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虚词例析
- 格式:doc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5
.《送东阳马生序》重点字词解释及句子翻译[1]余:[2]手自:[3]嗜:[4]无从:[5]致书:[6]假借:[7]假:[8]弗之怠(dài):[9] 弗.之怠:不.[10] 走:[11]逾约:[12]以是:[13]既加冠(guān):[14]既:[15]患:[16]硕师:[17]硕:[18]尝:[19]趋:[20]先达:[21]叩问:[22]叩:[23]德隆望尊:[24]门人弟子填其室:[25]填:[26]稍降辞色:[27]辞色:[28]援疑质理:[29]援:[30]质:[31]俯身倾耳以请:[32]或:有时[33]叱(chì)咄(duō):[34]礼愈至:[35]出一言以复:[36]俟(sì):[37]负箧(qiè)曳屣(xǐ):[38]箧:[39]屣:[40]穷冬:[41]皲(jūn)裂:[42]至舍:.[43]支:[44]媵(yìng)人:[45]汤:[46]沃灌:[47]衾(qīn):[48]拥:[49]久而乃和:[50]寓逆旅:[51]逆旅,[52]被(pī):[53]腰:.[54]容臭(xiù):[55]臭:[56]烨(yè)然:[57]缊(yùn)袍敝(bì)衣:[58]缊:[59]敝:[60]略无慕艳意:[61]略无:[62]慕艳:[63]以中有足乐:[64]口体之奉:[65]奉:[66]盖余之勤……:[67]余故道……:[68]诸生:[69]县官:[70]廪(lǐn)稍:[71]裘(qiú):[72]:[73]遗(wèi):[74]司业、博士:[75]非天质之卑:[76]流辈:[77]朝:[78]以乡人子:[79]谒(yè):[80]撰(zhuàn):[81]长书:[82]贽(zhì):[83]夷:[84]逾约:古今异义词(1)尝趋百里外(古义:跑向今义:快走)(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这些,此今义:常用作判断词)(3)走送之(古义:跑,今义:行走)(4)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熟后的汁水)(5)无从致书以观(古义:取得,文中指买到今义:达到,实现)(6)裘之遗(古义:给予,赠送今义:)2、一词多义至礼愈至(形容词,周到) 至舍(动词,到达)无从(从何处,这里指办法) 从乡之先达(跟随,跟从)3、词类活用腰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腰间挂着)日再食(“日”名词作状语,每天)(“食”名词作动词,给……吃)无鲜肥滋味这享(原意为新鲜、肥厚,文中为鲜鱼和肥肉)4、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5、常考虚词以计日以还(而,来,可不译)以中有足乐者(因为)以是(因为)人多以(把,拿)书假余以衾拥覆(用)生以乡人子谒余(凭借……的身份)俯身倾耳以请(来,连词)之录毕,走送之( 代词,书)每假借藏书之家(助词,的)无鲜肥滋味之享(助词,的)益慕圣贤之道(助词,的)当余之从师也(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而足肤皲裂而不知(转折连词,但是、却)久而乃和(承接连词)则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却)6、关键句子翻译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生序》重点字词解释及句子翻译之巴公井开创作[1]余:[2]手自:[3]嗜:[4]无从:[5]致书:[6]假借:[7]假:[8]弗之怠(dài):[9] 弗之怠:不.[10] 走:[11]逾约:[12]以是:[13]既加冠(guān):[14]既:[15]患:[16]硕师:[17]硕:[18]尝:[19]趋:[20]先达:[21]叩问:[22]叩:[23]德隆望尊:[24]门人弟子填其室:[25]填:[26]稍降辞色:[27]辞色:[28]援疑质理:[29]援:[30]质:[31]俯身倾耳以请:[32]或:有时[33]叱(chì)咄(duō):[34]礼愈至:[35]出一言以复:[36]俟(sì):[37]负箧(qiè)曳屣(xǐ):[38]箧:[39]屣:[40]穷冬:[41]皲(jūn)裂:[42]至舍:[43]支:[44]媵(yìng)人:[45]汤:[46]沃灌:[47]衾(qīn):[48]拥:[49]久而乃和:[50]寓逆旅:[51]逆旅,[52]被(pī):[53]腰:.[54]容臭(xiù):[55]臭:[56]烨(yè)然:[57]缊(yùn)袍敝(bì)衣:[58]缊:[59]敝:[60]略无慕艳意:[61]略无:[62]慕艳:[63]以中有足乐:[64]口体之奉:[65]奉:[66]盖余之勤……:[67]余故道……:[68]诸生:[69]县官:[70]廪(lǐn)稍:[71]裘(qiú):[72]葛:[73]遗(wèi):[74]司业、博士:[75]非天质之卑:[76]流辈:[77]朝:[78]以乡人子:[79]谒(yè):[80]撰(zhuàn):[81]长书:[82]贽(zhì):[83]夷:[84]逾约:古今异义词(1)尝趋百里外(古义:跑向今义:快走)(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这些,此今义:经常使用作判断词)(3)走送之(古义:跑,今义:行走)(4)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熟后的汁水)(5)无从致书以观(古义:取得,文中指买到今义:达到,实现)(6)裘葛之遗(古义:给予,赠送今义:)2、一词多义至礼愈至(形容词,周到) 至舍(动词,到达)无从(从何处,这里指法子) 从乡之先达(跟随,跟从)3、词类活用腰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腰间挂着)日再食(“日”名词作状语,每天)(“食”名词作动词,给……吃)无鲜肥滋味这享(原意为新鲜、肥厚,文中为鲜鱼和肥肉)4、通假字四支僵劲不克不及动(“支”通“肢”肢体)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5、常考虚词以计日以还(而,来,可不译)以中有足乐者(因为)以是(因为)人多以(把,拿)书假余以衾拥覆(用)生以乡人子谒余(凭借……的身份)俯身倾耳以请(来,连词)之录毕,走送之( 代词,书 )每假借藏书之家(助词,的)无鲜肥滋味之享(助词,的)益慕圣贤之道(助词,的)当余之从师也(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而足肤皲裂而不知 (转折连词,但是、却 )久而乃和(承接连词)则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却)6、关键句子翻译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九年级下语文11.送东阳马生序文言现象及翻译积累一、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二、词类活用1.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腰佩。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缊袍敝衣:名词作动词,穿着破旧的衣服)3.手自笔录(手:名词作状语,动手。
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4. 余立侍左右(立:名词作状语,站着。
)5.无鲜肥滋味之享(鲜肥:形容词作名词,新鲜肥美的东西。
)6.戴朱缨宝饰之帽(宝:名词作状语,用珠宝。
朱缨:名词作状语,用红缨。
)7.主人日再食(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再:这里作数词,两次。
)8.不必若余之手录(手:名词作状语,用手。
)9.寓逆旅(寓:名词作动词,寄住。
)三、古今异义1.走送之。
(走:古义为跑。
今义为行走,走路)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古义:这,此。
今义:判断动词,是。
假:古义借,今义与“真”相对,虚伪的,不真实的。
)3.主人日再食(再:古义为两次。
今义:又一次。
)4.媵人持汤沃灌(汤:古义为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5.右备容臭(xiù) (臭:古义:气味,香气。
今义:(chòu)臭气,气味难闻。
)6.余幼时即嗜学(余:古义为我。
今义为剩下,余下。
)7.益慕圣贤之道(益:古义:更加。
今义:好处。
)8.尝趋百里外(趋:古义为奔赴。
今义为趋势。
)9.门人弟子填其室(填:古义:挤满。
今义:填满填充。
)10.未尝稍降辞色(色:古义:脸色。
今义:颜色。
)11.或遇其叱咄(或: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12.卒获有所闻(卒:古义:终。
于今义:小兵。
)13.穷冬烈风(穷:古义为深。
今义为贫穷,穷尽。
)14.寓逆旅(逆:古义为迎。
今义为逆向,相反方向。
)15.以中有足乐者(中:古义:心中。
今义:表界限。
)16.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博士:古义:大儒,博学之士。
今义:硕士后的学位)四、一词多义1.以(1)无从致书以观(以:连词,表目的,来。
〈〈送东阳马生序》重点字词解释及句子翻译[1]余:[22] 叩:[2]手自:[23]德隆望尊:[3]嗜:[24]门人弟子填其室:[4]无从:[25] 填:[5]致书:[26]稍降辞色:⑹假借:[27]辞色:[7]假:[28]援疑质理:[8]弗之怠(d Ci) : [29]援:[9]弗之怠:不. [30]质:[10]走:[31]俯身倾耳以请:[11]逾约:[32]或:有时[12]以是:[33]叱(Ch 1)咄(du © :[13]既加冠(gum): [34]礼愈至:[14]既:[35]出一言以复:[15]患:[36]俟(S 1):[16]硕师:[37]负箧(qi 0)曳屣(X i)[17]硕:[38]箧:[18]尝:[39]屣:[19]趋:[40]穷冬:[20]先达:[41]皲(j m)裂:[21]叩问:[42]至舍:[43]支:[44]媵(y Ing)人:[45]汤:[46]沃灌:[47]衾(q in):[48]拥:[49]久而乃和:[50]寓逆旅:[51]逆旅,[52]被(p i):[53]腰:.[54]容臭(Xi u):[55]臭:[56]烨(y 0)然:[57]缊(y U)袍敝(b 1)衣:[58]缊:[59]敝:[60]略无慕艳意:[61]略无:[62]慕艳:[63]以中有足乐:[64] 口体之奉:古今异义词(1) 尝趋百里外(古义:跑向 今义:快走)(2)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这些,此今义:常用作判断词)[65] 奉: [66] 盖余之勤••…[67] 余故道……:[68] 诸生: [69] 县官:[70] 廩(I In )稍:[71] 裘(qi ⑪: [72] 葛: [73] 遗(Wei ): [74] 司业、博士: [75] 非天质之卑: [76] 流辈: [77] 朝: [78] 以乡人子: [79] 谒(y 0 : [80] 撰(ZhuCn ): [81] 长书:[82] 贽(Zh 1):(3)走送之(古义:跑,今义:行走)(4)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熟后的汁水)(5)无从致书以观(古义:取得,文中指买到今义:达到,实现)(6)裘葛之遗(古义:给予,赠送今义:)2、一词多义至礼愈至(形容词,周到)至舍(动词,到达)无从(从何处,这里指办法)从乡之先达(跟随,跟从)3、词类活用腰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腰间挂着)日再食(“日”名词作状语,每天)(“食”名词作动词,给……吃)无鲜肥滋味这享(原意为新鲜、肥厚,文中为鲜鱼和肥肉)4、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 肢体)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5、常考虚词以计日以还(而,来,可不译)以中有足乐者(因为)以是(因为)人多以(把,拿)书假余以衾拥覆(用)生以乡人子谒余(凭借……的身份)俯身倾耳以请(来,连词)录毕,走送之(代词,书)每假借藏书之家(助词,的)无鲜肥滋味之享(助词,的)益慕圣贤之道(助词,的)当余之从师也(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而足肤皲裂而不知(转折连词,但是、却)久而乃和(承接连词)则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却)6、关键句子翻译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虚词整理《送东阳马生序文言虚词整理》咱来唠唠《送东阳马生序》里的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就像做菜时的调料,虽然量不大,可没了它们,这道菜就没味儿了。
先说说“以”这个虚词。
在“以衾拥覆”里,“以”是“用”的意思,就好比你冷的时候,用被子紧紧裹住自己,这个“用”字的感觉是不是很形象?再看“以中有足乐者”,这里的“以”表示“因为”。
这就像你特别喜欢一个东西,因为喜欢,别的不好的条件你都能忍受。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第一个“以”还是“因为”,第二个“以”呢,是“把”的意思,你想啊,因为某种原因,大家都把书借给我,这就像在一个小团体里,因为你爱学习,大家都把自己的学习资料给你共享。
“之”这个虚词可不能小瞧。
“弗之怠”,这是个宾语前置句,“之”在这里是代词,代指抄书这件事。
这就好比你有个任务,你可不能懈怠这个任务。
“走送之”里的“之”也是代词,代指书,就好像你借了别人珍贵的东西,用完了赶紧给人家送回去。
还有“当余之从师也”,这个“之”是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就像是把两个紧紧相连的东西稍微隔开一点,让句子结构更清晰,就像你整理东西,把一些容易混在一起的小物件稍微分开摆放。
“于”也很有意思。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于”是“向”的意思。
这就像你没糖吃了,向有糖的人家去借糖。
“受地于先王”,这里的“于”表示“从”,就好比你从长辈那里得到了一份礼物,是一种来源的感觉。
“其”也有不少用法呢。
“门人弟子填其室”,“其”是“他的”,就是说他的屋子里都挤满了门人弟子。
这就像你的房间里堆满了你喜欢的东西,这里的“他”就像这个房间的主人。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这里的“其”就有点像“如果”的意思,就好像说如果你的学业不精,品德不成,那可不行啊。
再看“则”,“则又请焉”,“则”表示顺承,就像你做一件事,做完一步,接着就做下一步。
这就像你走路,迈了一步,自然就迈下一步。
这些文言虚词就像一个个小零件,组成了《送东阳马生序》这台大机器。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现象、选择题带答案(部编版九下)班级:姓名:题目类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等;【选择题】——字词用法辨识、课文内容理解。
一、文言知识积累:1、一词多义①、解释下列句中“和”的用法,并解释。
久而乃和.:暖和。
言和.而色夷:谦和。
②、解释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并解释。
弗之.怠:代词,代“抄书”。
宾语前置。
走送之.:代词,指“书。
益慕圣贤之.道:结构助词,的。
当余之.从师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结构助词,的。
③、解释下列句中“以”的用法,并解释。
无从致书以.观:来。
计日以.还:相当于“而”,修饰,不译。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为;把。
以.中有足乐者:因为。
以.衾拥覆:用。
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
①、左佩刀,右备容臭:古今异义,古义是指气味,文中指香气。
②、主人日再食:古今异义,古义是指两次。
③、媵人持汤沃灌:古今异义,古义是指热水。
④、走送之:古今异义,古义是指跑。
⑤、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古今异义,古义是指跑到。
⑥、或遇其叱咄:古今异义,古义是指有时。
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今异义,古义是指借。
⑧、四支僵劲不能动:通假字,“支”通“肢”,肢体。
⑨、同舍生皆被绮绣:通假字,“被”通“披”,穿着。
⑩、手自笔录: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动手。
⑪、手自笔录: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用笔。
⑫、腰白玉之环: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⑬、无鲜肥滋味之享: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名词,新鲜肥美的食物。
⑭、主人日再食: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每天。
3、判断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
①、弗之怠:倒装句,宾语前置。
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倒装句,状语后置。
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于)余:省略句。
④、余则缊袍敝衣处(于)其间:省略句。
⑤、撰长书以(之)为挚:省略句。
七、赏析辨识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C)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为学之难C.走送之D.益慕圣贤之道【解析】A的。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朱元璋称之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
词类活用
手自笔录
手:名词作动词,动手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主人日再食(名词作状语,每天)
腰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腰佩)余则缊袍 敝衣处其间
缊袍:名词作动词,穿旧棉袄敝衣:穿破衣服
常见虚词
之
弗之怠(代词)
无鲜肥滋味之享(无实义)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戴 朱缨宝饰之帽(结构助词,的)
以
计日以还/俯身倾耳以请(来)以书假余(把)
以衾拥覆(用)以中有足乐者(因为)
虽
故余虽愚(虽然)
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支”同“肢”)
同舍生皆被奇秀(“被”同“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一词多义
至
色愈恭,礼愈至(周到)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到)
书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书籍)
与朱元思书(信)
若
烨然若神人(好像)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如)
从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知经叩问(向)
当余之从师也(跟从)
古今异义词
走
古义:走送之(跑)
今义:步行
汤
古义:媵人持汤沃灌(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烹调后汁特别多的副食
再
古义:主人日再食(第二次;两次)
今义:指重复。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送东阳马生序》借褒扬同乡马君则,以教化太学诸生。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学习!《送东阳马生序》原文: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送东阳马生序》翻译: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送东阳马生序》虚词例析教学设计武强县线下研修工作坊学科语文武强县第二实验中学周新盼教材分析:《河北省2017年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说明》在“文言文阅读”部分中指出,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因)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在本课中,经过认真筛选,共出现了“考试说明”出现的13个虚词。
者13个虚词虽不能代表这些虚词的所有用法和意义,但对学生学习虚词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对此,笔者在参阅大量资料后,结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送东阳马生序》,将本课中涉及到的13个虚词(缺少“所”“何”“为”)作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已经到了九年级,但是他们对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却很陌生。
这既和老师评课授课过程中的不重视有关,也和学生的不善于积累有关。
但不管怎样,学生在虚词方面掌握得不好,难以应对中考当中的有关虚词的考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明确《中考说明》要求理解意义和用法的16个文言虚词。
2.比较文言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3.结合课本整理出本课涉及到的13的虚词。
过程与方法:1.小组合作,找出含有文言文虚词的句子。
2.结合《16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的例析》,将本课出现的文言虚词进行分类整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积累文言虚词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文言虚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明确《中考说明》要求理解意义和用法的16个文言虚词。
教学难点:比较文言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文章的整体内容有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字词的解释、句子的翻译、问题的探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把握。
但是,在本课中却又一部分词语,看似不重要,实则在作者行文的过程中,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本文中出现的13个虚词。
二、合作探寻(一)合作寻找小组成员之间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结合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因等16个虚词,在课文中一次找出含有虚词的句子,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做适当的归类整理。
(二)小组展示1.含有“之”的句子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②益慕圣贤之道③无鲜肥滋味之享④戴朱缨宝饰之帽⑤腰白玉之环⑥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⑧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⑨弗之怠代词,指代抄书⑩走送之代词,它们,指所借的书⑾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2.含有“以”的句子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②计日以还③俯身倾耳以请④不敢出一言以复⑤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⑥以衾拥覆⑦以中有足乐者⑧以是人多以书假余3.含有“其”的句子①门人弟子填其室②或遇其叱咄③俟其欣悦④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4.含有“则”的句子①俟其欣悦,则又请焉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5.含有“而”的句子①足肤皲裂而不知②久而乃和6.其他含有虚词的句子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②余因得遍观群书③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④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⑤久而乃和⑥盖余之勤且艰若此⑦俟其欣悦,则又请焉⑧以中有足乐者三、合作探究(一)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在所找寻的含有虚词的句子的基础上,结合《16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的例析》所讲的内容,讲所找出的句子进行分类整理,并指出每个虚词在句子中的用法和意义。
(二)小组展示展示1:【以】“以”在文言文中,大概有四种用法:一是用作动词,可以译为“认为”“以为”;二是用作介词,表示所用的工具、方法、凭借的条件等,可译为“用”“拿”“用来”“拿来”“靠”“凭”“凭借”“按照”;三是用作连词,或表因果,或表目的,可译为“因为”“由于”“来”;四是用作连词,表结果,可译为“因此”“以致”“因而”。
(1)连词,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用来”。
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②计日以还③俯身倾耳以请④不敢出一言以复(2)介词,有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3)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为“用”“拿”。
以衾拥覆(4)连词,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以中有足乐者(5)连词,表示结果,可译为“因此”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展示2:【之】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她)们)”“它(它们)”。
用作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有的可不译;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此外,“之”还可以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到”“往”。
(1)用作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②益慕圣贤之道③无鲜肥滋味之享④戴朱缨宝饰之帽⑤腰白玉之环⑥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⑧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弗之怠代词,指代抄书走送之代词,它们,指所借的书(3)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展示3:【其】用作人称代词,可译作“自己的”“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
此外,“其”还可以用作指示代词、副词和连词。
①门人弟子填其室代词,他的,指先达的②或遇其叱咄代词,他,指先达③俟其欣悦代词,他,指先达④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代词,他们的,指同舍生的展示四:【则】用作连词,或表因果,或表转折,或表假设,可译为“就”“便”“可是”“却”“假若”“如果”。
用作副词,或表肯定,或表顺承,相当于“是”“就是”“那么”。
①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连词,表因果,相当于“就”“便”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可是”“却”展示5:【而】“而”在文言文中大多数情况下用作连词,或表并列,或表承接,或表转折,或表递进。
但有时候也可以充当词缀,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之后,可不译。
①足肤皲裂而不知连词,表转折,译作“却”②久而乃和词缀,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之后,可不译展示6:【于】大多数情况下用作介词。
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可译为“在”“从”“到”;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给”““对”“对于”;此外,作为介词的“于”有时候也与“至”连用,表示提起相关的另一件事。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介词,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可译为“从”展示7:【因】用作介词时,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趁着”“凭借”“经过”“通过”。
也可连词,表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因此”。
余因得遍观群书连词,表顺接上文,可译为“因此”展示8:【与】作为动词,可译为“给”“给予”“参与(yù)”。
作为连词,可译为“和”“及”。
作为介词,可译为“同”“跟”“跟……相比”。
还可以用作语气助词,一般通“欤”(yú),相当于“吗”“呢”。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介词,可译为“同”“跟”展示9:【虽】作为连词的“虽”基本上有两种用法,一种是表假设,可译为“即使”;另一种是表转折,可译为“虽然”。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表转折,可译为“虽然”展示10:【乃】作为副词,“乃”可译为“才”“于是”“就”“竟”“竟然”有三种情况。
用作判断动词,用于判断句中,相当于“是”“就是”。
用作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你的”。
久而乃和副词,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可译为“才”展示11:【且】用作连词,或表递进,或表并列,可译为“而且”“况且”“和”“又”。
还可以用作副词,可译为“将要”“将近”“暂且”“犹”“尚且”。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连词,表并列,可译为“和”“又”展示12:【焉】虽然可以用作疑问代词,或者句末疑问语气助词,但在一般情况下,“焉”用作兼词,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兼有介词和代词的作用,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可译为“从这里”“在那里”。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可译为“向他”展示13:【者】作为结构助词的“者”,可译为“……的”“……的人”“……的事(事物、东西)”,相当于名词性短语。
作为语气助词的“者”,与“也”连用,形成“……者,……也”的句式,判断句的标志。
此外,“者”还可以用于定于后置的标志。
以中有足乐者结构助词,可译为“……的事”四、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是在了解《河北省2017年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说明》中的16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基础上,整理归纳了本课中所涉及到的13个虚词以及他们在不同句子中的用法和意义。
整节课上,同门学表现十分积极,能够按照老师所提出的要求一一落到实处,实在难能可贵,网大家继续保持这种学习风气,争取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五、板书设计《送东阳马生序》虚词例析以之其则而于因与虽乃且焉者六、课时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2、结合“16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例析”整理归纳《醉翁亭记》种所涉及到的虚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