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孤独
- 格式:doc
- 大小:5.18 KB
- 文档页数:2
探究中国的千年孤独作者:杨慧敏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08期摘要:何为孤独?这是一个伴随中国人民几千年之久的话题和问题。
孤独就是我们近在咫尺,心却各自执守天涯;孤独就是即使心与心有千万次的刻意拥抱也抵不过心灵与心灵偶然的一次碰撞。
刘震云力求在以底层劳动人民生活为素材的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全面、系统地,特别深入地挖掘这种孤独。
关键词: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孤独作者简介:杨慧敏(1992-),女,回族,河南商丘人,本科生,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8-0-01《一句顶一万句》是作家刘震云2009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力作,荣获了2011年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刘震云是当代中国作家中超凡脱俗的一员,他乐于探索,喜于想象。
暂且让我们回顾一下他小说的发展轨迹,他先以《塔铺》《一地鸡毛》等“新写实小说”一举成名,随后《温故1942》《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则转向了“新历史”;而《手机》《我叫刘跃进》又展现了他在影视小说方面的新尝试。
但是,不管他写作题材、笔法如何转换,关注小人物或底层劳动人民的生存境遇和生活态度,始终是刘震云的创作主题。
刘震云本人谈及《一句顶一万句》说:“痛苦不是生活的艰难,也不是生和死,而是孤单,人多的孤单。
”(2009年3月18日新京报专访)。
一、孤独中的寻找你的孤独,我怎么知道?只因为苦苦的寻找。
在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杨百顺、巧玲、牛爱国是贯穿故事的三个关键人物形象。
小说的上半部主要写杨百顺为了寻找一位能够“说得着”的知己在生活中艰难找寻的人生经历,当他找到和自己无话不谈的巧玲时,结尾却以巧玲的走丢而告终。
命运终究不会尽如人意。
巧玲丢失这一情节其实是作者巧设的玄机。
在小说中,巧玲的出现使吴摩西有了精神寄托。
为了别人眼中的人伦和道德,吴摩西和巧玲假装寻找背叛自己的妻子。
白狐--陈瑞、刚辉女)我是一只修行千年的狐千年修行千年孤独夜深人静时可有人听见我在哭灯火阑珊处可有人看见我跳舞(男)我是一介书生独醉江湖十年寒窗十年苦读金榜题名时功名利禄光宗耀祖洞房花烛后阴阳相隔人鬼殊途(女)我爱你时你正一贫如洗寒窗苦读离开你时你正金榜题名洞房花烛能不能为你再跳一支舞我是你千百年前放生的白狐你看衣袂飘飘衣袂飘飘海誓山盟都化做虚无(男)能不能为我再跳一支舞只为你永别时的那一次回眸你听仙乐飘飘仙乐飘飘今生今世却只能虚度(男)我是一介书生独醉江湖十年寒窗十年苦读金榜题名时功名利禄光宗耀祖洞房花烛后阴阳相隔人鬼殊途我爱你时你是一只千年修行的狐失去你时你已烟消云散万劫不复(女)能不能为你再跳一支舞我是你千百年前放生的白狐你看衣袂飘飘衣袂飘飘海誓山盟都化做虚无(男)能不能为我再跳一支舞只为你永别时的那一次回眸你听仙乐飘飘仙乐飘飘今生今世却只能虚度男(女):能不能为我(你)再跳一支舞男(女):你(我)是我(你)千百年前放生的白狐男(女):你听(看)仙乐(衣袂)飘飘仙乐(衣袂)飘飘男(女):今生今世却只能虚度(海誓山盟都化做虚无) 男(女):能不能为我(你)再跳一支舞男(女):只为你永别(临别)时的那一次回眸男(女):你听(看)仙乐(衣袂)飘飘仙乐(衣袂)飘飘男(女):今生今世却只能虚度(海誓山盟都化做虚无) 男(女):能不能为我(你)再跳一支舞男(女):你(我)是我(你)千百年前放生的白狐男(女):你听(看)仙乐(衣袂)飘飘仙乐(衣袂)飘飘男(女):今生今世却只能虚度(海誓山盟都化做虚无)新版歌词我是一只爱了千年的狐千年爱恋千年孤独长夜里你可知我的红妆为谁补红尘中你可知我的秀发为谁梳我是一只守候千年的狐千年守候千年无助情到深处看我用美丽为你起舞爱到痛时听我用歌声为你倾诉寒窗苦读你我海誓山盟铭心刻骨金榜花烛却是天涯茫茫陌路殊途能不能让我为爱哭一哭我还是千百年前爱你的白狐多少春去春来朝朝暮暮生生世世都是你的狐能不能让我为爱哭一哭我还是千百年来不变的白狐多少春去春来朝朝暮暮来生来世还做你的狐。
白狐歌词我是一只修行千年的狐
千年修行千年孤独
夜深人静时可有人听见我在哭
灯火阑珊处可有人看见我跳舞
我是一只等待千年的狐
千年等待千年孤独
滚滚红尘里谁又种下了爱的蛊
茫茫人海中谁又喝下了爱的毒
我爱你时你正一贫如洗寒窗苦读
离开你时你正金榜题名洞房花烛
能不能为你再跳一支舞
我是你千百年前放生的白狐
你看衣袂飘飘衣袂飘飘
海誓山盟都化做虚无
能不能为你再跳一支舞
只为你临别时的那一次回顾
你看衣袂飘飘衣袂飘飘
天长地久都化做虚无
我是一只等待千年的狐
千年等待千年孤独
滚滚红尘里谁又种下了爱的蛊
茫茫人海中谁又喝下了爱的毒
我爱你时你正一贫如洗寒窗苦读
离开你时你正金榜题名洞房花烛
能不能为你再跳一支舞
我是你千百年前放生的白狐
你看衣袂飘飘衣袂飘飘
海誓山盟都化做虚无
能不能为你再跳一支舞
只为你临别时的那一次回顾
你看衣袂飘飘衣袂飘飘
天长地久都化做虚无
能不能再为你跳一支舞
我是你千百年前放生的白狐
你看衣袂飘飘衣袂飘飘
海誓山盟都化做虚无
能不能为你再跳一支舞
只为你临别时的那一次回顾
你看衣袂飘飘衣袂飘飘
天长地久都化做虚无
能不能为你再跳一支舞
我是你千百年前放生的白狐
你看衣袂飘飘衣袂飘飘海誓山盟都化做虚无。
千年孤独白玉兰(外一篇)_一篇关于体验孤独的作文范文玉兰花开得真早,春一到,冷不丁的就挂满了枝头。
那满树的花朵。
定是无瑕的白玉雕刻而成,似又在牛奶中沐浴了一般,细腻光滑,莹润饱满。
每一朵花都像一只羽翼丰满的鸟儿,站在枝头,迎风歌唱。
看,那一树的花朵,挨挨挤挤,热热闹闹,一抹抹亮白,焕发了整个春天。
玉兰开得圣洁、高贵,典雅、飘逸,如妙龄的少妇,从身体里自然透出无限魅力和风韵。
可是,从那满树的繁华热闹中,我读到了玉兰内心深处的落寞。
短短的几日花开,没有一片叶子陪伴。
当繁花落尽的时候,叶子才懒洋洋地冒出头。
花与叶子,注定了彼此错过,它们在相互等待寻觅中,度过一生。
在我看来,玉兰的本质是美与孤独的化身,从她清凉的眼神里,我读到高处不胜寒的寂寞。
我凝望着一朵朵玉兰,里面映照出一张张古美人的笑靥,难道是她们穿越了历史的烟尘,把沉淀了上千年的凄美孤独,把浓得化不开的爱恨情愁,变成了摇曳生姿的白玉兰“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清瘦俊美的李清照,一颗孤独的心承载着无尽的寂寞。
在乍暖还寒的夜晚,她感喟落花满地的悲凉:在清凉初透的半夜,她让愁绪化成一片浓云:在西风卷帘的清晨,她哀伤着人比黄花瘦。
只要天上飘着那如烟如梦的细雨,只要地上飞舞着凌乱干枯的黄叶,她就会斜倚着窗儿望眼欲穿,就会弹奏出凄美幽怨的曲调。
让惆怅化成隽永绝妙的文字,一次又一次凄凄惨惨戚戚地走向孤独之巅,醉饮人生的苦酒,执着地寻觅着遥不可及的爱情。
那黄昏的点点细雨,哪里是滴在梧桐树上,分明就是滴在她那颗痛楚的心上。
早春时节,难以将息的夜晚,她凝望着院子里那株玉兰树在风雨中孤立飘摇的身影,仿佛照见了自己薄凉的命运。
在金人铁蹄下。
在滚滚狼烟里。
和爱人异地相守,她花自飘零水自流一样地颠沛流离,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金石研究和诗词创作,把满腔的寂寞和忧郁结成累累的文学硕果。
她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沙场。
白狐歌词我是一只修行千年的狐
千年修行千年孤独
夜深人静时可有人听见我在哭
灯火阑珊处可有人看见我跳舞
我是一只等待千年的狐
千年等待千年孤独
滚滚红尘里谁又种下了爱的蛊
茫茫人海中谁又喝下了爱的毒
我爱你时你正一贫如洗寒窗苦读
离开你时你正金榜题名洞房花烛
能不能为你再跳一支舞
我是你千百年前放生的白狐
你看衣袂飘飘衣袂飘飘
海誓山盟都化做虚无
能不能为你再跳一支舞
只为你临别时的那一次回顾
你看衣袂飘飘衣袂飘飘
天长地久都化做虚无
我是一只等待千年的狐
千年等待千年孤独
滚滚红尘里谁又种下了爱的蛊
茫茫人海中谁又喝下了爱的毒
我爱你时你正一贫如洗寒窗苦读
离开你时你正金榜题名洞房花烛
能不能为你再跳一支舞
我是你千百年前放生的白狐
你看衣袂飘飘衣袂飘飘
海誓山盟都化做虚无
能不能为你再跳一支舞
只为你临别时的那一次回顾
你看衣袂飘飘衣袂飘飘
天长地久都化做虚无
能不能再为你跳一支舞
我是你千百年前放生的白狐
你看衣袂飘飘衣袂飘飘
海誓山盟都化做虚无
能不能为你再跳一支舞
只为你临别时的那一次回顾
你看衣袂飘飘衣袂飘飘
天长地久都化做虚无
能不能为你再跳一支舞
我是你千百年前放生的白狐
你看衣袂飘飘衣袂飘飘海誓山盟都化做虚无。
“人人社会”中的千年孤独【摘要】《一句顶一万句》用朴实幽默,充满温情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论语》影响下的“人人社会”中的千年孤独。
【关键词】精神;孤独;人人社会小说中的故事很零碎。
故事里的人是一群有些小心眼遇事爱拧巴的主,也是一些有着轴脾气动不动就爱较真的人。
他们生活在活活泼泼饶有生气的小地方,他们被世人称作小人物。
可他们又不是小人物,他们和他们的事,在他们的世界里,那是比大人物和大人物们的大事还要大的。
他们操着五花八门的职业:过去,他们是卖豆腐的老杨、赶大车的老马、做醋却喜欢喊丧的罗长礼、剃头匠老裴、传教的老詹、卖馒头的吴香香、银饰铺的老高;现在,他们是开货车的牛爱国、开婚纱店的小蒋、开饭店的李昆、老板娘章楚红、看大门的宋解放。
他们自然生长,形成一套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处世哲学。
这套哲学是几千年前孔夫子《论语》里流传下来的精髓,是融入他们血液骨髓里的亘古不变的道理。
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依照着这套世故哲学来繁衍生存,无数不尽相似的故事在此上演。
也正是这些故事道出了千百年来生存于“人人社会”的中国人的精神孤独。
这种孤独是普遍存在的,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会有。
小说是关于两个“杀人犯”和三个“潘金莲”的故事。
相隔70多年未曾谋面的祖孙两人却有着相似的命运:都曾为报仇外出寻找背叛自己的妻子与奸夫,却都是一种“假找”;他们到处流浪想要寻得的其实是一句自己觉得暖心的话或者一个说得着的人。
不同的是,杨百顺终其一生也未找到这样一个人,而牛爱国从祖父那里明白了什么才是自己最在乎的,他即将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温暖。
小说故事的主角都是日常生活里最不起眼的人物,他们身上却有着最原始的生命热力与原初欲望。
为了一个“说得着”,他们甘愿飞蛾扑火、孤注一掷,抛下现有的一切与爱人跋山涉水、浪迹天涯,日子过得再苦也能觉出甜蜜。
这不是传统伦理中的“西门庆与潘金莲”的故事,这是关于如何摆脱千百年来“人人社会”中精神孤独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恰巧都是一男一女,故事的缘由也都是一个“说得着”。
《白狐》我是一只修行千年的狐
千年修行千年孤独
夜深人静时可有人听见我在哭灯火阑珊处可有人看见我跳舞2我是一只等待千年的狐
千年等待千年孤独
滚滚红尘里谁又种下了爱的蛊茫茫人海中谁又喝下了爱的毒我爱你时你正一贫如洗寒窗苦读离开你时你正金榜题名洞房花烛3 能不能为你再跳一支舞
我是你千百年前放生的白狐
你看衣袂飘飘衣袂飘飘Array海誓山盟都化做虚无
能不能为你再跳一支舞
只为你临别时的那一次回顾你看衣袂飘飘衣袂飘飘
天长地久都化做虚无。
昔者,有国名哥伦比亚,其地广袤,山川壮丽,民风淳朴。
国中有一家族,名布恩迪亚,世居于此。
布恩迪亚氏,子孙繁多,代代相传,家族之盛,莫与伦比。
初,布恩迪亚氏家族始祖,名何塞·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生于一荒僻之地。
其人生性孤僻,好学不倦,酷爱魔法与炼金术。
一日,阿尔卡迪奥偶遇一神秘女子,名乌尔苏拉,两人一见钟情,遂结为连理。
乌尔苏拉亦非凡人,她出生于一古老家族,家族中多奇人异士,擅长占卜与预言。
阿尔卡迪奥与乌尔苏拉成婚后,立志要离开故土,寻找黄金城。
他们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传说中的黄金城。
然而,黄金城并非宝藏之地,而是一座荒芜的废墟。
阿尔卡迪奥失望至极,心生归意。
乌尔苏拉看破了他的心思,坚决要求返回故土。
归途中,阿尔卡迪奥对乌尔苏拉说:“吾欲在此地建一城市,名为马孔多,让子孙后代在此繁衍生息。
”乌尔苏拉欣然同意,两人共同开创了马孔多城。
马孔多城依山傍水,风景如画,民风淳朴,成为布恩迪亚家族的家园。
马孔多城初建时,家族成员仅有阿尔卡迪奥与乌尔苏拉二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家族子孙日益增多,家族成员多达一百余人。
家族成员性格各异,有勇敢的战士,有智慧的学者,有神秘的巫师,有美丽的女子。
他们在马孔多城中过着平凡而幸福的生活。
然而,幸福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
马孔多城逐渐走向衰落。
城中的居民饱受战乱、疾病、饥荒的困扰,家族成员也纷纷离去。
最后,只剩下奥雷连诺·布恩迪亚一个人,孤独地守着马孔多城。
奥雷连诺·布恩迪亚,布恩迪亚家族的最后一人,他生于马孔多城,长于马孔多城。
他继承了家族的智慧与勇敢,却无法改变家族的命运。
他孤独地守着马孔多城,见证了家族的兴衰,也见证了城市的衰落。
终于,马孔多城被战火摧毁,化为一片废墟。
奥雷连诺·布恩迪亚在废墟中孤独地死去。
至此,布恩迪亚家族终于走向了终结。
《百年孤独》,讲述了一个家族的百年传奇,揭示了人类命运的悲欢离合。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李清照这首早年的词作,写出了少女初次萌动的爱情,作品以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而又不敢去见的微妙而又细致的心理,显现出词人卓越的创作才华。
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秉受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再加上其先天的聪慧,在两宋文人大量填词的时代背景下,李词独步词坛,“别是一家”。
在《论词》一文中其明确提出了许多关于词的审美规律的观点,对词坛大家多睥睨、挑剔之态,评论李煜词“语虽奇甚,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评论晏殊、欧阳修、苏轼等人词“皆句读不葺之诗尔”;至于晏几道、贺铸、秦观、黄庭坚,亦多指责之语,难入其法眼。
自信豪迈之情,跃然纸上。
她以婉约风格,享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修于元代的宋史能提到李清照这一汉族女性,由此可见其当时之影响。
然而,男尊女卑的社会,不仅压制了女性的社会地位,而且剥夺了她们的受教育权,甚至是话语权。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一代又一代地延续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训条,女性亦被阻挡在教育的千里之外。
因而,屈指可数的几位女诗人就越发显得光彩夺目。
自古红颜多薄命,既是女性被压制的必然结果,也是她们悲剧命运的真实写照。
李清照则以其独特的经历走完了她孤独、屈辱、凄惨的后半生。
党争之祸自古有之,但那一场波及到南宋的“元佑党争”,却让她连逢厄运。
先是其父李格非因受教于苏轼门下,受到牵连,被列入“元佑党籍”,差点断送李、赵二人姻缘。
后其公公赵挺之亦被罢官,既尔死去,于是,李、赵二人开始了十年青州的“屏居乡里”的生活。
毋容置疑,十年青州的生活还是比较幸福的,这从她的《金石录后序》中可以明确地感受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甘心老是乡矣。
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念奴娇》)赵明诚出仕在外,词人独处深闺,承受一种幸福的孤独,然幸福之花不会长开。
有宋一代,社会动荡,边患频仍。
北宋政权的覆灭对李清照的生活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历史好会弄人,总是让杰出的人物饱尝太多的磨难。
如若不是北宋的灭亡,李清照和赵明诚很有可能会中国传统夫妇那样夫唱妇随,白首一生;如若不是经历了国破家亡和再嫁、离婚的惨痛,李清照的词可能就不会由清新俊逸而一变为苍凉沉郁,吸引无数读者并为之扼腕叹息。
那个孱弱的四面漏风的南宋小朝廷,如风雨飘摇中的一叶孤舟,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
皇帝也放下了九五之尊的赫赫威严,丝毫不顾忌天子的尊严,一味逃窜,让追随他的臣民失望、愤恨、鄙夷。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词人从骨髓中唱出的对朝廷软弱的失望和对其丈夫弃城而逃的鄙夷。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树,人客建安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凋零。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这首《临江仙》作于建炎三年(1129)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
词人初到建康,踏雪登石头城,北望中原,深感恢复失地无望,面对南宋政权偏安的悲剧悲从中来,结句以写实的手法写出了内心的悲愤。
而此时,能有人体会到词人内心的苦闷吗?堂堂须眉,满腹圣贤之书,尚想着与金媾和,一介女流又能有什么作为呢?但奸人横行,词人只能用比兴手法,曲折含蓄地寄托故国之思。
国破又逢家亡,赵明诚的死让李清照承受了无尽的哀痛与孤独。
尽管二人情感生活曾出现过裂痕,但每当想起曾经在一起朝夕相处、诗词唱和的优雅、闲适、甜蜜的生活,想起致力于金石研究的默契,更是平添了几多的凄凉和苦闷。
失去了丈夫,失去了生活的依靠、精神的支柱,失去了收藏的大半文物。
而后遭遇骗婚、离婚,身陷囹圄,那种屈辱,让一向志向高洁的词人情何以堪?而况遭遇者竟是粗野猥琐之徒。
时至今日,李清照遭遇张汝舟的这一场悲剧仍让人感到匪夷所思、愤恨不已。
《碧鸡漫志》中说:“赵死,再嫁某氏,讼而离之,晚节流荡无归。
”所谓“晚节流荡无归”,只不过是理学家的三纲五常的节操观而已。
对于至情至性的卓越女词人,又岂可受得了传统道德的约束?词人
以不惧天条律令的决绝向传统道德观发出挑战,何尝不是中国女权运动的萌芽?江南之地,千里莺啼、烟柳画桥。
古往今来,青山绿水间蕴藏了多少感伤的故事,多情的山水总是承载着浓重的离情别绪。
于是,从台州、剡县、睦州、温州、越州、衢州、再到杭州,在追随朝廷的一路上,李清照承受着人生的颠沛流离、漂泊无依之苦,以抒情的圣手抒写了人生的大苦大悲。
归鸿、西风、细雨、梧桐等意象赚尽了词人的心酸之泪。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武陵春》是词人流落金华之作,作品起伏跌宕,曲折多变。
结句以巧妙的比喻极力描绘出孤苦凄凉环境中孀妇的满腔愁苦,而把愁苦写到无以复加程度的莫过于那首《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开端三句,词人运用一连串的叠字,渲染了一种愁惨而凄厉的氛围,以下诸句写出了一整天的愁苦心情,把“愁”倾泻的淋漓尽致。
读之,着实令人感到荡气回肠。
“年年雪里。
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
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清平乐》)梅花常出现在词人笔下,但这首赏梅之作却写得含蓄蕴藉、悲切哀婉。
该首运用对比手法,表现出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并且杂糅了身世之苦和国家之难。
“憔悴损”,“人比黄花瘦”,“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据说,李清照晚年想以毕生所学授以一十余岁的孙姓女子,没想到对方竟脱口而出“才藻非女子事也”。
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最大的成果就是让女性从心底认识到自己社会地位的卑贱,无从反抗,也无心反抗,自觉承受了逆来顺受,并认为是天经地义。
可以想象,此时的李清照在经历了报国无门、夫死家破、归乡不得、孤苦无依之后,一颗破碎之心伤到最痛、最寒,犹如坠入千年冰窖。
垂暮之年不仅没有子嗣,而且没有了对话,真正陷入了超越时空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