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旅游园林文化
- 格式:ppt
- 大小:35.74 MB
- 文档页数:77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文化上课时间2018年9月11日1-6课题第一章旅游文化第一节旅游文化概述通过学习,了解文化的概念及构成要素,理解旅游文化的内教学目的涵。
掌握旅游与文化的关系,理解旅游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文化、旅游文化的内涵教学难点旅游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内容提纲一、文化(一)文化的概念1、文化的定义2、如何理解文化(二)文化的构成要素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二、旅游文化(一)旅游与文化的关系(二)旅游文化的概念(三)旅游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教学后记广大学生基本可以正确掌握旅游文化的概念及内涵,在今后教学中,在进行理论讲解的同时,应尽量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兴趣。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文化上课时间2018年9月13日1-4,,14日5-6课题第一章旅游文化第二节旅游文化的分类及含义第三节旅游文化的特征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旅游文化的分类及含义,了解旅游文化的特征,重点掌握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
教学重点旅游文化的分类及含义教学难点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内容提纲一、按照文化的结构划分旅游物质文化、制度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二、按照旅游的基本要素划分旅游主体文化、客体文化、介体文化三、按照旅游的客体划分山水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旅游宗教文化、民主民俗文化、旅游饮食文化第三节旅游文化的特征一、旅游文化的特征(一)旅游文化的共性地域性、继承性、交融性(二)旅游文化的特殊性二重性、大众性、双向扩散性二、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强大的生命力、文化积淀深厚教学后记由于第一节的学习,学生们对于旅游的特征基本可以正确理解。
专业教师授课教案课程名称中国旅游文化上课时间2018年9月18日1-6课题第二章中国自然山水第一节以山水为载体的文化形态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山水的概念,了解中国的山文化:五岳、五岳的祭祀与封禅、佛教名山。
了解中国的水文化:江河崇拜与祭祀,以及水神的神化传说。
《旅游文化》教学大纲D6)理解并举例说明“山以文丽,文以山传”。
第二章山岳文化1、主要教学内容我国名山形成的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基本特点。
名山的美学、历史文化、科学和经济价值。
名山的作用。
热爱祖国山水与热爱祖国的关系。
山岳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的欣赏原理。
山岳建筑景观、题刻、其他人文景观欣赏。
山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协调。
花岗岩、岩溶和丹霞名山的代表性名山、形成原理、主要景观。
我国东部与西部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差异及其原因,我国东部的南部与北部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差异的差异及其原因,我国西部的南部与北部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差异及其原因。
2、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名山发展简史,山岳景观欣赏原理,不同类型名山的主要景观和景观形成原理,我国旅游资源的区域差异及其原因。
2)教学难点:我国名山发展简史3、教学方法除了“说明”中“课程教学改革”提到的要求以外,在第五节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地图教学,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4、思考题1)在名山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名山的功能是如何演变的?2)山岳自然美有哪些类型?举例说明,从哪些角度欣赏山岳各种类型的自然美。
3)理解并举例说明中国传统建筑“以涵为主,涵露结合”、“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因山就势,因境而成”。
4)花岗岩和岩溶名山主要有哪些景观?5)我国主要地理区域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和形成原因。
第三章水文化1、主要教学内容水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影响。
水体旅游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
水与风俗习惯、风物特产。
水的造景功能的具体表现形式。
主要水体景观与旅游活动。
2、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水的造景功能,水体景观,水体旅游活动。
2)教学难点:水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影响。
3、思考题1)举例说明,水对我们精神生活的启示。
2)水有哪些造景功能。
3)如何欣赏“山光水色”?4)以水为依托,可以开展哪些旅游活动?第四章传统民居文化1、主要教学内容自然和人文因素对传统民居的影响。
0826《中国旅游文化》思考题参考答案D游文化的民族特征;(4)地域性,即旅游文化具有的地方特色;(5)时代性,即旅游主体文化子系统具有时代性特点。
4、试述旅游文化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1)旅游文化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基石。
从旅游者角度看,旅游文化刺激旅游动机,丰富旅游活动,并且产生教育功能;从旅游业角度看,旅游文化具有强大的宣传作用,同时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旅游文化起指导作用。
(2)中国旅游业发展对中国旅游文化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章中国旅游历史文化1、以具体某一朝代为例,简述其主要文化内容。
2、“三皇”、“五帝”分别指的是什么?“三皇”主要是指:伏羲、神农、女娲;“五帝”主要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3、帝王的谥号是一些固定的字,大致可分为哪三类?并举例说明。
(1)褒扬类;(2)贬抑类;(3)同情类。
举例略。
4、中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有哪些特征?(1)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使其极具历史吸引力;(2)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地位,使其成为重要的旅游集散地;(3)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使其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
5、简述中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
文化开发策略:(1)文化导向;(2)文化主题定位;(3)文化内容策划;(4)文化形象设计。
自然景观开发策略:(1)自然景观的科学内涵发掘;(2)自然景观的美学内涵发掘;(3)自然景观的附会文化资源。
人文景观旅游区开发策略:(1)民族性;(2)艺术性;(3)神秘性;(4)特殊性;(5)传统性第三章中国旅游建筑文化1、中国古代建筑大致可分为哪几种类型?最能代表古代建筑水平的是哪一种?中国古代建筑大致可以分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中国古代陵墓建筑、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国古代宗教建筑以及中国古代军事、水利、桥梁建筑和中国古城镇、古民居。
由于所采用的是当时最高级的建筑材料,利用的是最精湛的建筑技艺,故最能代表古代建筑水平的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
2、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布局遵循哪些原则?(1)严格的中轴对称;(2)左祖右社(左庙右社);(3)三朝五门;(4)中庭配置;(5)前朝后寝;(6)前宫后苑。
《旅行文化》课程教课纲领(一)、课程简介《旅行文化》是一门面向旅行管理专业开设的、以中国旅行文化为主要内容,以培育学生的文化审盛情识和技术为导向的专业限选课。
它商讨的是旅行过程中的文化现象,包含主体文化现象和客体文化现象,以客体文化现象为要点,中心问题是各样文化现象的内涵、特点及发展规律。
旅行不是一种简单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其社会性、经济性、文化性等属性特别突出。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旅行界的很多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多次高声疾呼:一定抓紧旅行文化的公民教育,这是我国旅行事业可否健康发展、兴盛发达的要点所在。
因为忽略了旅行文化的建设,很多旅行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对景区内丰富的人文资源不认识,不重视,不介绍,很多旅客们总结旅行经历是“上车睡觉,下车照相,旅行回来全无所闻”,使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旅客扫兴而归。
严重影响了旅行业的可连续发展。
所以,研究旅行文化,学习旅行文化,建设旅行文化拥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二)、本课程教课在专业人材培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教课在旅行管理专业人材培育中的地位是成立在专业基础课程之上的提高性课程,起着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作用。
文化是旅行的灵魂。
开设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旅行文化》课程,对学生进行中华文化、传统美德以及社会主义道德的教育,能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文明涵养。
为造就高素质、可连续发展的职场新人发挥支撑和促使作用。
(三)、本课程教课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经过在本课程的教课过程中贯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思想,使学生学习本课程后,提高旅行文化与文化旅行知识,提高自己的旅行能力,培育自己的旅行素质,在讲堂上听到“精道”,在此后的旅行过程中看懂“门道”,品出“滋味”。
为实现这一基本目标,基于学生多罕有一点旅行经历,具备部分与本课程有关的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地理知识、宗教知识等,所以,在教课活动中,要注意从学生既有知识和实践出发,既讲理论,又讲事例,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变为能力,把实践上涨到理论。
课程:中国旅游文化中国旅游文化的基本价值及其旅游开发意义姓名:学号:年级:班级:中国旅游文化的基本价值及其旅游开发意义【摘要】旅游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是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中国旅游文化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基石,是中国旅游业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旅游文化的合理适度旅游开发,一方面使旅游者获得情感的满足、生命价值的体验;另一方面保持了旅游地社会文化风貌的独特性,也有利于旅游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旅游文化,中国旅游文化,基本价值,旅游开发一、中国旅游文化的简述旅游文化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是旅游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以旅游活动为核心而形成的关于旅游的文化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旅游文化是人类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介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旅游三要素中的任何一项都不能单独形成旅游文化;旅游文化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而作用于旅游活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是人类在旅游过程中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
中国旅游文化是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受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特性影响,中国旅游文化的特色十分鲜明,表现为历史悠久、生命力强、积淀深厚三个方面。
中国旅游文化与中国5000年文明史一样生生不息,其演进过程从未中断,而且借助自身强大的同化力、融合力和延续力,形成了独具东方神韵的旅游资源,为中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
中国旅游文化历史悠久、生命力强的文化特性必然导致其积淀深厚,具体包括旅游山水文化、旅游聚落文化、旅游园林文化、旅游建筑文化、旅游宗教文化、旅游民俗文化和旅游饮食文化等。
二、分述中国旅游文化的基本价值1、旅游山水文化山水特指地貌特征具有典型性,生态环境优良,有一定文化积淀,具有美学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的自然景观的综合体。
我国山水资源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为山水旅游景观的开发与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课程编码:X100144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旅游英语授课单位:外语与旅游系学时:30学时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2010-9-6学分:2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2011-3-10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1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性质《旅游文化》是高职高专旅游类专业(酒店管理、导游、旅游英语)的专业选修课,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学科课程,是从事旅游管理专业的相关工作的基础。
它兼具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和民族性,是与旅游密切联系的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在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高职高专旅游人才及提高在校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课程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的自然景观文化、历史文化及景观、哲学宗教、文学艺术、饮食节庆等文化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为适应导游业务及本专业的其他业务需要和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良好基础。
本门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1.2课程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围绕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标准、课程标准,通过本课程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组织和教学方法:(1)在知识方面:使学生掌握旅游文化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习领会我国旅游文化深厚的底蕴和鲜明的民族特征,增进对中华文化的民族自豪感;(2)在素质方面: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专业素养、培育学生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3)在能力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识别旅游文化的能力、分析探讨旅游文化的能力、专业实践能力。
课程教学注重理论与应用,知识与技能,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着力造就高素质的高职旅游人才。
1.3课程设计思路在现有条件下,以讲授为主,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学情,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教学内容----理论适度,形式多样,注重实践(2)教材:精心评估,科学选用;认真总结(3)教学参考:扩充相关资源,促进教学(4)教学理念:系统掌握基本知识,培养实践能力(5)教学设计:充分利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等方法(6)采用多种考核模式,对课程考核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