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驴第一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386.50 KB
- 文档页数:18
一、教案基本信息读《黔之驴》:潜心领悟的语文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黔之驴》的故事内容,把握故事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2. 培养学生朗读、思考、讨论的能力,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通过分析《黔之驴》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认识到了解事物本质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理解《黔之驴》的故事内容,体会故事的主题思想。
2.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领悟寓意。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黔之驴》的寓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黔之驴》的作者柳宗元及其文学地位,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大意,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
3. 分析故事情节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及特点。
4. 讨论寓意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黔之驴》的寓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5. 小结本课时内容教师总结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强调故事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和寓意的掌握情况。
2. 深入分析人物形象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黔之驴》中的人物形象,领悟寓意。
3. 朗读感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情感氛围。
4. 课堂练习教师设计有关《黔之驴》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5. 总结反馈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三、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写一篇关于《黔之驴》的读后感,谈谈自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和体会。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黔之驴》的故事内容、人物形象和寓意的学习情况。
2. 学生在课堂讨论、朗读和练习中的表现。
3. 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的质量。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黔之驴》2. 相关背景资料:柳宗元及其文学地位3. 教学多媒体课件4. 讨论问题清单5. 课后作业模板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作者柳宗元及其文学地位,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黔之驴》原文及翻译《黔之驴》原文及翻译《黔之驴》是柳宗元的作品《三戒》中的一篇。
《三戒》含《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三篇寓言。
本文是其中的第二篇,写的是一头驴被一只虎吃掉的故事。
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黔之驴》原文及翻译。
【原文】: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1】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现在山西省运城县解州镇)人,唐代文学家。
黔(qián),地名,包括现在四川、贵州等省的部分地区。
【2】好(hào)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船载以入:用船装运(驴)进入(黔)。
船,这里是用船的意思。
以,而。
【3】则:却。
【4】庞然:巨大的.样子。
【5】以为神: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
“以”后边省去“之”字。
【6】蔽:隐藏。
窥(kuī):偷看。
【7】稍:渐渐。
【8】慭慭(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9】莫相知: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10】骇(hài):惊惧。
【11】遁(dùn):逃走。
【12】以为且噬(shì)己:认为将咬自己。
且,将。
噬,咬【13】觉无异能者:觉得(驴)没有什么特殊本领似的。
者,这里相当于“……似的”。
【14】搏:扑,击。
【15】狎(xiá):亲近而不庄重。
【16】荡倚冲冒:形容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
荡,碰撞。
倚,倚靠。
冲,冲击。
冒,冒犯。
【17】不胜怒:非常恼怒。
不胜,不禁、不能承受。
【18】蹄:踢。
【19】计之:盘算这件事。
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
的意思。
看看下列词各属于哪种情况?
稍鸣怒因喜跳踉乃去
第一种情况:跳踉
第二种情况:乃稍因去
第三种情况: 鸣怒喜
2、词类活用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名词作状语,用船
2、驴不胜怒,蹄之蹄:名词用作动词,用脚踢
3、稍近益狎近:靠近,接近,形容词作动词
4、尽其肉尽:吃尽,吃完,副词作动词
3、一词多义
1、以为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把……当作) B.以为且噬己也(认为)
2、然 A.慭\慭\然,莫相知。
(.……的样子) B.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然而,但)
3、之 A.黔之驴 (的,结构助词) B. 虎见之 (它,代词,代驴)
4、重点词语解释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以:而
2、至则无可用则:却
3、稍出近之稍:渐渐
4、以为且噬已也且:将噬:咬
5、觉无异能者者:似的
5、特殊句式
6、朗读节奏
1、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7、理解性默写
8、重点语句翻译
1、蔽林间窥之。
柳宗元《黔之驴》原文及译文黔之驴》创作时间大致在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九月至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之间。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柳宗元《黔之驴》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黔之驴》朝代:唐代作者:柳宗元原文: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
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今若是焉,悲夫!译文黔地(这里的黔不指贵州)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
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
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把它作为神(来对待),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
(老虎)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十分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
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与它搏斗。
(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更加亲切而不庄重,碰倚靠撞冒犯它。
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因此而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唉!外形庞大好像有德行,声音洪亮好像有能耐,(老虎)当初(如果说)看不出驴的本领,老虎即使凶猛,(但)多疑、畏惧,终究不敢猎取驴子。
如今像这样的下场,可悲啊!注释1.好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2.船载以入:用船载运(驴)进黔。
船,这里指用船的意思。
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3.至:到。
4.则:表转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