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修编)环评报告书简本
- 格式:pdf
- 大小:313.11 KB
- 文档页数:25
1江阴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修编)环评报告书简本
1 规划概述
1.1 规划背景
福州市江阴工业集中区位于福州市福清境内的江阴岛,具有深水岸线优势和自然
资源、土地、电力供应等优势条件。2000年底福州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共同开发江阴
工业区的重大决策, 2004年12月,福州市政府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福州市江阴工业
集中区总体规划》(修编)。近年来,已有部分企业入驻该区。为加快江阴工业集中
区建设步伐,确保整个江阴岛区域的同步协调发展,江阴工业集中区管委会组织开展
了江阴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环评的编制。
1.2 规划目标、规划定位与产业布局
规划目标:以江阴港口和江阴工业区为龙头,沿陆上交通干线为两翼展开布局,
突出以江阴岛南部为中心的港口重工业区的开发,辐射渔溪、新厝、上迳和龙高半岛
各开发区,形成一个中心和二个轴线的分工明确、各具特色、互相关联、协调发展的
港口经济区。
规划定位:福州市域和福清市域重要的现代化外海深水港口和临港基础工业为主
的现代化工业集中区。
产业发展方向:依托港口优势发展钢铁、能源、化工、机械、修造船等临海基础
型工业以及其延伸工业;积极发展港口运输业和物流业。
产业布局:规划根据工业集中区发展要求、自然条件及周边基础设施条件,形成“一
主、三副”的布局结构。“一主”即江阴组团,“三副”即指新厝组团、渔溪组团和岛北组
团。 21.3 规划范围与规模
江阴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范围包括江阴本岛、福厦路沿线渔溪、新厝镇,规划区
面积158.6 km2
,包括:北到规划渔溪镇区北侧—龙高高速公路和柯屿垦区水面为界,
西至福厦铁路,东至兴化湾,南至过桥山和江阴港区,涉及江阴全镇、渔溪镇南部、
新厝镇区及其北部行政村。其中:江阴组团规划范围在下宅村―后庄村―南渚村的规
划路一线以南的半岛区域,面积67.51km2
。远期(2020年)人口规模35万。
1.4 规划结构与功能分区布局
用地功能包括工业用地、仓储用地、生活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类型。
(1) 江阴组团规划布局与结构
江阴组团规划用地范围67.51km2
,规划建设用地51.65km2
。组团内将形成一个生
产区(建设用地37.96km2
)和一个生活配套区(建设用地13.69km2
)。按功能分区,
总体可分为西部工业区、西南部仓储物流区、江阴港区、东南部重工业区、江阴生活
配套组团五个区域和1个生态隔离带。西部工业区以化工医药行业为主,东南部重工
业区以冶金机械能源行业为主。福建东南电化有限公司拟在西部工业区建设年产10
万吨/年TDI(甲苯二异氰酸酯)工程、年产10万吨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工程。
(2) 新厝组团规划布局
新厝组团充分利用新厝盐田、滩涂及西港吹填造地,集中进行工业加工区和新厝
新镇区配套建设,规划范围10.15km2
,规划建设用地9.87km2
。
(3) 渔溪组团
渔溪镇南片工业用地位于渔溪镇区南部、沿福厦路东侧,规划布局作为轻工业小
区,充分依托福厦交通走廊和镇村经济发展加工业,规划用地373.1hm2
。渔溪组团也
设有仓储区,面积10.6hm2
。组团还结合镇区向南拓展布局镇区新居住区,结合南部
工业加工区布局工业配套居住区,居住用地287hm2
。 3(4) 岛北组团
岛北组团包含北部下垄-庄前新区,主要结合下垄码头建设和庄前、大厝、梨港、
前林等村实施集中新村建设,形成新镇,规划区规模112hm2
,规划建设用地98 hm2
。
区内将结合下垄码头建设配套水产加工型工业小区,规模47.6hm2
。结合下垄码头适
度布局建设小型仓储设施,面积17.9hm2
。
1.5 相关基础设施规划
主要包括道路交通规划、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给水、排水、供电、通信和燃气工
程等)、环卫设施规划、绿地景观规划和防灾规划等。
规划设2座水厂,一水厂设于翁西林村南面,日供水能力10万m3
/d;二水厂设于陈
厝村东侧,日供水能力25.3万m3
/d。
规划区内按片区规划有三个污水处理厂和一个污水处理站。分别是南部工业与港
口片区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港口、国电、钢铁等企业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规模15.4
万吨/天,占地15hm2
;生活区污水厂规模7万吨/天,占地12hm2
;新厝片区污水厂规划
按15万吨/天规模预留污水处理厂用地,总用地面积15hm2
。岛北片区污水处理站规模
0.8万吨/天,占地1hm2
。
2 区域环境与资源现状、环境问题及制约因素
2.1 区域环境与资源现状
(1) 海域环境
① 海洋水质环境
评价海域中四类、三类海域海水水质监测的各项指标符合GB3097-1997第三类海
水水质标准的要求;评价海域中各测点重金属的监测值均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
要求;评价海域中二类海域海水水质监测的中,大部分测点无机氮、磷酸盐监测值超
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要求,其它各项指标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要求。 4评价海域内选取了8个站位,监测化工行业特征污染物:苯胺、甲醛、苯、邻二
氯苯、氯苯。由于《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无此类污染因子标准,本评价参
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表3“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
定项目标准限值”,苯胺、甲醛、苯、邻二氯苯、氯苯监测结果低于《地表水环境质
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表3“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标准限值” 。
② 海洋沉积物环境
在评价海域范围内,石油类可符合沉积物第二类标准,并且监测值较低;各监测
站位有机碳和硫化物均可达沉积物第二类标准。评价选取了6个站位,监测分析沉积
物中化工行业的特征污染物:苯胺、甲醛、苯、邻二氯苯、氯苯。因国内无相应标准,
不做评价。
③ 海洋生态环境
兴化湾海域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水平属福建省近岸海域属正常范围。浮游植物
的细胞数量、密度低尚未出现明显的高值,潮间带和潮下带的底栖生物种类较多,生
物量高,底栖生物中棘皮动物、软体动物和甲壳类等敏感种类数量较多,生物群落结
构特征反映出水体轻污染型。总体来说,海域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
能力,目前生物的群落结构基本正常。
(2) 大气环境
评价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良好,10个监测点位的 SO
2 、NO
2、PM
10均达到《环
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各污染物的污染指数均较低。在化工区
附近选取了3个点位,监测化工行业特征大气污染物。硝基苯、苯胺、氯气、氨、甲
醛、一氧化碳、氯化氢、苯、甲苯、氯苯等化工行业特征大气污染物监测结果,均低
于《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及前苏联标准中的相应标准。
(3) 声环境
工业区内的各村落声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但有部分测点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
中1类区标准;江阴港区码头昼夜噪声均能达到3类区标准;324国道(新厝镇政府门 5口)两侧的昼间监测噪声值超过4a类区标准值,南港大道两侧监测噪声值可达到4a类
区标准值。
(4) 陆域水环境
① 地表水
规划区内地表水水质现状:占泽溪的各项水质指标基本符合地表水Ⅳ类水标准,
但溶解氧、BOD5偶有超标;木兰溪入海口断面各项水质指标基本符合地表水Ⅴ类水
标准;萩芦溪入海口断面的各项水质指标基本符合地表水III类水标准。
② 地下水
规划区内地下水水质现状:渔溪、新厝、江阴三个镇的监测点位地下水受到较为
严重的有机污染和微生物污染,未达到相应的标准要求。
(5) 陆域生态环境
① 土壤环境质量
根据监测结果,监测因子中除Zn指标在陆域的居住区和工业区的背景值超过三
级标准外,Ni、As、Pb、Cr、Cd、Cu、Cd、有机质和硫化物因子等其他指标均符合
二级标准要求。区域土壤基本没有受到重金属的污染影响。
② 植被资源
江阴工业区上植被主要有森林植被和农田植被两大类,现有植被为次生植被,由
自然植物群落和栽培植物群落组成。原生植被应为南亚热带季雨林,植物种类繁多,
植物区系多样,但由于长期受人为活动频繁的影响,原生植被早已遭受严重破坏而灭
绝。现有次生植被为森林群落和作物群落。森林群落以防护林等林份为主,而果树等
经济林和竹林甚少。目前江阴岛共有防护林2644.81hm2
,其中防护林1325.8hm2
,防
风固沙林100.7hm2
。防护林主要树种有木麻黄、黑松、台湾相思等。作物种类主要为
水稻、地瓜、花生、大豆、小麦、大麦以及各种蔬菜类。
③ 土地利用 6区内用地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其次是水域、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再次是交通用地、
未利用地。岛内土壤类型有赤红壤、红壤、盐土以及经水耕熟化而成的水稻土等
2.2 现有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开发区已有企业入驻,近年来伴随开发建设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1) 开发区内企业环境意识不足,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开发区已入驻企业42家,36家已通过环评审批,6家正在办理环评审批手续,仅有
7家通过环保验收。江阴工业集中区配套建设的污水处理厂至2008年11月尚未完工,一
期工程预计到2009年3月才可投入使用。企业污水多直排入水体。
区域内目前产生的生活垃圾均堆放在江阴镇高岭村的山坳内,进行简易填埋。随
着工业区的发展,大量的生活垃圾和一般工业垃圾没有规范化的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
垃圾占地、垃圾倾倒河道、水体中垃圾漂浮、垃圾围城等现象相对严重,已经给当地
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2) 工业区内布局相对混杂,工业废气、工业噪声直接影响居民
由于江阴工业区的初衷是将福州市内的污染企业迁入集中控制其污染,故未有良
好的产业规划布局意识,工业区和居民区基本错杂,很多居民点与企业相距很近。企
业排放的废气和设备运营产生的噪声直接影响周边居民。
(3) 区域开发与水产养殖冲突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根据区域的发展规划,兴化湾附近的海域水产养殖将逐步进行消减,而发展成为
码头港口工业。随着工业区的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将排入兴化湾,使兴化湾的海水
水质和海洋生态遭遇污染,而目前区域的污水处理厂尚未建成。因此港口工业的发展
与海域水产养殖之间存在矛盾。
(4) 土地利用变更引起生物多样性改变和破坏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区内林木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状况遭到破坏,生
物种类的丰富度及生态功能不足。
(5) 基本农田保护替代方案尚未得到落实,土地利用状态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