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论与波粒二象性
- 格式:doc
- 大小:432.00 KB
- 文档页数:10
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的物理本质——剖析光子的静止质量与不等于零的实验结果【提要】:本文从普朗克长度和普朗克时间的定义出发,用《广义时空相对论》给出的光子静止质量计算公式,并结合多位物理学家的实验结果,系统地讨论了光子的静止质量,以及静止质量不等于零的物理意义;进而指出了量子力学波函数的叠加原理与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的物理本质。
坦率地说,这些学术观点对于正确认识狭义相对论、量子力学态的叠加原理与波粒二象性的物理本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普朗克长度普朗克时间波粒二象性广义时空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光子的静止质量质量单元康普顿波长机率波动频率态的叠加原理引言普朗克质量的意义,大约是一个“史瓦西半径”等同于“康普顿波长”的“黑洞”所包含的质量。
这个黑洞的半径就是一个普朗克长度。
透过思想实验指出(请注意,思想实验是建立在传播速度为无穷大的绝对主义时空观念之上!):想像要测量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用投射到该物体之上的反射光。
如果要求提高位置的测量精度,必须使用更短波长的光子。
这就意味着光子的能量要更高。
如果光子的能量高到一定程度,它们撞到物体时会产生黑洞。
这个黑洞可以“吞噬”光子而导致实验失败。
通过“量纲分析计算”可以发现,当测量物体位置的精度达到普朗克长度以下时,便会发生上述问题(参见【1】)。
这个思想实验涉及到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海森堡测不准原理”。
即是说,我们无法对空间位置做出比普朗克长度还要小的精确测量。
因此说,在广义相对论的引力理论和量子力学中,若在时间短于普朗克时间、空间小于普朗克空间时,传统意义上的空间与时间的概念都失去了物理意义。
这一结论告诉我们:在微观领域中,空间和时间也具有量子化的物理特征。
虽然在宏观领域中,我们不必考虑这个不连续的问题。
不过,在对引力理论求解的过程中发现,在普朗克长度的范围,即使是重力,也将展现出它的量子效应。
所有微观物理量的量子化特征,都是基于普朗克常数本身的量子化特征。
现代物理学中的许多理论、观点及其应用现代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基本粒子和基本力的学科,它的发展引领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从微观到宏观的跨越。
本文将介绍现代物理学中的重要理论、观点及其应用,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概述。
一、相对论相对论是20世纪初由爱因斯坦提出的物理学理论,主要分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1.1 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主要研究在恒定速度运动的惯性系中,空间和时间的相对性。
其核心观点是,时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不同观察者会因其自身的运动状态不同,而观察到不同的时间和空间。
狭义相对论的数学表达式为E=mc²,其中E表示能量,m表示质量,c表示光速。
1.2 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将狭义相对论的原理推广到非惯性系,引入了引力概念。
广义相对论认为,引力是由物质对时空的曲率产生的,而非牛顿力学中所描述的力。
这一理论成功解释了水星轨道的进动等天文现象。
二、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行为的物理学分支,其揭示了在微观尺度下,物质和能量的离散化现象。
2.1 波粒二象性量子力学中最著名的观点之一是波粒二象性,即微观粒子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这一理论为解释光电效应等现象提供了依据。
2.2 不确定性原理不确定性原理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表明在微观尺度下,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无法同时被精确测量。
三、粒子物理学粒子物理学研究物质的基本组成单元——粒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3.1 标准模型粒子物理学目前公认的理论框架是标准模型,它将粒子分为夸克、轻子、玻色子三类,并提出了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等基本力。
3.2 希格斯机制希格斯机制是标准模型中的一种理论,旨在解释为什么粒子具有质量。
希格斯玻色子是这一机制的关键粒子,2012年发现后为粒子物理学带来了突破。
四、宇宙学宇宙学是研究宇宙的起源、结构、演化和大爆炸等现象的学科。
4.1 宇宙膨胀宇宙膨胀是现代宇宙学的基本观点之一,表明宇宙自大爆炸以来一直在膨胀。
这一理论为宇宙背景辐射等观测现象提供了解释。
对波粒二象性的理解和认识摘要:本文介绍了波粒二象性的概念,阐述了该概念在光学和量子力学两方面的重要意义,利用波粒二象性理论解析了与其密切相关的光电效应现象,并叙述了波粒二象性理论的诞生与发展史,希望能增进大家对这一概念的了解。
在近代物理学中,波粒二象性是一个具有极高知名度的词汇。
但许多人对其的了解仅限于表面,对其本质概念、意义、诞生、发展的了解程度都不高,本文将于此对这些进行一定程度的介绍说明。
一、波粒二象性的概念波粒二象性是一种量子力学概念,用于描述一种特殊的物质特征,即物质同时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最初,这种概念只被用来诠释光的特性,但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认为所有的微观粒子都具备波粒二象性,该概念的应用和研究领域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微观粒子均具有波粒二象性,但在通常情况下往往体现为单一性质。
因为当微观粒子体现出波动性时,粒子性会变得不显著,相对的,当微观粒子体现出粒子性时,波动性会变得不显著,两种性质何者体现出来取决于不同的条件。
因此,从本质上来看,波粒二象性这种概念也可以看作是在描述微观粒子的这种特殊行为。
如前文所述,波粒二象性最初是爱因斯坦为诠释光的性质问题所提出的,属于光量子学说的一部分。
根据该理论,光的构成基础是光子,这是一种光能量子,拥有动能与动量,因此光虽然在宏观上会体现出明显的波动性,但在微观上则是粒子性更为显著,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这种说法完美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因为光电效应中的电子是被光子撞击出去的,而光子带有能量,能量值为光频率与普朗克常数之积(光电效应方程),光子想要击出电子,携带的能量必须达到一定值。
根据量子化效应,电子在接受光子能量时只能整份接受,所以光子能否把电子击出取决于每个光子的单份能量,而不是总能量。
虽然光强越高,光子数量也就越多,但光强对单份光子的能量并无影响。
因此,最终决定光子能否击飞电子的是决定单份光子能量的光子频率,而光子频率同时决定了光的颜色。
著名的原理著名的原理:1. 相对论原理相对论原理是由爱因斯坦提出的一项物理学原理,它包括两个关键概念: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相对性原理认为物理规律在所有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而光速不变原理指出在任何参考系中,光速都是一个不变的常数。
相对论原理在物理学领域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人们对时间、空间和质量等概念的理解。
2. 量子力学原理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领域粒子行为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原理包括波粒二象性原理、不确定性原理和量子叠加原理。
波粒二象性原理指出微观粒子既可以表现为粒子也可以表现为波动,不确定性原理则说明在某些测量中无法同时准确测量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量子叠加原理则描述了在某些情况下,微观粒子可以处于多个状态的叠加态。
量子力学对于理解微观世界的行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辩证法原理辩证法原理是哲学中的一种基本思维方法,它强调事物的矛盾性和发展变化的过程。
辩证法原理包括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基本原理。
对立统一原理指出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二者统一而不可分割。
质量互变原理强调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质的转变。
否定之否定原理则说明事物的发展是通过不断否定旧的事物而达到新事物的出现。
辩证法原理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和理论价值。
4. 熵增原理熵增原理是热力学中的重要原理,它描述了一个封闭系统中熵(即无序程度)不断增加的趋势。
熵增原理指出,自发过程总是朝着系统无序化的方向进行,而系统有序化的过程则需要外界施加能量。
熵增原理在热力学和信息论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帮助人们理解和解释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等现象。
5. 进化原理进化原理是生物学中的重要理论,它描述了生物种群在漫长的时间中逐渐发展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进化原理包括遗传变异、适应性选择和物种分化等基本概念。
遗传变异指出个体之间存在遗传上的差异,而适应性选择则是指环境对个体适应性较高的特征进行选择。
物种分化则是指由于地理隔离或其他因素导致生物种群逐渐分化为新的物种。
爱因斯坦的物理成就一、相对论爱因斯坦最著名的成就之一就是相对论。
他在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方面的研究为物理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狭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的,它主要涉及到的是运动物体的相对性、光的传播速度以及质能关系等。
相对论颠覆了牛顿的经典力学观念,提出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即不同参考系下时间和空间的测量结果是不一样的。
这一理论的提出引起了物理学界的震动,并且得到了实验观测的证实。
广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的基础上于1915年提出的,它主要研究了引力的本质和引力场的性质。
广义相对论将引力解释为时空的弯曲,通过爱因斯坦场方程描述了引力场的形成和演化规律。
这一理论在解释太阳系行星运动、宇宙膨胀和黑洞等重力现象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
二、光电效应爱因斯坦还在光电效应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于1905年提出了光子概念,解释了光电效应的机制。
光电效应是指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会引起电子的发射现象。
爱因斯坦通过假设光的能量是以量子的形式传播的,即光子的假设,解释了光电效应中电子的能量转移过程。
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于后来的光谱学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光电效应的研究也为后来的激光技术和光电器件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波粒二象性爱因斯坦对于波粒二象性的研究也是他的重要成就之一。
他在1905年提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即光既可以当作波动现象解释,也可以当作粒子现象解释。
这一理论在解释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爱因斯坦的波粒二象性理论对于量子力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为波粒二象性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也为后来的波函数和量子态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总结起来,爱因斯坦在相对论、光电效应和波粒二象性等方面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他的物理成就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也为后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爱因斯坦的物理成就将永远铭记于科学史上,对于人类认识世界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学知识点整理科学知识点是指科学领域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它们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
科学知识点的整理对于学习和理解科学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对几个重要的科学知识点进行整理。
一、相对论相对论是由爱因斯坦提出的物理学理论,分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主要研究的是惯性参考系下的物理现象,其中包括时间相对性、空间相对性和质能关系等;广义相对论则研究引力现象,提出了引力场曲率的概念。
二、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世界中的物质与辐射相互作用的理论。
它包括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和量子态叠加原理等基本概念。
量子力学对于解释微观现象和发展新材料具有重要作用。
三、进化论进化论是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它由达尔文提出。
进化论认为物种的起源和变化是通过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等机制来实现的。
进化论对于理解生物多样性、物种形成和进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遗传学遗传学研究的是基因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和传递规律。
它包括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基因突变等内容。
遗传学对于改良品种、治疗遗传性疾病和研究人类起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五、地球科学地球科学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地壳演化、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学科。
它包括地质学、地理学、大气科学和地震学等分支。
地球科学对于探索地球的奥秘、防灾减灾和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六、生态学生态学研究的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
它包括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物种多样性和生态恢复等内容。
生态学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七、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波动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包括光的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
光学对于发展光电子技术、光通信和光学仪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总结:科学知识点整理的目的是为了梳理和深化对科学领域重要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了解相对论、量子力学、进化论、遗传学、地球科学、生态学和光学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助于我们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宇宙十三大定律宇宙十三大定律是指在宇宙中普遍存在的、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
这些定律不仅适用于地球上的生命体,也适用于整个宇宙中所有的物质和能量。
以下将对这些定律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定律:恒定不变性原则这个定律表明,一个系统的总能量和质量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恒定不变的。
简单来说,就是能量和物质无法被创造或摧毁,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第二定律:熵增原理熵是一个系统内部混乱程度的度量。
这个定律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熵总是增加的。
也就是说,系统内部越来越混乱,而且不能反转这个过程。
第三定律:绝对零度原理绝对零度指的是温度为零时物体达到的最低温度。
这个定律表明,在理论上,无法将任何物体降至绝对零度以下。
第四定律:相对论原理相对论原理指出,在相对运动中,时间、空间和质量都会发生变化。
特别地,当物体接近光速时,时间会变慢,长度会缩短,质量会增加。
第五定律:不确定性原理不确定性原理是指,在微观尺度下,无法同时精确测量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这个定律表明,存在一种不可避免的测量误差。
第六定律:电磁力原理电磁力是一种相互作用力,它可以作用于带电粒子之间。
这个定律表明,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电磁力的相互作用。
第七定律:引力原理引力是一种相互作用力,它可以作用于物体之间。
这个定律表明,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引力的相互作用。
第八定律:核能原理核能是指由核反应释放出来的能量。
这个定律表明,在核反应中质量和能量之间有一个等效关系。
第九定律:波粒二象性原理波粒二象性原理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微观粒子既可以表现出波动性质又可以表现出粒子性质。
这个定律表明,在微观尺度下存在着一种奇特的物理现象。
第十定律:量子力学原理量子力学是一种描述微观世界的物理学理论。
这个定律表明,在微观尺度下,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可以通过概率和波函数来描述。
第十一定律:宇宙膨胀原理宇宙膨胀原理是指整个宇宙在不断地扩张。
这个定律表明,我们所处的宇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系统。
波粒二象性对相对论物理学的挑战相对论物理学是现代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它以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为基础,对时间、空间和引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然而,波粒二象性的发现给相对论物理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在传统的相对论物理学中,物质被视为粒子,而波动现象则被视为电磁波的传播。
然而,量子力学的出现揭示了物质和能量都具有波粒二象性,这对传统的相对论物理学提出了一些问题。
首先,波粒二象性的存在使得传统的相对论物理学无法完全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例如,双缝干涉实验是一个经典的波动现象,当光通过两个狭缝时,会产生干涉条纹。
然而,当实验被重复进行,每次只通过一个光子时,人们发现光子也会产生干涉条纹。
这意味着光子既可以被视为粒子,也可以被视为波动。
这种波粒二象性的存在使得传统的相对论物理学无法解释光子的行为。
其次,波粒二象性对相对论物理学的挑战还体现在对粒子的位置和动量的测量上。
根据狭义相对论,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是确定的,而根据波粒二象性,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是模糊的。
这就引发了著名的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它指出在任何时刻,我们无法同时准确地测量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这与传统的相对论物理学中对粒子位置和动量的确定性要求相矛盾,进一步挑战了相对论物理学的基本假设。
此外,波粒二象性的存在还对相对论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提出了挑战。
根据狭义相对论,能量守恒是一个基本原则,而根据波粒二象性,能量的传递是以量子的形式进行的。
量子的能量传递过程中,能量可以从一个粒子跃迁到另一个粒子,这与传统的相对论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存在一定的冲突。
这也引发了对能量守恒定律在微观尺度下的适用性的讨论和思考。
虽然波粒二象性对相对论物理学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但也为物理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量子力学的出现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微观世界的行为。
通过波粒二象性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探索物质和能量的本质,进一步完善相对论物理学的理论体系。
此外,波粒二象性还为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如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领域的研究。
有哪些看似难以理解的科学理论实际上可以用简单的例子来解释?科学理论的复杂性常常让人望而生畏,但实际上,有些看似难以理解的科学理论可以通过简单的例子来解释清楚。
本文将以有序列表的形式介绍几个常见的科学理论,并用易于理解的例子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一、相对论相对论是20世纪爱因斯坦提出的重要理论,描述了物质和能量如何与时空相互作用。
虽然它听起来很复杂,但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
想象你在一个行驶的火车上,同时你的朋友站在月台上。
当火车以接近光速运动时,你会感觉时间变慢,而你的朋友站在月台上会感觉时间正常流动。
这个例子展示了相对论中的时空弯曲和时间相对性,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理论。
二、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世界行为的理论,由于涉及到粒子的叠加态、不确定性原理等概念,很多人难以理解。
但我们可以用一个经典例子来帮助理解——双缝干涉实验。
在实验中,光线通过一个板上的两个小缝后,形成干涉带。
这表明光在传播过程中既具有粒子性,也具有波动性,即光既像一团颗粒,又像波一样。
这个例子帮助我们理解量子力学中的波粒二象性以及粒子之间的纠缠等概念。
三、达尔文进化论达尔文进化论是关于生物进化的理论,该理论解释了为什么生物会适应环境并演化出不同的特征。
虽然看似复杂,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解释。
想象一个群落中的鸟群,它们的食物来源只有高树上的坚果。
因为坚果越高,越难以获取,鸟群中高嘴喙的鸟能更容易获取食物,从而获得更多的能量传递给下一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嘴喙的鸟将会占据更多的比例,这就是适者生存的原理。
这个例子有助于我们理解达尔文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和适应性演化。
这些看似难以理解的科学理论实际上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通过使用简单的例子和比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理论并将其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科学的奥秘就在于我们对它的思考和探究,而最好的方法是用易懂的例子解释复杂的概念。
希望读者能够通过这些例子,进一步对科学理论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兴趣。
第5课时电磁波与相对论考纲解读 1.知道电磁波是横波.2.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发射和接收,熟记电磁波谱.3.了解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和几个重要结论.1.[关于电磁波谱问题]电磁波包含了γ射线、红外线、紫外线、无线电波等,按波长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 A.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γ射线B.红外线、无线电波、γ射线、紫外线C.γ射线、红外线、紫外线、无线电波D.紫外线、无线电波、γ射线、红外线答案 A解析电磁波的波长范围很广,按波长由长到短的顺序排列,其顺序是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所以,A的排列顺序是正确的.2.[相对论的理解]关于狭义相对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狭义相对论认为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B.狭义相对论认为在一切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都等于c,与光源的运动无关C.狭义相对论只涉及无加速运动的惯性系D.狭义相对论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答案 D解析狭义相对论认为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选项A正确;狭义相对论认为在一切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都等于c(光速不变原理),与光源的运动无关,选项B正确;狭义相对论只涉及无加速运动的惯性系,故选项C正确,D错误.考点梳理1.电磁波的特性(1)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在真空中传播,在真空中不同频率的电磁波传播速度是相同的(都等于光速).(2)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其速度是不同的,频率越高,波速越小.(3)电磁波的频率f 、波长λ和波速v 的关系:v =λf .(4)电磁波是横波,具有波的特性,能产生干涉、衍射等现象. 2. 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1)电磁振荡(LC 电路)的周期T =2πLC ,频率f =12πLC.(2)发射电磁波的条件:①振荡电路要有足够高的频率.②振荡电路应采用开放电路. 发射电磁波需经过调制过程,调制的方法分为调频和调幅.接收电磁波需经过解调过程,解调是调制的逆过程. 3. 狭义相对论(1)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①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②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 (2)时间间隔的相对性Δt =Δτ1-⎝⎛⎭⎫vc 2.(3)长度的相对性l =l 01-⎝⎛⎭⎫v c 2.(4)相对论的速度变换公式u =u ′+v1+u ′v c 2.(5)相对论质量m =m 01-⎝⎛⎭⎫v c 2.(6)质能方程E =mc 2.、考点一 电磁波谱分析及电磁波的应用特别提醒 1.波长不同的电磁波,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其中波长较长的无线电波和红外线等,易发生干涉、衍射现象;波长较短的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穿透能力较强.2.电磁波谱中,相邻两波段的电磁波的波长并没有很明显的界线,如紫外线和X射线、X射线和γ射线都有重叠,但它们产生的机理不同.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外线、紫外线、伦琴射线和γ射线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均一样,均为3×108 m/s B.红外线应用在遥感技术中,是利用它穿透本领强的特性C.紫外线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红外线在水中的传播速度D.日光灯是紫外线的荧光效应的应用解析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均为c;红外线在遥感技术中用到了它的衍射现象;紫外线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红外线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利用紫外线的荧光效应可以制成日光灯.由此可知A、C、D正确.答案ACD突破训练1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雷达是用X光来测定物体位置的设备B.使电磁波随各种信号而改变的技术叫做解调C.用红外线照射时,大额钞票上用荧光物质印刷的文字会发出可见光D.变化的电场可以产生磁场答案 D解析雷达是用微波测定物体的位置,A错;使电磁波随各种信号而改变的技术叫调制,B错;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出可见光的是紫外线,C错;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场可以产生磁场,D正确.考点二对狭义相对论的理解1.惯性系:如果牛顿运动定律在某个参考系中成立,这个参考系叫做惯性系.相对一个惯性系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另一个参考系也是惯性系.2. 光速的大小与选取的参考系无关,因为光速是从麦克斯韦方程组中推导出来的,无任何前提条件.3. 狭义相对论认为物体的质量m 与物体的速度v 有关,其关系式为m =m 01-(v c)2.例2 如图1所示,考虑几个问题:图1(1)如图所示,参考系O ′相对于参考系O 静止时,人看到的光速应是多少? (2)参考系O ′相对于参考系O 以速度v 向右运动,人看到的光速应是多少? (3)参考系O 相对于参考系O ′以速度v 向左运动,人看到的光速又是多少?解析 根据狭义相对论的一个基本假设:光速不变原理,可知光速是不变的,都应是c . 答案 (1)c (2)c (3)c突破训练2 据报导,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已于2008年9月10日开启,并加速了第一批质子,该对撞机“开足马力”后能把数以百万计的粒子加速至每秒钟30万公里,相当于光速的99.9%,粒子流每秒可在隧道内狂飙11 245圈,单束粒子能量可达7万亿电子伏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如果继续对粒子进行加速,粒子的速度将能够达到光速B .如果继续对粒子进行加速,粒子的速度将能够超过光速C .粒子高速运动时的质量将大于静止时的质量D .粒子高速运动时的质量将小于静止时的质量 答案 C解析 根据公式u =u ′+v 1+u ′v c 2可知物体的速度u 不可能等于或大于光速,所以A 、B 错误.根据公式m =m 01-(v c )2可知高速运动的物体的质量m 大于静止时的质量m 0,所以C 正确,D 错误.高考题组1.(2009·北京·15)类比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归类和比较,有助于掌握新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在类比过程中,既要找出共同之处,又要抓住不同之处.某同学对机械波和电磁波进行类比,总结出下列内容,其中不正确的是() A.机械波的频率、波长和波速三者满足的关系,对电磁波也适用B.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C.机械波的传播依赖于介质,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机械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而电磁波只有纵波答案 D2.(2011·江苏·12B(1))如图2所示,沿平直铁路线有间距相等的三座铁塔A、B和C.假想有一列车沿AC方向以接近光速行驶,当铁塔B发出一个闪光,列车上的观测者测得A、C 两铁塔被照亮的顺序是()图2A.同时被照亮B.A先被照亮C.C先被照亮D.无法判断答案 C解析列车上的观察者看到的是由B出发后经过A和C反射的光,由于列车在这段时间内向C运动靠近C,而远离A,所以C的反射光先到达列车上的观察者,看到C先被照亮,故只有C正确.模拟题组3.下列关于紫外线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紫外线是一种紫色的可见光B.紫外线的频率比红外线的频率低C.紫外线可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D.利用紫外线可以进行电视机等电器的遥控答案 C解析紫外线的波长比可见光中紫光的波长还短,不能引起视觉,选项A错误;紫外线的频率比红外线的频率高,选项B错误;紫外线有荧光作用,可激发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出荧光,选项C 正确;电视机等电器都是利用红外线遥控的,选项D 错误. 4. 对于公式m =m 01-⎝⎛⎭⎫v c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公式中的m 0是物体以速度v 运动时的质量B .当物体运动速度v >0时,物体的质量m >m 0,即物体的质量改变了,故经典力学不 适用C .当物体以较小的速度运动时,质量变化十分微小,经典力学理论仍然适用,只有当物体以接近光速运动时,质量变化才明显,故经典力学仅适用于低速运动,而不适用于高速运动D .通常由于物体的速度太小,质量的变化不能引起我们的感觉,在分析地球上物体的运动时,不必考虑质量变化 答案 CD解析 公式中的m 0是物体的静止质量,在v 远小于光速时,经典力学依然成立,故A 、B 错,C 、D 对.(限时:25分钟)►题组1 电磁波谱、电磁波及其应用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麦克斯韦证明了光的电磁说的正确性B .红外线的显著作用是热作用,紫外线最显著的作用是化学作用C .X 射线的穿透本领比γ射线更强D .X 射线与γ射线的产生机理不同,因此它们的频率范围界线分明,不可能重叠 答案 B解析 麦克斯韦提出了光的电磁说,赫兹用实验证明了光的电磁说的正确性.X 射线是原子的内层电子受激发而产生的,γ射线是原子核受激发而产生的,产生机理确实不同,但X 射线和γ射线都有一个较大的频率范围,较高频率的X 射线与较低频率的γ射线产生了重叠,其他相邻电磁波间也存在重叠.综上所述,A 、D 选项不正确,B 选项与事实一致,C 选项与事实相反.所以只有选项B 正确.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火车过桥时要减速是为了防止火车发生共振B .“闻其声不见其人”是波的衍射现象C .电磁波谱中最容易发生衍射现象的是γ射线D .利用雷达测出发射微波脉冲及接收到脉冲的时间间隔可以确定雷达和目标的距离 答案 BD解析 火车过桥时要减速是为了防止桥梁发生共振,选项A 错误;“闻其声不见其人”是声波的衍射现象,选项B 正确;电磁波谱中最不容易发生衍射现象的是γ射线,选项C 错误;利用雷达测出发射微波脉冲及接收到脉冲的时间间隔可以确定雷达和目标的距离,选项D 正确.3. 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电磁波必须依赖介质传播B .电磁波可以发生衍射现象C .电磁波不会发生偏振现象D .电磁波无法携带信息传播 答案 B解析 根据电磁波的产生机理及传播特性可知,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依赖介质,选项A 错误;干涉、衍射是所有波都具有的共同特性,选项B 正确;由于电磁波是横波,故能发生偏振现象,选项C 错误;电磁波能够携带图象、声音等信息进行传播,选项D 错误. 4. 电磁波与声波比较( )A .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B .由空气进入水中时,电磁波速度变小,声波速度变大C .由空气进入水中时,电磁波波长变小,声波波长变大D .电磁波和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只由介质决定,与频率无关 答案 ABC解析 可以根据电磁波的特点和声波的特点进行分析,选项A 、B 均与事实相符,所以A 、B 项正确;根据λ=vf ,电磁波速度变小,频率不变,波长变小;声波速度变大,频率不变,波长变大,所以选项C 正确;电磁波在介质中的速度与介质有关,也与频率有关,所以选项D 错误.5. 关于γ射线,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γ射线比伦琴射线频率更高,穿透能力更强B .γ射线可用来检测金属材料内部伤痕、裂缝、气孔等C .利用γ射线穿透力强可制成金属测厚计来检测金属板的厚度D .“γ刀”是利用了γ射线的强穿透能力 答案 ABC6. (2010·江苏单科·12B(1))激光具有相干性好、平行度好、亮度高等特点,在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面关于激光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光是纵波B.频率相同的激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波长相同C.两束频率不同的激光能产生干涉现象D.利用激光平行度好的特点可以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答案 D解析电磁波是横波,A项错;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波长也不同,B项错;相干光的条件是频率相同,C项错,D项正确.题组2对狭义相对论的考查7.对相对论的基本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论认为: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B.爱因斯坦通过质能方程阐明了质量就是能量C.在高速运动的飞船中的宇航员会发现飞船中的时钟与他观察到的地球上的时钟走得同样快D.我们发现竖直向上高速运动的球在水平方向上长度变短了答案 A解析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选项A正确;爱因斯坦通过质能方程阐明了质量与能量的联系,但不能认为质量就是能量,选项B错误;根据相对论可知运动的时钟变慢,选项C错误;竖直向上高速运动的球在水平方向上长度不变,沿运动方向上的长度才会变短,选项D错误.8.惯性系S中有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如图所示).从相对S系沿x方向以接近光速匀速飞行的飞行器上测得此正方形的图形是()答案 C解析根据相对性原理,当正方形沿x方向以接近光速匀速飞行时,在运动方向上会出现长度收缩效应,而在垂直于运动方向上则不会出现长度收缩效应,故C正确.9.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质的速度有关;在高速前进中的列车的中点处,某乘客突然按下手电筒,使其发出一道闪光,该乘客认为闪光向前、向后传播的速度相等,都为c,站在铁轨旁边地面上的观察者认为闪光向前、向后传播的速度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等”).并且,车上的乘客认为,电筒的闪光同时到达列车的前、后壁,地面上的观察者认为电筒的闪光先到达列车的________(选填“前”或“后”)壁.答案相等后解析根据光速不变原理,站在铁轨旁边地面上的观察者认为闪光向前、向后传播的速度相等;地面上的观察者认为,由于列车运动,电筒的闪光先到达列车的后壁. 题组3 机械波、光学与相对论的组合10.(1)如图1所示,竖直墙上挂着一面时钟,地面上的静止的观察者A 观测到钟的面积为S ,另一观察者B 以0.8倍光速平行y 轴正方向运动,观测到钟的面积为S ′.则S 和S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 .S >S ′ B .S =S ′ C .S <S ′D .无法判断图1(2)一束细光束由真空沿径向射入一块半圆柱形透明体,如图2(a)所示,对其射出后的折射光线的强度进行记录,发现折射光线的强度随着θ的变化而变化,如图(b)图线所示.此透明体的临界角为________,折射率为________.图2(3)一列简谐横波,在t =0.4 s 时刻的波形图象如图3甲所示,波上A 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求该波传播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图3答案 (1)A (2)60°233(3)25 m/s ,沿+x 方向传播解析(3)由题图知该波的周期为T=0.8 s,波长为λ=20 m,v=λT=25 m/s由题图乙知波上A点在0.4 s时正由平衡位置向下运动,所以波沿+x方向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