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238.00 KB
- 文档页数:7
天津大学光学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光学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领域代码:430103 校内编号:Q20202领域名称:光学工程培养单位:精仪学院一、领域简介天津大学“光学工程硕士”依托于天津大学光学工程学科,是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批批准建立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后流动站;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是教育部“985工程”国家一级创新平台。
设有“光电信息技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该学科师资力量强大,博士生导师12名,硕士生导师25名。
每年承担各种重大科研课题数十项,近几年多次获得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教学成果奖。
二、培养目标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一般采用天津大学和企业联合的培养方式,双导师制。
一般情况下,必修课和选修课在1年内修完,论文研究在2年内完成。
特殊情况可以适当延长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0.5年。
四、领域范围本领域主要覆盖光电子技术、光信息技术、光通信技术、光电图像处理技术、光学仪器及技术、应用工程光学及系统、计算机及光电测控技术等多个方面。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工程数学基础、科学技术论与方法论、英语及专业基础课等学位课程不少于16学分;专业选修课程和必修环节不少于16学分。
此外,还可以根据工程硕士研究生所在企业的需求和培养院校的特长,开设其他选修课程。
六、学位论文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工程背景与应用价值;技术上先进,有一定难度;内容充实,工作量饱满;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科学方法;学位论文格式规范,条理清楚,表达准确。
光学工程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300)一、培养目标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掌握光学工程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掌握解决工程问题和教学科研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与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和教学科研工作的能力。
3、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进行学术交流和撰写学术论文。
4、具有健康的体格和心理。
二、学习年限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完成学位论文、符合学校有关要求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
硕士研究生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5年。
三、研究方向序号研究方向名称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生导师1 激光传输及控制技术研究激光传输过程中各种线性、非线性效应对光束质量的影响及光束质量控制技术。
黄剑华教授骆兴芳教授陶向阳教授叶志清教授刘桂强副教授张祖兴副教授2 光波导与光电子器件研究激光在平板光波导中导模的耦合、传输和色散等特性,探索利用双面金属导波实现调制、衰减、滤波等新原理和新方法,设计光波导无源器件,开发新型高灵敏度传感器及新型光电子器件。
3 光信息处理及器件以解决当前全光信息通信网络面临的关键问题为出发点,研究光通信中的光信息处理关键器件和核心技术。
4 微纳米光功能材料发展制备微纳米结构的新原理和新技术,开展0-3维微纳米光功能材料的制备工艺和物理现象研究,着重探讨其具有的特异性能。
四、培养方式和培养计划1、采用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导师为主导负责硕士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发挥导师组集体智慧,拓宽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光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对光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出如下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树立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掌握光学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具备必要的专业实践经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地运用于本专业的科研工作。
4、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具体研究方向参见附表一。
三、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1、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以学分制为基础,在校学习年限为3年。
2、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的时间约各占一半,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交叉进行,完成规定的学分要求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3、在职人员的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年。
4、硕士研究生在校培养期间,实行学期注册制度,未注册者终止其下一阶段各培养环节内容的登记备案。
5、硕士生用于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的时间一般不应少于一年。
四、课程设置及时间要求1、具体课程设置参见附表二。
2、硕士学位要求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其中必修学分不低于20学分。
对于非物理类、非光电子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完成补修课程。
补修课不计入学分要求。
五、培养方式论文工作是全面培养硕士研究生严谨的科学学风、训练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能力、开展工程应用实践训练的重要环节。
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应当包括如下几个主要环节:专业文献阅读、学术调研、选题、开题报告、科研训练或工程实践、中期考核、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
论文工作与课程学习可以交叉进行,硕士生用于科学研究或工程训练、以及撰写论文的累计时间一般不应少于一年半。
导师要全面掌握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度,根据实际需要对论文工作计划进行及时和必要的调整。
光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学习年限: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光学工程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良好的品德和科学修养、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本学科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掌握一至两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独立负担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在光学工程或相关科学领域的研究或应用上做出创造性成果,成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制三年。
二、研究方向:
01新型发光器件; 02平板显示器件技术;03新型光子器件原理与技术;04全光开关技术与应用;05光机电一体化;06有机发光与显示;07光电材料及光机电系统;08宽禁带半导体光电子器件; 09光通信器件及封装技术; 10光电器件及传感测量技术; 11新型光学薄膜器件与技术;12超快信息光学与光通信技术;13光学系统设计和光电测控技术;14光电数字图像和信息处理; 15激光与太赫兹技术;16超高密度、高速磁存储技术; 17新型光电子器件原理和应用;18微纳集成光电子器件; 19光信息处理原理与技术;20半导体光电器件的光学设计; 21新型激光和光电器件原理与技术应用; 22显示电子技术与专用集成电路。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四、培养必修环节要求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和《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研究生培养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五、学位论文工作及发表论文要求
按《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研究生培养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六、必读和选读书目
七、培养质量要求和保障措施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和《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研究生培养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光学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硕士研究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从事舰船光电技术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一型舰船光电设备总体工作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以适应现代科学发展和海军现代化设备的需要。
具体要求如下: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光学工程专业方面要求硕士研究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技能,在所从事的舰船光电领域研究方向范围内,熟悉本学科发展现状、动向及科研实际问题。
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进行阅读并能撰写论文摘要。
具有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学风。
经培养,硕士研究生应具有独立承担一项舰船光电技术预先研究课题的能力或具有独立承担一型舰船光电设备总体工作的能力。
3、坚持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
二、研究方向本专业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 光电系统集成技术;2. 光电探测(红外、激光)技术;3. 光电信息处理技术;4. 光电系统控制技术。
三、培养方式1、导师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研究方向,从每个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在新生报到两周内,按程序规定制定出该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并最迟于新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将该计划上报七院学位评定委员会。
2、对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
研究生在华中科技大学住校学习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在七一七所学习专业课,利用所内的科研条件开展科学研究,并在科学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完成其研究成果——硕士学位论文。
3、整个培养过程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硕士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具有独立完成科研实践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4、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制和研究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5、研究生的学习应强调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导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光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300 授工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 掌握光学与光电子专业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2. 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3. 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解决本学科领域的问题并有新的见解;4. 可胜任本学科及相近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以及相关的科技管理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1. 光通信系统及器件;2. 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3. 激光技术与器件;4. 太赫兹光电子学;5. 微光机电技术;6. 光电显示、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7. 生物光学成像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五、课程设置:见光学工程(含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执行学校有关规定。
光学工程(含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备注:课程代码为×××.500~×××.799的课程属于硕士生层次课程。
课程代码为×××.800~×××.999的课程属于博士生层次课程。
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执行学校有关规定。
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320 授工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 掌握光电子与信息专业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2. 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3. 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解决本学科领域的问题并有新的见解;4. 可胜任本学科及相近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以及相关的科技管理工作。
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全日制专业学位(光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光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光学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要求学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
研究方向:1、白光LED工程;2、光电子器件(非LED类);3、光学技术(包括激光加工、光学设计、光学镀膜、光学显示等)。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为两年。
三、培养方式1、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设置应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实践教学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工程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鼓励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培养单位,另一位导师来自企业的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
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来自企业(或与本领域相关)的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
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论文研究方向,成立指导小组。
2、采用学分制,要求学生至少修满35学分;其中,必修课19学分(公共必修课7分,专业必修课12学分),专业选修课6-9学分,必修环节10学分。
学生必须通过由学校组织的规定课程的考试,成绩合格方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其中,必修课成绩在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选修课成绩在60分(含60分)为合格。
四、课程设置五、学位论文1.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执行。
光学工程学科(0803)研究生培养方案A、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我国建设事业需要的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适应二十一世纪光学工程研究和实际应用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业人才。
通过硕士阶段学习, 掌握光学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了解本领域的研究动态,基本能独立展开与本学科有关的教学、科研和开发工作。
学位论文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应用背景。
二、研究方向(1)全固态激光技术(2)量子信息技术(3)微纳光子技术(4)光纤通讯技术(5)光学传感技术(6)光学显示技术(7)生物光学技术(8)光子集成技术三、招生对象硕士研究生:获学士学位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已获学士学位在职人员,同等学历在职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三年五、课程设置研究生课程建设直接关系研究生基础知识的拓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位论文的质量。
因此,课程教学在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
硕士生研究生毕业的学分要求:本专业本科入学者32个学分,非本专业本科或同等学历入学者36个学分。
在培养方案中所列出的A类课程为全校公共课,B 类课程是一级学科必修课, C类课程是各专业的学位课程,D类课程为选修课。
每个硕士生须至少选修2门C类课程。
要求光学工程系每个硕士生必须选修D类课程《光学工程进展》。
工学硕士生跨一级学科选修课不少于3-4学分。
硕士阶段A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或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英语(4学分)B类:光学原理(4学分)导波光学(2学分)C类:光纤技术与应用(3学分)微纳光子学(2学分)D类:(亦可选南京大学光学工程相近学科B、C、D类课程)激光原理(3学分)傅里叶光学(3学分)信息光学(3学分)晶体光学(3学分)凝聚态光物理学导论(2学分)非线性光学(3学分)光学工程进展(3学分)材料科学与工程进展(3学分)量子光学导论(3学分)高等量子力学(5学分)现代光学实验(2学分)光电子器件导论(2学分)科学研究方法导论(2学分)现代工学前沿探讨(2学分)知识产权(1学分)英语科技论文(1学分)信息检索实验室安全六、培养方式1、硕士生入学后三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光学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光学工程是一门融合光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学科,培养具备光学原理和工程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
光学工程在现代科技领域发展迅猛,对各个行业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一、专业课程学习1.光学原理:学习光的传播、干涉、衍射、散射、吸收和非线性光学等基础原理,了解光的基本性质和现象。
2.光学设计与仿真:学习光学元器件的设计原理和仿真方法,熟悉常见的光学设计软件和光学系统的优化方法。
3.激光技术:学习激光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包括激光器的设计、激光系统的构建和激光在医疗、通信、制造等领域的应用。
4.光电子学:学习光电传感器、光电探测器、光电器件等基础知识,了解光电子学在通信、图像传感、测量等领域的应用。
5.光学信息处理:学习数字图像处理、光学图像识别、光学信息存储等内容,培养从光学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除了以上基础课程,还包括选修课程,供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自由选择。
选修课程内容包括:光纤通信、光学薄膜技术、光学仪器设计等。
二、科研实践光学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通过科研项目的参与,学生将深入了解光学前沿技术和研究方向,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维。
在导师指导下,学生将进行科研项目的立项、实验设备的操作和数据的处理分析,最终完成一篇科学论文的撰写和发表。
三、实验室培训光学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将实验室培训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参与各类实验室的实验操作和项目开展,熟悉光学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掌握实验方法和技能。
实验室培训包括光学通信实验、激光器操作实验、光学薄膜技术实验等。
四、专业实践光学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强调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实践环节融入课程学习和科研实践中。
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实际光学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实施,锻炼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通过与企业合作、参与行业实践等形式,学生将了解光学工程的应用领域和行业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光学工程硕士培养方案通过专业课程学习、科研实践、实验室培训和专业实践等环节,全面培养学生光学原理和工程应用能力,使其成为具备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能够在光学工程领域从事科研、设计和应用工作。
光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300 授工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1. 掌握光学与光电子专业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
2. 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
3. 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解决本学科领域的问题并有新的见解;
4. 可胜任本学科及相近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以及相关的科技管理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
1. 光通信系统及器件;
2. 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
3. 激光技术与器件;
4. 太赫兹光电子学;
5. 微光机电技术;
6. 光电显示、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
7. 生物光学成像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
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
五、课程设置:见光学工程(含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
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
执行学校有关规定。
光学工程(含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备注:
课程代码为×××.500~×××.799的课程属于硕士生层次课程。
课程代码为×××.800~×××.999的课程属于博士生层次课程。
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
执行学校有关规定。
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320 授工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1. 掌握光电子与信息专业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
2. 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
3. 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解决本学科领域的问题并有新的见解;
4. 可胜任本学科及相近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以及相关的科技管理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
1. 光纤通信技术;
2. 光电传感与信息处理;
3. 光电成像与图象处理;
4. 激光与红外技术;
5. 光波导技术;
6. 激光系统集成与应用。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
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见光学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
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
执行学校有关规定。
物理电子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901 授工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1. 掌握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有关研究领域国内外的学术现状和发展方向。
2.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具备一定的听说及交流能力。
3. 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科学工作的能力。
4. 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解决本学科领域的问题并有新的见解。
5. 可胜任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以及相关的科技管理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
1. 光电子科学与技术
2. 光电通信与信息处理技术
3. 激光科学与技术
4. 激光医学工程
5. 激光先进制造技术
6. 半导体光电材料与器件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
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物理电子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注:硕士生修课应从硕士生课程中选择(课程代码最后三位为500~799);
博士生修课应从博士生课程中选择(课程代码最后三位为800~999)。
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
执行学校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