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思的乘数效应理论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5
凯恩斯乘数原理的应用1. 什么是凯恩斯乘数原理凯恩斯乘数原理是由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他的著作《通用理论》中提出的一种经济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总产出的变动不仅取决于总需求的变动,还取决于这种需求变动对于总收入的影响。
凯恩斯乘数原理是一种解释经济波动和经济政策效果的重要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宏观经济学领域。
2. 凯恩斯乘数原理的公式凯恩斯乘数原理的公式如下所示:K = 1 / (1 - MPC)其中,K为凯恩斯乘数,MPC为边际消费倾向。
凯恩斯乘数是总需求变动对总收入变动的倍数,它表明了当总需求发生变动时,总收入将以凯恩斯乘数的倍数发生变动。
3. 凯恩斯乘数原理的应用场景3.1 政府支出的乘数效应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是凯恩斯乘数原理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
当政府增加支出时,将刺激总需求的增加,并引起相关产业的扩大生产。
这种扩大生产将导致更多的就业和收入增长,刺激消费支出的增加,形成了正向的循环效应。
3.2 减税政策的乘数效应减税政策的乘数效应也是凯恩斯乘数原理的应用之一。
当政府采取减税措施时,可以提高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促进消费和投资的增加,进而刺激经济增长。
凯恩斯乘数原理可以用来估计减税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
3.3 货币政策的乘数效应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乘数效应也是凯恩斯乘数原理的一个应用场景。
当央行通过降低利率或提高货币供应量来刺激经济时,这些措施将导致贷款和投资的增加,提高总需求和总收入。
凯恩斯乘数原理可以用来估计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
4. 凯恩斯乘数原理的局限性凯恩斯乘数原理虽然在解释经济波动和政策效果方面很有用,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凯恩斯乘数原理基于一系列假设,如稳定价格水平、完全就业等,这些假设可能在现实中不成立,从而导致乘数效应的误差。
其次,凯恩斯乘数原理忽略了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如国际贸易、汇率变动等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对总需求和总收入产生重要影响,但在乘数原理中没有被考虑进去。
凯恩斯理论
凯因斯的投资乘数理论主要从短期和静态的角度揭示变化的投资收益及相互关系。
此理论并没有考虑投资的生产能力效应而是考虑投资的需求效应。
它本质上揭示了从非充分就业到充分就业的过程中投资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根据凯因斯的乘数理论,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主要取决于乘数是有效性以及国家资源的使用。
当投资乘数起作用时,在投资乘数的作用下的财政支出,能够成倍的提高居民收入;居民收入的增长同时能够带动消费的增长,居民消费从而得到了增加,政府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呈正相关。
然而乘数的作用是有限的,正相关关系不明显。
如果充分就业,就会出现明显的挤出效应。
凯恩斯的国民收入乘数原理凯恩斯的国民收入乘数原理国民收入乘数原理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理论中最为著名的理论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宏观经济学。
国民收入乘数原理的核心是指出,国民收入的增加,可以通过一系列链式反应,进一步提高国民收入水平。
这一理论被广泛应用,对于经济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民收入乘数原理的概念国民收入乘数原理是指,在一个全球经济体中,如果通过提高政府支出、减少税收或增加投资等手段,可以使国民收入增加,然后这一增加的收入将不断地继续增加,并通过一系列连锁反应进一步增加。
这样,原始的收入增加会不断地扩大,并最终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
比如,如果政府增加1美元的建设投资,这个1美元的投资将会在建筑公司、钢铁工业、矿产业等地带动更多的投资,这些行业的投资额将对经济有更为积极的影响。
通过这一简单的建设投资,可以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
国民收入乘数原理的计算方式国民收入乘数原理代表了当经济出现变化时,经济成长所扩大部分的数值。
这个乘数与以下公式有关:1/(1-MPC),其中MPC表示边际消费倾向,这是指在一定收入水平下,一个消费者多消费1美元的比率。
边际消费倾向的确定边际消费倾向是影响乘数大小的关键因素。
边际消费倾向为0.5时,国民收入的乘数为2,这意味着每增加1美元的支出,国民收入将增加2美元。
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更高,则乘数将越来越低,因为更多的收入将被消费。
当边际消费倾向为1时,这意味着消费者将会消费更多的收入,从而导致国民收入增加的乘数几乎是无限的。
国民收入乘数原理的作用国民收入乘数原理对于宏观经济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多。
通过国民收入乘数原理,可以了解政府支出的实际作用,以及个人所能扮演的角色和需求。
同时,国民收入乘数原理并非只是应用于政府的财政政策,也可以在企业和消费者领域应用。
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也有可能在国民收入乘数原理的帮助下产生连锁反应,进而促进整个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乘数理论的名词解释乘数理论是经济学中一项重要的概念,它被广泛用于研究和分析经济活动的复杂关系。
本文将对乘数理论进行深入解释,并探讨其在经济学领域中的应用。
1. 乘数理论的定义乘数理论是由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
它是一种描述经济增长和产出改变的理论框架,用以衡量特定支出变化对整体经济活动的影响。
2. 乘数的概念乘数是乘数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乘数表示某个变量(例如政府支出、投资或出口)相对于总产出的变化的倍数效应。
简而言之,乘数反映了整体经济对于某一特定输入的敏感程度。
3. 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在乘数理论中,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是两个关键因素。
边际消费倾向指的是个人或家庭增加收入时,用于消费的比例。
边际储蓄倾向则是指增加收入时用于储蓄的比例。
这两个因素决定了乘数效应的大小。
4. 计算乘数计算乘数是乘数理论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常使用两个基本的乘数公式来计算乘数。
第一个公式是1 / (1 - 边际消费倾向),用于计算平均乘数。
第二个公式是1 / 边际储蓄倾向,用于计算边际乘数。
这些公式允许经济学家根据给定的边际消费倾向或边际储蓄倾向来预测经济变化的效果。
5. 乘数理论的应用乘数理论在宏观经济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乘数理论被用于评估政府干预政策的效果。
例如,政府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或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
通过计算乘数,经济学家可以估计这些政策的潜在影响。
其次,乘数理论还被用于分析投资和消费之间的关系。
通过了解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的变化,可以预测投资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此外,乘数理论也有助于理解对外贸易的影响。
当增加出口时,乘数理论可以帮助经济学家评估这种影响对整体经济的作用。
6. 乘数理论的局限性尽管乘数理论在经济学中有重要的应用,但也有一些局限性需要考虑。
首先,乘数理论没有考虑个体行为和心理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其次,乘数理论也没有考虑到经济周期和不确定性的因素。
简述凯恩斯的投资乘数原理及应用什么是凯恩斯的投资乘数原理?凯恩斯的投资乘数原理是指当投资支出增加时,国民收入的增加水平将超过投资支出的增加水平。
通过投资的增加,会带动整体经济的增长。
这是因为投资支出的增加会带来消费需求的增加,进而激发更多的投资需求,并通过多重杠杆效应的作用,推动经济的整体增长。
凯恩斯的投资乘数原理的应用凯恩斯的投资乘数原理在经济政策制定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是一些凯恩斯的投资乘数原理的应用案例:1.货币政策:凯恩斯的投资乘数原理告诉我们,通过刺激投资需求,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因此,在经济低迷时,中央银行可以采取放宽货币政策,降低利率,以鼓励企业增加投资。
这样,投资支出的增加将带动整体经济的增长,从而推动就业率提高、消费需求增加等。
2.财政政策:凯恩斯的投资乘数原理同样可以指导财政政策的制定。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投资来刺激经济增长。
政府的投资支出将带动私人部门的投资需求,从而拉动整体经济增长。
此外,凯恩斯还强调,如果私人部门不愿意增加投资,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来填补投资不足的空缺。
3.税收政策:凯恩斯的投资乘数原理也可以用于指导税收政策的制定。
通过降低个人所得税或企业税,可以提高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刺激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增加。
这样,经济将会得到更多的刺激,达到增长的目标。
4.经济预测和规划:凯恩斯的投资乘数原理为经济预测和规划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通过了解投资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预测和规划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
这有助于政府和企业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决策,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投资乘数原理的局限性虽然凯恩斯的投资乘数原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1.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投资乘数原理假设在增加投资的同时,消费需求也会增加。
然而,实际情况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消费者信心、税收政策等。
如果消费者趋于保守或税收增加,那么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可能会受到限制。
凯恩斯的国民收入乘数原理*引言*同样是在和平年代,同样是在经济大发展时期,同样是领土大小差不多的两个国家,为什么美国的经济规模比我国的要大许多倍?以2001年为例,我国的国民收入总量是95000亿RMB,而美国的国民收入大约是360000亿美元。
如果按1美元:8RMB的兑换比例折算的话,我国国民收入应是12000亿美元。
就是说,美国的经济规模是我们的30倍!这是为什么呢?也许,你能够讲出许许多多道理来,比如,政治的,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人口的,历史的,等等。
那么,经济构成上呢?你能说出些什么道理呢?有那么一位老先生,70年前他已经深入细致地做了分析研究,帮助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
他就是二战以来最杰出的经济学家之一、英国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
凯恩斯毕业于剑桥大学,除了在剑桥大学任教外,还长期担任英国政府要职。
1929-1933年世界经济总危机爆发后,他担任英国内阁财政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二战期间任英格兰银行董事。
1944年他率领英国代表团参加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城召开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以后又担任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前身)的董事。
在繁忙的教书、写书和处理政务之外,他还投资经营着数家个人企业,而且规模可观,非常成功!此外,他还有一位年轻、漂亮、温柔、小他二十岁的前苏联国家芭蕾舞团的著名演员做他的妻子。
凯恩斯写过许多论文和专著。
最著名的就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在这本书中他把自己的学说发展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经济史学家把《通论》的出版称为经济理论中的“凯恩斯革命”。
甚至有人把他的贡献与哥白尼的天文学、达尔文的进化论相提并论,把《通论》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马克思的《资本论》并列为经济学说史上的三大著作。
凯恩斯不是一个社会主义者,然而他的理论却非常适合计划经济模式。
就象另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夫人评论的那样,如果那些社会主义的实践者们能够真正地把凯恩斯理论应用于实践,那么社会主义的经济成就将是十分惊人的!这是因为凯恩斯理论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宏观调控工具,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的权力又比较集中,二者的充分结合与自如运用,将会产生巨大的创造力!它不象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权力十分有限,人民担心政府的权力太大会侵害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个人财产安全,因此政府的权力受到许多限制,使许多宏观调控工具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简述乘数原理乘数原理是指一个经济体对外部冲击的反应程度,它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乘数原理的理论基础是基于总支出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这种关系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一个经济体对外部冲击的反应情况。
首先,乘数原理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
在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中,乘数原理是一个核心概念,它揭示了总支出的变化对总产出的影响。
具体来说,乘数原理指的是一个初级支出的增加,会引起总产出的相对较大增加。
这是因为初级支出的增加会刺激经济活动的展开,从而带动更多的支出和产出,形成一个连锁反应的效应。
其次,乘数原理的计算方法是通过乘数来实现的。
乘数是指一个初级支出的增加,最终对总产出的影响程度。
乘数的计算公式是1/(1-边际消费倾向),其中边际消费倾向是指一个单位收入增加时,用于消费的比例。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一个初级支出对总产出的影响倍数,从而更好地理解乘数原理的作用机制。
再者,乘数原理在实际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经济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需要考虑乘数原理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把握经济的发展趋势。
特别是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制定中,乘数原理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更好地预测政策的效果,从而更好地引导经济的发展方向。
最后,乘数原理也需要注意一些局限性。
虽然乘数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体对外部冲击的反应情况,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它假设了一些前提条件,而实际经济中可能存在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运用乘数原理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达到更准确的预测和判断。
总之,乘数原理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揭示了总支出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体对外部冲击的反应情况。
通过对乘数原理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经济的发展趋势,为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凯恩斯乘数的概念凯恩斯乘数(Keynesian multiplier)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揭示了在一个封闭经济体系中,增加政府支出或投资支出对经济总体产出的影响。
凯恩斯乘数的理论基础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
在凯恩斯的理论框架中,经济总体产出由几个部分组成,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凯恩斯乘数主要关注的是政府支出和投资对于经济总体产出的影响。
凯恩斯乘数可以通过一个简化的模型来解释。
假设政府打算通过增加支出来刺激经济,例如通过公共项目的建设来增加支出,比如修建公路。
假设政府每增加1单位的支出,经济总体产出就会增加k单位。
这个k就是凯恩斯乘数,也被称为支出乘数。
那么,为什么经济总体产出能够因政府支出的增加而增加呢?这是由于凯恩斯乘数涉及到并表现了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间接支出的产生。
假设政府在公路建设上增加了1单位的支出,这会带动一系列的经济活动。
首先,政府需要购买大量的原材料和雇佣工人来进行建设,这样就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并增加了工人的收入。
工人收入增加后,他们会用这些额外的收入购买消费品,从而促进了消费的增加。
而这些购买消费品的需求又带动了其他企业的生产和雇佣,进一步增加了经济总体产出。
随着就业的增加和收入的增加,又会进一步刺激消费的增加,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在这个过程中,最初的政府支出通过多次的间接效应而形成了整体经济的增长,这就是凯恩斯乘数的基本原理。
凯恩斯乘数的大小取决于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是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简称MPC)。
边际消费倾向指的是人们在收入增加时用于消费的比例。
如果收入增加的一部分被用于消费,而不是储蓄,那么乘数效应就会增加。
其次是边际税率(marginal tax rate,简称MTR)。
边际税率指的是人们在收入增加时需要缴纳的税额。
如果边际税率较低,人们在收入增加时就会有更大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促进了消费的增加,进而增加了凯恩斯乘数的大小。
凯恩斯乘数原理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凯恩斯乘数原理。
你说这凯恩斯乘数原理啊,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棒!咱打个比方哈,就好比你去一家饭店吃饭,你点了一份菜,这老板拿到钱后呢,他又会去别的地方消费,比如买个新衣服啥的。
那卖衣服的人拿到钱,也会再去花,这钱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能带动好多好多的经济活动呢!这就是乘数效应呀!你想想看,要是每个人都多花一点钱,那这经济得变得多热闹呀!这就好像是在平静的水面上扔下一块石头,那涟漪会一圈圈地扩散开来。
一个小小的举动,却能引发大大的连锁反应。
咱生活中其实到处都能看到凯恩斯乘数原理的影子呢。
比如说政府投资搞个大工程,修条路或者建个桥啥的。
这可不光是为了让大家出行方便,更重要的是能带动一大波相关产业的发展呀!建筑材料得买吧,工人得雇佣吧,这些都能创造就业机会,让大家都有活干,有钱赚。
这不就是乘数原理在起作用嘛!再想想那些大商场搞促销活动,大家都跑去抢购,商家赚了钱,又可以去进更多的货,给员工发更多的工资,这消费不就起来了嘛!这就跟凯恩斯乘数原理说的一样,消费能带动生产,生产又能促进消费,多有意思呀!那凯恩斯乘数原理有没有啥局限性呢?当然有啦!要是大家都只想着存钱,不消费,那这乘数效应不就发挥不出来了嘛。
就好像一辆汽车,没了油,还怎么跑得起来呢?所以啊,咱们得养成合理消费的习惯,别老把钱捂在口袋里,该花的时候就得花,这样才能让经济这台大机器转得更欢实呀!还有啊,如果投资不合理,也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呢。
比如说盲目投资一些没前景的项目,那钱不就打水漂了嘛,还谈什么乘数效应呢。
总之呢,凯恩斯乘数原理就像是经济世界里的一个秘密武器,用好了能让经济蓬勃发展,用不好也可能会带来一些麻烦。
咱们得好好琢磨琢磨,怎么才能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
咱可不能小看了这个原理,它可是关系到咱们每个人的生活呢!咱得让这个魔法棒为咱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美好和繁荣,不是吗?你说呢?。
乘数理论作用的论述乘数理论是一种经济学理论,旨在解释投资和消费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如何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该理论最早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所创立,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研究中。
乘数理论认为,投资与消费之间存在一种正反馈的关系,投资的增加能够激发出更多的消费需求,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
乘数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当投资增加时,可以引发一系列的经济活动,进而产生更多的收入和就业机会,推动消费需求的增长。
具体而言,乘数效应的计算公式为:ΔY=I*(1/(1-MPC)),其中ΔY表示最终增加的总产出,I表示投资的增加额,MPC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在乘数理论的框架下,投资的增加会直接促进企业的生产和就业,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首先,投资增加会推动企业的生产能力提高,从而提高了整体经济产出。
其次,企业为满足投资需求,需要采购各类生产资料和服务,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就业增长。
最后,随着就业增加,居民的收入增加,进一步刺激了消费需求的提升。
乘数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边际消费倾向(MPC),它表示居民每增加一单位收入,会消费多少单位。
MPC的大小影响着乘数效应的大小。
如MPC为0.8,意味着居民每增加一单位收入,会消费0.8单位。
如果投资增加了100单位,根据乘数效应的计算公式,最终总产出将增加500单位。
这说明,投资的增加能够通过乘数效应,产生比原始投资增加量更大的影响。
然而,乘数效应也受到一些限制。
首先,乘数效应可以增加总产出,但并不一定能够实现长期的经济增长。
当经济达到生产能力上限时,乘数效应的作用会减弱。
其次,乘数效应的大小也取决于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失业率、利率、货币政策等。
如果失业率较高,那么边际消费倾向可能较低,从而削弱乘数效应的作用。
此外,乘数效应也存在一些风险和不确定性。
例如,如果投资增加是通过借贷实现的,那么随着债务的积累,风险也会增加。
此外,乘数效应的作用也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
凯恩斯的乘数原理与收入调整机制
凯恩斯的乘数原理是指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或减少税收,可以刺激经济活动并产生乘数效应,进一步增加国民收入。
凯恩斯认为,当政府增加支出时,会直接刺激国内需求,使得企业增加生产和雇佣更多员工,从而提高国民收入。
这部分增加的国民收入又会被用于消费和投资,进一步刺激经济活动,形成一个循环。
乘数原理的核心是通过政府支出的增加来产生连锁反应,使经济总产出和国民收入的增长超过政府支出的增长。
乘数效应的数值取决于消费倾向、储蓄倾向和进口倾向等因素。
而收入调整机制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当国民收入出现波动时,个人和企业会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的收入水平。
在收入上升时,个人和企业可能会增加消费和投资,从而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
而在收入下降时,个人可能会减少消费,企业可能会减少投资,并可能进行员工裁减,以适应经济的不景气。
收入调整机制在经济中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它使经济能够自动调整和适应变化,以维持经济稳定和发展。
在凯恩斯的理论中,收入调整机制是一个自发的过程,
不需要政府的干预。
政府的角色是通过适当的经济政策来引导和促进经济的增长。
外贸易乘数理论是指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凯恩斯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它试图把对外贸易与就业理论联系起来,从增加就业,提高国民收入角度说明保护贸易的重要性。
对外贸易乘数是:一国在既定的边际消费倾向作用下,由于对外贸易收入而增加的该部门消费会通过国民经济的产业链增加相关部门的收入和消费,最终对国民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产生倍加效果。
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简介凯恩斯(1883-1946)是当代最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义的创始人。
凯恩斯生活的时代,是世界经济制度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
资本主义经济以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尤其是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的爆发,世界市场问题进一步尖锐化,各国相继放弃自由贸易政策,改变为奉行保护贸易政策,强化了国家政权对经济的干预作用。
在这种背景下,凯恩斯的经济立场也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支持自由贸易转为赞同保护贸易,并积极为其提供理论依据。
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他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书中,他对自由贸易理论展开了批评,对重商主义的一些政策进行重新评价,并以有效需求不足为基础,以边际消费倾向、边际资本效率和灵活偏好三个所谓心理规律为核心,以国家干预为政策基点,创立了保护国内就业的新学说。
在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中及其追随者对他的理论发展中提出了一系列保护贸易的理论主张,其中核心是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对外贸易乘数理论-主要内容对外贸易乘数理论是凯恩斯的主要追随者马克卢普和哈罗德等人在凯恩斯的投资乘数原理基础上引申提出的。
凯恩斯认为投资的增加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有乘数作用,即增加投资所导致的国民收入的增加是投资增加的若干倍。
若用△Y表示国民收入的增加,K表示乘数,△I表示投资的增加,则:ΔY=K*ΔI(1)国民收入的增加之所以是投资增加的倍数,是因为新增投资引起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增加,从而引起从事生产资料生产的人们的收入增加。
他们的收入增加又引起消费品需求的增加,从而导致从事消费品生产的人们收入的增加。
凯恩思的乘数效应理论乘数效应是一种宏观的经济效应,也是一种宏观经济控制手段。
财政政策乘数是研究财政收支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其中包括财政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一、乘数效应的概念乘数(Multiplier)又可译作倍数,是现代经济学中用于分析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
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种经济量的变化,可以导致其他经济量相应的变化。
这种变化不是一次发生,而是一次又一次连续发生并发展。
如一笔原始花费进入某一经济领域系统后,会流通再流通,经过多次循环,使原来那笔货币基数发挥若干倍的作用。
这种多次变化所产生的最终总效应,就称为乘数效应。
经济活动中之所以会产生乘数效应,是因为各个经济部门在经济活动中是互相关联的。
某一经济部门的一笔投资不仅会增加本部门的收入,而且会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中引起连带反应,从而增加其他部门的收入,最终使国民收入总量成倍地增加。
由此可见,某一行业的发展必然会促进一系列同该行业相关的间接部门的生产,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打个比方:你我是一群穷光蛋,突然有人给了我五块钱(别人投资),那我就可以去消费,买了你(生产)的东西,这样你也有五快钱了,你又去买别人的东西,这样不就穷光但们都有过并花过五块钱了吗,加起来就是 5n 块钱了。
这就是联动效应。
当然人们并不会把钱都用光,所一花到后面钱就没了(极限),再比如说,我花费1000元购买了一套衣服,服装加工者和布料生产者因此增加了1000元收入。
如果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均为0.75(或者说边际储蓄倾向为0.25)他们会支出750元购买他们需要的消费品。
这些消费品的生产者也会增加750元的收入,如果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也是0.75,他们又会支出750*0.75=625.50元。
如此继续下去,每一轮新支出都是上一轮收入的3/4(即0.75)。
这样,最初的1000元消费就导致了一系列次一轮的再消费支出。
凯恩思的乘数效应理论
乘数效应是一种宏观的经济效应,也是一种宏观经济控制手段。
财政政策乘数是研究财政收支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其中包括财政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一、乘数效应的概念
乘数(Multiplier)又可译作倍数,是现代经济学中用于分析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
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种经济量的变化,可以导致其他经济量相应的变化。
这种变化不是一次发生,而是一次又一次连续发生并发展。
如一笔原始花费进入某一经济领域系统后,会流通再流通,经过多次循环,使原来那笔货币基数发挥若干倍的作用。
这种多次变化所产生的最终总效应,就称为乘数效应。
经济活动中之所以会产生乘数效应,是因为各个经济部门在经济活动中是互相关联的。
某一经济部门的一笔投资不仅会增加本部门的收入,而且会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中引起连带反应,从而增加其他部门的收入,最终使国民收入总量成倍地增加。
由此可见,某一行业的发展必然会促进一系列同该行业相关的间接部门的生产,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打个比方:你我是一群穷光蛋,突然有人给了我五块钱(别人投资),那我就可以去消费,买了你(生产)的东西,这样你也有五快钱了,你
又去买别人的东西,这样不就穷光但们都有过并花过五块钱了吗,加起来就是 5n 块钱了。
这就是联动效应。
当然人们并不会把钱都用光,所一花到后面钱就没了(极限),再比如说,我花费1000元购买了一套衣服,服装加工者和布料生产者因此增加了1000元收入。
如果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均为0.75(或者说边际储蓄倾向为0.25)他们会支出750元购买他们需要的消费品。
这些消费品的生产者也会增加750元的收入,如果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也是0.75,他们又会支出750*0.75=625.50元。
如此继续下去,每一轮新支出都是上一轮收入的3/4(即0.75)。
这样,最初的1000元消费就导致了一系列次一轮的再消费支出。
尽管这一系列的再支出永无止境,但其数值却一次比一次减少。
最终的总和是一个有限的量。
即:
1000*(1+c+c2+c3+......+cn)=1000*(1/s)=1000*(1/0.25)=400 0
二、凯恩斯的乘数
(一)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的含义注入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但注入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必定大于最初的注入量,乘数正是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率,如果注入是投资,则该比率称为投资乘数,如果注入是净出口,则该比率称为外资乘数,我们以投资为例来判断乘数。
投资变动对国民收入的乘数效应投资的增加之所以会有乘数作用,是因为各经济部门是互相关联的,某一部门的一笔投资不仅会增加本部门的收入,而且会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中引起连销反应,从而增加其它部门的投资与收入,最终使国民收入成倍增长。
如果以DY代表增加的收入量,以DI代表增加的投资量,以K 代表乘数则K=DY/DI ,由于DY=DI+DC,则I=DY-DC . 则:(由于DC/DY 是边际消费倾向)
所以乘数是一减去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也就是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如果某部门增加100 万投资,设MPC=0.8 此时,这笔新增加的投资可以使国民收入增加500 万,(R=1/(1-0.8 )=5,新增国民收入=100×5=500 万)。
因为边际消费倾向一般小于一,大于零,所以乘数一般大于1 )。
当然,乘数的作用是两面性的,即有投资增加时,引起国民收入减倍增加,当投资减少时,国民收入成倍减少,所以,它是一面双刃剑。
乘数定理成立的条件乘数定理成立的条件是生产能力为充分利用,即经济处在萧条时期。
(二)其他乘数
政府购买乘数政府购买乘数是指政府购买变动引起的收入改变量与政府购买支出的改变量之间的比率。
其数值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
税收乘数税收乘数是指税收变动起的收入改变量与税收的改变量之间的比率。
其数值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乘上边际消费倾向。
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乘数是指在政府预算保持平衡的条件下政府购买和税收等量变动引起的收入改变量与政府购买支出(或税收)的改变量之间的比率。
其数值等于1。
乘数理论的运用条件
一般说来,乘数理论反映了现代经济的特点,即由于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密切联系,某一部门支出(即需求)的增加必然在经济中引起其他部门的连锁反应,从而使国民收入有更大的增加。
从这种意义上说,乘数理论是适用于各种经济的一般规律。
但是,乘数的发挥作用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
这些条件是:首先,经济中存在没有充分利用的资源。
这样,总需求的增加才会使国民收入增加,否则,国民收入的增加将会受到资源条件的限制,总需求起不到刺激经济的作用。
应该指出,有时经济中大部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但由于某一种或几种重要资源处于“瓶颈状态”,也会限制乘数发挥作用。
这种资源的“瓶颈状态”使利用其他闲置资源不可能。
其次,要假定投资和储蓄相互独立,否则,乘数作用将减弱。
因为增加投资所引起的对货币资金需求的增加会使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会鼓励储蓄,削弱消费,从而部分地抵消由于投资增加引起收入增加进而使消费增加的趋势。
第三是货币供给量增加要能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
如果货币供给
受到限制,投资和消费增加时所增加的货币需求就得不到货币供给相应的支持,会导致利率上升,则会抑制消费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