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下基于PSR模型的城市环境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4
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和分析--基于PSR模型黄艳秋;谢定哲【期刊名称】《生产力研究》【年(卷),期】2022()6【摘要】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我国重要国家战略。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评价模型,从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响应指标三个方面构建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利用CRITIC赋权法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并利用综合评价得分评价长三角27个城市的新型城镇化质量。
结果表明:(1)PSR模型(压力、状态、响应)子系统对新型城镇化贡献大小分别为:响应R子系统>状态S子系统>压力P子系统,长三角新型城镇化发展总体要依赖于经济发展、社会基础设施健全、环境友好等多因素互相影响,经济、人口、环境、社会等综合因素考虑指标较为合理和科学。
(2)由于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权重中人口和经济指标占比较大,上海、杭州、苏州以及宁波等城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得分最高;苏中、苏北、安徽南部的安庆、池州等地偏于内陆地区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综合得分偏低。
【总页数】5页(P18-20)【作者】黄艳秋;谢定哲【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数理与统计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电子电气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9.21【相关文献】1.“以人为本”的中国城市群新型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例2.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研究3.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研究4.京津冀与长三角城市群大气污染治理评价研究——基于PSR 评价体系5.长三角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基于Super-SBM-Undesirable评价模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SR模型在环境安全方面的的应用摘要:在环境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为满足生态环境管理和决策的要求,OECD(联合国经济合作开发署)建立了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框架模型,来用于对常规区域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
本文主要阐述PSR模型的概念及内容,并分析PSR模型在如今应对环境问题的应用。
关键词:PSR模型生态环境安全环境评价在人类进步和发展迅速的今天,生态环境安全形势日益严峻,近年来,全球性的生态灾难和环境危机正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健康和发展。
针对常规的区域生态检测和评价工作中,为满足生态环境管理和决策的要求,科学家们设计了许多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念框架。
其中,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被广泛承认和应用。
PSR模型的出现为环境安全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框架,可以更加直观的处理和分析环境安全问题。
1 PSR框架模型的概念及内容1.1PSR框架模型的概念PSR模型,即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
这一框架模型由Tony Friend和David Rapport于1979年首次提出,用于分析环境压力、现状与响应之间的关系。
后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CED)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共同发展起来的用于研究环境问题的框架体系。
1.2PSR框架模型的内容这一框架模型具有非常清晰的因果关系,即人类活动对环境施加了一定压力;由于压力的原因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使其原有的性质被改变;而人类社会通过管理策略等对这些环境变化作出响应,以恢复环境质量或防止其继续恶化,其框架模型如下图1所示。
图1 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其中,压力指标包括对环境问题起驱动作用的直接与间接压力,例如污染排放,不正当的废物处理等。
这类指标主要反映了在自然状态下人类活动给环境带来的影响与压力。
状态指标则包括在当前状况下生态环境的现状,例如污染物浓度、物种多样性等,这类指标主要反映了自然环境的变化。
大气污染防治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张 冉 张 新 孙 萌摘要:环境审计是国家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监督力量,环境绩效审计作为环境审计的一部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举足轻重,但是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或评价方法是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
本文针对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展开研究,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在PSR框架下,逐级设计出大气污染防治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采用结构熵权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大气污染防治绩效审计的状况。
本文为大气污染防治绩效审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绩效审计 结构熵权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生态文明建设必然会涉及环境评价、环境审核等环境审计内容,环境绩效审计作为环境审计的一部分,对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如何对环境绩效审计进行定量的评价,目前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
本文将借鉴PSR模型,针对大气污染防治绩效审计尝试建立一套指标体系,并结合案例探讨该指标体系的具体应用。
本文可能的贡献有:第一,本文的研究将进一步完善环境绩效审计理论体系。
本文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展开,这一视角无疑会给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带来新的思路,进而为环境绩效审计理论体系的完善发挥重要的作用;第二,研究丰富了环境绩效审计的具体实践。
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在经验数据的基础上评价大气污染防治绩效审计的实际情况,对环境绩效审计从理论到实践的“落地”具有促进作用。
一、文献综述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文献研究的重点,从环境绩效审计的定义与内容、环境绩效审计的指标及环境绩效审计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梳理。
(一)环境绩效审计的定义与内容西方的环境审计就是各种环境问题的评价(MargaretLightbody,2000);环境咨询、环境质量监测和相关环境认证机构的工作效果等都是环境审计的内容(Collison,2000)。
我国环境审计与西方观点趋同(刘长翠,2004)。
基于PSR模型的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作者:周阳品来源:《农业与技术》2016年第12期摘要: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是审计的必备组成部分,也是审计的难点。
本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构建了环境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某流域审计为例构建了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藉此为日益增多的环境项目绩效审计评价做有益探讨。
关键词:环境项目;绩效审计评价; PSR概念模型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632223引言随着雾霾、镉大米、流域性水污染等事件的在全国的侵袭,雾霾、PM2.5、镉大米、APEC蓝、水十条等有关环保词汇成为热词,中国环境污染治理的压力和广大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环境的愿景成为新时期一个重要矛盾。
与之对应的是我国环保投入的不断加大,2012年5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同志在某国际会议上宣布,“十二五”期间,中国环保累积投入要超过5万亿人民币。
2015年第十六届中国环博会论坛上有专家指出,近年我国每年的环保投入约为1万亿元,预计“十三五”期间环保投入将上升到每年2万亿元左右[1]。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
中国环境问题整治,不仅需要环保资金大力投入,更需要把这些资金管好用好。
作为国家财政经济运行的“经济卫士”、“免疫系统”,政府审计必须对有关环保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管,对资金使用效益和环境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评价,有关资源环境类审计也渐成审计的一个热点。
但由于环保项目专业性强,有关的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是审计中的一个难点。
本文从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入手,探讨了环境绩效审计的内涵,对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的讨论,引入PSR概念模型构建环境绩效审计的评价模型,并以湖南省湘江流域重金属防治审计为依托,进行实例研究。
1 环境绩效审计的综述研究根据最高审计机关国际和亚洲组织定义,绩效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履行其职责过程中使用资源的经济、效率和效果(3E)方面的审计。
生态绩效审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张晓丹【摘要】提高生态绩效审计对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以PSR模型为宏观框架,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一个适用于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等多类项目的生态绩效审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定性与定量结合起来,评价范围广泛,评价手段综合、科学,从而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生态绩效审计.【期刊名称】《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29)001【总页数】5页(P98-101,104)【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绩效审计;PSR模型;宏观框架;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作者】张晓丹【作者单位】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 475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39.42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环境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考验,虽然政府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环境污染治理,但是这些治理项目的绩效考核制度目前并不完善。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生态绩效审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基于生态绩效审计的现状,本文试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生态绩效审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估政府在环境治理方面资金的投入使用效率,探索产生问题的根源,努力使生态绩效审计评价更科学合理。
学术界对于生态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研究近几年才开始兴起。
陈霞等认为我国在生态绩效审计理论框架的构建上可以学习欧盟EMAS(生态管理与审核体系)和美国环保局生态绩效审计的经验和成果[1]。
杨鹏飞等以“环境价值链”为生态绩效审计的评价载体,针对价值链中各个构成部分的特征设计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进而提高环境绩效审计的效率和效果[2]。
姜楠等基于PEST模型(PEST A nalysis)分别从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和技术方面对我国生态绩效审计进行了研究[3]。
当前生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理论研究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某些模型中部分指标和权数的设置主观随意性较强,指标量化难度较大;在实践应用上还存在指标过于简单粗糙的毛病,未能很好地体现层次性;权重范围变动幅度大,缺乏全面的考虑,等等[4]。
作者简介 黄良伟(2000—),男,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土地资源利用研究。
收稿日期 2024-01-12基于PSR 模型的A 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黄良伟(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 410000)摘要 本研究基于PSR 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进行客观赋权,结合综合指数法和障碍因子诊断模型,评价A 市2006—2021年土地生态安全发展状况并分析其障碍因子。
结果表明,2006—2021年该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先缓慢下降后迅速上升趋势,安全等级从Ⅲ级提高到Ⅳ级,达到较安全水平;子系统土地生态安全指数变化较明显,压力指数在2006—2015年呈下降趋势,此后开始回升;状态指数稳步上升,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响应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土地生态安全压力层障碍度持续增加,状态层和响应层障碍度随之下降,障碍度逐渐由状态层、响应层向压力层进行转移,主要障碍因子为农药施用量、化肥施用量和人口密度等。
关键词 土地生态安全;PSR 模型;熵权法;综合指数法;障碍因子中图分类号 X826;F3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4)09-0070-07Evaluation of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and diagnosis of obstacle factorsin City A based on PSR modelHUANG Liangwei(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00, China )Abstract In this study, the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PSR model, and the entropy weight method was objectively assigned, combined with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method and the barrier factor diagnosis model.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in A city from 2006 to 2021 was evaluated, and the barrier factor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om 2006 to 2021,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of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in the city showed a slow decline and then a rapid rising trend, and the security level increases from Class III to Class IV, reaching a safer level. The sub-system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index chang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pressure index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from 2006 to 2015, and then began to rise. The status index steadily increases, showed a positive development. The response index showed a fluctuating upward trend, the obstacle degree of the pressure layer of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continues to increase, and the obstacle degree of the state layer and the response layer decreases, and the obstacle degree was gradually shifted from the state layer and the response layer to the pressure layer.The main obstacle factors were the amount of pesticide application, chemical fertilizer application, and the density of the population.Keywords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PSR model; entropy weight method; comprehensive index method; obstacle factors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1]。
基于PSR模型的A公司企业环境绩效审计体系构建当下经济的稳步上升给人民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可是随之而来的环境情况却造成我们生活的烦恼,此刻雾霾、沙尘暴、水污染等等各种环境问题愈来愈严峻。
所以改变环境问题,促成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已经变成我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可是,在我国现阶段企业对环境绩效审计体系的构建依然不健全,存在着许多问题,因而,现在我们的重任就是尽量健全企业环境绩效审计体系。
本文从企业环境绩效审计的基本PSR理论进行剖析,清楚了理论的原理,在遵循现有的体系下,结合A公司现行的企业环境绩效审计的体系,进一步细化相关评价指标并运用数学模型确定指标权重,拟构建适于企业的环境绩效审计评价的指标体系。
标签:绩效审计;PSR模型;环境绩效一、引言目前,在我国经济稳步上升的大趋势下,环境问题已经演变成十分严峻的问题,因而,此问题成为了各界主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与此同时,面对我国环境法律逐渐修正和逐步严厉的管理,企业负责人在环境责任方面的认识提高了很多,逐步了解到环境问题已经变成为影响企业继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面对现在激烈的市场氛围,企业的经营与成长不能单单重视知法守法,更应该将重心转移到环境要素上去,这样才可以使企业在现有的市场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但是现有的企业环境绩效审计体系并不完善、不健全,并且存在着诸多问题。
在当下的形势就应当尽快完善健全企业环境绩效审计体系的内容,为了使企业在市场中可以继续发展,所以,本人在该篇论文中重点描述了基于PSR模型下的环境绩效审计体系的理论,并且做出了相应的分析,希望在未来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
二、企业环境绩效审计的相关定义环境绩效审计是由当局审计单位、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对被审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以及在各项活动中产生的环境情况和环境责任依照司法进行监察和作出陈述,以此来实现对各个受托责任对象的监管的一项工作。
严格来讲,环境绩效审计是依照规模性、高效性、专业性为规范,用来检查和审核影响企业环境的各项活动,然后发现各个环节对环境绩效审计产生的影响,针对发现的影响提出相对应的建议,进而可以辅助被审企业有效改良企业存在的问题,完善环境问题,进而提高管理能力。
大气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作者:陈涛王长通来源:《会计之友》2019年第15期【摘要】目前,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治理大气污染成为政府一项急迫的任务。
环境绩效审计是政府治理环境的重要手段,其依据环境审计标准,运用绩效审计方法,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环境管理活动做出评价,进而推动环境问题的解决。
但我国环境绩效审计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使得环境绩效审计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绩效审计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
对此,文章基于PSR模型构建大气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兰州市“十二五”期间的大气污染治理进行应用分析,希望为我国开展大气环境绩效审计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大气环境绩效审计; PSR模型; 评价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 F23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9)15-0128-07一、引言近年来,我国的雾霾、沙尘等大气污染问题突出,直接威脅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要求治理大气污染的呼声越来越高。
对此,我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大气污染问题,先后制定并修改了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如《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污染防治法》等;财政资金投入逐年增加,2013年、2014年、2015年分别安排50亿元、98亿元、106亿元资金,2016年提前下达专项资金50亿元,拉动社会投资约3 000亿元;针对重点区域大气污染开展专项治理,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治理。
随着我国治理大气污染工作的不断推进,投入的资金和开展的整治项目数量及规模日益扩大,如何加强对环保资金使用的监督、推动环境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以及提高环保项目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确保大气污染治理成效的关键,而这些需要审计机关进行科学的监督和评价。
作为环境审计新的发展方向,环境绩效审计是在确定政府是否高效实现资源环境目标,以及是否经济高效开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活动方面所实施的审计[ 1 ]。
大数据下基于PSR模型的城市环境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作者:于雯邱卫林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7年第32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经济的增长过多依赖于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本文着重以“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为核心,并将其作为城市环境绩效评价指标选择与构建的标准和框架,大数据的4V特征为指标的合理选择和数据的获得提供了可能。
基于全域统筹视域,合理选择城市环境绩效评估指标,设计出以“PSR 模型”为基准的城市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大数据环境下对环境绩效评价相关方法的改进建议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大数据全域统筹环境绩效评价 PSR 模型环境绩效指数(EPI)
一、城市环境绩效评价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经济的增长过多依赖于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环境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生态建设与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并列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中要发挥生态环境的服务、支撑和保障作用,加强生态环保合作成为了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必然要求。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议上多次强调践行绿色发展的理念,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着力深化环保合作,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
现如今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共识。
环境绩效评价近年来也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但我国城市环境绩效体系尚未成型,“一带一路”下基于大数据,加强城市的生态建设成为了绿色经济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城市环境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国内外有关环境绩效评价的研究文献较多,评价指标的选取与设计的角度呈现多元化。
从国外的研究来看,国外学者在研究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方法方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Daniel Tyteca提出环境绩效指标体系要从产品输入、产品输出和污染物(非产品的输出)三个角度来构建;Dtiz Daryl提出了原料的使用、能源的消耗、非产品的输出和污染物的排放四个方面的环境绩效指标。
从国内研究来看,我国研究环境绩效的起步较晚。
王依军(2011)在环境绩效指标体系设计上,以“压力—状态—响应”为内在逻辑,并以中国现有资源环境统计指标为基础对框架进行研究;陈小燕,高园,李敏纳(2017)基于平衡记分卡,从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方面对生态环境进行了治理研究。
米志军(2017)从绿色发展指标、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生态文明工程建设、公众满意度评价四个方面设计了生态文明绩效评价指标。
环境绩效评价近年来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但是较为通用的环境绩效
指标设计,更侧重于末端治理指标,事前预防的先行指标较少涉及。
忽视了对环境产生的长期间接的影响,侧重于短期直接治理效果。
三、城市环境绩效评价指标模型的构建
(一)评价指标设计原则
对于城市生态环境基本现状而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其目前不仅存在严重的环境保护与生态资源管理不协调问题,也存在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与生态不统筹、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伴随着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建设用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工生态环境均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因此,在选择相关评价指标时,需综合考虑总体与局部、城市与乡镇、生态与自然、经济与社会之间的统筹协调关系,基于以下原则进行指标遴选:
1系统性与科学性。
从系统观出发,统筹考虑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各个要素,来反映环境绩效评价指标的内容及含义。
同时在表达上应保证指标体系设计具有严谨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2把握实用性与可行性原则。
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除了结合其经济发展特点及区域生态环境现状外,在指标体系设计时,指标要具有代表性及数据的可获得性,且要确保其后续的评估作用。
3发展与保护并进。
生态环境绩效评估中,不能过度开发资源、扩张经济,其主要目的在于保护和预防,在指标选取上不能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割裂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应寻求一种相对平衡。
(二)城市环境绩效评价模型
基于上述评价原则,文章主要立足于城市实际发展情况,以PSR模型即“压力—状态—响应”评估模型为标准和框架,进行相关指标体系设计研究。
该模型在后期逐渐被发展应用,最早是于20世纪80年代,由OECD和UNEP两大国际组织提出,形成一种科学的城市环境绩效评估体系。
该模型将城市环境压力变量和发展状态变量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响应变量作为城市环境绩效总体评估的科学指标,各因子间能够实现反馈循环,并相互依存、互相关联。
PSR模型对“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我们将如何做”3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回答,并循环往复,构成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压力—状态—响应关系。
根据评价目标,构建出P、R、S三个准则层指标。
同时,其评价模型可以全面反映影响城市生态系统运行中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城市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文章基于城镇化视角,从城市环境现状入手,以大数据为依托,着重构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生态环境绩效评价体系。
该体系分为4个不同的层次:“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和指标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该指标体系,除了结合城市实际经济发展现状之外,在指标因子遴选中,重点突出不同层次指标间的动态反馈、事前预防和事后处理的多层应急管理控制体系。
首先,在目标层总体指引下,考虑这一PSR模型框架的因果思路,将压力、状态和响应作为该指标体系的准则层,然后在每一准则层中,又分别细分了若干个不同的压力、响应、状态要素层。
最终结合城市环境现状,考虑了影响城市绩效评价的多种因素,科学遴选出具有代表性和实操性与系统性的详细评价指标。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压力层构建了主要能源年消耗量等6个环境绩效指标;状态层构建了耕地面积等9个环境绩效指标;响应层构建了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率等7个环境绩效指标。
五、环境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思路
合理的环境绩效评估指标选择和体系设计,是城市环境绩效评估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评价结果的准确和可靠需要科学的评价方法。
文章在大数据背景下构建了环境绩效评价体系之后,建议城市在实际评估过程中,采用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开发的EPI 环境绩效指数法进行总体评价。
该环境绩效指数可以形成一套能反映当前社会环境挑战的焦点问题的综合
性指标体系。
在国际上普遍采用,简明、易操作且具有权威性。
采用这一方法进行指标评价的主要思路是,在大数据环境下,通过将某一区域实际的指数值与理想目标值作对比,从而找出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进而采用百分制权重计算法对评价结果进行打分。
最终,再按照各指标权重加权平均,得出环境绩效指数而反映出城市的环境绩效水平。
最后的评价结果数值越大,则城市环境绩效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
由此表明当地有关部门存在失职行为,应立即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六、结语
大数据环境下,数据的海量、速度、价值和多样性特征,为城市环境绩效评价体系指标的构建和合理性提供了可能。
合理的城市环境绩效评价体系指标的构建,可以加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绿色海上丝绸之路。
参考文献:
[1]佟林杰,孟卫东基于PSR-PCA模型的京津冀区域大气环境治理绩效评价实证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7(6):16—25
[2]朱科海城市水土保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5):44—46
[3]米志军生态文明绩效评价体系与考核制度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7(12):51—52
[4]陈小燕,高园,李敏纳基于平衡记分卡的生态环境治理评价[J].经济大视野,2017(6):80—82
[5]赵振智,王晨辉全域统筹下沿海城市环境绩效评价指标选择[J].会计之友,2016(15):44—47
[6]宋晓雅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哈尔滨城市生态绩效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12)
(于雯,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邱卫林,东华理工大学地质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