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地理)
- 格式:doc
- 大小:596.00 KB
- 文档页数:7
杭师大附中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试题总体说明】该套试题重点考查自然地理部分的核心考点大气运动、气候、地球运动部分和初中区域地理知识,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注重图表分析能力的考查,较好体现地理学科特性;总体难度适宜,其中地球运动部分试题难度较大,初中区域地理知识试题难度相对较低。
命题紧紧抓住地理学科本身的学科特点以及能力要求,考查学生对地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判断能力,通过图表、文本材料,考查学生正确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在综合题第29题,要求学有较强的空间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I. 单项选择(共25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断崖的最大高差不超过( )A.200米B.239米C.250米D.300米2.河滩A、B之间河段的河流流向大致为(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南向西北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东北【答案】1.C 2.C【解析】1.图中断崖有4条等高线相交,读图可知等高距是50m,则该陡崖的最大高差不超过250m,最小大于150m,陡崖的相对高度满足50×(4-1)≤h<50×(4+1);2.根据图中河流与等高线50m相交点两侧高低可以判断出,河滩A、B之间河段的河流流向是从A流向B,即自东北向西南。
下图为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若该地等压面弯曲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则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A地温度高,气压低B.垂直方向气流:A处上升,B处下沉C.B地温度低,气压高图3表示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的昼夜温度变化图,图4代表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由图3和图4可知( )A.a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曲线表示昼晴夜阴B.a曲线表示冷锋过境,b曲线表示暖锋过境C. a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小,主要是受到①③的影响D.b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大,主要是受到②④的影响6.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图4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减弱【答案】5.C 6.C【解析】5.由图3和图4可知a曲线昼夜变化小,表示昼阴夜阴,b曲线昼夜变化啊大,表示昼晴夜晴,a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小,主要是受到①(大气对太阳削弱作用强)③(大气逆辐射强)的影响;b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大,主要也是受到①(大气对太阳削弱作用弱)③(大气逆辐射弱)的影响;6.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大气逆辐射变弱,从而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杭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地理下册第一次月考检测试卷(附答案)杭师大附中2011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I.单项选择(共25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断崖的最大高差不超过A.200米B.239米C.250米D.300米2.河滩A、B之间河段的河流流向大致为A.自西北向东南B.自东南向西北C.自东北向西南D.自西南向东北下图为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若该地等压面弯曲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则下面描述正确的是A.A地温度高,气压低B.垂直方向气流:A处上升,B处下沉C.B地温度低,气压高D.水平方向气流:由A流向B4.若A位于海洋,B位于陆地,则此时A.为白天,吹海风B.为白天,吹陆风C.为夜晚,吹海风D.为夜晚,吹陆风图3表示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的昼夜温度变化图,图4代表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由图3和图4可知A.a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曲线表示昼晴夜阴B.a曲线表示冷锋过境,b曲线表示暖锋过境C.a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小,主要是受到①③的影响D.b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大,主要是受到②④的影响6.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图4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减弱右图表示某日四地的昼夜长短示意图,回答7~8题。
7.若图中有一地位于南半球,这一地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8.若甲地位于东八区的中央经线上,乙地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当甲地日出时,可能乙地的地方时是A.4时40分B.8时40分C.16时40分D.21时40分下图中的甲、乙、丙、丁所示地区都是灌溉农业区。
回答9~11题。
9.图中所示地区为世界著名产棉区的是A.甲与丙B.甲与乙C.丙与丁D.乙与丁10.图中所示地区不属于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的是A.甲B.乙C.丙D.丁11.图中所示地区共同面临的生态问题是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C.气候变暖D.酸雨危害读“沿20°N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12~13题。
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答案
二、综合题
41.(11分) (每格1分)
(1)热北西南风
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形成(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
动) (2分)
(2)纬度热量
(3)寒流降温减湿
(4)非洲印度洋
42. (20分)(1)低高
(2)西北西北
(3)乙地乙地在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废气不易扩散
(4)温和多雨中山站
43.(14分)
(1)湿润该地当时是湖泊、沼泽,现在是沙漠(4分)
(2)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地荒漠化(4分)
(3)①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
配水资源;
③合理开采地下水;④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⑤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
构。
(任答对一点给2分,满分6分)
44、(14分)
(1)东南部地势总体高于西北部;东南部以山地为主,西北部地形较平坦(3
分)
东南部河流短促,或西北部河流较长,说明山地分水岭位置偏向东南部(2
分)
(2)虚线框内的地形特征对降水影响明显,夏季东南季风受山地地形抬升,东南部降水较多,冬季西北季风经过北侧海洋携带的水汽受地形抬升,西北
部降水较多。
(4分)
(3)岛屿附近水汽充足,且有寒流经过(或暖寒流交界处),水汽遇冷凝结成
雾(3分)
(4)A处更靠近海沟,(或航道深);冬季风的背风坡,(或风浪小);结冰期短;面向太平洋,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任答3点给3分)】。
2019-2020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地理月考试卷含解析一、逸择屈{每小题2分.共S2分〉1.下图示X!澳大利<EMiaJKJl«T-nn^IK*X分巾.it图完成卜列HB.15.由示月»»51能瓯A. 1 HB. O! a 7H D. 10 H16.图示城巾集中分布在东南郭沿徇的A.r竣谨妗B.石油旋源本富C.地形名样D.开发较早参考答案,15. C 16. 016.摭图"「知.诙季W演大科亚大I朴形成fl;压中心.耕陆葡力性质羞啊!知此耻W J T»+:的务手. 故在C.16.澳大我亚人II和城巾主要分布在朱南沿海地区.这里交通便利.开发的历史悠久•经济幼达,故选D.2.读某居部地区等高线示敢图(平位;米.LtMRx )/50000),回答1—3 22A.南高北低H.东高西低C.北高南低D.西高东低2,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座诃便地A.188MB. 400MC. 240\lD. 4仗》13.若图中有潭布.图中冬点中.敲能体会-E流且下三千尺•该足银何落九天"爆境的是A.甲点B.乙点C.丙点D.戊点参考答案,3.下面用褊图中.A Aft B点的方向排列止硝的是B.西北.西北.西向、西南C.西南.东北.西北.西北D.东北.西北.西北.西南参考答案:,.读图.分析M答卜列闩距(I)& 北印度洋洋流早.顺时针方向流动(2)村中脊板块张初.岩浆喷发冷加凝固而成(3)地处剧瓶带海区,降水少,离发旺盛.降水快小于蒸发量;地表径流少;海域封闭.(4)而季瞄凤多发1河流径胞大,喇叭形海湾加机潮Vh沿海地势低平。
材料东北«Oi«洲东北部的国家和炮区.东北亚IX域包括中出、怖国、朝鲜、日本、茉占和依罗斯的近家地区.⑴图平中A、8两工业块地发烘起来的主导区位釜件分圳虹A _________ . B _______ . (4分)(2)根据图甲中A. B. C所,田家的自媛和径济特征.在阳乙中填入字句.完成三国螳贸合作承怠图, (6分)⑶图甲中②④⑥•:地I砒I.国8的城W在分布上的共何帝获臣;分析D地多中.候产HI的原区.(6分)参考答案:(Ui «的侵.铁资泓:便利的毒上运输(I分〉⑵按上•左•右的斯序依次为C、A. B <6分)ktSu(3)大部分城市分布在沿海彦发IU.盛.水fltiii动活跃.IftH化/敏:。
杭州二中高三年级12月月考试题地理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共22题、44分)读图“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天气系统图”,完成1----3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条线中,能形成暖锋的是()A.甲、丙B.乙、丁C.丙D.丁2.图中甲乙丙丁四线所在地区,反映晴朗天气的是()A.丙、丁B.甲、乙C.甲、丙D.乙、丁3.一股来自内蒙古地区的冷空气由西北向东南推进,给华北地区带来沙尘暴天气,该天气系统是()A.甲线B.乙线C.丙线D.丁线4.下列图是分别过M、N、E、F四点各沿两个不同方向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判断M、N、E、F四点所在的地形依次是()A.山脊、鞍部、山谷、盆地B.山谷、山脊、盆地、鞍部C.山脊、山谷、鞍部、盆地D.山谷、山脊、鞍部、盆地读等值线图,回答5--7题:5.若此图所示为我国东南某地区的等高线,且a>b>c,则()A.②处为山谷B.①处坡度小于②处C.③处山坡上降水较多D.①处山坡上长满了马尾松6.若此图所示为某地等压线,且a>b>c,则()A.①处吹偏北风B.②处易出现锋面雨C.该地区天气晴朗D.该地区为阴雨天气7.若此图所示为等震线图(甲为震中),且a>b>c,则()A.震级a>b>c B.②处受到的破坏程度一定比①处、③处大C.①处震感先上下颠,后左右晃D.在②处比①处先感觉到地震下图中阴影部分是某种农产品世界著名产区分布图,据图完成8--9题。
8.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有()①纬度地带性因素②经度地带性因素③垂直地带性因素④非地带性因素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9.A区域水果生产的优势条件有()①雨热同期②光照强③气温日较差大④气温年较差大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0.读图回答: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A.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C.a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11.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 )①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 ②b处的地面辐射弱 ③b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 ④b处大气的保温效益差 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④读下表,分析回答12--13题。
浙江杭高2013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2.本试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反映的地貌中,最容易发生滑坡灾害的是读“某区域等高(深)线示意图”完成2-3题。
2.如果在图中①河段画等高线,则该等高线的凸出方向为A.东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北方向D.西南方向3.最近几十年来,②处等深线不断向东移动,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沿海地区滥采滥挖珊瑚礁B.河口段经常使用挖沙船清除泥沙C.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入海泥沙增多 D.沿海地区红树林遭到了严重破坏下图是我国东北地区某河流及其甲河段径流构成。
读图回答4—5题。
4.甲河段北岸的流水作用表现为A.侵蚀作用为主,河岸坡度小B.侵蚀作用为主,河岸坡度大C.堆积作用为主,河岸坡度大D.堆积作用为主,河岸坡度小5.河流补给水源按“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潜水-湖泊水”等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④③B.①③④②C.②①④③D.①③②④对流层中出现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某地一天中,在不同的高度的气温变化如图所示,读图完成6-7题。
6.该地发生逆温现象的时间和高度范围为A.5-8点间,逆温现象一定在1000米以下B.13-24点间,1000米以下有逆温现象C.5-8点间,1000米以下有逆温现象,1000—2000米也有可能发生逆温现象D.5-8点之外,一定没有逆温现象发生7.导致该地发生逆温现象的原因不可能...是A.日出前后,地表温度低B.冷空气到达,被冷锋系统控制C.暖低压控制D.夜晚冷空气下沉到谷底,较暖空气被抬升读“澳大利亚某月等压线图”,回答8-9题。
8.此图中所示的季节A.澳大利亚的小麦丰收B.图中甲处正值多雨季节C.长江流域进入涝灾多发期D.青藏高原成为全国低温中心9.下列四图中,与乙地气温与气压的垂直方向状况相符的是A.①B.②C.③D.④10.《水经注》中有一段关于三峡地区古代土著“祈雨”的记载:“天旱,燃木崖上,推其灰烬,下移渊中,寻即降雨。
T1甲32°N,118°E 29°N,118°E乙暖气团冷气团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图为“某地(66°34′N,25°30′E)太阳高度日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日悉尼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B.该日广州正午人影朝北C.①时刻该地看到太阳在正北方向D.②时刻北京正值日落下图为某日地球光照图,大圆表示以极点为中心的50°N纬线圈,其被E、M、P、F、Q、N 等分,弧MN为晨昏线,E点的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
此刻,理论上全球两个日期所占面积相同。
读图回答2~3题2.次日,P地日出时所对应的北京时间为A.4:00 B.12:00 C.16:00 D.20:003.下列有关E、M、P、F、Q、N各地叙述正确的是A.N地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B.Q地气温年较差小于E地C.M地受阿拉斯加暖流影响,降水丰富D.E、P气候类型相同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跟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或南退而移动。
右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A.华北地区高温多雨B.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C.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D.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5.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长江流域时()①江淮地区出现梅雨天气②长江流域出现伏旱③东北平原进入雨季④华北出现春旱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下图是某天气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正常情况每年六月到七月初,图示地区都会出现该天气系统,如果该天气在此停留时间过长,我国东部地区可能会()A.南北皆涝B.南旱北涝C.南北皆旱D.南涝北旱7.锋面形成或加强的过程叫锋生,锋面消失或减弱的过程叫锋消,下图中a、b、c为等温线,T1、T2、T3为PQ处气流辐合或辐散过程中的三个时间段,则()A.图中水平气温梯度为T1> T2>T3B.水平温度梯度变大是锋生的标志C.实线方向表示锋消的过程D.虚线方向表示两种气团的辐合过程读图,图中L表示洋流,M为晨昏线,a为最冷月等温线,完成8~9题。
Z20 名校联盟(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卷考生注意:1.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2. 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3. 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Ⅰ (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2分,共 4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智慧城市数字微农系统可以实现各项参数的监测,帮助用户调控大棚环境。
完成1、2题。
1. 智慧城市数字微农系统监测内容不包括A. 二氧化碳含量B. 温度C. 降水量D. 光照2. 借助该系统建设蔬菜大棚有利于①提高水肥利用率②提升农产品产量③降低农产品价格④促进种植结构多元化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近年来我国鞋靴产品在国际市场受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制鞋业部分加工制造环节逐渐向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国家转移。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鞋靴产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贸易潜力剧增。
完成3、 4题。
3. 我国制鞋业向东南亚地区转移,最可能考虑的是①环境污染少②市场潜力大③劳动力数量多④国际贸易限制少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4. 对中国鞋靴产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影响力较小的是A. 两国空间距离B. 进口国人口规模C. 两国汇率变动D. 两国贸易关系读8月世界局部海洋表层水温分布图。
完成5、 6题。
5. 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域表层海水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A. 甲密度最低B. 乙盐度最小C. 甲水温高于丙D. 乙密度大于丁Z20 名校联盟(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 2024 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卷第 1 页共 8 页6. 甲、丁附近洋流对流经地区的影响是A. 甲沿岸降水增多B. 甲附近海域水温升高C. 丁沿岸降水减少D.丁附近海域水温升高古黑龙江沿内、外兴安岭交界处的砂岩断裂带一路东流,后因构造运动及其引起的外力作用变化形成一个长30公里,一岸陡峭、另一岸地势较低相对平缓的Ω形江湾,称为龙江第一湾。
2011学年XX 学军中学高三年级第2次月考地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多选不得分,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右图为“世界上某种气候类型的局部分布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4题。
1.该种气候的分布地区中,①地区的最高纬度分布较低(低于35°S ),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 .海陆分布 B .纬度位置 C .地形 D .洋流2.②地区最热月均温约为24~28℃,③地区西海岸最热月约为16~21℃,产生这种气温差别的最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B .海陆位置C .洋流D .地形 3.该种气候条件下的农作物一般具有( )A .耐低温干燥的特点B .耐高温干燥的特点C .喜高温多雨的特点D .喜阴喜湿的特点 4.不适宜在这种气候生长的果树是( )A .葡萄B .无花果C .柑橘D .苹果读沿38°N 的地形剖面图,回答5-7题。
5.关于图示地区所在大洲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降水由西部沿海向东部内陆逐渐递减小B .寒潮与台风常造成灾害性天气C .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D .大部分地区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6.下列地理事物,属于图示地区所在国家的是( )A .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不冻港B .联合国总部所在城市的国家C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D .温带季风气候典型 7.关于图示地区所在国家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谷物产量不稳定,目前仍需大量进口 B .盛产棉花,有“白金之国”的美称 C .牧牛业发达,并大量出口牛肉D .农业现代化侧重高度机械化120°W80°W100°W读右下图,回答10-11题。
10.甲、乙、丙三艘轮船从所在海域同时沿图示方向驶向180°经线,若时速相同则 ( )A. 同时到达B. 到达的顺序是甲、乙、丙C. 到达的顺序是甲、丙、乙D. 到达的顺序是丙、乙、甲11.若甲船于8月21日10时(区时)起,经过1时40分越过了180°经线,则此时它到达地点的区时是 ( )A. 8月20日8时20分B. 8月20时11时40分C. 8月21日11时40分D. 8月22日11时40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进入预定轨道之后,我国将发射神舟八号飞船与之交会对接。
2011学年杭州学军中学高三年级第2次月考地理试卷【试题总体说明】该套试题重点考查自然地理部分的核心考点,注重图表分析能力的考查,较好体现地理学科特性;总体难度适宜,个别试题难度较大,如12-13题,24-25题。
客观选择题,命题紧紧抓住地理学科本身的学科特点以及能力要求,考查学生对地理基本原理和考查学生正确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重点考查了学生对日照图综合判断分析的能力,对学生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综合题的难度相对选择题要低一些,但其中一题的作图题,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考查学生调用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能力,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多选不得分,每小题2分,满分60分)右图为“世界上某种气候类型的局部分布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4题。
1.该种气候的分布地区中,①地区的最高纬度分布( ) ),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35°S较低(低于 B.纬度位置A.海陆分布.洋流C.地形 D℃,③地区西海岸28.②地区最热月均温约为24~2产生这种气温差别的最主要因℃,16~21最热月约为( )素是.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BA .地形 D C.洋流( ) 3.该种气候条件下的农作物一般具有 B.耐高温干燥的特点A.耐低温干燥的特点D.喜阴喜湿的特点C.喜高温多雨的特点( )这种气候生长的果树是.不适宜在4.苹果D.柑橘A.葡萄 B.无花果 C 1.A 2.C 3.B 4.D【答案】该种气候是地中海气候,其分布地区中,①地区的最高纬度分布较低(低于【解析】1.,因而可知其主要的影响因素S地最高纬度没有超过35°,是由于在非洲南端的陆°35S)℃,③28~②地区最热月时受副是海陆分布;2.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月均温约为24℃,比②地区低,产生这种~2116地区西海岸受附近秘鲁寒流的影响,因而在最热月约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干燥少雨,因而该气候条件下的农作物气温差别的最主要因素是洋流;3.一.【答案】5.C 6.B 7.D【解析】5.根据沿38°N的地形剖面图海陆经度位置的分布,可知图示地区为北美洲,所在大洲气候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部分地区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明显,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寒潮与飓风常造成灾害性天气,降水不是由西部沿海向东部内陆逐渐递减;6.图示地区所在国是美国,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城市的国家,该国温带季风气候不典型,属于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不冻港摩尔曼斯克港是俄罗斯的,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湖泊位于俄罗斯;7.图示地区所在国家美国农业现代化侧重高度机械化,乌兹别克斯坦有“白金之国”的美称,阿根廷牧牛业发达,并大量出口牛肉,谷物产量稳定,大量出口,成为谷物出口最多的国家。
浙江省杭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地理)I. 单项选择(共25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分布图,等高距为200m。
完成1~2题。
1.图中箭头正确表示河流集水方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a和b的数值可能是
A.100和250
B.100和350
C.500和250
D.500和350
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事实。
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又提出,与这一效应相伴随的还有“地球变暗”效应。
回答3~4题。
3.图中与全球变暖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图中与“地球变暗”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下面等值线示意图,回答5~7题。
5.若a为500米,b为1000米,地处浙江省内
A.气压:甲<乙
B.气温:甲<乙
C.降水:甲<乙
D.坡度:甲<乙
6.若a为1000百帕,c为990百帕,地处华南地某夏秋季
A.乙吹东南风,甲吹西北风
B.风速:甲<乙
C.该气流系统为反气旋
D.该系统带来急风暴雨
读“冬春季节某天气系统的垂直剖面图,”甲(110°E,40°N)、乙(120°E,40°N)是近地面两点。
完成7~8题
7.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述甲、乙两地附近天气系统的是
8.甲乙两地在此天气系统的影响下,天气状况可能是
A.甲地能见度差,乙地晴朗少云
B.甲地晴朗少云,气温较高;乙地多日阴雨
C.甲地扬尘漫天,乙地多日阴雨
D.甲乙两地都晴朗少云,但甲地气温更低
我国某区域各季节平均降水量(mm)数据如下表。
据此回答9~10题。
总雨量微雨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冬季19 1.7 11.9 4.6 0.8
春季88.6 2.3 32.8 31.6 16.6 5.3
夏季407.5 3.5 59.2 101 115.7 128.1
秋季108.3 2.3 32.8 35.9 23.7 13.6
全年623.4 9.8 136.7 173.1 156.8 147
9.该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A.华北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10.关于该区域降水量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在冬季易引发旱灾
B.在春季易引发水土流失
C.在夏季易引发涝灾
D.在秋季易引发泥石流
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2011年1月4日14时和5日8时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读图完成11~12题。
11.4日14时~5日8时,①地
A.阴转多云,气温、气压都升高
B.阴转多云,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C.天气晴朗,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D.天气晴朗,气温、气压都降低
12.4日14时~5日8时,下列地点中风向变化最明显的是
A.②
B.③
C.④
D.⑤
下图是东亚部分地区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三地纬度大致相同。
回答13~14题。
13.下列气候特征中,三地差异最明显的是
A.气温年较差
B.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C.夏季风的风向
D.高温期与多雨期的时间
14.日本1月0℃等温线与北纬38°纬线基本吻合,
而中国东部地区1月0℃等温线与北纬33°纬线基本吻合。
说明
A.日本地形以山地为主,中国东部以平原为主
B.日本1月南北温差小,中国东部1月南北温差大
C.日本受冬季风影响小,中国东部受冬季风影响大
D.日本1月晴朗天气多,中国1月日照时间短
下表是某气象观测点测到的一次天气变化过程资料,判断15~17题。
1月1日1月2日1月3日平均气温(℃) 12 0 -2
气压(百帕) 1 002.5 1 005.0 1 007.5 天气现象
晴,1~2级
偏北风
中雪,6~8
级偏北风
阴转晴,2~
3级偏北风15.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气象观测点在1月1日时的天气形势的是
16.这次天气系统可能带来的灾害是
A.沙尘暴
B.干旱
C.泥石流
D.寒潮
17.下列我国哪一地区一般不受这种天气系统的影响
A.山东半岛
B.塔里木盆地
C.台湾岛
D.青藏高原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18~19题。
18.关于该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东高西低
B.海上交通便利,对外加工贸易发达
C.地处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D. 火山和冰川广布,可大力发展旅游业
19.降水量值R1、R2大小及主要成因,正确的是
A.R1 > R2 西风、洋流
B.R1 > R2 西风、地形
C.R1 < R2 东风、洋流
D.R1 < R2 东风、地形
读“某地区年均温等温线分布图”,回答20~21题。
20.图中甲城西侧的等温线向南弯曲,乙城所在地区的
等温线向西弯曲。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地形
C.纬度位置
D.大气环流
21.下列文化景观,位于丙城市所在省区的是
A.敦煌莫高窟
B.云冈石窟
C.故宫
D.秦兵马俑
下图为2008年1月-2月期间,某条经线上16时的昼夜分布状况(粗线部分为夜,细线部分为昼)。
A、B、C为经线上的三点,B、C两点的纬度数相同,读图完成22~23题。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S段全天为昼
B.NA段全天为夜
C.BC段都是昼长夜短
D.CS段有部分全天为昼
23. 若上题图中A点此刻恰好就是某纬线与晨昏线的切点,B点的纬度为α,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β,则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A.90°-α-β
B.α+β-90°
C.α+90°-β
D.β+90°—α
下面是冬至日某经线的气温、气压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24~25题。
24.该经线可能是
A.30°E
B.120°E
C.100°W
D.60°W
25.关于图中曲线的正确叙述是
A.曲线①在M处达最小值的原因是受沿岸寒流的影响
B.这一天,曲线②在全球的分布规律是纬度越高值越小
C.曲线③在N处达最大值的主要原因是温度低
D.曲线③的最高值在季节相反的另一半球相应纬度也存在
Ⅱ、综合分析题(本题有4小题,共计50分)
26.北半球某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⑴.影响甲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
⑵.经过若干小时,②将受_ __(天气系统)影响。
若该天气系统
出现在我国冬季,受其影响的地区可能出现_ _等天气现象。
⑶.图中①、②、③、④处有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的是__处。
⑷.当②附近的气压中心位于厦门的东部时,厦门吹____风。
27.读下面两幅图,图中①②表示两地昼长年变化曲线,③④表示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
曲线。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8分)
⑴.四地中,位于温带地区的是。
冬至日④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4分)
⑵.若①地位于东半球某大陆的西岸,则该地属气候。
若①地位于西半球某大陆的东岸,则该地属气候。
(4分)
28.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⑴.B图所示国家的主要气候类型有。
(2分)
⑵.A图、B图所示都是狭长型的临海国家,试分析导致
两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8分)
⑶.当P2地气候温和湿润时,P l地盛行风。
(2分)
⑷.B图所示国家沿岸有世界著名渔场,简述其成因。
(4分)
⑸.试分析B图所示国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2分)
29.读“澳大利亚大陆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回答问题。
(14分)
⑴.描述图中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
(2分)
⑵.甲乙丙三地每日日照时数较长,试分析其原因。
(6分)
⑶.计算图中日照时数最多相差小时。
(2分)
⑷.图中丁地冬季和夏季的每日平均日照时数差别很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4分)
杭师大附中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
地理答案
28.(共18分)
⑴.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2分)
⑵.两国所处纬度与南北跨度不同:A国地处热带;B国地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
A国地处大陆东岸,B国地处大陆西岸。
(8分)
⑶.西南季风。
(2分)
⑷.秘鲁寒流为上升补偿流,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为鱼类提供饵料,形成世界著名渔场。
(4分)
⑸.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