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 格式:docx
- 大小:38.10 KB
- 文档页数:5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步骤:
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圆明园的繁华景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预: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并在小组内讨论圆明园的繁华和毁灭的原因。
3.展示:通过电教媒体展示圆明园被毁灭的图片和历史文物,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残酷和中华民族的屈辱。
4.朗读:让学生在感情的引导下朗读课文,并通过不同的读法,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5.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华民族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怎样爱护祖国文化和历史。
6.总结:通过总结,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加深对爱国情感和责任感的认识。
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如下:
主题:《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了解圆明园被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壮观。
小结】
通过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的讲解,我相信本节课的教学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感受到爱国情感和责任感,增强振兴中华的使命感,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文化和历史。
1.名言引题,激趣导入
引用XXX的名言:“在世界东方的中国,有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就是圆明园。”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圆明园的世界。
2.走进圆明园,字里行间悟真情
本环节分为两部分:
让学生细读探究二、三、四自然段,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激发他们对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热爱。 抓住“圆明园中有什么?没有了什么?”这一矛盾的变化,让学生细读探究五自然段,了解圆明园毁灭的过程,激发他们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仇恨。
3.走出圆明园,字字句句表真情
在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自由创作表达内心真实感受,将情感升华为民族责任感,重温历史,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4.总结全文,提升情感
通过总结课文,强调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时刻记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口号,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5.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题目:“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复它的原貌,你对此有何看法?”拓展学生的思考和知识面。
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圆明园是中国古代一座极具历史价值的皇家园林,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园内有众多珍贵文物和艺术品,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然而,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圆明园被洗劫一空,文物被掠夺,建筑被焚毁,园林被破坏。这一事件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灾难。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段令人痛心的历史。这座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其设计和建造历时数十年,耗费巨资。园内有大量的奇石、名画、文物和书籍,其中不乏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珍品。这些文物和艺术品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是人类文明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圆明园的毁灭让这些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失落了。英法联军的掠夺和破坏行为,不仅对中国文化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也对人类文明的发展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响。这一事件提醒我们,应该珍惜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一次文化灾难,也是一次政治灾难。当时的清政府在面对外敌入侵时,表现出了软弱无能的一面。他们没有有效地保护国家的文化遗产,也没有为国家的尊严和荣誉而战斗。这一事件让人们认识到,政治力量的强大和文化自信心的建立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保障。
今天,圆明园的毁灭已经成为历史,但它留下的教训仍然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应该珍惜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我们也应该努力提高国家的政治力量和文化自信心,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做出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