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近代仪器分析》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80.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合物近代仪器分析》--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海大09级紫外光谱

【重点内容】

1、基本概念

➢紫外光谱:是一种波长范围在200-400nm之间,根据电子跃迁方式的差异来鉴别物质的吸收光谱。导致吸收光的波长范围的不同,吸收光的几率不同。

➢吸收光谱:是由于光与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分子能吸收光能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而产生的光谱(红外、紫外)

➢发散光谱:是由于分子有高能级回复到低能级释放出光能形成的光谱(荧光)

➢散射光谱:是由于当光被散射时,随着分子内能级的跃迁,散射光频率发生变化形成的光谱(拉曼)

➢发色团:具有双键结构,能对紫外或可见光有吸收作用,产生和跃迁的集团➢助色团:本身不具有生色作用,但与发色集团相连时,通过非键电子的分配,扩散了发色团的共轭效应,从而影响发色团的吸收波长,增大了其吸收系数的一类集团。

2、主要规律

1)光吸收定律

✓吸光度A:A= lg(I0/I)= lg(1/T)=εCl

I0入射光强I透射光强T透光率ε吸光系数C溶液浓度l样品槽厚度2)电子跃迁类型

✓σ—σ*能量大,吸收波长小于150nm的光子,真空紫外区

✓n--σ*含O、N、S和卤素等杂原子的饱和烃的衍生物发生此类跃迁150-250nm ✓π—π*不饱和烃、共轭烯烃和芳香烃类发生此类跃迁,紫外区

✓n—π*分子中孤对电子和π键同时存在时,大于200nm,吸收系数小,为10-100 ✓d-d 跃迁:过渡金属络合物溶液中

✓电荷转移跃迁:吸收谱带强度大,吸收系数一般大于10 000 3)UV的谱带种类

✓R吸收带:双键+孤对电子

✓K吸收带:共轭

✓B吸收带:芳香化合物及杂环芳香化合物的特征谱带,容易反应精细结构

✓E吸收带

4)影响紫外光谱最大吸收峰位移的主要因素

✓最大吸收波长λmax,吸光系数εmax

【补充内容】

✧光谱分析法:当光照射到物体上时,电磁波的电矢量就会与被照射物体的原子核分子发

生相互作用引起被照体内分子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并产生特征能级之间跃迁分析方法。

✧紫外光谱特点:

1)反应分子中价电子能级跃迁情况,主要用于共轭体系(共轭烯烃和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及芳香化合物的分析

2)光谱较简单,峰形较宽,定性分析较少

3)共轭体系的定量分析,灵敏度高

✧极性溶液:使n—π*跃迁向低波移,称为蓝移; π—π*向高波移,红移

✧酸性:蓝移,碱性:红移

红外光谱

【重点内容】

1、基本概念

➢红外光谱:是由于分子内原子核之间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而形成的吸收光谱。

➢伸缩振动:原子沿键轴方向伸缩使键长发生变化的振动,用符号ν表示

➢弯曲振动:原子垂直于价键方向振动,使得分子内键角发生变化的振动,用ν表示➢基频吸收:处于基态的具有红外活性的分子振动,被红外辐射激发后,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所产生的红外吸收

➢倍频吸收:非线性谐振的分子振动时,除基频跃迁外,发生由基态到第二或第三激发态的跃迁所产生的红外吸收

2、主要规律

1)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

✓辐射应具有能满足分子产生振动跃迁所需的类型

✓辐射与分子间有相互耦合作用

2)IR谱带强度和吸收频率受哪些因素影响

✓诱导效应:吸电基是吸收峰向高频移(蓝移),供电基(红移)

✓共轭效应:电子云平均化(红移)

✓环的张力作用:环减小,张力增大(蓝移)

✓氢键作用:使正常共价键伸长,键能降低,频率降低(红移),谱线变宽

✓耦合效应:振动耦合,相同的两个基团相邻时且振动频率相近时,可能发生耦

合,引起吸收峰裂分,一个移向高频,一个移向低频3)熟悉主要官能团的特征谱线

【补充内容】

✧红外光谱的三要素:谱峰位置、形状、强度

a. 谱峰位置:即谱带的特征振动频率,定性分析

b. 谱带形状:研究分子内是否存在缔合以及分子的对称性旋转异构、互变异构

c. 谱带强度:与分子振动时偶极矩的变化率有关,定量分析的基础

荧光、拉曼光谱

【重点内容】

1、基本概念

➢荧光:当电子从最低单线态S1回到单线基态S0时,发射出光子,陈称为荧光

➢磷光:当电子从最低单线态S1进行系间窜越到最低激发三线态T1,再从T1回到单线基态S0时,发射出光子,称为磷光

➢拉曼散射:当光透过样品被散射时,光子与样品分子之间发生非弹性碰撞,有能量交换,这种散射叫做拉曼光谱散射

➢瑞利散射:当光透过样品被散射时,光子与样品分子之间发生弹性碰撞,没有能量交换

2、主要规律

1)荧光和磷光光谱的产生原理及现象特点

a.荧光:寿命一本为10-8-10-10s,停止光照,荧光熄灭

b. 磷光:波长较长,寿命可达数秒至十秒,停止光照后会在短时间内发射,常在低

温测量,比荧光弱

2)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的共同性与差异

相同点:a. 同属分子振动光谱,波数范围相同;

b. 红外中定性三要素对其也适用

不同点:a. 红外较适合高分子侧基和端基,特别是一些极性基团的测定,而拉曼对研究骨架特征特别有效

b. 对具有对称中心的基团的非对称振动而言,红外是活性,而拉曼是非活性,

反之,对称振动,红外是非活性,拉曼是活性;对无对称中心基团,都是活性

【补充内容】

✧四个量子数:主量子数n,磁量子数m,角量子数l,自旋量子数m s

✧统一物质在相同条件下观察到的各种荧光,其波长相同,只是发光途径和寿命不同。

物质确定,能级确定

✧斯托克斯线:在拉曼散射中,若光子把一部分能量给样品分子,散射能量减少,此时

(ν0-ΔE/h)处产生的散射光线叫·。若获得能量,叫反斯托拉斯线。

✧拉曼位移:斯托拉斯线或反斯托拉斯线与入射频率之差

核磁共振

【重点内容】

1、基本概念

➢核磁共振:是通过将样品置于强磁场中,然后用射频元辐射样品,是具有磁矩的原子核发生磁能级的共振跃迁而形成吸收波谱

➢屏蔽效应:当原子核处于外磁场中时,核外电子运动产生感应磁场,就像形成一个磁屏蔽,使外磁对原子核的作用减弱了,即实际作用在原子核上的磁场为H0(1-σ),而不是H0,σ称为屏蔽常数

➢化学位移:共振发生变化,在谱图上反应为波峰位置的移动,称为化学位移

➢磁各向异性效应(电子环流效应):

➢耦合常数:分裂峰之间的距离,一般用J表示,单位为Hz

3、主要规律

1)核磁共振的条件

✓核有自旋(核磁距):自旋量子数I不等于零(质量数和原子序数不同为偶数)✓外磁场,能级裂分

✓照射频率满足:ν=γh0/(2π)

2)影响化学位移的主要因素

✓电子云密度升高,屏蔽效应上升,核磁共振发生在高场,化学位移减小氧的电负性升高,氢原子周围电子云密度下降,移向低场,化学位移增大✓电子环流效应:

✓氢键:能使较低场发生共振。升温或稀释溶剂,高场移动,加入氘,消失

✓溶剂效应:在氢谱测定中不能用带氢的溶剂,若必须测,用氘带试剂3)常见基团的化学位移

4)1H-NMR谱图解析

5)13C-核磁共振波谱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