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兰屯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3
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及防治对策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化肥、农药、畜禽粪便、农膜等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土壤渗透、农田排水等方式进入水体、土壤和大气等环境中,造成的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不易监测和难以控制等特点,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深入研究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及防治对策,对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一)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农民往往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然而,过量的化肥和农药并不能被农作物完全吸收利用,一部分会残留在土壤和水体中,造成土壤板结、酸化、肥力下降,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
此外,农药的滥用还会导致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增加防治难度,进一步加大农药的使用量,形成恶性循环。
(二)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排放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生的大量粪便和污水如果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对土壤、水体和大气造成严重污染。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氮、磷、有机物和病原微生物,如果进入水体,会导致水质恶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如果进入土壤,会造成土壤重金属超标、盐渍化等问题。
(三)农膜的残留农膜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具有保温、保湿、保墒等作用。
但是,由于农膜的质量参差不齐,加上农民回收意识淡薄,大量农膜在使用后被丢弃在田间地头,难以降解。
农膜残留不仅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和水分渗透,还会阻碍农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降低土壤肥力。
(四)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的随意排放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大多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等水体中,生活垃圾也随意丢弃在路边、河边等地方。
这些污水和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会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五)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不仅浪费水资源,还会导致土壤中的养分随水流失,增加农业面源污染的风险。
扎兰屯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分析扎兰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农业面源污染是该地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
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农田排放的污染物越来越多,给土壤和水资源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本文将对扎兰屯市农业面源污染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扎兰屯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1. 化肥、农药过量使用问题扎兰屯市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着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的问题。
为了追求高产量和高经济效益,很多农民过度施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中残留化肥和农药的含量超标,从而引发土壤污染。
大量的农药残留还会对水资源造成污染,影响水质。
2. 农业废弃物处理不当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农业废弃物,如秸秆、畜禽粪便等。
由于缺乏有效的处理手段,这些农业废弃物会被随意堆放或倾倒在田间地头,导致大气和土壤污染。
3. 农业生产对土壤和水资源的长期影响长期的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和农业废弃物的随意处理,使得扎兰屯市的土壤逐渐失去生育力,水资源也受到了严重污染,严重威胁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1. 加强农业生产管理,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农业生产管理力度,加大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力度,向农民普及科学施肥、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有机肥、有机农药的使用,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减少化肥和农药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
政府部门应当建立规范的农业废弃物处理体系,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鼓励农民进行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3. 推动农业生态化,实行农田轮作休耕制度政府部门应当推动农业生态化发展,提倡农田轮作休耕制度,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护水资源。
通过轮作休耕制度,能够有效减少土壤中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田的污染风险。
4. 加强监测和评估,完善污染治理和修复体系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对农田的土壤和水资源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污染问题。
郊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汇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案农业面源污染的定义和现状。
农业面源污染指的是农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渗透等方式进入水体、土壤和大气,影响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化肥、农药使用量不断增加,农业废弃物处理不规范,导致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一、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情况1.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各级政府已经意识到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如《农业环境保护法》、《农药管理条例》等,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进行了明确规定。
2.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环境的破坏较大,近年来,各地积极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3.农业废弃物处理各地积极开展农业废弃物处理工作,对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进行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案1.加强政策法规宣传与执行加大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让农民认识到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自觉遵守相关规定。
同时,加强对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2.优化农业生产结构(1)调整作物布局,推广轮作、间作等种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
(2)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3)推广高效农业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1)对农作物秸秆进行综合利用,如生物质能、饲料等。
(2)加强畜禽粪便处理,推广沼气、有机肥料等资源化利用方式。
(3)建立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鼓励农民参与废弃物处理。
4.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技术措施(1)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2)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排灌能力,减少地表径流。
(3)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污染。
5.加强监测与评估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对污染源、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进行实时监测。
同时,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治理方案。
扎兰屯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分析扎兰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是一个农业人口居多的地区。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物,通过水、土壤和大气等途径,进入周围环境,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扎兰屯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农业化肥和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
二是农业生活废弃物的排放污染。
三是畜禽养殖业的污染排放。
这些因素都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农业化肥和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是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为了增加产量和保护作物免受病虫害的侵袭,会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导致农田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和重金属超标,进而污染地下水资源,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
在扎兰屯市,许多农民还存在着对化肥和农药的安全用药知识不足的情况,导致农药残留量超标,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农业生活废弃物的排放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在农村地区,农田周围常常堆放着大量的农业生活废弃物,如农膜、塑料袋、废弃农药瓶等,这些垃圾如果不得到有效处理,就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和土壤的难以育种。
与此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的处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农民并未对生活污水进行有效的处理,直接排放到当地的水体中,导致水质的下降和污染。
畜禽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从事畜禽养殖业,但由于其生产环节中缺少规范,排放的生活污水和粪便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
一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渗坑、露天粪坑等没有得到良好的封闭设计和管理,导致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对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和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
针对扎兰屯市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使用的管理与监督力度,建立农田肥力监测体系和化肥农药残留检测体系,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和农药使用宣传,推广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与防治策略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由于化肥、农药、畜禽粪便、农田废弃物等的不合理使用和排放,以及水土流失、地表径流等因素导致的污染物在大面积范围内扩散和累积,对土壤、水体、大气等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
这种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和不易监测性等特点,已经成为当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一、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一)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为了追求高产,农民往往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然而,化肥的利用率普遍较低,大量未被作物吸收的氮、磷等营养元素通过地表径流、淋溶等方式进入水体和土壤,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土壤板结。
同时,农药的过度使用不仅会杀死害虫的天敌,破坏生态平衡,而且残留的农药也会对土壤、水体和农产品造成污染。
(二)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排放随着畜牧业的规模化发展,畜禽养殖产生的大量粪便和污水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
如果这些废弃物未经妥善处理和利用,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导致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空气污染。
(三)农田废弃物的不当处置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秸秆、残膜等废弃物。
一些农民为了省事,往往采取焚烧秸秆的方式处理,不仅造成大气污染,还浪费了资源。
而残膜在土壤中难以降解,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和水分渗透,破坏土壤结构。
(四)水土流失和地表径流在一些山区和丘陵地区,由于植被破坏、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原因,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雨水冲刷地表时,会携带土壤中的污染物进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
(五)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的随意排放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的产生量不断增加。
但由于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垃圾随意丢弃,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二、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策略(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广播、网络、宣传册等,向农民普及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和防治知识,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引导农民树立科学的种植和养殖观念,采用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农业环境保护的对策农业面源污染是当农业活动所引发的污染物从土壤和水体流出,进入大气和水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一种污染形式。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业环境保护成为了当下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对策,并提出一些农业环境保护的建议。
一、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对策1.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根据地理区域的特点和农产品需求,合理规划农作物的种植结构,降低某一农作物种植面积过大导致的土壤养分失衡和农药、化肥使用过量的问题。
同时,推广种植耐盐碱、抗虫病的绿肥植物,增加土壤肥力,减少土壤侵蚀和水体污染。
2. 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建立科学的施肥标准,根据农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营养状况,精确施肥,减少化肥的过量使用。
此外,引进有机肥、生物菌肥等绿色环保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和评估:建立农田和农业生产过程的污染监测体系,收集数据并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点,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同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监管,对违规排放的农业企业进行处罚,形成治理和监管的双重力量。
4. 推广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强农田的排水和灌溉系统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减少农业活动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污染。
同时,加强农田的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水土流失和农田洪涝灾害。
二、农业环境保护的建议1. 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加大对农业环境保护的研究力度,开展绿色农业技术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及时推广到生产实践中。
通过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指导农民科学种植,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保护农业环境。
2. 完善农业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立法和政策制定工作,建立和完善农业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加大农业环境保护方面的财政投入,鼓励农民采用环保技术和产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增加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对于保护农业环境、减少面源污染的农民,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和政策支持,激励农民积极参与农业环境保护。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及措施分析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农业活动引起的污染排放,包括农田、农作物、农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农村生活废水和农村垃圾处理等多个环节。
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和措施进行污染防控。
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效农业灌溉技术: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农田流失和淋溶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农药、化肥等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排放。
2. 农田防渗措施:建设农田排水沟、堤坝等设施,降低水源和农药、化肥等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流失,同时还可以改善农田水分状况,提高农作物产量。
3. 环保农药和化肥的应用: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和化肥,合理使用,并在施用时采取科学技术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挥发和流失,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4. 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将农田秸秆、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如制成有机肥料,可以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化肥的使用量。
5.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采用生物处理、湿地处理等技术对农村生活废水进行处理,提高水质,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1. 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制定相关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政策和法规,并进行有效的实施,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监管和处罚,促使农业生产和农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提高农民环保意识: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农民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和引导农民自觉遵守环境法规,采取环保措施。
3.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通过农技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推广,向农民传授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的方法,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并加强农田环境管理意识。
4. 加强农田污染治理和恢复:加强农田污染治理,减少面源污染物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同时进行农田水土保持和恢复治理,提高农田生产能力。
5. 推广农业循环经济模式:通过推广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实现农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农田的面源污染排放,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扎兰屯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分析扎兰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城市。
农业在扎兰屯市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也存在着面源污染的问题。
面源污染是指来自农田、养殖场、果园、渔场等农业生产区域通过径流、流动的污染物以及农业生产活动排放的氮、磷、农药等非点源污染物,经过雨水或灌溉等途径进入水体的污染现象。
本文将针对扎兰屯市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防治措施。
一、扎兰屯市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1. 氮、磷污染扎兰屯市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施肥、农药使用等农业生产活动造成了大量的氮、磷污染。
氮、磷源于农田和养殖场的排放,当降雨或灌溉时,这些养分会随着水流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水体富营养化会影响水质,导致水生生物死亡,水产养殖业受到损失。
2. 农药残留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使用,为了保护农作物免受害虫和病害的侵害。
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农药残留在土壤表面,一旦发生雨水冲刷或灌溉,这些农药会随着水体流入河流、湖泊等水域,对水体造成污染,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危害生态系统的平衡。
3. 养殖业排泄物污染扎兰屯市以畜牧养殖为主,养殖场的粪便污染也是一大问题。
养殖污染会影响周边的土壤和水体,造成土壤酸化和水质污染。
以上即是扎兰屯市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现状,这些污染问题给当地的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对于扎兰屯市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势在必行。
1.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扎兰屯市应加强农田、养殖场周边的生态环境建设,增加湿地和植被的覆盖面积,减少水土流失,降低农田养分流失的可能性。
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对减轻面源污染具有重要作用。
2. 推广绿色农业绿色农业是指利用生物技术和先进的农业技术,减少对农产品使用化肥、农药的程度,降低面源污染的可能性。
扎兰屯市可以通过政策扶持等方式,鼓励农民采用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田面源污染的排放。
3. 加强污水处理养殖场的粪便污染是影响水体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扎兰屯市应加强养殖场的污水处理工作,采用科学的处理方式,将养殖场产生的污水处理干净后排放,减少对周边水质的影响。
CENTRAL ISSUE区域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存在的问题及防治措施农安县农村能源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高淑范摘要:随着农牧业生产的飞速发展,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民追求产量的意识很强,考虑环保的意识却很弱,各级政府追求短期效益的意识很强,考虑长远利益的意识很弱,国家近几年对环保的高度重视情况有了一定的改观,但是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就当前农业面源污染普遍存在的问题及防治措施做以相应阐述。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指在农业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污染,包括化肥、农药、畜禽粪便、生活污水等污染,其成因复杂,防控治理难度大,关系到千家万户,这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是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必须科学合理利用化肥、农药,强化农村饮用水和污水监管,综合利用畜禽粪便,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X8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13-0047-0001一、农业面源污染存在问题(一)各级政府及农民在思想认识上普遍不足各级政府领导追求的是产量,看中的是近期效益,实施的是短期行为。
农民关注的是产量,看重的是收入,环保意识很淡薄。
(二)化肥、农药使用量不科学在农业生产实践中,使用化肥使粮食产量有了质的飞越,在增产方面化肥要强于农家肥,但是在环保方面,化肥的缺点越来越明显,过多使用致使土壤板结盐渍化,虽然粮食作物化肥用量基本合理,但是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使用化肥量普遍超多,同时在生产中会大量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很多农民缺乏科学用药知识,不能够正确使用农药,甚至滥用农药,使得农作物农药残留严重超标,有些农民在农作物收获前期施用农药,造成粮食、水果、蔬菜直接受到污染。
(三)农村畜禽粪便污染严重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和养殖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畜禽粪便污染问题越发突出,成为农村新的污染源,特别是一些中小数量的养殖户,将畜禽粪便堆放在路旁,臭气熏天,对农村环境造成极大污染。
▲HUANJINGYUFAZHAN53徐国莉(扎兰屯市环境监测站,内蒙古 呼伦贝尔162650)摘要:本文围绕如何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这一主题,对扎兰屯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并结合我市实际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情况;存在的问题;对策与建议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9)10-0053-02DOI:10.16647/15-1369/X.2019.10.031Analysis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Zhalantun CityXu Guoli(ZaLanTu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s, Hulunbeier Inner Mongolia 162650,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ing on the theme of how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our city were investigated, and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our city.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situation; R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伴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化肥、农药、农用地膜、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等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已经成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主要影响因素。
为进一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推进我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对我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并结合我市实际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1 基本情况扎兰屯市总面积1.69万km²,辖8镇4乡7个街道,总人口40.7万,其中农业人口23.1万,是呼伦贝尔市总人口和农业人口最多的旗市。
年平均气温3.9℃、降水量485~540mm、森林覆盖率70.04%,可利用草场面积600万亩。
境内有主要河流47条,形成雅鲁河、绰尔河、济沁河、音河四大水系,市域水资源总量约25亿m³。
耕地面积359万亩,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47.1g/kg,粮食常产稳定在21亿斤以上,其中玉米保持在20亿斤左右。
年秸秆产量213.61万t,牲畜存栏127.42万头(只、口),规模养殖场达2011家。
2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绿色崛起,富民强市”发展主题,坚守绿色发展底线,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有效进展。
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化肥、农药等投入量增加,农业废弃物利用率低下,导致了农村面源污染加重,农业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我市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我市农村面源污染物主要来源为种植业、养殖业、农村生产生活等方面。
2.1 种植业污染一是化肥残留污染。
据统计,全市耕种面积359万亩,农作物施肥以尿素、氮磷钾三元复合肥等化学肥料为主,新型的控释肥、缓释肥、生物肥使用少。
年使用化肥5.7万t,平均亩施用量33.5kg,化肥有效利用率一般在40%左右。
由于化肥的超量使用和施用方式的不合理,直接导致土壤板结、耕地质量退化,肥料利用率低,水体污染。
二是农药残留污染。
我市农作物病、虫、草防治,以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化学农药为主,年使用农药807t,平均亩施用量224mL。
农药有效利用率一般在30%左右。
由于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体系不健全,无回收及加工企业,很大部分是就地丢弃或焚烧。
同时农药施药器械简陋、方法单一、不合理使用,直接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农药残留于土壤、水体中,在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和重金属等物质,对周边环境会造成污染。
三是残留农膜污染。
我市农膜使用量92t,覆盖面积0.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0.25%,地膜厚度0.01mm,主要覆膜作物为玉米和瓜果蔬菜。
由于农膜回收体系不健全,无农膜回收及加工企业,很大部分是就地丢弃或焚烧,造成土壤及空气污染,可降解农膜成本又太高,极少使用。
四是秸秆焚烧。
我市农作物秸秆以玉米秸秆为主,全市秸秆资源量213.61万t,其中玉米秸秆产量175.1万t。
总体利用率为53.1%,其中,肥料化利用21.32万t,饲料化利用45.1万t,自然炊事燃料利用46.6万t,秸秆煤0.5万t,利用率低,大部分被就地焚烧,既浪费了资源,又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
2.2 养殖业污染我市养殖业污染以畜禽养殖污染为主。
近年来,我市畜禽养殖发展较快,畜禽养殖总量大,畜禽养殖业发展主要以散户、小户为主,点多面广,规模化养殖场少,污染治理成本高难度大,而规模养殖场产生的粪污随意堆放较多,基本无环保治理设施,个别养殖场虽建有沼气池和简易污水粪便沉淀池,但实际上沼气池并未真正投入使用,畜禽粪便基本直排,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全市牲畜存栏127.42万头(只、口),规模养殖场2011家,年产粪污总量310万t,粪污综合利用率78.56%,绝大部分都是以农家肥的形式利用。
2.3 农村生活源污染方面我市现有农村人口23.1万人,按照人均量计算,全市农村每年产生垃圾8.4万t,生活污水219.2万t,粪便8.4万t。
由于农村目前无规范化污水、垃圾处理厂,污水、垃圾随意排放、倾倒,既影响了农村环境卫生,又造成土壤、水体污染。
3 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情况3.1 加强种植业面源污染控制一是推广科学施肥。
开展玉米秸秆还田、深松联合整地、免耕少耕播种等技术,实现以水调肥,将水肥一体化与滴灌、喷灌等同步发展,提高肥料利用率。
2018年,全市化肥使用量较上年减少0.313万t,减幅达5.2%。
二是严控农药使用。
多措并举实施农药零增长行动,全面54 HUANJINGYUFAZHAN▲实施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农作物病虫害以绿色防控技术为主,化学防治方面提倡科学用药、对症用药,倡导低风险农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农药用量。
2018年,全市农药使用量较上年减少23.8t,减幅2.86%。
三是加强农药废弃物、农膜、秸秆等管理。
研究制定了农村废弃农药瓶回收实施方案,结合河长制清除河道垃圾6万余吨;结合春季防火工作,严格控制秸秆焚烧对大气的污染。
以阜丰、北京欣正、蒙东牲畜交易市场等一批企业为龙头,以农村各类合作社为基础,推动秸秆资源向肥料、饲料、燃料、原料等方面转化,从根本上减少了露天秸秆焚烧,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3.2 开展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治理积极争取农业农村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项目,申请国家资金6000万元,采取大型养殖场自行完成资源化利用,中小型规模化养殖场采取填平补齐,实现畜禽粪便的收集,养殖散户结合人居环境整治进行粪污的收集处理。
中小规模化养殖场与养殖散户不能自行资源化处理的粪污全部委托给第三方社会化服务企业进行资源化利用。
目前已与第三方企业签订投资协议,已在哈多河镇开工建设,有机肥料发酵设备已经安装完成一台,设备已经调试完成。
3.3 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以农村厕所革命、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完成大兴村无公害厕所改造任务170户,其余行政村完成卫生厕所改造任务20789户,确保年内130个行政村垃圾箱配备、垃圾池修建总数达到3834个,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32个行政村,全部建设垃圾集中收集点,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19个,生活污水治理达到20个。
利用乡村的道路、田间、村网、公共空间等闲置土地见缝插绿;重点抓好“三清一改”,清理农村的生活垃圾、村内的沟塘、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彻底改变农村人居环境。
4 存在的问题调研发现,虽然我市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系统庞大,涉及范围广,治理难、见效慢,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4.1 广大干部群众环境意识淡薄农村面源污染分布在广大乡镇、村组,污染源点多、面广、量大,不易监测、无法量化,短期内不会造成重大环境影响事件,容易被忽视。
一是部分基层领导干部环境意识淡薄,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忽视了面源污染造成的危害。
二是广大农民环保知识匮乏,对面源污染习以为常。
为省时、省钱、省力,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加剧了农村面源污染;另外,个别养殖企业闲置已建好的环保设施,废弃物乱扔、垃圾粪便随意乱堆乱放等普遍存在。
4.2 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的制度建设不完善目前我国虽然已颁布实施了一些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就整体而言,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还很不完善。
强制性、引导性等各类技术标准和规范不完善。
由于商品有机肥比较昂贵,农民购买积极性不高,导致使用少、推广难。
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资源再利用的优惠政策欠缺,没有明确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同时,已有的环保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够,对造成环境污染的各类企业和个人惩罚力度不强。
4.3 防治机制不健全一是监督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
农用投入品的生产过程、销售渠道、使用方式、技术指导及畜禽、水产养殖的管理涉及很多部门,各部门工作职责不同,在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中,各单位之间很难形成合力协同作战;各地区没有把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没有专门的办事机构和人员配置,没有监督管理及惩处体系。
二是缺乏技术支撑。
截至目前没有制定出有效的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标准。
4.4 投入明显不足长期以来,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投入主要靠单位业主,各级政府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投入少,农村面源污染不能有效防治。
一是部分企业只关注经济利益,对环境效益和环境污染治理投入少;二是各级政府财政投入有限,还主要放在城市基础设施和大型工业企业污染防治上,无暇顾及农村污染防治经费投入;三是农村面源污染涉及范围广,历史欠账多,污染治理设施落后,给农村环境治理带来困难,畜禽粪污处理项目中央资金要求必须全面用于工程的建设,没有专项经费作为治理农村面源的保障,造成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难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