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限时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5
1 / 2第一章 行星地球1.4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呈齐心圈层结构,内部和外面各有三大圈层。
据此回答1、2 题。
1. 地球内部圈层的区分依照是( )A. 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B. 经过打深井而获取的信息C.依据地震波的流传速度变化而区分的不连续界面D.经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取的信息2. 莫霍界面是 ( )A. 地壳和地幔的界限B. 地幔和地核的界限C.岩石圈和地幔的界限D. 上地幔和下地幔的界限【分析】 1 选 C ,2 选 A 。
第 1 题,人们经过对地震波的研究发现,在陆地下均匀33 千米处,横波、纵波的流传速度都显然加速,在地下 2 900 千米处,横波完整消逝,纵波波速忽然下降,这类地震波波速显然变化的面称为不连续面, 两个不连续界面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大圈层。
第 2 题,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界限, 古登堡界面是地核和地幔的界线。
以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表示图。
读图,达成3、4 题。
3. 对于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①为地壳B. ②为岩石圈C.③为软流层D. ④为下地幔4. 以下相关地球圈层特色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①圈层由岩石构成B. 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大海小C.③圈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起源地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态【分析】 3 选 C,4 选 C。
此题组主要考察地球的圈层结构,弄清各序号代表的圈层是解题的重点。
由图可知,①为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质构成;②为地壳,其厚度陆地比大海厚;③为软流层,一般以为是岩浆的主要起源地;④为外核,因为横波不可以经过,因此不是固态物质。
地球的圈层结构还包含其外面圈层。
据此达成5、6题。
5. 读地球外面圈层构成图,此中 B 代表 ()A. 大气圈B. 生物圈C.水圈D. 岩石圈6. 不属于地球外面圈层的是()A. 水圈B. 生物圈C. 地幔D.大气圈【分析】 5 选 B, 6 选 C。
第 5 题,生物圈包含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所有和岩石圈的上部。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1.4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1.4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1.4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课时作业6 地球的圈层结构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是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B.地幔是指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之间的部分C.地壳是指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由液态物质组成D.地核是指莫霍界面以下的部分,呈熔融状态解析: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是通过地震波而获得的信息;地幔是指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之间的部分;地壳是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主要由固态物质组成;地核是指古登堡界面以下的部分,呈熔融状态.答案:B2.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在()A.盆地 B.平原C.海洋 D.大陆架解析:海洋是地壳最薄的地方。
答案:C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壳;②地幔;③地核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4.图中的X处即为( )A.莫霍界面B.古登堡界面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D.内核与外核交界3~4。
解析:第3题,根据深度和波速的大小、变化可知①为地壳和地幔,②为外核,③为内核;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下降;乙波为横波,在地幔中也可通过.第4题,X为地幔和地核的界面,是古登堡界面。
第一章行星地球检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美国宇航局科学家称,2021年,一颗直径46米的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与地球的距离甚至比人造卫星更近。
事实上,“非常接近〞地球的小行星一直存在,仅2021年就有约10颗小行星运行至距离地球150万千米之内,但不会撞上地球。
结合材料和图,答复1~3题:1.图甲中不包含在内的天体或天体系统是( )2.在图乙中,小行星带位于以下哪两个天体轨道之间( )53.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图乙中天体1~8共同的运动特征的是( )解析:1.C 2.B 3.D 第1题,图甲为太阳系的一局部,包含了太阳、地月系、月球,但不包含银河系。
第2题,小行星带位于火星(4)和木星(5)轨道之间。
第3题,八颗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特征。
以下图为太阳系简图。
据此答复4~5题:,与它产生生物的条件有关的是。
( )A.①昼夜交替周期很长B.③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C.④它与太阳距离适中D.③天体的体积、质量适中⑧位置,那么地球上就不会存在生命,主要是因为( )A.气温太低,将变成“冰球〞解析:4.D 5.A 第4题,各大行星中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天体是地球,为图中③;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得地球有适宜的温度;体积、质量适中,使地球吸附厚厚的大气层,有可供生物呼吸的大气;昼夜交替周期不长,温度条件较好,液态水的存在。
第5题,假设把地球调换到⑧位置,远离太阳,得到的太阳辐射减少,地球外表的气温会降低很多,将变成“冰球〞,不利于生命生存。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太阳活动预报中心:2015年10月12日至10月18日,国家天文台在日面上观测到7个活动区,共发生过4次M级耀斑,最大的一次为M1.5级耀斑。
据此答复6~7题:C.耀斑出现在太阳光球层上7.太阳活动剧烈时,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D.干扰磁场,引发“磁暴〞现象解析:6.B 7.D 第6题,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为11年,B项符合题意。
【山东专用】《创新设计》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知能训练)必修一第1章第2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一、选择题1.“天宫一号”是我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右图为“天宫一号”目标飞标器运行示意图,比图中所示天体系统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A.总星系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2.(2012·广东六校三联)下图为天文学家公认的恒星周围“生命宜居带”示意图。
(“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的一个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横坐标表示行星距离恒星的远近,纵坐标表示恒星的大小。
在这个宜居带中,之所以可能出现生命,主要影响因素是( )A.液态水的存在B.宇宙辐射的强度C.行星的体积D.适宜呼吸的大气3.如果把太阳系中地球和水星的位置互换一下,则( )A.地球上将会被水淹没,人类无法在地球上生存下去B.地表温度太高,原子无法结合起来形成生物大分子,也就不会有生命物质C.地球上将不会有大气D.地球上将只有固态和晶体物质4.下列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太阳辐射密切相关的是( )①大气环流②石油、天然气资源③火山爆发④地壳运动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读北半球各纬度某时太阳辐射量分布曲线图,回答5~6题。
5.甲地太阳辐射量多的原因主要是( )①纬度低②距海远,降水少③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降水少④海拔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损耗少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6.此时,乙地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A.太阳风 B.耀斑 C.黑子D.极光(2012·德州模拟)地形是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重要因素。
下表是我国江南丘陵某地的1、4、7、10各月平均最高气温(单位:℃)随坡度的变化统计,表1为北坡,表2为南坡。
据此回答下面7~8题。
坡度1月4月7月10月5°9.5 20.7 27.4 19.825°9.3 19.3 27.4 20.445° 5.8 17.0 27.1 18.0坡度1月4月7月10月3°7.9 19.7 26.5 18.912°8.0 19.9 26.6 19.023°8.5 21.0 26.6 19.27.)A.冬春季的南坡B.夏秋季的南坡C.冬春季的北坡D.夏秋季的北坡8.各月平均日最高气温随坡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昼夜长短B.正午太阳高度C.天气状况D.植被覆盖率9.太阳出现特大耀斑爆发( )A.爆发后两三天内,短波通信受到强烈干扰B.使到达地球的可见光增强,紫外线有所减少C.爆发几分钟后极光变得格外绚丽多彩D.对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没有影响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10~11题。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后检测能力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学考合格练]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来探知地球内部结构的。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处,上下层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B.地震波向下传播的过程中,波速一直在增加C.地震波中的横波不能通过软流层,软流层之下只有纵波D.在任一深度都是横波的传播速度大于纵波2.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壳和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B.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C.在莫霍界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D.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解析:第1题,由于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根据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可以推测该处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横波能在软流层中传播;在任一深度,横波的传播速度都小于纵波。
第2题,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在古登堡界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
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
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
答案:1.A 2.D2018年3月20日4时44分在广东阳江市阳西县(北纬21.88度,东经111.71度)发生里氏3.7级地震,震源深度16 km。
据此回答3~4题。
3.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的( )A.水圈B.岩石圈C.下地幔D.地核4.地震发生时,正在床上的当地居民的感觉是(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只有上下颠簸D.只有左右摇晃解析:第3题,本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6 km,故位于岩石圈。
第4题,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快,纵波首先到达地面,使人上下颠簸,然后横波到达,使人左右摇晃。
答案:3.B 4.A(2019·苏州质检)下图为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小行星探究项目“星际猎手”,是一个与美国航空航天局合作的公民科学项目,旨在帮助年轻人发觉和熟识宇宙。
巴西某8岁女童参加该项目,截至2024年10月10日,该女童已经发觉了18颗小行星,将正式刷新世界上最年轻发觉小行星的纪录。
据此完成1~3题。
1.在熟识宇宙的过程中,下列关于天体的识别正确的是( )A.星云、陨石B.胜利升空的航天飞机C.北极星、彗星D.待放射的人造卫星2.“18颗小行星”所属的天体系统有( )A.银河系、太阳系B.地月系、太阳系、河外星系C.太阳系、河外星系D.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3.“18颗小行星”的“左邻右舍”分别是下列行星中的( )A.地球、火星 B.火星、木星C.木星、土星 D.水星、金星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太阳系是我们的家园。
读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完成4~5题。
4.图示天体系统的层次共有( )A.一个 B.二个C.三个 D.四个5.M是八颗行星中的( )A.水星 B.金星C.火星 D.木星“机灵”号(Ingenuity)是首架火星直升机(如图),于2024年2月搭载“毅力”号火星车胜利着陆在火星表面,于4月19日于火星表面完成飞行。
据此完成6~7题。
6.“机灵”号火星直升机在火星上首飞胜利说明( )A.火星上有才智生命B.火星表面覆盖着大气层C.火星到太阳的距离适中D.火星和地球环境基本一样7.火星上没有适合人类生存的大气、液态水等。
若在火星上生存,须要改造的环境条件包括( )①改造大气环境使之具有相宜的温度和氧气②改造水环境使其存在液态水③改造岩石圈使其能供应足够的建筑材料④改造土壤环境并形成能产生食物的生态系统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放射中心放射胜利,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胜利分别,进入预定轨道,顺当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阶段质量测评(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考点分布表考点题号地球的宇宙环境1,2,3,4,5,6,8,9,26太阳对地球的影响7,10,11,12,13,14,15,16,27 地球的历史17,18,19,20,28地球的圈层结构21,22,23,24,25,29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科幻小说《三体》中虚构的三体外星文明来自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
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统。
读图,回答1~2题。
1.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属于( )A.地月系 B.太阳系C.银河系 D.河外星系答案 C解析由材料“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统”可知,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属于银河系,故C项正确。
2.三体人乘坐飞船从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到达地球,所经过的天体系统级别最低的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C.银河系 D.可观测宇宙答案 A解析三体人乘坐飞船从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到达地球,所经过的天体系统依次是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级别最低的是地月系,故A项正确。
下图中的S天体的冰盖下有一片咸水海洋,液态水含量超过地球。
S、Y围绕木星旋转,S天体的自转周期为7天。
读图,回答3~5题。
3.Y天体是( )A.恒星 B.星云 C.行星 D.卫星答案 D解析由材料可知,Y天体绕着木星旋转,应该是木星的卫星,故D项正确。
4.与木星结构特征最相似的天体是( )A.天王星 B.土星 C.金星 D.火星答案 B解析木星和土星都属于巨行星,故B项正确。
5.关于S天体的推断,合理的是( )A.表层平均温度低,主要原因是没有大气层B.冰盖下面有海洋,主要原因是自转周期适中C.存在液态水,为生命的进化提供有利条件D.围绕木星旋转,是其能量的主要来源答案 C解析由材料可知,S天体距太阳较远,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故表面气温较低,A项错误;S天体的表面温度较低,有冰盖存在,减少了水分蒸发,是冰盖下海洋得以保存的原因之一,与自转周期无关,B项错误;液态水是生命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液态水为生命进化发展提供条件,C项正确;木星是行星,不会为S天体提供能量,D项错误。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必备知识基础练进阶训练第一层下图为地球内部局部地区地震波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甲、乙地震波,正确的是( )A.甲为横波,传播速度高于乙波B.甲为纵波,可以在固体中传播C.乙为横波,传播速度持续加快D.乙为纵波,可以在液体中传播2.图中①层是( )A.软流层 B.地球外核C.岩石圈 D.上地幔顶部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圈层厚度最大的是( )A.地壳 B.岩石圈C.地幔 D.地核4.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圈层为生物圈B.②圈层中陆地的厚度较海洋大C.纵波不能穿过③圈层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态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曲线和地球内部结构(①~④为地球内部圈层,甲、乙表示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对地球内部圈层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层厚度分布均匀B.②层内部物质组成均匀C.③层呈液态或熔融状态D.④层由硅酸盐类矿物组成6.关于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深源地震时,地震波向上经过甲,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减慢B.地震波依次经过①②圈层,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连续加快C.横波的速度比纵波快D.经过乙后,纵波消失,横波速度减慢下图为辽宁省鸭绿江上游景观图。
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地理事物,属于岩石圈的有( )A.瀑布、森林 B.峡谷、山脉C.蓝天、峡谷 D.瀑布、山脉8.图示景观说明了( )A.图中涉及的圈层相互独立,互不干涉B.图示岩石圈连续不规则,与其他圈层互不联系C.图示圈层受重力能、太阳辐射能作用D.图示景观只涉及地球内部圈层无外部圈层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部分),回答第9题。
9.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空间范围最接近于( )A.生物圈 B.水圈C.①圈层 D.②圈层10.下图是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____波,B表示________波。
地球的宇宙环境一、单项选择题中国在2018年底发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着陆,其着陆后分为两部分:着陆器和月球车——“玉兔二号”。
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材料中的物质,描述准确的是( D )A.在地球上的“嫦娥四号”是天体B.在月球上的“嫦娥四号”是天体C.“着陆器和月球车”都属于天体D.位于“月球”的“着陆器和月球车”都属于月球的组成部分,不是独立的天体解析:在地球和月球上的物质都属于各自天体的组成部分,不是独立的天体。
2.有关材料中所呈现的天体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卫星B.包括三级天体系统C.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D.“嫦娥四号”奔月途中不属于天体解析:月球是地球唯一的自然卫星,此外还有很多人造卫星绕地球旋转;材料中呈现的有地月系及月球与绕月卫星构成的两级天体系统;“嫦娥四号”奔月过程中属于独立的天体;距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月球。
3.以下与我们的视觉对应正确的是( C )A.星云:一闪即逝B.行星:圆缺多变C.彗星:拖着长尾D.月亮:轮廓模糊解析:星云轮廓模糊一片,一闪即逝的是流星,A错。
行星是明亮的,没有圆缺变化,B错。
彗星拖着长尾,C对。
月亮是地球卫星,圆缺多变,D错。
轨道倾角是指其他行星公转轨道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
偏心率是椭圆焦点到中心的距离与椭圆半长轴之比,它决定椭圆的形状。
下图为行星绕日轨道倾角与偏心率曲线图,读图回答4~5题。
4.轨道倾角和偏心率最大的是( A )A.水星B.土星C.天王星D.海王星解析:据图中曲线可知,水星的轨道倾角和偏心率最大。
故选A。
5.根据曲线a、b可知,行星绕日运动具有的特征是( D )A.共面性,同向性B.近圆性,特殊性C.同向性,近圆性D.共面性,近圆性解析:据图中曲线a、b可知,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轨道倾角不大,说明共面性,偏心率也不大,说明近圆性。
故选D。
“It's not just a planet,It's home.”是对地球在太阳系中地位恰如其分的评价。
宇宙中的地球(15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读下图,完成1、2题。
1.该图共包含几级天体系统( )A.三级B.四级C.五级D.六级2.关于图中天体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月系是行星系统B.总星系就是整个宇宙C.河外星系比银河系级别高D.太阳系的构成主体是八大行星和小行星带【解析】1选B,2选A。
第1题,图中包括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和地月系。
第2题,总星系不是整个宇宙,是人类能观测到的宇宙部分;河外星系和银河系属于同一个级别;太阳系的主体是太阳;地球是行星,地月系是行星系统。
(2019·荆州高一检测)读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基本数据表,完成3、4题。
类地行星距太阳距离(地球为1)质量(地球为1)体积(地球为1)平均密度(g/cm3)公转周期自转周期水星0.39 0.05 0.056 5.46 87.9d 58.6d 金星0.72 0.82 0.856 5.26 224.7d 243d 地球 1 1 1 5.52 1a 23h56min火星 1.52 0.11 0.150 3.96 1.9a 24h37min 木星 5.20 317.94 1 316 1.33 11.8a 9h50min土星9.84 95.18 745 0.70 29.5a 10h14min 天王星19.18 14.16 65.2 1.24 84.0a 约16h 海王星30.05 17.22 57.1 1.66 164.8a 约18h3.太阳系八大行星距太阳越远( )A.质量越大B.体积越小C.公转周期越长D.自转周期越短4.在八大行星中,地球上之所以具有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密度,是因为( )A.日地距离适中B.地球质量和体积适中C.地球公转周期适中D.地球自转周期适中【解析】3选C,4选B。
第3题,太阳系八大行星距太阳越远质量可能越小,质量最大的是巨行星。
距太阳越远,公转周期越长。
自转周期先变短,后变长。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3年11月5日,印度首个火星轨道探测器“曼加里安”号搭载其本国研制的PSLV -XL-C25极轨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此探测器属于( ) A.自然天体B.人造天体
C.陨星D.地球卫星
【解析】火星轨道探测器属于人造天体,其在太空中运行时已远离地球,不具备地球卫星的特点。
【答案】 B
2013年6月13日13时18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
读图,回答2~3题。
2.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图中字母所示的某天体构成一个天体系统,该天体及其所在的天体系统分别是( )
A.c、地月系B.d、太阳系
C.b、河外星系D.c、银河系
3.图中所示信息反映了行星的运动特征是( )
A.自转方向都一致
B.公转方向都一致
C.公转轨道都为正圆形
D.公转轨道面完全重合
【解析】第2题,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是地球的卫星,该卫星加入了以地球为中心天体的地月系。
第3题,八大行星的自转方向不完全一致;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八大行星的绕日公转轨道面具有共面性,实际上是其他行星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较小,接近0°,但不等于0°,因此不是完全重合。
【答案】 2.A 3.B
据英国《每日邮报》最新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
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
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
据此回答4~5题。
4.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该行星无生命存在的原因为( )
A.上面没有水B.距离恒星太近
C.温度太低D.不存在大气层
5.人类正设法探寻太空生命。
如果某颗星球上存在生命,那么这颗星球必须具有( )
①足够大的体积和质量②与所绕转的恒星之间有适宜的距离③与地球完全相同的各种化学元素④大致与地球相似的地质历史过程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第4题,从“热气腾腾”可知,该类地行星距恒星太近,没有适合生命存在的温度条件和液态水。
第5题,生命的存在必须具有适宜的温度、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
【答案】 4.B 5.B
2012年10月1日到10月7日,国家天文台在日面上观测到8个活动区,发生过10次C级耀斑,最大的一次为C4.8级。
下图为国家天文台怀柔太阳观测基地2012年10月12日观测影像。
据此完成6~7题。
6.观测到的这次C4.8级的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
A.光球层B.色球层
C.日冕层D.日珥
7.下列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黑子活动的高峰年,地球上的气候状况相对稳定
B.耀斑爆发会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甚至造成无线电长波通信中断
C.太阳活动增强时,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高能带电粒子流“轰击”地球高层大气,使地球赤道附近出现极光现象
【解析】第6题,耀斑是太阳活动最剧烈的现象,主要出现在色球层上。
第7题,黑子活动的高峰年份,地球上出现反常气候的概率明显增大;耀斑爆发会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甚至造成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极光现象出现在地球上的两极地区,而不是出现在赤道附近;太阳活动增强时,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答案】 6.B 7.C
读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对比图,回答8~9题。
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对比
8.我国东部的M地区太阳总辐射量最少的原因是( )
A.纬度高B.海拔低
C.降水多D.晴天多
9.太阳总辐射量N大于P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B.海拔高
C.降水多D.晴天多
【解析】第8题,依据纬度可知,M位于我国东部地区30°N附近,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而太阳总辐射量少。
第9题,图中P、N都位于我国西部地区,从纬度位置可看出,N应该位于青藏高原、P位于西北地区。
青藏高原太阳总辐射量大于西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答案】8.C 9.B
实际日照时数是指太阳光线照射地面所经历的小时数(去除地物、云、雾等遮蔽时间)。
读湖北省某月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分布图(单位:小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0~11题。
10.据统计,武汉市全年实际日照时数可以达到1 950小时。
据图判断,图示月份最可能是( )
A.1月B.4月
C.7月D.11月
11.下列关于甲、乙两地实际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受夏季昼长影响,日照时间长,故日照时数较大
B.甲地受背风地形影响,气流下沉少雨,故日照时数较大
C.乙地受盆地地形影响,水汽难以扩散,故日照时数较小
D.乙地受地形抬升影响,湿润多雨,故日照时数较小
【解析】第10题,图中显示该月份武汉实际日照时数为230~250小时之间,占全年的八分之一左右,可能位于夏半年;且图中武汉一带等值线向东凸出,说明武汉一带实际日照时数多于南北两侧,可能处于少雨时期,据此可判断可能是7月,处于伏旱时期。
第11题,依据等值线“小于小的”规律可知,乙地实际日照时数小于160小时;同时乙地范围较小,可能是处于山地地形,夏季东南季风受地形阻挡,多降水而日照时数较小。
【答案】10.C 11.D
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12.①、②、③、④依次所代表的圈层是( )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解析】图中①向③供水,同时又能向②进行渗透,说明是水圈;③需要供水、且能提供氧气,则是生物圈;④能降水,说明是大气圈;②接受降水和渗透,则只能是岩石圈。
【答案】 C
二、综合题(共40分)
13.(20分)读“太阳系的局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行星名称:
①________;③________;⑤________。
(2)图中与金星距离最近的行星是( )
A.①B.②C.③D.④
(3)金星表面温度很高,其形成原因可能是( )
A.离太阳较近B.火山活动频繁
C.没有大气D.质量和体积较小
(4)图中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是________(填数码),试分析该星球存在生命的主要原因。
【解析】第(1)题,从公转轨道的弯曲方向和小行星带的位置来确定各行星的名称,①~⑤依次是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和金星。
第(2)题,地球距离金星最近。
第(3)题,金星表面温度很高与距日近有关。
第(4)题,地球(①)是太阳系中存在生命的行星,其原因可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和地球自身条件两方面分析。
【答案】(1)火星木星金星(2)A (3)A
(4)①具有稳定的太阳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日地距离适中,具备适宜的温度;质量、体积适中,能吸引一定厚度的大气层;液态水的存在等。
14.(20分)读某地区年等太阳辐射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近日德国多家媒体披露了一项宏大的能源项目,德国多家大型金融和能源企业将联
手在图示地区建设一个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以向欧洲提供电能。
在此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的优势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区城市中人们通过观测得出结论,城市的降水多于郊区,城市的太阳辐射量比郊区________,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
(3)图示区域年太阳辐射量的分布规律为________,并分析原因。
【解析】第(1)题,该地太阳能发电站的优势可从资源和市场两方面分析。
第(2)题,城市降水多于郊区,阴雨天多,因此太阳辐射量少于郊区。
第(3)题,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判断,图示地区为几内亚湾北部的非洲。
年太阳辐射量的分布规律从图中可直接读出,其成因可结合该区域气候(降水)状况分析。
【答案】(1)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单位面积获得能量多;靠近欧洲,市场需求量大。
(2)低城市的阴雨天比郊区多
(3)自南向北递增
原因:南部地区(受赤道低压控制)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阴雨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较少;自南向北,气候逐渐过渡到热带草原气候,晴朗天气增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