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政治经济学读书笔记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政治经济学读书笔记

第一章导论

1.本书叙述角度:兼容并蓄的,开放的,非简化论的

方法论:兼容并蓄的立场+现实主义认识论克服二元论

非线性(结构因果论):不可解(难以预测)例如蝴蝶效应。

分析单元:过程

2.传播政治经济学三个起点:商品化、空间化、结构化(社会变迁普遍存在)

临近学科:政策研究,文化研究

第二章

一.概念

起源:家务管理和政治经营

研究对象:各种社会关系,特别是权力关系

是对社会生活中控制月生存进行的研究

二.特征

社会变迁与历史社会整体性道德哲学实践

三.古典学派典范

两大支柱:笛卡尔理性论培根经验论

是自由市场经济论公然的源头,使研究中心由金银转移到生产劳动

四.批判

激进派

A.空想社会主义认为(自由市场)剥削深化,攻击私有财产,主张以计划的、公有

的社会取代无政府状态的市场

B.马克思支持平等、公有、唯物主义分析

将资本主义置于历史辩证发展中考察

提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概念

保守主义者

A.社会是脆弱的有机体

B.政治经济学不能改善人们的物质或精神生活

C.反对经济的发展源于自理的个体理性的追求个人财富最大化

D.保守主义的极端——维护性别、阶级、种族的等级制度和地位差别

五.从政治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

A.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的区别——经济学是数学化的,简化的科学,不考虑政治、道德哲

学、社会实践。政治经济学则需要考虑这些方面,还有社会制度,心理力量,文化价值等。

B.从政治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的转变

——奥地利学派:不放弃历史和道德关怀,追求纯粹的市场经济

——剑桥学派:主张调整机制、政府干预市场经济

六.各种流派

A.新保守主义

B.制度经济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女权主义政治经济学

E.生态政治经济学

F.社会主义生态学

第三章

本章首先从界定传播的含义出发,进而探讨传播政治经济学崛起的社会背景及知识学术背景。

1传播

概念:媒介非中心化 P71最后一段

传播的含义;一种交换的社会过程,其产品或是社会关系的标志,或是它的具体表现。

政治经济和传播互相作用,自社会与文化实践中建构产生,两者都是交换过程,存有差异但都由共享的社会与文化实践决定。

2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概念:后福特主义

影响政治经济学取向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报业、电子媒介及电信业从朴实的家族企业向20世纪产业界的主要产业的转变。

国家的影响 P74最后一段~76(媒介帝国主义议题)

文化研究 P79第三段

3北美

达拉斯·斯密塞

赫伯特·席勒

产权集中化P88(整合与分裂);

了解国家或政府与传播业的关系

国家与资本的整合发展

国家与企业置于国际舞台下思考 P92

性别

种族

4英国与欧洲

詹姆斯·哈洛伦

格拉默·默多克

批判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不同的读解方式去了解传播、大众媒介及文化实践。

媒介集中化趋势;英国媒介的国际化;对娱乐与信息的限制性选择。

三种生产方式:P107 二段

5 第三世界

发展理论(现代化理论)P116

对巴西和日本的研究

6综述

这门学科涵盖了不同的立场、兴趣、侧重点、对立关系。马克思学说及制度研究取向的政治经济学传统所产生的实际研究成果远超出社会体制给予的支持。大多数工作都是独立完成。但仍基本确立了研究方向。

7 个人理解

本章即是把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有关传播的一些内容拿了过来,很少有学者是专门研究传播。

他们都是独立研究,也就表示观点很不同,未达成一个统一的理论。。

所以这到底是要说啥。。。

第四章

在对传播政治学的概念进行界定以后,在下编中,文森特·莫斯科主要介绍了传播政治经济学所遇到的挑战。

在下编前言中,作者先区分了反思、修正与否定的区别,修正主义者的观点提供的是较小的改善;否定则抛弃了本取向的基本假设。反思则介于修正与否定之间,承认这一取向的核心原则及多元诠释。反思需要该取向具有必要的自我意识与自我反省能力,能够检查自身的根本的认识论和概念基础。

作者认为,在政治经济学阵营,重向外,轻向内。恪守实践目标,却很少向内检视。反思意味着仔细审视既有成就,同时要批判地反省这些成就与本取向的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反思同时意味着直接的对话,目的是使人明白什么是这一取向的根本基础。

之后,作者阐述了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认识论和本体论。

这里采用的取向以现实主义的认识论作为开始,认为现实是由感官观察和解释行为共同构成的。另外,这个认识论观点采纳了兼容并蓄和非简化论的取向。我们的目的是要使认识

论航向保持在相对论与本质论之间。

认识论更进一步被确定为批判的,因为知识的产生必须通过比较的过程,包括在可供选择的理论构想中比较,在一整套特定的理论构想的下一级构成之间比较,在相互构成知识实践的成分中比较。

本体论实际上是找出政治经济学的实质理论,是一种向内的过程。与认识论相结合的本体论强调社会变迁、社会过程和社会关系,关注结构和制度。

遵循这一原则,我提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实质框架,并找出三种进入过程。作为起步的过程是商品化,即将使用价值转化为交换价值的过程;然后,分析进入空间化,即空间与时间的转化,或者说制度的延伸过程;最后进入结构化,即社会能动力量形成结构的过程。

第4章商品化

商品化是把使用价值转化为交换价值的过程。注意:这是本章的重点

在传统的政治经济学中讨论的商品和商品化过程,把大量注意力放在生产和分配商品的商业制度和商业结构以及规范这个过程的政府机关上。这样做的部分原因是为了纠正传播研究中的一个倾向,这种倾向过分关注分析内容和理解内容的不同方式,而不去分析产生产业结构的原因。

马克思的观点:使用价值不仅限于维持生计的需要,还延伸到社会建构的范畴。

政治经济学认为使用价值的疆界会受到商品结构属性的制约或限制,使用价值从这些结构属性中获得存在的性质。

商品化和传播的关系具有两个普遍的意义。第一,传播过程和传播科技对经济学中的商品化的一般过程起了推动作用。第二,整个社会的商品化过程渗透到传播过程与传播制度中,使这个过程中所出现的深化和矛盾也对传播这种社会实践产生了影响。

商品包含了双重的神秘化。首先,它把资本家与劳动者的关系自然化。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电脑,不是生产线上展开的抗争。第二,商品被具体化了,它有了自己的生命,能够对抗社会的王国并加以控制。第一点将商品视为生产过程的自然产物,而不是社会斗争后的社会产物;第二点完全切断了商品与生产过程的关系,把它置于自己的王国里来控制社会生活。

作者再次强调,如果不诉诸简化论和整体化的分析,我们就不可能采取这样的立场,保留商品化的最初意义。如果放弃了商品化的原始意义,我们也就无法辨别市场与非市场机制和过程的差异。

内容的商品化:资本控制了生产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