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织物的植物染料染色性能
- 格式:pdf
- 大小:411.28 KB
- 文档页数:6
姜黄植物染料对黄麻织物的染色性能研究彭文芳;吴锦俏【摘要】为增加黄麻织物的天然黄色系列色彩,使黄麻在纤维文化、艺术领域上得到更大的空间拓展,从天然染料姜黄中提取姜黄素对黄麻织物进行染色,进行工艺优化,并评价染色黄麻织物的上染百分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出姜黄上染黄麻织物的最佳直接染色工艺为:染色温度70℃,染色时间90 min、浴比1:80、染液pH值3.5,染液质量浓度2.5 g/L.媒染剂显著影响染色效果,且上染百分率提升了30.02%.染色黄麻织物干、湿摩擦牢度和日晒牢度均达到3~4级,皂洗牢度中除褪色为2~3级外,其他牢度均达到3~5级.【期刊名称】《毛纺科技》【年(卷),期】2019(047)006【总页数】4页(P50-53)【关键词】姜黄;黄麻;植物染料;染色性能【作者】彭文芳;吴锦俏【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广州 510090;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广州 5100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94.5姜黄是天然黄色药用植物染料之一,色泽鲜艳、上染效果好,其主要成分是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及双脱甲氧基姜黄素,从属于酚类衍生物,分子中含有碳基和羟基,能与不同金属盐形成螯合结构,赋予染色织物一定的色牢度[1-2]。
同时,姜黄染料在染色过程中,其药用功能性成分也被染色纤维吸收,能同步赋予纺织品抗皮肤真菌、抗氧化等功效[3]。
目前,姜黄染料用于纺织品染色工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桑蚕丝、羊毛、棉、亚麻及天丝等织物上[4],对黄麻织物的天然染色少有报道。
本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姜黄染料的染色工艺,测试染色后黄麻织物的各项色牢度。
为姜黄染料在黄麻织物染色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并能赋予织物温润柔和的色彩属性和富于变化的艺术美感,拓宽黄麻在文化、艺术上的应用领域[5-6]。
1 试验部分1.1 材料与仪器材料:黄麻织物。
试剂:乙醇、柠檬酸、维生素C、硫酸铜(均为分析纯)、中药姜黄片(产地云南)。
染料与助剂棉织物改性增深剂W T向敏虎(广东省传化富联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广东佛山528329)摘 要:采用阳离子改性增深剂W T对棉织物进行前处理,通过改变改性剂用量、改性温度、时间和NaOH用量,优化改性工艺。
试验表明,改性剂W T用量为1.0%~2.0%(owf)、NaOH2.0~2.5g/L,70℃改性30m in时,可提高活性染料的上染率,使棉织物染色深度和牢度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前处理;增深剂;改性;阳离子;棉织物中图分类号:TS19217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4017(2009)12-0042-02Appli ca ti on of ca ti on i c m od i f i er W T to cotton fabr i cX IANG M in2hu(T ransfar Forland Fine Che m icals Co.,L td.,Foshan528329,China)Abstract:The ca ti o n i c m o d i fi e rW T w a s u se d to co tto n fab ri c s p re tre a t m e n t.The m o d i fi ca ti o n p r o ce ss w a s op ti m i zed by chan2 g i ng the do sage o f m o d i fi e r and hyd r o xi de so d i um,a s w e ll a s tem p e ra tu re and ti m e.I t w a s show n tha t the dye up take,K/S va l ue s and co l o r fa s tne s s o f re ac ti ve dyed fab ri c w e re i m p r o ved unde r the co nd iti o n o f m o d i fi e r W T1.0%~2.0%(ow f), N aO H2.0~2.5g/L,and p r o ce s s i ng a t70℃fo r30m i nu te s.Key words:p re trea t m en t;i n ten s i fi e r de ep age n t;m o d i fi ca ti o n;ca ti o n;co tto n fab ri c 活性染料具有色谱齐全、染色工艺简单、匀染性好、色泽鲜艳、价格低等优点,是棉织物染整加工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染料之一。
| 文化艺术植物染在纺织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分析□田雯雯/文植物染作为传统染色工艺,具有染材资源丰富,纯植物色素提取等优点,推动了当前绿色环保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
本文从植物染料种类、染色性能、染色工艺三个方面对植物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植物染工艺在服装产业应用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如:规范植物染色技术标准,结合现代服装市场的需求打造绿色产业链等,为植物染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0 研究意义植物染又名草木染,是一种利用天然植物为染料,从诸多花果草木的根、茎、皮、叶提取汁液,对织物进行染色的手工艺技术。
在染色时,其色素分子由于化学吸附作用,能与织物纤维反应,从而改变织物纤维的色彩[1]。
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植物染色工艺体系是在先秦时期发展起来的,由于当时织物染色技术的发展,可供选择的色谱繁多,因此从各方面改变着先民的生活,最为典型的例子是色彩构成了区分等级及官位的标志。
春秋时期,染色操作流程高度规范化,植物染成为了当时染色的主流方法,诸如直接染、套染、媒染等草木染工艺方式均已出现,并运用娴熟[2]。
隋唐时期,植物染色的织物通过“丝绸之路”运输到国外,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清代时期,张謇在《雪宦绣谱》中记录了704种颜色,其中包含大量的植物染色[3]。
现代社会,随着化学染料的大量应用,其缺点也逐渐凸显。
如,取自石油和煤炭的化学合成染料消耗较快且不可再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可持续发展以及造成水污染问题[4],甚至这些合成染料通常具有毒性、诱变性和致癌性,导致一些人类健康问题,如皮肤癌和过敏性反应[5]。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传统植物染染料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
天然植物染染料种类丰富、绿色无污染,还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功能[6]。
基于此,本文阐述了近年来植物染纺织品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和价值,并对目前植物染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1 植物染的研究现状1.1 染料种类植物染料来源于自然生长的植物以及中草药,从植物中提取色素,从而使织物着色。
天然植物染色在纺织品中的应用天然植物染色一直是一种受人们欢迎的染色方法。
与化学染料相比,天然植物染料具有极佳的环保性,其中包括减少有害废弃物的产生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
对于纺织品制造商来说,天然植物染色也具有很大的经济和市场优势。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天然植物染色在纺织品中的应用,并探讨其优劣势以及未来发展前景。
一、植物染料的种类天然植物染料的来源有很多,如茶叶、根、叶、花、果实、树皮等。
在这些植物材料中,含有各种不同颜色的染料物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植物染料:1. 橙黄色:蓼(Rumex acetosa)、西番莲(Coreopsis tinctoria)、大黄(Rheum officinale);2. 红色:茜草(Rubia tinctorum)、紫草(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苦参(Sophora flavescens);3. 蓝色:蓝靛(Indigofera tinctoria)、甘蓝(Isatis tinctoria);4. 绿色:姜黄(Curcuma longa)、绿豆(Phaseolus mungo);5. 黄色:大黄(Rheum officinale)、藏红花(Crocus sativus);6. 紫色:苦木(Morus alba)、藤黄(Rhus succedanea)。
这些植物染料都是由不同成分组成的,包括黄酮类、多酚类、酚酞类、类黄酮类等。
这些化合物的存在决定了染色效果和染色速度等,因此在染色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染料成分进行调整。
二、天然植物染色在纺织品上的应用天然植物染色在纺织品上的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高端服装和定制品的制造中。
与合成染料相比,天然植物染料具有更好的质感和纹理,因此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以下是一些天然植物染色在纺织品上的应用:1. 棉织品棉是最常见的纺织原料之一,也是天然植物染色最常见的应用之一。
棉织品可以使用大多数植物染料进行染色。
64纺织报告| Textile Reports随着能源消耗量日益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环保,市场和社会对环保染色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天然植物染色能避免化学染料造成的污染问题,同时能满足不同的色彩需求。
染色材料能直接从大自然中获取,操作容易、快捷,能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达到环保的目标[1]。
关于天然植物染色在纺织品中的应用,历史上早有记载,古书和出土的文物彰显了前人的智慧。
1 天然植物染色的应用价值从19世纪末关于天然植物染料的记载可以了解到,前人所采用的染色材料主要来自自然生长的植物的根、树皮、叶子、花以及种子,人们在几千年之前就已经懂得如何利用植物色素进行染制,在现代社会大力应用天然植物染色工艺,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工艺,使前人的智慧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同时起到环保的作用[2]。
随着现代化社会进程的加快,各个领域的建设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因此,人们必须强化自身的环保意识,在日常生活中选择对环境无污染的材料、设备等。
天然植物染料主要取材于自然生长的各种植物,从根本上来说,对人们的生活并没有危害,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能保障人们的健康并达到环保要求。
尤其是人们经常使用的贴身衣物、各种纺织品,更应该应用天然植物染色技术。
据古书记载,我国开创了草木染这种面料染色技术,作为传统的天然植物染色在纺织品中的应用刘玉珊(长春人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Application of natural plant dyeing in textilesLiu Yushan(Changchun Humanities and Sciences College, Changchun 130117, China)Abstract Natural plant dyeing is mainly a method of extracting pigments from various naturally growing plants containing pigments and dyeing various materials. Due to the rich types of materials directly extracted from nature, natural plant dyeing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dyeing process, which condenses the experience and wisdom of predecessors.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certa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ignificance and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pollution caused by chemical colourant.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natural plant dyeing in textiles.Key words natural plants; dyeing process; textiles摘 要 天然植物染色主要是利用自然生长的各种含有色素的植物提取色素,对各种材料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
植物染料在纺织印染领域中的应用进展程浩南【摘要】为了进一步推广植物染料在纺织印染中的应用,首先对常见植物染料的种类及性能进行概述,然后以茜草、姜黄、紫草和靛蓝为代表综述其在纺织印染领域中的应用.结果显示:大量的植物染料被应用于纺织印染领域当中,但也存在着原料供应链系统不成熟、色素提取效率较低且提取成本较高、织物直接上染率及色牢度有待提升的问题,需要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的推动植物染料在纺织印染领域中的应用.【期刊名称】《化纤与纺织技术》【年(卷),期】2019(048)003【总页数】4页(P23-26)【关键词】植物染料;纺织印染;提取效率;上染率;染色牢度【作者】程浩南【作者单位】江西服装学院, 江西南昌330201;江西现代服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西南昌330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90 前言印染作为纺织行业重要的组成环节,其在提供纺织品丰富色彩的同时也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大量合成染料的应用加剧了该问题造成的严重后果。
随着《新环保法》的严格实施,传统纺织印染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纺织绿色印染已成为发展趋势[1]。
绿色染料、高效染整技术及后期污水处理技术的开发将是绿色印染发展的重要内容。
其中植物染料作为最早应用的绿色染料,其源于自然、资源丰富且可自然降解[2]。
近年来,大量的植物染料被应用于纺织印染领域,并获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3]。
本文通过参考相关的文献,首先对常见植物染料的种类及性能进行总结,然后综述其在纺织印染领域中的应用,为进一步推广植物染料在纺织印染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1 植物染料的概述及种类植物染料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植物根、茎、叶、果实及表皮中萃取得到的一类染料[4]。
我国作为应用植物染料较早的国家之一,已经拥有数千年的植物印染历史。
其中在商周时期已经设置了专门的机构负责收集各种植物染料用于贵族服饰的染色,且这时的植物染料的品种和数量也已初具规模[5]。
纺织用植物染料薯莨纺织用植物染料——薯莨植物染料是一种古老而环保的染色方法,而薯莨则是一种常用的纺织用植物染料。
本文将介绍薯莨的来源、特点及其在纺织业中的应用。
薯莨,学名为Polygonum tinctorium Aiton,属于蓼科植物。
它的茎高可达1.5米,叶片呈心形或卵形,有一定的柔软度和透气性。
薯莨的花为白色或淡红色,花期在夏季。
薯莨的根系发达,根中含有丰富的染料成分。
在中国,薯莨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安徽等地。
薯莨含有丰富的蓼酸和蓼醌等染料成分,这些成分能够给纺织品带来丰富的颜色。
与化学合成染料相比,薯莨染料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薯莨染料是一种天然的染料,无污染,对环境友好。
其次,薯莨染料具有较好的光牢度和洗牢度,不易褪色。
此外,薯莨染料还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紫外线和抗静电等功能,使得纺织品具有更好的性能。
薯莨染料在纺织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薯莨染料可以用于染色棉纱。
将棉纱浸泡在薯莨染料中,经过一定的时间,棉纱就会变成各种丰富的颜色,如蓝色、紫色等。
其次,薯莨染料还可以用于染色丝绸。
薯莨染料可以使丝绸呈现出柔和的色彩,增加丝绸的艳丽度和质感。
此外,薯莨染料还可以用于染色毛线、麻绳等纺织品,让这些纺织品更加美观。
薯莨染料的染色过程需要一定的技术和工艺。
首先,需要将薯莨根磨成粉末,并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搅拌,使其成为染料液。
然后,将待染的纺织品浸泡在染料液中,保持一定的时间,使染料充分渗透。
接下来,将染料液中的纺织品取出,经过漂洗和干燥等工序,最终得到染色均匀的纺织品。
当然,薯莨染料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薯莨染料的色彩相对较浅,无法达到一些浓烈的颜色。
其次,薯莨染料的成本相对较高,导致染色后的纺织品价格较高。
此外,薯莨染料的染色过程相对繁琐,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薯莨作为一种纺织用植物染料,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其天然、环保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纺织业的青睐。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健康的重视,相信薯莨染料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中国传统柞蚕丝织物紫色调染色工艺研究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传统工业得到了发展。
苏木是古代紫色调的主要染材。
采用水煎法萃取苏木色素,在pH=9条件下对柞蚕丝织物进行染色工艺探讨,对所得颜色特征值进行色度表征,确定了苏木紫色调染色工艺的显色规律及色彩L、a、b、c值的范围。
结果表明:在pH=9条件下,直接染呈纯度略低的紫红色调,前媒染呈纯度较高的紫红色调,同媒染呈纯度较高的紫色调,后媒染呈纯度较低的紫红色调。
其中,同媒染染紫色调价值最大,苏木同媒染同时变量较单一变量所染紫色调的范围更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媒染剂用量。
标签:柞蚕丝织物;植物染色;苏木;pH引言深受人们欢迎的柞蚕丝织物,因其良好的理化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外贸出口、工业和国防等许多方面。
但柞蚕丝织物在服用性能上存在一些弱点,尤其是在水渍、变黄、折皱等方面。
虽经多年的研究和试验,柞蚕丝织物的这些弱点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但与桑蚕丝织物相比,依然有一定的差距。
并且染色的效果也不如桑蚕丝好,用同样的染料染色,桑蠶丝的色泽非常美观和柔和,柞蚕丝的颜色则比较暗淡。
活性染料色彩鲜艳,色谱齐全,染色工艺简单,被广泛应用于蚕丝染色。
而活性染料存在上染率和固色率低的问题,如X型活性染料的固色率只有50%~60%,增添了污水处理的负担。
改性是改善织物染色性能的主要方法之一,主要分为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以化学改性为主。
目前的改性研究,大部分是针对棉织物染色效果的影响。
蚕丝纤维无定形区的氨基酸侧链上含有很多活性基团可以作为活性反应点,因此用化学技术可以改善蚕丝织物的服用和染色性能。
本文以三种改性剂对柞蚕丝织物进行改性,以期提高活性染料在柞蚕丝织物上的染色性能。
1 苏木染料及显色特性苏木也称苏枋、赤木等,为豆科植物苏木的干燥心材,主要产于广西、云南、台湾、广州等地。
色素主要成分是苏木素和苏木精,在pH中性条件下,直接染主要呈橙色调,与白矾媒染主要呈紫红色调,与皂矾媒染主要呈黑灰色调。
天然色素在纺织品上的染色性能天然色素应用技术推广实验室天然染料应用历史悠久,对环境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环保、健康、绿色意识渐入人心,天然染料又以其环保、健康等优点重新受到关注。
目前天然染料在蚕丝、羊毛、棉等天然纤维上应用较多,应用技术相对成熟;但在锦纶、涤纶等合成纤维上应用较少。
自然界中很多天然染料羟基较多,亲水性强,不适合疏水性强的合成纤维染色。
因此,有必要对天然染料进行改性,降低其疏水性,提高其在合成纤维上的上染量,并且可以拓展天然染料对合成纤维染色的色谱范围以及适用天然染料的品种。
研究表明:(1)红花黄不易被酸和碱水解,栀子黄易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红米红易在酸性条件下水解。
这表明,根据天然染料甙键原子的不同,在酸性条件下,C-甙比O-甙难水解;甙键具有酯的性质,遇碱易水解。
(2)改性时氢氧化钠浓度以及温度对改性色素的疏水性有影响。
改性后栀子黄色素和红米红色素分子结构变,疏水性增强,对锦纶的上染率高于未改性的色素。
(3)栀子黄色素和红花黄色素对锦纶的染色主要借助于末端的氨基以离子键的形式结合,随着pH值的升高,上染率降低。
红米红色素受pH值的影响导致共轭结构变化,在酸性条件下呈红色。
(4)红花黄、栀子黄以及红米红对锦纶具有良好摩擦、皂洗、耐洗牢度,基本都在4级以上。
栀子黄色素对羊毛、腈纶、锦纶、涤纶、醋酯的沾色牢度均在4级以上,但对棉的沾色牢度在2~3级。
红米红在锦纶上的耐光牢度较差,基本在2级左右;在蚕丝上的耐光牢度稍好,基本达到3级左右。
前媒和后媒法对提高织物的耐光牢度均有明显的效果。
天然染料的定义天然染料包括所有从植物、动物和矿物质中能够提取的染料,也就是从天然来源得到的染料。
除极少数外,天然染料是非亲和性的,须与媒染剂一起使用。
媒染剂一般是金属盐,对着色物质和纤维都有亲和力,在纤维中媒染剂与染料相结合形成不溶性沉淀物或色啶。
天然染料包括某些还原染料、溶剂染料、涂料、直接染料和酸性染料,只有一种天然碱性染料,尚未发现天然硫化染料、分散染料、偶氮染料或原地显色染料。
改性淀粉(PSM)对纺织品性能的影响改性淀粉(PSM)是一种常用的纺织品加工助剂,其对纺织品性能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本文将从吸湿性、染色性、抗菌性和疏水性等方面,详细探讨改性淀粉对纺织品性能的影响。
首先,改性淀粉对纺织品的吸湿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纺织品经过改性淀粉处理后,其表面形成一层亲水薄膜,使得纤维更容易吸湿。
这一特性使得纺织品更具舒适性,能够更好地吸收和排除身体的湿气,减少了皮肤不适感。
此外,改性淀粉还能有效地降低纺织品的静电,减少纤维之间的摩擦,提高了穿着的舒适度。
其次,改性淀粉对纺织品的染色性能也有很大的影响。
改性淀粉作为一种印染助剂,可以提高纺织品的染料吸附能力,增强染色的均匀性和牢度。
通过改性淀粉的处理,纺织品在染色过程中得到更好的颜色分布,并且具有更好的色牢度,不易褪色。
此外,改性淀粉还可以提供一定的防染效果,使得纺织品在与其他颜色接触时不易发生染色污染。
第三,改性淀粉还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
改性淀粉与纺织品中的纤维结合后,可以释放出一种抑制细菌生长的物质。
这种物质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的繁殖,减少纺织品与皮肤之间的细菌感染风险,起到一定的抗菌保护作用。
因此,应用改性淀粉处理的纺织品尤其适用于内衣、床上用品等与人体直接接触的产品。
最后,改性淀粉还能够改善纺织品的疏水性能。
经过改性淀粉处理后,纺织品的纤维表面形成一层水滑层,减少了纤维与水的接触面积,使得水分更容易滑落。
这一特性不仅使得纺织品在遇到水时更容易干燥,还能有效地防止液体渗透到纤维内部,减少污渍的产生。
因此,应用改性淀粉处理的纺织品尤其适用于户外运动装备、雨衣等需要具备防水功能的产品。
综上所述,改性淀粉(PSM)对纺织品性能的影响是多方面、多角度的。
它可以改善纺织品的吸湿性、染色性、抗菌性和疏水性能,提高纺织品的舒适度、美观度和持久度。
因此,改性淀粉在纺织品加工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经济效益。
希望今后能够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出更高性能、更环保的改性淀粉助剂,为纺织品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植物染色纺织品的染色性能及功能性研究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好,各界对能源消耗也越来越大,人们越来越重视环保,市场和社会对环保染色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植物染色能避免化学染料造成的污染问题,同时能满足不同的色彩需求。
染色材料能直接从大自然中获取,操作容易、快捷,能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达到环保的目标。
关于植物染色在纺织品中的应用,历史上早有记载,古书和出土的文物彰显了前人的智慧。
关键词:植物染色纺织品;染色性能;功能性引言植物染料在织物染色上的应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由于得色深度和色牢度较差等问题逐渐被合成染料所替代。
现阶段,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植物染料以其环境友好性以及可生物降解性重新回归纺织品染色领域,并且在色素提取、染色工艺以及织物染后性能等方面均具有深入的研究意义。
1植物染料纺织品的抗菌机理很多用于提取染料和助剂的植物都是常用的中草药,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等效果。
茜草味苦,性寒,归肝心经,具有行血祛瘀,凉血止血,止咳祛痰等作用。
从茜草根中提取的红色染料所染的纺织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肺炎球菌等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姜黄素是姜黄的主要成分,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发现它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降血脂、抗菌等生理和药理作用。
大青叶所含的靛蓝、靛玉红等成分,属于吲哚类生物碱及部分有机酸。
传统医药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青叶具有抗病毒、抗菌、增强免疫力、抗细菌内毒素等多重药理属性,是公认的抗病毒方剂。
优选具有天然抗菌功能的染料植物,通过科学的粗提方法提取色素,省去精制、提纯、喷干等加工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这些植物的天然抗菌成分,再经科学的染色工艺将这些抗菌成分传递到纺织品上,从而赋予植物染料染色纺织品以天然而且安全的抗菌功能。
2应用植物染料的建议植物染料染色织物不但具有好的色牢度,而且具有保健及防护功能,市场对植物染料染色织物的需求必然呈上升趋势,如何对植物染料染色织物进行开发应用也变得十分重要。
植物染料HT-CT对毛织物染色性能及其工艺的研究侯秀良;位丽;张新龙;周启澄;王璐;贾舜华;胡晓峰;王善元【期刊名称】《毛纺科技》【年(卷),期】2008(000)003【摘要】研究了HT-CT色素的耐沸水稳定性、耐酸碱稳定性,染色方法以及各染色工艺参数对染色毛织物颜色特征值、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HT-CT色素在100℃沸水中稳定;在酸性至中性条件下稳定,而在碱性条件下颜色增深;染毛织物适宜采用铝离子后媒染色方法,主要工艺参数为:浴比1:25,染料植物用量50%(owf),染色温度100℃,染浴pH值6,铝媒染剂用量5%;HT-CT染色毛织物的耐洗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均较好,达到国家标准3级以上.【总页数】4页(P5-8)【作者】侯秀良;位丽;张新龙;周启澄;王璐;贾舜华;胡晓峰;王善元【作者单位】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上海,201620;江南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江苏省海澜集团,江苏,江阳,214426;江南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江苏省海澜集团,江苏,江阳,214426;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上海,201620;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上海,201620;东华大学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620;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上海,201620;江苏省海澜集团,江苏,江阳,214426;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上海,2016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93.5【相关文献】1.天然植物染料红莲子草对羊毛织物染色性能的研究 [J], 于颖2.天然植物染料紫叶酢浆草对羊毛织物染色性能的研究 [J], 于颖3.天然植物染料桔子皮对毛织物染色性能研究 [J], 吕丽华;吴坚;叶方4.牡丹花天然植物染料对羊毛织物染色性能的研究 [J],5.牡丹花天然植物染料对羊毛织物染色性能的研究 [J], 胡少刚;周奥佳;阎克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