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7
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防治扬尘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扬尘污染防治及其相关管理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扬尘污染,是指在企业生产、工程施工、建(构)筑物拆除、物料运输与堆放、道路保洁、绿化养护、矿山开采等活动以及地面产生的颗粒物对大气造成的污染。
本办法所称物料是指煤炭、砂石、灰土、灰浆、灰膏、水泥、工业固体废弃物、建筑及装修垃圾、工程渣土等易产生粉尘颗粒物的物料。
第四条扬尘污染防治遵循政府主导、业主负责、部门监管、公众参与的原则,实行源头控制、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第五条市、辖市(区)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建立扬尘污染防治统筹协调、长效管理工作机制,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并将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做好本辖区内的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对巡查发现的扬尘污染行为及时制止,并报告负有扬尘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第六条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扬尘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建立扬尘污染环境监测制度,指导和督促有关部门开展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负责工业企业扬尘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房屋拆除工程、轨道交通工程扬尘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将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纳入施工单位安全文明施工考核。
城市管理主管部门负责园林绿化、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以及道路保洁扬尘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将扬尘污染防治纳入本市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核。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公路、港口码头等交通建设工程施工扬尘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将扬尘污染防治纳入公路、港口码头的日常管理。
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利工程施工扬尘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浅谈兰州市北环路Ι标工程扬尘治理梁虎;王有源【摘要】针对兰州市南北两山之间和黄河纵贯的特殊地形地貌、水文条件及西北黄土粉状土的腹地,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扬尘治理的方法和措施。
【期刊名称】《技术与市场》【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2页(P94-95)【关键词】工程;扬尘;治理;方法和措施【作者】梁虎;王有源【作者单位】葛洲坝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91;葛洲坝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91【正文语种】中文1.1 工程概况兰州市北环路东西线(二期)东线工程西起甘肃省警察职业学院附近,与109国道相交、向东延伸,途径三条岭、石门沟、徐家山森林公园、白道坪,东至T106#路,设计全长9.8 km。
全线设置桥梁13座,隧道2座,互通立交桥4座,通道2道,涵洞13道。
其中Ι标段线路起点桩号K22+900,终点桩号K26+713,全长共计4.336 km。
1.2 工程自然条件1.2.1 地形地貌沿线地形地貌属于黄土高原边缘,祁连山皱褶带与陇西沉降盆地间的过渡区,是典型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地面主要以素土为主。
1.2.2 气象条件兰州市地区地处中纬度大陆内部,为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根据兰州中心气象台资料,本区平均气温为9.8℃,最冷为一月份,月平均气温-6.9℃,最热为七月份,月平均气温为22.2℃,极端最高气温为39.8℃,极端最低气温为-19.7℃,气温年较差为29.1℃,年平均日较差为13.4℃,这样高的年较差和日较差,突出地反应了本地区大陆性气候的特点。
1.2.3 水文条件兰州地区年降水量仅311.7 mm,且集中在七、八、九3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5%,十二月份至次年二月份的降水量不足全年的1.6%。
日最大降水量为96.8 mm;本区虽有黄河过境,但年蒸发量达1 446.4 mm,由于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地表组成物质又有利于水分渗透,地表径流只有5~10 mm,导致沟谷多为暂时性流水,但在出现大雨、暴雨时,常形成山洪,会造成重大灾害。
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市市容环境集中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兰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8.26•【字号】兰政办发[2010]271号•【施行日期】2010.08.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市市容环境集中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兰政办发【2010】271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兰州市市容环境集中整治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抓好落实。
二○一○年八月二十六日兰州市市容环境集中整治实施方案今年以来,各县区政府和市上相关部门紧紧围绕第十六届“兰洽会”、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重大工程建设等重点工作,集中人力,加大投入,加班加点,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我市市容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但是,近期违法建设、占道经营、噪音扰民等现象又有反弹。
对此,市政府决定对全市市容环境进行集中整治,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力遏制违法建设、落实城市管理治本措施为重点,以治理脏、乱、差为切入点,抓住重点治反弹,突破难点提形象,着眼常态抓管理,保稳求进上水平,使市容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推动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二、整治内容(一)治“脏”各县区政府具体负责,县区环卫局和街道社区组织实施,县区执法局配合,市执法局督导。
对城市规划区内主次干道、公共场所、背街小巷加强清扫保洁,严格作业时限和标准;推行精细化作业,落实洒水压尘措施,加大路面、下水井口的冲洗、清污力度,有效遏制二次扬尘和油烟污染;对城乡结合部、铁路沿线、河洪道等区域内的卫生死角和脏源点,彻底进行清理;对各类餐饮摊(店)经营中的乱排污水、乱倒垃圾、乱扔杂物等问题,加大查处力度,维护市容整洁;严格落实垃圾收集、清运规定,切实杜绝垃圾乱倒、清运不及时等问题。
(二)治“乱”1.各县区政府负责,县区执法局、街道社区组织实施,市执法局督导。
兰州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兰州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甘肃省人大常委会(1991年1月31日兰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 1991年5月3日甘肃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工业噪声污染防治第三章建筑放工噪声污染防治第四章交通噪声污染防治第五章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第六章奖励与处罚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治噪声污染,保障人民身心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影响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本办法所称噪声污染,是指排放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妨碍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和其他正常活动的现象。
第三条凡在本辖区内,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噪声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四城区和红古、榆中、皋兰、永登四区县万人以上的城镇是严格控制排放噪声的区域。
第五条市、区(县)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是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机关。
各级公安部门对机动车辆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实施监督管理。
各级铁路管理部门对火车产生的环境噪声污染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监督管理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排放噪声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者必须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
检查部门和检查人员有义务为被检查者保守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七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不受噪声污染的义务,有对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控告的权利。
直接受到噪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减轻、排除噪声污染的危害。
第八条环境噪声监督管理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必须持有其主管部门统一核发的证件和标志。
第二章工业噪声污染防治第九条新建、改建、扩建的项目,必须按有关规定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之前,其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必须经过原批准单位检验,经检验不合格者,禁止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期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感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进修资料、教室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进修、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引言:兰州市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随着经济的快速进步,大气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编制:审核:审批:兰州西站西津西路下立交项目部二〇一四年八月三十日2目录1、 编制依据 ...................................................................................................... 4 2、 工程概况 ...................................................................................................... 4 3、 施工目标 (5)3.1 施工目标.................................................................................................... 5 4、 组织建立 (5)4.1 领导小组.................................................................................................... 5 5、 巡视检查 (6)5.1巡视检查的方法........................................................................................ 6 5.2突击检查.................................................................................................... 6 5.3季节性和节假日前后检查........................................................................ 6 5.4对检查出的扬尘隐患的处理:................................................................ 7 5.5 巡视记录.................................................................................................... 7 6、 责任制考核 .. (7)6.1 责任考核管理............................................................................................ 7 7、 控制点 . (8)7.1施工污染源................................................................................................ 8 7.2 施工防尘控制点........................................................................................ 8 8、 基础建设 . (10)8.1 宣传.......................................................................................................... 10 9、 管理控制 . (14)9.1日常管理.................................................................................................. 14 9.2 洗车池、沉淀池管理 (14)39.3水泥库管理.............................................................................................. 15 9.4专用建筑垃圾临时储存间管理.............................................................. 15 9.5木工间管理.............................................................................................. 15 9.6垃圾及材料运输管理.............................................................................. 16 9.7露天材料堆放管理.................................................................................. 16 9.8 阶段性管理. (17)9.8.1 基础施工阶段: (17)9.8.2 结构施工阶段: (17)9.8.3 装饰施工阶段 (18)9.8.4 总体施工阶段 (18)41、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兰州市轨道办安全文明施工图册》;《兰州西站西津西路下立交施工组织设计》;2、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兰州西站城市配套二期工程,西津西路下立交结构部分, 位于北广场北侧西津西路以下,本工程起点位于规划纵2路与规划纵3路交叉路口之间,终点位于西津西路与规划纵11路交叉口西侧,长约1650m,其中暗埋段长1261m ,东侧敞开段长159m ,西侧敞开段长230m 。
兰州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防治扬尘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保障公众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兰州市行政区域内扬尘污染的防治与管理活动。
第三条扬尘污染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四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扬尘污染防治协调机制,制定扬尘污染防治计划。
第二章防治责任第五条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制定扬尘污染防治方案,并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六条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扬尘污染防治方案施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扬尘污染。
第七条运输单位在运输易产生扬尘的物料时,应当采取密闭或者其他防护措施,防止物料散落造成扬尘污染。
第三章防治措施第八条施工现场应当采取以下措施:(一)设置围挡,防止扬尘扩散;(二)采取覆盖、固化、绿化等措施,减少裸露地面扬尘;(三)施工现场出入口应当设置车辆冲洗设施,防止车辆带泥上路。
第九条道路保洁应当采用机械化清扫、洒水降尘等低尘作业方式。
第十条裸露土地应当进行覆盖或者绿化,减少扬尘污染。
第四章监督管理第十一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扬尘污染的日常监督管理,定期开展检查,并向社会公布扬尘污染防治情况。
第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扬尘污染违法行为进行举报。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处理举报,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罚款:(一)未制定扬尘污染防治方案或者未按照方案施工的;(二)未采取有效扬尘污染防治措施的;(三)运输易产生扬尘的物料未采取密闭或者其他防护措施的。
第十四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扬尘污染防治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第十五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兰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暂行规定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05.12.08施行日期2006.02.01文号兰州市人民政府令[2005]第9号主题类别城市建设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正文:---------------------------------------------------------------------------------------------------------------------------------------------------- 兰州市人民政府令([2005]第9号)《兰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暂行规定》已经2005年12月1日市政府第2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2月1日起施行。
市长张津梁二○○五年十二月八日兰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管理,规范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及有关法律、法规之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指市、县、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以下简称行政执法局)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相对集中行使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城市规划、城市绿化、市政、环保、工商、公安交通等城市管理方面的全部或部分行政管理和行政处罚权。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建成区、城市规划控制区、远郊县区政府所在地的镇、其他建制镇和各类开发区范围内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
本规定已明确由行政执法局集中行使的行政处罚权,原相关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不得再行使;仍然行使的,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无效。
第四条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实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和以属地管辖为主、属地管辖与指定管辖相结合的原则。
在城市管理的重点、复杂区域,可以建立和试行群众协管制度,聘用一定数量的群众协管员,协助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进行一般性的监督、管理活动。
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监督管理责任规定的通知【法规类别】污染防治【发文字号】兰政办发[2015]213号【发布部门】兰州市政府【发布日期】2015.07.27【实施日期】2015.07.2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监督管理责任规定的通知(兰政办发〔2015〕213号2015年7月27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兰州新区、高新区、经济区管委会:《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监督管理责任规定》已经2015年5月25日市政府第100次常务会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监督管理责任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管责任,促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甘肃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责任规定》、《兰州市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责任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责任适用于本规定。
第三条市、县(区)人民政府按照法律法规履行大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政府职责第四条市、县(区)、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以及兰州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的职责:1.对本行政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有计划地控制或者逐步削减重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使本行政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并逐步改善。
2.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财政投入。
3.将大气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对本级人民政府负有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和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内容,作为对其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开。
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市2015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污染防治【发文字号】兰政办发[2015]73号【发布部门】兰州市政府【发布日期】2015.04.08【实施日期】2015.04.0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市2015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兰政办发〔2015〕73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兰州新区、高新区、经济区:《兰州市2015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5年4月8日兰州市2015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按照国家大气污染防治“国十条”、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3〕93号)及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2013-2017年度)的通知》(兰政办发〔2014〕25号)要求,并总结三年大气污染治理整体战攻坚战的经验教训,结合当前治污形势,制定全市2015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一、当前全市大气污染防治的总体形势2012年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整体战攻坚战以来,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呈现总体持续改善、局部问题凸显的态势。
(一)总体持续改善。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即老标准)评价,2014年老标(API)优良天数达到创纪录的313天,同比增加14天,达标率85.8%,实现了2011年以来优良天数的“五连增”;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即新标准)评价,2014年达标天数250天,同比增加57天(其中优级天数由7天增加到18天),达标率68.5%,同比增加15.6个百分点,比全国74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多9天,高于74个城市平均达标率2.5个百分点,处于全国中等靠上位置;重度以上污染天数7天,同比减少10天(其中重度污染减少3天,严重污染天气减少7天),远低于全国74个城市平均21天的重度以上污染天数;月度和年度排名均退出全国空气重污染十大城市行列;综合指数由2013年的6.64下降到6.56,下降幅度为1.2%,对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突出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分别由2014年的153μg/m3、67μg/m3下降到126μg/m3、60μg/m3,同比分别下降17.65%和10.45%,降幅显著。
兰州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兰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12.05•【字号】兰州市人民政府令[2013]第10号•【施行日期】2014.02.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大气污染防治正文兰州市人民政府令(〔2013〕第10号)《兰州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已经2013年11月15日市政府第5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2月1日起施行。
市长袁占亭2013年12月5日兰州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第一条为有效控制扬尘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兰州市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扬尘污染,是指在建设工程施工、建筑物拆除、道路清扫保洁、固体物料运输和堆放、未利用地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园林绿化等活动中或者裸露泥地等场地中产生的空气颗粒物造成的大气环境污染。
本办法所称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是指煤炭、砂石、灰土、灰浆、灰膏、水泥、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等易产生空气颗粒物的物料。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扬尘污染防治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
第四条扬尘污染防治遵循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监管、公众参与的原则。
第五条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主管部门是本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的综合协调部门,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协调和督促其他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县(区)人民政府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对本辖区扬尘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负责制定本辖区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主管部门负责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和道路清扫保洁扬尘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工作。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扬尘污染的环境监测、监督检查并定期公布扬尘污染状况的环境信息,负责工业企业和锅炉房堆煤场、渣场等物料堆场扬尘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城市道路临时挖掘占用施工、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扬尘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兰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兰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99.03.26•【字号】•【施行日期】1999.05.01•【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兰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1998年12月18日兰州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1999年3月26日甘肃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创造整洁、优美、文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根据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一切单位和个人在本市市区、县城必须遵守本办法,维护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服从有关部门的管理,尊重市容环境卫生工作人员的劳动,并有权制止、检举损害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及有关设施的行为。
第三条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区分级负责,专业人员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市建筑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区(县)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街道办事处、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在各自辖区和职责范围内负责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的有关管理工作。
市、区(县)城建、环卫监察机构根据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实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的监督、检查和违法行为的查处工作。
规划、环保、交通、卫生、公安、工商等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配合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有关管理工作。
第四条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把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相应投资和经费,组织实施;应当加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的宣传教育和先进技术的应用推广工作,提高市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和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市人民政府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城市容貌、环境卫生和设施设置标准。
第五条对在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区(县)人民政府或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市综合整治城区餐饮业环境污染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兰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3.30•【字号】兰政办发[2013]65号•【施行日期】2013.03.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市综合整治城区餐饮业环境污染实施方案的通知(兰政办发【2013】65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兰州市综合整治城区餐饮业环境污染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抓好贯彻落实。
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3月30日兰州市综合整治城区餐饮业环境污染实施方案为解决餐饮业环境污染问题,推进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改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兰州市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为出发点,围绕创建全国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的总体目标,按照“市区联动、以区为主,部门协同、限期整治”的原则,重点整治餐饮业煤烟和油烟污染,通过强化执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着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餐饮业环境污染问题,逐步形成餐饮业规范经营机制,提升全市餐饮业污染防治水平。
二、工作目标从2013年3月至10月底,对四城区主城区内现有餐饮单位燃煤炉灶全部实施清洁能源改造,禁止原煤散烧;对未安装专用烟道和油烟净化装置的餐饮单位限期进行油烟治理,对不符合餐饮业有关标准和不具备治理条件的餐饮单位进行取缔。
三、整治重点(一)整治范围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所有餐饮经营户和单位食堂。
(二)整治重点选址不当,造成污染扰民的餐饮单位;没有安装污染治理设施的餐饮单位;使用高污染燃料的餐饮单位;没有经过环保、工商、卫生等部门审批的餐饮单位;从事露天烧烤、店外设置炉灶的经营摊点。
兰州市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发布部门】兰州市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1990.04.28【实施日期】1990.04.28【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兰州市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1989年11月18日兰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1990年4月28日甘肃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第三章防治烟尘污染第四章防治废气、粉尘和恶臭污染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保护和改善兰州市大气环境,防治大气污染,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辖区内的所有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将大气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本辖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城乡建设规划,合理规划工业布局,加强科学研究,实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是对本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机关。
各级公安、交通、铁路、农机、航运管理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对机动车船污染大气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一切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大气污染。
各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所属企业事业单位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国家和本省、市有关防治大气污染的法律、法规,履行保护大气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大气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七条对严格执行国家和本省、市有关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在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第八条新建、改建、扩建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项目,必须按照国家及本省、市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严格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制度,做到大气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兰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七部法规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兰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12.02•【字号】兰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6号•【施行日期】2021.12.02•【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环境保护正文兰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6号)《兰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兰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七部法规的决定》,经兰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于2021年8月13日通过,已由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于2021年11月26日批准,现予公告,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兰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1年12月2日兰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兰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七部法规的决定(2021年8月13日兰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2021年11月26日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批准)兰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决定,对《兰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七部法规修改如下:一、对《兰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作出修改:1、将第十四条修改为:“大型户外广告的设置应当征得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在城市中设置户外广告、标语牌、画廊、橱窗等应当保持完好、整洁、美观、安全,不得影响市容景观。
出现破旧、污损,或者存在安全隐患、失去使用价值的,设置者或者管理者应当及时维修、更新或者拆除。
”2、将第二十三条第一款修改为:“市区禁止饲养鸡、鸭、鹅、兔、羊、猪等家禽家畜。
因教学、科研以及其他特殊需要饲养的除外。
”3、将第二十九条修改为:“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由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造或者拆除;逾期未改造或者未拆除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并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除。
兰州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兰州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兰州市扬尘污染防治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兰州市辖区范围内的扬尘污染防治工作。
第三条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依法加强源头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扬尘污染的产生和传播。
第二章扬尘污染源管理第四条拆迁、建设施工、道路施工等活动产生的扬尘,应采取措施控制扬尘的产生和传播。
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封闭式施工设备、覆盖裸露地面等。
第五条施工单位应设置专门的扬尘污染防治人员,负责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第六条兰州市应加大对扬尘污染防治技术装备的支持力度,促进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改善扬尘污染防治设施和设备的水平。
第三章扬尘污染监测和评价第七条兰州市应建立扬尘污染监测网络,监测扬尘污染的发生状况和趋势,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八条扬尘污染的评价应根据环境质量标准和扬尘污染排放情况,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社会效益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
第四章扬尘污染控制措施第九条兰州市应加强对重点行业和企事业单位的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依法追究责任。
第十条兰州市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扬尘污染防治的知识水平。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一条依法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予以处罚,涉及罚款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十二条对于违法行为造成环境污染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第六章附则第十三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四条其他未尽事宜,由兰州市环境保护部门负责解释。
附件:附件一:扬尘污染防治措施目录附件二:兰州市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责任分工表法律名词及注释:⒈扬尘污染:指由于施工、运输、物料堆存等活动引起的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导致的环境污染。
⒉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79年颁布的法律,主要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环境污染的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
兰州市城乡建设局关于兰州市区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治理费用有关问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兰州市城乡建设局•【公布日期】2014.09.22•【字号】•【施行日期】2014.10.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兰州市城乡建设局关于兰州市区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治理费用有关问题的通知各县区建设局、经济区建设局、高新区建设局,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工程造价咨询、招投标代理单位:为维护城市市容环境整洁,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确保扬尘污染治理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兰州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兰州市人民政府令[2013]第10号),现就兰州市中心城区建筑施工工地扬尘污染治理费用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本通知适用于兰州市中心城区内(不包括远郊三县一区及兰州新区)执行甘肃省现行计价依据的房屋建筑工程、大型土石方工程、市政工程(不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园林绿化、仿古建筑、抗震加固及维修工程。
二、扬尘污染治理费用由发包人承担,承包人负责具体实施。
三、承包人必须严格执行兰州市建筑施工工地治理扬尘污染要求的“六个百分百”标准,即:施工工地周边100%围挡、物料堆放100%覆盖、出入车辆100%冲洗、施工现场地面100%硬化、拆迁工地100%湿法作业、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
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四、甘肃省现行计价依据中文明施工费与环境保护费包含:现场围挡设置、地面硬化、场地洒水、裸露地面覆盖、易飞扬细颗粒建筑材料覆盖、废弃物封闭式管道或容器运输、施工架外侧密目网搭设措施项目费。
以上费用为综合考虑,不再另行公布。
五、以下为新增费用:1、施工现场采用砼浇筑洗车台(槽),采用高压冲洗设备的,冲洗设施新建费用为5万元/套(包括沉淀池)。
2、车辆冲洗费用为冲洗车辆数乘以7元/车·次。
3、排渣费按市执法、环保部门的规定计取。
4、施工现场安装视频监控设备费:工程建设期间,施工现场必须安装实时视频监控、粉尘传感器等设备,发包人承担相应费用。
兰州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兰州市人民政府令〔2013〕第10号
《兰州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已经2013年11月15日市政府第5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2月1日起施行。
市长2013年12月5日
第一条为有效控制扬尘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兰州市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扬尘污染,是指在建设工程施工、建筑物拆除、道路清扫保洁、固体物料运输和堆放、未利用地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园林绿化等活动中或者裸露泥地等场地中产生的空气颗粒物造成的大气环境污染。
本办法所称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是指煤炭、砂石、灰土、灰浆、灰膏、水泥、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等易产生空气颗粒物的物料。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扬尘污染防治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
第四条扬尘污染防治遵循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监管、公众参与的原则。
第五条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主管部门是本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的综合协调部门,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协调和督促其他相关
行政管理部门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县(区)人民政府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对本辖区扬尘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负责制定本辖区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主管部门负责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和道路清扫保洁扬尘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工作。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扬尘污染的环境监测、监督检查并定期公布扬尘污染状况的环境信息,负责工业企业和锅炉房堆煤场、渣场等物料堆场扬尘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城市道路临时挖掘占用施工、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扬尘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查处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车辆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审核确定上述车辆行驶路线和通行时间,依法配合城管执法部门查处上述车辆未采用密闭方式运输、沿途遗撒泄漏等违法行为。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未利用地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工程扬尘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住房保障和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房屋搬迁拆除扬尘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工作。
其他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扬尘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本市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应当按照防治大气污染应急预案
执行,并采取预警和应急措施。
县(区)人民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应当根据政府发布的大气污染预警等级采取相应的扬尘管理和控制应急措施。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造成扬尘污染的行为进行举报和投诉,受理单位应当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或者投诉人。
第八条工程施工应当符合下列扬尘污染防治要求:
(一)施工工地周围按照规范设置密闭围挡。
工期在30天以上的必须设置围墙,工期在30天以内的可设置彩钢围挡。
在主干道及车站广场等设置围挡的,其高度不得低于2.5米;在其他路段设置围挡的,其高度不得低于1.8米;围挡底部设置不低于20厘米的防溢座;
(二)施工工地地面、车行道路应当进行硬化、洒水等降尘处理;
(三)施工工地出入口安装车辆清洗设备,运输车辆必须在除泥、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作业场所,并保持出入口通道及周边的清洁;
(四)建筑垃圾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清运的,应当在施工场地内实施覆盖或者采取其他有效防尘措施;
(五)有泥浆的施工作业,应当配备相应的泥浆池、泥浆沟,做到泥浆不外流。
废浆应当采用密封式罐车外运;
(六)施工工地应当按照规定使用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严禁现场露天搅拌;
(七)土方、拆除工程作业时,应当采取洒水压尘措施,缩短起尘操作时间;遇到四级以上大风时,不得进行土方和拆除作业;
(八)在工地内堆放的工程材料、砂石、土方等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应当采取覆盖防尘网或者防尘布,定期采取喷洒粉尘抑制剂、洒水等措施,防止风蚀起尘;
(九)在建筑物、构筑物上运送散装物料、建筑垃圾和渣土的,应当采用密闭方式清理运输,禁止高空抛掷、扬撒。
第九条建筑施工,除符合本办法第八条的规定外,脚手架外侧应当设置有效抑尘的密目防尘网或防尘布,拆除时应当采取洒水、喷雾等防尘措施。
第十条市政工程施工,除符合本办法第八条的规定外,还应当符合下列扬尘污染防治要求:
(一)施工机械在挖土、装土、堆土、路面切割、破碎等作业时,应当采取洒水、喷雾等措施防止扬尘污染;
(二)市政工程开挖施工,应当采取分段开挖、分段回填的方式施工,对已回填后的沟槽,应当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防止扬尘污染;
(三)使用风钻挖掘地面或者清扫施工现场时,应当向地面洒水。
第十一条拆除施工,除符合本办法第八条的规定外,还应当进行洒水或者喷淋压尘,施工现场必须进行湿法作业,配备洒水车等相关防尘设备。
第十二条未利用地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应当铺设用水专线,施工过程和所有施工面进行洒水压尘。
主便道硬化,作业面提前洒水减尘,次便道不间断洒水抑尘。
第十三条运输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的车辆应当符合下列防尘要
求:
(一)运输车辆在出场前应当及时清洗、保洁,确保净车出场;
(二)运输车辆应当加盖,完全密闭运输,不得对道路造成遗撒、滴漏。
第十四条煤炭和渣场等物料堆场,应当符合下列防尘要求:
(一)地面应当硬化;
(二)采用混凝土围墙或者天棚储库,配备喷淋或者其他抑尘措施;
(三)采用密闭输送设备作业的,应当在装料、卸料处配备吸尘、喷淋等防尘设施,并保持防尘设施的正常使用。
堆场露天装卸作业时,应当采取洒水等抑尘措施;
(四)在出口处设置车辆清洗的专用场地,配备运输车辆冲洗保洁设施。
第十五条道路保洁作业,应当符合下列防尘要求:
(一)主干道路,洒水每日3次,清洗每日至少1次,次干道路,洒水每日2次,清洗每两日至少1次。
雨天和气温摄氏4度以下的天气除外;
(二)每日早晨7时前应当完成大扫;
(三)冬季气温摄氏4度以上,市区主要道路应当增加洒水、喷雾次数;
(四)主干道路应当实行机械化洗扫,其他道路鼓励采取机械化清扫;
(五)采用人工方式清扫的,应当符合本市市容环境卫生作业质量标准。
停车场、车站等露天公共场所,产权单位或者经营单位应当按规定进行清扫保洁,防止扬尘污染。
第十六条绿化作业应当符合下列防尘要求:
(一)市政府发布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停止平整土地、换土、原土过筛等作业;
(二)栽植行道树,应随挖随植。
行道树栽植后,应当当天完成余土及其他物料清运,不能完成清运的,应当进行覆盖;所挖树穴在48小时内不能栽植的,对树穴和种植土不得直接在路面堆放,应当采取覆盖、洒水等措施;
(三)成片绿化建设作业时,按照第八条的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本市建成区内的裸露泥地,应当进行绿化、硬化或者覆盖。
有关责任人按照下列方式确定:
(一)单位范围内的裸露泥地,由所在单位负责;
(二)居住区内的裸露泥地,由物业服务企业或其他管理单位负责;
(三)市政道路、公共绿地的裸露泥地,由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四)储备土地的裸露泥地,由土地储备管理机构负责;
(五)未利用地的裸露泥地,由土地使用权人负责;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绿化作业单位未按要求采取扬尘污染防治措施的,由城管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九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法律、法规和规章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条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2014年2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