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乡土史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79.00 KB
- 文档页数:33
潍坊乡土教材第一篇:潍坊乡土教材潍坊乡土教材知识点1.周朝时期的齐国是潍坊历史上最著名的诸侯国。
2.1985年,潍坊市人代会通过决议,把每年4月1日定为潍坊“风筝节”3.东汉晚期,郑玄(勤学不辍的经学大师)拜当时全国最著名的经学大师马融为师,逐渐成长为全国著名的大师,郑玄留给后世最大贡献是编辑、注释了“三礼,被后世治礼学者奉为典范,郑玄所注群经存世不多仅有两部《三礼注》《毛诗笺》”他的弟子编辑《郑志》4.刘墉(官清艺绝的清代名相)是清朝乾隆、嘉庆年间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完成了《四库全书》《西域图志》《日下旧闻考》等书的编著。
他的论书绝句三十首《学书偶成》是极其重要的书法理论著作。
遗有《刘文清公遗集》《刘文清公应制诗》等著作。
5.郑板桥(枝叶关情的潍县县令)为扬州八怪之一,也为潍县三贤之一,最推崇《史记》,在潍县做县令七年,为官期间,他最大的功绩是赈济灾民,乾隆年间亲自撰写的《新修城隍庙碑记》,成为我国十大著名的“三绝碑”之一。
他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
他的书法艺术别具一格,自称“六分半书”。
6.陈介祺(名誉华夏的收藏大师)是中国清代潍县出现的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金石学家,他的文物收藏堪称称盖世,他做的《毛公鼎考释》,对研究西周时期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他历经40年完成了《十钟山房印举》这部巨著,被称为“印谱之冠,印学之宗”7.《齐民要术》(天下第一农书,被誉为农书之首),作者是贾思勰(今寿光人),被后人尊称为一代“农圣”。
《齐民要术》是我国乃至世界上保存下来的一部最著名的农业科学著作。
唐末传入日本,称为贾学8.《清明上河图》(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作者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是今潍坊诸城人。
该图是张择端进呈给宋徽宗的贡品。
称为中国风俗画的里程碑,张择端是潍坊历史上最著名的画家。
另一存世作品为《金明池争标图》9.《金石录》(金石第一录)是赵明诚和李清照(被誉为金石伉俪)合著研究我国古代文物的史学名著,一部《金石录》将带我们走进中国古代的“金石之学”,是研究古代金石刻首读之书。
潍坊乡土历史一、潍坊历史1、潍坊在7000多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被称为,是潍坊文化最早的光辉。
2、周朝时,实行,今潍坊地区都是的领土。
3、在潍坊地区流传的神话传说:、4、第一批潍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第一批潍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有、、5、秦朝时,在地方推行,潍坊大部分地区属、、三郡管辖。
6、西汉汉武帝时,在地方推行,潍坊大部分地区属、两州管辖。
7、三国时,潍坊大部分地区属属地9、唐朝时,潍坊大部分地区、两州管辖10、元朝时实行制度,今潍坊直属管辖。
11、明清两朝潍坊直属、两府管辖。
12、今潍坊辖区、市、县。
二、潍坊俊杰(一)1、生于潍坊的文化名人有:三皇五帝中的;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的;齐国政治家;东汉经学大师;北魏农圣;北宋画家;潮汐学家;宋代女词人;清代浓墨宰相;2、、、、、、等也在潍坊地区执政理事3、1983年,的状元卷在发现,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4、清末潍城一条巷子出了两名、状元;在担任山东省教育厅期间,创办了。
5、清末著名的金石学家不但收藏颇丰。
而且对等民间工艺品、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
(二)、东汉经学大师1、今人,年轻时勤学不辍;2、后在家乡讲学,传授经典,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学派—,标志着经学进入了一个3、郑玄留给后人最大的贡献是编辑注释了,被后世治理学者奉为典范,郑玄的代表作主要有《》《》4、郑玄又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在进行教学时注意采取和的方式5、在官渡之战时随军作战6、死后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论编辑为《》(三)、官清艺绝的清代名相—1、今人;2、为官清正廉明,在位期间查办了山东巡抚一案;文华殿大学士一案。
3、编撰完成了《》。
4、书艺独具色彩,被称为,他的论书绝句《》是重要的书法理论著作。
5、1804年,嘉庆九年病逝。
(四)、枝叶关情的潍县县令——1、郑板桥,清乾隆年间任潍县县令,少壮勤学。
2、郑板桥任潍县县令期间最大的功绩是。
3、亲自撰写了《新修城隍庙碑记》,该碑成为我国著名的三绝碑之一4、郑板桥是的代表人物之一,以闻名于世,一生只画、、。
2018年初三历史潍坊中考乡土教材知识点复习资料1.周朝时期的齐国是潍坊历史上最著名的诸侯国。
“少康复国之战”发生在潍坊大地上。
嫦娥奔月、鲁班制鹞是潍坊大地上的美丽传说。
2.1985年,潍坊市人代会通过决议,把每年4月1日定为潍坊“风筝节”3.东汉晚期,郑玄(勤学不辍的经学大师)拜当时全国最著名的经学大师马融为师,逐渐成长为全国著名的大师,郑玄留给后世最大贡献是编辑、注释了“三礼,被后世治礼学者奉为典范,,郑玄所注群经存世不多仅有两部《三礼注》《毛诗笺》”。
他的弟子编辑《郑志》4.刘墉(官清艺绝的清代名相)是清朝乾隆、嘉庆年间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完成了《四库全书》《西域图志》《日下旧闻考》等书的编著。
他的论书绝句三十首《学书偶成》是极其重要的书法理论著作。
遗有《刘文清公遗集》《刘文清公应制诗》等著作。
5.郑板桥(枝叶关情的潍县县令)为扬州八怪之一,也为潍县三贤之一,最推崇《史记》,在潍县做县令七年,为官期间,他最大的功绩是赈济灾民,乾隆年间亲自撰写的《新修城隍庙碑记》,成为我国十大著名的“三绝碑”之一。
他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
他的书法艺术别具一格,自称“六分半书”。
6.陈介祺(名誉华夏的收藏大师)是中国清代潍县出现的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金石学家,他的文物收藏堪称称盖世,他做的《毛公鼎考释》,对研究西周时期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他历经40年完成了《十钟山房印举》这部巨著,被称为“印谱之冠,印学之宗”7.《齐民要术》(天下第一农书,被誉为农书之首),作者是贾思勰(今寿光人),被后人尊称为一代“农圣”。
《齐民要术》是我国乃至世界上保存下来的一部最著名的农业科学著作。
唐末传入日本,称为贾学8.《清明上河图》(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作者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是今潍坊诸城人。
该图是张择端进呈给宋徽宗的贡品。
称为中国风俗画的里程碑,张择端是潍坊历史上最著名的画家。
另一存世作品为《金明池争标图》9.《金石录》(金石第一录)是赵明诚和李清照(被誉为金石伉俪)合著研究我国古代文物的史学名著,一部《金石录》将带我们走进中国古代的“金石之学”,是研究古代金石刻首读之书。
一、潍坊简介潍坊,古称“潍县”,又名“鸢都”,位于山东半岛的中部,山东省下辖地级市,与青岛、日照、淄博、烟台、临沂等地相邻。
地扼山东内陆腹地通往半岛地区的咽喉,胶济铁路横贯市境东西,是半岛城市群地理中心。
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经济区的重要交汇处。
中国二线城市,是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和发展活力的新兴经济强市。
潍坊市总面积15859平方公里,约占山东省总面积的10%,居山东第二位。
辖4区6市2县。
气候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大陆性气候。
潍坊2015年度全市完成GDP总量5320亿元,居地级市排名山东第4位,全国第32位;2014年度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第46名;潍坊自秦朝便成为京东古道的重要枢纽,明清以“二百只红炉,三千铜铁匠,九千绣花机,十万织布机”闻名遐迩,是历史上著名的手工业城市,清乾隆年间便有“南苏州、北潍县”之称,1904年在德国殖民者的提议下,潍坊开埠。
潍坊同时也是中国风筝文化的发祥地,国际风筝联合会组织总部所在地,也是“国际风筝会”的固定举办地点。
还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风筝、木版年画的产地和集散地,又被称为“世界风筝都”。
潍坊也是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城市、联合国水环境示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首批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全国首批中美低碳生态试点城市。
二、潍坊旅游简介“世界风筝都”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
这里历史悠久,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氏族部落生产和生活。
夏代、商代分别建有封国,春秋、战国时期,分属齐、鲁等国。
青州是我国历史上的古九州之一。
久远的历史给潍坊境内留下了不同时期的文化群带,有古遗址、古建筑、古石刻和遗像等不可移动文物1800多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3处,省级27处,县级400多处。
潍坊历史与文化(2014年中考专用)2010年最新版(1)潍坊比较著名的美丽传说有:嫦娥奔月、鲁班制鹞。
(2)目前我市共有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潍坊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茂腔”、(1)1948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潍县战役解放了潍县,市政府驻地设在潍城,隶属山东省人民政府。
(2)最早撤县设市的三个县分别是:1986年撤销益都县,设立青州市。
1987年撤销诸城县,设立诸城市。
1993年撤销寿光县,设立寿光市。
(3)潍坊是风筝的故乡。
1985年,潍坊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把每年的4月1日定为潍坊“风筝节”。
风筝会为潍坊找到了一条“风筝牵线、文体搭台、经贸唱戏”的成功之路。
(4)绿色革命的领舞者——“中国蔬菜大棚之父”王乐义(今寿光三元朱村人)。
村支书的好榜样——王乐义在1989年率先实验成功塑料大棚技术,引发了寿光乃至全国的蔬菜革命,被誉为“白色革命”。
2000年第十七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期间,寿光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
此后寿光决定每年的4月20日至5月7日举办一届国际蔬菜博览会。
从第五届菜博会开始,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被国家商务部正式批准为年度例会,成为全国五大农业展会之一,也是中国唯一的国际性蔬菜专业品牌展会。
蔬菜博览会的主题是“绿色与科技”。
今年(2011年)是第12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
(1)勤学不辍的经学大师——郑玄(今潍坊人),生活在东汉,解读儒家经典,后来形成一个新的学派——郑学。
郑学的出现,使经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变化,它标志着经学进入了一个“统一时代”。
(2)郑玄所著群经,经过长期流传仅有《三礼注》和《毛诗笺》两部存世。
(3)郑玄的话,官清艺绝的清代名相—刘墉(今枝叶关情的潍县县令——郑板桥为(1)名誉华夏的清代收藏金石大师——陈介祺(今潍坊人),自号“万印楼主人”。
他收藏的文物中青铜器最多,其中的毛公鼎驰名中外,著有《毛公鼎考释》。
2011年潍坊乡土历史资料1、新石器时代,潍坊的“东夷人”创造了“青州桃园遗址,诸城呈子遗址,寿光边线王遗址,安全景芝遗址”,在明清时期潍坊属于青州莱州二府管辖。
2、鲁台经贸洽谈会是山东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性对台、对外招商活动,是山东省的三大经贸活动之一。
每年的鲁台经贸洽谈会成为海峡两岸企业界沟通的桥梁。
潍坊的三台大戏指的是风筝会、鲁台经贸洽谈会、菜博会。
3、寿光是中国蔬菜之乡,是我国“蔬菜生产革命”的发源地。
:L989年,寿光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带领村民率先试验成功了日光温暖蔬菜种植生产技术(塑料大棚技术),引发了寿光乃至全国的蔬菜革命。
王乐义被誉为是“中国蔬菜大棚之父"o 1992年,寿光又在全国率先推行无公害蔬菜。
把推行标准化生产体系、发展无公害蔬菜作为蔬菜产业化的“二次革命"o 2000年第十七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期间,寿光市成功举办了首届国际蔬菜博览会。
寿光市决定每年4月20日至5月7日举办一届国际蔬菜博览会。
从第五届菜博会开始,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成为全国五大农业展会之一。
也是中国唯一的国际蔬菜专业品牌展会。
4、经学大师郑玄,东汉北海郡(今潍坊)人,是当时全国著名的精通今古文经学的大师,对于诸子百家的学说无所不通,他留给后世的最大贡献是编辑、注释了“三礼,”存世的作品有《三礼注》《毛诗笺》。
郑玄平时和弟子们问答五经的言论编辑为《郑志》。
5、刘墉,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山东诸城逢戈庄(今高密)人,曾编撰《四库全书》《西域图志》等书,刘墉为官清正廉明,《诸城县续志》:“墉砥砺风节,正身率属,自为学政、知府时即谢绝馈赂,一介不取。
遇事敢为,无所顾忌,所至官吏皆望风畏之。
”是对刘墉为官清正廉明,雷厉风行的真实写照。
刘墉的墨迹有《清爱堂石刻》。
6、郑板桥,江苏扬州人,清朝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又分别列为“楚阳三高” “雍嘉七子”“潍县三贤”之一,曾担任潍县县令,他为官期间,最大的历史功绩是赈济灾民。
九年级(潍坊历史与文化)1、(1)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今天潍坊一带生活的古老氏族部落称为“东夷人”(潍坊最古老的人类)(2)夏商时期,潍坊著名的古国有:大禹后人建立的斟灌国和斟寻国。
寒浞建立的寒国、商代的逄国。
夏朝时有“太康失国”,后来有“少康复国之战”。
(3)周朝时期的齐国是潍坊历史上最著名的诸侯国。
春秋末年今潍坊市所辖各县区都成为齐国的领土。
(4)潍坊比较著名的美丽传说有:嫦娥奔月、鲁班制鹞。
(5)目前我市共有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潍坊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茂腔”、“高密扑灰年画”。
2、(1)秦朝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当时潍坊大部分地区属胶东郡、齐郡、琅铘郡三郡管辖。
(2)西汉汉武帝时:“州”的称号开始在中国出现。
今潍坊大部分县市区当时属于青州。
(3)东汉末年,今潍坊地区属于青州、徐州二州管辖。
(4)三国时,潍坊地区当时为魏国属地。
(5)西晋统一全国后,今潍坊地区属于青州、徐州二州管辖。
(6)隋朝时在今潍坊地区设立北海、高密、琅铘三郡管辖。
(7)唐朝时实行道、州、县三级制,潍坊地区主要属于河南道的青州、密州两州管理。
(8)宋朝时设立“路”,当时潍坊地区属京东东路的青州、潍州、密州三州管理。
(9)元朝时,开始了我国历史上政权机构的行省时期,当时潍坊直属中书省管辖。
(10)明朝时,潍坊一带分属山东承宣布政使司的青州和莱州管辖。
(11)清朝时,潍坊为山东省青州和莱州管辖。
3、(1)辛亥革命后,当时潍坊地区共设9个县。
(2)1948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潍县战役解放了潍县,市政府驻地设在潍城,隶属山东省人民政府。
(3)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
一些县开始向城市化发展,陆续走上了撤县设市的道路,最早撤县设市的三个县分别是:1987年撤销益都县,设立青州市;1987年撤销诸城县,设立诸城市;1993年撤销寿光县,设立寿光市。
(4)2000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我国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潍坊乡土历史部分你相信它,它便存在。
一、典籍文献部分:1、中国五大农书之首~~《齐民要术》(1)历史地位:是我国现在的最早、最完整、最全面的一部农业百科全书。
是一部确定中国农业大国地位的“第一农书”。
它与《汜胜之书》、《王祯农书》、《陈农书》、《农政全书》一起被称为中国五大农书。
被称为“中国五大农书之首”(2)作者简介:贾思勰,今寿光人,生活在北魏时代,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
(3)主要内容:总结了6世纪以前近400年间我国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方面的科学技术。
不仅总结了当时汉族人民的生产知识和技术,也记录了各兄弟民族宝贵的生产经验,以及各民族间生产经验交流的情况。
(4)书名的含义:平民百姓谋生的主要方法。
(5)世界影响:唐宋时期传到邻国日本,被称为“贾学”;约19世纪,传到欧洲,英国学者达尔文在写《物种起源》时就参阅过这部“中国古代百科全书”,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曾对这本书赞不绝口。
马克思也说过这种“亚细亚的生产方式”如魔鬼般征服了外邦人。
贾思勰因此成为屈指可数的世界农学文化名人,被人们称为“农圣”。
2、四海孤本~~状元卷(1)状元卷的基本情况:1983年发现于山东青州,是明代万历年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用宣纸做成,品相完好,精美夺目,分三部分,用馆阁体小楷书写,是典型的八股文体。
(2)状元卷内容:题目为《问帝王之政与帝王之心》,反复强调:“实政”(法治)、“实心”(德治)的重要性,其民本思想、法治和德治主张,在四百年前是进步思想的体现,在今天仍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意义:这份状元卷,对研究我国古代尤其是明代政治、文化尤其是科举制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们国家明代殿试卷,发现的只有这一份真迹,是无价之宝,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3、千古名画~~《清明上河图》(1)作者简介:张择端,诸城人,北宋现实主义画家。
画作大部分散失,只有《清明上河图》保存下来,被誉为“一卷长画传千古,一代巨匠美名传”。
(2)《清明上河图》的基本情况:属于风俗画,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描绘了北宋末年,宋徽宗时代的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且有重要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