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型控制工程基础 第一章
- 格式:ppt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7
材料成型控制工程基础1. 材料成型的魅力嘿,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材料成型控制工程这个话题。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拗口?其实,材料成型就是把一些原材料,比如金属、塑料等,通过各种神奇的手段,变成咱们日常生活中需要的形状。
这就好比你在厨房里,把面团揉成一个可爱的包子,成型的过程其实就是一场创意的盛宴。
想象一下,一个刚从熔炉里出来的金属块,满身都是烫人的热气,像个刚出锅的热腾腾的包子。
然后,它就被送入各种机器,经过冲压、铸造、挤压等工艺,瞬间变成了一个光滑的汽车零件。
这可不是简单的工作,每一步都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压力和时间。
你想啊,要是温度稍微高一点,金属就可能融化得一团糟;要是低一点,成型就不完全,结果就是“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惨剧。
所以,控制这些参数,就像是指挥一场交响乐,稍有不慎,整个乐章就会跑调。
1.1 成型工艺在材料成型的大家族中,有很多种不同的工艺。
比如,铸造就像是把金属放进一个模具里,让它冷却后就能得到想要的形状;而冲压则是用刀模和冲头对金属板材施加压力,像切蛋糕一样,把多余的部分剪掉。
还有挤压,这可是一个大块头的工艺,能把金属“挤”成各种长条形、管状的物品。
当然,现代科技的发展给这些工艺也带来了不少新花样。
激光成型、3D打印……这些听起来都像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但如今都成了现实。
咱们现在能做的,不仅仅是把材料成型,而是用更高效、更环保的方法,来创造出更复杂的结构。
这就好比你把包子馅换成了海鲜,不仅味道不同,形状也更丰富,让人眼前一亮。
2. 材料的选择说到材料,那可是成型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选择什么材料,就像选菜做饭一样,不能随便。
比如,要做个坚固耐用的东西,当然得选用金属;如果你想要轻便的工具,塑料无疑是个好选择。
每种材料都有自己的性格,有的硬得像石头,有的软得像棉花。
想要做出好东西,就得了解这些材料的特点,才能灵活运用。
而且,材料的选择不仅仅是看它的外观,还要考虑到它的性能、成本和环境影响。
材料成型主要金属材料的铸造、锻压、焊接和热处理等需要材料被加热才能够完成的材料成型工艺过程。
1.反馈:将被控对象输出的量经测量装置返回到输入端,经预给定量进行比较后,最终将影响过程控制系统的输出结果。
2.过程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1)稳定系统(2)非稳定系统(3) 临界系统3.过程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1)稳稳定性要求是过程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的首要条件,必须指出,实际控制系统不仅首先要满足稳定性要求,而且还要考虑系统必须要由一定的富余量,以便照顾到系统工作时参数可能会发生变化或有更严重的干扰侵入等。
(2)准系统在调节过程结束后,系统的被调量与稳态量之间的偏差称为稳态误差或静态误差,它是衡量系统稳定精度的一项指标。
(3)快快表示动态性能指标要符合要求,它是衡量形态好坏的依据。
4.衰减比: 是衡量一个振荡过程的衰减程度的指标,等于两个相邻的同向波峰值之比即n=y1/y25.过程输入/输出通道:计算机经过计算、处理后,将结果以数字量的形式输出,同时将数字量转化为适合生产过程控制的量。
因此在计算机和生产过程之间,必须设置信息的传递和变换装置,这个装置就成为~6.计算机输入/输出通道与cpu交换信息的类型(1)数据信息(2)状态信息(3)控制信息7.模拟输入通道各部分电路的作用:(1)传感器:将过程量转换为电信号(2)放大电路:对微弱的电信号进行放大(3)多路转化开关:将多路模拟信号按要求分时输出(4)采样保持:对模拟信号进行采样,在模/数转换期间对采样信号进行保持(5)A/D转换:即模/数转换,将模拟信号转化为二进制数字量(6)接口电路:提供模拟量输入通道与计算机之间的控制信号和数据传送通道8.模拟量输入通道设计应考虑的问题:(1)信号的拾取方式(2)信号的调节(3)模/数转换方式的选择(4)电源配置(5)抗干扰测试9.放大器的类型(特点)(1)测量放大器:具有高输入阻抗,低失调电压、低温度漂移系数和稳定的放大倍数、低输出阻抗的特点。
检测技术与自动控制工程基础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必修)课程讲义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机电工程教研室2012年1月第一章检测系统概论1.1 概述1.1.1 认识检测(测试)技术的重要性1、认识检测技术●检测是科学地认识各种现象的基础性的方法和手段。
●检测技术是所有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
●检测技术是科学技术的重要分支,是一门具有特殊性的专门科学和专门技术,又称测试技术。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等学科的迅猛发展,推动了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反过来,检测技术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现代科学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加快了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过程。
2、检测技术的作用●检测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科学研究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已成为促进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有力手段,使用先进的检测技术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必不可少的条件。
●利用检测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揭示出表征各种生产工艺和技术操作过程特征的有关物理参量,能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客观过程的本质和规律性,从而有利于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的研究与改造。
●检测反馈环节是构成高精度闭环控制系统的必要环节,检测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生产过程的机械化与自动化水平,推动了科学技术向高、精、尖方向的发展,例如机器人技术、海洋石油钻探、航空航天以及外太空探索等都依赖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检测技术的发展。
●检测动态物理量。
对于从事机械制造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不仅面临着静态几何量的测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越来越多地面临着许多不可避免的动态物理量的检测(如位移、振动、力、流量、温度、噪声等)。
这些动态量的检测,大量地使用非电量电测法,即通过传感器将被测量变换为电量,而后,要对电信号进行各种变换与处理来达到最终的检测目的。
P1机床动态量检测例子。
●机械工程中许多理论和计算方法只具有粗略估算性质,往往不是很准确,因此只能通过测试获得数据并进行分析,才能了解与实际工况较接近的承载及变形情况、动态过程的载荷特征和运动参数的情况。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课程1. 课程介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一门本科课程,主要涵盖了材料成型加工技术以及相关的控制工程知识。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材料成型过程的理解和掌握,使其能够在实际应用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材料成型过程中的问题。
2. 课程内容2.1 材料成型基础知识•材料成型的概念和分类•材料性能与加工性能的关系•材料流变学基础2.2 常见材料成型方法•塑性加工:锻造、轧制、挤压等•粉末冶金:压制、烧结等•焊接与连接技术2.3 控制工程在材料成型中的应用•控制系统概述及基本概念•控制系统设计方法与技术•自动化控制系统在材料成型中的应用2.4 实验教学与实践环节•材料成型实验室实践:模具设计、设备操作等•材料成型工艺优化实践: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工艺优化,提高材料成型的效率和质量3.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 - 理解材料成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掌握常见材料成型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 了解控制工程在材料成型中的应用 - 具备解决材料成型过程中问题的能力和实践经验4. 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4.1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教学,介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实验教学:在实验室进行相关实验,锻炼学生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讨论与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4.2 评价方式•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实验报告:根据实验内容撰写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整体知识的掌握程度。
5. 参考教材•《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导论》•《材料成型工程学》•《控制工程基础》6. 就业方向与前景学习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的学生将具备以下就业方向和前景: - 材料加工企业:从事材料成型工艺设计、设备操作和优化等工作。
- 控制系统集成商:参与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调试和维护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