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 格式:ppt
- 大小:15.51 MB
- 文档页数:36
知识创造
小苗和大树的对话
小苗: 大树,你好高啊!我才刚刚发芽,还很小呢。
大树: 哈哈,小苗,你好!是的,我已经生长了很多年了,所以才变得这么高。
小苗: 你是如何变得这么高的呢?我也想像你一样茁壮成长。
大树: 哦,那可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我从一颗小小的种子开始,需要土壤的滋养和阳光的照射来生长。
小苗: 噢,我明白了。
那我也要好好照顾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生长的环境。
大树: 很对,小苗。
你还要有坚强的意志和耐心,因为成长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
不要急于求成,慢慢积累经验和
力量。
小苗: 好的,大树,我会努力的。
谢谢你的建议!
大树: 不用谢,小苗。
记得,没有一种植物是一天就能长成大树的,所以你要保持勇往直前的态度,相信自己的潜力。
小苗: 我会的!我要像你一样扎根在土地上,长成一棵茁壮的大树。
大树: 很好,小苗!我相信你一定能够成长为一棵美丽而强大的大树。
祝福你!
1。
五年级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原文及教案《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原文:小苗:你好大树,你是怎么长得这么高的?大树:哈哈,小朋友,我是从一颗小种子慢慢长大的。
小苗:真的吗?那你是怎么变得这么粗的?大树:是的,我每年都会长出新的树木,一点一点地变得更粗壮。
小苗:太厉害了!那你是怎么长出那么多叶子的?大树:每年春天,我会长出许多嫩绿的叶子,它们给我提供养分和能量。
小苗:我也想像你一样长出高高的身子,粗粗的树干,和绿绿的叶子。
大树:只要你好好照顾自己,吃好喝好,也会长得高大有力的。
小苗:谢谢你大树,我会好好努力的!《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对话,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2. 培养学生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力和好奇心;3. 培养学生们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大树和小苗的图片;2. 课堂展示板;3. 学生之间的合作活动中小组。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一下他们在春天学到的有关植物生长的知识。
2. 出示大树和小苗的图片,让学生提问和猜测他们之间的对话内容。
二、阅读原文(10分钟)1. 阅读原文,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再整理学生观点。
2. 帮助学生理解对话内容,引导他们关注植物生长的过程和需求。
3. 学生们可以分角色朗读对话。
三、探究交流(15分钟)1. 学生们分组,在小组内讨论并回答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小苗要问大树这些问题?”,“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等等。
2. 每个小组选一位代表向全班陈述他们的答案和观点。
四、激发思考(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自身的生长过程,他们是如何从婴儿变为现在的样子的。
2. 学生们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分享他们自己的成长经历。
五、课堂总结(10分钟)1. 教师可以总结学生们的观点和发言,帮助他们得出结论:每个人都会经历成长,只需要好好照顾自己。
2.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思考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和学习收获。
【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绘制一幅描绘植物生长过程的画册;2. 邀请一个植物学家来学校进行分享,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生长的奥秘。
五年级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原文及教案《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原文:小苗:大树,你好高啊!我好想长得和你一样高。
大树:小苗,你不要太着急。
每一棵树都有它自己的成长过程。
只要你努力,也一定能够长得高大。
小苗:可是大树,我觉得成长好慢,我等得好着急。
大树:小苗,成长是需要时间的。
我们每天都要接受阳光、空气、水分的滋养,才能够茁壮成长。
你也要耐心等待。
小苗:大树,你好厉害啊!我看你能够为鸟儿提供栖息的地方,还能够为我们提供阴凉。
我也想变得有用。
大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用处,小苗。
你现在是嫩芽,将来一定能够长出叶子、开出花朵。
不要放弃对自己的希望和信心。
小苗:谢谢你的鼓励,大树。
我会努力成长的,希望有一天能够像你一样高大。
大树: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的,小苗。
加油!教案:课程目标:通过让学生阅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培养学生的成长意识和耐心等待的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中的对话,领悟其中的寓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对话中提取寓意,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教学准备:课文原文、教学反思单。
教学过程:1. 导入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棵树的特点。
2. 介绍故事《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背景,让学生猜测故事内容。
3. 让学生阅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原文,并回答以下问题:- 小苗为什么想长得和大树一样高?- 大树是如何回答小苗的问题的?- 大树为什么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用处?- 小苗对大树的鼓励和自己的努力有什么想法?4.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寓意,并和学生一起总结故事中的主题,即成长和耐心等待。
5. 让学生讨论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迷茫,以及如何培养耐心等待的品质。
6. 结合教学反思单,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望的短文。
7. 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短文,并互相给予鼓励和反馈。
8. 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培养耐心的价值。
扩展活动:可以引导学生画一幅关于成长和耐心等待的插画,并在班级内展示和分享。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优秀10篇)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篇一1、课文中苗苗提出了在数学课上看《水浒传》,而且还看得非常入神。
这一问题正是全文展开的核心,“正课与闲书”、“三贯通”等的“鸿篇大论”就是依此展开的。
季老的回答(若真是原文而不是改编的话)却顾左右而言他,长篇大论地谈他在课外看闲书(放学后和在家里),只字不提在课堂上看闲书对不对。
这种纯“外交辞令”式的语言从别人的口中说出来,也许还不引人注意,但季老毕竟是我国学术界的泰山北斗,树高风大,课文的改编者们(姑且看作改编)借季老的嘴说出这样的“外交辞令”,有着明显的舆论导向——上课的时间可以看闲书。
若是老师或家长反对,学生们会把你反驳的哑口无言:你们比季羡林还高明吗?人家季羡林都提倡看闲书,不论课内还是课外(起码没反对课内看)!我不知道课本和教参的编写者们是否是一套人马。
但教参的编者起码是发现了课文的这一误导作用,他们在教参中明确提出了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在课堂上读闲书对不对这一问题,只是碍于情分面子,不好意思直接点出来而已。
但是,他们这一充老好人,可就惨了几千万小学生了,尤其是师资力量薄弱的偏远山区的苦孩子。
2、三贯通的要求是否过高了?放眼全国,“国宝”的精英们,尚且没几人达到,何况小学生?不知道季老达到了没有,尤其是文理贯通。
小学生们天真活泼,对他们的要求应当实实在在,切实可行。
不切实际的理想只能是美丽的幻想,这个幻想一旦破灭,留在孩子们心中的只有被骗的感觉。
3、至少背二百首诗,五十篇古文,有什么科学依据吗?为什么不是一百首、一百篇,三百首、八十篇,或者其它。
这是季老的意见,还是改编者自己的意思?4、“爷爷,您懂那么多种外语”……,“多种外语”这种病句都可以出现在教科书中呀!这样的教科书不误人子弟才怪呢!翻阅《辞海》《辞源》《现代汉语词典》等书,他们对“外语”一词的解释几乎相同,都是泛指外国的语言。
既然是泛指,哪来的多种?正确的应该是“您懂那么多国家的语言”。
大树与小苗的对话作文在大树的树阴下,一株嫩绿的小苗正在茁壮成长。
大树自言自语道:“人类啊!为什么要把我从你们温暖的怀抱中推开?是因为你们不再需要我了吗?那请你们离开好吗?我会让其他的植物继续在你们周围生存下去,直到有一天你们也开始认识到我们植物的重要性……”大树伤心极了,哭得泪如雨下。
这时,一株刚刚诞生的小苗听见了它的话,它走到大树面前说:“别伤心,别难过。
”过了几天,小苗问大树:“你为什么要哭呢?”大树对小苗说:“你看到那些鲜花、绿草吗?他们能在这片美丽的大地上快乐地生活着,而我却只能被人们踩踏在脚底下,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所以我很伤心。
”小苗安慰道:“别伤心,别难过。
我相信,总有一天,人们会意识到你的重要性,到那时候你就会成为世界上最棒的植物,到那时候你也会和那些鲜花绿草一样美丽,一样惹人喜爱。
”大树点点头,伤心地离开了。
小苗把大树的事情告诉了其他伙伴。
大树摇摇头,叹息道:“哎,都怪我没用,这么久了还是没有人注意到我的重要性。
我好伤心啊……”忽然,一阵奇妙的声音传入耳边,仔细一听,原来是风儿在说话呢!“哈哈,老朋友,你别伤心,更别难过。
只要努力生长,你也会像他们一样绽放光彩,成为世界上最棒的植物的。
”大树听后高兴极了,便大喊起来:“谢谢你,朋友,我现在知道该怎么做了,你先回去吧!我会加油的!”小苗又跟其他伙伴们介绍了大树的经历,它们都感到很惊讶,都夸奖大树有志气。
小苗高兴地说:“你放心吧,我一定会告诉大家的,我相信,你也一定会开心起来的。
”过了几天,森林里传来了大家欢呼的声音,大家一起给大树庆祝生日。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大家举着手里的蛋糕唱着歌儿,跳着舞,快乐地玩耍。
这时,森林门口走来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奶奶,她看见许多人围在一起,觉得很奇怪。
“他们在干什么?”老奶奶好奇地问道。
小苗一听急忙跑到老奶奶身旁,说:“老奶奶,您不要误会,这是森林里的植物们举办的生日聚会,让大树开心一下。
”老奶奶听了笑着说:“我懂了,原来这就是森林生日派对呀!真是太好了!”老奶奶又高兴地向大家介绍起了大树的事。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一篇略读课文。
讲了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
WTT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课文时间:1999年8月21日地点:北京大学季羡林家季羡林: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苗苗:好。
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
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
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
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季羡林:(笑)我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让看闲书。
怎么办呢?我放学以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
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
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苗苗你说说,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呢?苗苗:我觉得,应该写真事。
季羡林:嗯,你再说说,从技术上讲,怎么才能写的通顺呢?苗苗:得多看点儿课外书。
季羡林:是这样。
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
(笑)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
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
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
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苗苗: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记住了。
爷爷,有人让我妈妈赶快给我找一个好外语老师,说过了12岁再学外语就永远也说不准了。
2024年五年级上册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苗和大树之间的情感交流。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2.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3.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倾听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小苗和大树之间的情感交流。
2.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出示一棵大树和一棵小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大树和小苗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吗?1.2学生回答后,教师导入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朗读课文2.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
2.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生字词3.1教师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
3.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生字词进行讨论,解释词义,并举例运用。
4.理解课文内容4.1教师提问:课文中小苗和大树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4.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小苗和大树是如何交流的?它们之间有哪些情感?5.小组讨论a.小苗和大树分别代表了什么?b.小苗和大树之间的对话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c.你觉得如何才能像小苗一样,学会与大树交流?6.情感体验6.1教师邀请几名学生扮演小苗和大树,进行对话表演。
6.2学生观看表演,感受小苗和大树之间的情感交流。
7.课堂小结7.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8.课后作业8.1学生选择一个自然界的生物,以《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为题,编写一篇短文。
8.2家长监督学生完成作业,并签字确认。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让学生理解了大自然中生物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了学生关爱大自然、尊重他人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