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现代文阅读综合练习题 百度文库(1)
- 格式:doc
- 大小:330.50 KB
- 文档页数:44
2024-2025学年鹤壁市高三语文(上)第一次综合检测卷(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2024.08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距离”一词的本义是对时间和空间而言的。
如从此时到彼时、从此地到彼地之间隔着一个长度,人们就把这种时间、空间相隔的长度叫做距离。
“心理距离”中的“距离”,不是指时空相隔的长度,而是指心理的距离,这是指我们在观看事物时,在事物与我们自己实际利害关系之间插入一段距离,使我们能够换一种眼光去看世界。
这种距离的插入,是靠自己的心理调整实现的,所以叫做“心理距离”。
古往今来,一切伟大的诗人、艺术家之所以能从寻常痛苦甚至丑恶的事物里发现美和诗意,就是因为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心理调整,将事物摆到一定的距离加以观照和品味。
例如竹子,在一般人的眼里,它不过是可以架屋、造纸和当柴烧的寻常之物,但中国古代诗人面对竹子,却以另一种眼光,从它那里发现了一个又一个鲜活、动人、美丽、清新的世界。
“寒天草木黄落尽,犹自青青君始知”(岑参),“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李白),“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杜甫),“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刘长卿),“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郑樊)。
在这些诗人的眼中,已彻底改变了看待事物的普通方式,所以普通的竹子已具有生命的颤动和美好的性格,竹子在诗人的“心理距离”的作用下,已进入了艺术世界,获得了美的意味。
审美体验中的“心理距离”是存在“内在矛盾”的。
一方面,艺术作品能否感动我们,引起我们的“共鸣”,这与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跟我们自身独特的生活经验、体会相吻合的程度成正比。
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个人经历愈是吻合,我们对艺术作品的领会就愈是深切入微,艺术作品就愈是能打动我们。
另一方面,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生活经历愈是贴近,我们就愈容易把作品的艺术世界与自身的生活经历混为一谈,也就愈容易从艺术世界退回到自身经历的现实世界。
综合检测(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材料一历史发展到19世纪的中叶,由法国大革命引起的几十年反反复复的热流终于慢慢地冷却下来。
面对大革命所带来的令人沮丧的社会现实,人们开始了冷静的思考。
到了1848年革命以后,在冷静地考察社会现实的基础上,一个新的文学流派悄悄地登上了文学舞台,这就是直到现在依然有着强劲生命力的现实主义文学。
关于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可以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浪漫主义文学认为“生活应该如此”,现实主义文学则是“生活就是如此”。
现实主义文学是对那种全然无视现实、任情感流露的浪漫主义文学的反拨。
在它们叙述的故事里,浪漫主义的幻想和温情常常是主人公不幸的主观根源,而金钱和权力是构成不幸的社会根源。
但如果把现实主义文学说成是“向社会举起的一面镜子”,那是不确切的。
文学不仅是对现实消极的反映,而且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抗。
一个追逐各种时髦思潮和表层热点的作家,不过是浅薄的鹦鹉。
他们的学舌作品将随着潮流的东逝而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们不是现实主义,而是伪现实主义。
真正的艺术家必然不屈服于社会的庸俗的流行观念和被权威保护的现实。
他们同这样的现实角力,而殚精竭虑地探索社会表层之下那些最隐蔽因而也是最强有力的因素。
这种力量是相对稳定、模糊不清的,它一旦被作家、艺术家揭示出来,就能在人的内心唤醒一股如雄狮般的力量,引起社会性的“轰动效应”。
这种力量,在人的内心深处、深不可测的渊底躁动着,当天才的闪电照亮深渊的时候,它就会欢腾起来,使读者感到一种淋漓酣畅、如瀑布宣泄般的快感。
(摘编自徐葆耕《西方文学十五讲》) 材料二20世纪的现代主义小说使小说走上了一条艰涩、困难的道路。
阅读和讲述这些小说也同样成为一个困难的事情。
但这也许恰恰说明20世纪的人类生存和境遇本身更困难,更复杂,更难以索解和把握。
小说的复杂是与世界的复杂相一致的。
高一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现代文阅读练习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本篇文章将为您提供一些高一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阅读练习题一:小说《围城》的作者是谁?A. 鲁迅B. 韩寒C. 都江堰D. 钱钟书答案:D. 钱钟书解析:《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由钱钟书所著。
这部小说以讽刺的手法揭示了上世纪4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内心的挣扎和焦虑,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
阅读练习题二: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鲁迅的代表作?A. 《狂人日记》B. 《呐喊》C. 《围城》D. 《莎菲女士的日记》答案:C. 《围城》解析:《围城》不是鲁迅的代表作,而是钱钟书的作品。
鲁迅的代表作包括《狂人日记》、《呐喊》等,他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练习题三: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摘自《红楼梦》)贾母见他无精打采,说道:“你们两人这样的本分,还生什么悲痛!只是出落得这样模样,却又一面来向人沾惹寻歪!快休胡乱哭,娘儿们再伤心也不过是造孽!”紫鹃道:“……容他哭,伤一日心,可省得后来哭数月。
要是哭过了,往后娘儿们百般缠念他,他却又挑起来,娘儿们伤的心就枉然悔恨。
”低声对宝钗又说道:“一时他不恼,过后他也后悔。
也不见你好处。
”贾母便止了怎么唧唧的丫头说话。
问题:这段文字中主要描写了哪个人物的情感?A. 宝钗B. 贾母C. 紫鹃D. 贾宝玉答案:D. 贾宝玉解析:这段文字主要描写了贾宝玉的情感。
他因为某种原因而情绪低落,引起了贾母、紫鹃等人的关注和劝解。
这段文字中贾母和紫鹃的对话,既展现出他们对贾宝玉的关心,也暗示了贾宝玉的情感内心活动。
阅读练习题四:下面关于现代文学特点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内容丰富,触及社会现实问题,倾向于现实主义风格。
B. 写作风格多样,包括传统文学的继承与创新。
C. 倾向于表现个人情感和心理世界,形成了显著的浪漫主义风格。
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丽乡村芦芙荭那天早上,他刚一进办公室,电视台的总导演就找到他。
这些年,电视台和他有很多合作,他和总导演都合作成朋友了。
他一看是总导演,就开玩笑说,是不是又要我赞助?我都成了你们电视台的钱袋子了。
总导演接过他递过来的烟,一屁股坐在沙发上,说,你说说,你除了钱,还能有什么?开过玩笑,总导演才言归正传,说,电视台准备拍一部关于乡村记忆的纪录片。
地点选在你老家的那个村子,这一次,不要你出钱,但你得给我们帮帮别的忙。
他的老家距县城有七十多里,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傍水的小山村。
村子里的房子、门楼、院墙以及鸡舍、猪圈、牛栏清一色都是用青石板砌成。
虽然没有街道,但户连户、舍连舍勾连成一片,错落有致,看起来特别美。
他虽然离开村子多年,每年总会回去转上几次。
这些年,他在城里盖起了一栋栋大楼,心里却总是割舍不了那些石板房。
那里每个角落都有他美好的记忆。
一听说在他老家拍电视片,他一下子就来了兴趣。
你要我做什么?总导演说,是这样的,我们已到你老家那个村子踩过几次景了,一切都满意,唯一缺的就是人了。
缺人?他有些不明白。
是的。
你的老家你知道。
这几年村子里的人外出的外出,搬走的搬走。
那天我们去村子里踩景时才发现,偌大的一个村子几乎成了空村。
只有四五户人家,而且都是老人。
他说,这我知道。
总导演说,问题是,我们拍纪录片,不能拍个空村子吧,那么好的景致,没有人,拍出来又有什么意思呢?你想想,一个有人声有狗叫又有炊烟的村子出现在电视里该是多么美的画面呀!他明白了总导演的意思,可这比出钱的难度还大。
别给我说难。
我知道你的能耐,凭你在村里的威信,这事对你来说就不算个事。
这事还真是个事。
送走总导演,他就开始给村子里在外的人打电话。
一开始,大家听说要在老家的村子里拍电视,都兴奋得不得了。
可一说到具体的事情上,问题就来了,有的说生意忙走不开,有的说小孩要上学得照看,推三挡四找各种理由。
尽管难度大,最终他还是做通了全村人的工作。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一)①一次在曲水边坐了下来,准备觞咏。
②几次来兰亭,都与流觞有关,做一个亲水的游戏。
时间过去那么久了,曲水流觞却一直不被遗忘。
旧日游戏今人为之,便有一种旧瓶装新酒的味道。
③遵照主人的美意,每个人都换了件晋时的长衫,一直延伸到脚下,有点徐徐舒展。
试走几步,仿东晋文人的优雅从容,便觉得回去以后要依此仿制几件,穿起来古色古香。
东晋人服食五石散多了,衣衫都裁剪得宽大,布料也柔和,便不会刮着细腻的皮肤,同时也使挥毫的动作更加婉转。
④忽然,我看到长衫下露出锃亮的皮鞋尖了,随着走动的摆幅,一伸一缩地探头探脑。
显然是主人疏忽了,忘了为每个人配备一双晋履,便使足下有些异样。
不过,让今人穿上晋履,会否在移步时踉跄不安?正思量,有人手机响起,是雄健的进行曲,镗镗嗒嗒汹汹而起。
他急匆匆解开晋衫,从贴身口袋掏出手机,哇啦哇啦地叫喊起来。
眼看着伪造好的仿古气氛,一刹那冲荡得毫无影踪。
还是黑格尔说得好:一个人不能脱离他的环境,就好像一个人不能脱离他的皮肤一样。
⑤同样的暮春之初,同样的茂林修竹,不同的文人情怀,如同笔调凌乱的草书,已经不是魏晋时的章法。
⑥缤纷的花瓣从上游星星点点地飘了下来——春天就是这样,鲜花是她的容颜,灿烂地绽放,使江南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艳丽。
花瓣过后,盛着黄酒的觞缓缓地飘了下来。
按规定,觞停在谁面前,得即兴赋诗,赋诗不成者则要罚酒了。
⑦我是做好罚酒的准备的,如果觞停在我的面前,那就看造化了,也许即兴就成了一首诗,博得众人喝彩;也许一时憋住,脸红耳赤,传了出去,说此人胸无点墨。
注视着觞的动静,却见身边的人变戏法似地掏出笔记本,上边都有几首早早做好的诗,准备应对。
⑧天啊,怎么可以这样?⑨可惜,觞到我跟前转了个弯,不愿停下,以至于不能让我的才华有所表现。
⑩公元353年暮春,那个觞咏的文人游戏中,雅集的四十二人,有二十六人诗才敏捷,把诗做出来了。
在那个流连诗酒的时代,居然还有十六人未能成诗,从而罚酒三巨觥。
2024学年湖南省九校高三语文12月第一次联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2024.12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据最近的神话研究的结论,各民族的神话是各民族在上古时代(或原始时代)的生活和思想的产物。
神话所述者,是“神们的行事”,但是这些“神们”不是凭空跳出来的,而是原始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之必然的产物。
原始人民的心理,有可举之特点六:一为相信万物皆有生命、思想、情绪,与人类一般。
二为魔术的迷信,以为人可变兽,兽亦可变为人,而风雨雷电晦冥亦可用魔术以招致。
三为相信人死后魂离躯壳,仍有知觉,且存在于幽冥世界。
四为相信鬼可附丽于有生或无生的物类,灵魂亦常能脱离躯壳,变为鸟或兽而自行其是。
五为相信人类本可不死,所以死者乃是受了仇人的暗算。
六为好奇心非常强烈,见了自然现象以及生死睡梦等事都觉得奇怪,渴求其解答。
原始人本此蒙昧思想,加以强烈的好奇心,务要探索宇宙间万物的秘奥,结果则为创造种种荒诞的故事以代合理的解释,同时并深信其真确;此即今日我们所见的神话。
现代的文明民族和野蛮民族一样地有它们各自的神话。
野蛮民族的神话是原始信仰加上原始生活的结果,所以不合理的质素很多。
文明民族的神话则已颇美丽,成为文学的泉源。
这并不是文明民族的神话自始即如此美丽,乃是该民族渐进文明后经过无数诗人的修改藻饰,乃始有今日的形式。
就中国现存的古籍而搜集中国神话,我们不能不说中国民族确曾产生过伟大美丽的神话。
可为什么我们的神话不能全部保存而仅余零星的片段呢?据我个人的意见,原因有二:一为神话的历史化,二为当时社会上没有激动全民族心灵的大事件以诱引“神代诗人”的产生。
神话的历史化,固然也保存了相当的神话;但神话的历史化太早,便容易使得神话僵死。
中国北部的神话,大概在商周之交已经历史化得很完备,神话的色彩大半褪落,只剩了《生民》《玄鸟》的“感生”故事;至于诱引“神代诗人”产生的大事件,在武王伐纣以后,便似乎没有。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清明两忆(节选)(肖复兴)①父亲去世那一年,我在北大荒,弟弟在青海。
那时,我们热血沸腾,挥斥方遒,一心只顾“指点江山”,而把两个老人那样毅然决然、毫无情义地抛在家里,像抛在孤寂沙滩的断楫残桨。
我们只顾自己年轻,却忘记了老人的年龄。
②那是1973年秋天,我和弟弟回北京探亲后,我刚刚返回北大荒不几日,而弟弟还在返回青海的途中,父亲去世的电报就打来了。
③家里只剩下了母亲一个人。
好心的街坊问她:“肖大妈,有没有孩子们的地址?找出来,我们帮您打电报!”④从床铺褥子底下,她找出放着的一封封信。
那是我们几个孩子这几年给家中寄来的所有的信。
她看不懂一个字,却完完整整保存完好;虽目不识丁,却能从笔迹中,准确无误辨认出哪封是我或弟弟寄来的。
我回到家后,街坊们告诉我:你妈这老太太真是刚强的人,一滴眼泪都没掉,就等着你们回来。
街坊就是按照信封上的地址,给我和弟弟打去了电报。
⑤匆忙赶回家,母亲正孤零零呆坐在床前,看见了我,站起身来,缓缓地走到我的面前,望着我半天没有说话。
家里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安静,静得我直想落泪。
过了一会儿,母亲才对我说道:你先去谢谢人家街坊,人家帮忙拍的电报!⑥这时候,我才忽然发现母亲已经老了,头发花白了,皱纹像菊花瓣,密密地布满在瘦削的脸上。
算算她的年龄,这一年,她整整七十岁了。
年轻和壮年的时光,一去不返,我却以为她还不老,还可以像以前一样为我们操劳奔波。
⑦那天晚上,我和母亲睡得很晚。
一直到她催我:快睡吧,你回家跑了这么老远!我说:好,就睡,您先睡吧!⑧我确实没有一点儿睡意,心里乱得很。
看着母亲钻进被子,脱掉外衣,忽然,看见她里面穿的内衣,是我读中学时候的运动衣,棕色,翻领,已经很旧,掉了颜色,而且破了洞,被她缝补上了补丁。
补丁是几小块蓝布,和运动衣的颜色不一样,在昏黄的灯光映照下,格外刺眼,像飞出来几块蓝色的箭镞,扑簌簌直射向我。
我的心一阵紧缩,强忍着,没有在母亲的面前掉下眼泪。
现代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现代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1(1)毕业前最后一次班会,班主任童老师说了许多祝福和叮咛的话,然后发给每人一张稿纸,让他们写出自己认为未来人生最重要的三件事。
算是高中最后一篇作文。
(2)童老师话音刚落,他就在稿纸上写出答案:赚一万元钱、住有阳台的楼房、看罗大佑演唱会。
(3)二十年过去了,已成为京城富商的他,又回到故乡,参加母校五十年庆典。
他为老师准备了一份贵重的礼物——LV皮包。
(4)他的礼物,好像并没让老师感动——这位一辈子生活在小镇、奔走于校园的中学女教师,似乎对来自法国的著名品牌并无多少印象。
相反,他自己,却被老师的礼物深深地感动了!那是二十年前他离开学校时完成的最后一篇作文。
(5)他看着那有些发黄的纸上写着:赚一万元钱、住有阳台的楼房、看罗大佑演唱会。
他百感交集,眼泪一瞬间涌了出来。
(6)他早已实现这些梦想。
实现之后,并不觉得它们重要。
(7)“如果现在,让你写下过去二十年,对你影响最重要的三件事,你会写什么?”老师问。
(8)他思考片刻,拿出笔,在稿纸背面写下:(9)老师看了,微笑着道:“给我讲讲吧。
我相信,每件事背后,都藏着一个故事。
”(10)那一年,他二十九岁,辞职创办自己的公司,忙的晕头转向,春节也没回家。
除夕夜,他往家打电话,母亲问:“有没有吃饺子?”他说:“吃了,在超市买的速冻水饺,一点儿也不好吃。
真想吃你包的三鲜馅饺子。
”初一晚上,他刚刚上床睡觉,就被门铃声叫醒,开门一看:是母亲。
她坐了十二个小时的火车,给儿子送饺子来了!(11)他对老师道:“那是我一生中吃过的最好的饺子!现在回想起来,还能感受到那种特有的香味。
”(12)一年后,由于各种原因,公司倒闭了。
当初创办公司,他欠下几万元债,心灰意冷,萌发轻生念头。
这时,一位平时并不十分亲近的朋友找到他,给他一本存折,告诉他密码,转身走了。
(13)“存折上有6500元钱,是他的所有积蓄。
他是一名公务员,每月薪水不到一千,每次发薪就存一二百,每次存钱的记录都在上面。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对于高中语文的练习,会让你得到新的收获。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以供大家学习。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一)自从迁居北京朝阳门外的金台路,脑际常常浮起一个疑问:这金台路的名字因何而起?难道这一带果真是两千多年前燕台的遗址吗?一位同住在此处的同志写文章,每每在稿末注上“×年×月于京郊黄金台”字样。
我曾问他是否考证过,他笑而不答。
恐怕他亦未必掌握确凿证据,“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大约也是寄托一点向往之意吧。
想那燕台两千余年前初起时,至多不过是一座黄土垒成的土丘,上面有点砖木结构的简单亭台而已。
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接待当时的一位高级知识分子郭隗,这件事连同郭隗以讽喻形式讲的那个用重金收买骏马尸骨的传说,甲了两千余年,燕台也被后世诗人美称为“黄金台”了。
黄金台的政治价值远远超过了它的实际使用价值。
在漫长的旧时代,它曾使多少读书人艳羡过,咏叹过,做过无数回美梦;也曾使多少不得志的文人墨客感慨过,哀伤过,发泄过满腹牢骚。
唐初陈子昂登幽州古台,是否就是这座燕台呢?诗人没有留下说明,不得而知。
但那“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千古名句,确是表达了多少苍凉沉郁的情怀。
以“燕台”或“黄金台”入诗,从唐宋直到明清,俯拾皆是,不可胜计,大都乙了怀千里马之才而不遇、渴望有燕昭王式的明君而不得的心境。
元代贡师泰曾愤愤地写道:“黄金买贵满长安,惆怅英雄布衣老。
”明代袁中郎在诗中质问:“十载筑台亲礼士,如何止得一人贤?”张明弼更是愁苦地低吟:“于今最贱纵横士,莫倚荒台发浩歌。
”数来数去,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茫茫青史上,筑黄金台以延国士、置重金以收骏骨的事例,似乎的确“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怀念燕台的故事,期望在盛明之世常能出现招揽人才的黄金台,自然成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愿望。
“人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有没有千金,是在其次的。
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现代文阅读I)【2023年新高考全国I卷】(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
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
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
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
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
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
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
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
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
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
他们发现,从2004年到2013年,三个小组的生活水平都上升了,其中藜麦种植户家庭支出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
农民们正在变富,他们将这种新收入转化为支出又给周边民众带来了好处。
那么藜麦消费量下降34%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很长的时间内两个国家的藜麦消费量一直在缓慢而稳定地下降,这意味着消费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激增不存在明显的联系。
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母亲的救赎娄玉启梁老师睁开眼时,日光映亮了窗户。
稍稍料理,吃过早点后,他沏上一杯茶,点开QQ。
一年多了,头像依然是她穿着白大褂的工作照。
QQ网名:秋桂。
他替她写道:“今日,晴,楼下的桂花开了……”写到这,他眼睛湿了。
自从女儿跟了外婆,每当下班回来,便一个人守着一屋子空气。
两年前,一位高龄产妇在她医院里因不可逆的病因不幸走了;之后,医院按照调解协议给予了适当赔偿,可是产妇的男人一直不依不饶。
那天,男人喝了酒便到医院闹。
作为副院长的她上前阻止,男人竟然将她从12楼掀了下去……那桩事故轰动一时。
人走了,他替她打理QQ。
正伤感时,手机响了,一看,是门卫室的。
“梁老师,有一位乡下来的老奶奶给你送了一篮子鸡蛋!”“乡下老奶奶?她人呢?”“她已经走了。
”“好,等会儿我下去。
”……电梯上的红字不停地眨着眼,从“12”开始往下掉,一直掉到“1”。
在这个过程中,他想不出那老奶奶是哪位亲戚。
出了电梯,他散散漫漫走到门卫室。
果然,门卫老马的桌子边搁着一胶袋鸡蛋。
他拎起鸡蛋,问:“老马,她没说其他话?”老马放下报纸,说:“怎么,她不是你家亲戚?”“我乡下亲戚多,不晓得她是哪一位?”老马捧起报纸说:“那我就不晓得了,她只说是送给你的!”……一晃,又是一个月,他差不多将这事忘了。
一天傍晚,当他走进小区时,老马又叫住他:“梁老师,鸡蛋!”他一定,折进门卫室。
又是一胶袋鸡蛋,不多不少,30个。
老马呷了一口茶,说:“你家亲戚真好!”“还是那老奶奶?”“是啊,怎么,你还不知道她?”“大概晓得,就不知道她是哪一个?”“管他呢,回去,吃你的蛋!”……当他第五次收到鸡蛋时,已是寒假的第二天。
那天早晨,他依然按照习惯,点开QQ,写到:“今天,雪停了,温暖的太阳又露出了笑脸……”这时,他再次接到门卫的电话。
他迅速出门、锁门,刚好,电梯下来了。
出了电梯,他赶到门卫室。
同前四次一样,他又看到桌边的鸡蛋。
“她人呢?”老马说:“刚走,她包着蓝头巾,手里提着一个竹篮。
”他顺着老马手指的方向,向斜对面的5路站点快步走去。
站牌下三三两两立着十几个人,他径直向那位“蓝头巾”走去。
“老人家,您好!”老人转回头。
“噢,梁老师!”“我怎么老是白吃您的蛋呢?您老是——”老人支支吾吾道:“哎呀,梁老师,你别说客气话。
”老人“啊啊”着,说:“我养了几十只鸡,是给那边菜市场的贩子送蛋,只是顺便送点给你……”他应和着,顺势将两张大钞塞进老人口袋里。
老人却像身上着了火,往后一缩。
“梁老师,这钱我不能收啊!”“我收这钱,我有罪啊!”老人将钱往回塞,他挡着,说:“您老这么大年纪,我怎么能白吃呢?”老人还是将钱塞进他口袋。
他说:“真没办法,那您告诉我,您是不是小丹婆家那边的?”老人一怔,泪水滚落下来,顺势低下了头,抬手揩了揩,飘出一句:“我是赵牛的妈妈……”赵牛?那个将爱人置于死地的酒鬼!可是,不管有多大的仇恨,这个人早在去年六月化成灰了。
老人的泪管不住,接着说:“我知道王医生是好人呐!他的狗命抵不了她的命啊!”这时,几个人围了上来。
“梁老师,我是罪人啊!在村里都矮半截,抬不起头啊!”停了停,又说:“媳妇是肾脏不好,怎么能怪医生呢?都怪我从小没教育好!”5路车缓缓停住了。
一行人鱼贯而上,老人最后踏上车。
等车门关上时,他才回过神来。
“赵奶奶,鸡蛋的钱——”可是,车子动了,一会儿汇入车流。
他木木地往回走,下意识地掏出手机,划出“老婆”的手机。
“嘟——嘟——嘟——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已停机!”他的眼睛湿了,他是多么希望听到那边的声音啊!此时,温暖的阳光照在他身上,也照在复苏的心上……(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2期)(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以梁老师打理QQ开头,并在文中多次出现,体现了梁老师情感变化的过程,使得文章整体结构完整、紧凑,同时表达了梁老师对妻子一往情深。
B. 小说写梁老师听到有人送鸡蛋的事情后,散散漫漫的走出电梯,表现了梁老师的漫不经心,同时与下文迅速出门形成对比,表现了梁老师再次听到有人送鸡蛋的迷惑心理。
C. 文章对赵牛形象的塑造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写出了他酗酒医闹、胡搅蛮缠、最终受到法律制裁的形象。
D. 结尾写梁老师下意识的拨打了妻子的电话一方面表现了梁老师对妻子的怀念,另一方面也暗示了梁老师内心的释然及对赵奶奶的感激之情。
(2)作者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奶奶的身份?(3)结合全文内容,试探究文章标题中“救赎”的丰富意蕴。
【答案】(1)C(2)①使文章的情节更曲折多姿,增强艺术效果;②更有利于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兴趣;③让梁老师的心理积怨化解的过程更自然;④更有利于表现梁老师对妻子的深情。
(3)①母亲为赵牛赎罪;②梁老师为妻子的逝去在自我救赎;③对新型医患关系的救赎。
【解析】【分析】(1)C项,“文章对赵牛形象的塑造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分析错误,小说对赵牛的形象塑造没有正面描写。
故选C。
(2)文章最后交待老奶奶的身份有以下重要的作用:从读者阅读的角度分析,这样安排更有利于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兴趣。
从情节发展的角度分析,这样安排使文章的情节更曲折多姿,增强艺术效果。
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分析,这样安排让梁老师的心理积怨化解的过程更自然;更有利于表现梁老师对妻子的深情。
(3)文章标题中“救赎”有着丰富的内涵:文中赵牛的母亲,一位老奶奶坚持给梁老师送鸡蛋,有意为赵牛赎罪;梁老师保留着妻子的QQ,还坚持不断更新,我为妻子的逝去在自我救赎;文章的主题是反映医患关系的,这个故事也是对新型医患关系的救赎。
故答案为:⑴C;⑵①使文章的情节更曲折多姿,增强艺术效果;②更有利于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兴趣;③让梁老师的心理积怨化解的过程更自然;④更有利于表现梁老师对妻子的深情。
⑶①母亲为赵牛赎罪;②梁老师为妻子的逝去在自我救赎;③对新型医患关系的救赎。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概括主旨,把握艺术特色;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辨析,最后做出判断。
错误的设置,有的是手法错误,有的是表达效果的错误,有的是人物形象的分析错误,一定要静下心来,判断时要仔细认真。
⑵本题考查学生把握结尾情节作用和结构安排的能力。
本题考查小说的结尾,可从文中重要情节的角度分析思考,小说情节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情节和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
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上的具体作用。
二,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关系。
一般情节在开头,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或者埋下伏笔;在中间,承上启下;情在结尾处,上照应前文。
三,情节与小说环境之间的关系,突出了人物活动的环境。
四,情节与小说主题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是点题、突出主题或者揭示主旨。
解答本题可从情节、人物、主题、读者感受这四个方面着手分析。
可以根据情节本身更曲折多姿;效果上吸引读者的兴趣;表现人物性格等角度考虑。
⑶此题考查探究标题含义的能力。
答题时,应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主旨的基础上,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分析作答。
答题时,可联系标题常用的双关、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从小说的文章主旨、思想情感、作者的观点立场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本文标题为“救赎” ,思考其含义需要考虑是谁救赎,救赎了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救赎的对象即可。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块红布游睿起风了。
小伙抬头望了一眼天空,一团乌云正缓缓靠近,天色阴沉下来。
小伙加快了步伐,沿途的柳树、房屋,纷纷被小伙抛在了身后,穿过青石板的小巷,在大杨树下,一边努力掩盖自己的喘息声,一边喊道:红儿,红儿。
小伙的嗓音穿过杨树的树梢,飞向树下那三间瓦屋。
一条小花狗翻滚着扑倒到小伙脚下,一边欢快地摇着尾巴一边用嘴撕扯小伙的裤腿。
小伙摸了摸小狗的头,继续喊着,红儿,红儿。
风掠过树梢,小伙看见,杨树的枝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布,绿的、黄的、红的,整块整块的布,像飞天仙子身上的彩缎。
小伙笑了笑说,我知道你在生我的气,我手机没话费了,这不一放假,我就赶过来了。
又一阵风吹了过来。
小伙狡黠地笑了一下大声喊道,起大风了,你就不怕风把布刮跑了么?这时门咯吱一声,一辆轮椅出现在门口。
轮椅上的姑娘黑发如瀑布,她低着头,双手缓缓转动着轮椅。
小伙赶紧上前,推着轮椅后面的扶手。
姑娘转过身,眨了眨葡萄一样的眼睛,然后用力地将小伙的手从扶手上甩开。
这是怎么了?小伙赶紧绕到姑娘身前,半蹲下身子,望着姑娘略显苍白的脸。
姑娘别过脸,不看他。
小伙慌忙取下背包,迅速取出一块巧克力说,专门给你买的,算我赔个不是。
姑娘却把脸别得更远了,轮椅也跟着转动起来。
小伙起身去看姑娘的脸,他顿时愣住了。
哭了?怎么了红儿?谁欺负你了?小伙手足无措。
姑娘啜泣着,轻声说,你走吧,不要来了。
为什么啊?小伙抓了抓自己的头发说,都怪我的破手机,我真不是故意不联系你的。
姑娘抬起手拭了一下眼睛说,不是这样,是我们真的不合适。
小伙重新蹲下身子说,又来了,又听谁说了什么不是?小伙说,这样的话,你早点给我起来,轮椅让给我。
胡说什么啊?姑娘连忙打断小伙的话。
哎哟!小伙又狡黠地眨了一下眼睛,佯装痛苦地蹲下身子。
姑娘迅速用双手撑起身子,差点从轮椅上站了起来。
怎么了?小伙指了指心口说,这里,这里让人给弄疼了。
姑娘破涕为笑,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
一边抡起手频繁地捶打着小伙,一边说,你真逗。
小伙捉住姑娘的手说,又帮你妈妈染布了吧,你看指甲上还有染料。
姑娘抬手指了指杨树上的布匹说,那些,都是我染的。
我希望这些布将来能做一些花花绿绿的裙子,穿在一些漂亮的女孩身上。
小伙也顺着姑娘的手看去,又一阵风正吹过来。
杨树上的那些布变成了钟摆,来回舞动。
快下雨了,得把这些布收下来。
小伙说着,转身向杨树跑去,准备爬上树。
姑娘咯咯地笑着说,不用爬树,树旁边有根竹竿,挑下来就是了。
小伙甩了个响指,很快找到那根竹竿。
小伙仰着头,那根竹竿就绑着姑娘的目光在树枝上轻轻挑动。
不一会儿,姑娘的腿上就叠了厚厚的一叠布。
最后,树枝上只留下一块红布。
小伙抖动着竹竿说,太高了,不好挑。
姑娘仰望着,用一只手把轮椅往前滑了一段说,要不,你站到轮椅上?那可不行,我怕伤着你,我自有办法。
说着小伙轻轻一跳,那块红布总算被挑动了。
忽然,小伙手中的竹竿微微抖动了一下,红布在空中悄然滑落。
那块布不偏不倚,正好向姑娘头上落去。
姑娘的眼前立刻就红艳艳的一片了。
姑娘静静地坐着,她挺直了身子,明显感觉到小伙就站在自己的跟前,她听得见小伙的呼吸声,听得见他砰砰的心跳声,若不是有风,甚至都怀疑世界静止了。
姑娘就闭上了双眼,静静地等候着。
此刻小伙也静若雕塑,他静静地看着红布里的姑娘,同样纹丝不动。
又一阵风吹来,姑娘睁开了眼,发现红布依旧罩在自己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