邀请一些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知名艺人来访谈,游戏等。
《快乐大本营》栏目开办播出三、四期后,即在观众中引起反响,迅速占据全国电视市场的周末黄金时段,《快乐大本营》现象在当时被专家、媒体称之为“快乐旋风”,同时引发了全国电视界的一场“综艺变革”,不久全国各地电视台出现了近百档类似栏目。
从1997年到2012年,《快乐大本营》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
快乐大本营请相信我素材
摘要:
1.节目《快乐大本营》简介
2.《快乐大本营》的主持团队
3.《快乐大本营》的节目特点
4.《快乐大本营》的成就与影响
5.结语
正文:
《快乐大本营》是我国一档脍炙人口的综艺节目,自1997 年起开播以来,一直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深受观众喜爱。
这档节目的核心理念是传播快乐,为广大观众带来欢乐与感动。
《快乐大本营》的主持团队是一大亮点,包括何炅、谢娜、杜海涛等在内的多位主持人各具特色,他们的默契配合和幽默风趣的主持风格为节目增色不少。
此外,《快乐大本营》还邀请了许多明星嘉宾参与节目录制,与主持团队互动,共同为观众带来欢乐。
《快乐大本营》的节目特点在于不断创新,紧跟时代潮流。
节目内容丰富多样,涵盖娱乐、文化、时尚、科技等多个领域,旨在满足不同观众的喜好。
同时,《快乐大本营》还注重与观众的互动,通过现场互动、网络投票等方式让观众参与其中,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节目的吸引力。
多年来,《快乐大本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多次获得我国电视界的各类奖项,如“星光奖”、“金鹰奖”等。
同时,该节目还成功走出国门,在国际上产
生了广泛影响,成为我国对外宣传的一张亮丽名片。
总之,《快乐大本营》作为一档具有高度影响力的综艺节目,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快乐。
0908010078 劳森兴09网络快乐大本营电视节目的浅析摘要:近年来,电视节目出现创新节目形态的一种狂热追求。
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在社会潮流中,电视节目作为文化的内容中的一个子集,如何打造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是每一个媒介人共同追求的一个理想。
多种广电总局频发限娱令说法,禁穿越、禁港台名星上电视节、禁网络炫丑红人上电视。
不管是行政还是制片人还是观众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电视节目自己的解构与再造。
迎合三网融合一大背景,以快乐大本营为落脚点探讨我国电视节目发展的趋势,发表自己的见解,为电视节目发展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关键词:电视节目快乐大本营电视节目发展建议一、电视节目概论1约翰•菲斯克认为电视节目“是电视所输出的有明确界定与标识的部分,它是由电视业生产、发行和界定的。
我们有必要把电视及其节目看成是意义的潜在体。
”这里的电视节目有两层意思:一,它是由电视业产出、界定的物质产品;二,它是“意义的潜在体”,即一种承载文化意义的内容产品。
电视节目指电视台通过载有声音、图像的信号传播作品的节目。
电视节目制作主要分成三个过程:创意与选题、拍摄、后期制作。
编辑属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系统,主要由早期的线性编辑与目前较为流行的非线性编辑系统二个发展阶段。
电视节目制作就是一个编码过程,观看电视节目就是一个译码过程。
以什么样的编码规则来对电视讯息(视听传播符号)进行编码,就能够形成什么样的电视节目形态。
电视节目的编码规则大致有三种:记录编码、组合编码和混合编码。
2电视节目可分为电视新闻资讯(630新闻,央视新闻联播)、电视文艺节目(中央电视台春晚,湖南卫视超级女生)、电视谈话节目(凤凰鲁豫有约)、电视娱乐节目(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星空卫视中国达人秀)、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广东珠江频道岭南文化名城行)、电视电影、电视特别节目(如2003年3月20日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推出的为期21天的《关注伊拉克战事》特别报道;中央电视台5月1日开播的为期11天的《抗击非典直播特别报道》)、新闻综合类(法治在线、环球视线等)、体育赛事(直播足球,NBA直播)、外语。
【案主】湖南卫视娱乐栏目《快乐大本营》【推荐理由】1.《快乐大本营》这一栏目自1997年创办开播以来,她作为一个娱乐节目在电视节目中日益凸显的影响力以及她所取得的骄人成绩,不得不让人产生想对她的成功之道作一个深入探究的意念。
2.《快乐大本营》栏目的成功源自于她精确的栏目定位和电视观念的适时转变。
在湖南卫视这个以“快乐中国”的频道理念的平台上,《快乐大本营》作为一檔融合众多愉悦、轻松、搞笑的娱乐元素的栏目以其能成功也是必然的。
3.《快乐大本营》创新式的节目主持团队-“快乐家族”,注重栏目品牌形象的策划和塑造和宣传对于扩大栏目的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题目】从产品销售的角度浅析《快乐大本营》栏目的三次售卖在这个娱乐大发展的时代,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不断地引领中国娱乐节目的发展趋向。
她的成功,不仅改变了以往“精品=严肃”这一固定模式,而且有力冲击了重教轻乐的传统观念,使带来笑声的,轻松愉快的电视节目也能成为文化精品,其逐渐从模仿到本土化的制作方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对该栏目的深入探究我们不难发现她的成功实则源于其正确的品牌营销理念,将栏目视为产品,通过售卖的形式实现栏目的价值。
大致说来《快乐大本营》栏目作为媒介产品主要是通过三次出色的售卖实现了其栏目的价值。
第一次是出售内容,就是说通过一定的电视传播手段将编排了特定内容的栏目出售给广大的电视观众,从而实现栏目的第一次售卖。
在此次售卖中产品的内容对于受众的引力的大小决定了产品售卖的成功与否。
精准的受众定位,围绕目标受众的特征来设计节目内容。
一开始她就将节目定位在青少年受众群,强调青春,活力,时尚,快乐,围绕青少年来设计节目和游戏环节,甚至所请的嘉宾都是青少年中人气最火的。
这种准确的受众定位赢得了广大观众从而扩大了栏目的知名度,为栏目的第二次售卖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出售受众,就是说栏目将自己凝聚的观众注意力,出售给广告商的一次售卖行动。
《快乐大本营》经久不衰之我见专业:年级: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摘要:《快乐大本营》是湖南电视台于1997年7月11日开办的一档综艺性娱乐节目,固定在每周六晚黄金时段在湖南卫视播出,是湖南卫视上星以来一直保持的品牌节目之一,并在1998年荣获当年星光大奖和第十六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在“2008年度亚洲电视节”喜获最佳综艺节目大奖,成为我国娱乐节目的佼佼者。
该节目是湖南卫视的品牌节目之一,也是观众最喜欢的综艺节目之一。
本文以快乐大本营为落脚点探讨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发表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快乐大本营;综艺节目;经久不衰前言电视综艺节目由于它的接近性、娱乐性很受电视观众喜爱,多年来这类节目一直都是一些电视台极具影响力节目,因此,一些国内外、境内外的电视台为提高自己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往往都利用名主持、名播音的影响力,推出访谈节目。
《快乐大本营》近几年呈现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无论从节目本身还是收视率来看,《快乐大本营》显然是备受欢迎和关注的。
娱乐化的节目定位迎合了广大受众的需求,同时促进了节目本身发展。
本文主要是通过了解《快乐大本营》的发展之道,通过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研究国内外自身文化特点,以及其综艺节目发展特点的分析,进而探讨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从各个层面和角度探讨其发展的奥秘,从而把《快乐大本营》引向更合理的发展方向。
正文一、我国综艺节目概况综艺节目英文中是variety show,是一种娱乐性的节目形式,通常包含了许多性质的演出,电视综艺节目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态,是在主题的引导和贯穿下,运用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媒介对不同的艺术形态进行电视化的兼容,即:立足于节目的主旨,运用电视的影像语言和艺术化的技术创造,通过与观众的互动而形成的一种以娱乐性、消遣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为特点的电视节目形态。
(一)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史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大致分为3个阶段:1、以20世纪90年代初的《正大综艺》和《综艺大观》为代表,节目实行板块化的布局结构,节目娱乐方式单一化,缺乏与现场观众之间民主性的互动,观众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缺乏参与性;2、以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快乐大本营》为代表,主要是学习和借鉴了港台娱乐节目的形式和内容,是一种明星和游戏相结合的模式,突破了以往节目呆板和过于严肃的风格,但是在娱乐中缺乏一种人文性的关怀,单纯为了娱乐而娱乐,人文性和知识性很匮乏;3、以选秀类的真人秀节目为代表,涌现出了大量的平明明星和选秀明星,最为典型的是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并引起了全国的选秀热潮。
《快乐大本营》节目分析湖南卫视电视娱乐节目的成功模式有三种:1.绝对搞笑模式。
自然不经意不做作水到渠成地,非皮笑肉不笑能让观众自然发出笑声的搞笑。
这种模式收视平稳2悬念连续剧模式:收视会象连续剧一样随着最后高潮的到来逐步走高3明星吸引模式。
收视处决于明星吸引程度这三个模式是受观群体在潜移默化中易接受的快乐大本营:绝对搞笑模式+明星吸引模式《快乐大本营》是湖南电视台于1997年7月11日开办的一档中国早期具有代表性综艺娱乐类节目。
在每周六晚黄金时间播出,这就让更多的观众有机会观看该节目。
在每周的节目中,主持群穿着不同的衣服,不同的造型,给人欢快,愉悦的心情。
每期节目都会有动画配合,画外音。
这些都尽显该节目的口号“快乐大本营,天天好心情”《快乐大本营》由何炅、维嘉、谢娜、杜海涛、吴昕五人组成的“快乐家族”搭档主持。
他们在舞台上表现的都是最本色的自己,从不刻意隐藏自己的缺点,有时甚至挖苦别人,这就更加为节目注入了活泼的氛围。
主持人不再只是“绿叶”,他们在节目当中的参与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也算是一种新的尝试。
主持人各有定位,既烘托了节目主题和气氛,又对各个主持人的特质提供了充分的表现空间,节目主持人也成了节目的一个亮点。
何炅是当中最年长且资历最深的,因此他担当着主持大局的角色,他既幽默又睿智,有着张弛有度的谈话风格。
而谢娜的幽默已经成为她标志性的特色。
而维嘉的幽默总是建立在挖苦别人的基础上,当中的海涛和吴昕为节目的主持人阵营既增添了青春活力的气息也加强了台上热闹快乐的气氛。
他们五个各具特色的主持人满足了各个年龄段和受众的需求,这样的家族形象很好的和节目的风格结合在一起,起到了很大的积极的效果。
五位主持人组成了团体“快乐家族”,这一团体只属于快乐大本营,从包装到宣传都使节目产生了强大的品牌效应。
他们出了自己的专辑,有专属的主打歌,参加了不同的颁奖典礼,在2010年“百度娱乐沸点”颁奖晚会上夺得:内地最受欢迎组合,主打歌《快乐你懂的》也获得了2010年百度娱乐沸点十大金曲之一,在同类节目中具有相当高的辨识度。
综艺节目主流文化传播的议程设置刍议—以《快乐大本营》为例任子雯(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上海200086)【摘要】随着主流文化被重视,主流文化如何传播成为了热门的话题。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当下,电视、网络等新媒 体的宣传渠道正中年轻人的下怀。
而《快乐大本营》作为一档广为人知且老少皆宜的老牌的综艺性娱乐节目,作为本文的 研究对象再合适不过,它最近推出的“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特别节目——赞赞我的国”亦十分符合主流文化传播。
最后,本文将从议程设置的角度去解读综艺节目主流文化传播的现象,期望能够发掘主流文化传播的更多途径。
新闻传播©©鬱©N e w s D is s e m in a tio n【关键词】主流文化传播;《快乐大本营》;议程设置着主流文化的概念日益被重视,传播主流文化便成 为重中之重。
传统的主流文化主要是通过报纸、广 播等传统媒介来传播,而随着新媒体日益发展,主流文化 的传播方式也应该与时倶进。
特别是针对年轻一代的传播 方式,不能一味的灌输主流文化思想,而是应该在潜移默 化中培养年轻一代对于主流文化的了解,那么此时主流文 化传播方式的选择就显得格外重要。
而《快乐大本营> 最 近的节目风格像“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特别节目一赞赞我的国”正好解决了当下主流文化传播方式创新的难题, {快乐大本营)不但涉及各个年龄层面的受众群体,而且 在抖音这样的各大新媒体平台上都有一定的粉丝群体,这 都为主流文化传播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一、《快乐大本营》中的主流文化传播方式<快乐大本营》是湖南卫视的一档老牌节目,于1997 年7月11日创办。
作为一档纯娱乐性的综艺节目而言,传 播主流文化或许并不是它的最初目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 展和新媒体的冲击,《快乐大本营〉开始逐渐调整自身的 节目风格。
开始做一些有关主流文化的节目主题,像“6 秒民间才艺大赛’'、省份介绍、垃圾分类、“新中国成立七 十周年特别节目——赞赞我的国”等等都十分符合当下的主流文化传播。
传播学视角下韩国综艺节目“Running man”的节目特色分析邓云【摘要】With the cross-regional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TV media accelerating,some foreign TV programs come in-to the sight of Chinese viewers in recent years. The famous South Korean entertainment programs“Running man”is one of them. There must be reasons for its increasing viewership. Therefore,this paper,taking“Running man”as an example,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program and the reasons for its succ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studies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conducive suggestions for our country's TV entertainment programs.%随着电视媒体的跨地区、跨文化传播的速度不断加快,近年来,一些来自国外的电视节目不断进入中国观众的视野之中。
韩国著名的电视综艺节目“Running man”就是其中之一,收视率不断飙升的背后必定有其制胜法宝。
基于此,从传播学视角出发,以“Running man”为样本进行研究,探讨“Running man”的节目特色的同时分析取得成功的原因,以期为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提供一些可参考的建设性意见。
【期刊名称】《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2页(P144-145)【关键词】传播学;Running man;主持群;故事化;把关人【作者】邓云【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郑州 4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06.2一、“Running m an”节目简介近年来,“韩流”从四面八方来袭,尤其是韩国电视综艺节目在整个亚洲都受到关注,与我国内地的娱乐节目相比,韩国娱乐节目无论在节目构思和设置,还是明星参与程度上,都有着丰富鲜明的个性。
浅析传播学视野下主持人的口语表达作者:许芫颜来源:《电影评介》2011年第22期[摘要] 在媒介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主持人节目依然是整个视听生活的主流,主持人的口语表达在整个广播电视节目的创作中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深刻了解这种以“口语”为主要形式的“人际传播”的特性,从而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沟通场域中有效的化解场面危机,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 口语表达人际传播主持人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22.042从传播系统层次角度来看,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口语表达是一种以“口语”为主要形式的“人际传播”。
这种人际传播信息的发出和接受是同时进行的,不但交流性强,反馈性也非常显著。
“口语”随想随说,稍纵即逝,话一出口就已经进入信息圈。
因此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结合“人际传播”的特点来完善自己在节目中的“口语表达”。
一、明确角色定位,化解角色冲突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是一种拥有“相对话语权”的角色,在“沟通场域”中多是以一种传播者的身份出现,但这种传播者的身份并不是绝对的,“传者”与“受者”在传播过程中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前面已经提到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口语表达是一种以“口语”为主要形式的“人际传播”,如果说“意识”是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传播过程中明确角色定位、化解角色冲突的钥匙,那么主持人的“口语表达”就是能够拧动这把钥匙“手”。
当然,这只“手”不但能拧动“意识”那把复杂的钥匙,同时还是收获良好传播效果的关键。
“角色定位”指在群体活动中,某一个体为了适应整个群体的发展,从而接受群体的行为规范,适应角色要求的一个有机过程。
而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指主持人在相关节目的摄制中,为了适应整个节目的发展及广大受众的审美需求从而正确处理自己在这一群体活动中所处的位置。
同时达到对所扮演“角色”从自身的“身份认知”到受众的“身份认同”的过程。
从《快乐大本营》看我国电视节目的品牌战略管理作者:刘杰付超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8期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内媒介市场进一步开放,并且竞争日益激烈。
本文通过对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以下称为《快本》)的分析去描述传媒品牌现状,从构建、运营、延伸三个方面论证:现代电视传媒唯有实施品牌运营策略,才能在国内“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直面国外电视传媒的竞争。
关键词:电视传媒;品牌构建;品牌运营;品牌延伸[中图分类号]:G943.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2013)-18--01一、传媒品牌的现状《快本》开播十多年以来,在周六晚固定播出,是特色定位的范例。
《快本》现象在娱乐界被专家、媒体称之为“快乐旋风”,并同时引发了全国电视界的一场“综艺变革”,其以娱乐为主线,借助邀请有号召力的嘉宾,访谈与娱乐交互纵横,使观众得到了最新的娱乐新闻,还能在游戏环节中得到很多的笑料,既满足了受众的“八卦”精神,又满足了捧腹的笑感。
这档本土制造的综艺先锋,以其青春、快乐、八卦、娱乐风格在中国娱乐版图领跑,并为湖南卫视打造成中国第一电视娱乐品牌打下坚实基础。
在媒体主流这一个大趋势里,社会环境中媒体纷争,品牌栏目是一种竞争力;在供大于求的媒体环境中,品牌栏目是一种吸引力;在媒体分化的市场环境中,品牌栏目是一种亲和力;在产品多样的消费环境中,品牌是一种信任度。
但不容乐观的是,目前我国品牌电视节目建设与发展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
二、传媒品牌的运营对传媒品牌的建设而言,全方位的运营能力最为重要,它难以识别与模仿,又是品牌生存与发展的最重要基石。
2.1 维护:大力实施精品战略在内容为王的栏目竞争时代,节目质量是品牌创立、发展的最根本保障。
《快本》的内地神话是随时代的发展而进行适时调整的结果,节目内容新颖、制作精良、品位上乘。
每期不同的开场舞,精致的服装,不同的主题下不同的演绎嘉宾,各种有趣的适合年轻人的互动。
《传播学视阈下解读明星加码国内Vlog现象》篇一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社交媒体的兴起为明星与粉丝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新的平台。
近年来,明星加码国内Vlog现象逐渐成为传播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Vlog,即视频博客,以其真实、直观、互动性强的特点,深受网友喜爱。
本文将从传播学的角度,对明星加码国内Vlog现象进行深入解读。
二、明星加码国内Vlog现象的背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Vlog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形式,逐渐在国内外走红。
对于明星而言,Vlog不仅是一种与粉丝互动的新方式,更是展示个人魅力、塑造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
因此,越来越多的明星开始加码国内Vlog,通过分享日常生活、工作经历等内容,与粉丝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
三、传播学视角下的明星Vlog分析1. 传播途径与平台明星Vlog的传播主要依赖于各大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平台。
这些平台具有用户基数大、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为明星Vlog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明星通过与粉丝的互动,进一步扩大了Vlog的影响力。
2. 内容与形式明星Vlog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日常生活、工作经历、旅行见闻等。
这些内容以视频的形式呈现,更加真实、直观。
同时,明星在Vlog中展示的个人魅力、情感表达等元素,也成为了吸引粉丝的重要因素。
3. 受众心理分析明星Vlog的受众主要是年轻人群,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真实体验、个性表达等内容有着较高的兴趣。
明星Vlog满足了他们的需求,通过与明星的互动,粉丝获得了更多的情感共鸣和认同感。
四、明星加码国内Vlog的影响与意义1. 塑造个人形象与品牌价值通过Vlog,明星可以展示自己的真实性格、生活态度、价值观等,从而塑造个人形象和品牌价值。
这有助于增强粉丝的忠诚度,提高明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 拓宽传播渠道与互动方式Vlog为明星提供了新的传播渠道和互动方式,使得明星与粉丝之间的互动更加紧密。
这种互动不仅限于文字评论,还包括弹幕互动、直播连麦等方式,进一步增强了粉丝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与反思《快乐女声》节目广西南宁市陆柳冰内容摘要2009年夏天,湖南卫视热播的电视音乐选秀节目《快乐女声》取得了很好的收视率,在续《超级女声》后,又刮起了一阵高潮。
《快乐女声》前身为湖南卫视2004年起举办的《超级女声》。
《超级女声》自2004年起共举办2004、2005、2006年三届比赛,当时在中国刮起了一阵选秀之风。
在连续三年取得了空前巨大的成功之后,2009年的《快乐女声》进行了一些调整,又迎来了新的一轮选秀风。
在《快乐女声》热播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一些思考:为什么在当前形势下《快乐女声》能再次引领国内选秀节目,引发热潮?本文将以传播学角度分析《快乐女声》的热播原因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音乐选秀节目快乐女声传播学绪论从2004年开始,一种新的电视节目形态——“音乐选秀”在我国兴起和蔓延,居高不下的收视率与巨额的广告收入使得“音乐选秀”节目成为一道令人瞩目的电视文化奇观。
第一个较为成熟的“音乐选秀”节目是湖南卫视推出的《超级女声》,节目成功的运作与核心理念迅速得到认同。
一时间,国内纷纷推出同类型的电视节目,如《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等。
经过起步期、发展期和调整期,湖南卫视再次推出2009年《快乐女声》,取得了广泛的关注。
[1]本文将从传播过程的五个环节--传播者、传播内容、媒介、受众、传播效果对这个节目进行分析,并思考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快乐女生》节目出现的背景《快乐女声》的前身是《超级女声》。
《超级女声》是由湖南娱乐频道始创的声乐比赛节目,2004年3月起,《超级女声》活动在湖南电视台地面频道实验推出。
5月起,该活动登临湖南卫视向全国播出;5月底,武汉唱区拉开战幕,7月下旬起,成都唱区、南京唱区同时开唱;8月底9月初,2004年度总决赛拉开战幕。
第一届的《超级女声》设立了长沙、武汉、南京、成都四个赛区,吸引了6万余人报名参与,节目播出后受到广泛的关注,开始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