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肺炎哮喘中医护理常规因外邪犯肺,痰阻气道,使肺气郁闭所致。
以小儿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肺。
小儿肺炎、咳嗽、支气管炎、哮喘可参照本病护理。
1、一般护理①按中医儿科护理常规进行。
②发热,咳喘期,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喘憋明显者,取半卧位,③经常给予翻身,变化体位。
④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多时,轻拍背部,促使痰液排出。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纪录①观察体温,呼吸,咳嗽,痰喘,腹部胀气,神色,汗出,二便和重症患儿的生命体征。
②出现面色灰暗,烦躁不安,肢冷汗出,呼吸急促,脉细微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③出现体温骤降或超高热,心率超过140次每分或间歇脉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中药宜温服或頻服,药后可给予热粥,热汤以助药性,微汗而出。
4、饮食护理①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忌食荤腥,油腻,辛辣之品。
发热患儿可适度多饮水。
②阴虚肺热者,可给予牛奶,鸡蛋,瘦肉,鱼类及蔬菜。
③脾虚大便洗溏时,可用山药,红枣等温补食物。
④肺虚不足者,可食梨汁,橘子汁以助养肺生津止渴。
5、情志护理稳定患儿情绪,避免烦躁,积极配合治疗。
6、临证施护①风热犯肺证患儿的穿衣盖被不宜过暖。
②痰多壅肺证患儿出现气喘较重时,宜静卧,及时吸氧。
③痰多黏稠,不易咳出时,遵医嘱给予中药雾化吸入,稀释痰液。
④出现呼吸困难,面色紫绀时,及时吸氧。
7、健康教育①冬春季节少带儿童去公共场所,预防呼吸道疾病。
②指导患儿在进行户外活动时所需注意的事项。
③讲解出院带药的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④指导患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偏食,保持大便通畅。
护理干预在中医疾病分证型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应用中医护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咳痰等症状。
中医将小儿支气管肺炎分为寒邪、热毒、气虚等不同的证型,根据不同的证型采取相应的中医治疗与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缓解病情,促进康复。
首先,对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护理干预,要根据不同的证型进行辨证用药。
对于寒邪证型的小儿支气管肺炎,中医常采用温阳散寒的药物,如感冒清热颗粒等,同时可采用温水热敷、保暖等措施,以增加体温,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症状。
对于热毒证型的小儿支气管肺炎,中医常采用清热解毒的药物,如小儿清肺宁颗粒等,同时也可采用适当的外敷药物,如花露水等。
对于气虚证型的小儿支气管肺炎,中医常采用益气固表的药物,如小儿四季参颗粒等,同时也可采用适当的按摩、推拿等手法,以增强患儿体质,提高抵抗力。
其次,对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护理干预,要根据不同的证型进行调理饮食。
对于寒邪证型的小儿支气管肺炎,中医建议适量增加热量的摄入,如多吃温热的食物,如姜汤、米粥等;对于热毒证型的小儿支气管肺炎,中医建议适量清凉的食物,如绿豆汤、绿茶等;对于气虚证型的小儿支气管肺炎,中医建议适量补益的食物,如蜂蜜、红枣等。
同时,还要注意给予适量的水分,保持患儿体内的水分平衡。
最后,对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护理干预,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居住环境和个人卫生。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烟雾、污浊空气的刺激。
保持室温适宜,避免过度寒冷或过度干燥的环境。
保持患儿的个人卫生,经常洗手、勤换洗衣物,避免细菌的传播。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针对不同证型的中医治疗与护理干预,可以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病情的康复。
同时,也要注意良好的居住环境和个人卫生,以预防病情的恶化。
中医护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中,是一种独特、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中西医结合肺俞穴注射治疗小儿肺炎临床观察
高静
【期刊名称】《中国妇幼保健》
【年(卷),期】2006(21)16
【摘要】目的:观察肺俞穴注射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开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的新途径。
方法:将622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97例和对照组225例,治疗组采用肺俞穴注射小剂量抗生素(卡那霉素或青霉素注射液),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抗生素(头孢拉啶或红霉素)治疗。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肺俞穴注射小剂量抗生素治疗小儿肺炎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经济简便,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小儿肺炎。
【总页数】2页(P2250-2251)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肺俞穴;小儿肺炎;临床观察
【作者】高静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铁路医院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6
【相关文献】
1.肺俞穴中药贴敷结合西医治疗小儿肺炎喘嗽护理临床观察 [J], 王立文
2.微波照射肺俞穴与抗感染同步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J], 李旭光
3.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观察 [J], 周盈青
4.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观察 [J], 杨登锋
5.肺俞穴、足三里穴位注射辅助治疗小儿哮喘103例临床观察 [J], 胡元生;何秋芳;叶滨;吴立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治疗 1 例小儿肺炎喘嗽的护理》一、疾病概述小儿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以及肺部固定湿啰音为主要临床表现。
相当于西医的小儿肺炎。
本病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两季为多。
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病情也越重。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病因- 外感风邪:小儿肺脏娇嫩,卫外不固,易为外邪所侵。
风邪是主要的致病因素,常兼夹寒、热、燥等邪。
- 内蕴痰热:小儿脾常不足,易为乳食所伤,致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而为痰。
痰热互结,上贮于肺,发为本病。
- 正气虚弱:小儿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致正气虚弱,卫外不固,易感受外邪而发病。
2. 发病机制- 外邪犯肺:风邪犯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发为咳嗽。
若邪热壅肺,炼液为痰,痰热互结,阻于气道,则见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症。
- 痰热闭肺:痰热内盛,闭阻肺气,肺失宣降,气滞血瘀,可出现口唇青紫、鼻翼扇动等症。
严重者可致心阳虚衰、邪陷厥阴等变证。
三、临床表现1. 发热:体温可高达 38℃ - 40℃,热型不定,可为弛张热、稽留热或不规则热。
2. 咳嗽:初期为刺激性干咳,以后咳嗽逐渐加重,有痰声。
痰液可为白色黏液痰、黄色脓性痰或血性痰。
3. 气促:呼吸急促,每分钟可达 40 - 80 次。
严重者可有鼻翼扇动、三凹征(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明显凹陷)。
4. 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费力、喘憋,可伴有点头呼吸、呻吟等。
5. 肺部体征:早期肺部可无明显体征,随着病情进展,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啰音。
四、治疗要点1. 西医治疗- 抗感染: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疗。
- 对症治疗:发热时给予退烧药,咳嗽、咳痰严重者给予止咳、祛痰药物。
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雾化吸入等治疗。
- 支持治疗: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摄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 中医治疗- 中药内服:根据不同的证型,选用清热解毒、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等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 中药外敷:可选用中药膏剂外敷肺俞、膻中等穴位,以促进肺部炎症的吸收。
中西医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良方【概述】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肺炎,1岁以内发病者占80%。
急性者居多,四季均可发病。
我国北方以冬春季较多,华南地区则以夏季多见。
营养不良、佝偻病和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合并肺炎时,不仅病情较重,而且往往迁延不愈。
本病不仅发病率高,病死率亦高,严重威胁小儿健康。
【病因病理】一、西医病因病理多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向下蔓延所致,或继发于麻疹、百日咳等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偶亦可经淋巴或血行侵入肺部。
常见的病原体为细菌和病毒。
(一)细菌常见的有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B型流感杆菌、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等。
(二)病毒常见的有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1、2及3型、流感病毒A1、A2和B以及腺病毒3、7、11、21型。
此外,也可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致成肺炎,即所谓“混合性感染”。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致菌群失调,由耐药菌株如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真菌所致的肺炎日见增多,应引起重视。
由于血清学诊断水平的提高,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者也逐渐增多。
二、中医病因病机本病病因,外因责之于感受风邪,内因责之于小儿形气未充,肺脏娇嫩,抵抗力差而发病。
小儿感受风邪,或从皮毛,或由口鼻而入,侵犯肺卫,肺气失宣,清肃之令不行,即可出现肺炎喘嗽。
风邪有夹寒、夹热不同,可以产生风寒闭肺或风热闭肺,其中以风热闭肺最为常见。
肺为娇脏,其位最高,是五脏之华盖。
肺又主气,为水之上源。
肺的正常生理功能,司皮毛开合,主一身之气化,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其性能以下降为顺,上升则逆。
如邪气痹阻于肺,肺络失宣,则水液输化无权,留滞肺络,凝而为痰,阻于气道,常可出现咳嗽,气促,喉中痰鸣。
若温邪化热,热邪炽盛,则灼津炼液成痰。
痰热壅于气道,痰随气逆,往往壮热烦渴,喘嗽多痰,甚则痰声漉漉。
如热邪炽盛,热从火化,内陷厥阴,则可致狂乱、昏迷、抽搐之变证。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中国社区医师2021年第37卷第15期支气管肺炎是幼儿时期最易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由各种细菌、病毒、病原体引发,通过呼吸道传播,大部分发病较急。
一般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主要体征为肺部中、细湿啰音[1]。
疾病严重时,伴随着神经系统、消化道、循环系统病症,严密观察患儿是否出现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等加重病情的症状。
对于支气管肺炎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但是对于儿童来说,滥用抗生素会破机体坏免疫力,给药方式单一。
因此,本文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9年2-8月收治支气管肺炎患儿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支气管肺炎防治诊断指南》诊断标准[2];排除患有其他疾病的患儿。
对照组男11例,女14例;平均年龄(7.78±1.47)岁;平均病程(5.45±3.23)d。
观察组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7.12±1.38)岁;平均病程(4.09±2.03)d。
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于不同原因引起的支气管肺炎,给予相应药物进行治疗,均遵守抗炎、抗病毒、镇静、止咳、平喘的治疗原则。
药物治疗后,观察两组护理干预之后取得不同的疗效。
⑴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措施:即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体温护理,饮食护理防止呛咳导致窒息,排痰方法等。
⑵观察组给予中医临床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中药熏洗、穴位贴敷、艾灸等操作,可以迅速有效减轻临床症状,促进康复。
内容如下:①中药熏洗:将中草药煎煮取汁,温热熏洗全身,为我国中医护理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方法,具有开泄腠理、通调气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疏风止痒等功效[3]。
②小儿穴位贴敷疗法:小儿发生咳嗽时,研末麻黄、杏仁、石膏,蜂蜜调和,加入3~5g 消肿止痛液敷于膻中、肺俞穴;病情严重时,用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各等份研末,蜂蜜调和,加入3~5g 消肿止痛液贴于背部定喘、肺俞、前胸膻中穴,每天更换1次。
中医特色护理联合针灸在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对肺炎患儿实施中医特色护理联合针灸的效果。
方法抽取2020年2月至12月间我院接受的肺炎患儿66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各有33例的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并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及中医特色护理联合针灸,对不同的干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干预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指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肺炎患儿实施中医特色护理联合针灸的价值较高,可推广。
关键词中医特色护理;针灸;肺炎;儿童肺炎是呼吸系统常见病症,通常是指肺组织的炎症或肿胀,肺泡中充满了脓液或其他液体的情况,导致肺部氧气难以到达血液,从而使患者出现缺氧的情况,且多伴有咳嗽、疲惫、嗜睡、出汗、发热等症状,降低健康水平。
因小儿肺部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易遭受细菌、病毒以及支原体的侵害[1],使得肺炎成为小儿最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病症,目前,中医特色护理联合针灸所取得的效果已经被公认,基于此,本文进行如下研究,进一步证实这一理论。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入选对象共计66例,均为2020年2月至12月间在我院接受的肺炎患儿,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一组命名为对照组,一组命名为观察组。
对照组:本组33例中包括15名女性患儿,18名男性患儿,年龄范围:1岁-6岁,平均(3.63±0.32)岁。
观察组:本组33例中包括16名女性患儿,17名男性患儿,年龄范围:1岁-7岁,平均(3.87±0.45)岁。
以上内容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病情密切监测,展开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心理疏导以及药物指导等。
观察组:中医特色护理联合针灸:(1)情志干预:各项操作需要保证动作轻柔,以肢体和语言的方式安抚患儿的情绪,必要时使用玩具或音乐转移患儿注意力,并做好玩具的消毒工作,同时尽可能满足患儿的合理需求(2)对症护理:做好患儿的辩证分型,风寒闭肺证者,叮嘱家属补充蛋白质,保证食物的清淡性和易消化性,并辅以保暖工作,调整室内的温度和湿度;风热闭肺者,叮嘱家属给予红萝卜汁、雪梨汁等[2],如伴有高热,需叮嘱家属给予患儿充分的水分补充,如汗液较多,及时更换潮湿的被褥和衣物;肺阴虚者,需叮嘱家属保证患儿蔬菜和水果的补充,如伴有干咳情况,需要辅以冰糖水炖川贝干预(3)按摩:如患者伴有呼吸困难,需指导家属协助患儿取仰卧位,取神门、内关穴按揉3min,后转至俯卧位,按摩背部3min,取心俞、天突、合谷,按摩3min,如患儿伴有发热情况,需定期监测体温,如变化幅度大,需要增加体温测量次数,待体温稳定后,需要减少测量次数,如温度高至38.5℃,需要辅以药物和物理降温[3](4)针灸:取足三里、三阴交、合谷、曲池、丰隆穴,并叮嘱家属在旁协助,使患者呈平卧位或坐姿,行穴位的常规消毒,选取1.5寸毫针行穴位浅刺,得气不留针,马上取出,如伴有发热情况,需要取大椎、少商浅刺,1次/d。
肺炎的中医护理记录1.小儿肺炎中医怎么治疗2.小儿肺炎的护理速记(一)3.肺炎患儿护理要点4.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病例分析:肺炎5.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护理宝宝吸入性肺炎怎么护理6.肺炎护理诊断与措施小儿肺炎中医怎么治疗里热外寒证见鼻塞流涕,恶寒无汗,咳喘较重,苔白,脉浮数,此乃肺气被遏、不得宣降。
治宜清热散寒、宣肺定喘。
麻杏甘石汤加味:麻黄3克、杏仁6克、生石膏9克、甘草3克、生桑皮9克、炙枇杷叶9克、前胡3克,水煎服。
如喘急加地龙6克、葶苈子6克。
温邪犯肺证见高热神昏,鼻干无涕,频咳少痰,苔薄黄,脉洪数。
治宜清热解毒、宣肺止咳。
银翘散加味:银花12克、蒲公英18克、大青叶12克、苇根9克、竹叶9克、牛蒡子9克、杏仁6克、鱼腥草9克、甘草3克、羚羊粉0.5克(冲服),水煎服。
咳重加桔梗6克、炙枇杷叶9克;口渴重者加花粉9克、元参9克。
燥邪伤肺证见唇、舌、鼻均干,干咳少痰,痰粘难以咯出,咽喉干痛,口渴,舌红,脉数。
治宜养阴清燥、润肺止咳。
桑杏汤加减沙参6克、杏仁6克、川贝6克、桔梗6克、全石斛9克、甘草3克、胖大海9克、花粉6克,梨皮为引,水煎服。
燥甚者加青果9克、麦冬9克。
溼热郁肺证见胸满痰阻,鼻翼扇动,喉中痰声重浊,苔厚腻,脉滑数。
治宜清肺开郁、涤痰祛浊。
千金苇茎汤合贝母瓜蒌散加减:苇根9克、冬瓜子9克、生苡仁9克、生桑皮9克、瓜蒌6克、杏仁6克、浙贝9克、莱菔子9克、天竺黄3克,水煎服。
痰吐不爽者加半夏3克、竹茹6克。
护理措施温馨提示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冬天屋内要经常通风换气,但应注意避免对流风,患儿要注意保暖。
夏天暑热,可用被单将患儿包好,抱至室外阴处乘凉,使之吸入新鲜空气,改善缺氧.2、保证充分休息与睡眠:各项检查处置应集中进行,避免过多哭闹,以减少耗氧量和减轻心脏负担。
3、发热护理:(1)风寒闭肺型患儿,服宣肺散寒药后,稍加盖被,服热稀粥,以助汗出。
应以微汗出为宜,避免风吹。
此时若高热汗多,可用干毛巾擦拭,不要用冷水擦浴或冰敷,以防腠理骤闭,邪气不能外达。
耳穴压豆中医护理在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耳穴压豆中医护理在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措施及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3月-2023年3月间收治的150例肺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n=75)用常规治疗联合耳穴压豆中医护理方式,对照组(n=75)用常规治疗及其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对比患儿治疗效果,评价护理价值。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气喘消失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早(P<0.05)。
结论:耳穴压豆中医护理在肺炎患儿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其护理操作十分简便,患儿护理依从性明显,临床护理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耳穴压豆中医护理;肺炎患儿;护理应用小儿肺炎属于儿科常见病,且在秋冬季多发,发病率高达25%左右,患儿情况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临床治疗中肺炎患儿存在咳嗽、发热、肺啰音等症状,一般以西药治疗为主,药物治疗持续周期长,治疗效果一般,同时受患儿年龄因素的影响,在服药与给药过程中,患儿依从性不强,且药物的长时间应用会造成耐药性等现象的出现,不利于患儿疾病恢复。
对此文章就耳穴压豆中医护理联合常规治疗的应用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儿科肺炎患儿150例作为观察对象,以2022年3月-2023年3月为研究起止时间,用对照研究展开研究工作。
150例患儿中男患儿80例、女患儿70例,患儿年龄最小3岁,最大13岁,年龄均值(6.14±1.85)岁。
患儿临床症状以咳嗽、反复性阵发性咳嗽、刺激性咳嗽等为主,患儿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用常规西医治疗,同时配合儿科常规护理,主要是对患儿进行情绪安抚、用药管理、饮食管理等,以此确保治疗效果。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耳穴压豆中医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耳穴压豆主要是以王不留行籽在患儿耳穴进行粘贴,取患儿交感、神门、肺、大肠等耳穴,然后进行适度的揉、按、捏、压,双耳交替进行,宜每日3-5次,每次1-2分钟,以患儿耳朵酸、麻、胀、发热为宜。
中医护理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张彩虹李爱徽李娟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年第01期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中医护理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观察。
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肺炎患儿74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其进行护理,观察组根据患儿不同证型对其进行辩证施护,对两组患儿的家属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并对其进行比较。
同时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肺炎;小儿;中医;辩证施护
【中图分类号】R25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01..02
肺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在小儿中较为多发,此类疾病是指细菌、真菌、支原体等不同病原体所引起的肺部炎症。
有调查发现,此类疾病多发于春冬季节,在婴幼儿中较为多发,且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若不及时对其进行治疗,会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1]。
此类疾病在中医中属肺炎喘嗽的范畴,临床表现多为咳嗽、呼吸困难及发热等,因患儿年龄过小,身体各项机能尚未发于完全,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也给护理工作的展开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更好的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对肺炎患儿根据不同证型对其进行辩证施护,发现能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肺炎患儿74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所有患儿均对其经过了相关检查,确诊为肺炎,且均符合小儿肺炎的诊断标准。
其中对照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3个月~6岁8个月,平均(2.7±1.6)岁,病程2~12天,平均(5.2±1.5)天;观察组37例,男22例,女15例,年龄4个月~6岁9个月,平均(2.7±1.6)岁,病程2~13天,平均(5.2±1.6)天。
两组患儿的家属均签订了之情同意书,均经过医院伦理会同意,均排出生命体征不稳及恶性肿瘤等患儿,且在患儿病程、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根据病情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对其进行治疗,包括祛痰、镇咳、抗感染等。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其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辩证施护对其进行护理,具体为:①风寒闭肺型:此类型患儿多表现为呼吸气急、恶寒发热、痰白而稀、舌苔白腻及呛咳不
爽等,治疗以化痰止咳、辛温宣肺为主,对其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提醒患儿家属,注意患儿日常的保暖,平时可多饮用一些热粥及姜糖水等,以防止复感寒邪。
②风热犯肺型:此类型患儿多表现为咳嗽痰多、口干渴饮、色黄而黏、舌红苔黄、发热汗出、面赤唇红等,治疗以清热化痰、辛凉宣肺为主,提醒患儿家属,注意患儿在日常饮食中,可多进食一些清热润肺的雪梨等水果。
③痰热闭肺型:此类型患儿多表现为口渴多汗、痰黄质粘、咳嗽喘促、壮热烦躁、舌红苔黄及大便干等。
治疗以清热涤痰、开肺定喘为主,对其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提醒患儿家属,注意患儿在日常饮食中,对于出现腹胀便秘的患儿,在采用通便药物的同时,提醒家属要对患儿的大便次数及性质和量进行观察。
1.3 评估观察
对两组患儿的家属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并对其进行比较。
同时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具体分为治愈:体温及其他等临床症状恢复正常,经胸片显示肺部炎症消失;好转: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其他临床症状与治疗前相比有较大改善,经胸片显示肺部炎症基本消失;无效:患儿临床症状与治疗前相比无较大改善或加重,经胸片显示肺部炎症依然存在。
治愈率+好转率=总有效率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多发于小儿。
中医认为小儿属于纯阳之体,新陈代谢较为旺盛,但脏精气未充,故外易为六淫所侵,从火而化,易受邪气入侵,同时因年龄过小,耐受性较差,治疗效果往往不佳[2]。
本文在采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辩证施护对其进行护理,根据患儿不同的特点,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发现效果较好,从本文数据中也可以看出,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付昌萍,赵清霞,邓岚.中医辩证施护对提高小儿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4):733-744.
[2] 李秀珍.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6):1530-1531.
本文编辑:吴宏艳。