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2014级高二地理零诊测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1.62 MB
- 文档页数:10
四川省成都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高二下学期期末)摸底测试地理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读下面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3题。
1.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A.80米B.220米C.300米D.420米2.R河流经甲村后流向A.正北方向B.西南方向C.正东方向D.东南方向3.甲村与M山峰的水平距离约为A.9千米B.12千米C.15千米D.18千米读某区域图,回答4~6题。
4.图示区域常年盛行A.东南风B.西北风C.东北风D.西南风5.导致图中卑尔根港冬季不冻的重要原因是A.地形B.降水C.洋流D.河流6.图中甲地湖泊众多,某形成原因主要是A.断裂下陷B.火山作用C.流水作用D.冰川作用下面为欧洲某河流流域示意图(图中虚线为流域界线),该河流水量充沛,季节变化大,流域内出产优质葡萄。
读图回答7~9题。
7.该河流径流量最小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8.下列关于阿尔卑斯山脉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形成D.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9.该河流流域内出产优质葡萄的气候资源优势是A.夏季高温多雨B.全年降水丰富C.夏季光照充足D.冬季昼夜温差大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0~12题。
2016—2017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二文科地理下期零诊模拟考试试题一、单选题:共25题读“我国2009年2月旱灾(阴影区域)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受干旱影响的省区(简称)有A.冀、豫、晋、陕B.皖、湘、陇、赣C.桂、秦、甘、鲁D.闽、滇、晋、川2.受此干旱影响最严重的农作物是A.春小麦B.冬小麦C.水稻D.甜菜3.缓解旱情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①减少用水量②发展节水农业③跨流域调水④大力开发地下水⑤迁移人口⑥培养耐旱农作物品种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⑥D.③④⑥【答案】1.A2.B3.C【解析】1.本题考查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直接读图可知,图中受干旱影响的省区(简称)有冀、豫、晋、陕。
故选A。
2.本题考查我国的农业生产。
图示旱灾发生在2月,受其影响最严重的农作物是生长在农田里的作物,且图示阴影部分集中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水稻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甜菜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古和新疆等地,此时春小麦还没有播种,故受此次旱灾影响最严重的农作物是冬小麦。
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本题考查缓解旱情应采取的合理措施。
减少工业用水会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大力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面下陷;缓解旱情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来进行;发展节水农业,培育耐旱作物品种和实行跨流域调水是缓解该区域旱情的合理措施。
②③⑥正确,故选C。
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4.制约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分别是A.土壤、水源B.光热、降水C.风向、地势D.地形、河流5.甲地最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A.大牧场放牧业B.商品谷物农业C.季风水田农业D.乳畜业6.由于不合理灌溉,在乙地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沙尘暴C.土地盐碱化D.洪涝灾害【答案】4.B5.D6.C【解析】4.本题考查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
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甲位于西欧,由于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终年温和湿润,光热不足,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乙位于中亚,地处内陆,降水量少,气候干旱,水资源成为限制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成都市2011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文科综合地理部分第Ⅰ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是某国1960~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图,读图回答l~2题。
1.该国人口数量减少的时间大约是A.1963年~1972年B.1975年~1986年C.1984年~l990年D.2000年~2010年2.目前,该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人口就业压力大B.城市人口比重大C.国内人口迁移量大D.人口老龄化严重下面是环渤海三省二市2010年产业结构表,据表回答3~4题。
3.导致北京与其它四省(市)产业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城市职能B.交通运输条件C.劳动力素质D.矿产资源条件4.该地区的第二产业以钢铁和石油工业为主,其主导因素是A.水陆交通便利 B.矿产资源丰富C.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D.技术力量雄厚下右图是北美马更些河流域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示区域年降水量A.由东南向西北递减B.由东北向西南递减C.由西南向东北递减D.由西北向东南递减6.马更些河A.以雨水补给为主B.有明显的凌汛C.结冰期短D.含沙量大下图是四地月均温与月降水量关系图,读图回答7~8题。
①②③④7.四地中,分布在大陆东部的是A.①B.②C.③D.④8.四地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正确的是A .①地雨热同期,农作物可一年三熟B .②地全年降水丰富,有利于水稻种植C .③地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有机质积累D .④地降水集中夏季,易出现洪涝灾害下右图是上海市阴天日数分布图,读图回答9~10题。
9.上海城区阴天日数大于郊区的原因是 A .离海洋近,降水量大B .气温高,空气上升成云致雨C .水域广阔,水汽丰富D .绿地多,空气中固体杂质少10.自形成以来,上海城市等级不断提高,其最重要的原因是 A .气候温暖湿润 B .平坦开阔的地势 C .发达的海陆交通D .矿产资源丰富冬小麦为每年秋季播种,次年春末夏初收获。
成都市高2014级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文综地理试题本卷共35个小题,毎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某大陆自然带分布模式图。
据此完成1~3题。
1.该大陆可能是A.非洲大陆B.亚欧大陆C.南美大陆D.澳大利亚大陆2.下列关于②地气候的形成因素,不正确的是A.东南信风B.地形C、赤道低气压带D、洋流3.图中④、⑤两自然带内的河流比较,差异最明显的是A.径流量大小不同B.汛期出现时间不同C.含沙量多少不同D.主要补给类型不同图2为我国某月降水地区(阴影部分)分布图。
据此完成4~6题。
4图示的月份可能是A.4月B.6月C、8月 D.10月5.该月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系统主要为A.反气旋B.气旋C.准静止锋D.冷锋6.该月华北平原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是A.寒潮B.沙尘暴C.洪涝D、干旱图3为世界某区域图。
据此完成7~9题。
7.图中M地与该大陆东部同纬度沿海地区比较,差异最小的气候要素是A、一月均温 B.七月均温 C.年降水量 D.年日照时数8.图4中,能正确反映N国人口空间分布的是A. ①B. ②C. ③D.④9推断图中N国不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是A.电力工业B.造船工业C.棉纺织工业D.造纸工业图5为我国两省会城市位置和铁路线图。
据此完成10~11题。
10.如果从济南沿最近路线坐火车去武汉,经过的铁路干线依次为A,陇海一京九一浙赣 B.京广一浙赣一湘黔C.湘黔一京沪一陇海D.京沪一陇海一京广11.下列日期中,武汉日出的地方时早于济南的是A. 1月2日B. 3月2日C. 6月2日D. 9月2日第Ⅱ卷(共160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42题~第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36.(22分)图8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M 海域对沿岸地区的重要意义。
(4分)(2)试分析图示区域乳畜业发达的原因。
四川省彭州中学高14级针对性训练一(地球地图)班级学号姓名版块一、试题部分:(共计50分)一、单选题(24分)中国南极考察队计划从上海出发,启程前往南极执行南极内陆站建设和考察、中山站(69°S、76°E)建设改造以及南大洋科学考察等任务。
执行任务的“雪龙号”船往返航程约24800海里。
中国南极昆仑站80°S,77°E,高程4087米,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80°S、77°E,海拔4093米)西南方向约7.3公里。
加上北极考察站——黄河站(78°N、11°E)和最早建设的长城站(62°S、58°W),我国将拥有四个极地科学考察站。
据此回答1-3题。
1、在我国的四个极地科学考查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A.长城站 B.中山站 C.昆仑站 D.黄河站2、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3、从地球上的五带来看,我国的南极科学考察人员在前往南极建设昆仑站的过程中经历的热量带有:A.2个B.3个C.4个D.5个20°W和160°E经线是东、西半球分界线。
下图中甲、丙在晨线上,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回答4-6题。
4该时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①南半球②北半球③东半球④西半球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5对图中此时甲、乙、丙、丁各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①甲地白昼时间比乙地长②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可达90°③各地夜长乙>丙>丁④各地日出的先后顺序是甲、乙、丙、丁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6此时,下列各地情况可信的是①郑州市(约35°N,114°E)的中学生正在上学路上②南京市正处于一年中的高温季节③雅库茨克(约62°N,130°E)已是白昼④澳大利亚某地房屋朝北窗户阳光射人室内面积接近一年中最小值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7.(18分) 下图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它地区为白昼,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度高二下学期零诊模拟考试地理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堂考试100分钟,满分100分.3、答题前,学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卷上,并使用2B 铅笔填涂。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一、选择题(50分)图1为地中海沿岸某地的等高线示意图,图中等高距为25米,图中山峰的海拔为536米,M 处为洼地,湖泊与M 地的图上距离为1。
1cm,据此完成1—4题。
1、R 河的总体流向大致为A.自西北流向东南B.自东南流向西北C.自西向东流 D 。
自东向西流2、P 地与M 地的相对高度可能为A.5米B.35米 C 。
65米 D 。
95米3、河流干流①、②、③、④四个河段中,侵蚀作用最强的是A.① B 。
② C.③ D 。
④4、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该地区的典型植被为常绿阔叶林B 。
图示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为100米C.R 河枯水期时,该地区山火风险高D.M 地与湖泊的水平距离约为5。
5km 图2我国某城市多年平均实际日照时数(单位:小时)月分配图,据此回答5—7题。
5、该城市最可能是A 。
成都 B.南京 C.广州 D 。
北京6、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该城市3月日照百分率约为A 。
30% B. 40% C.50% D 。
60%7、该地5月实际日照时数与6月差异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 。
昼长B 。
降水 C.地形 D 。
正午太阳高度图3为北美洲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 8~10 题.8、与③地相比,④地气候的特征是A .降水量更多B .降水更集中C .夏季更凉爽D .海洋性更强9、③地夏季常被大雾笼罩,其主要原因是A 。
受高压控制B.受寒流影响C 。
西风带来的水汽充足D 。
地形较为闭塞10、②地夜长大于①地的时间约为A.3个月B.6个月C 。
9个月D 。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生物与地理(合卷)测试卷注意事项:1.本卷分单项选择题(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和双项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共80题,其中1-30题为生物单项选择题, 31-60题为地理单项选择题,61-70题为地理双项选择题,71-80题为生物双项选择题,满分100分。
2.请将所选出的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答题卡对应位臵。
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1.人们研究雷达的回声定位系统,是模仿了下列哪种动物而研制的( ) A 、蝉 B 、蝙蝠 C 、鸟类 D 、鱼类2.下列分类单位中,理论上讲生物种类最多的是 ( )A 、 科B 、 属C 、 目D 、种 3.下列那一项不是生物多样性包括的内容 ( )A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 、基因的多样性C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 、生物食性的多样性4、某植物已有根、茎、叶的分化,但不结种子,它应归为( )A. 苔藓植物B. 蕨类植物C. 被子植物D. 裸子植物 5、下列属于动物社群行为的是( )A 、母鸡带领小鸡觅食B 、山洞里居住着一群蝙蝠C 、蜂王依靠工蜂喂养D 、草原上共同生活着大量食草动物6.下列关于基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基因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B .基因数和染色体数一样多C .基因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D .生物的某一性状是由一个基因控制 7.下列有关人类单、双眼皮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控制眼脸的这一对基因一定是相同的。
B .两个双眼皮的夫妇所生的子女一定都是单眼皮 C .两个单眼皮的夫妇所生的子女一定都是单眼皮 D .一个双眼皮、一个单眼皮的夫妇所生的子女都是双眼皮8、在看菊展的时候,我们可见同一植株上开有不同颜色的菊花,它们是经过怎样的方式繁殖而来的 ( ) A 、嫁接 B 、扦插 C 、种子繁殖 D 、压条 9.下列不属于生存竞争的是( )A .同一片森林里的树木争夺阳光、水份和营养物B .食性相同的动物争夺食物C .狼与鹿的捕食与反捕食D .大豆从根瘤菌中获取氮素,根瘤菌从大豆中获取养料 10.对生态系统的正确理解是( )A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B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保持不变C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保持相等D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不断变化11、人类的生殖细胞、体细胞和受精卵中各含有多少个DNA 分子( )A.生殖细胞23个 体细胞46个 受精卵23个B.生殖细胞46个 体细胞46个 受精卵23个C.生殖细胞23个 体细胞46个 受精卵46个D.生殖细胞23个 体细胞23个 受精卵23个12.当你期中考试完,回家看到妈妈给你准备的可口饭菜,忍不住用手拿起一个鸡腿送入口中……。
成都实外西区2014级高二下期零诊模拟测试地理试题第I卷(共50分)下图所示区域位于某大陆西岸,结合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流向为先向北后向西北 B.补给主要为高山冰雪融水C.汛期出现在冬季 D.图中河段长度约为200km2.图中甲和乙的数值可能是A.400m 350m B.800m 350m C.400m 550m D.800m 650m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
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
结合右图完成3-4题。
3.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
其主要原理是A.减弱了地面辐射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4.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A.减弱地面辐射 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 降低地温C.反射太阳辐射 增加光效D.吸收太阳辐射 增加地温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冬季、夏季日照时数空间分布。
据此回答5-7题。
5.下列四地中冬季、夏季日照时数差异最大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6.导致该区域东部、西部夏季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高度 B.天气状况 C.昼夜长短 D.人类活动7.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四地中最适合建太阳能发电站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右图为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1000百帕等压面上的等高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8-9题.8.对图示区域天气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P地的风向为西南风 B.N地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C.M地为阴雨天气 D.M地为高压中心9.影响Q地的天气系统和天气特征分别是A.暖锋晴朗 B.冷锋阴雨C.气旋阴雨D.反气旋晴朗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地理事物的分布。
读图回答10-11题。
10.对澳大利亚风能分布影响最大的风是A.西北季风B.东南信风C.西风D.极地东风11.澳大利亚铁路密度小,其原因最不可能的是A.山地广布,地形崎岖B.沙漠面积广C.地广人稀,人口城市分布集中D.公路、航空运输发达下图所示国家为世界重要红茶生产国。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地理高二上学期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我国四大高原中,位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上的高原是:A、青藏高原B、云贵高原C、内蒙古高原D、黄土高原2、下列关于我国季风气候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冬季风来自海洋,夏季风来自大陆B、冬季风带来温暖湿润的气候,夏季风带来寒冷干燥的气候C、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D、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3、我国四大盆地中,面积最大的是:A. 塔里木盆地B. 准噶尔盆地C. 四川盆地D. 柴达木盆地4、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 全年高温多雨,雨热同期B.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湿润C.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D. 夏季寒冷湿润,冬季炎热干燥5、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我国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较少B. 我国气候类型多样,主要分布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气候C. 我国河流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西部河流较少D. 我国森林资源丰富,覆盖率高6、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B.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C.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D.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恒定的7、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小,夏季南北普遍高温B、我国夏季气温最高值出现在青藏高原C、我国冬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海南省D、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但季风气候分布不广泛8、下列关于我国地形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B、我国地形以平原、盆地为主C、我国地形以高原、平原、盆地、山地、丘陵为主D、我国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9、在地质年代划分中,下列哪个时期属于显生宙?A. 晚元古代B. 早古生代C. 中生代D. 第四纪11、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A. 我国南方地区以高原、丘陵为主,北方地区以平原、高原为主B. 我国西北地区降水丰富,水资源充足C.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气候多样,四季分明D. 我国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13、下列关于我国四大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 青藏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中海拔最高的B. 黄土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中面积最大的C. 云贵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中地势最平坦的D. 内蒙古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中地形最复杂的15、题干:黄河流经的地形区依次是?A.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B.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青藏高原C.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D.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